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二伯背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二伯背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二伯背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二伯背景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6萬的網紅陶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文一個最懷舊的名詞,叫做「南洋」。 不錯,不叫東南亞,那時興許叫做南洋。雖然指同一個地方,但南洋和東南亞是兩個世界——東南亞只是國際電訊版新聞的一個空洞的背景,而南洋卻擁有一切色香味的細節:椰樹的碧綠,雨季中的老榕,賣豬仔船艙喧騰的汗味,檳城的英國殖民地建築,還有電影《情人》裏梁家輝米色的西裝和...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9萬的網紅啾啾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參加第二屆的YouTuber童年照片猜謎大會,有幾個真的有夠難猜的啦! 你猜中幾個了呢? 來看看其他人的主題影片! 阿滴總召 https://youtu.be/xx02xeS8mXs 萌萌噠 (黃氏兄弟)https://youtu.be/s7yqrz6EPKs ㄎㄧㄤ掉 (搞神馬)https:...

  • 二伯背景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8 18:17:29
    有 2,776 人按讚

    中文一個最懷舊的名詞,叫做「南洋」。
    不錯,不叫東南亞,那時興許叫做南洋。雖然指同一個地方,但南洋和東南亞是兩個世界——東南亞只是國際電訊版新聞的一個空洞的背景,而南洋卻擁有一切色香味的細節:椰樹的碧綠,雨季中的老榕,賣豬仔船艙喧騰的汗味,檳城的英國殖民地建築,還有電影《情人》裏梁家輝米色的西裝和一頂禮帽,映照着湄公河的夕陽。

    南洋,如果加上一個叫Monsoon的季節,英國作家毛姆的文筆,安南的水稻田,還有新加坡的萊佛士酒店,成為一個荒老的傳說。在六十年代多唐樓的香港,我們小時候是那麼經常地聽見老一輩的人說起南洋這個地方——二伯父從漳州坐船,去了南洋,在西貢開了一家米店,在法治時期是如何與法國巡捕房水乳交融地打成一片,生意越做越大。到了吳庭艷和阮文紹年代,越共的炮火從城外的蕉林傳來,後來兵臨城下,他們一家八口是如何倉皇逃難,後來一度消失了蹤影……
    南洋有一千零一夜都說不完的兵荒馬亂的淒酸:賣豬仔、當苦力、下降頭、沙爹貴刁和肉骨茶。許多上一代的藝人都出身在南洋,例如梁醒波。粵劇團到南洋去走埠,用竹棚和草蓆搭成戲台,日本人的鐵蹄追征而至,烽火和刺刀,把一座南國劇院門口的一排人高的大花牌豔映得特別鮮紅。

    「你們不知道,那時候在南洋……」當外婆娓娓講起她一場淒迷的身世,你會默默地提着一張小板櫈,托着腮來細聽。她會拿出一隻鐵銹的箱子,撿出一叠舊信,信封上的郵票,印着佛顏和廟影,盛載着法屬柬埔寨王國時的一個漫長的雨季。許多以前,在南洋——然後怎麼了?我們仰起頭,瞇縫着眼睛,一顆心飄洋過海,一邊打開《兒童樂園》的徵友欄,有一個小讀者,住在雪蘭峩,他渴望你的一封簡短的信,在一個遙遠的地方。

  • 二伯背景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17 23:19:15
    有 481 人按讚

    | 巴黎一千零一夜 - M媽(跋)|

    在巴黎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什麼樣的人都有,他們可能說著一口流利的法語讓你誤以為是法國人,但其實跟你我一樣都是遊客、移民,或是移民後代。大家各自有著自己背後的文化和價值觀,因而造就了各種不同面向的巴黎。

    在這裡我們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發生著千奇百怪的事,慢慢道來,是另一個一千零一夜。

    今天,要跟大家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有點長,因為我總是需要點時間咀嚼這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最後時間拖長了,故事也跟著變長了。

    —————————————————————————

    上面是我這次在「巴黎一千零一夜 - M媽」的開頭短文,其實M媽的故事早在二個月前,又要訂明年滑雪小木屋的時候,就啟發我寫巴黎一千零一夜的靈感,當時一口氣花了二個晚上的時間,就把她的故事寫完了。只是後來遇到朋友在理想與現實掙扎,就又寫了R的故事,先上了R的故事。所以M媽的故事,其實是巴黎一千零一夜的第一篇,是她成了我的靈感繆思,讓我寫下這些形形色色的人事物。

    *交友

    故事的一開始,很多朋友就好奇,我怎麼會跟不熟的人出遊?或怎麼會和這些人交往?其實在法國念書的時候,我就常常在學校的組織下,和學校裡不熟識的同學們一起幾天幾夜出遊看展。後來我也常和外子的朋友或姻親家人一起出遊度假,剛開始和大家也是很不熟,生活習慣也不同,但我總是能處之泰然,久了就和大家成為好朋友或家人。

    而M媽在一起去滑雪之前,在巴黎就像是一個教養修養良好的人,談吐優雅氣質出眾,看起來也很在乎女兒的教育,和我聊的都是孩子的學習、才藝,她女兒也是和我女兒一樣在音樂舞蹈學院,而且她女兒除了鋼琴和芭蕾之外,還比我女兒多了一個合唱團。

    另外管理員身份的P媽,或許有人會覺得「妳怎麼跟管理員出遊?」的確我和P媽能聊的話題不多,很多時候我只能靜靜的聽她說,大樓裡的那一戶人家怎麼樣,什麼先生什麼太太的事。她就是小說「優雅的刺蝟」裡的葡萄牙門房,所以我給了她代號P。

    一直以來我交友的原則都不是貧富貴賤或教育高低,我有股票上市公司大老闆、CEO朋友,也有市井小民上班族、家庭主婦或各行各業的朋友。在我和人相處的過程中,看的不是對方的職業,而是對方的個人品德。我對他們一視同仁,不會因為大老闆而特別奉承,也不會因為年薪收入低而大小眼。就像P媽雖然是位收入不高、學歷也不高的門房,但她不願意和M媽合夥一起詐騙我,而且她也和我一樣是一位很愛孩子的母親,由此看出貧富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道德品性。

    *態度

    讀到M媽對我狂吼,而我只是冷回應的這個部分,很多朋友都覺得我修養很好,沒有一個拳頭回擊或言語反擊。關於母親的修養,是我近年來才有的深刻體悟。

    我在算帳時已經對M媽的態度忍無可忍,以為自己會用暴走方式跟M媽一搏。但事實上,當我身邊有女兒在,我的一切行為就成了女兒的典範,是她日後遇事的第一反應。為了不想女兒日後遇事成為狂吼怒罵三字經的潑婦,我必需讓自己保有斷頭王后的冷靜與優雅,用這樣的方式面對眼前狂吠的瘋狗。

    而有這個體悟,來自前幾年台灣家中發生的那場鬧劇。

    巴黎不打烊的老讀者都知道,二年多前的這個時候,這裡突然湧進了上千人的謾罵。這些謾罵我都沒有刪除,留著也是一個紀錄,現在再去看那些謾罵的留言,或許可以發現不少帳號消失的網軍。

    和我們幾個性格直爽衝動的女兒相較,我母親就是一個非常溫和有禮的人。就算遇到任何事情,我從未看過她大聲說話,就別說罵人了。所以家裡發生事情時,遠在國外的女兒得知母親要出門就醫,家門口卻擠滿了新聞記者時,我只能做一個選擇,轉移媒體的焦點。

    我個人臉書上的媒體朋友非常多,但都是時尚媒體或藝文媒體朋友。在媒體圈的各種交集,我非常清楚自己個人臉書文章一出,就可能被某個不熟的朋友出賣,將我的個人貼文報給八卦媒體。果然,媒體和輿論砲口全指向我,肉搜加莫名其妙的名嘴造謠,讓無聊的鬧劇佔據各大新聞版面。

    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在歐洲,這場鬧劇對我現實的生活並沒有多大的影響。法國的家人朋友們得知一個離婚鬧劇可以讓我們一家人的照片都上台灣早中晚的電視新聞,覺得相當可笑。

    對於名嘴什麼買通媒體正黃旗這些穿越劇情,我曾經聯繫台灣的律師,希望透過法律途徑解決。我還記得那是台灣週一的早晨,律師說他研究一下再跟我說。之後他的研究報告是,週一當天早晨台灣的電視新聞有將近二十個電台出現我的照片(是不是也太沒新聞?)。但是依照台灣的法律,我打毀謗的官司勝算不大,就算官司打贏了,也只是要對方在報紙上登文道歉。而我當時提出訴訟,也只是讓這位名嘴還有話題可炒,然後再繼續跑通告。為了讓她無法繼續靠造謠跑通告,我選擇不提告。

    那個週一的早上,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之際,一位朋友打電話來問我要不要回台上通告。他知道我也很能言善道又愛各種數據分析佐證,如果有法國李敖毒菇大戰名嘴,肯定收視率爆表!我笑著說:「可以呀,直飛商務艙機票一張,通告費20萬。」沒想到電話那頭朋友哀嚎的說:「拜託,現在蔻蔻姊都沒這個行情了,一集有個幾千塊車馬費就不錯了。」聽完,我原諒那位名嘴,對她來說,錢真難賺!

    好吧,我暴走的性格當然無法把這些曾經想要的回擊都壓制下來,那個將我暴走性格壓制下來的人,是我那位溫良恭儉讓的母親。人在醫院,還不停的要我們噤聲、不許回應。對她來說,這樣的鬧劇只要我們不再說話,如果至少有一人能從中受惠,那也比大家都受傷好。

    瑪麗安東尼王后的優雅,我母親做得最到位。M媽的事件過後,我才發現自己受到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面對風雨的時候,維持自己的態度和風度還是最重要的。

    *M媽

    這次M媽的故事,我從一開始就藉由外子的一句話,營造她不好的形象。事實上她的確是這樣的一個人,敏感一點的朋友就會像我先生一樣,一開始從她要我代墊就可以嗅出一些不對勁。像我這樣遲鈍的人,要等到她想要再跟我算第二次帳,才發現這個人原來要行騙。

    我在編寫時,一開始就把這些細節清楚描述,因為我想世界上像我一樣對人際關係愚鈍的人不多,應該大多數的人一開始就會有感覺。

    但是這個故事的重點,其實是在隔年她又回到山上滑雪這件事情。她每天屹立不搖的出現在雪場,五十多歲高齡還練習的比我還勤勞,讓她的特殊人格更加充滿了戲劇性。

    如同後記中提到,M媽年輕時絕對是為美人胚子。而前面也提到過她曾經和我說過,她年輕時和老闆去滑雪,滑雪非常簡單。出發前她對我的緊張和鍛鍊身體感到嗤之以鼻,滑雪不就是膝蓋彎這麼回事?

    這或許就是M媽後來堅持回到山上、堅持練滑雪的原因。在我們第一天團體課過後,我被分到好班,後來被拉到更高的山上上課,這件事讓她曾經跟P媽抱怨:「她不是說她不會滑雪嗎?」

    人的嫉妒之心,常常是最可怕的萬惡之源。她對我的嫉妒,也是讓她計畫這一切的原因。因為我們辦公室那一整區的房子都是跟同一個房東租賃的,我們有自己的住家,還有相當於樓上三戶人家大小的一樓辦公室,對她來說,我憑什麼?

    所以那年滑雪假期的前幾天,M媽少不了跟P媽說了許多嫉妒又惡毒的閒話。而今年M媽在雪場上不顧女兒,主顧自己獨自練習的勵志劇,P媽一句:「她真的是要跟妳拼了!」讓我知道一個嫉妒女人的鬥志真是不容小覷。

    不管她是不是像P媽說的要跟我比較,我這輩子都沒有打算成為冬奧選手,還是別那麼無聊吧!

    *女兒

    很多人讀了這個故事之後,覺得M媽的女兒很可憐。其實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有好有壞,不就是這樣不同的家庭背景出來的嗎?

    在我們看來,M媽真的對她女兒很壞,不給她錢吃飯,不給她買文具,不幫她拿滑雪板還要女兒幫她⋯這些。但如果如M媽所說,這是他們摩洛哥最好的教育,她不正在給她女兒最好的教育?所以我們總是看到她女兒非常獨立,形單影隻的上下學,滑雪也自己上下課搬滑雪板,好像沒有家長的小孩。

    此外,M媽對女兒的學習和儀態要求也是非常高,小四給她買小五的練習題、補東補西、出入頭髮都要跟媽媽一樣精心整理。所以M媽的女兒除了一些偷竊、說髒話或學叫床的行為,在班上的成績非常優秀。M媽後來也非常努力奔走,讓女兒上了巴黎18區最好的公立國中,排名僅次於我女兒學校三四名。

    所以我們很難說M媽的女兒很可憐,事實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這些小奸小惡都不算什麼。M媽的女兒日後或許因為媽媽嚴格的調教,而成為非常出色的科學家、學者⋯等,這都是我們現在不知道的事。

    *錢

    這個故事,說到錢的部分,就是它最可悲的地方了,因為M媽試圖騙我們的,都不是大錢。

    她最後想要在交屋時拿到的支票,不過150歐,台幣四千五不到。她想跟我算的糊塗賬,也不過二三百塊歐元,這些都是很小的數字,是有時候一家人去吃個餐廳就可能吃掉的數字。

    還記得M媽在網路上買名牌滑雪衣物?也差不多是這樣的價格,但是有些人,他們覺得錢是用在買這些東西,而不願意付日常應該的開銷。我曾經認識一位長得很漂亮的模特兒朋友,她可能習慣每次出門由男人買單,跟女性友人出門時,也覺得該由我們買單,最後大家都不太理她了。這些覺得該由別人為她們買單的女人,我很羨慕她們有姣好的外表,但是到了M媽的年紀,就不再管用了。

    如果M媽是為了詐我的身家或珠寶什麼的,我可能不會覺得這個故事很可悲,可能還會變成另一種精彩的匪盜故事。P媽管理員薪水一個月800歐,她還要去外面兼差打掃才能有法國最低薪資的月薪。但連P媽都願意在最後花個四百多歐再買一張高速火車的車票和我們回巴黎,就可以知道整件事情讓她感到多無法忍受。

    M媽的故事就到此結束,很抱歉今天較晚發文,昨夜在二伯家吃飯到凌晨二三點,今天很晚才開始打這篇後序,沒想到我廢話又這麼多,寫著寫著就超過時間了。

  • 二伯背景 在 代購幫-專業日本代標代購經營團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2-04 14:43:32
    有 2 人按讚


    🧧🧧🧧新年到~又到了三姑六婆互相打聽情報的時候
    提供給大家過年必備應對長輩句型:

    百搭款「跟之前差不多吧」🙂
    示弱款「我可能要再努力一下吧」😅
    敷衍型「是是是我會參考」🤪
    附和型「說的有道理耶」😑
    厭世型「很難說耶要看大環境/公司/緣分/whatever」🥺

    祝大家新年快樂!

    #豬年大吉 #代購幫

    【腦中小劇場 第29場 過年必備 –『長輩問候生存指南』(附電子書)】
      
    【序言】
    親愛的,當你打開這份指南時,只代表一件事,那就是過年又要到了,時間已經不多了。接下來一星期,你除了會沉浸在年終依舊寒酸的哀傷裡,同時還得應付接踵而來,花招百出的長輩問候攻勢,在那一刻,你會由衷敬佩人類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把僅有的創意用在開發這些問候上面。關於年終,我們愛莫能助,關於長輩問候攻勢,我們特別準備了一份生存指南供你參考。你可以選擇精讀,通徹了解長輩問候的運作歷程,若訊息量超過大腦負荷,也可以下拉至最後一節【存活策略】,事態緊急者請直接翻閱圖卡(必備句型5張,轉念心法7張,共12張)。衷心期盼,未來兩周,你都能戰戰兢兢出門,平平安安返家。
      
    【適用對象】
    人類
      
    【使用年齡】
    收到第一份成績單時,賦予使用資格
    在第一個孫子出生後,解除使用資格
      
    【使用期限】
    無,直到人類滅絕
      
    【什麼是長輩】
    關於長輩的定義,根據法國心理學家Dr. Absurdité 在1986年所撰寫的經典巨作「長輩心理學」(Older People Psychology)第二章第一節提到,『長輩就像感冒與麻疹一樣,想要免疫無疑是天方夜譚』,意思並不是說長輩這種生物是病毒,而是每個人都會輪到這個身份,屬性公平,無人得以倖免,除非天妒英才,或是你願意自我處決解救後輩(別傻了,你的後輩還是會變成長輩)。它就像體內被設定好的一組變異染色體,潛伏期長達六十年,時間一到,症狀自然發作,同理心機能會逐漸受到侵蝕,訓話腺體日漸腫大,幾周後便會蛻變成完整的長輩體。
      
    【長輩症狀】

    1.生活空虛:
    有些人到了被稱為長輩的年紀,會歷經所謂的空巢期(Empty Nest Syndrome),那時子女已陸續離家,生活重心突然消失,唯一的作用遭到回收,就像身經百戰的老兵被告知戰爭結束時,留在身上的就只有憂鬱與空虛。最糟糕的是,他們『沒有培養任何生活興趣』,不會跟你聊電影音樂時事旅遊經驗,他們的資料庫沒有這些東西,也因為這樣,才導致見面時無話可說,只能把話題鎖定在家務事。但他們並不是故意的,照顧小孩,花了他們一輩子的時間,剝奪了許多發展興趣的機會,以前的社會,並沒有教他們培養興趣,一切都是任務,現階段任務結束後,迎接他們的不是掌聲,而是一條茫然的通道。
      
    2.下指導棋:
    有些人到了被稱為長輩的年紀,會到達事業的頂峰,然後把五十歲之前的人生講得很顛沛流離,完全沒有把農民曆的警告放在眼裡,這些人炫耀的不只是當前的功績,更多的是過往的敗績。因此,他們在交談時往往不會理會對話的脈絡,而是任性地指著你說「你這樣不對啦!」或是「我看你們這些都是草莓族」之類的乾話,接著就是一長串耳提面命,姿態高冷,霸氣側漏,彷彿只要遇到人生的岔路,他就會衝出來吹哨子把你趕到另一條路。這類反駁乍聽之下很刺耳,缺乏同理心,其實背後都是社會的荊棘與時代的眼淚,內裡則是長輩的溫柔。但要注意,這個症狀的恐怖之處,在於我們年輕時都會告誡自己,「以後千萬不要變成這種愛說教的大人」,然後等到三十年後,眼前的年輕人也立下了一樣的誓言。
      
    3.渴望掌聲:
    講白一點,就是「愛比較」。有些長輩自信心比較不足,從年輕就是負二代,一路苦上來,好不容易熬出頭開了間工廠,掛上董座的頭銜,每年終於可以出國兩次,一次去亞洲,一次去歐美,然後回國後跟大家說「這也沒什麼啊」(台語)下次要去摩洛哥之類的,然後他們的孩子都在國外留學。以上這些,都是他胼手胝足掙來的,辛苦一輩子,不太能接受次人一等,因此只要一開口,對談就會變成拍賣會的競價,他永遠要比你更高價,比較已經變成他的生活態度,不只針對晚輩,對待平輩亦復如是。其實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護照戳章或是孩子的入學證明,而是他人的肯定,這是某種防衛機制的變形,目的是保護脆弱的自尊。
      
    4.記憶退化:
    有些長輩,每年見面都會不厭其煩地問同樣的問題,瞄準對方痛處往死裡問,甚至一天照三餐問,於是某些精神比較脆弱的孩子,會開始出現類似被鞭屍的感受。有些人是沒哏找話聊,有人則是真的記憶出現了退化,而不是覺得這樣玩你很過癮。如果對方超過六十五歲,連續三年都出現這種症狀,不妨找個機會幫他測試一下,只要把你做過的三種職業,或最討厭的三個主管名字跟他說,過十分鐘之後再考他,答錯兩個以上,就可以原諒他了。
      
    【戰力等級】

    良性:
    真正暖心的長輩。因為太熟,這類長輩反而常被當成路人,其實他對你的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常不會廢話,而是直接端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有時會弄得好像一頭熱,但卻是發自內心關懷,基本上只要認真回應他們就好。
      
    中性:
    害怕尷尬的長輩。這些長輩占比最多,大概接近八成,他們的問號就像從壞掉的水龍頭源源不絕漏出來,一來一往沒有空隙,事實上,這樣過招的目的只是要填滿對話之間的空白,因為他們都有嚴重的「空白焦慮」。他們可能根本不在意你的回答,也沒想過刁難你,但正是因為不熟,才希望場面不要冷場,如果你回答得太快或是沉默以對,往往只會激發他們的靈感。
      
    惡性:
    積怨已久的長輩。這可能源自於上一代的恩怨,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孩子不太成材,又或者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反正這世上就是會有看你不順眼的親戚,而他們的問候又往往不留情面直擊要害。總之,遇到這種長輩,請做好修煉身心的心理準備,擬好對策,請家人相互照應。最重要的一點,請認清這種長輩其實只是少數族群,除非你是家族裡的敗家子,長輩百百款,不需要把所有人都黑掉。
      
    【問候類型】(可參閱路徑圖)

    基本上不脫以下四種類型,它們彼此纏繞交錯,連成一個沒有盡頭與曙光的莫比斯環,箭頭後端只有兩個方向:「連結到其他類別」或是「接受教誨」。
      
    1.課業:
    都考第幾名啊?→現在補哪幾科?→讀那間高中?→大學研究所國考高普考考得怎樣?→考得好,那有對象了嗎?(連到感情類)→考得不好,接受教誨。

    2.感情:
    有對象了嗎?→(有)對方在做什麼?(連到對方事業類)→什麼時候結婚?→租房還是買房?→買房子(連到家庭類)→租房子,接受教誨

    有對象了嗎?→(無)阿姨幫你找好嗎?→喜歡什麼樣的?→先跟阿姨說說你的人生規劃好嗎?→沒有人生規劃或戀愛意願,接受教誨。

    3.事業:
    有工作了嗎?→月薪怎麼樣?→年終幾個月?→何時升主管?→不是主管,接受教誨。

    4.家庭:
    有房子了嗎?→住台北市嗎?→貸款貸多少?→老公負擔得起嗎?(連到老公事業類)→何時生小孩(包括二三四胎)→沒打算生,接受教誨→已生,小孩給誰帶?→保姆月費多少?→小孩學什麼才藝?→小孩成績如何?(連回課業類)
      
    【存活策略】

    預先規劃(適用所有長輩):
    想活命,請先拿出紙筆,以除夕到初五為區間,規劃出一份「行事曆」。將可能會碰頭的長輩們填入各個時段,並區分為良、中、惡三種戰力等級(或在名字旁邊標明符號),以及他們的問候類型。這樣做,一來能先「預習」各種關卡與策略,二來增加安心感,當恐懼化為實際的數字時,你會發現真正棘手的也只有那幾個人,長輩們不會像千軍萬馬的活屍大舉襲來,很多時候都是自己高估了對方的戰力,一旦能摸透對方的底,你的信心就會再多一些。
      
    保持冷靜(適用所有長輩):
    在第一個長輩出現之前,周遭景物的流動會開始變慢,接著長輩一號穿著星星形狀的拳擊褲,在掌聲的簇擁下,緩緩從從右方的台角上場。這時候,小劇場就是你身後那位穿著汗衫的教練,負責幫你按摩,捏捏你的嘴,提醒你保持冷靜,回想一下我們學過的存活策略。記住,『長輩也是人』,他的問候不一定帶有惡意,很多時候他可能比你更焦慮,行程比你更滿,甚至得事先花一整天的時間想問題,只為了維持長輩的形象,他們之所以看不出情緒的湧現,純粹是年紀大皮膚比較鬆垮的關係。只要你能做個深呼吸,冷靜以對,時間自然會過去,長輩不會一輩子住你家,很多時候都只是三五分鐘的偵訊,流程走完就解脫了。
      
    認真回應(適用良性、惡性長輩):
    面對良性長輩,請放下心中的壓力,因為這跟連珠炮的問句類型不一樣,只需要回答單純的問題,誠心接受建議就好,不需要角力的對談是最輕鬆的。

    面對惡性長輩,讓我們直球對決。他要的很簡單,無非就是找機會酸你,訓訓話,甚至煽動你的情緒,這時請做到不卑不亢,也就是說,「照實回答問題」。沒對象就沒對象,薪水低就薪水低,那又怎樣,讓他知道,你之所以很認真在回答他的問題,是因為把他視為長輩,但不管現況好壞,這都是你自己的人生,而他只是一個不太討喜的臨演。正經八百的回應,多半會讓對方覺得自討沒趣,既無法抓住你的小辮子,當眾揶揄似乎又有失長輩風範,幾分鐘內就會結束對話。這樣做,既能顧全父母的面子,又不失掉自己的裡子。
      
    必備句型(適用中性、惡性長輩):
    網路上有一拖拉庫聽了自爽但實用性有待商榷的句型,在此提供較中肯的版本:

    1.「跟之前差不多吧」:百搭句型首選,不僅能從容應付各種類型,即便放在每個問號後面都毫無違和

    2.「我可能還要再努力一下吧」、「沒辦法,我條件不夠好」等等:示弱句型,一旦願意放下身段使用哀兵政策,通常都能在極短時間內結束對話,甚至換得心靈雞湯一碗,爭取同情分

    3.「是是是,我會參考」:面對「指導型」長輩的必備句型,而且一定要注視對方雙眼,每隔幾秒點一次頭,雖然無法立即結束對話,但至少不用花心思回應

    4.「說得有道理耶」、「表哥這麼厲害喔」等等:面對「愛比較型」長輩的必備句型,既然對方喜歡競價,那就讓他得標,不斷地「褒」他,最好「褒」到他雙腳離地,你就當做在放風箏,賭的就是對方會因為害羞而稍加收斂(當然也有例外)。此類句型一出,印象分數保證加到破錶,但前提是要沉住氣,不能吐

    5.「很難說耶,要看公司/大環境/緣分/其他人決定」:厭世句型,直接把問題推給其他因素,製造一種聽天由命無可奈何的氛圍。只要能做到同一句不斷跳針,就能徹底截斷對話退路,若不想直球對決惡性長輩,這種句型也是解法之一
      
    反客為主(適用中性長輩):
    不想自曝隱私時,別緊張,因為當你成為被問候的那一方,就等於掌握了套索,只要順著自己的答案,就能巧妙地把繩索套回長輩身上。譬如課業感情類,先用百搭句型回應後,再順勢以「關心」的姿態,將話題轉回對方的子女身上(”我就跟之前差不多吧,那表哥的工作還好嗎?”),如果對方沒有子嗣,那就出賣其它的表兄弟或自己的弟弟吧。

    若是事業或家庭類,就把話題轉回長輩年輕的豐功偉業,以「討教」的姿態展開話題("我們沒有加班費啊,那二伯你們以前會延長工時嗎?"),這尤其適合渴求掌聲的長輩,這樣做不但能延續對話,也能避免一直自我揭露造成尷尬,但若對方不是你想交換生命經驗的對象,就跳過這招吧。
      
    藉故逃脫(適用惡性長輩):
    我承認這是很中二的奧步,連我自己用起來都覺得窩囊,而且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但不想交談也沒關係,畢竟生命中總有連舒伯特也無言以對的時刻。

    1.「裝病」:戴口罩,缺點是必須全程戴好戴滿,一往下拉就破功
    2.「手機設定鬧鐘 / 請弟弟打給你」:時間一到,就推說不好意思先去回個信件,等下就回來(這句一定要說,除了給對方台階,也讓對方知道你還是重視對話)
    3.「找家人救援」:事先跟媽媽說好,時間一到就拉你去做事,雖然大家都知道你們只是在瞎忙
    4.「拼命出公差」:不要放過任何可以離開這個場合的方法,不斷買飲料甜點金紙,就算一直待在廚房也沒關係,但別忘記廚房也是有長輩的,而且戰力更強
      
    轉念心法(適用所有長輩):
    這是強化心理素質最重要的方法,請記住以下幾件事:

    1. 面對長輩,不是什麼一生一次的對決,充其量就是幾分鐘的交流
    2. 這些問候,其實也會在其他場合出現,不需要因為過年而妖魔化
    3. 不是他們想跟你聊隱私,而是他們沒有其他話題,畢竟你們真的不熟
    4. 不是所有的長輩都是活屍,你要應付的也許就只有那麼一兩個
    5. 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比你更焦慮,他們平常活得好好的,難得過年卻必須面對一群死屁孩,而且對方還用很拙劣的方式敷衍自己
    6. 長輩雖然難纏,但是他們的孩子可能也正遭受我們父母的荼毒,就當贖罪吧
      
    最後,這份指南的存在目的,不是教你如何避免面對長輩,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酷的長輩。
      
      
    #年節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