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九華山高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九華山高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九華山高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九華山高度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萬的網紅柯建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游錫堃倡國會遷建 柯建銘:先做好問政】 國民黨團:疫情還在燒 拚經濟卡實在 自由時報/記者彭琬馨、陳昀報導 立法院是台灣最高民意機關,卻長期向其他機關租用、佔用房舍土地,立法院長游錫堃上任後力倡國會遷建,不過,國會遷建茲事體大,朝野黨團都有意見,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直言,立院目前對外形象不佳,「...

九華山高度 在 manual_for_all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31 03:09:33

志佳陽—雪山 路線高度示意圖 [局部場景] - 臺灣文博會 - 一座高山博物館 展區繪製此趟路線的高度圖。與策展團隊的討論下,在原先制式的高度圖上「創造」出不同以往的物件,將此趟行程的事件繪入,例如 三六九山莊 休憩時,嚮導阿澤煮了一鍋麵,或是 雪山圈谷 的飄雪,都來自當下的身體經驗,無法複製。 ...

  • 九華山高度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3 10:12:57
    有 742 人按讚

    【游錫堃倡國會遷建 柯建銘:先做好問政】

    國民黨團:疫情還在燒 拚經濟卡實在

    自由時報/記者彭琬馨、陳昀報導
    立法院是台灣最高民意機關,卻長期向其他機關租用、佔用房舍土地,立法院長游錫堃上任後力倡國會遷建,不過,國會遷建茲事體大,朝野黨團都有意見,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直言,立院目前對外形象不佳,「應先搞好國會內部問政」;國民黨團書記長林奕華則表示,疫情仍在延燒,政府先將經濟顧好比較實際。

    國會全面改選後 歷任院長都想換厝
    國會遷建是一部近三十年的屢戰屢敗史,從一九九二年起,就曾陸續評估華山、空總等地點,連高達二四○億餘元的預算都過關,最後仍不了了之。其實國會全面改選後,歷任立法院長都喊過國會遷建,游錫堃上任後再度提出,此次是否又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各界都在看。

    立院多棟建物被指定古蹟 整建不易
    立院現址原是日治時期「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戰後改由台灣省政府使用,省府遷往中興新村後,立院一九六○年遷入,除院本部外,還有中興大樓、青島一、二、三館、鎮江會館、台北會館,格局分散,院區還佔用鎮江街的道路。而且建物老舊,多棟建物被指定為古蹟或歷史建築,原址整建不易。

    游錫堃去年十一月已核定施行「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設置要點」,將提供未來國會院址的興建策略等建議及諮詢。立院規劃先成立諮詢委員會,邀請學者專家擔任諮詢委員,待資料蒐集完整以後,再成立遷建委員會討論。游錫堃盼能在任內至少確定國會遷建的地點。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受訪表示,國會遷建從第二屆立委就開始談,但經費動輒新台幣兩、三百億元,龐大預算推動實屬不易。國會遷建要考慮實務性,立法院議事運作經常牽涉各部會,遷離首都政經中心,光是各部會官員交通時間來來去去「一天就報銷」,搬離首都的思維「不切實際」。

    柯認為,立法院要談擴建或遷建,在原址擴建可行性較高,但目前國會對外形象不佳,還要花這麼多錢改建,呼籲游錫堃「不如想想如何改革國會內部的問政比較實際」。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奕華認為,從現實角度來看「有一定難度」,立法院因議事運作不能離行政部門太遠,但目前跟行政部門距離近的地區已經高度開發,她個人較贊成現址擴建。

    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與時代力量總召邱顯智均表示,樂觀其成。邱臣遠說,朝野間有許多不同提案,游錫堃需要好好溝通,無論是修憲或國會遷建,希望能在這屆立委任內好好推動。

    #游錫堃
    ——————
    新聞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23073

  • 九華山高度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22 17:15:44
    有 188 人按讚

    20200922 黃偉民易經講堂

    看來,美國和台灣,快恢復邦交了。

    斷交40年以來,美國最高級別的官員,國務院次卿,走進蔡英文的總統府。同樣時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約見台灣駐紐約代表,共晉午餐,對記者,話題是協助台灣重回聯合國。

    跟著,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在Twitter帳戶上,加上了「台灣駐美大使」的頭銜。

    蔡英文和國務次卿的晚宴上,中間又夾了台積電的張忠謀。看來,復交的關鍵因素,是台積電。

    台積電和英特爾,是世界晶片的龍頭企業,是華為的主要晶片供應商和代工。

    最近,美國邀請台積電到美國設廠,轉移南京的生產線,主要是停止供應華為。

    沒有了台積電的華為,一劍封喉了。

    美帝步步進逼,撤了駐華大使,但又不公佈繼任人選。

    趕盡殺絕華為,禁了WeChat、抖音,關閉全美孔子學院,禁止與解放軍有關的大陸學生,進一步收緊大陸學生赴美的簽證,限制中共外交人員的活動範圍……,全方位要令北京難堪。

    美國在等,等北京主動宣布斷交,等解放軍武力犯台,航母戰鬥群在南海等東風導彈。

    他們睇死中共無力用武,不敢斷交。

    北京的應對,是習近平突然打起「公私合營」的大旗。

    習近平兩年前曾突然提到,民營企業家,也是我們自己人。

    他不提,也不知道,原來他們之前一直不當因政策致富的是自己人。既然由他道出「自己人」三字,商人和黨,就有道義責任了。

    中共中央辦公廳日前推出《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文件,指示要整會民營企業的力量,並加強管理與控制。

    這是中共建政後,第二次發出這樣的指示。

    1951年,發出過統一戰線工作的指示,為1954年公私合營政策作理據。

    所謂「民營經濟人士」,包括:投資者、控制人、持股人、民營中介合夥人,以及在內地投資的港澳人士(不包括台商)。

    要對這些人士進行統戰!

    「要這些民營經濟人士,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意思是這些人,很多目前「不是明白人」,只顧自己賺錢,不理大局。

    「樹立國家情懷,以產業報國,實業強國為己任……」

    中共建政之後,用公私合營的政策,吞併了所有私產,再推行老毛三面紅旗的經濟政策。舉國再無私營經濟人士。

    鄧小平改革開放,反共走資,其中最重要一項,就是不對商人搞統戰。

    他用他的橋牌拍檔丁關根任統戰部長,就是不對商家搞統戰,任其在市場自由發展。但這個放任看來要結束了。

    突然說,公私合營,要商人做明白人,在金錢至上的商界,要樹立國家情懷,以產業報國……會很嚇人的,要有一個大背境才來得自然。

    如果國難當前,這些話就來得恰當,激盪人心了。

    所以,他們要製造一個全球針對,阻我中華崛起的形勢,國難當前,公私合營,就是國家內循環需要,是全國商人「實業強國為己任」的時候了。

    國有國難,港有港難。

    香港警察,竟然和廣東公安聯手,合謀設阱,出賣十二名逃亡港人!

    特區政府,完全失去管治意志,保護港人的天職可以如此不聞不問?

    鄙視專業,醫護說,並非反對全民檢測,只是要三管齊下。一,先封城;二,要全市禁足;三,才作強制全民檢測。這是武漢做法,但政府只說跟武漢經驗,但只做第三部份,如何有效呢?

    沒有註冊的醫護在香港工作,先例一開,將來只要港共認為有需要,便可以照辦煮碗了。

    國內醫護來了,大陸教師來港普教中還會遠嗎?改變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市民價值觀,一定要由教育做起。這點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知道,共產黨也知道。

    未來港共的重點工作,一定在教育政策做大手術,楊潤雄沒有包袱。他的兒女從沒有參與香港的校園,中小學在國際學校,目前在澳洲大學。他本人對教育,也沒認識,沒熱情,沒所謂,最主要,他本人也沒良心。

    邱騰華還在死纏爛打,對WTO說:
    Hong Kong is not China.

    整個政府幾年來都在大力搞什麼中港融合,什麼沒有香港只有大灣區。警察的夢想都想退休後在惠州置業,在深圳嘆海底撈。美國三令五申,實行國安法後,香港過往的特權,有別於大陸城市的特權,便會被取消。

    求仁得仁,為什麼又大叫:
    Hong Kong is not China?

    當年游惠禎議員在立法會同樣說了這句:
    Hong Kong is not China.
    被港共政府,建制喪屍,窮追猛打,封殺至今。

    邱局長四百多萬年薪,只懂重覆大叫游議員這句口號時,有否問心有愧!

    林鄭心血來潮說香港沒有三權分立,只有三權分工,三權都要向她本人負責。終審庭的非常任澳籍法官施覺民立即辭職,唔同你班契弟玩了。正直君子離去,骨牌效應會開始來臨。沒有了司法獨立,如何留住全球資金?如何做金融城市?

    不務正業,單靠炒賣中介致富的時代完結了。

    制度崩壞,價值淪喪,官員埋沒良心,警察喪盡天良。是留是走,家家戶戶都舉措艱難。

    亂世,最好讀杜甫。

    他的詩,都在生活,都在人間。用一個尋常百姓的眼光和高度,見證時代的不堪。

    用中文思考、說話、寫作的,都懂背誦他的《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杜甫生於盛唐,理論上,是歷史上難得的盛世,唐朝中的最好時期。但社會上最底下的階層,一樣是悲慘的。

    唐朝武功鼎盛,就會四處用兵。用兵,就要找壯丁。民間的壯男要逃,政府搵人去捉。杜甫活在基層,用他的路人眼界,記錄他的所見所聞。他像是今日的民間記者,用詩記錄見聞,歷史的初稿。所以,杜甫詩又稱為「詩史」。

    詩一開始,杜甫擠在混亂的街頭,像九龍旺角彌敦道一帶。車在趕路,馬在嘶叫,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點出了捉壯丁入軍隊的畫面。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基層,貧窮人士,也有父母,也有妻子,人人都有的親情,香港警察讀過這首詩,對示威市民,就不會那樣瘋狂滅絕。路面送行人多,泥路灰塵揚起,大到連整座咸陽橋也看不到了。

    這樣的送別,很可能是永別,以後都見不到了。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這樣的畫面我見過,在九龍城的啟德機場。八二年戴卓爾夫人訪華,就香港前途見了鄧小平。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八九年六四。那些年的移民潮,啟德的離境大堂,就是這個模樣。香港人用腳對共產黨投一票不信任票。一家入禁區,幾家人送行,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道旁過者,這是杜甫本人,他走過路邊,是過路人,看見這個景象,他問行人,做街頭訪問。過者與行人,不認識,都是過路人,交談了兩句。

    對方說,點行頻,政府徵兵頻繁啊,民間不堪其苦呀!一個頻字,點出時代的慘況。

    有個人插嘴,你知道嗎?有些人才十五歲就捉了去北邊河西,又些四十了,都要去西邊造軍事工程。

    杜甫個人沒有說過一個字反戰,只是街訪,由路人自各表述自己知道的見聞。由你自己感受現時的政策毛病。

    去時里正,住家那區的里長,與裹頭,幫他們綁頭巾,表示少年從軍了,很多回家的時候已經頭髮全白了。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邊疆戰事的慘烈,死者流血像海水一浪接一浪。武王開邊意未已,武王,這裡不敢直寫當當時的皇帝,便用漢朝比喻,其實是直接批評唐朝的政策。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君不聞,你知不知道,華山以東兩百多州的農家村落,已經無人耕田啦,因為男人都去哂打仗,田地都長滿野草荊棘。

    即使有武曲一樣的壯碩女人,沒有男人在家,便拿鋤頭做農務,但始終農村男丁不足,稻禾亂長,田間阡陌不見了。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被捉去當兵,在前線,奴役程度不異農村雞犬。

    長者,老人家,行人對杜甫尊稱,雖有問,關心問有人虐待你嗎?服兵役的人,點敢回應說有呢。

    這類官差,人民對他們恐懼到了極點,那有投訴制度。今時今日香港,你也無法投訴警察濫權過度武力吧!役夫敢申恨?像今年冬天,關西那邊都未停過徵兵。當地地方政府,仍繼續收稅。人都像你地捉咗去打仗了,無人種田,如何收成交稅呢?

    租稅從何出?千古問題,唐朝農民問,杜甫問,今日香港人也問!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這個時代,這年頭,人人都話唔好生男孩子了。生個女,還可以養在身邊吖。

    你沒有看到青海,那裡戰場的屍骨,到現在都無人收。新死的怨恨,舊那些仍在哭泣。每逢雨夜寒風,魂魄的怨咒就好似撲面而來了。

    這個星期,最令人振奮的新聞,是香港流亡海外的羅冠聰,竟然在《TIME》時代周刊Man of The Year百人誌中,經四百五十萬讀者投票,他排名第一。

    本來是一個尋常的香港青年,公屋長大,嶺南大學畢業,但因為港共暴政,苦難,打壓,成就了一個國際級的政治人格局。

    如果他2017年不是被DQ立法會議員資格,他今日仍在屆滿去留中,被冷嘲熱諷。

    苦難令一個二十七歲的香港青年,有國際級的政治人物格局。

    香港局勢令人悲觀,但看羅冠聰的例子,香港的苦難,可能是修行,提升這個城市的格局。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
    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就是昨晚的一陣秋風,吹落了大樹茂密的樹葉。壞事帶來了一個新境,茂密繁枝空了,視野竟然闊了,獨上高樓後,竟然可以望盡天涯路。

    活在繁華順境當中,不會對人生有什麼領悟,對世情有什麼睇法。生命的眼界豁然開朗,往往是由順轉逆,繁華下落那個階段。西風凋碧樹,落葉了,才懂珍惜,失去才對生命中曾經擁有過的眷戀和珍惜。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眼界開了,便知有所追求。

    為伊,是人,是物,是夢,還是理想?
    消得人憔悴,這是癡。

    這是一個執迷不悟的過程。這個過程,最痛苦,最長久,可能煎熬一生。過不了這關,永遠到不了第三境。

    第三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夢,這麼艱難,我們準備放棄了。但無意的,驀然回首,他,就在這裡。不必天涯,就在這裡,我們太執著,預設的,經驗裡的模式。以為理想一定遠在天涯,觸不到,摸不著。原來,他一直就在身邊。

    三個境界,一環扣一環,每個境界,都必須自我完成,體會。獨上高樓,只能獨上,做事業,本來就寂寞,沒人能幫你,沒人明白你。不是一番寒澈骨,無法感悟複雜多變,悲欣交集的人生。

    香港不會倒下,我們有約,在煲底相認!

    https://youtu.be/-lwx5Icbj9I

  • 九華山高度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20 17:30:00
    有 1,382 人按讚

    《同溫層外的故事》──玉山的親子驚魂記
    因為周圍有少部分親友知道我在經營登山主題的部落格,所以偶爾會傳一些或有趣、或驚悚的網路文章過來。

    由於文章在發布後被噓爆了,有些地方已撤下,但還是可以找到原文跟擷圖,真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特別聲明我不是拿出來再鞭一次,而是希望把他當成匿名的個案討論,也請大家不要太在意他們的真實身分,因為最重要的是避免山難,一味落井下石只顯得幼稚而已。

    .

    本次事件的主角是帶著3歲女兒爬玉山的雙親,單純從登山口前往排雲山莊這段路,卻意外地險象環生的故事,資訊來源是PTT。

    因為父母二人都把登上玉山列為人生必做的事情,也希望帶著3歲幼女一起參與,且認為她已經有能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的言語能力。事前一家人走過石門山、七星山、合歡群峰 (想必是不含西峰)等路線,以及國內外數十條國家步道,作為行前訓練。

    出發前爸爸興奮得徹夜未眠,凌晨一點從台北開車出發直抵塔塔加就開始行程。天氣型態為雷陣雨、雨伴雪、濃霧,由於爸爸非常堅持前進,沿途眾多山友的鼓勵就收下,勸退則充耳不聞,自認安排了10小時一定足夠。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勸退,主因是一家人的衣著看起來就不合格,而且還帶著幼女同行。

    從媽媽的發文中,看得出來她對裝備、路線等一竅不通,衣著連運動品牌都稱不上,背包則是通勤用,也並未向山莊訂睡袋與餐點,只知道山上低溫,甚至沒帶風雨衣。

    往排雲山莊的路走到剩3.5K,開始下雨,女兒的鞋子此時意外掉下一座木橋,於是爸爸冒險下橋撿拾,卻在過程中氣力放盡,僥倖地回到橋上。此時大雨落下,他們僅以雨傘遮雨,女兒體力耗盡,必須由爸爸揹著前進。

    「我們耗盡身心,若不輕咬舌頭,一秒就能失去意識,坐下就不想再走,只剩意志力支撐著。」九死一生抵達山莊後,爸爸自己肩膀腫痛不堪、雙腳寸步難移。由於現在尚未傳出山難新聞,我猜測他們隔天應該是撤退成功了。

    .

    看到這邊,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他們犯了數量多到不可思議的錯誤,但與其指責家長的愚蠢或拿著火把與稻草叉去獵巫,不如想想為何發生這種事,以及預防的方法。

    簡單來說,這只是又一起準備不足就上山的個案,但他們還帶著小孩,讓風險管理上的容錯空間更小。大家都知道網路時代資訊取得容易,應該做點功課就能趨吉避凶?並不是這樣。我們應該把這種「暴衝型」登山者當作一種常態,也就是說,除非回歸到以前強制雇用嚮導的年代,這是無解的現象。

    能做的,就只有請政府逐步加重推廣登山安全的力道,降低無頭蒼蠅的孳生機率,但即使做的再徹底,這只可能讓它趨近於零,而永遠不可能等於零。大眾這個群體浩瀚如海,過度自信者大有人在,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何時會有人發起神風特攻行動。

    所以真的出了事,放輕鬆些,當成必然吧。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學會從登山者的事前準備程度來看山難,那就是一個山岳國家的理想境界。

    .

    至於其他能討論的問題,就是老生常談了,懂得人看了只會覺得無聊,但我這兒永遠都樂於為新手服務。

    1. 【攜幼登山的風險分析】
    首先我不認為帶小孩登山有什麼錯,只要準備做的足,為何不行呢?但顯然歲數越小,風險就越大,而且何為可承受的風險,實在難以量化。我見過爸爸山友以專業背包(O牌)揹嬰兒爬小百岳,也一樣走過拉繩崩壁路段,只要家長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無不可。

    但由於本案的場景是玉山,一夜未眠直奔登山口(2,610公尺),還要再前往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明顯缺乏休息和高度曝露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可能已經有人會出現輕微狀況了。自識和言語能力都有限的幼童,真的能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嗎?而家長又懂得辨識病徵嗎?有如此剛愎自用的家長,出事也是無可奈何。

    再來講家長的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有限,使得家長所背負的責任極大,假如連自保都有問題,不只是失格的登山者,更是失格的雙親。故事之中,光是沒有風雨衣這一項就足以致命,一隻手撐傘也會影響在不平地形上的平衡感 (登山不用手電筒也是同理)。然後我觀察到他們行動速度緩慢,應該也會讓身體發熱也慢,使得失溫的危險更為提升。

    再來就是體能上的準備。由於列舉的路線難度偏易,並無太高的鑑別度,而且從家長在行程後段體力耗盡的描述,也看得出來離山難只差一線之隔了。要帶小孩上山沒問題,但請要有能帶他平安下山的實力。

    ※後來發現有醫師提供專業意見,比我寫的更有參考價值喔: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posts/2736945289869860?hc_location=ufi

    2. 【對冒險不切實際的浪漫】
    因粉專或部落格的市場需要,許多新世代的自媒體(YouTube、FB、IG、抖音等)經營者,或是自信滿滿的個人,都會刻意強調登山的冒險面與危險面,以吸引觀眾的矚目。獲得讚就像嗑毒品,是吧?我發文讚數少也難免會在意啦,更別說是要以內容賺錢的人們了。

    其實從本案的行文中,多少能感受到對「承受風險能力」的自豪感,好像別人都不這麼做,我這麼做卻成功了,就是個值得掌聲的壯舉。假如事主已具有一定經驗,挑戰台灣尚未開拓的高山溪谷或攀岩路線,站在未知的前沿本身就是一種不需言喻的浪漫,即使撤退也是雖敗猶榮,又何須巧言文藻飾之?但假如是過度強調五寮尖、鳶嘴山、劍龍稜等千百人踏遍的「驚險之處」,那麼也只是有心或無心的利用了大眾對山了解有限的情況罷了。

    這無奈地反映了台灣山岳媒體匱乏的現狀,我只希望往後傳媒和自媒體上面的知識傳播能做得更好。

    所以說,兩位家長假如能潛心從教訓中反省,不要浪漫化撿鞋插曲和自身痛苦經歷,寫成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檢討文,我想就不會遭到這麼大的批評聲浪了。退一百步來說,休閒登山只對主觀有意義而已,客觀上並無任何成就可言,過於浪漫化自己的失誤只會顯得懵懂無知。

    話說回來,就連火炎山都能摔死人,又有哪一篇IG上穿運動內衣的照片裡提到要注意地基掏空呢 (不信你去IG搜尋火炎山)?就算提了也沒有用吧,在旁邊立一個「崖邊拍照累積已X死」的牌子才是真的。(離題了)

    3. 【體能,從了解自己開始】
    計畫想去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又不知道自己體力能否應付的了?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體能大概到哪裡,然後再適當的加強,可以參考以下我的心得 (但為求保險還是先學會登山手機導航,避免迷路吧):

    北部建議陽明山東西大縱走,中部谷關七雄,南部雲嘉七連峰(還可以一直接下去)或尾寮山,看一下網路上紀錄的平均完成時間,首先爭取努力達標,然後再試試看能否更快,或是增加負重,並且持之以恆的訓練,切記不能偷懶太久。記住這個快/重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很強,而是為了在更艱難的行程中游刃有餘。除非你是天縱奇才,不然永遠都有人比你更快更強,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郊山爬夠了,不妨找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步道試試看自己身體的反應,我最推薦一日來回合歡西峰,如果感到不舒服的話,北峰前撤退就好了,可別硬撐啊。任何登山活動都有其風險,建議沒把握的新手攜伴同行,最好是有登山經驗的親友 ... (如果沒有,推薦從商業團開始,或是去報名上商業登山教育課程,培養自理的能力)。

    我不是體能至上論者,因為事實證明有許多手段能夠幫助體能普通的山友完成行程,例如免揹團、神隊友、寬鬆的行程安排、挑天氣等等,而登山也遠遠不只是體能而已。可是!體能強一分,安全就多一分也是事實,所以才強烈建議大家平時要保持運動習慣,尤其是耐久力。不能爬山時,也可用跑步來加強或維持心肺能力喔!

    朋友都在三角點擺pose拍了十幾張照,有說有笑,你卻氣喘如牛地卡在半山腰懷疑人生,不覺得體能練好才有享受的餘地嗎?😂😂😂

    -----

    最近的事件,讓我越來越覺得政府應該從全台各地挑選「郊山體能基準路線」,依照完成時間讓人民認識自己的體能層級,再用這個層級對應到大眾化的高山步道。雖然無法模擬海拔的差別,但起碼能給人一個粗淺的印象,避免越級打怪反噬自身。

    想像步道口設置一個基準路線對應熱門百岳的解說牌,就可以讓民眾實際體會那個難度在哪。假如嘗試在X小時內完成基準路線就讓他叫苦連天,或是走完後覺得「哇~來回要四趟才等於雪山喔!」,也許就能降低暴衝的可能性。什麼都不知道就上路,那就太遲了。

    拿陽明山東西大縱走舉例,就曾有山友說6小時內完成是神腳、8小時以內是勇腳、10小時以內是健腳、12小時以內是普腳云云 (FYI,越野跑最快紀錄是3小時內),其實這種分級方式不少見,但我的用意是以「循序漸進的自我鍛鍊」來讓登山活動更安全,倒不是鼓勵大家華山論劍、盲目求快,可別本末倒置囉!

    回想起最初的自己,如果不是出於好奇心上網看行程紀錄 (然後覺得注意事項好多好麻煩還是跟團好了),搞不好一步走錯也會成為暴衝俠啊~~ 要為新手設身處地著想,登山教育才會順暢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