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九月四日結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九月四日結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九月四日結局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名人堂-林中斌 川普疫後反撲 選情翻盤 圖:美聯社 領先的跑將最怕的是:落後的對手接近終點前才加速。因為,結局通常翻盤。 兩千年台灣總統大選,一路落後的陳水扁最後以二點四七趴險勝宋楚瑜,是經典案例。四年前美國大選是另一例。 今年美國大選恐將重演此戲碼。原因如下: ●拜登靜守,川普猛攻。川普...
九月四日結局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名人堂-林中斌
川普疫後反撲 選情翻盤
圖:美聯社
領先的跑將最怕的是:落後的對手接近終點前才加速。因為,結局通常翻盤。
兩千年台灣總統大選,一路落後的陳水扁最後以二點四七趴險勝宋楚瑜,是經典案例。四年前美國大選是另一例。
今年美國大選恐將重演此戲碼。原因如下:
●拜登靜守,川普猛攻。川普從十月二日確診進醫院五日回白宮靜養,十二日復出跑競選,馬不停蹄。而拜登大多靜守在家。例如廿六日,川普跑五行程,拜登無行程。於是拜登原先的優勢被川普犀利的攻勢不斷消損。
●經濟起色,有助川普。華爾街日報十月廿四日報導,本月以來美國請領救濟金人數已降至疫情以來最低;九月成屋銷售創十四年新高;美國十月「採購經理人指數」是十個月來最高;對美國前景的樂觀展望,服務業與製造業的企業信心雙雙創一八年五月以來最高。十月十六日蓋洛普民調顯示五十六趴美國人認為他們目前經濟狀況比四年前好。
●疫情關切下降。十月廿三及廿四日,美國新冠病毒確診人數連續兩天創新高,原先每日死亡人數由持續七百多人上升至九百多人。但十月廿二日「蓋洛普民調」顯示關心疫情的美國人在四月曾有四十五趴而十月降為卅趴。而且,病癒川普生龍活虎,抵銷了染病對他負面的衝擊。早先十月十三日BBC引述ABC/Ipsos poll顯示全國七成二選民認為川普輕忽疫情威脅,以及他未照顧好自己健康,目前應已淡化。
●二度辯論川普自制。在十月廿二日舉行的二度總統大選辯論,川普修正了九月廿九日首度辯論裡他失序的行為,因而減低形象上的自我傷害和挽救了民調的失分。
●減稅助選,歷來有效。根據十月廿日福斯新聞評論家湯姆.貝卡羅(Tom Beccaro)分析,歷來主張減稅的競選人都贏得總統選舉,如雷根一九八○年當選和八四年連任,老布希八八年當選等。而老布希九二年連任選舉時主張增稅,於是失敗。今年川普已許諾連任後大幅減稅,拜登卻主張加稅,對比明顯。
●搖擺州共和黨人數超前。十月十九日紐約時報報導,共和黨在它註冊人數落後的佛羅里達、賓州、北卡羅萊納三個關鍵的搖擺州,已縮小差距。十月廿日時代雜誌的「華府簡報」甚至說共和黨在此三州招募了許多新黨員註冊,民主黨優勢已失。此外,川普之前喪失的女性及老人票加速的回歸。十月廿四日經濟學人報導,在佛羅里達及賓州,共和黨比民主黨註冊人數超過十萬。
●民調黃金交叉。十月廿六日民調機構Rasmussen Reports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川普在全國民調中再度領先拜登四十八比四十七趴,而兩周前,拜登領先十二趴,一周前領先三趴。此外,五十四趴選民相信拜登知情次子杭特與中國政商私通牟利,也從中得利。還有,川普在共和黨內支持度八十四趴,高於拜登在民主黨內的支持度七十七趴,而中間選民支持川普的超過拜登七趴。
即使拜登仍領先多數民調,一靜一動,選情恐翻盤,川普將連任。
(作者曾為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新書《偶爾言中II》作者)
九月四日結局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我不保護自己的話,誰會保護我呢?
但,如果我只想到自己的話,我又為什麼存在呢?」
今年已經七十五歲的川本三郎先生,上週從日本專程飛到台灣屏東與李明璁對談,說寅次郎浪遊文化所代表的意義,也說他對台灣小鎮的情感。昨天返日前,他特地詢問編輯台大連儂牆的地點,起早專程去走訪。川本老師對香港事件的關心溢於言表。
今時這個讓人震驚痛心的時刻,想起川本老師在《我愛過的那個時代》所寫的文字,更覺強烈。
* * *
....實際上,那是個身邊有很多人死掉的時代。在越南戰場上每天都有人死掉。在美國和英國,搖滾樂手年輕輕就身亡——布萊恩.瓊斯(Brian Jones,一九六九年七月三日歿)、吉米.漢德利克斯(Jimi Hendrix,一九七○年九月十八日歿)、詹尼斯.喬普林(Janis Joplin,一九七○年十月四日歿)、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一九七一年七月三日)。那一陣子美國新浪潮電影的一批青春片,結局幾乎都是年輕人死掉。《我倆沒有明天》、《午夜牛郎》、《逍遙騎士》、《虎豹小霸王》、《孤注一擲》(They Shoot Horses Don't They?),都是最後一幕主角死掉。
三島由紀夫死了,高橋和巳死了。六九年十一月芝浦工業大學發生內鬥事件死了一個學生,這是大學鬥爭過程中的第一個死者。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人死掉,生的中心就有死,而且「我們」對那死並不避忌,反而想去親近死亡。何妨借用和全共鬥運動關係深遠的評論家津村喬的說法:「但是在那裡(路障內),同時某種濃密的非日常感受不竭地持續著、流動著。該怎麼表現才好呢?應該說死就在極近的地方,死者們就在極近的地方,這樣的感情。」
所謂全共鬥運動從「10.8衝擊」開始。一九六七年十月八日那天,反對佐藤榮作首相訪問越南的學生們,在羽田機場附近展開抗議行動,參加阻止訪問越南鬥爭的京都大學學生山崎博昭,在羽田弁天橋被機動隊殺死。他的身亡給「我們」帶來極大的衝擊,先是發起反對越戰的行動、接著和自己相同世代的人被威權殺害,死亡的事實沉重地壓迫到「我們」身上來,把想進入渺小日常性中的「我們」,不顧一切地勉強往歷史的、社會的方向拖去。使「我們」無法避開那死亡。
再一次借用津村喬的話來說,「我在10.8那時,雖然不在羽田,但確實活在10.8,也活過了那天。對於沒有活過那天的人們來說,死掉的山崎博昭其實就在多麼近的身邊,經常陪伴左右,想必一定難以理解吧!」
「誰都有只屬於自己的死者。家父和家母幾乎同時死去之後,我更能持續具體感覺到讓我活下去的死者群體。然而,也有表現同一個時代的死的東西。很多人,因為一個人的死而團結起來,擁有共同經驗。於是由於死者的共通,而使日曆的記事能成立,我們將以那日曆測度我們自己的生和死。」
一九六七年十月八日死去的京大學生山崎博昭對「我們」來說,遂成為「表現一個同時代的死」。任何人都不得不從那裡開始思考起,從那裡做活下去的生的出發。死曾經是「我們」生的中心。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川本三郎 照片攝影 李明璁 (Mingtsung Lee)
九月四日結局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又炒熱,再自 share 一個次。
【民調配票能否增加泛民議席?】
1. 有民間團體發起民調配票行動,協助非建制派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當中爭取最多的議席。這做法有多大可能成功?我持保留態度,理由有三:1) 民調本身的準確性局限,2) 建制派的配票力量,及 3) 投票當日游離票的走向。下面以 2012 年的新界西和新界東為例,說明民調配票的限制。文章比較長,沒時間的直接跳去看第 8 和 第 9 點。
2. 按民調配票的思路,我們可透過民調預測非建制派的候選人當中誰在當選的邊緣,然後號召一批預先報名的選民集中配票給該候選人。這做法的第一大難題,是民調是否足夠準確讓我們做這個決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在 2012 年選舉後曾經談過這個問題,他指出「在最後調查中有12個候選人被列為『勝算極高』,結果全部當選;10選人被列為『機會較高』,結果亦全部當選;37人被列為『機會均等』,結果當中18人果然當選,正是一半。」我同意鍾庭耀的分析,就是按照港大自己所設的準則來說,港大民調十分準確。
3. 問題是,這個準確度仍然不足以用來指揮最後關頭的配票行動。讓我們回顧 2012 年新界西的案例,這可是非建制派配票失敗的經典例子,非建制派雖然贏了總得票,卻在 9 席當中只能取得 4 席。當中的關鍵,在於公民黨呼籲選民支持他們的名單取兩席但不成功,同時民主黨分拆兩張名單失敗,兩者加起來平白浪費了大量的選票。如果我們按民調行動,結果會否改寫呢?
4. 按照港大選前民調最終結果來看,新西的領先者依次為譚耀宗、郭家麒、李卓人、田北辰、李永達=陳偉業,和麥美娟=梁耀宗。最後一席之爭,是梁志祥=陳樹英=余若薇=陳恒鑌。我們現在事後孔明,固然知道真正危險要救的是李永達,但民調卻說他安全。與此同時,民調也為要救誰帶來了難題:牌面上看,非建制派已得 5 席,是否真的要博第 6 席呢?如果要博,加谷的對象是陳樹英還是余若薇呢?我敢大膽推斷,屆時一定會有人說要博第 6 席,而且要幫余若薇,因為她有足夠的知名度云云。如是者,就算我們按民調辦事,最終可能也是得出撐余若薇失敗的結局,最終還是「以為可博第 6 席,結果輸到得 4 席」。
5. 我們或可降低要求,接受民調不準確,只要是港大民調稱之為「機會均等」的都是救亡目標,每一個都可以幫。問題是在 2012 年的新界西,除了麥業成之外,所有非建制派的候選人都被港大民調劃做「機會均等」或以上。麥業成的最終得票是 2896 票,就算這些人全數都按呼籲改投別人,對大局也沒有影響。此外,會投票給這些少眾候選人的選民,我相信他們是相當理解投票的對象是當選無望的。他們的選擇會否因為民調配票行動的號召而改變,我有懷疑。
6. 讓我重申一次,我不是說民調不準,而是民調沒有準確到可以讓我們精確配票。或者你會問,如果我們有更準確的民調,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嗎?港大除了做選前民調之外,投票當日也有做票站調查。票站調查的其中一條問題,是選民於何時才作出他們的投票決定,例如投票當日、一兩日前、三四日前,如此類推。以此數據,我們可反過來推算每名候選人在投票前一天的實際支持度是多少。港大票站調查的總成功樣本有 13663 人,我也很難相信在選舉前港大或其他組織可以在一日之內做一個樣本更多的調查。如果我們做到這樣的一個類似的選前民調,大概也到了準確度的上限。(我們或可通過專屬的網上平台得到更多樣本,但參與網上平台的人口無論從背景或政治取向都未必有代表性,也不能排除被對手惡意破壞。)
7. 大家可以看到這組「選前一天」的數據,和最終實際得票已相當接近。最起碼,它成功預測了最後一席是梁志祥=麥美娟=陳恒鑌=李永達。這時候,只要我們有方法號召陳樹英的支持者全投李永達的話,李永達應可當選,新西的非建制派可守得到第 5 席。但我這兒有一個提醒,就是屆時這些數據必然是公開的,而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得到這樣準確的數據,你以為建制派就不會同時變陣嗎?這個問題在新界東將會十分明顯。
8. 新界東的情況是這樣的:非建制派在 9 席中取得 6 席,比所得選票還要多,相當幸運。我要問的問題是,如果在2012年的新東進行民調配票,每否輸返轉頭?按照港大選前民調的最終結果,新東的領先者依次為梁國雄、劉慧卿=陳志全、陳克勤、龐愛蘭=葛珮帆、田北俊、湯家驊=方國珊。牌面來看,新東的非建制派只得 4 席,相當危險。可以估計,屆時發號施令的將會提議支持張超雄,讓他去爭第 5 席。至於范國威呢?民調說他只有 3% ,出線無望,不如放棄。我們現在事後孔明,固然知道新東的選情並非這樣差,只是民調沒有捕捉到最後一刻的形勢。事實是范國威有 19% 的選票是選前一兩日才決定投給他,另有 20% 是選舉當日才決定投給他,加起來是 39% 。范國威所得的遊離票比例,是所有當選者中最高的,而這點任何民調或民意平台很容易錯過的。(相對來說,梁國雄有 18% 的選票是他參選前就決定投給他,是所有候選人之冠。)
9. 這兒恐怕說到我對民調配票行動最為質疑的一點了:本來就有大量選民是到了投票當天才決定投票給誰。整個新東有 16% 的投票者是到了選舉當日才決定投票給誰的,換算出來就是 7 萬 9 千多票。現在提出的民調配票就算能號召到 1 萬名選民承諾集體行動,仍然要和這近 8 萬人互相對沖。我們要面對兩個可能性:1) 這 1 萬人的力量不足以蓋過 8 萬張游離票的選擇,或 2) 這 8 萬票當中有相當部分會跟著那 1 萬人一起投,結果被救亡的候選人票太多 (overshoot) ,沒有被號召救亡的候選人卻因此拿不到本來可以拿到游離票,反而輸掉。從上述數據來看,如果民間配票行動在 2012 年就運作,范國威將會是受害者。
10.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用票站調查推算出來,新東選前一天的形勢。和新西一樣,這組數據和最後得票的數據相對接近,100% 猜中誰會當選。但這兒我們又要回到第 6 點提出的問題:你以為建制派就不會同時變陣嗎?如果建制派手上有同樣準確的數據,大可以在葉偉明和龐愛蘭之間棄保,拿掉范國威所得的最後一席。當然,你可以質疑建制派有沒有這麼精密的配票能力,我的回答是如果建制派辦不到,我看不出為何非建制派更有能力辦得到。
11. 數據說完了,總結很簡單:民調配票行動的出發點很好,實行起來卻十分十分困難。我這兒還未說到一些很實際的政治問題,例如誰才是「同路人」。以九龍東為例, 2012 年最終民調非建制泛依次為梁家傑 (22%) 、胡志偉 (16%) 、 黃洋達 (13%)、陶君行 (10%) 和譚香文 (2%) ,理論上要棄陶君行救黃洋達,最終得票也確是陶黃二人之爭,問題是恐怕沒有太多支持陶君行的選民會認為黃洋達是同路人,反之亦然。就算有民調配票行動,承諾參與的人到時會否真的肯照著投票,也是疑問。
12. 或者有人會問:配什麼票?按自己喜歡投票就好了。Well,我仍然相信盡量增加非建制派議員的數目是有用的,不管這個人是誰。對於本土派,配票問題更為實際。如果非建制派議員連三分一都沒有,建制派大可以自持有三分二多數,以行為不檢為名革除本土派議員的資格(基本法第79條),當選一次就革除一次,永遠不讓本土派當多過一日議員。說白了,本土派可以當選立法會議員,無論目的是什麼,都先建基於非建制派能否保持三分一的議席。配票這件事,是整個非建制派的事,本土派也不能置身事外。順帶一提,非建制派多一席,下次拉布點人數留會也容易一點,最起碼對家要多一個人留在議事廳罰坐,諗起都想笑。別忘記,網絡23條就是這樣拉倒的。
13. 配票很難,但不協調的後果又很嚴重,那怎麼辦呢?在我看來,配票只有在很特定的情況下才能發生。例如當議席只得一個,而主要候選人只得三個,那麼這三人之間出現棄保就自然不過,早前新東補選就是一例。當議席和候選人都很多的時候,除非同陣營的候選人和選民都很團結,才有可能配票成功。台灣民進黨就曾經有用出生月份和身分證號碼最後一個數字等的方法來配票,獲得佳績。在香港的非建制派之間,我看不到這個情況。
14. 但我們可以把香港的情況變得較為接近能夠配票成功的情況。如果我們不追求整個非建制派的大團結,而是面對黨派林立的現實,那我們或者仍可做有限的協調。例如在限制參選名單方面,上屆民主黨在新東分 3 隊共得票14.67%,今屆據報只會派 1 隊出選。就算再不喜歡民主黨的朋友都得承認他們的得票率不會一下子在一屆之內從14.67%跌到連6%也沒有,這一席他們是很穩的。他們限制自己的參選名單數目,對其他非建制派的政黨也有利。回看新東補選梁天琦得票15.37% ,代表本土派可穩得1席,或以低門檻冒險取2席。那麼本土派應該如何走,他們自己內部協調一下總不會比叫他們和民主黨協調更困難吧(如果這樣也不能內部協調得到,我想還是不要從政好了)。
15. 對於選民來說,如果看到自己心儀的候選人只有1%或更低的支持度,那麼改投更有勝算的候選人自然是很合理的選擇,我想這點不用太多的教育也明白的。但正如上文所說,我們也不要低估說服這些選民的難度。
16. 上面說的都是地區議席。超區呢?非建制派只能取 3 席。要取 4 席,我會說連數學上的可能也沒有。誰這樣和你說,是他自己宣告其政治水平之低。可惜現在非建制派似乎真的會有超過 3 張名單參選,有機會攬炒。我懷疑民調配票在超區的作用反而可能比地區議席大。如果民間團體真的每區找到 1 萬名選民, 5 區加起來就是 5 萬票,在超區就有不錯的影響力,應該足以幫助非建制派保住第 3 席。只不過超區本來是最容易協調得到的,又何必要民間動這麼大的氣力幫手保底呢?
資料來源:
立法會選舉滾動調查準確程度
https://www.hkupop.hku.hk/chinese/columns/columns136.html
2012年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
https://www.hkupop.hku.hk/…/feat…/lc2012/exitpoll/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