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簡單分享這間店可以點 #一夜干 #泰奶麻糬鬆餅 。
主要就是想聊聊 #PMDD(#經前不悅症 )
與大部分人熟悉的 #經前症候群(#PMS)不太一樣。
PMS指月經來潮前,伴隨至結束的各種身心症狀。
症狀包含:憂鬱、暴怒、焦慮、易怒、恍惚、社交退縮、乳房脹痛、腹脹、頭痛、四肢腫脹等。
而P...
今天簡單分享這間店可以點 #一夜干 #泰奶麻糬鬆餅 。
主要就是想聊聊 #PMDD(#經前不悅症 )
與大部分人熟悉的 #經前症候群(#PMS)不太一樣。
PMS指月經來潮前,伴隨至結束的各種身心症狀。
症狀包含:憂鬱、暴怒、焦慮、易怒、恍惚、社交退縮、乳房脹痛、腹脹、頭痛、四肢腫脹等。
而PMS的病人中,有一群的症狀更為嚴重,且以精神層面為主,特別稱之為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由美國精神醫學會(APA)制定;
是指過去一年大部分的月經週期中,在月經前一週內出現下列11點內出現五種以上的症狀,並在月經來潮幾天症狀開始消退,且在一週後完全消失。
左滑看圖二,可以檢視看看自己符合幾項。
相信多數女生都會因為生理期感到心情低落或心浮氣躁
輕微者可嘗試非藥物的調適:
♦️正常的作息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的營養
♦️從事放鬆的嗜好
這些症狀可輕可重,嚴重其實也是需要專業醫療協助的。
♦️ 選擇性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 能調節血清素傳導緩解症狀,可持續或配合月經週期使用
♦️ 使用適量藥物幫助睡眠,減輕焦慮
(請諮詢專業醫師)
下面是一些易患PMDD的危險因子,提供大家做自我檢測:
1.年齡25-35歲的女性,月經不規則者
2.體重起伏不定,飲食不均衡,有抽煙喝酒者
3.有特別身心壓力,長期缺乏運動者
4.曾懷孕,流產,或有產後憂鬱症
5.曾有憂鬱症或焦慮症,或婚姻關係不和諧者
6.母親或姐妹也有類似經前症狀者
7.吃避孕藥或荷爾蒙,無法忍受而極不舒服者
像我自己就是因為長年與憂鬱症對抗(初中病發),但我沒有讓任何人知道,我一個人對抗了很多年,我也是前年才告知家人的。所以PMDD的症狀在我大學時開始越趨明顯,工作之後狀況急轉直下。
我用口語點的形容,就像是產前、產後憂鬱症,但我是每個月都在經歷這個過程。
我本身開朗、活潑、幽默、自信;然而經前PMDD發作之後我每天瀕臨崩潰、絕望、自我藐視、自卑、自責、焦慮、不安、不敢與人說話,我每晚睡不著躲在棉被大哭到天亮,白天正常地去工作。
只要我不說的話,沒人會知道我心裡多痛苦,我必須耗費很多力氣讓身邊的人察覺不出異樣。我還是可以精準地完成工作,但工作以外的事我完全提不起勁。
所以我兩週正常人、兩週是我不認識的自己,可是這種疾病無法靠自己的意識控制,我的症狀算是比較嚴重的,需要靠藥物的控制。
醫生也明白地跟我說,這一大部分跟你的體質有關,你不可能靠自己控制,你一定得吃藥。
這些是我多年來搜集、整理的資料,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種疾病。
其實我一直是報喜不報憂的個性,我不喜歡提這些不快樂的事。
我很愛我弟,大部分我病發時都是他陪在我身邊度過這一切痛苦的,陪伴病人是很辛苦的,偏偏這種症狀涵蓋了社交恐懼及出門恐懼,我連踏出房門都無法。大部分的人一定很難理解吧!但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
我以前都不願意仔細分享這些事,因為我的個性獨立、我從來不可能無病呻吟。
我今天會願意仔細地講解這件事,是想讓有些還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或是你也正在經歷的人一點方向。
這就是為什麼我開始寫我的 #爛身體調養日記
心病跟身體肉眼可見的疾病不一樣,較難被察覺,但我們出生在這個醫療已很先進的時代是幸福的。
如果沒有藥物的協助,我會真的完全無法運作。
那樣黑暗的日子,說多可怕就多可怕。
我以前也很抗拒吃藥,所以花了很多年自己辛苦,有次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女生談憂鬱症的經歷,她提到她察覺再不尋求幫助,她的工作、家人、愛人都會離她而去。
我完全感同身受!才卸下心防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
你們看到活潑、開朗的我確實也是真實的我。
但也不要把PMDD想得太嚴重,經期來心情低落都是正常的,我指的是按照文獻中的11項指標來檢測,超過五項都符合並且狀況都蠻嚴重,那就需要多留心了!
希望大家身心健康🖤
另外,關於憂鬱症網路上已經很多資訊了,很多人在公開自己的疾病的時候,即使他跟著我這麼多年,我都沒想過要做這件事。
因為對我來說這就像我腸胃炎,我也沒必要跟大家說一樣。
我唯一想分享的就是
安慰憂鬱症患者,不要跟他說這沒什麼啦,不要想太多就沒事了。
大部分的憂鬱症患者本身個性都是對自我要求很高、思想周全、抗壓性高的人。
他們需要的其實只是一句
你偶爾擺爛也沒關係,
你可以休息沒關係
天不會塌下來。
就算天塌下來,有我在!
我聽到這樣跟我說的朋友都會覺得很感激,謝謝!
🖤💜🖤💜🖤💜
#台南咖啡廳
#台南景點
#麻糬鬆餅
#西裝褲
#summermakeup
#mentalhealthmatters
#depressionhelp
#knowmewellmermaidnicole
事前避孕藥憂鬱症 在 喵喵狗的鄉民日報 PTT Da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點在於
他利用職務辦公室搞性愛,還逼女方去墮胎,一共三次。而且女方墮胎完才一週,丁又立刻去找女方作愛。後來女方第二次墮胎時,她還要跟同事借錢,後面這兩次墮胎,丁允恭連基本的陪同都沒有 。
這種渣男不該只有離職
應該從政治圈徹底消失。
#如果這種人再復出政治圈請提醒我
#以後我照三餐問候
#總統府發言人
#前高雄新聞局長
#民進黨輿情部主任
=====
#PTT網友整理事件紀錄表
▌1. 2013年Y女任職某電視台,主跑高雄地方新聞。2014年丁接任新聞局長後,在一次新聞局邀記者唱歌餐敘的場合,已有幾分醉意的丁主動找她攀談。她對丁說,曾閱讀過也很喜歡丁寫的小說,丁就直接向她說喜歡她,隨即帶她離開KTV包廂,到樓下隱密處直接舌吻她,讓她嚇了一大跳。
▌2. 謊稱單身
(1)丁當時對她說:「沒關係,反正我沒有結婚、沒有女朋友,我很喜歡你,你可以當我的女朋友。」
(2)後來Y女與同事聊天時得知,2013年丁允恭已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嚴婉玲訂婚,時任高雄市長陳菊也出席。她拿此事質問丁,丁雖承認和嚴仍在交往,卻推說已悔婚。
(3)Y女問丁左手無名指為何戴著戒指,丁也解釋是為了仕途順利而戴的「工作戒」,並非婚戒。
她感嘆:「丁是第一個和我發生關係的男人,所以我都聽他的。」
▌3. 連劈4女被抓包
(1)過段時間後,丁允恭向她坦承,會跟她告白,就是因為女調查員對丁揚言不結婚就分手。
(2)半夜丁的手機響起,一位南部已婚的活動主持人傳訊。趁丁熟睡時看了對話內容,發現該女是丁的長期砲友,常傳鹹濕對話。
▌4. 抱怨每天被四個女人盧
丁允恭公務上不順遂時,還曾對Y女說:「每天被四個女人盧,老闆(陳菊)唸我、老婆(嚴婉玲)罵我、女友(Y女)氣我、手下怪我。」
▌5. 經常要她穿著露出一截屁股蛋的短裙,搭配網襪、高跟鞋等性感衣著去找他。
▌6. 把辦公室當砲房
「丁會鎖門,在新聞局同事都在外面辦公的情況下,和我在辦公桌上做愛,做完後我得穿著性感服裝離開新聞局...我非常尷尬,那時好像妓女一樣」
▌7. 在性行為過後,拍攝Y女裸身自慰的影片。Y女秀出當年LINE對話紀錄,丁對她說:「好喜歡看眉(妹)展露性慾的樣子。」 鹹濕對話無數,尺度更是無極限。
▌8. 性行為時不愛戴保險套
推說戴套沒法讓他展現神威,甚至曾要求她做子宮避孕器手術配合其喜好,但她害怕所以靠吃事後藥避孕。
▌9. 三度懷孕,丁卻以影響政治前途為由要她墮胎。
「妳和妳肚子裡的孩子,#會成為我人生的阻礙,我打拚了幾十年才到這邊,要是有妳們,我人生就毀了,妳要看著我毀掉嗎?#那妳和我的那些敵人不是差不多?」。
▌10.丁還質疑對方有沒有每天吃避孕藥。(LINE對話)
▌11. 第一次懷孕:丁當著醫生的面表明,並不想與她結婚、也不要孩子。讓她難過大哭。
▌12. 第一次墮胎後,醫師提醒手術後一週都不能發生性行為,丁卻在術後第6天去找她,且做完就走。
▌13. 第二次墮胎:錢找同業借的。在2月台南地震期間,因正值過年,完全聯絡不上丁。
▌14. 第三次墮胎:丁雖知情,卻沒陪她墮胎。
▌15. 因彼此關係不能曝光
且都是她配合丁的空檔才在一起,讓她憂鬱症復發。
▌16. 2017年初她認識一男性同業並開始交往,因此下定決心與丁分手,丁卻對她死纏爛打,甚至一度向她求婚,但她不為所動,丁卻在臉書貼出與她合照。
▌17. 女方曾寫陳情信給陳菊
據聞陳菊有口頭告誡丁注意女性關係
但後來丁仍順利北上擔任政院副發言人。
上月才爆出離婚後的新歡,也是剛出社會的女記者,2人相差18歲。
事前避孕藥憂鬱症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點在於
他利用職務辦公室搞性愛,還逼女方去墮胎,一共三次。而且女方墮胎完才一週,丁又立刻去找女方作愛。後來女方第二次墮胎時,她還要跟同事借錢,後面這兩次墮胎,丁允恭連基本的陪同都沒有 。
這種渣男不該只有離職
應該從政治圈徹底消失。
#如果這種人再復出政治圈請提醒我
#以後我照三餐問候
#總統府發言人
#前高雄新聞局長
#民進黨輿情部主任
=====
#PTT網友整理事件紀錄表
▌1. 2013年Y女任職某電視台,主跑高雄地方新聞。2014年丁接任新聞局長後,在一次新聞局邀記者唱歌餐敘的場合,已有幾分醉意的丁主動找她攀談。她對丁說,曾閱讀過也很喜歡丁寫的小說,丁就直接向她說喜歡她,隨即帶她離開KTV包廂,到樓下隱密處直接舌吻她,讓她嚇了一大跳。
▌2. 謊稱單身
(1)丁當時對她說:「沒關係,反正我沒有結婚、沒有女朋友,我很喜歡你,你可以當我的女朋友。」
(2)後來Y女與同事聊天時得知,2013年丁允恭已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嚴婉玲訂婚,時任高雄市長陳菊也出席。她拿此事質問丁,丁雖承認和嚴仍在交往,卻推說已悔婚。
(3)Y女問丁左手無名指為何戴著戒指,丁也解釋是為了仕途順利而戴的「工作戒」,並非婚戒。
她感嘆:「丁是第一個和我發生關係的男人,所以我都聽他的。」
▌3. 連劈4女被抓包
(1)過段時間後,丁允恭向她坦承,會跟她告白,就是因為女調查員對丁揚言不結婚就分手。
(2)半夜丁的手機響起,一位南部已婚的活動主持人傳訊。趁丁熟睡時看了對話內容,發現該女是丁的長期砲友,常傳鹹濕對話。
▌4. 抱怨每天被四個女人盧
丁允恭公務上不順遂時,還曾對Y女說:「每天被四個女人盧,老闆(陳菊)唸我、老婆(嚴婉玲)罵我、女友(Y女)氣我、手下怪我。」
▌5. 經常要她穿著露出一截屁股蛋的短裙,搭配網襪、高跟鞋等性感衣著去找他。
▌6. 把辦公室當砲房
「丁會鎖門,在新聞局同事都在外面辦公的情況下,和我在辦公桌上做愛,做完後我得穿著性感服裝離開新聞局...我非常尷尬,那時好像妓女一樣」
▌7. 在性行為過後,拍攝Y女裸身自慰的影片。Y女秀出當年LINE對話紀錄,丁對她說:「好喜歡看眉(妹)展露性慾的樣子。」 鹹濕對話無數,尺度更是無極限。
▌8. 性行為時不愛戴保險套
推說戴套沒法讓他展現神威,甚至曾要求她做子宮避孕器手術配合其喜好,但她害怕所以靠吃事後藥避孕。
▌9. 三度懷孕,丁卻以影響政治前途為由要她墮胎。
「妳和妳肚子裡的孩子,#會成為我人生的阻礙,我打拚了幾十年才到這邊,要是有妳們,我人生就毀了,妳要看著我毀掉嗎?#那妳和我的那些敵人不是差不多?」。
▌10.丁還質疑對方有沒有每天吃避孕藥。(LINE對話)
▌11. 第一次懷孕:丁當著醫生的面表明,並不想與她結婚、也不要孩子。讓她難過大哭。
▌12. 第一次墮胎後,醫師提醒手術後一週都不能發生性行為,丁卻在術後第6天去找她,且做完就走。
▌13. 第二次墮胎:錢找同業借的。在2月台南地震期間,因正值過年,完全聯絡不上丁。
▌14. 第三次墮胎:丁雖知情,卻沒陪她墮胎。
▌15. 因彼此關係不能曝光
且都是她配合丁的空檔才在一起,讓她憂鬱症復發。
▌16. 2017年初她認識一男性同業並開始交往,因此下定決心與丁分手,丁卻對她死纏爛打,甚至一度向她求婚,但她不為所動,丁卻在臉書貼出與她合照。
▌17. 女方曾寫陳情信給陳菊
據聞陳菊有口頭告誡丁注意女性關係
但後來丁仍順利北上擔任政院副發言人。
上月才爆出離婚後的新歡,也是剛出社會的女記者,2人相差18歲。
事前避孕藥憂鬱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再愛一個人,也絕對不會出賣自己。
真正的愛,是一種心氣充盈的溫和能量,只要把自己照顧好了,這種溫和之氣會自然而然的散發。你自己舒服,別人跟你在一起也是如沐春風般的美好。
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屬於她的一段美好愛情是:「我沒有你,我過得很好;你沒有我,你也過得很好;我們有彼此,我們都過得更好!」
取自《因為身體記得》
*****************************
這個禮拜天,要跟這本書的作者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作者的學、經歷相當豐富,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特別驚訝的感覺。因為我一向對於身心靈成長的「身體」層面,非常在意,這本書把「身體」的部分,包括身體對心靈的重要性,講得非常詳盡且吸引人,讓我很想要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拜師。
「許多哈佛生都曾經因為壓力過大而罹患憂鬱症、崩潰等。」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很多父母想要孩子追求高學歷,卻不在乎相應的風險。我常講一個簡單的道理,雖然簡單,但相當容易被忽略:注意力長期往外,常常會忘了自己!
為了外在的功名利祿,不斷地剝削自己,透支自己的體力、壓抑自己的情感。這顯然不是把自己當好朋友,連朋友都談不上。如果說成是把自己當成慾望的奴隸,也不算誇張。
還好,作者的慈悲大愛,把自己辛苦走來的復原之路,慷慨分享。讓我們有機會早一點醒悟,早一點接納自己,享受自己的存在!
「貴生是東方思維,…簡單的說,就是愛護自己的生命,沒有任何事情,比活下去還重要。」
作者特別提醒,所謂活下去,是活得精采、活得開心、活得自在。這一點雖然不算是社會上重視的功成名就,卻可以說是對自己的一大成就。
我很榮幸能當面跟作者學習,也邀請各位朋友一同來參與,不管是新書分享會,還是打開書本一起閱讀作者的智慧。祝福您,養生做得好,煩憂不打擾!
*****************************
【文/ 尤虹文】
憂鬱的人生勝利組
大學期間情傷,憂鬱到了一個程度,自殘的念頭便如影隨形,走在十字路口就會莫名其妙的希望車子來撞傷我。徐老師說我十年憂鬱症,真的很準,剛好就是哈佛大二的時候。最諷刺的是,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病了,依舊不知收斂,賣命衝刺。一方面也因為當時哈佛周圍的人都這麼憂鬱的活著,所以我以為,我也應該這麼活著。
好萊塢著名演員娜塔麗.波曼,跟現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婿同屆。我們大一時,她應該剛畢業,但那時聽說她還住在學校附近,所以我有幾個「星際大戰」入迷的同學,還是在校園內四處尋找她的身影。
她應該算是人生勝利組,是明星,又念哈佛。結果,娜塔麗回哈佛大學畢業演說時,是這麼告訴大家的:
「我剛到哈佛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不配到這所名校。每次我開口說話,都必須不斷向周遭同學證明我不只是個笨演員。大二那年,有許多黑暗時刻:十九歲第一次心碎、吃了有憂鬱症副作用而下架的避孕藥、在冬天想念陽光……好多次,我跟教授會談到一半就悲從中來,放聲大哭,我肩上的擔子如此沉重,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兼顧課業與事業,甚至每天早上連起床都有困難……」
許多哈佛生都曾經因為壓力過大而罹患憂鬱症、崩潰等。娜塔麗.波曼提到的經歷,也是許多哈佛人的親身經歷。我的兩個室友,每天都要吃抗憂鬱的藥。一個同學因為憂鬱加厭食症,瘦得皮包骨,休學一年去療養,畢業後去高盛銀行工作。另外一位作曲天才同學因為一直低迷有自殺傾向,大四被學校送到精神病院去,一段時間後才回來上課。
憂鬱症並不可恥,憂鬱症是一種病,是可以治療的。如果你活得不開心,絕對不是你的錯,那是因為你生病了。你的身體在給你溫柔的提醒,告訴你,你需要幫助了。周圍會有許多人可以幫助你。
沒有人生來就會上網或是去大賣場說:「你好,我今天想來購買憂鬱症這個東西。」不可能的。我們生下來,就是每天要開開心心的活下去。
那為什麼那麼多最頂尖的哈佛生,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搞不清楚呢?為什麼一個人到了人人欽羨的最高點,最後竟落得憂鬱症呢?
因為年輕時,不懂兩個字:貴生。
人憂鬱到了一個程度,慢慢的就會開始不愛護自己,黃帝內經把這個稱為「形不與神俱」。像是娜塔麗.波曼,每天都哭、爬不起來,這是憂鬱症的前兆。所有心理變化都有生理基礎,其實都是身體已經開始跟你示警了。
***
聆聽身體發出的警訊
我的經驗跟娜塔麗相似,但是我有聆聽身體的信號嗎?沒有!我有注意到身體給我的溫馨提示嗎?沒有。我還是拚命三郎一樣,要做到最好。這叫什麼?「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
隋珠彈雀出自《莊子.讓王》篇:春秋時代的隋國國君救了一條受傷的蛇,後來大蛇為了報答他,就啣了一顆舉世無雙的夜明珠來送給隋侯,後人稱為隋侯之珠。這是全天下最稀罕、最珍貴的珠寶。
結果,有一個喜歡打鳥的人,竟然選擇用這顆全世界最珍貴的夜明珠,來打那些四處飛來飛去的小麻雀。所有人都笑了,這個傻子怎麼愚蠢至極?
難道,我跟我的哈佛同學們,不是跟這個故事裡的人一樣傻嗎?我們知道得失輕重嗎?我們的生命如此寶貴,每個人都像一顆獨一無二、閃閃發光的夜明珠,結果呢?我們不就是用這顆夜明珠來打鳥?打到就沾沾自喜,打不到就黯然神傷。我們熬夜通宵,我們痛苦吃憂鬱藥,為了4.0GPA成績?為了愛情?為了實習?為了期末報告?為了畢業後的薪水?無數個為了,卻忘了自己。
為了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把自己弄得憂鬱,把自己送到精神病院,失掉生命,甚至自殺。請問,這一切還值得嗎?沒有什麼比開心、健康的活著更重要。這句話說起來簡單,每個人都知道,但真正做到的人非常少,也非常困難。我也是直到遇見中醫和道家思維,才慢慢的一點一滴修正:活著應該養足精氣神、陽氣,而不是爭求虛假的東西:學位、舞台、評價、名氣。
***
先珍愛自己
之後,我養成習慣:只要家裡出了大事大變故,或心情受到極大驚嚇和波動,一定馬上找中醫或自我調理,從身體下手,保護軀殼,進而保護心神不受傷害。
因為了解貴生的重要,我再愛一個人,也絕對不會出賣自己。為什麼?
會愛到出賣自己、背叛自己的人,怎是真愛?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愛別人?就是因為嫌棄自己、厭惡自己,覺得自己不值、自悲、自咎,不懂得貴生厚生,才會把別人的愛看得比天高、比地深、比自己重。得不到便生不如死。回憶起年輕往事,這真是血的教訓。
真正的愛,是一種心氣充盈的溫和能量,只要把自己照顧好了,這種溫和之氣會自然而然的散發。你自己舒服,別人跟你在一起也是如沐春風般的美好。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屬於她的一段美好愛情是:「我沒有你,我過得很好;你沒有我,你也過得很好;我們有彼此,我們都過得更好!」
《少年維特的煩惱》、《羅密歐與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淒美的愛情故事,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主角都是邪氣上身,忘了自己的生命是多麼的寶貴,忘了不管多麼愛一個人,也不能不先愛自己。
任何療法都只是手段,最後還是要靠患者本身。如果無法做到「再愛也不能背叛自己」,這樣的人,即使走遍世界尋訪名醫,病也不可能康復。
.
以上文字取自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43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