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乳癌轉移腦開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乳癌轉移腦開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乳癌轉移腦開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乳癌轉移腦開刀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連我媽都打來問我為什麼沒上班😅(明明就有預錄啊⋯)本來不想讓大家擔心⋯看來還是得交代一下。 意外之所以被稱為意外,就是因為它總在你「意料之外」。 例如前幾天我動了一個從沒想過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手術: 「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 經過病理檢驗確認是 #肺腺癌0期,俗稱 #原位癌(癌細胞僅存於肺腺,無...

乳癌轉移腦開刀 在 林嫚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1:05:55

鎖骨上的包紮~住院是8月的事 #此文非常長慎入 - 人生就是不斷重複著, 一邊擁有一邊失去的槓桿效應⚖️ 這十幾年來,去算命或是神明問事, 10次有4.5位都說我30歲後會得乳癌, 30歲後要注意身體, 本身對生離死別看非常開, 也準備好,中了,我就去隆乳! - 老天爺真的是公平的; 30歲正是...

  • 乳癌轉移腦開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2 10:56:01
    有 15,457 人按讚

    連我媽都打來問我為什麼沒上班😅(明明就有預錄啊⋯)本來不想讓大家擔心⋯看來還是得交代一下。

    意外之所以被稱為意外,就是因為它總在你「意料之外」。

    例如前幾天我動了一個從沒想過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手術:

    「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

    經過病理檢驗確認是 #肺腺癌0期,俗稱 #原位癌(癌細胞僅存於肺腺,無淋巴結轉移也無遠處轉移)

    先跟大家報個平安🙏🏻:手術很順利,我週末已出院回家。

    #我真的覺得自己非常非常幸運
    #感謝老天能讓我在最好的時間點發現它

    今年一月份,我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做健檢。原本比較擔心腸胃跟乳房:因為我胃腸功能一向不是太優秀,加上家族有乳癌病史(親阿姨)。沒想到以上檢查都還不錯,其他心血管、腦部檢查也都被評為100分,唯獨我萬萬想不到的地方出了狀況:

    肺。

    我的左肺葉照到了一個0.9cm大小的陰影,而且是醫生比較不樂見的「毛玻璃狀結節」:看起來非實體、有點半透明。一般來說惡性機率偏高,因此立刻轉診至台北榮總,由這方面權威:胸腔外科許瀚水教授,安排進一步確認及後續手術。

    1/23健檢發現異常,1/27北榮門診確認,3/16開刀手術。這段期間我過得與平常沒兩樣:照常主持節目(還因手術及後續療養得請假,趕忙預錄)、錄影、受訪、主持活動、開團、煮飯、帶小孩⋯

    真的沒有戲劇裡「晴天霹靂」的橋段😂~但忙到夜深人靜時還是不免會想:

    從不抽菸、沒有家族病史、沒有明顯二手菸危害、不焚香拜拜、也不是天天下廚⋯

    「這東西到底為什麼會來找我?」

    不過這種得不到答案的胡思亂想,我最多容忍自己想兩次😂。我寧願把時間花在了解手術的方式、內容,找尋身邊曾跟我一樣的例子,了解她們手術後的狀況、以及需要做什麼好讓自己盡快恢復正常等等。

    當然這段期間我比較容易受驚嚇:
    ✔️空汙嚴重時我特別害怕
    ✔️鄰居濃重油煙飄進我家時我也很害怕
    ✔️自己下廚盡量蒸煮並戴口罩做飯
    ✔️一定放一台空氣清淨機在廚房裡

    你或許注意到我剛剛寫了「她」們。我默默觀察身邊跟我一樣、因為照了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發現初期肺部病變,手術後確診為肺腺癌0-1期的,很巧的都是女性(我所知道的至少5位)。

    我們都希望在疾病初期就能發現並盡早處理,偏偏X光能照到的肺部癌變常常已是二期以上,只有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抓得到初期病變。

    我人生第一次照LDCT就中獎😂
    你說我是幸還不幸?

    我自己覺得我超幸運der😊
    能在這麼初期就治療好~
    人生下半場可以繼續精彩!

    更重要的是:
    現在起真的不能只想著顧好所有人、所有面向,得回過頭來好好照顧自己了⋯老天爺用一個不算小的手術+麻醉退後快痛死的傷口警告我:

    「#妳以為妳是鐵打的 #但妳真的不是。」

    謝謝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的協助
    謝謝 #台北榮總胸腔外科 #許瀚水教授 精湛的醫療團隊
    謝謝 #台北榮總麻醉科 #丁乾坤主任 及優秀的麻醉醫師團隊們
    謝謝 #台北榮總中正樓A154病房 的護理人員
    謝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先生)的照顧與幫忙
    謝謝工作夥伴們低調地協助我在術前安排好所有工作
    謝謝極少數知道的親友一直為我祈福

    人生總是意外不斷
    不逃避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
    是我的一貫作風😊
    好友問我這消息要公佈嗎?
    畢竟很多人忌諱讓人知道自己生病
    我想了想⋯笑著說:
    「我好像向來沒什麼忌諱⋯如果能因為我,讓更多人警覺該為自己做個檢查,不也是件好事嗎?😊」

    我會好好休養!
    現在每天認真走一萬步+練習深呼吸
    希望術後的第一次兩小時non-stop廣播+直播
    還是跟以往一樣膩害😂
    (但要是一開始真的會喘⋯也請大家稍微包涵一下😅)

    期待很快在節目上與你相見!

    Ps. 這次檢查與手術的過程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包括:
    1️⃣我認真覺得政府應正視:「如何讓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更普及化」這個議題。
    2️⃣如何增加肺活量?怎麼做呼吸練習?
    3️⃣還有很重要的醫療保險部分,這次我也非常非常有感。
    4️⃣當然還有自己心情上的調適⋯我甚至在手術前夕還給兒女各留了一封信🥲⋯這我都不敢跟醫生說,怕他笑我想太多😂~

    但還是那句話:凡事都有意外啊⋯
    有準備總比沒準備的好,你們說是嗎?😊

    (照片是要去動手術前拍的😊)

  • 乳癌轉移腦開刀 在 謝和弦 R-chord (阿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3-09 18:31:28
    有 1,535 人按讚


    希望柯醫師能看到🙏🏿
    #柯文哲
    #哈們

    🙏懇請政府開放醫療用大麻🙏
    😔不要再讓需要大麻的病患走投無路😔
      
    一名台大碩士畢業、在南非工作的江姓男子,與妻子感情極深,沒想到後來妻子被檢出乳癌末期。江男放下高薪工作帶妻回台診治,但病情未好轉。
      
    江男不忍癌症折磨愛妻,去年在網路購買美國「大麻膠囊」試圖拯救妻子,並用包裹走私來台,沒想到遭海關查獲。此案經法院審理,判江男1年9個月有期徒刑,緩刑2年(雲林地方法院107年度訴字第912號)。
      
    江男自述:「與太太結婚20幾年來,都是規矩守分守己的平民百姓,我們也是一貫道的成員,我們都吃素、行善、守本分,所以我們根本不可能與毒品扯上關係,奈何太太於2015年10月被診斷出乳癌二至三期,我們當時在南非工作,所以我們緊急回臺灣治療。」
      
    江男強調:「治療期間我們遵照醫師的檢查、治療、開刀,這樣過程約2年左右,但病情並沒有受到控制,一直惡化最後轉移至骨頭、腦部,2018年2月醫師判定無有效治療必須至安寧照顧房。」
      
    江男在法庭上數度哽咽,他沉痛表示:「太太一直問我說誰能救她,她的訴求讓我很心碎、心痛,她一直希望活下來,因為孩子還小,可是我沒有辦法回答她這個問題,所以我也是試著嘗試,甚至拜佛求神,看有沒有良藥秘方可以救治她的命。」
      
    2月底江男看到網路上關於醫療用大麻的資料,那時腦袋只有出現這個希望,所以他沒有想太多,太太也希望能夠取得大麻來治療,這樣的一線希望讓他們動念從國外進口大麻。
      
    江男說:「因為我們一直在跟時間競爭賽跑,所以沒有辦法清楚思考是否有犯法的問題,所以我們真的沒有要故意犯罪、危害社會或是反社會的想法,就是單純的念頭,所以我在3月12日幫太太訂購,但太太後來於4月17日就往生.....」
      
    他表示:「太太往生之後我也沒有再去追究,我那時候想說這個網購也可能是騙局,當時想法也覺得算了,就算被騙了也無所謂不重要了,太太命也沒有了,我那時候陷入谷底,什麼都不想要再瞭解了,所以對這個物品我也已經忘記了…」
      
    江男在法庭上泣訴:「我是很誠心的懺悔,我懺悔是因為我沒有把太太照顧好,讓她生病,因為她是我岳父最疼的女兒,我很對不起他們,我也對不起我父母,我一直沒有辦法面對他們,因為這個案件的刑責讓他們很憂慮,我真的很懊悔......」
      
    事實上,美國、加拿大等國開放癌症病患使用醫療用大麻早已行之有年。2017年時,一份受到世界矚目的最新研究報告發布,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院(NASEM)一個由16位神經醫學、腫瘤學、流行病學及小兒精神醫學領域的專家所組成的委員會審視、分析了超過一萬份關於大麻的研究報告,並發表了一百多項結論,給了人們至今對於大麻最全面、深入的回顧性分析。專家小組指出,大麻有「確鑿的證據」可以有效緩解癌症化療後的噁心嘔吐。
      
    2018年3月刊登於期刊《歐洲內科醫學》(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調查了2015年至2017年間,共2970名以色列癌症患者使用醫療用大麻的情況,病患希望改善的兩個主要問題是睡眠與疼痛,結果顯示大麻具有舒緩效果,有高達95.9%的患者回報其病情有所改善。研究團隊在結論中指出,大麻作為癌症病患的「緩和療法」(palliative treatment),可能是幫助患者對抗惡性腫瘤相關症狀有效且安全的選擇。
      
    而早在2014年,由美國專業醫學媒體《Medscape》和《WebMD》針對來自48個州、代表12個不同科別共1544名醫師所進行的調查發現,超過70%的醫師認為大麻提供了真正的治療益處,尤其是那些與癌症患者一起努力的醫療從業人員更是大麻最強大的支持者:有高達82%的腫瘤科醫師同意應該提供大麻作為治療選項。
      
    2015年時,美國舊金山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臨床醫學教授Donald Abrams被媒體評為「美國頂尖癌症醫師」,他在受訪時也強調:「我每天都會看到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疼痛、憂鬱和失眠的癌症患者,大麻是唯一可以增加食慾的止吐藥,也可以改善其他症狀。我可以寫出6種不同的處方,或者我也可以建議病患嘗試一種藥,那就是大麻。」
      
    美國大麻研究專家、紐約亞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教授Marcus Bachhuber博士在2016年的《科學人雜誌》上也表示:「醫用大麻可視為治療慢性疼痛的替代品,如此一來人們就不需要使用鴉片類藥物,或可降低劑量。」 他更進一步強調:「即使是最嚴厲的專業評論者,也能接受醫用大麻在使用過量致死的風險上較鴉片類藥物安全。」
      
    幾年前,台灣知名血液腫瘤科醫師、台大醫學院教授陳耀昌也曾呼籲「大麻醫藥化」,他強調,現在醫藥上的癌症止痛劑以鴉片類嗎啡為主,但臨床上他見過不少國人對此類藥物極為敏感,不用則極痛,用一些就出現副作用,此時大麻不失為一種值得考慮的替代品。陳醫師也提到:「既然用於癌末病人,則使用期間不會太長,自然無上癮之憂。」
      
    令人不解的是,衛福部日前決定放寬管制「末期病人」使用「成癮性麻醉藥品」。然而,醫學界與政府決定放寬這些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及危險性的藥物,怎麼完全不考慮開放大麻這種低成癮性、低風險的藥物給末期病患使用呢?
      
    如今,台灣政府與醫學界決定放寬末期病患使用成癮性藥物,若依照此決定背後的考量與醫學的基本原則,也應深入考慮開放將低成癮性大麻作為末期病患舒緩症狀的選項之一。美國已有多個州政府的衛生機關宣布鴉片類藥物處方可直接改用大麻,因此醫療用大麻對於末期病患來說絕對是合理也正確的選項。
      
    今年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醫學專家才建議聯合國放鬆對於大麻的管制,並從1961年國際禁毒公約最嚴格的管制類別中刪除大麻。這代表世界頂尖的醫學及公共衛生專家承認,各國幾十年來對大麻的危害和醫療效益的認知是錯誤的。
      
    台灣政府及醫學界若要持續忽視大麻的醫療價值,並錯誤地認為大麻是「非常危險的毒品」,這不僅違背國外醫學界的普遍見解,更與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專家建議背道而馳。請衛福部官員、全台灣各地的專業醫師及醫學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正視大麻的醫療價值,摸著你們的良心、秉持著科學精神,為台灣所有受苦的病患做出正確且專業的選擇!
      
    ⚠鄭重聲明⚠
      
    本文的論述並非「大麻可以治療癌症」, 而是「開放將低成癮性大麻作為末期病患舒緩症狀的選項之一」,所有科學文獻的引用也都是著墨在舒緩癌症病患的痛苦上。目前還沒有大型臨床試驗可以證明「大麻能治療癌症」,因此病患若只單獨使用大麻而不接受專業醫師治療或延誤就醫,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但就如同本篇文章所引用的資料所言,大麻能舒緩癌症病患痛苦或做為安寧緩和醫療的安全性與相關科學證據已經非常明確,就算沒辦法治療癌症,也可能讓癌症病患得到善終。
      
    此外,之所以標題會用「救」這個字是因為此案判決書中提到:江男「在網路上看見大麻可治療癌症之偏方後,堅信此為治療妻子的最後希望」,因此「大麻可治療癌症救妻子」是此案當事人的想法,本篇文章僅是將其動機忠實呈現出來。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指出,目前初步實驗室數據顯示大麻素可以殺死腫瘤細胞,但不影響non-transformed counterpart,甚至可以保護它們免受細胞死亡。近期已有多個醫學專業組織正在研究大麻素的抗癌可能性,相信未來我們對於「大麻能否治療癌症?」這個問題會有更清晰明確的答案。
      
    📖參考資料📖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edical cannabis in large unselected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8;49:37–43.
      
    The health effects of cannabis and cannabinoids: the current state of evid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research.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7.
      
    Could Medical Cannabis Break the Painkiller Epidemic? [Internet]. Scientific American. 2016 [cited 2019 Mar 9];Available from: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could-medical-cannabi…/
      
    Marijuana Is a Wonder Drug When It Comes to the Horrors of Chemo [Internet]. Newsweek. 2016 [cited 2019 Mar 9];Available from: https://www.newsweek.com/…/07/31/keep-toke-alive-356032.html
      
    Medical Marijuana: What Do Physicians Say About It? [Internet]. Medscape. 2014. [cited 2019 Mar 9];Available from: https://www.medscape.com/featu…/slideshow/medical-marijuana…
      
    New York Moves To Replace Opioids With Medical Marijuana [Internet]. The Fix. 2018 [cited 2019 Mar 9];Available from: https://www.thefix.com/new-york-moves-replace-opioids-medic…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commends Reclassifying Marijuana Under International Treaties [Internet]. Forbes. 2019 [cited 2019 Mar 9];Available from: https://www.forbes.com/…/world-health-organization-recomm…/…
      
    🎊🤩專屬Tripper的IG開張囉🤩🎊
    💖 instagram.com/asia.tripper/ 💖
    👻🌈為生活注入一劑奇幻色彩🌈👻
      
    🔥💞若對我們提供的資訊有興趣💞🔥
    🎯⚡推薦您盡情地探索以下平台⚡🎯
    ㊙🌠 campsite.bio/asiatripper 🌠㊙

  • 乳癌轉移腦開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2-16 19:00:01
    有 4,380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如果是身處癌症的狀況,你可能很困擾。因為台灣目前擁有質子治療的是長庚,在細胞療法最先進的是中國醫藥大學,在免疫療法裡頭最有經驗的包括台灣大學的醫院,中國醫藥大學的醫院,有一部分在長庚,這幾家醫院到底對一個癌症病患來說,如果你要治療你的疾病,要跑多少家醫院?而且你要擁有非常好的常識才有辦法了解這個病。

    質子治療要去長庚,這個病免疫療法要去台大或是中國醫藥大學的附屬醫院,你可能會跑錯了其他醫院,然後過去這個醫院在其他領域非常的出色,但是在這個領域裡頭,他相當的沒有經驗,你成了他的人體實驗,也在他不夠有經驗裡頭實施免疫療法,因而不幸的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在沒有癌症發展到最後期的時刻,你就活得生不如死,或者你的家屬 親人 好友 因此死亡。

    所以我們今天特別大家製作這個專題,就是告訴各位,整體不同的知識之外,還告訴各位一個好消息,台大醫院過去本來就是台灣遙遙領先的醫療機構,在12月19號將有一個台大癌症醫院在基隆路三段正式的落成。

    一剛開始只是試營運,真正的開始完全對外開放是2019年的7月4號,台大癌症醫院過去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花費了前台大醫院的院長跟台大校長楊泮池十多年來的心血。

    當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因前妻乳癌死亡,加上他的弟弟也因血癌死亡之後,他決定捐金額高達150億台幣,這裡頭很多人以為都是興建硬體,但不是的,因為他們相當了解一個癌症的治療,不是一個質子機器放在那裡,你需要人才,你需要真的會質子的人才,你需要真的會做免疫療法的人才,會做細胞 他的病原抗體的病理實驗室的人才,所以他有生物專家 有傳統的醫生,甚至營養師的整合,放射專家也要完全的提升到可以打質子。

    因此人才的訓練,在過去十年裡頭,是台大醫院跟台大校長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要選擇是哪幾個好的醫生,他已經具備足夠的背景送出去國外交流,台大醫院照常的給他的薪水,但是由永齡基金會贊助這個醫生,可以得到國外一流的醫學交流,跟足夠的受訓。

    僧多粥少之下 爭議非常的大,但是他們都挺住了,目的是為了什麼?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台灣的癌症病人,不是最富有的人才可以得到治療。這就是整個台大癌症醫院,希望能夠建立的初始目的,因為郭台銘說它不是給有錢人的。

    而我們就在台大癌症醫院即將試營運的時刻,訪問了台大前任的院長跟台大前任的校長楊泮池,他本來就是肺腺癌相關的專家,也長期從事關於癌症免疫療法有關的研究,他也提出了關於免疫療法很重要的一些觀念,包括他應該在加護病房裡頭施打,而且過去台大醫院也曾經施打的時候有病患死亡,他死亡的原因是什麼?他從裡頭找到一些答案,而他們現在預防的方式是什麼?請看以下我們的報導。

    {內文}

    被譽為台灣醫界九大權威,專長細胞及發展生物學,曾任台灣大學校長 基因體醫學研究核心實驗室主持人,目前是中研院院士的楊泮池,一直是台灣治療肺腺癌的第一把交椅,但談到近期全球颳起的免疫療法旋風,仍不免感到憂慮。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免疫療法)一開始的時候大家覺得,我們好像又進到一個世代,是一藥可以治百病的意思,我這個治療通通可以有效,其實不對的,它還是必須要個人化,目前一定是比較晚期的肺癌,就是你開刀沒有辦法處理的,或已經復發了,第一個選擇還是標靶,所以它必須要知道,他有沒有可以用藥的突變,有突變的話標靶治療,標靶治療(時間)可以很長,再復發才考慮免疫療法,沒有標靶的藥,就必須要用化學治療,現在有一些機會是可以化學治療加免疫治療,特別是PD-1,但是一樣,它是必須有一些標誌,譬如說它的PD-L1的marker高的,有一些標誌高的,或者腫瘤的變異比較高的,這些人他可以免疫治療效果比較好

    這是楊泮池第一次在鏡頭前公開談論免疫療法,這個癌症領域的熱話題,因為台大的龍頭地位,在台灣向來動見觀瞻,對於免疫療法的使用,他也特別著重於如何降低副作用,可能導致的高風險。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其實那個免疫治療有很多種,現在比較大家覺得是比較成熟的是所謂的Immune-checkpoint ,就是免疫煞車的抑制劑,就是(諾貝爾醫學獎)本庶佑跟艾立遜他們講的這個PD-1 PDL-1,還有CTLA-4這個主軸 這部分的主軸是比較簡單,只是因為單一的一個分子去引起T細胞的受體,被活化以後,T細胞沒有辦法有功能,所以我把它阻斷 T細胞功能上來,它就可以殺死原來的癌細胞,但是你因為阻斷了以後,其實我們免疫反應跟發炎反應有關,跟其他的抵抗外來的病原菌感染也有關係,然後你把它阻斷以後,你的免疫的反應是高起來的,免疫高起來的時候有一些人過敏的體質,或者自體免疫的體質比較高的人 那就很危險,他這免疫系統高起來,它就攻擊自己的腦部的細胞,攻擊自己的心臟的細胞 腸子的細胞或者是造血的細胞等等,它就會受影響,所以它會產生很多副作用,最多的只是拉肚子 腸炎,但是有的呢?皮膚的變化可能最多,然後腸子的變化,有的會引起心肌炎,假如發生心肌炎的話,死亡率20到50%,一半的病人可能會死掉雖然不多,但是一發生你就很慘,我還有一個病人只打一針,他就呼吸衰竭 完全不能呼吸,他是因為他以前得過那個,我們一個自體免疫引起他肌肉無力的那種病好了,但是你一打這個藥,又激發讓它回憶起那時候的變化,自體免疫又開始攻擊他的肌肉,他完全就沒辦法呼吸,打一針就走掉,所以副作用不多,但是有的很嚴重,一般是你一定要 打的醫師要很清楚,然後你有很好的加護病房支援,有問題進來加護病房幫你處理,這是一定要知道 知道怎麼用類固醇去控制這個副作用也很重要,另外一個很重要是加護病房有整體的照顧,包括不只是抗生素 類固醇 營養,整個全身的照顧那很重要,要不然發生合併症的時候你很難處理,因為他 譬如說他心臟的合併症,他很可能短期要使用一些心臟的輔助器,甚至葉克膜都可能 T細胞的免疫治療或CART 那個又更複雜 那個副作用更大,其實那些很多,只是在臨床試驗到目前為止,這些細胞性的免疫治療,包括CART這一類,只有在血液腫瘤效果好一點,在實體腫瘤 我們講實體腫瘤就是譬如說乳癌 食道癌 肝癌 肺癌等等,還沒有臨床實驗成功的

    楊泮池行醫向來視病猶親,新式醫療的採用更是不願犧牲任何一條人命,他特別提到免疫療法的副作用反應,有時候跟癌症末期引起的反應極為相似,這很容易會讓醫師診斷上出現盲點,增加病患治療上的風險,一個好的醫師不會貿然採用或者說在治療上,他會盡量在化療 放療使用效果不彰後,才和免疫療法一起整合施作。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公元2000年之前當醫師很容易,我們都經過那個時代,因為你只有化療,化學治療,你就是可以開刀的,局部可以治療的開刀,不能開刀就是要放射治療或化療就是這樣,化學治療那時候的藥很多沒有錯,但是你選哪一個藥都一樣,就是它只有兩成到三成的病人有效,可是到了2004年以後,整個(癌症)治療以肺癌為例,它進到一個標靶的一個世代,標靶世代是這樣,它是有一個標誌,你這個標誌有你選擇這個藥它非常有效,譬如說肺癌為例,它假如有上皮細胞受體突變,然後用它的標靶的藥,70 80%有效,沒有的話完全沒效,到了2014年以後,新的一個免疫治療就開始出現,免疫治療其實是2、30年前就開始大家這樣有這樣的觀念,因為人一定有一些細胞不正常,一定是要靠你的免疫系統去把它清掉,但是這個不正常細胞,理論上你的免疫系統應該會認識它,它為什麼不被認出來,然後它可以躲過你的免疫細胞 T細胞去攻擊它,還可以腫瘤一直大,然後你用單株抗體把它,這個抗原跟抗體結合把它阻斷掉,阻斷掉以後這個T細胞就活化,就來攻擊它的癌細胞,就是用你自己的T細胞活化,去攻擊你的癌細胞,這是很聰明的方法,特別是在(治療美國前總統)卡特,黑色素瘤非常成功,大家才開始想說,很可能黑色素瘤有效,其他的腫瘤也有效,現在14個癌症可以用這樣的免疫的療法

    楊泮池說,免疫療法的誕生確實帶給癌末病患一線生機,但整套過程迄今仍未標準化,且粗估僅有三成病患能有效獲得幫忙,短期內應該不會成為癌症治療上的首選,頂多只是附加整合的一部分,至於醫院間競相採購的「重裝備」,諸如質子 重粒子放射治療儀器,對他來說,也只是癌症治療的一環,不必然能立刻在這場抗癌戰爭中吹響勝利的號角。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其實每一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正常的細胞,就是我們可能外界的很多致癌源 輻射或者抽菸裡面也有很多致癌源,這些細胞變性了以後,然後開始可能幾顆細胞而已,這細胞很小,大概20個micron左右,但是它要累積到某一個量,你現在的電腦斷層 核磁共振 超音波才看得到,看得到是這些影像是人在眼睛在判讀,人的眼睛判讀是有他的侷限,所以你看到的時候,大概是都在0.5公分到1公分左右,這時候大概已經有10的9次方的癌細胞 10的9次方的癌細胞你才看得到,但是10的12次方的癌細胞的時候,這腫瘤大概是10公分左右,大部分這個時間它已經到處跑,那時候大部分病人就很多病人已經沒有辦法承受,很多已經過世,會有這種情形,所以我們能夠幫忙病人只有在那個癌細胞在10的9次方到10的12次方這裡,你越晚發現的時候你的治療就越困難,前面你根本看不到的時候,你也很難去偵測到,質子治療其實是跟開刀一樣,就是它還沒有擴散出去的時候,你是可以做的 你可以處理的 它局部的控制很好 不必開刀,質子可以跟開刀一樣 局部控制很好,但是一旦跑出去了,你可以用質子治療的機會就不大,假如很少數的轉移,你是可以把它拿掉或者局部用質子把它燒掉,但是你後面要追加治療,追加化學治療或者標靶治療,或者是免疫治療,這樣效果才會好,復發的機會才會減少

    未來的癌症治療一定要靠全方位的整合,它是一場醫學治療的革命,楊泮池說,致勝關鍵,不僅要打造設備齊全的專科醫院,網羅富有經驗的各科專科醫師 包括病理實驗室專家,還要透過人工智能蒐集大數據進行AI治療。

    (陳文茜/主持人VS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所以是不是整個醫學教育也要進行全面的改革),是是是 特別這些新的知識,他們一定要很快的更新,他沒有跟上時代是不行,不過是還好是整個醫學教育是最近一直在Reform(改革),(所以他們得學AI),一定要學,(他們得學生物化學),對 新的治療怎麼進來一定要知道,(然後細胞的研究這樣),對,(否則他只能變成在旁邊照顧病人的臨床醫生),對,(所以繼續教育很重要),繼續教育很重要 很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