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事務職志望動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事務職志望動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事務職志望動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事務職志望動機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271的網紅新聞人 黃旭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08年度新北市SUPER教師獎頒獎 金美國小附幼 張馨仁老師行動力十足 【新北市訊】新北市教育局與新北市教育人員產業工會今(13)日舉辦「108年度新北市SUPER教師獎頒獎典禮」,共計頒發27校教師會伯樂獎、18位入圍獎、9位SUPER教師獎、2位網路票選最佳人氣獎、2位評審團特別獎,表揚教...

  • 事務職志望動機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13 23:36:43
    有 46 人按讚

    108年度新北市SUPER教師獎頒獎
    金美國小附幼 張馨仁老師行動力十足

    【新北市訊】新北市教育局與新北市教育人員產業工會今(13)日舉辦「108年度新北市SUPER教師獎頒獎典禮」,共計頒發27校教師會伯樂獎、18位入圍獎、9位SUPER教師獎、2位網路票選最佳人氣獎、2位評審團特別獎,表揚教學卓越且熱忱、專業的典範SUPER教師們。

    專業的組織來自專業的教師,為鼓勵認真、抱持理想的老師,樹立優質教師典範,紮根於超策略Strategic、超獨特Unique、超熱情Passionate、超效能Effective、超感應Responsive五大特質創立的SUPER教師獎,在名單揭曉那一剎那,親友團的驚聲歡呼與得獎者感動的淚水交織會場,每一位super發表得獎感言時,所流露對教育的熱情與堅持,不只感動在場所有來賓,也展現多元的專業樣貌。本會歷經16年不輟,期望透過本活動讓外界看到在校園內堅守崗位的好老師。

    今年評審團主席由評審團共同推選新北市教育局蘇珍蓉主任督學擔任,評審團包括107年度super教師、教師會代表、家長代表、校長代表、社會公正人士以及行政機關代表。經過三個階段的遴選,初選階段有28位參選者,經資料審查有18位進入第二階段遴選,經過到校訪視參選老師課堂教學、直接聽取學生校內同仁意見、至決選會議五個小時的反覆討論後,才慎重在不同特質的老師當中決定出各組SUPER教師獎得主。

    得獎者分別為金美國小附設幼兒園張馨仁教師、莒光國小附設幼兒園林京頴教師、沙崙國小余俊樑教師、正義國小王憲陽教師、新莊國中李恩雯教師、福和國中蔣秋萍教師、淡水商工趙子慧教師、瑞芳高工管偉宏教師及景文科技大學陳曉菲教師;另為避免遺珠之憾,本屆SUPER 教師經評審團討論決議,將另頒發評審團特別獎,得主為文德國小蔡惠玉教師及頭前國中張麗莉教師。

    108年度新北市SUPER教師【SUPER教師獎】

    【幼兒園組】金美國小附幼 張馨仁老師

    是一位很有POWER的老師,行動力十足,最特別的點在於深耕在地特色課程,思維翻轉教學及幼兒園環境空間活化改造能打破傳統思維進行大翻轉,獲得同儕、家長肯定,從布稻大會的設計、執行到完成,看到馨仁老師落實思維翻轉與教育翻轉的最佳實例,也是教育向下紮根的實踐者。

    【幼兒園組】莒光國小附幼 林京頴老師

    曾服務過多所幼兒園,在課程設計與實務帶班上投入許多的時間與精神,以繪本融入情緒教學活動,且帶領園內教師依新課綱設計主題活動,並依據混班上課的需求即時調整能以切合課程主題,學生良好反應,造就學生最大的學習成效。

    【國小組】正義國小 王憲陽老師

    「用音樂建構孩子自信」,自身音樂、表演、廣播全方位兼備,不斷精進努力,在校內扮演溝通聯繫橋梁,共同為學生架起多元展能舞台,帶領學生四處展演,讓學生童年增添獨立、自律色彩,也為學校爭取佳績。並義務於下班時間長期協助學校指導樂齡學習中心之樂齡學員學習吉他,教學風格熱力四射溫暖無限,對於學校各類教育活動的支持行動始終秉持「零拒絕」的態度,展現了無私無我奉獻的精神示範教師專業的正面能量。

    【國小組】沙崙國小 余俊樑老師

    全心奉獻科學教育,並以「向學生學習」為教學職志隨時調適精進,成立教學部落格紀錄與分享教學專業及心得,透過觀摩嘉惠全國及海外的師生並能協助實習與新進教師投入科學教育,雖長期擔任行政工作,但從未因行政繁忙而暫歇精進教學專業,其對教學研究之投入與貢獻兼具「高度、深度、廣度、強度」,並引進專家學者到校指導師生科學教育。為該校科學研究社創辦人兼教師工作坊召集人,帶領社團學生進行科學專題研究達25年,使沙崙國小成為科學教育的磐石基地。

    【國中組】新莊國中 李恩雯老師

    沒有壞孩子,只有還沒學會的孩子,參與生命教育工作坊,不但是推動全校學生品德教育,並將生命教育融入於課程教學,透過觀功念恩觀察他人的亮點,為人著想,隨時觀察他人的需要,用溫柔的語氣來融化每一個孩子。以個人的熱情、魅力、感動其他老師、家長一起推動無塑園遊會,並將此一成功經驗分享至新北、新竹及國外學校,為地球的環境盡一份心力,給學生一個有溫度的教室。在校內成立生命教育工作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校內同仁,推動「無塑生活」。

    【國中組】福和國中 蔣秋萍老師

    擔任導師20年,凡事正向思考,不畏困難,創新教學,充分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絕佳典範,帶領學生參與各項校內學習活動來凝聚班級向心力,帶領學生學習英文課程時,更在教案中加入生命成長、人文藝術、時事資訊等跨領域的學習,結合科技資訊並採用分組學習方式,透過翻轉教室鼓勵學生提問或搶答,給予正向的鼓勵與有趣的學習,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進自主學習,不僅能拔尖又能扶弱,也關照學習表現中段的學生;處處找尋學生的亮點,給予學生舞台,成就孩子,肯定孩子給予孩子信心。以身作則,以極佳身教,樹立親師生學習典範,凡事願意承擔、重視分享、帶動學校學習風潮,具有極佳的人緣。

    【高中職組】瑞芳高工 管偉宏老師

    自幼生長於困苦環境,失去慈父的支柱從小子代父職,照顧全家之餘自我提昇奮發上進,以豐沛的同理心及愛心,熱誠盡心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也為學校團隊集資募款,充分發揮愛己及人的極致表現。

    於教學活動中導入音樂元素,要求藝術美學是為跨域多元教學的最佳典範。講解鉅細靡遺且考慮不同程度學生的能力需求,嚴謹而不嚴刻的作業規範,卻也不忘記時效的掌控,使課堂學習似一場豐盛的餐宴亦是一場繽紛的嘉年華,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達成學習的目標,營造了學校整體共好共學的優質氛圍。

    【高中職組】淡水商工 趙子慧老師

    教學方式活潑多元能誘發學生學習動機,配合豐富自身的專業素養,對於課程的講解更是鉅細靡遺且兼顧不同程度學生的能力需求,展現高度的教育熱忱,課堂秩序掌控得宜,教學進程時效收放自如,肢體語言表現豐富而懇切,時能根據學生反應即時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努力求取學生最大的學習成效。利用下課、午餐時間和學生談話,給予引導,關懷班上弱勢、成績差、行為偏差的孩子,給予肯定、鼓勵,積極引導其向善訂定俠義之約。

    【大專組】景文科大 陳曉菲老師

    具有豐富的產業經驗,自身又進修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對於課程的傳授融合資訊及創意,適時誘導程度不同的學生,適時發現問題對學生提出討論要求主動回饋及修正成果,教學進程時序收放自如,討論中自然流露極佳學養與見識,要求學生即時反應以符合學習歷程的要求並展現出成果和作品,使學生能獲得最大的學習成效,專業而有前瞻性的創新教學內容,確實可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課程設計更結合社會脈動與公共事務議題,大大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評審團特別獎】頭前國中 張麗莉老師

    落實班級經營,面對班上多位特殊學生仍不言苦,也不放棄,全力教導學生,導引學生自主學習,邀請家長陪伴一起帶著全班孩子戶外教學,帶動親師成長。統整不同學科領域,組織學習社群,一起成長,以熱情、專業、積極正向建構學校優質的教育環境。研發適切的自然科實驗教材,讓學生對學科學習更具興趣,多年來採用分組合作學習上課,符應12年國教精神,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擔任設備組長期間會發想許多創意點子,積極協助推動閱讀,會主動尋求外部資源,並拉著同仁,和同仁一起完成各項計畫。

    【評審團特別獎】文德國小 蔡惠玉老師

    「閱讀日常,厚積而薄發」,惠充滿愛心、溫暖、耐心,深耕閱讀及語文教育,著重扎根基礎語文能力,落實班級聯絡簿及作業指導;充分給予學生展現的舞台,學生成為課室的主角,自律而合作,在討論過程中同學彼此互相尊重;於其任教學生身上亦可感受蔡師投注在學生語文教育上的薰陶,善用社群網頁經營正向的親師即時互動,於學生校外活動時均能取得家長的信任合作,歷屆畢業學生家長均與蔡師保持良好互動及聯絡。

    張仁 (張馨仁)

  • 事務職志望動機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5-28 20:30:01
    有 210 人按讚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09

    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這些音樂家『合理』而『公平』地在一起合作呢?

    上一週我們停在這個問句;這一週要接續這個話題之前,我很想請你先花不到三分鐘的時間,看一下這位『你可能在蝙蝠俠電影裡才認識、但他其實有非常深厚從業資歷』的電影演員兼音樂愛好者 --- Joseph Gordon-Levit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seph_Gordon-Levitt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6%AC%E7%91%9F%E5%A4%AB%C2%B7%E9%AB%98%E7%99%BB-%E6%9D%8E%E7%B6%AD ) 的一個訪談影像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MIZ-3sCB4
    他開始了一個 (嚴格講起來只有一個小節、兩個和絃) 很簡單的吉他 Pattern,然後,來自網路 (Internet) 各方的音樂愛好者,依著自己的觸感與喜好,逐一加入自己在音樂上的想法與執行,在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原本很單純的吉他動機,也可以被發展成為一段動聽而有意義的音樂!

    音樂,本來就可以用這麼單純直接的意念來『被完成』,在這個專案執行的過程中,我覺得這些音樂家就是單純地、『合理』而『公平』地在一起合作了!而,是什麼讓『音樂』後來變得不單純了呢?我偏狹地認為:當『音樂』與『商業行為』被綁在一起來看待時,它基本上就很難單純了。

    它牽涉了『利益』。

    那麼,會不會可以有一種方式,讓音樂家們即使『牽涉到了利益』,但還是可以『合理』而『公平』地在一起合作呢?真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要回頭思考一下:當初這些『利益』,是怎麼被綁進音樂的過程與後來的演變。

    [一. 漫談樂手教練的心裡話]_09 『環境』與『人脈』_04

    當人類的文明發展到『音樂』可以被『技術性』地『重現』時,音樂就成為一種精神層面的提升與實質『消費』的對象:不論是中、西方的皇權系統所延聘的宮廷樂師,或是市井庶民樂於參與的戲曲、說書,這些『娛樂文化』的背後,都代表著人們願意支付一定的『金額代價』,來『交換』音樂 (或相關藝術) 所帶來的『情緒經驗』。而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裡,我們迎來了因為『蒸汽機關』所促發的地域交通發達,與留聲機的發明所成為『錄音技術』的濫觴,加之以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電氣系統』與資本主義衍生的『經濟壟斷』,讓原本是『個人化』、『小單位』的音樂產出模式,漸次被推昇發展為『系統性』、『資本化』的大型工業式產業,並且全球化地無遠弗屆。

    以我們個人來解釋:也許我們在高中時期很幸運地遇到幾位音樂同好,在課餘的時間裡一起胡亂地彈著樂器、唱著自己覺得很有想法、態度的原創作品,在校園相對單純的環境裡,一切都無憂無慮得好極了!到了大學或出了社會,我們突然意識到:『其實音樂好像也可以成為一種職業或工作耶』!而且,我們都注意到『唱片公司』好像會提供這些進入市場的機會,所以,我們的音樂創作忽然轉變成『獲取唱片公司的青睞』為職志,怎麼也要地想藉由『資本化』的唱片公司來『放大』自己的音樂能量,希望能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建立起自己的音樂版圖。

    這個邏輯說來也沒什麼不對,追求市場極大化、獲取相對的利潤,本來就是利之所趨、人各有志的選擇;只是這種系統發展到後來,會演變成:『出錢的是老大』,所以唱片公司可以用『公司獲利』為最高核心價值,音樂的『純粹性』,很容易就被『商業考量』而輕易犧牲了。

    此外,唱片公司將支付給創作者的金錢,區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被法律所保障的『版權所得』類,這通常是給付給法律上所定義的『原創』,比較常見於詞、曲作者;另外一類是付給『原創衍生物』的一次性權利買斷,這幾乎是指音樂工業中的其他工作項目,不論你的工作專業項目是哪一種:編曲、器樂演奏、錄音、混音、後製、和聲執行…凡此種種,你幾乎都會在一個『市場行情』的價格數字下,簽訂你的勞務報酬以及『著作權利轉讓同意書』,讓唱片公司合法取得相關的所有權利,以便資本家可以在販售商品獲利時,不必再支付給你其他等比例的獲利所得。

    現在的問題是:壹. 音樂的構成元素中,『詞』、『曲』是唯一的原創屬性嗎?貳. 究竟是誰制定了『原創』與『原創衍生物』的界限?

    在這個已經第三次工業革命、上看工業4.0的今時今日,請原諒我對於資本集中的財團與『政府法令』之間的關係缺乏任何信任感!我很清楚知道:一個好的音樂作品,從最原點的詞、曲創作,到所有必要的製作環節,乃至於到商品的企劃包裝、行銷執行,每一個元件都是不可或缺的!過去的唱片公司可以用『我是最大的出資方,所有的建造、營運、行銷成本都是我先支付,所有的風險也是我所承擔,我當然有資格制定對我最有利的權利條款』這樣的觀點來宰制產業運作,但,隨著『傳統產業』模式的崩解,新市場運作邏輯還莫衷一是的今時今日,我覺得有些結構性的問題應該要浮上檯面,讓有志之士可以重新認真思考一下了。

    『你真的覺得唱片公司還是拿出最大的資本、擔最大的風險在生產音樂嗎』?

    我看到的現實是:唱片公司不斷在想方設法壓低一切的成本,用最不會有風險的方式,企圖延續這個模式的『葉克膜』治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4%E5%A4%96%E8%86%9C%E6%B0%A7%E5%90%88 )。

    『只出得起香蕉的公司,絕對只請得到猴子』!2012年金曲獎頒獎典禮上,聽聞音樂界的『原創』前輩託友人代為致詞的話語瞬間 (https://star.ettoday.net/news/64418 ),身為從業人員的我,當然有一種來自賀爾蒙反應的爽感!但六年之後,我有著不同的想法:就算只能被視為『猴子』,我也不一定只能吃『來自於公司的香蕉』。

    我們可不可以再冷靜思考一下:現在我們在玩的遊戲規則,包括了『我應該用多少價碼去讓售出我的權利』這件事,究竟是不是資本集團給予的『洗腦』式教育?約莫在一、兩年前,一群臺灣現在在音樂產業第一線工作的編曲家們,在松菸文創集會了幾次,主要的議題,是想要藉由『從業人員團結』的集體意志,去說服唱片公司對於『編曲』這個專業工作的版權認定,從而去爭取『隨著銷售數字增加而可以遞增』的『版稅收入』。我覺得這是一個立意極好的議題,但當我提出下面這個問題時,事情就有點兒走不下去了:『現在假設我是唱片公司,我也同意各位的編曲絕對有資格以版稅的概念來計算;那麼,我可不可以將原先支付給各位的一次性買斷的權利金全數歸零,改用各位希望的版稅計算方式呢?』

    走不下去。

    因為現在在產業中活躍的音樂工作者,大多都已經習慣了『唱片公司買單我的工作』,席間有同業提出一種見解:『我們應該讓唱片公司理解,他們所支付的費用,是我們工作成品的單次授權使用金額,而版稅應該要依照實際銷售數字給予合理的分潤比例』。

    可是…問題是:『唱片公司不斷在想方設法壓低一切的成本』,而我們國人最擅長的本領就是『削價競爭』,今天如果你面對資本家提出的方案是在增加他的成本,他直覺的反應一定是去市場中尋找更低報價的工作者;而『唱片公司絕對是以公司獲利為最高核心價值,音樂的純粹性,很容易就被商業考量而輕易犧牲了』的這個真實面向,你真的覺得唱片公司會在意『這個音樂作品是某某某、而不是誰誰誰』所完成的嗎?

    我在想,這個邏輯的問題是在於:我們想在死胡同裡找到『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http://zh.harrypotter.wikia.com/wiki/9%C2%BE%E7%AB%99%E5%8F%B0?variant=zh-hk ),可惜,我們都只是猴子般的麻瓜。

    真要想翻轉這個邏輯,恐怕第一件事就是要『謝絕來自於唱片公司的香蕉』!讓我們來設想一種可能:如果我可以找到詞、曲作者、製作人、編曲、樂手、錄音師、錄音室,任何那些我所欠缺的能力面向,大家都把自己的專業能力當成是一種『技術資本』,共同投資完成一個『好』的音樂作品,而所有人都可以依先前議定的『版稅比例』,在作品販售的過程中共同去享有版權與版稅收益,這會不會比『去找資本家比誰的拳頭硬』要來得可行一些?

    事情是這樣的:羅馬帝國、漢唐盛世,不論他們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多麼輝煌的成就,此刻都已經被壓在現代化的柏油馬路之下了;那麼,你覺得『唱片公司』這種體系,會是可以永遠以相同的運作模式存活下去嗎?我們都知道唱片的銷售量崩盤已經讓這種資本公司奄奄一息,但其實,人們還是會如同過往的歷史一般,去消費『娛樂』面向的音樂藝術 --- 他們只是停止消費從唱片公司所提供的制式商品!換句話說:音樂還是活著、被需要的,只是『供給』與『需求』的方式正在激烈改變著。在這次的演化中,如同過往所有演化規則一樣:『不能適應環境者終將被淘汰』。那麼,你會怎麼看呢?

    我的看法是:你的專業能力本來就是你的資本,你的心血創作本來就應該被保障它應有的權益。如果我告訴你:現在已經有一群在音樂產業中不同專業領域的工作者 --- 包括我在內,已經開始用『版權』的概念在彼此合作著,產出我們覺得自己最在意、滿意的音樂作品,銷售的市場端點不只在臺灣、而是全球的華人文化區域,你會不會覺得,這至少與過去已經驗證過的傳統模型有所不同呢?

    環境正在改變,音樂家們站出來建立新的人脈網絡,開展新的產銷模式,我認為是這個時代的音樂工作者不可忽略的必要認知!但…這一切究竟應該如何開始呢?

    (未完待續…… )

    ------------------------------------------------------------------

    後記1. 文中所提及的一切相關『版權』的知識,說起來,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法律見解與定義;如果對於其中有所疑義,我非常建議可以到『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的官網:https://www.must.org.tw/ ,去取得進一步的認識。我想,知道怎麼去保護好自己的智慧財產,應該是很天經地義的事吧!

    後記2. 這一週除了例行的音樂相關事務進行之外,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有一位網友透過專頁的私訊功能,將他的詞曲創作寄給了我,希望能得到編曲的合作或是其他的編曲建議。我覺得的意義是:音樂產出的模型真的已經開始新的演進;在過往,這一類的作品,都是經由特定的公司系統或是製作人系統傳達過來的,但工業4.0所帶來的全新可能性,讓舊有的高牆、藩籬都無聲地垮倒,音樂人之間有著全新的溝通渠道,我們誰都不該忽略這個現狀,而聰明的觀察者,一定會高度應用這種便利性,去達成十幾二十年前想都想不到的成就。

    對於那位網友的作品,我做了一些誠心的建議與回覆;但我非常期待他會進行必要的修改再回傳給我,因為~我覺得他的主歌寫得很酷,我心裡的音樂毛毛蟲已經蠢蠢欲動了!

  • 事務職志望動機 在 接棒啟蒙計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01-30 21:00:01
    有 3 人按讚


    大學的第一課
    你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起全部責任。而事實上,這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要為你虛度光陰而負責,光陰是自己的、未來也是自己的...

    大學不比國民教育,沒有人要為你的學習負責,當然不會有人好心告訴你「你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你要勇敢主動走自己的路」。想像有限的人,只好延續高中以來的想像,填熱門科系,貫徹大學職業訓練的目標,去投入「父母親那一輩」覺得高薪的工作。

    你當然會覺得你被騙了,你被這個時代負了、你被這個國家負了,可是,你為什麼不問自己在大學時期是怎麼下這個決定的呢?....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57823337601773&id=100001223320648

    -----------------------------------------------------------------------------
    發現美好的天份與熱情,為人所用 - 接棒啟蒙計畫
    -----------------------------------------------------------------------------

    【大學的第一課】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內容轉貼如下:

    (吃飯時隔壁桌的人在聊天...)

    男生A:诶上大學好閒喔根本每天只要想晚餐要吃什麼就好。

    男生B:對啊,都不知道在上什麼。你們政治系在幹嘛?

    男生C:政治系很無聊,都在上什麼思想理論,沒什麼用,只有一兩堂感覺稍微有用一點。趕快轉法律系好了,或者轉社會系。

    男生B:社會系跟社工系是一樣的對不對?

    男生A:不一樣啦,社會系是要考公務員的,社工系是要當社工的。

    男生B:啊那C你轉社會系你就會比較有興趣?

    男生C:應該至少比較有用吧。不然以後不知道要做什麼難道要走學術路線嗎?

    -------------(以上節錄刪改自某大學某餐廳的對話)--------------

    從對話內容來看,這三個男生都是大一,對,大學才開學兩個禮拜,所以他們是三個標準的兩週新鮮人。

    他們才從摧折他們十二年的國民教育中離開,終於進入了一個對他們而言全然陌生的環境。

    假如看倌您要大動肝火怒斥這些年輕人,以及將您的世代的成長故事搬出來「想當年我」一番,我勸您先等等。

    我再重申一次,這是踏進大學兩個禮拜的新鮮人,他們對大學毫無想像。

    但我想對大學毫無想像不是什麼大問題,在幾個月之內,他們會完整經歷一整年的大一生活,經歷很多事情、面對一些從來沒有遇過的問題,面對人性的考驗或是感情的青澀苦辣,簡單地說他們會經歷完整大學生活,然後當一個標準的大學生。

    所以對大學毫無想像一點也不是問題。我覺得讓我比較在意的,是他們對自己毫無想像。

    在大學念哪個學校哪個系,對未來人生的影響,從你大學畢業的那一年開始遞減,你就業十年後,這個東西大概對你的意義只有校友會信件是從哪個地方寄來,以及你的回憶中大學生活在哪裡過而已。

    但大學生活對於大學生而言,或者對於每個成熟的人格而言,最大的意義是展開對自己的探索。而展開這個探索的前提,是自覺到「我強烈地感覺到我對自己的陌生、我的能耐、我的價值、我的弱點,這些事情都急需自我探索」,而扣發這個問題的扳機,則通常是「我是誰?我在哪?我未來要走到哪裡去?」。

    假如按照康德所說,啟蒙的意義,是在於個體強烈意識到自我的蒙昧與自我認識上的未成年狀態,作為啟蒙思考的起點;那麼我想,這三個新鮮人,可能還沒走到這一步:意識到自我認識的狹隘。

    根據我的經驗是,任何一個大學生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之前,你教給他任何知識,對他來說都是皮膚以外的東西--不痛不癢、沒有特殊意義,大約跟手機吊飾的存在感差不多,只是有時候被別人拿來當聊天話題而已(通常話題還持續不到一分鐘)。

    假如說我們的大學生這麼沒有想像力、而且對自己的想法、需求、能力、價值都毫無想像,我想這並不是他們的問題。我大可以把一切推到國民教育的老師身上(不負責任的謾罵是最廉價的消費享受),但是這樣就是污辱了成千上萬在國民教育第一線上努力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其中有一大票我的同學與朋友)。

    所以我不想說這是國民教育老師的錯,這樣的指責太龐大,而且其實沒有歸咎到誰。

    我覺得讓學生喪失了對自我的興趣,仍然是回到了在國民教育體系裡的許多基本遊戲規則,包括了透過一整套的學籍編制、制服、文書與管理系統,讓學生成為一個單位,一個學號,而非一個思考主體;也包括了一整套從軍事訓練發展成的排隊、行進、作操、整隊等等的身體規訓,讓學生成為一個士兵;再由學校的訓導與教務單位發展出的規格化課程、死板的校規、記功記過的獎懲規定、樣版化的比賽與評選制度,終於合作無間地將學生擠壓成規格一致、條碼清晰的商品,然後在每年畢業季節由各個中小學校當季限定發售,再把他們趕進下一個工廠(或是鴨籠)。

    不過從一開始扼殺學生想像、以及為了不讓想像乾脆直接丟給他們極有限想像的,是每個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大人。

    「你就去填所有的師範學校、畢業就去考老師,好好過穩定的人生。」

    「要出人頭地當然要填醫科,老爸那麼辛苦供你唸書,就是希望你當醫生賺大錢。」

    「只准填法律系,從畢業那年開始就給我準備律師和司法官考試。」

    「女兒啊,我聽隔壁陳太太說,他女兒念會計,畢業就去國外唸書,現在已經在美國的會計事務所工作了捏!」

    我可以直接問各位看倌,你考大學的時候你的父母沒有給以上意見,只說「你喜歡什麼就去念,你開心最重要,以後很難找工作也無所謂」的人,應該是零吧…

    我沒有責怪父母的意思,把孩子拉拔長大,希望他一生走得平順,不希望他吃太多苦,或是遇到以前自己的困境,是天經地義的想法,我不是為人父母者,我無權批評。

    我的想法是,父母有權利幫小孩規劃未來,而每個小孩,也有權利去決定自己的未來。那麼當兩者抵觸的時候,就必須去溝通、磨和,甚或衝突,尋求解決之道。民主社會的基礎假設便是如此。

    那麼回到這裡,為什麼剛走進大學的新鮮人,會有以上的發言,我們可以大致整理出他們想法的幾個基礎原則:

    1. 大學就是職業訓練所
    2. 大學科系就是決定你的工作,選工作當然要選輕鬆、賺得多而且有發展的工作
    3. 我不打算在大學的學習階段裡付出什麼努力

    所以我大致假設,在他們過去十八年的人生經驗裡,他們徹底打壞了對於學習的興趣與胃口,他們對於追求知識沒有任何熱忱。此外,他們所接觸到的所有訊息整理歸納的結論是:大學的終極任務在幫他們找到輕鬆高薪的工作,假如找不到,次一等的選擇就是遁逃到學術領域。

    高中畢業後的他們,對大學如此想像,不是他們的錯,這是他們的環境能接收到的訊息總合結論,而也因此,讓他們重新思考人生、想像未來的沈重工作,就落到了大學的身上。

    但是大學不比國民教育,沒有人要為你的學習負責,當然不會有人好心告訴你「你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你要勇敢主動走自己的路」。想像有限的人,只好延續高中以來的想像,填熱門科系,貫徹大學職業訓練的目標,去投入「父母親那一輩」覺得高薪的工作。萬一他們又超級不幸,畢業後工作了才發現,醫療工作異常超時辛苦而且沒賺那麼多了、公務體系壓力越來越大責任越來越多而且以你的年紀資歷根本升遷無望,會計體系只是填進著名事務所的小螺絲釘而且大案子都在出走潮,而賺錢的律師只停留在好萊塢電影裡,至少,不會有你的份。更不用說,我們常常看到教授過勞死的新聞。

    你當然會覺得你被騙了,你被這個時代負了、你被這個國家負了,可是,你為什麼不問自己在大學時期是怎麼下這個決定的呢?

    因為大家說這個好賺,那你自己覺得呢?你有負責任地去調查打聽產業的現況嗎?你的父母很權威他們要你這樣做,那你曾經為了「你自己」的人生而奮鬥過嗎?去盡全力爭取過嗎?當你找到了你最喜愛的事物,你有以它為職志的覺悟嗎?

    沒有,我們大多數選擇了一條避免衝突、避免鄰居的閒言閒語、避免自己要太勞累去爭取、看起來很安全、但是自己也沒感覺的路,填上了志願。

    那麼也許在大學的階段你可以學到一些事:

    1. 沒有人要為你的未來負責,那些出嘴出主意的人,在你面對中年危機、自我否定、後悔走錯路、花了太多冤枉時間的時候,他們通常缺席,或說那是你自己造成的。

    2. 大學時的科系,跟你未來的工作,關連真的沒那麼大。當然,絕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是做跟大學科系相關的工作,但是我很懷疑大多數人是熱愛自己工作的。有很多人到了三十歲,意識到這根本不是自己想走的路,於是重新去尋找,這當然很好,他選擇對自己誠實,並且下定決心盡全力爭取自己的未來。但是他要是在大學時就勇敢面對內心的疑問與聲音,該有多好。

    3. 那些人云亦云選了別人意見的路走的人,最終還是會離開這個領域,重新去想自己要什麼。而他大學時明明有大好的機會去探索自我,找尋最讓自己熱愛的事,即便那不一定是當時被認為是一個工作或是事業。引用老話:2010年的十大熱門工作,有半數在2004年以前並不存在(影片”Did you know?”)。

    4. 最後,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大學是你探索自我與瞭解自我的重要階段,忠實地掌握自我的人,即便在大學畢業後才投入一個全新的產業從零開始,他的起點也不會落後人家太多,因為,他充分瞭解自己要什麼,他帶著強烈的動機去學習所學的知識,那些知識將會緊緊地鎖在腦袋裡,生根茁壯。

    我不曉得那幾個聊天的人有沒有可能看到這篇文章,但我想跟他說,你的大學生活剛開始,你有極充分的時間,去多方嘗試,去積極探索,去對每件陌生、未知的經驗say yes (You could say “yes ” to EVERYTHING!);當你是大一新鮮人,你不知道你要什麼、你也沒有興趣,我不會說那是你的錯,因為你本是個小孩、你也一直被當作小孩、沒有人要你負責、自然不會有人責怪你。

    但是你大學畢業後,你還是沒想過你要什麼、你沒去爭取過你的未來、你還是選擇了別人口中輕鬆的路自己卻未曾查證過,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因為在大學,你是一個大人,你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起全部責任。而事實上,這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要為你虛度光陰而負責,光陰是自己的、未來也是自己的,這應該是你在大學裡唯一要學到的最重要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