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二手教科書收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二手教科書收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二手教科書收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二手教科書收購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急急Touch,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青山道112號的門口,會看到「書佬」趙先生親手寫的招牌,有白底紅字的,也有紅底白字的,十分搶眼,除了店名新天書業,招牌還寫上「高價收購」、「古今文史哲書畫冊線裝書」、「課本」等。趙先生二十歲開始賣二手教科書,曾在渣華道、英皇道、圓洲街、塘尾道、亞皆老街開店,足跡遍港九,除了因為租期問題,也因他落...

二手教科書收購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0:44:02

【@marketfocus.hk 】【點石成金】免費拍賣數據變黃金 Carousell成百億獨角獸企業 最快年底赴美上市 . 二手物品拍賣平台點石成金,或最快今年底前步上赴美上市之路!剛晉身投資界獨角獸的二手交易拍賣平台Carousell(旋轉拍賣)傳最快年底透過SPAC形式在美上市,估值或達15億...

  • 二手教科書收購 在 急急Touc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3-10 10:58:30
    有 140 人按讚


    在青山道112號的門口,會看到「書佬」趙先生親手寫的招牌,有白底紅字的,也有紅底白字的,十分搶眼,除了店名新天書業,招牌還寫上「高價收購」、「古今文史哲書畫冊線裝書」、「課本」等。趙先生二十歲開始賣二手教科書,曾在渣華道、英皇道、圓洲街、塘尾道、亞皆老街開店,足跡遍港九,除了因為租期問題,也因他落力擴張業務。他最記得1974年那個夏天,在英皇道的店子擠滿學生買二手教科書,個個拿着書單嚷着「哥哥,執書!」那年他賺了超過十萬元。可這場面,也只此一次。1975年,書店搬到圓洲街,又在不同地方開分店,十多年時間,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業務擴張,生意卻不佳,終於轉行,在中環街市附近頂了一間印刷店來做。

    「三朋」是書店最元祖的名字,後來趙先生覺得「三朋」這名字也許不太好,就改名「天健」,轉行做印刷後又改名「福龍」。轉行做印刷,同時因為考慮到自己一家即將移民,想帶着專業一點的技能過澳洲。結果,印刷店訂單不足,還欠下員工薪水,做了一年便要把店子讓給員工。趙先生帶著小量印刷工具搬到大角咀,開了「新天」,一年後再搬到太平山街。事業不順的同時,移民計劃也遇上阻礙,他說:「可能是天命。」趙太太是位護士,本已申請好移民後到一間澳洲的醫院工作,但那醫院竟也結業了。一家的移民夢碎。

    臉圓圓笑容可愛的趙先生,形容自己的命是苦的。聽他慢慢說着自己的故事,卻沒有這感覺,可能因我聽不到他說難、聽不到他埋怨。趙先生把印刷店搬到太平山街後,一日,他在荷李活道閒逛時,遇到數十本擱在垃圾桶旁的舊教科書,就是這些書把他帶回二手書業。他把書拿回店子儲起,又繼續到不同地方收集,愈儲愈多,到了1994年,儲夠書可開間書店!書店繼續用「新天」這名字,這二十多年,在青山道112、114、116幾個舖位之開徘徊,現址112號用得最久,有十年了。會考變成了DSE三三四學制後,買二手教科書的人數大減,書店要兼營各類二手書。訪問當日,書店很冷清。

    今年七十二歲了,事業兜兜轉轉,從沒移民,太太退休了,女兒們都碩士畢業出來工作了。趙先生相信有天命,「樂夫天命復奚疑?」經歷人生的種種後,他說出了這句。

  • 二手教科書收購 在 創意創新行銷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8-24 14:27:03
    有 28 人按讚


    二手書,但從現金流來看,是不是一個好的生意門?

    假設平均一本書定價1000元日幣,收購價格大概60-100元,書的售價會落在100-500元,所以每4本要賣出1本。

    感覺在教科書比較有利可圖。

  • 二手教科書收購 在 編笑編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2-06 21:00:08
    有 29 人按讚


    關於(那些令我又愛又恨的)二手書店。

    有一次我在台中某二手書店找到一本絕版已久的簡體書,由於研究領域在台灣不算熱門,所以我用低廉的價錢購得這本在中國舊書拍賣網站上哄抬到無法無天的書。

    這是我對二手書店特別偏愛的原因之一,總是能在不經意間巧遇曾經尋尋覓覓的書;或是偶然買到作者的簽名本(如圖,上週在公館的二手書店購得了席慕蓉的簽名詩集)。在學生時期,一些不想花太多錢購入、使用一學期就會淘汰的教科書;或是預感即將流入二手書市的各類小說,都是我穿梭於舊書店的找尋對象。

    舊書店總是能保存許多意想不到的書,對於讀者或藏書家來說,舊書店能是寶庫,那些被遺忘的二手書籍等待著被發現。

    另一方面,我卻也不喜歡二手書店。尤其是那些以定價七折、八折販售著「二手新書」的店家,為何說是「二手」的「新書」呢?如果觀察那些裝潢華麗、擺設整潔的二手書店,不難發現近幾個月出版的書以二手的姿態陳列架上,這些「二手書」書況跟新書沒有兩樣(這裡的新書是指近期出版的書),價錢自然也差不了多少。

    我總是疑惑這些書的來源,猜測這些書可能不是來自出版社或經銷商,而是出版社或作者的公關書,被二手店家低價收購之後再以近乎新書的售價上架販售。若真是如此,無論是出版社或是作者皆無法從中獲利,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帶動出版業的發展了。

    終究書籍進入讀者手中,後續的轉售、餽贈、甚至是拍賣其實都與出版社及作者無關,畢竟銀貨已經兩訖,某些書會被炒作成多少價錢,都不是出版社或作者可以干涉的。身為出版人,只能希望大家在購書時,面臨「二手新書」及「新書」的選擇題時,能毫不猶豫地購買新書。(這裡的新書是指第一手的書,而不是新出版的書)

    #編笑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