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二手樂器收購台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二手樂器收購台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二手樂器收購台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二手樂器收購台中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非常謝謝「未來復古」同意讓我轉載這段已有30年歷史的珍貴「超級瑪莉遊戲攻略錄影帶」完整影片。 未來復古 官網:https://fugu.cafe 未來復古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ugu.cafe/ 80年代後期由「播音人」製作出品的「黑盒子秘笈」電腦遊戲攻略錄...

  • 二手樂器收購台中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0-31 22:00:29
    有 318 人按讚

    非常謝謝「未來復古」同意讓我轉載這段已有30年歷史的珍貴「超級瑪莉遊戲攻略錄影帶」完整影片。

    未來復古 官網:https://fugu.cafe
    未來復古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ugu.cafe/

    80年代後期由「播音人」製作出品的「黑盒子秘笈」電腦遊戲攻略錄影帶內容,主要是由一男一女旁白,以一搭一唱的談話方式,對遊戲的基本設定、操作方式,與遊戲過程進行詳細的講解。從他們的對談,聽得出來兩位主持人都是非常專業的廣電從業人員,不但字正腔圓、用詞精準,還會不時表述自己對於遊戲內容的獨特見解,著實令人感到醍醐灌頂、回味無窮!

    出品人:鄭明仁
    監製人:胡超英、胡意敏、洪斌福
    電腦工程:楊頂立
    電腦示範:播音人、電腦特技組
    旁白解說:羅懿芬、X先生
    策劃製作:播音人錄音公司
    出品:播音人視聽傳播公司

    以下兩篇文章轉載自「未來復古」(https://fugu.cafe)

    第一篇《1980 年代的台灣遊戲實況: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

    原文網址:https://fugu.cafe/talks/1036
    發表日期:2016/2/18
    撰文者:神楽坂雯麗

    現在談到遊戲實況,我們會立刻聯想到 YouTube、Twitch、NicoNico 之類的影音直播網站或服務;新世代的遊戲平台也都內建了直播功能。高人氣的直播主,甚至可以以此營生,成為專業的遊戲影音放送者。

    但在沒有網路的年代,要「玩遊戲給不在現場的人看」,就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了。雖說由於以前的電視天線容易漏波,偶爾會發生家中電視不小心接收到鄰居家裡玩遊樂器的畫面這種事情,但是比較合理的作法,就是錄成錄影帶流通。

    從這個想法出發,就產生了「遊戲示範帶」的概念。二、三十年前,在台灣大街小巷的錄影帶出租店裡,就可以找到許多這種「攻略示範錄影帶」。

    由於製作這種錄影帶的技術門檻不高,只要準備一台遊樂器、卡帶、錄影設備,再找些工讀生來「示範」,就可以翻拷量產,市面上因而出現了許多粗製濫造的攻略帶。

    以筆者個人而言,就曾經租過以高難度為人熟悉的《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只是拿回家一播,就是看著畫面上的瑪利歐先生從1-1開始跌跌撞撞到破關,中間也沒有任何解說;由於遊戲難度本來就高,加上錄影者可能是搶著上市,根本就懶得剪輯後製,遇到某些特別容易卡關的位置還會看到「示範玩家」不斷掉坑的慘狀。

    對這塊《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完還被家中的大人碎念:「花錢看別人打電動,你吃飽太閒喔?」到現在想起來還令人哭笑不得。

    筆者最後看到「攻略錄影帶」這種東西,已經是超任中後期的《復活邪神 2》(Romancing Sa.Ga 2)時代的事情。因為遊戲劇情長,還分成上下兩卷;但製作品質跟上文提到的《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是,在同一個時刻的台灣,也有少數人非常嚴肅認真地看待這個「新興市場」,那就是化名「X先生」所主導製作並親自主持的「播音人黑盒子秘笈」攻略錄影帶系列。

    由於「X先生」在講解遊戲故事內容、操作方法時獨樹一格的介紹方式,配上現在已經很難得聽見的字正腔圓又富有磁性的標準國語,交織成了一種如今看來相當難以言喻而有趣味的影音內容。

    對筆者來說,這些錄影帶除了童年回憶之外,更是一種重要的出土文獻。在當時,這很有可能跟華泰攻略本一樣,只流通於台港兩地,這是連遊樂器文化原生國家的美國與日本,都不太可能找得到的東西。

    這種錄影帶的尋找難度,大概是一般華泰任天堂攻略本的好幾倍。除了因為錄影帶本身比紙本書籍更加脆弱之外,流通量也可想而知比攻略本少很多。

    此外,當年「一片 300 元」的定價(員林某老玩具店老闆語),恐怕還比一些翻版卡帶來得高。除了店家買來作為店面播放展示用途,或是在錄影帶店陳列出租之外,會一片片買回家認真觀賞研究的小朋友應該是不多。

    至於能夠完善地留存到現在的,恐怕就更少了。

    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節目主持人X先生的口才也是相當了得,而且有許多部分似乎是隨著遊戲畫面與進程即席演出。除了開頭描述故事情節的部份應該是事先撰好稿之外,影片進行中的對白,應該都是邊看邊講的。

    但也因為這樣,到了今日,觀賞這些影片時最為有趣的部份,並不是遊戲的攻略本身,而是看主持者會如何用他自己的武俠奇幻語彙(「魔障」、「鬼怪」、「內力」⋯⋯)為當時大多不懂日文的年幼觀眾解讀,甚至重新構築遊戲中的人物、故事、道具等元素。

    自己坐在電視機前面沒日沒夜的玩是一回事,但要能夠講得讓其他人也能夠理解,其實是一件非常吃重的工作。從這裡也可以看出X先生與播音人團隊認真製作的程度。

    幾年前,當筆者上傳「綠色兵團」攻略錄影帶到 YouTube,並且張貼文章在 PTT 之後,有鄉民注意到旁白者當中有資深廣播人羅懿芬老師的名字。

    事實上,羅老師如今開設有部落格,並從事網路廣播;這是筆者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當時實際參與這系列影片製作的相關人士;羅老師在她的留言板也證實,她的確參與了當時「黑盒子攻略錄影帶」的製作。

    然而遺憾的是,羅老師也提到,當時主導企劃與製作這一系列節目的X先生,如今已不在人世。因此筆者想要請X先生親自談談他「黑盒子攻略秘笈」系列影片的製作歷程與祕辛的那個冒失的願望,也成了永遠無法實現的遺憾。

    「播音人黑盒子秘笈」攻略錄影帶就和當時大部分其他電影、電視節目錄影帶一樣,同時發行有大帶(VHS)與小帶(Beta)版本。由於在錄影帶規格戰爭中,SONY 的小帶最終落敗,在筆者近年所能取得的黑盒子影帶中,以當時顯然比較難以賣出的小帶格式佔了大部分。

    在本文刊出後,筆者也會設法尋找堪用的 Beta 錄影機,來將剩餘的十幾片小帶轉檔,屆時也將會陸續發布在網路上。期望這珍貴的遊戲文化遺產能繼續流傳下去。

    第二篇《連仙水忍也為之羞澀: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轉帶紀實》

    原文網址:https://fugu.cafe/talks/13028
    發表日期:2017/2/13
    撰文者:神楽坂雯麗

    自從大約五年前我第一次在中南部的老遊樂器店找到「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隨後又在台北萬年大樓四樓某即將歇業的電玩零售店,收購到一整批大多是全新的 Beta 小帶版本攻略影帶之後,已經過了五、六年的時光。如果讀者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可以先閱讀〈1980 年代的台灣遊戲實況: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這篇大約一年前重新改寫自筆者舊稿的初步介紹。

    嘗試與錯誤

    Beta 錄影機如今已經是專業影音收藏家才會出手購買的稀有設備,狀況良好、運作正常的小帶錄影機在網拍平台上往往起價五、六千元,甚至高達五位數之譜。由於一直沒能以可負擔的價格取得合用的 Beta 小帶錄影機(後述),一開始我當然先以手上數量較少的 VHS 版本錄影帶為轉檔對象。

    跟在影帶規格大戰中落敗的 Beta 不同,VHS 錄影機非常容易找到,狀況良好、近年才被淘汰的廉價二手機種更是有低到 199 元這樣的廢鐵價行情。而除了錄影機之外,還需要能夠將 AV 影音訊號讀入電腦的 USB 電視影像擷取卡。跟台幣兩百塊有找的 VHS 錄影機相較之下,要價三千元左右的 USB 電視卡就不能說是廉價的配備了。

    不過,這也不代表轉檔 VHS 黑盒子錄影帶的過程就非常順利。由於這批 VHS 影帶中,大部分是多年前就已被拆封播放的舊片,保存情況不能說是萬全。其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經驗是,當我將一塊《影子傳說》VHS 影帶插入放影機,準備轉檔時,卻發現影帶不知在多少年前,就被前任主人——很可能就是賣我這片子的老闆——拿來當空白帶用,轉錄覆寫為某知名太極拳教學示範帶⋯⋯。

    當然這在不同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攻略祕笈」沒錯,但我實在對於「攻略」太極拳大師興趣缺缺,只好把這塊已經作廢了的片子退出來當擺飾。所幸手上還有其他《影子傳說》攻略錄影帶的拷貝,才免於遺憾。

    遙不可及的 Beta 年代

    當我把手上所有的 VHS 黑盒子錄影帶都轉檔完成時,下一個目標當然是將相對數量多上許多的 Beta 小帶內容也數位化。

    按照筆者多年往來賊仔市(跳蚤市場)的直覺經驗,首先我想到的解法,便是在當時還非常頻繁探索的台中干城及太原跳蚤市場,尋找二手小帶錄影機。這類被淘汰的家電物品也算是那些市集中的大宗商品,雖然我前往那些地方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尋找老遊戲相關的軟硬體,這時起也開始留意那些影音家電類型的攤位。

    不幸,畢竟錄影機的機械複雜度較同年代的電視遊樂器要複雜許多,加上運氣欠佳,整整好幾年,我都未能在跳蚤市場裡找到正常可用的 Beta 錄放影機。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好轉往網拍平台尋找,而就我印象所及除了少數例外,一台可運作的小帶錄影機往往都是三千元起跳。

    即使我曾經痛下決心標下一台 SONY 小帶錄影機,其磁頭卻也在一段短時間之後就告報廢——在這個「科技昌隆」的二十一世紀,這種東西當然是不可能有保固服務的,而熟悉電子影音機械維修的朋友也在檢視之後告知難以修理,主要是幾乎不可能調度到零件。

    意外轉機

    二月初台大 CWT 45 活動的第二天筆者並沒有參加,而是趁著前一夜由於出場次的勞累提早補眠,因而假日難得在清晨醒來的機會,騎著機車在天色將明之際直奔福和橋跳蚤市場。雖然也和大多數情況一樣,這次也並沒有發現太多值得一提的老電玩文物,但卻讓我找到了一台附有原廠遙控器、台製 KINYO 牌迴帶機(可惜不是經典紅色跑車造型),外觀完整、可過電的 SONY Betamax 錄放影機。而且全套僅要價台幣五百元。

    這當然是一種賭注:五百元跟網拍上動輒七千一萬的行情比起來當然是破盤價,但是對一台二、三十年前的錄放影機來說,可以通電其實也不能保證什麼,頂多只能確定可以拿面板上的電子鐘來看時間。

    可能出差錯的地方太多了——首先,進退帶機制可能失效。磁頭可能被刮傷甚至污損到難以使用;上帶機構說不定無法動彈,就算動起來,也可能把珍貴的帶子扯斷;裡頭無數的齒輪、皮帶、槓桿跟電路都可能會出狀況。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辛萬苦把這重達五公斤的東西搬回家之後,就算無法播放,在跳蚤市場裡也沒有維修或退貨這回事,完全就是一場不能反悔的賭博。

    五百元賭一個沒有任何保證的夙願。有著正常健全理財觀念的人都會拒絕下這種賭注,但我無法拒絕。「老闆,我收這台」。

    連仙水忍也為之羞澀

    後來發生的事情,相信讀者也猜到了:只要玩課金還是轉蛋那種機率遊戲,每每總是當上「非洲人」的我,這次意外地贏了一把。這台五百塊的機器不但正常運作,而且效率還相當良好,除了一剛開始可能是由於錄影機太久沒有實際使用,使得機構動作有些不順暢,但在稍加潤滑跟操作之後,運作如常,就像三十年前它還在某人家中的客廳裡一樣。

    經過整整六年,我終於能夠一窺那些還包著三十年前的熱縮膜,尚未拆封的 Beta 黑盒子攻略錄影帶內容了。這些所轉好的 Beta 黑盒子攻略影片,都可以在我的個人 YouTube 頻道看到,之後我也會一一撰寫簡單的內容介紹。

    可能有人會好奇,市面上依然有業者提供大小影帶的轉檔服務,收費也並不算昂貴,那麼為什麼筆者這麼多年來要堅持用自己的設備來給這些影片做數位化工作呢?

    首先,所謂轉帶其實就是透過影音擷取卡將輸入電腦的影像、音聲錄製下來,因此每轉一片帶子,就要原原本本地把影片內容用錄影機播一遍。片長多久就播(錄)多久,三十分鐘的片子就播三十分鐘、一小時的片子就播一小時,依此類推。以我個人來說,雖然費時,但也實在不願意錯過這些「出土文物」的內容在近三十年後重見天日的這一刻,畢竟我已經為了這些錄影帶吃了無數苦頭,更不要說整備轉檔軟硬體環境的金錢成本,早已超過五位數。

    題外話,就連《幽遊白書》中的仙水忍,要弄到那個「黑之章」(真剛好也是黑的)錄影帶所付出的辛勞,恐怕都沒有今日的我如此辛苦。(想必靈界沒有 iTunes Store 和 Netflix 這種好東西提供服務。)那種希望親眼見證「台灣最古老的電玩『實況』節目重現的瞬間」的驅動力,大概就是我願意花這麼多功夫和時間,在這些了無生機的塑膠盒子上的主要原因吧。

    尾聲

    隨著帶子快轉完了,我也開始思考要怎麼對待這台 Betamax 錄放影機。

    一方面,它是我五、六年來第一台以可接受的價格取得,更能正常運作的小帶錄影機,意義非凡。

    二來,我卻不是個影音玩家。這也就是說,留在我身邊,這台機器有很大機率在多擺個一兩年之後,就跟上一台一樣一夜之間報廢,而我也沒有保養跟維修它的技能。

    第三,還能再取得新的黑盒子攻略錄影帶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小到忽略不計。雖然我知道還有很多我沒有找到的帶子(按照在轉檔過程中某一集所聽到主持人 X 先生的說法,至少有「四十餘集」節目已經製播,而我手上所有影帶扣除重複者,還不及此半數),也許是永遠也沒機會找到了。

    然後根據莫非定律,我如果把它脫手掉,應該就會再度發現小帶黑盒子⋯⋯。

    你可以在我的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wenli1979/)檢視我所有已經轉好的帶子內容。由於其中使用了許多 FC 遊戲的影音,在日趨莫名其妙的版權保護辨識機制下,筆者無法保證這些影片都能永久存在於 YouTube 上,有心收藏的朋友請自行設法下載影片檔,並且妥善保存。

  • 二手樂器收購台中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2-17 21:50:31
    有 548 人按讚

    非常謝謝「未來復古」同意讓我轉載這段已有30年歷史的珍貴「超級瑪莉遊戲攻略錄影帶」完整影片。

    未來復古 官網:https://fugu.cafe
    未來復古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ugu.cafe/

    80年代後期由「播音人」製作出品的「黑盒子秘笈」電腦遊戲攻略錄影帶內容,主要是由一男一女旁白,以一搭一唱的談話方式,對遊戲的基本設定、操作方式,與遊戲過程進行詳細的講解。從他們的對談,聽得出來兩位主持人都是非常專業的廣電從業人員,不但字正腔圓、用詞精準,還會不時表述自己對於遊戲內容的獨特見解,著實令人感到醍醐灌頂、回味無窮!

    出品人:鄭明仁
    監製人:胡超英、胡意敏、洪斌福
    電腦工程:楊頂立
    電腦示範:播音人、電腦特技組
    旁白解說:羅懿芬、X先生
    策劃製作:播音人錄音公司
    出品:播音人視聽傳播公司

    以下兩篇文章轉載自「未來復古」(https://fugu.cafe)

    第一篇《1980 年代的台灣遊戲實況: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

    原文網址:https://fugu.cafe/talks/1036
    發表日期:2016/2/18
    撰文者:神楽坂雯麗

    現在談到遊戲實況,我們會立刻聯想到 YouTube、Twitch、NicoNico 之類的影音直播網站或服務;新世代的遊戲平台也都內建了直播功能。高人氣的直播主,甚至可以以此營生,成為專業的遊戲影音放送者。

    但在沒有網路的年代,要「玩遊戲給不在現場的人看」,就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了。雖說由於以前的電視天線容易漏波,偶爾會發生家中電視不小心接收到鄰居家裡玩遊樂器的畫面這種事情,但是比較合理的作法,就是錄成錄影帶流通。

    從這個想法出發,就產生了「遊戲示範帶」的概念。二、三十年前,在台灣大街小巷的錄影帶出租店裡,就可以找到許多這種「攻略示範錄影帶」。

    由於製作這種錄影帶的技術門檻不高,只要準備一台遊樂器、卡帶、錄影設備,再找些工讀生來「示範」,就可以翻拷量產,市面上因而出現了許多粗製濫造的攻略帶。

    以筆者個人而言,就曾經租過以高難度為人熟悉的《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只是拿回家一播,就是看著畫面上的瑪利歐先生從1-1開始跌跌撞撞到破關,中間也沒有任何解說;由於遊戲難度本來就高,加上錄影者可能是搶著上市,根本就懶得剪輯後製,遇到某些特別容易卡關的位置還會看到「示範玩家」不斷掉坑的慘狀。

    對這塊《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完還被家中的大人碎念:「花錢看別人打電動,你吃飽太閒喔?」到現在想起來還令人哭笑不得。

    筆者最後看到「攻略錄影帶」這種東西,已經是超任中後期的《復活邪神 2》(Romancing Sa.Ga 2)時代的事情。因為遊戲劇情長,還分成上下兩卷;但製作品質跟上文提到的《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是,在同一個時刻的台灣,也有少數人非常嚴肅認真地看待這個「新興市場」,那就是化名「X先生」所主導製作並親自主持的「播音人黑盒子秘笈」攻略錄影帶系列。

    由於「X先生」在講解遊戲故事內容、操作方法時獨樹一格的介紹方式,配上現在已經很難得聽見的字正腔圓又富有磁性的標準國語,交織成了一種如今看來相當難以言喻而有趣味的影音內容。

    對筆者來說,這些錄影帶除了童年回憶之外,更是一種重要的出土文獻。在當時,這很有可能跟華泰攻略本一樣,只流通於台港兩地,這是連遊樂器文化原生國家的美國與日本,都不太可能找得到的東西。

    這種錄影帶的尋找難度,大概是一般華泰任天堂攻略本的好幾倍。除了因為錄影帶本身比紙本書籍更加脆弱之外,流通量也可想而知比攻略本少很多。

    此外,當年「一片 300 元」的定價(員林某老玩具店老闆語),恐怕還比一些翻版卡帶來得高。除了店家買來作為店面播放展示用途,或是在錄影帶店陳列出租之外,會一片片買回家認真觀賞研究的小朋友應該是不多。

    至於能夠完善地留存到現在的,恐怕就更少了。

    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節目主持人X先生的口才也是相當了得,而且有許多部分似乎是隨著遊戲畫面與進程即席演出。除了開頭描述故事情節的部份應該是事先撰好稿之外,影片進行中的對白,應該都是邊看邊講的。

    但也因為這樣,到了今日,觀賞這些影片時最為有趣的部份,並不是遊戲的攻略本身,而是看主持者會如何用他自己的武俠奇幻語彙(「魔障」、「鬼怪」、「內力」⋯⋯)為當時大多不懂日文的年幼觀眾解讀,甚至重新構築遊戲中的人物、故事、道具等元素。

    自己坐在電視機前面沒日沒夜的玩是一回事,但要能夠講得讓其他人也能夠理解,其實是一件非常吃重的工作。從這裡也可以看出X先生與播音人團隊認真製作的程度。

    幾年前,當筆者上傳「綠色兵團」攻略錄影帶到 YouTube,並且張貼文章在 PTT 之後,有鄉民注意到旁白者當中有資深廣播人羅懿芬老師的名字。

    事實上,羅老師如今開設有部落格,並從事網路廣播;這是筆者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當時實際參與這系列影片製作的相關人士;羅老師在她的留言板也證實,她的確參與了當時「黑盒子攻略錄影帶」的製作。

    然而遺憾的是,羅老師也提到,當時主導企劃與製作這一系列節目的X先生,如今已不在人世。因此筆者想要請X先生親自談談他「黑盒子攻略秘笈」系列影片的製作歷程與祕辛的那個冒失的願望,也成了永遠無法實現的遺憾。

    「播音人黑盒子秘笈」攻略錄影帶就和當時大部分其他電影、電視節目錄影帶一樣,同時發行有大帶(VHS)與小帶(Beta)版本。由於在錄影帶規格戰爭中,SONY 的小帶最終落敗,在筆者近年所能取得的黑盒子影帶中,以當時顯然比較難以賣出的小帶格式佔了大部分。

    在本文刊出後,筆者也會設法尋找堪用的 Beta 錄影機,來將剩餘的十幾片小帶轉檔,屆時也將會陸續發布在網路上。期望這珍貴的遊戲文化遺產能繼續流傳下去。

    第二篇《連仙水忍也為之羞澀: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轉帶紀實》

    原文網址:https://fugu.cafe/talks/13028
    發表日期:2017/2/13
    撰文者:神楽坂雯麗

    自從大約五年前我第一次在中南部的老遊樂器店找到「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隨後又在台北萬年大樓四樓某即將歇業的電玩零售店,收購到一整批大多是全新的 Beta 小帶版本攻略影帶之後,已經過了五、六年的時光。如果讀者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可以先閱讀〈1980 年代的台灣遊戲實況: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這篇大約一年前重新改寫自筆者舊稿的初步介紹。

    嘗試與錯誤

    Beta 錄影機如今已經是專業影音收藏家才會出手購買的稀有設備,狀況良好、運作正常的小帶錄影機在網拍平台上往往起價五、六千元,甚至高達五位數之譜。由於一直沒能以可負擔的價格取得合用的 Beta 小帶錄影機(後述),一開始我當然先以手上數量較少的 VHS 版本錄影帶為轉檔對象。

    跟在影帶規格大戰中落敗的 Beta 不同,VHS 錄影機非常容易找到,狀況良好、近年才被淘汰的廉價二手機種更是有低到 199 元這樣的廢鐵價行情。而除了錄影機之外,還需要能夠將 AV 影音訊號讀入電腦的 USB 電視影像擷取卡。跟台幣兩百塊有找的 VHS 錄影機相較之下,要價三千元左右的 USB 電視卡就不能說是廉價的配備了。

    不過,這也不代表轉檔 VHS 黑盒子錄影帶的過程就非常順利。由於這批 VHS 影帶中,大部分是多年前就已被拆封播放的舊片,保存情況不能說是萬全。其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經驗是,當我將一塊《影子傳說》VHS 影帶插入放影機,準備轉檔時,卻發現影帶不知在多少年前,就被前任主人——很可能就是賣我這片子的老闆——拿來當空白帶用,轉錄覆寫為某知名太極拳教學示範帶⋯⋯。

    當然這在不同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攻略祕笈」沒錯,但我實在對於「攻略」太極拳大師興趣缺缺,只好把這塊已經作廢了的片子退出來當擺飾。所幸手上還有其他《影子傳說》攻略錄影帶的拷貝,才免於遺憾。

    遙不可及的 Beta 年代

    當我把手上所有的 VHS 黑盒子錄影帶都轉檔完成時,下一個目標當然是將相對數量多上許多的 Beta 小帶內容也數位化。

    按照筆者多年往來賊仔市(跳蚤市場)的直覺經驗,首先我想到的解法,便是在當時還非常頻繁探索的台中干城及太原跳蚤市場,尋找二手小帶錄影機。這類被淘汰的家電物品也算是那些市集中的大宗商品,雖然我前往那些地方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尋找老遊戲相關的軟硬體,這時起也開始留意那些影音家電類型的攤位。

    不幸,畢竟錄影機的機械複雜度較同年代的電視遊樂器要複雜許多,加上運氣欠佳,整整好幾年,我都未能在跳蚤市場裡找到正常可用的 Beta 錄放影機。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好轉往網拍平台尋找,而就我印象所及除了少數例外,一台可運作的小帶錄影機往往都是三千元起跳。

    即使我曾經痛下決心標下一台 SONY 小帶錄影機,其磁頭卻也在一段短時間之後就告報廢——在這個「科技昌隆」的二十一世紀,這種東西當然是不可能有保固服務的,而熟悉電子影音機械維修的朋友也在檢視之後告知難以修理,主要是幾乎不可能調度到零件。

    意外轉機

    二月初台大 CWT 45 活動的第二天筆者並沒有參加,而是趁著前一夜由於出場次的勞累提早補眠,因而假日難得在清晨醒來的機會,騎著機車在天色將明之際直奔福和橋跳蚤市場。雖然也和大多數情況一樣,這次也並沒有發現太多值得一提的老電玩文物,但卻讓我找到了一台附有原廠遙控器、台製 KINYO 牌迴帶機(可惜不是經典紅色跑車造型),外觀完整、可過電的 SONY Betamax 錄放影機。而且全套僅要價台幣五百元。

    這當然是一種賭注:五百元跟網拍上動輒七千一萬的行情比起來當然是破盤價,但是對一台二、三十年前的錄放影機來說,可以通電其實也不能保證什麼,頂多只能確定可以拿面板上的電子鐘來看時間。

    可能出差錯的地方太多了——首先,進退帶機制可能失效。磁頭可能被刮傷甚至污損到難以使用;上帶機構說不定無法動彈,就算動起來,也可能把珍貴的帶子扯斷;裡頭無數的齒輪、皮帶、槓桿跟電路都可能會出狀況。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辛萬苦把這重達五公斤的東西搬回家之後,就算無法播放,在跳蚤市場裡也沒有維修或退貨這回事,完全就是一場不能反悔的賭博。

    五百元賭一個沒有任何保證的夙願。有著正常健全理財觀念的人都會拒絕下這種賭注,但我無法拒絕。「老闆,我收這台」。

    連仙水忍也為之羞澀

    後來發生的事情,相信讀者也猜到了:只要玩課金還是轉蛋那種機率遊戲,每每總是當上「非洲人」的我,這次意外地贏了一把。這台五百塊的機器不但正常運作,而且效率還相當良好,除了一剛開始可能是由於錄影機太久沒有實際使用,使得機構動作有些不順暢,但在稍加潤滑跟操作之後,運作如常,就像三十年前它還在某人家中的客廳裡一樣。

    經過整整六年,我終於能夠一窺那些還包著三十年前的熱縮膜,尚未拆封的 Beta 黑盒子攻略錄影帶內容了。這些所轉好的 Beta 黑盒子攻略影片,都可以在我的個人 YouTube 頻道看到,之後我也會一一撰寫簡單的內容介紹。

    可能有人會好奇,市面上依然有業者提供大小影帶的轉檔服務,收費也並不算昂貴,那麼為什麼筆者這麼多年來要堅持用自己的設備來給這些影片做數位化工作呢?

    首先,所謂轉帶其實就是透過影音擷取卡將輸入電腦的影像、音聲錄製下來,因此每轉一片帶子,就要原原本本地把影片內容用錄影機播一遍。片長多久就播(錄)多久,三十分鐘的片子就播三十分鐘、一小時的片子就播一小時,依此類推。以我個人來說,雖然費時,但也實在不願意錯過這些「出土文物」的內容在近三十年後重見天日的這一刻,畢竟我已經為了這些錄影帶吃了無數苦頭,更不要說整備轉檔軟硬體環境的金錢成本,早已超過五位數。

    題外話,就連《幽遊白書》中的仙水忍,要弄到那個「黑之章」(真剛好也是黑的)錄影帶所付出的辛勞,恐怕都沒有今日的我如此辛苦。(想必靈界沒有 iTunes Store 和 Netflix 這種好東西提供服務。)那種希望親眼見證「台灣最古老的電玩『實況』節目重現的瞬間」的驅動力,大概就是我願意花這麼多功夫和時間,在這些了無生機的塑膠盒子上的主要原因吧。

    尾聲

    隨著帶子快轉完了,我也開始思考要怎麼對待這台 Betamax 錄放影機。

    一方面,它是我五、六年來第一台以可接受的價格取得,更能正常運作的小帶錄影機,意義非凡。

    二來,我卻不是個影音玩家。這也就是說,留在我身邊,這台機器有很大機率在多擺個一兩年之後,就跟上一台一樣一夜之間報廢,而我也沒有保養跟維修它的技能。

    第三,還能再取得新的黑盒子攻略錄影帶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小到忽略不計。雖然我知道還有很多我沒有找到的帶子(按照在轉檔過程中某一集所聽到主持人 X 先生的說法,至少有「四十餘集」節目已經製播,而我手上所有影帶扣除重複者,還不及此半數),也許是永遠也沒機會找到了。

    然後根據莫非定律,我如果把它脫手掉,應該就會再度發現小帶黑盒子⋯⋯。

    你可以在我的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wenli1979/)檢視我所有已經轉好的帶子內容。由於其中使用了許多 FC 遊戲的影音,在日趨莫名其妙的版權保護辨識機制下,筆者無法保證這些影片都能永久存在於 YouTube 上,有心收藏的朋友請自行設法下載影片檔,並且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