[爆卦]二氧化碳樹換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二氧化碳樹換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二氧化碳樹換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二氧化碳樹換算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茜的世界周報》面對全球暖化溫室氣體排放量一直上升,科學家在擁核及反核中尋找核融合電廠第三條路 【核能源一直有著爭議性的歷史,但很多能源專家都說,核能對於全球能源及對抗暖化扮演重要的角色。法國能源科學家正努力以新科技讓核能源更安全、更便宜,也就是「核融合」。什麼是核融合?世界周報專題報導。如果我...

  • 二氧化碳樹換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31 14:00:07
    有 1,039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面對全球暖化溫室氣體排放量一直上升,科學家在擁核及反核中尋找核融合電廠第三條路

    【核能源一直有著爭議性的歷史,但很多能源專家都說,核能對於全球能源及對抗暖化扮演重要的角色。法國能源科學家正努力以新科技讓核能源更安全、更便宜,也就是「核融合」。什麼是核融合?世界周報專題報導。如果我們能找到如何控制地表上核融合的動能,將可徹底改變全球能源供應。】

    {內文}
    一說起「核」這個字,你會想到什麼呢?

    (耶魯大學氣候變遷傳播計畫主持人/Anthony Leiserowitz)
    多數人一提起核子會先想到核戰,或是蕈狀雲,再加上一些大的核災事故,像是美國三哩島 俄國車諾比事件,還有比較近期的福島核災,這些事件使人們對核能科技的觀感發生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1979年的美國賓州三哩島事件,部分爐心熔毀加上放射性物質外洩,最後耗費10億美元善後,三哩島事件挑起全球對核安的恐懼,此後美國修訂更嚴格的核能標準,核電廠造價翻升也幾乎沒有再建。

    美國自1996年以來,僅在田納西建了一座新的核反應爐,1986年的車諾比事件以及2011年的福島核災,讓核能推動越發雪上加霜,人們非常害怕,長期的輻射對人類造成的影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M. Sanjayan)
    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家附近要蓋核電廠,我大概也會滿緊張的,然而身為一位環保人士,這讓我感到十分矛盾,因為核電廠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正是全球暖化的元凶

    (影集《Years of Living Dangerously》)
    發現林火不再是乾季的專利,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核子工程教授/Per Peterson)
    當我們看著地球的極端氣候,我們應該要捫心自問,到底該如何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呢,如果摒棄核能不用,解決(氣候)問題將會困難許多

    一些科學家開始跳脫框架思考,難道在擁核與反核之間,就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了嗎?其實不然。

    當我們一講到核能發電,你大概會想到核分裂(nuclear fission) ,就是現在利用原子裂變產生能源,不過其實核能還有另一種型式,而且產生的能源更加驚人,各位觀眾,核融合(Fusion)

    (托卡馬克能源物理學家/Melanie Windridge博士)
    核融合被稱為是能源的「聖杯」

    (托卡馬克能源物理學家Mikhail Gryaznevich博士)
    我們每天都看到核融合在我們面前發生,因為太陽的能量就來自於核融合反應,只是我們要在地球複製太陽的核融合

    核融合不是新的概念,早自1920年代起,科學家就不斷找尋實現核融合的方法,如果人類能夠造出一個「人造太陽」,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美國CNBC電視台,製作長達22分鐘的核融合專題,帶領大家認識這個,既可以解決地球暖化,而且幾乎沒有殘餘輻射的未來能源希望。

    核融合必備條件為極度高溫以及極度高壓,如此一來氫原子(氘 氚)才能融合在一起形成氦原子,在這個過程中原子會失去一些質量,轉化成為龐大能源,核融合反應產生的能源,是現行核分裂發電量的四倍,更是燃煤或天然氣發電量的將近400萬倍。

    (General Fusion CTO Michael Delage)
    換個具體的例子,也就是2磅的熔合燃料產生的能源,等同於5萬5000桶原油生的電

    (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專案負責人/Mark Herrmann)
    核融合發電也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核融合所需的燃料垂手可得,地球上每個角落都有,即使有輻射也是半衰期極短,而且不會熱失控就是那麼安全的系統

    目前最接近核融合這個夢想的,是正在法國興建的ITER計劃。

    國際核融合實驗反應爐計劃(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簡稱ITER,目的是建造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核融合反應爐。ITER的源起要追溯到35年前,在日內瓦的一場領袖高峰會,到現在 中國 歐盟 印度 日本 韓國 俄羅斯和美國都共同出資,建造這座地表最大,托卡馬克核融合反應爐。反應爐現在仍在興建中,一旦完工,將比現有最大托卡馬克反應爐大上兩倍,將可產生500百萬瓦的能量,火力發電則為50百萬瓦,ITER首階段目標並非產生能源,雖然計劃最終是希望能夠商轉。

    (ITER電子迴旋部門負責人/Mark Henderson)
    我估計ITER的托卡馬克核融合反應爐,將在2024年建成,目標是在2035年進行核融合實驗,大概在2040年,聽起來是很久以後的事,我們就能搜集到足夠的數據,以建造下一個世代的實驗爐

    這是一個長遠的計劃,不過即使ITER計劃都如期進行,如何把這個裝置轉化成商轉的反應爐,目前還尚未可知。但是為了讓地球不在極端氣候中毀滅,同時確保全球能源穩定供應,挑戰核融合是值得的。

    (ITER電子迴旋部門負責人/Mark Henderson)
    目前ITER計劃耗資200億美元,如果把當年送阿姆斯壯登月的金額,換算成今日的價格大約是1200億美元,我們還差的遠呢

    截至2019年為止,全球31個國家有450座核電廠在運轉中,在部分國家 例如法國 匈牙利 斯洛維尼亞和烏克蘭,全國有超過50%的電力來自於核能發電。現今核能發電約占全球總電量10%,單以低碳發電量來說 占比為29%,若光以美國的低碳發電 則占比為55%,中國大陸 印度和俄羅斯,仍在積極快速興建新核電廠,但是在美國,全國1/3因效能不佳,面臨提前退役的困境,氣候變遷運動人士說,這世界必須要減碳,善用我們手邊的資源趁現在還不算為時已晚。

    (ITER電子迴旋部門負責人/Mark Henderson)
    我們必須轉向核融合發電,轉向太陽能 風電,轉向地熱 轉向水力發電,我們必須盡全力擺脫排碳

    (紐約大學新聞系教授/Charles Seife)
    我認為實現核融合發電的快慢,取決於政治人物的一念之間,端看我們的政府願意花多少錢來資助

    中國大陸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對核融合的研究。1999年正式立項,建造托卡馬克裝置,創造「人造太陽」。目前 大陸中科院等離子體所,自主發展了68項關鍵核心技術,建成了20個國際先進的平台和系統,創造了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的世界紀錄,在可控核融合領域,中國正在完成由跟跑 並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

    (大陸中科院等離子體所副所長/宋云濤)
    我們夢想就是把這個任務,在2020年底要完成工程設計,同時我們要自主一些關鍵的大部件的研發,我們想到那個時候,我們能夠具備建造中國核融合工程反應爐,如果這個建成了將是世界上第一個

    核融合研究通常由政府的實驗室主導,像是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或是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但是近年來 一些私人企業也加入戰局,包括加拿大的General Fusion,目標是在2030實現核融合發電。還有一些巨擎加入行列,像是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以及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還有Paypal共同創辦人Peter Thiel,數十家企業都在追尋,找出煉製這個能源靈丹妙藥的終極之路。

    (General Fusion創辦人/Michel Laberge)
    地球上的能源市場,大約是一年一兆美元,只要我們能夠分個一小口,就能從一兆美元分到可觀的利潤

    (ITER電子迴旋部門負責人/Mark Henderson)
    如果你問我研究核融合最大挑戰在哪裡,我不會認為如何放火,燒出1億5000萬度高溫是挑戰,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我們的意志,核融合或許不會在我有生之年實現,但是我的孫兒輩或曾孫輩能夠成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OhtuLQ0jo

  • 二氧化碳樹換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31 07:00:00
    有 2,435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在全球減碳的呼聲中,使用環保水泥已成為當今的建材趨勢。美國的Solidia利用二氧化碳養護水泥,把製成步驟排放的二氧化碳「封」進水泥塊中,而且不會用到水。相較於傳統混凝土業者,每年耗費3兆公升的淡水,等同於100萬個奧運游泳池水的情況,Solidia固化水泥時不用到水,所以除了回收二氧化碳,還多一層優點。另外,加拿大的Carbon Cure把二氧化碳轉化成了碳酸鈣礦物,永久凝固在混凝土裡,更棒的一點是這個碳酸鈣礦物本身,能夠提升混凝土的強度,業者標榜,若是這個技術能在全球普及,每年可以減少約700兆噸的二氧化碳,等同於1.5億輛車的碳排放量】

    {內文:
    每當人們一提到,誰是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氣層的來源,大部份人腦中立刻浮現的是汽車和工廠,然而事實上很大一部份被忽略碳排,其實是來自於「水泥」。人們用混凝土建造大橋 水壩 道路 舖人行道,甚至是摩天大樓,混凝土是人類創建文明的幕後推手,同一時間,也在扼殺著我們的環境。

    每製造一噸水泥,就會釋出一噸的二氣化碳,每年全球生產出40億噸水泥「貢獻」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具體一點來說,把「水泥業」比做一個國家,它將是全球碳排第三大的國家,地球大氣所含的二氣化碳含量,與地球溫度的上升成正比,兩者均在近年呈現急速增長,一旦地球氣溫過高,氣候學家預測極端氣候會更加頻繁,水平面也會上升,同時危害到地球糧食供應。

    (CNN)
    水泥是地球上第二大二氧化碳工業汙染物,然而沒有水泥,混凝土就無法蓋成摩天大樓。

    (MIT混凝土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Jeremy Gregory)
    多數與混凝土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實際上來自於生產水泥這個步驟,一般製造水泥的過程,首先是開採石灰石,接著在石灰石中混入像鐵或黏土成份,然後加熱水泥窯至非常高溫,大概是1500℃燒時窯內會發生化學反應,就是在此一步驟發生的化學反應,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同一時刻,燃燒加熱也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尤其是燒水泥需要加熱到1500℃高溫

    總部位於紐澤西的Solidia Technologies,Solidia表示他們的水泥配方,以及固化過程會產生較少的二氧化碳,整體碳足跡較傳統水泥減少70%。為了降低水泥生產過程中的碳排量,Solidia稍稍改變了水泥中的成分比重。

    (Solidia Technologies總裁兼執行長/Tom Schuler)
    為了要混合成波特蘭水泥(混凝土原料),你勢必要用到石灰石和沙礫,我們使用和傳統水泥相同的成分,但是我們更動了一下配方,我們把石灰石與沙礫的比例改成各一半,在加熱過程就不需要燒至1500℃,大概加熱至1200℃即可,這代表水泥公司每生產一噸水泥,不會產生一噸二氧化碳,大概會減少40%二氧化碳生成,同時也減少30%燃料使用,生產出的水泥數量並不會變少,反而是能以同樣份量的素材,製造出更多水泥

    研發團隊還利用二氧化碳養護水泥,把製成步驟排放的二氧化碳「封」進水泥塊中。所以Solidia環保水泥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對節省地球水資源做出貢獻。

    (Solidia Technologies總裁兼執行長/Tom Schuler)
    混凝土業者每年耗費3兆公升的淡水,水量等同於100萬個奧運游泳池,不過Solidia固化水泥時不用到水,而且我們固化水泥,不需要一星期 兩星期 三星期,我24小時就能把水泥固化,這使我們的產品能更容易打進市場,總的來說,我們的產品能省下很多成本

    要說環保水泥最大的缺陷,就是無法在開放空間中固化。

    (MIT混凝土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Jeremy Gregory)
    眼下Solidia環保水泥,只能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生產,因此暫時只能做水泥磚水泥塊,然而水泥主要需求是預拌混凝土,就是預拌混凝土車裡的那種

    預拌混凝土占全體水泥市場近3/4,如果環保水泥想要成為市場大宗,就一定要解決,不能在開放空間固化的問題。另一家加拿大環保水泥科技公司,已經克服這個問題。

    (CNN)
    這一座巨大的銀色儲存槽,最混凝土界劃時代的發明稱之為「Carbon Cure」,這個創新的系統,能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把二氧化碳重新打回混凝土裡,當混凝土固化時,這些有害的二氧化碳在飄散在大氣層之前,就會永久封存在混凝土中

    (CarbonCure可持續發展總監/Christie Gamble)
    我們其實是把二氧化碳,轉化成了碳酸鈣礦物,它不是氣體是石頭(礦物),會永久凝固在混凝土裡,更棒的一點是,這個碳酸鈣礦物本身能夠提升混凝土的強度

    抗壓強度證實,Carbon Cure製造的混凝土與傳統水泥強度相當。

    (CarbonCure可持續發展總監/Christie Gamble)
    若是這個技術能在全球普及,每年可以減少約700兆噸的二氧化碳,等同於1.5億輛車的碳排放量

    而且,CarbonCure環保水泥可以用來建造大樓。

    (CNN記者/Rachel Crane)
    妳說這棟建築就是使用CarbonCure環保水泥蓋的嗎?
    (CarbonCure可持續發展總監/Christie Gamble)
    是的,這棟共耗去48000立方碼,由Thomas Concrete生產的環保水泥

    這棟12層 造價2億美金的大樓,坐落在亞特蘭大市中心最潮街區,您現在所看到的每一吋水泥,都是內部封存了二氧化碳的環保水泥,這是目前CarbonCure水泥所建造最高大樓。

    (CNN記者/Rachel Crane)
    所以這棟大樓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
    (CarbonCure可持續發展總監/Christie Gamble)
    單單這棟大樓,就吸收了150萬磅的二氧化碳,如果換算成「樹木」,相當於800英畝的森林,一年所能處理掉的二氧化碳量

    截至2016年,環保水泥在全球市占率僅3.5%。到了2018年,環保水泥的全球營收,為214.2億美元,業者預估到2026年,環保水泥獲利能夠增長至435.9億美元。Solidia表示,如果全球都使用他們環保水泥,每年全球可減少4%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是全球飛機停飛所能節省的碳排量的兩倍,加上Solidia燒溫度較低,生產同樣產量的水泥,他們能比別人少用2.6億桶石油,同時少用3兆公升的淡水。這是一個可以獲利,同時兼顧愛地球崇高理想的解決方案,但是想要扭轉傳統水泥產業者接受新思維,這條路還很漫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iZTlsm9Pco

  • 二氧化碳樹換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25 14:00:00
    有 7,553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最大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肺」稱號的亞馬遜森林正遭遇有紀錄以來範圍最廣也最頻繁的火災。但今年並非遭遇乾旱,問題指向是人為的過度開發,今年初上任的巴西右翼總統波索納洛卻把矛頭指向環保團體,並以殖民心態回嗆全球多國的關切。直到法國、愛爾蘭拿貿易協議做為要脅,逼巴西政府積極處理,波索納洛才決定出動軍隊,但由於亞馬遜雨林占地比整個歐洲還要大,巴西也坦承,滅火恐力有未逮,危機能否及時化為轉機,仍在未定之天】

    橫跨八國,佔地700萬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的熱帶雨林,由於面積是全球雨林的一半,生物多樣性也最豐富,且每年可吸收多達20億噸的二氧化碳,替地球製造20%的氧氣,過去一直有著「地球之肺」的稱號,但隨著森林砍伐日益加劇,2005年亞馬遜又遭逢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維繫地球生命的肺,正一天天地感到窒息。

    (新聞旁白)_
    亞馬遜(雨林)著火了,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今年以來已偵測到創紀錄的火災數量,超過72000起,烈焰吞沒了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大片區域,煙霧飄散得既遠又廣 它使天空變暗,甚至遠達起火地區南方兩千多公里處的聖保羅

    這是史上頭一遭,巴西亞馬遜雨林以破紀錄的速度劇烈燃燒,幾乎每分鐘都足以摧毀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根據巴西國家太空總署,最新發布的森林火災統計數據,截至今年一到八月,全巴西共發生了7萬2843起火災,相較於2018同期增長了83%,是自2013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同時自15號以來,衛星空照圖顯示,巴西共發生9507起火災,大部分也都位在亞馬遜流域,且霧霾蔓延到鄰國秘魯 波利維亞和巴拉圭,整個南美洲都難以倖免。

    (波索納洛/巴西總統)
    關於亞馬遜雨林的火災,我覺得它可能是由非政府組織「自導自演」,因為他們需要錢,所以刻意為巴西帶來問題

    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率先把責任推給環保團體,波索納洛這位有著「巴西川普」稱號的右翼總統,自今年一月主政以來,便高舉發展經濟的旗幟,力主鬆綁環保法規大舉開墾雨林,並高調駁斥「環保重於一切」的論調,《衛報》報導 就算沒有這場森林大火,光是今年五月,巴西境內遭到砍伐的雨林面積,也高達739平方公里,換算下來,每分鐘就有兩座足球場大小的雨林消失,緊接著八月初《經濟學人》雜誌,也正式以封面故事點出亞馬遜雨林的危機,直言「巴西有能力拯救地球最大的森林」,「也可以摧毀它」,卻沒想到這麼快就迎來了這場致命野火。

    (Paolo Brando/亞馬遜環境研究中心學者)
    今年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在於,去年亞馬遜火災的增加和乾旱有關,今年我們並沒有發生重大乾旱,但我們仍然看到火災大規模地增加,如果我們看到這個情況,最可能的原因在於,這些火災集中在少數幾個城市,正如我所言,10個城市幾乎占據了森林砍伐的50%,因為火災是森林過度砍伐的副產品,是消除所有生物質肥料的最後一步,我擔心的是隨著乾季的不斷延長,下個月會有更多乾燥的條件,這些乾旱嚴重的問題都可能導致森林大火,然後它可以燃燒蔓延數十萬公里,例如燃燒面積可能又擴大10%,是10倍或20倍柏林的大小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說法,亞馬遜雨林因其潮濕環境,歷史上相較於其他森林地帶,較少出現森林大火的嚴重天災,然而近期受到全球暖化,森林濫伐,乾旱及沙漠化的多重衝擊下,亞馬遜雨林大火確實越來越頻繁,再加上巴西和亞馬遜地區盛行的農業方式,向來是砍伐樹木後將其點燃,以便用於農業用途,新上任的波索納洛政府為鼓勵這種模式,還大幅削弱了環境部門對亞馬遜開發的控制權,英國媒體包括衛報及BBC報導稱,今年巴西對雨林管理上的罰款數量,比過去11年都要來得少,實地抽查雨林開發情況的次數也大跌七成。

    (抗議民眾)
    你要怎麼面對你的子孫

    巧的是此刻正好是2019巴西氣候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齊聚一堂,針對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積極研擬因應對策,這位巴西環境部長卻幾乎要被噓聲淹沒,因為他在2016年才被揭發更改環保計畫地圖,圖利採礦公司而遭到定罪,對正在燃燒的亞馬遜雨林大火,拿不出任何辦法,卻有臉待在台上夸夸其詞。

    (Manuel Pulgar Vidal/前祕魯環境部長)
    我認為此刻在巴西舉辦氣候週會再好不過了,因為今天在全體會議開幕式上出現了,批評巴西環境部長的聲音,這也證明了三件事,第一我們沒有空間否認氣候變遷的存在,它被排除在討論之外,因為已經有如此強烈的氣候證據,證明否認是荒謬的,第二有這麼多公民來抗議,而且不只是今天,所有的孩子會在星期五罷工上街頭抗議,人們要求採取更多行動並告訴政治人物,你們沒有做好你們該做的工作,第三是承認我們正處於危機和緊急狀態

    亞馬遜的開發熱潮從1970年代開始,有權有勢的外來地主陸續把整個森林剷平養牛 種大豆,整整半世紀,亞馬遜雨林被砍掉的樹,比歐洲殖民開始的450年還要來得多,粗估盜伐後留下的馬路多達17萬公里,讓以前到不了的森林,從此門戶洞開。

    (國家地理雜誌編輯/史考特華勒斯)
    他們到達很深的地方開始濫伐,一旦路成形,便成了侵占者的捷徑,包括地霸也跟著進來這個保護區開始罷占,我們過去數十年,已經看到這些在亞馬遜雨林發生

    當年從巴西出口的大豆,有將近一半銷往歐盟,中國買進20%,牛肉則有34%和19%,分別被賣到歐盟及俄羅斯,至於木材整整一半是銷往美國,靠著出口為巴西賺來滿滿外匯,但短短數十年,巴西內部卻已有上百人,為了捍衛雨林慘遭地霸買兇殺害,卻仍前仆後繼,誰也沒想到,如今的亞馬遜雨林,竟是由政府雙手奉上給企業營利開發。

    (Ricardo Galvao/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前執行長)
    在這個政府裡,很顯然存在明顯的,反對科學的意識形態,因此如果政府沒有採取強有力行動,來阻止森林濫加砍伐,我們預計在10到20年內,我們將走向難以挽救的不歸路

    為了遏止巴西政府的一意孤行,挪威和德國已經先後停止對亞馬遜基金,提供數千萬美元的「保護津貼」,法國總統馬克洪第一時間推文稱「我們的家著火了」,「地球的肺每年替地球製造20%的氧氣」,「這將是一個國際的危機」,「即將登場的G7峰會應該一起討論關心」,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也說,自己「非常擔心亞馬遜雨林的野火」,「這是地球氣候的危機」,「我們承擔不了這個後果」,但此舉卻引發巴西總統波索納洛情緒性反彈,直言「我們正面對一場戰爭」,最新一期《時代雜誌》更點出,亞馬遜雨林大火燒出了,巴西新政府與歐洲間的緊張關係,包括法國及愛爾蘭都已明確表態,除非巴西採取具體措施阻止亞馬遜雨林繼續燃燒,否則將投票反對南方共同市場自貿協定的簽署。

    (抗議民眾)
    波索納洛下台

    南美洲的民眾全站了出來,周五在利馬 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抗議聲浪遍地開花,逼得先前拿殖民主義為藉口,悍然拒絕外國勢力干預的巴西總統波索納洛,也不得不放軟身段,強調亞馬遜雨林比整個歐洲還要大,巴西要控制火勢恐力有未逮,但絕對會全力以赴。

    (波索納洛/巴西總統)
    我願意接受那些說法,並授權在法律與秩序的前提下,派出武裝部隊打擊那些正在進行非法活動的機構與人員,對保護環境做出努力,以控制該地區火勢的發展

    一場世紀之火,映照出人類的貪婪與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僵硬,危機能及時化為轉機嗎?

    中文字幕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BqpvaSKM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