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事後控制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事後控制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事後控制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事後控制例子產品中有23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團體找到自己,青春物語》 跟幾個當老師的媽媽朋友聊天,在疫情後回學校的日子,當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硬生生把孩子推出去外面的活動。 重返校園後,校園裡霸凌的事情層出不窮,主要在於自己有沒有朋友,而團體的活動,就是讓你在有興趣的活動裡,找到志同道合的伴,然後慢慢變成朋友,於是學校開始有伴,霸凌...

 同時也有6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某個讓專案延宕的同事辯解:「你知道,當時的情況很複雜,不是我能夠控制的」 某間餐飲企業造成顧客受傷,執行長出面表示:「我們已經盡最大努力的,但還是無法阻止悲劇發生」 怎麼了 為什麼認錯這麼難? 這本《錯不在我》將自我認知以及認知失調講得非常深入 過去有好幾本心理學著作都曾提及 可遠遠不及這本書的深...

事後控制例子 在 有話好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8:46:18

#詹長權談疫情》Delta 流感化,青少年打 BNT 是當務之急嗎?​ ​ 近期國內 #疫情 的兩大重點,分別是入侵 #幼兒園 的 #Delta 病毒看似獲得控制,以及疫苗保護力將往下覆蓋 #國高中 族群。我們能期待更高的青少年疫苗覆蓋率,有效防堵來勢洶洶的 Delta 病毒嗎?有話邀請台大公衛學院...

事後控制例子 在 飛教練 | 基隆健身教練? 台北健身教練?️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40:51

教練!! 你為什麼要問我這麼簡單的問題 每次在下課之後,還是會一直思考這堂課程,可以有哪裡更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快找到問題,可以更快開始讓學生訓練自己想練的動作,這邊除了要培養自己的思考速度以及眼睛以外,最重要的還是 我想的事情和學生想的倒底一不一樣 這個就跟”名詞定義“有很大的關係 舉...

事後控制例子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3:59:21

【「沒有離婚,我就不會遇到真命天子」:與湯姆克魯斯離婚 20 年不後悔,這是妮可基嫚的理由】⁡ ⁡ 近年,影后 #妮可基嫚 事業再創高峰,睽違 3 年挑戰小螢幕《The Uudoing》讓人見識爐火純青的演技,她即將推出的懸疑新作《Nine Perfect Strangers》同樣備受矚目,是娛樂圈...

  • 事後控制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12:29:17
    有 26 人按讚

    《在團體找到自己,青春物語》

    跟幾個當老師的媽媽朋友聊天,在疫情後回學校的日子,當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硬生生把孩子推出去外面的活動。

    重返校園後,校園裡霸凌的事情層出不窮,主要在於自己有沒有朋友,而團體的活動,就是讓你在有興趣的活動裡,找到志同道合的伴,然後慢慢變成朋友,於是學校開始有伴,霸凌者不會挑上,只看上落單者。

    是的,我的確有用力把孩子推出去,但心裡還是有點遲疑,老師朋友覺得這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問也不用問,試了再說。

    團體活動很多種,運動是很基本款,如果不喜歡運動,還有童軍和多樣社團可選。朋友她說在學校的例子,小孩無法控制情緒,常在學校跟人衝突,在學校沒有朋友,只想在家打電動,師生座談她跟家長說:「一定要推他去一個運動或活動,不能一直宅在家。」後來竟然去參加拳擊,朋友心裡一驚,不會愈來愈會在學校惹麻煩吧!沒想到遇到好教練跟他說要學會沉著以對,控制脾氣竟然是學拳擊的必要條件,然後在拳擊教室開始認識同校的朋友, 學校午餐不再是一個人,從一個禮拜兩天變成四天,時間都花在練拳上,沒時間打電動,而且學校的人也知道他很會拳擊,千萬不要找他單挑,於是日子開始藍天白雲清爽起來,不再是需要老師叮囑的學生,活出自己青春的模樣。

    運動比賽,總是出奇不意。從球季開始一直被狂電的小妞隊,隊友看情況不對紛紛離開隊上,終於揚眉吐氣在這埸錦標賽奪下第二名,這群高中女孩有千呼萬喚終於等到的開心,第三隊還是有出頭天的日子。小妞從這群隊友身上學到很多,兩場比賽中間除了吃喝玩樂外,還會認真分析戰術,互相鼓勵,然後小妞想逃避當足球裁判不去登記,隊友還會提醒她現在很缺裁判,要站出來幫忙。這些球隊朋友引領她前進成長,也讓她青春生活精彩。

    每次球賽的大逆轉,都在告訴我們,不到最後一刻不會見真章,球賽是,人生也是,於是我們就腳踏實地的努力,勝不驕敗不餒的金句,果真經過歷練,閃閃發亮。

  • 事後控制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07:39:15
    有 166 人按讚

    【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 事後控制例子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22:40:19
    有 1,011 人按讚

    【為什麼我用正向教養,卻教出一個嬉皮笑臉、看不懂大人憤怒與臉色的孩子?】

    羅寶鴻老師用直播回答這位家長以下問題:

    1、為何正向教養會養出這種打叉的孩子?這麼小會知道這樣一直笑,媽媽就拿他沒轍嗎?

    2、當孩子這樣一直笑回應你時,大人應該怎麼應對才能讓孩子認真?我要怎麼樣才能讓我的孩子知道媽媽生氣了,他不應該再繼續開玩笑?我後來跟他秋後算帳他也是在笑、在開玩笑,我無法好好跟他說話

    3、孩子被打完事後並無任何想要討抱、尋求關愛的行為,他是不是真的不覺得媽媽很生氣?

    4、兩歲的孩子有可能完全無法分辨大人臉色嗎?

    5、對這種完全不理會大人憤怒的小孩,是否真的不能一直正向教養下去?教養中做一些適當處罰是否可以幫助孩子知道自己錯了?

    .............

    影片筆記:(感謝家長分享)

    不要錯把對大孩子的期待對待2歲小孩
    讓孩子知道爸媽生氣? 你的孩子要夠大!起碼6~7歲以上

    孩子被打完沒有想要討抱
    >恭喜你,因為孩子還沒被打壞掉,他還保有內心歸屬感

    打孩子會不會乖? 他不懂乖,他只是凍結了
    打罵無法提供歸屬感和價值感,無法養成孩子正向品格

    覺得2歲孩子不會看臉色?
    洗澡完不願穿衣服,跑給你追是以為在玩,
    嘻皮笑臉不是故意挑釁,是覺得好玩和有趣。

    內在衝動比後天發展的意志力還強
    內心渙散時,意志力無法控制自己服從外在指令

    本來想收積木卻把積木撒一地後開心大笑,因為沒有意志力了
    三歲以下沒有足夠意志力完成一個工作週期 (拿出>操作工作>收拾)

    例子:
    拿刷子刷桌子的動作讓他極度專注,刷完後已經沒有專注力再去聽指令收拾了
    >請他收拾卻只想去騎車子
    >嘻皮笑臉的只想扒住車子不想聽指令
    >大聲罵沒用,甚至打他也沒用 (不夠抓住孩子專注力)
    >直到拿走車子他才大哭大叫 "車子、車子" (他只專注在 "想騎車子" 和 "車子被拿走")
    >因此無法發現媽媽變臉、大聲責罵和被打的痛覺

    才兩歲,不會回來道歉,想秋後算帳跟他討論,他卻仍跑來跑去
    >內在衝動比外在意志力強

    不是故意不乖不聽話>他只是無法控制自己>才兩歲
    不是故意嘻皮笑臉>兩歲沒有那麼多心機>才兩歲

    最後的反思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生氣嗎?
    讓孩子知錯,一定要用生氣的方式嗎?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 事後控制例子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4 19:41:48

    某個讓專案延宕的同事辯解:「你知道,當時的情況很複雜,不是我能夠控制的」
    某間餐飲企業造成顧客受傷,執行長出面表示:「我們已經盡最大努力的,但還是無法阻止悲劇發生」

    怎麼了
    為什麼認錯這麼難?
    這本《錯不在我》將自我認知以及認知失調講得非常深入
    過去有好幾本心理學著作都曾提及
    可遠遠不及這本書的深入

    其中談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
    1. 意識形態的產生(素樸實在論)
    2. 對醫療產業、司法、親密關係等等的影響
    3. 行為與態度互相影響

    希望透過我的分享
    能與大家一起享受這本精彩至極的大作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 事後控制例子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17 21:20:53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奧運時大喊力挺運動國手,結果麟洋配拿完金牌之後回國面對就是這些側翼的政治鬥爭,搞屁啦!郭正亮你看看你黨支持者在搞甚麼啦!

    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2020東京奧運羽球男雙摘金的「 #麟洋配 」王齊麟、李洋返台後人氣急速上漲,悠遊卡公司也趁機推出麟洋配特別版,但設計曝光後被罵翻,李洋本人則親自留言緩頰「我覺得很可愛」,未料竟遭女權鬥士周芷瑄砲轟只想賺錢,更表示自己已對李洋沒興趣,讓鄉民傻眼怒轟「她哪位啊」。】這就是我不想蹭奧運的原因啊,一堆一日球迷大喊民族主義之後,結果回國就是政治鬥爭,連讓他們賺錢都不爽,只會因為政治立場在那邊大讚沒取得授權的商品好棒棒,這是甚麼體育野蠻國家嗎?商業上這麼不健全還講甚麼體育健全?還敢在那邊靠北甚麼對選手不好,眼中只有政治立場的人放那個甚麼屁啦!

    網友吳敬棠說:【金牌得主不讓蹭燒廠商賺非授權周邊,罵!
    金牌得主簽約的周邊不是你要的廠商,罵!
    金牌得主情同家人的經紀人你不喜歡,罵!
    金牌得主跟你不喜歡的市長視訊,更要罵!
    所以說我們的體育環境怎麼可能會好嘛?
    每天在那邊嘴體育圈劣幣逐良幣
    殊不知最大的劣幣就是這些「既然我得不到你,那就誰都休想得到你」「既然我蹭不到,那就要把你毀掉」的進步人士嘛】

    CNN的報導中說,喀布爾發生的事情比西貢還要嚴重,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五個多星期前,拜登總統說:「無論如何,你都不會看到有人從美國駐 #阿富汗 大使館的屋頂上撤離。」在現代總統歷史上,能夠讓一位美國三軍統帥如此迅速地被自己的話「打臉」的例子十分罕見。
    然後他說的話把這個坑挖得更深了:「塔利班全面統治並控制整個國家的可能性極小。」
    週日,美國平民和大使館僱員從喀布爾慌亂撤離的場面在電視上直播,這正是拜登和他的助手們最近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會議時一致認為必須避免的景象。撤離並非發生在美國大使館屋頂,而是在大使館旁邊的停機坪。現在阿富汗政府以驚人的速度垮台,塔利班似乎肯定會重新全面控制該國,就像回到了20年前的夏天,而此時距離2001年9月11日襲擊事件紀念日不到一個月。
    無論這是否公平,總之,拜登將以這樣的形象被載入史冊: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在阿富汗的實驗以這樣一個醞釀已久的、恥辱性的方式落幕。七個月來,他的政府似乎顯示出了所需的能力——讓這個國家70%以上的成年人接種了疫苗,推動就業增長,並在兩黨基礎設施法案方面取得進展——而美國在阿富汗最後幾天的一切都打破了這個形象。】美國在阿富汗的決策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期,這個狀況台灣有參考的價值嗎?還有美國議員說如果你在烏克蘭和台灣,看到這樣對待盟友的態度,你應該很害怕?真的假的~~~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聯亞副總經理范瀛云昨天晚間說,聯亞生技製造的COVID-19疫苗效期長達2年,且已送18至19批、約200多萬劑至食藥署檢驗封緘。但聯亞疫苗未能通過EUA,500萬劑合約走向及200多萬劑送驗疫苗是否報廢受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下午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政府預採購的聯亞疫苗合約,並不會因為EUA未通過就失效。聯亞疫苗經3期臨床試驗,只要能證實具保護力,採購合約仍適用。】但實際上聯亞的eua是被審議委員會十七票否決,連補件都不准,可是又讓他們可以做臨床三期,這到底為什麼?更別提週日有放話說聯亞有好消息,周一早上陳時中還承認說eua審議的確已經開過了,下午就說不通過,股價一下子跌了一屁股,為什麼聯亞的股價特別容易有這種假消息出現?

    還有 #五倍券 搞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不用交一千元了,這背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啦,還有說要家戶歸位,還有說要開發特別的app來作數位化,規劃的人知道pos系統要改寫多麻煩嗎?顯然一團亂啊,到底為什麼這麼堅持要發券?根據ettoday的報導:【行政院16日拍板定案,振興五倍券民眾不用支付1000元,由政府直接發放5000元代券。另外,為了提升數位券的使用意願,經濟部除了推出數位加碼,還有「家戶綁定」,只要憑健保卡認證身分,就可將全家人的數位券集中在其中一人的帳戶一次領取,省去長輩以及未成年子女不方便使用數位券的困擾。
    在初步規劃上,數位券將由政務委員唐鳳研發「五倍券APP」供民眾下載,會如「電子折價券」模式亮相,且規劃採「獨立條碼QR Cord)」、「獨立帳戶」,供辨識為振興券消費,讓民眾可比照紙本或享加碼多重優惠。】

    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天在前台中市長胡志強、「好兄弟」前立委顏寬恒等陪同下完成登記,顏提到,國民黨需要新世代的領導人,尤其在江啟臣這一年半的領導中,看到國民黨從谷底爬升,希望不要有那麼多見縫插針、無中生有,一同支持江啟臣連任。媒體追問是暗指遭朱陣營質疑跳船?顏寬恒回說「他不曉得是誰質疑」。】昨天是朱立倫,今天是江啟臣,國民黨主席的兩個主要候選人都已經到齊了(還有其他兩個人),郭正亮到底覺得誰比較好打啊?未來會有甚麼發展呢?是不是民進黨看了偷偷笑啊~~~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2:00 麟洋配悠遊卡事件
    18:00 美國撤軍阿富汗
    01:05:00 美帝衰落元年
    01:16:00 待用餐-淡水咕咚羹
    01:29:00 蘇揆為何堅持要發五倍券而不給現金
    01:49:00 國民黨黨魁戰誰比較好打?

  • 事後控制例子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06 10:49:55

    確診案例高雄趴趴走?陳麗娜:防疫公開透明,不可粉飾太平

    全台疫情嚴峻,高雄防疫是否夠力?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17)日質疑,4月曾有一個到哈薩克洽公,持陰性證明回台卻確診的案例,他是公司上班時都沒戴口罩,高雄市衛生局是否沒掌握?讓他趴趴走,是否會對高雄疫情產生影響?高雄市長陳其邁回應,疫情部分要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一說明。

    陳麗娜指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曾公布一個前往哈薩克恰公後回台的案例,他3月底持陰性證明回來,隔離14天後正常上班。在公司內沒戴口罩,4月28日因為又要出國,去做核酸檢測而發現是陽性,公司內匡列了6人,但之後這6人繼續上班也沒戴口罩。她質疑,這是否對高雄疫情產生潛在風險?市府是否以粉飾太平、鴕鳥心態來處理高雄疫情?陳其邁指出,他曾對中央提出建議,疫調要由地方公布,週日中央也宣布適用。而他個人評估,這個個案住院後PCR陰性,CT值33,代表可能是舊感染,可能有病毒的碎片在裡面,疫情指揮中心大概認為傳染風險很低。

    陳麗娜強調,以近期小港確診者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足跡在哪,也做了消毒,不過越早知道在哪就越能控制,是否疫調足跡部分被隱匿?可能是由於政府的規定,使得他們不得不隱瞞,明明越早知道確診者在哪就越容易控制,卻讓他們主動隱匿起來?以哈薩克案來說,她知道在高雄,但衛生局卻說人並不在高雄,這應該要讓大家都很清楚。CT值33還是有潛在傳播風險,同事也沒戴口罩,這是對的情況嗎?高雄市政府螺絲是否鬆了?所以她主張,疫調足跡應早上9點就要由地方公布,讓人民知道高雄的情況怎麼樣,不是數字漂亮就是好事。

    疫情日趨嚴峻,外送需求大增,陳麗娜也關注外送員的管理問題,若外送員染疫,容易成為破口,她呼籲經發局應要求各業者做好防疫措施。同時,最近民眾採買物資,使得傳統市場人潮大增,但又能如何落實實聯制或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她呼籲經發局要積極管理,推動落實防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