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二戰電影排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二戰電影排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二戰電影排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二戰電影排名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非洲地圖上尋找瓦干達 (feat. Elon Musk)】#葉郎電影徵信社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Black Panther 黑豹》架空了非洲的地理和歷史,憑空捏造了一個富含珍貴礦產泛金屬(Vibranium)的非洲先進大國瓦干達(Wakanda)。 真實世界的非洲國家難以像瓦干達那樣實施嚴格的...

二戰電影排名 在 papaya. 108 讀書帳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3 19:16:27

段考呃呃呃就那樣吧 原本以為我考很爛結果排名出來還可以 可能是物理跟國文救了我(聳肩) 寒假我想搞定多益 最近在刷題本不知道有沒有用 雖然馬麻說多考幾次沒關係 但我覺得報名費好貴 而且我也不想考很多次 我想要一次搞定 有沒有學霸或者考過的人可以分享經驗給我🥺 (雖然我已經爬過文了,很多人都說實戰比模...

二戰電影排名 在 Charles Mo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15 15:00:06

[由《Mank》看:最偉大的電影《大國民》是如何煉成的?] 自從1952年起,英國電影雜誌《Sight & Sound》每十年就邀請全球影評人選出最偉大電影名單(由1992年起亦另外邀請全球導演們另外選出他們的名單),半世紀多過去,只有四部電影曾經名列榜首,除了三部曾經出現在第一名各一次的電影外,...

二戰電影排名 在 Charles Mo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19 01:04:51

[Passion Respect Words] 上世紀六十年代,是一個我很嚮往的時代。由美國民權和反越戰運動至捷克布拉格之春,全球不同地方的年青人發起一浪接一浪的自由化思潮,原來除了西方國家,當年的日本也是個火紅時代。週末在 #香港亞洲電影節2020 #HKAFF2020 觀看了紀錄片《三島由紀夫...

  • 二戰電影排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3 11:32:39
    有 2,208 人按讚

    【在非洲地圖上尋找瓦干達 (feat. Elon Musk)】#葉郎電影徵信社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Black Panther 黑豹》架空了非洲的地理和歷史,憑空捏造了一個富含珍貴礦產泛金屬(Vibranium)的非洲先進大國瓦干達(Wakanda)。

    真實世界的非洲國家難以像瓦干達那樣實施嚴格的鎖國政策,讓自己從地圖上完全消失。如何攔阻覬覦泛金屬的諸多外力,成為非洲史上一再出現的重複命題。


    ▉馬利帝國的黃金

    「數百萬年前,一顆由宇宙最強物質——泛金屬所組成的隕石墜落非洲大陸,並深深影響週邊的生物。當人類這個物種到來以後,總計有五個部落落腳在其週邊,大家稱他們為瓦干達。」

    電影《黑豹》的開場白提供了尋找瓦干達的第一個線索:珍貴礦產。

    瓦干達國王帝查拉(T’Challa)因為控制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泛金屬,而成為史上最富有的超級英雄。根據漫畫設定,泛金屬每公克價值高達1萬美金,而瓦干達至少還有1萬公噸的泛金屬,使這些泛金屬的唯一主人帝查拉坐擁100萬億美元財富。這個數字甚至超過全球每年生產總額。

    歷史上最富有的真實人物正好也出身非洲。2015年時代雜誌做了一次排名,14世紀非洲馬利帝國的曼薩穆薩一世(Mansa Musa I)被列為人類史上擁有最多財富的人。讓穆薩致富的物產是黃金。就像瓦干達週邊的多個部落藉由泛金屬的資源結盟,馬利帝國是藉由黃金和鹽等資源的交換,不費一兵一卒就就將各個部落結合成為一個大帝國。

    1324年至1325年間,曼薩穆薩一世組織了一次讓他名揚世界的麥加朝聖之旅。據說因為他沿途大方致贈黃金給各地人士,意外促使金價暴跌,讓開羅花了12年才從經濟混亂中恢復。

    穆薩這一趟朝聖之旅是非洲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馬利帝國和虛構的瓦干達的最大交集:

    穆薩不僅沿途留下學校、醫院、清真寺等設施,也一路延攬各地學者、建築師等人才回去替他的帝國服務。他一手打造的大學城 Timbuktu 廷巴克圖直到現在都還是非洲學術和藝術文化的中心。幾乎像真實歷史的平行線一樣,瓦干達的帝查拉同樣善用泛金屬來進行外交工作,也在電影的結尾中在美國興建了一個文化交流中心。此外,廷巴克圖清真寺獨樹一格的立柱式建築風格也暗示意味濃厚地出現在《黑豹》電影當中。

    這趟招搖的朝聖之旅同時也是非洲命運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馬利帝國原本和瓦干達一樣低調不為人知。和瓦干達想盡辦法從地圖上消失的做法正好相反,曼薩穆薩一世等於用一趟旅行親手把自己畫進了世界地圖。中世紀的加泰隆尼亞地圖集中,高舉金幣的穆薩本人就被畫在撒哈拉沙漠上頭。許多歐洲國家自此開始注意到馬利帝國和他們盛產的黃金。

    只是還沒等到歐洲人現身,穆薩就已過世,他的帝國幾十年後就瓦解為原來各自獨立的部落。70年後,地理大發現的領航員——葡萄牙人才終於抵達馬利海岸。隨後被葡萄牙人擄走的馬利人成為大西洋奴隸販運的最早一批受害者。

    馬利和瓦干達故事的平行線至此中斷。


    ▉被綁架的剛果人

    尋找瓦干達的第二個線索來自1978年出刊的漫畫《黑豹》第七期中一段耐人尋味的聖經典故:

    帝查拉有一個長年被放逐在外的同父異母弟弟 Jakarra ,總是趁哥哥不在瓦干達的時候密謀奪取王位。帝查拉的左右手 N’Gassi 怒叱 Jakarra 是受詛咒的子孫,並說從帝查拉的爸爸和第二個女子結合之後這個詛咒就永世存在。

    《黑豹》的創作者 Stan Lee 和 Jack Kirby 有意識地引用聖經中的著名橋段:迦南的詛咒。舊約聖經記載了挪亞的小兒子含(Ham)進到父親的帳篷中看到因酒醉而赤身露體的父親。結果諾亞酒醒之後,怒氣沖沖地詛咒含的兒子迦南(Canaan):「迦南當受詛咒,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

    千年來的聖經研究者對於帳篷裡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有很多猜想。這些遠古的猜想有時候會帶來糟糕的週邊效應。比如有人認為含在帳篷中猥褻了自己的父親,並以此為由妄加推斷同性戀者應受永世詛咒。另一種更惡毒的猜想則說:含的兒子迦南是非洲黑人的先祖,所以非洲人理所當然必須承受迦南魔咒——「作閃的奴僕」。

    實際上含的膚色一直到17世紀之後才被開始被「塗黑」,而且很可能是16~19世紀的大西洋奴隸貿易的副產品,藉此作為奴役非洲人的神學依據。400年間有1200萬非洲人被運至美洲為奴,加計途中死亡的人數很可能會超過3000萬人。一切只因為小兒子在帳篷裡頭看到他老頭的裸體。

    最一開始奴隸販子的交易標的還侷限於罪犯或戰犯,但貪婪很快就引發更手段更卑劣的掠奪。1514年剛果王國的國王 Afonso 就特地寫信給葡萄牙國王,指控葡萄牙奴隸販子綁架其子民。

    研究者拿當年被掠奪的人數來與當今發展狀況做對比,發現被奴隸販子奪走最多人力資源的地方,也正是今日經濟發展最落後的國家。這些非洲國家更貧窮、更分裂、政治更不穩定、社會存在更多暴力騷亂。古詩說「人才那得如金銅」,實際上人才比黃金更能左右一個國家的長期命運。

    另外一種人力掠奪形式是帝國主義殖民。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私人擁有的剛果自由邦就以虐待當地人來替他採礦而惡名昭彰,估計有800~1000萬剛果人因此死於非命。

    非洲的泛金屬就是被綁架的3000萬非洲人。

    跳過奴隸販運和帝國主義殖民,剛果或是其他非洲國家可能都有機會發展出堪比瓦干達的國力。而實際發生的歷史是:1960年剛果終於擺脫比利時而獨立的那一天,全國上下只有16個有大學學歷的人力資源。


    ▉伊隆馬斯克的鈷

    瓦干達的泛金屬是漫威宇宙中最強大的超級材料。它可以吸收幾乎所有的震動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固。除了是美國隊長盾牌的原料之外,鋼鐵人的盔甲、幻視的身體和黑豹自己身上的裝備都含有泛金屬。

    另外幾個超級英雄——驚奇四超人、綠巨人浩克和蜘蛛人的超能力來源都與放射線有關並不是巧合。兩位漫畫大師 Stan lee 和 Jack Kirby 都參加過二戰,這些戰後才登場的漫畫人物都是原子時代的直接產物。

    改寫歷史的20世紀超級材料是鈾。1939年愛因斯坦寫給羅斯福總統提醒他切勿輕視原子彈威力時,就指名關鍵原料是比屬剛果所產的鈾礦。這封信正是尋找瓦干達的第三個線索。

    事實上幾年後摧毀廣島的原子彈,裡頭的鈾就是來自世界最大鈾礦——剛果的 Shinkolobwe 礦場。1960年剛果獨立之後,覬覦鈾礦資源的美蘇兩大冷戰陣營甚至引不惜引發代理人戰爭,即是導致10萬人喪命的剛果危機。

    我們能從瓦干達的虛構故事中學到最實用的一課是:豐富的物產資源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帝查拉的父親發現瓦干達富含泛金屬之後,隨即通令全國嚴格保密礦場位置並啟動鎖國機制,然後以出口少量泛金屬換得的外匯投入在國內教育上,使瓦干達得以發展成為科技大國。

    做法最接近的真實非洲國家,是出產鑽石的波札那共和國:他們把鑽石的採礦權賣給De Beer的同時,從未放棄追求經濟收入的多樣化,以免被單一物產吞噬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力。此外波札那還將鑽石帶來的收入用於投資下個世代的教育計畫,比如設置鑽石大學,為本地人提供各種技術訓練課程。

    剛果在冷戰時代搞砸了鈾的那一堂課,幸運地在21世紀有了另一次重補修的機會:

    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關鍵原料——鈷,成為新世紀的資源爭奪戰導火線。因為剛果民主共和國掌握了全球六成的鈷產量,積極發展電動車產業的中國以及美國商人伊隆馬斯克的電動車龍頭企業特斯拉都頻繁出入剛果,不計代價搶購鈷礦。非法礦場運用童工或強迫勞動來開採鈷的種種亂象層出不窮,使他們很快就被國際組織列為衝突礦產。

    眼看剛果又要被另外一種泛金屬給吞噬,幾個月前事情突然有所轉折——剛果政府似乎決定傚法瓦干達經驗,企圖以新成立的國營事業來統整所有鈷礦,徹底整頓非法開採和外國勢力搶購的市場亂象。

    現在就急著下定論說剛果終於藉著電動車熱潮走上瓦干達之路,或許還嫌太早。不過令人好奇的是,一直有「現實版鋼鐵人」稱號的伊隆馬斯克是否意識到自己意外客串了另外一個進展中的漫威故事線。


    (原載於週刊編集 https://www.theaffairs.com/)

  • 二戰電影排名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1 21:07:10
    有 218 人按讚

    #2020年度CharMing日片十大

    《火口的二人》《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最後一封情書》《虛情真意》《晨曦將至》《家族極道物語》《間諜之妻》《初戀》《his》《阿伊努之森》

    候補:《說再見前的三十分鐘》

    ※以上排名均不分先後排序,且為個人喜好和推薦


    《#火口的二人》
    導演:荒井晴彥
    演員:瀧內公美/柄本佑

    去年拿到多座年度電影榮譽的《火口的二人》,直至今年欣賞後,終於了解本片厲害之處。作為一部限制級的情慾電影,《火口的二人》的性愛場面,將男歡女愛的水乳交融,昇華成對於東日本大地震的追悼,乃至於整個日本社會的末日求生。它,絕對不是單純的情慾電影,情慾之外的《火口的二人》是年輕人對於日本未來的無力與無助,最後選擇放下所有過往成見與束縛,在末日中求「生」,在火山口下即時性愛。

    影評:http://bit.ly/2WKuye0


    《#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
    導演:大林宣彥
    演員:寺島咲/吉田玲/山崎紘菜

    毫無疑問,本片是大林宣彥的集大成之作,是導演的壓箱寶。將近三小時的片長,描述三位青年被吸到電影的世界,說著「電影能改變未來 但不能改變歷史」,穿越到明治維新前的戊辰戰爭,在二戰時的戰場,體驗一場日本電影史、戰爭史的電影巡禮。《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的視覺不只更上一層,眼花繚亂的繽紛襯托而出的是,對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嘆息。

    雖然電影中滿滿的資訊量,令人目不暇給,倒也足以成為年度,不對,是影史上的代表作。


    《#最後一封情書》
    導演:岩井俊二
    演員:松隆子/福山雅治/森七菜/廣瀨鈴

    身為岩井俊二的信徒,我們就當周迅主演的中國版不存在吧,《最後一封情書》才是真正的岩井美學。本片透過因「信」而生的等待與想念,連結文字與心意的橋樑,重新賦予「書信」多種意義。

    有種溫度,是只有在岩井俊二的電影才能感受到的。有如現實版的「穿越時空」,將奇蹟的邂逅化為青春的註解,不同於小說中岩井俊以《天才雷普利》作為的比喻,《最後的情書》將青春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幻化成一部屬於大人的童話,卻依舊令人嚮往。

    影評:http://bit.ly/3oiB9aR


    《#虛情真意》
    導演:深田晃司
    演員:森崎溫/土村芳

    作為一部少女漫畫,深田晃司的改編功力依舊一流。雖然說是遵循「以說謊開場、我愛你作結」的公式,仍是在沒有大幅更動原著漫畫的劇情下,透過電影感十足的鏡頭語言,拍出優柔寡斷的渣男,與紅顏禍水的爛女之間,那份屬於他倆的「愛」與「脆弱」、「家」與「生死」。

    是233 分鐘的一氣呵成、行雲流水的峰迴路轉。以電影版觀之,顯得特別

    影評:http://bit.ly/2JZ2cbR


    《#晨曦將至》
    導演:河瀨直美
    演員:永作博美/蒔田彩珠

    揉合過往河瀨直美的獨特美學,是以「虛」加強「實」的記錄式影像,卻又溫柔地打破第四面牆,最後在「改編文學」的敘事基底下,《晨曦將至》的以景喻情顯得更有韻味。

    我們也看到,河瀨直美如何在個人藝術風格與主流電影間,取得絕佳的平衡。很不一樣的河瀨直美,但電影中大量的耀光,卻也是最熟悉的河瀨直美,在片尾跑完後的那句「我也想見你」,即是同樣身為養女的河瀨直美,送給自己與觀眾,最溫暖的回答。

    影評:http://bit.ly/382WNK9


    《#家族極道物語》
    導演:藤井道人
    演員:綾野剛/尾野真千子

    能搶先日本看就是爽。《家族極道物語》儼然成為「令和・新極道電影」,不止再次打破世人對黑道電影的既定印象,更在陽剛與柔情之間取得絕佳的平衡。透過橫跨 20 年、跨越三個世代的洪流,捕捉黑道之於時代與個人的興衰與變遷。相較於導演藤井道人前作《新聞記者》的綁手綁腳,《家族極道物語》理當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代表作。

    《家族極道物語》並沒有特別描寫黑道的家族之情,僅透過一場形式上的「親子血緣結盟」展現黑道之間的義理人情,是能超越血緣的羈絆。然而,《家族極道物語》卻又透過「不想失去一切的人」描繪黑道的一體兩面以及社會矛盾。電影中 2019 年的時序,即是本片最重要的核心,同樣的「家族」是在結婚成家後重新建立的新關係,此時,家人的羈絆卻又變得黑道的義理人情來得重要。


    《#間諜之妻》
    導演:黑澤清
    演員:高橋一生/蒼井優

    黑澤清,令人又愛又恨的存在。好險,這次終於又可以愛他一次。本片值得嘉許的莫過於觸碰日本政府至今,依舊不願面對的滿洲國關東軍人體實驗部隊的歷史。全片的懸疑,建立在「看見」與「知道」上,黑澤清也透過明與暗的光影變化,強化電影的戲劇效果,展現他擅長的鏡頭語言。

    《間諜之妻》絕對不會是黑澤清最好的電影,卻也是黑澤清創作後期最好的電影。黑澤清擅長的「懸疑」與「驚悚」也成功達到新的境界,即便是顯而易見的伏筆,仍是在事後的收線能給予觀眾更多的驚喜,而非前幾部作品中的虎頭蛇尾。從藝術兼具娛樂,再到蒼井優、高橋一生極具魅力與火花的互動,本片的後勁絕非三天兩夜就能排解。

    影評:http://bit.ly/382WNK9


    《#初戀》
    導演:三池崇史
    演員:窪田正孝/小西櫻子

    為了什麼而奮戰的老梗,總是能帶出「愛情」的本質,但是在三池崇史的世界中,越是奮不顧身的故事,越是荒唐,這也是為什麼《初戀》終於想讓影迷大喊,這才是我們喜歡的三池崇史!

    一如岩井俊二的回歸初心,三池崇史之於《初戀》就像是他的老派約會,重返他擅長的類型電影,將暴力、黑社會與純愛結合,荒謬的大亂鬥也為電影迎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his》
    導演:今泉力哉
    演員:宮澤冰魚 /藤原季節/松本若菜

    本片毫無疑問是一部以「純愛」為基底的電影,以「分開」開場,在淡淡的傷感中探討「家庭」的形式。首以反轉「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刻板印象,根除母親必須扛起育兒任務、擅於家務事的既定觀念,以及單親媽媽的處境(妻子與母親間劍拔怒張的關係,則略顯多餘)。最後再以反轉的性別刻板印象,企圖打破反常識的性向與刻板印象。

    簡單且溫馨,今泉力哉總是能為深陷於泥沼、愛到千瘡百孔的人們,賦予一個充滿希望的答案。

    影評:http://bit.ly/3aV4lAJ


    《#阿伊努之森》
    導演:福永壯志
    演員:下倉幹人/三浦透子

    旅外多年的福永壯志導演,回到他的故鄉北海道,將鏡頭對準日本唯一的原住民「阿伊努族」。在溫柔與如夢似幻的運鏡中,描繪原住民的美麗與哀愁,尤以對於傳統儀式之於時代的衝突與掙扎處理得宜。

    故事隨著阿伊努男孩的探索,引領觀眾進入一場自我省思的魔幻時刻,以及阿伊努族所堅持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共存的議題。流暢的敘事,加上由阿伊努族素人如實的演出,《阿伊努之森》不大刀闊斧地將批判擺在眼前、斬斷,而是如切食物般,一塊又一塊地將族人血淋淋地矛盾,擺在眼前。

    影評:http://bit.ly/38PfEHW


    《#說再見前的三十分鐘》
    導演:萩原健太郎
    演員:北村匠海 /久保田紗友 /新田真劍佑

    今年最大的私心。作為一部原創音樂電影,《說再見前的30分鐘》細膩地描述音樂人想要玩音樂玩到死的執著,以錄音帶作為一個「記錄媒體」的特性,當作電影中記憶覆蓋、洗掉、翻面的相互對照。

    本片遵循著青春電影中對於未來的迷惘與過去的逝去,該如何以新的相遇重新解開心結迎向嶄新樂章的「故事大綱」。然而,看似眾多青春元素的支流,最終卻都匯流成一條水量與情感充沛的淚痕。清新脫俗的音樂電影,《說再見前的30分鐘》在說再見前說了一個很好的故事。

    影評:http://bit.ly/2ZlVe68

  • 二戰電影排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9 12:00:30
    有 323 人按讚

    今年的關鍵字,仍舊是疫情,但在亂世之中, 2020 年自己與 360 部電影共同走過。由衷覺得在台灣是幸運且幸福的,還能輕鬆走進電影院,於漆黑的場域之中,和無數陌生人共享光影魔法,而除了電影院之外,串流的發達與普及,也讓電影在疫情之中有了其他生存的空間。因此,在台灣,在世界各地,影迷與電影邂逅的方式,就無拘無束,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自己今年 360 部的電影之中,藉由年底回望今年,梳理出自己的「年度十大佳片」,留存為 2020 年自身的時代印記,更有幸提供給讀者、影迷參考、交流或是留存,作為 2020 年的回顧。
     
    去年也同樣寫了年度電影推薦,當時的評選標準為「2019 年度台灣院線電影」,不包含影展、串流、數位修復等片,但由於 2020 年全球受到肺炎疫情影響,許多片子少了商業映演的機會,故今年更改評選規則,影展、串流皆納入考量,唯一限制為今年首度在台灣看見的作品(不包含舊片和數位修復)。順道一提,榜單中的某些電影為去年出品,但因片商作業時間拉到今年的台灣院線放映,仍舊選進評選。
     
    整理了今年的觀影紀錄,發現讓自己最有感觸的,還是在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怎麼共處的作品,世界已經夠亂了,但透過影像我們好像還能奢侈地去反思,還能去醒悟,雖然某些時刻對於諸多議題有種無能為力的失能感,但在電影之中,或許人們終能找到一絲避世的位置。
     
    🎬以下排名有分喜好順序,並附上短評。1 至 5 名後天刊出。
     
    10.《#曼克》,【#Netflix】
     
    名導大衛芬奇沉潛 6 年,在動蕩不安的 2020 年交出《曼克》。1941 年,劇場與廣播界的金童奧森威爾斯執導了震古鑠今的《大國民》,縱使《大國民》在 1942 年的奧斯卡僅拿下一座奧斯卡,但時至今日,《大國民》在影史的地位已不辯自明。當時的好萊塢有《亂世佳人》這類的大製作電影,而《大國民》的出現,走出與古典好萊塢截然不同的嶄新道路,是時代的開創者先鋒之一。
     
    《大國民》讓觀眾跟著記者視角,透過回憶錄的方式不斷帶出主角凱恩的過往,拼湊可能的人生模樣,更重要的是,片子從媒體帝國巨擘之中,反映美國自由資本主義以及英雄主義;而《曼克》在大衛芬奇的視野底下,聚焦於《大國民》的編劇曼克維奇,他嘴巴凌厲,酒氣熏天,但才華過人,以筆為戈,觀注政治,反映社會概況。大衛芬奇在杯觥錯影、吞雲吐霧間試圖梳理出《大國民》劇本的生成原因,大衛芬奇同樣在解構神話,從財團的資本面向,到個人的英雄樣態,都是《曼克》拆卸的細節之一。
     
    說到底,《曼克》是世人愛看的「小蝦米對抗巨人」的故事,曼克維奇是狂傲不羈,唾棄商業鉅子的編劇,奧森威爾森則是初出茅廬,亟欲證明自我的金童導演,兩者在片廠掌權的體制之中,不斷對立與斡旋,才有了曠世傑作《大國民》。大衛芬奇找到巧妙的切入點述說曼克維奇這位真實存在的人物,不刻意歌功頌德,反而聚焦於小人物在時代浪潮下的掙扎與失敗,大衛芬奇毫筆一揮,將人性的各種面向融於一爐。
     
    而觀眾乘著《曼克》劇組匠心打造的時光機,返回 30 年代的好萊塢,橫跨在一戰後的經濟大蕭條、二戰時的風起雲湧,大衛芬奇遊刃有餘地刻畫紛擾的政經局勢,更在《曼克》後段花了篇幅勾勒加州選舉,並劍指官商間的操弄,與人心動盪,而當時代的政治概況回看今年,美國大選的擺盪與鬥爭,就有了某種趣味,《曼克》的出現能在美國大選中增添一絲解讀趣味。
     
    至於手法上,《曼克》中隨處可見對於《大國民》的致敬。首先,兩部電影雙雙採用倒敘法,從這樣的形式來看,大衛芬奇對奧森威爾斯的挪移是顯而易見的。再來是分鏡,舉例來說,片中能看到主角曼克躺在病床上,從手中將酒瓶摔下,而後酒瓶在地上滾動,此處的剪接與攝影機運動對應到《大國民》,就成了主角凱恩躺在病床上,從手上將童年時的水晶球摔下而破裂,這是《大國民》的經典之一,「玫瑰花蕾」(Rosebud)就從這裡延伸而出。
     
    最後是符號象徵,在《大國民》中,空間場域極為重要,冰冷的檔案室、夫妻間的餐桌距離,都暗示人與人之間的疏遠關係;在《曼克》中,主角曼克來到好萊塢權貴們的重要聚會,在此也出現了狹長餐桌,曼克在此發起酒瘋,而後被拒於門外,並被譽為「猴子」,此處的影像語言,與《大國民》遙相呼應,並對戲劇產生關鍵作用。而「猴子」一詞也是《大國民》中的經典台詞。
     
    從這幾點來看,《曼克》巧妙掌握《大國民》的手痕印記,並準確在新的故事中賦予意義,並非為了「致敬」而「致敬」,大衛芬奇的導演功力依然無庸置疑。但平心而論,《曼克》並不是那麼容易入口的作品,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後設的趣味性,都要對於影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知曉箇中奧妙,但倘若能稍微理解《大國民》與當時的好萊塢狀況,《曼克》會是一部相當過癮的「影迷作品」。
     
    《曼克》走到最後一幕,最後的台詞說道:「這就是電影的魔力。」替全片畫上最佳註解,在 2 小時 11 分鐘過去後,觀眾自然能明白,影像可以左右政治,干涉政權,而曠世傑作也可能僅是一個失勢、酒醉之人寫出來的奮力一搏,電影的魔力在《曼克》中展露無遺,並從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再度提煉而具現。大衛芬奇並不亞於奧森威爾斯,《曼克》是獻給編劇的作品,但在浪漫的說詞之中,觀眾望見的是不堪、醜陋與血淋淋的真實。
     
    最後,有趣的是,1940 年走過 80 個年頭,當代電影產業的軌跡也發生巨變,尤其是在今年,串流大肆崛起,好萊塢傳統大型片廠應該沒想過,電影產業已經逐漸脫離電影院,人們在家中已然就是全世界,於是從今年的環境之中,Netflix 恰巧推出《曼克》,若用一種後設的角度解讀,《曼克》或許可說是大衛芬奇的《大國民》,藉以諷刺傳統掌權者,又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趣味。
     
    9.《#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繁盛映畫 Wild Green Films】發行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是一部冷靜、克制的作品,但靜下心感受,能在表面之下挖掘出極富情緒的底蘊,巴勒斯坦電影代表人物伊利亞蘇萊曼不發一語地透視世界,熟稔「以畫面說故事」之道,輕點影像魔力,帶著觀眾心領神會,望見當代社會。
     
    綜觀全片,蘇萊曼經常選擇從一顆用於觀察事物的鏡頭切入,然後帶回蘇萊曼「觀看」的動作本身,並不斷在這兩者間擺盪、轉換,點出「觀看」的主動/被動,同時拋出客觀環境,觀眾在此模式下,帶著些許超現實「被動地」共同「觀看」巴黎、紐約以及巴勒斯坦的處境與氛圍。
     
    猶記得《一一》特愛拍後腦勺的孩童洋洋,這是屬於此年紀對世界產生好奇獨有的觀看方式,觀眾平常看不到的,洋洋(楊德昌)拍給我們看。然而,在《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中,伊利亞蘇萊曼和洋洋一樣,拍著背影,似正在對世界提問,這也恰恰為蘇萊曼提供觀眾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觀看永遠是事物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過與洋洋不同的是,蘇萊曼拍下的背影,少了點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省思與從容的凝視,在優雅中透著擔憂與諷刺。
     
    「It Must Be Heaven」,天堂無處不在,此刻蘇萊曼外表仍克制,但激動之情早已溢於言表,透過畫面與音樂穿過銀幕傳遞出來。世人的確不能選擇出生的地方,但能選擇觀看世界的角度與方式(巴黎、紐約、巴勒斯坦的對比),「觀看先於言語」(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或許是導演先生挪移約翰伯格著作的溫柔提醒。
     
    📝全文請點👉https://bit.ly/34QuTPz
     
    8.《#誓血五人組》,【Netflix】
     
    史派克李延續上一部作品《黑色黨徒》的風格,開場便開宗明義地使用歷史畫面,將砲管對準美國歷史上的戰爭污點──「不知為何而打的越戰」。《誓血五人組》開場呈現一段段黑人前往戰場的真實畫面,史派克李善用交叉剪輯,靈巧地在當中倏地剪進阿波羅 11 號登月的歷程畫面,聽著旁白說起:「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是縹緲的登月計劃,人類對外太空虛無的想像;而越南戰場中流血、送命的軍人,則是血淋淋的真實──兩相對比之下,當時美國的登月輝煌、軍備競賽中的勝利,與越戰的失敗並置,更顯諷刺。這是史派克李熟稔剪輯的力量,送給觀眾一記當頭棒喝。
     
    《誓血五人組》是一部專屬於黑人的公路史詩電影,當年血氣方剛的英勇青年,經過歲月洗滌後轉為白髮蒼蒼的老人,然而,這些老兵就算帶著瘸腳的傷疾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到了熟悉的叢林,縱使地雷滿佈,仍舊對地形、環境記憶猶新──這是時間帶不走的歷史傷痛、戰爭遺毒。史派克李透過角色的傷痕,暗示越戰如同幽靈鬼魂般,纏繞著老兵,同時也籠罩於美國之上,揮之不去,也無法抹滅。
     
    更驚喜的是,史派克李巧妙地透過攝影媒材的轉換,拉出今日與往昔的對比:電影中只要是「現在」的時空,畫面比例大都以 1.85 : 1 或 2.39 : 1 拍攝,進入回憶後,便限縮畫面比例,改以視覺風格較小的 1.33 : 1,藉此呈現出當時越戰壓迫、緊繃的氛圍。而本片攝影師 Newton Thomas Sigel 再透過 16 釐米底片獨有的顆粒色澤感,拉出舊回憶的時代感,光是媒材的轉換,便能窺見史派克李的用心。
     
    綜觀全片,《誓血五人組》對於種族議題的力度,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都是直球對決,且史派克李雜糅各類型的影像,鏡頭語言豐富、視覺風格強烈,在公路類型中醒覺、成長、找到救贖,並與人性對抗,重口味卻不鹹膩、直通人心,進而反思越南戰爭。史派克李透過手中的鏡頭直面剖開美國底下的醜陋面紗,其情緒是鏗鏘有力,如同片中「美國欠我們的」那句台詞一樣,擲地有聲。
     
    最終,《誓血五人組》結尾收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逝世一年前的真實演講畫面,開場是拳王阿里,結尾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史派克李透過兩名黑人平權運動且反越戰的英雄做出首尾呼應,更將真實歷史畫面和虛構故事合一,將劇情片與紀錄片兩者形式疊合,強調了這部作品的真實性,可謂神來一筆。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段宣言可以識讀史派克李現今對美國的態度,從電影拉回現實,美國目前正處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平權抗爭風暴之中,歷史過了幾百年,種族歧視的警察暴行等事件一再上演,美國或許正搖搖欲墜;美國或許離平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美國或許永遠抵達不了和平彼岸,但史派克李仍舊期許美國能成為理想中的樣貌,堅定帶著各種膚色的觀眾共同見證。
     
    📝全文請點👉https://bit.ly/3rzZEC5
     
    7.《#悲慘世界》,【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發行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19 世紀問世的名著小說《悲慘世界》,在 21 世紀成了法國新銳導演拉德利(Ladj Ly)鏡頭下的犀利映襯,一本書、一部電影,不同媒材但核心異曲同工,盤根錯節的結構性問題、人性不斷的對立、來自社會底層貧窮的掙扎,仍舊不斷重演。人類文明看似不斷前進,卻被拉德利拆解成停滯,甚至是倒退;雨果筆下的革命百年之後,對於拉德利來說或許近在咫尺,全片擲地有聲,令人膽戰心驚。
     
    拉德利聰明地透過這三位個性鮮明的警察視角,遊走(巡邏)在充滿犯罪、危險氣息的底層街頭,觀眾得以紮實地一窺與警察處在對立位置上的各種小人物,拉德利也進而描繪出這些小人物們不同的求生輪廓,拼湊出郊區的完整樣貌,難能可貴的是,拉德利並非一味地批判,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善」與「惡」當然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
     
    《悲慘世界》是一部生猛有勁的作品,拉德利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剛強氣勢,在巴黎郊區中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衝突,隨時充滿箭在弦上的挑釁,引人入勝,且其暴力筆觸也神似賈克歐狄亞在 2015 年拿下坎城金棕櫚的《流離者之歌》。
     
    《悲慘世界》雖然發生在巴黎,卻能打破文化藩籬,因為此種對立走出巴黎,在世界各地、社會的角落上仍舊不斷上演。但或許,拉德利並不想極為悲觀地認定人性的無可救贖,開放式的結尾以及開場的人心凝聚就是很好的證明。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沒有壞種子或惡人,只有壞的耕養者。」雨果百年前提筆的嚴厲警示,到了當代,拉德利巧妙地挪用,鏗鏘有力地奏出一曲法國當代的底層荒涼悲歌。
     
    📝全文請點👉https://pse.is/3avndj
     
    6.《#殺戮荒村》,【捷傑電影】發行 
     
    《殺戮荒村》由巴西名導克雷伯曼東沙費侯和長期藝術指導合作夥伴胡里安諾杜內耶斯聯合執導,很難想像這部帶著些許科幻感的民族記事,在風格上會展開成昆汀式絕地大復仇中的暴力美學,且在轉場上皆有 70 年代西部電影的味道,開頭便替這部時間軸定於未來的電影注入矛盾的衝突美感。
     
    敘事上則在名為巴庫勞(Bacurau)的小村落中,殘酷劃分社會、種族間的階級地位,透過一群由美國白人組成的殺手集團,埋下政治操弄後對窮人村落進行的屠殺,由此來看,巴庫勞可以視作過往歐洲帝國主義對巴西的殖民以及文化上主導地位的典型。
     
    然而放眼未來,高科技更可能使人們認為有「權力」將人命視為屠宰遊樂場,編導對於歷史傷痕、現今局勢、未來發展,有著細膩、透骨的觀察,這些不斷上演的掠奪,無時無刻發生,不管是在從前,或是未來,且背後原因令人寒毛直立。
     
    《殺戮荒村》是一部充滿幻想的當代寓言故事,但其核心主題,可能更是這群無力的個體們對企圖剝削其利的強國們的終極反動(白人、遊客),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經濟上的,也正如同昆汀塔倫提諾的《決殺令》般,在影像中出了口惡氣,大快人心。《殺戮荒村》真實的可怕。 巴庫勞是極為渺小的貧瘠窮鄉,或許世人不會注意到它是否存於地圖中,但在這座小村中政客與強國卑劣的荒謬事,極有可能發生於當代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自然也能這樣看待台灣了。
     
    📝全文請點👉https://bit.ly/3nRmrXX

    #2020年度片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