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九把刀都市恐怖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九把刀都市恐怖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九把刀都市恐怖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九把刀都市恐怖病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頭髮會自動生長的恐怖娃娃。 「阿菊人形」是北海道地區流傳的一則都市傳說 講述被收藏在寺廟裡的人偶出現令人費解的靈異現象。 記得小時候,常聽到一些關於玩偶的靈異傳說,像是鬼月來臨之前,要把家中所有紙娃娃集合起來燒掉。不然,晚上會變成鬼娃娃來找你,讓你惡夢連連,夜裡不得安寧;還有人說,紙娃娃玩完之後...

  • 九把刀都市恐怖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6 14:13:01
    有 17 人按讚

    頭髮會自動生長的恐怖娃娃。

    「阿菊人形」是北海道地區流傳的一則都市傳說
    講述被收藏在寺廟裡的人偶出現令人費解的靈異現象。

    記得小時候,常聽到一些關於玩偶的靈異傳說,像是鬼月來臨之前,要把家中所有紙娃娃集合起來燒掉。不然,晚上會變成鬼娃娃來找你,讓你惡夢連連,夜裡不得安寧;還有人說,紙娃娃玩完之後一定要收好,放在鐵盒裡,不可以斷手斷腳,否則,紙娃娃晚上會變成女鬼來掐你脖子,聽起來真是毛骨悚然,說穿了,還不都是大人編造出來想嚇唬孩子的故事,提醒他們要把紙娃娃或玩偶收好。

    小孩子沒心眼,大人講什麼都信,實在單純的可以。坦白說,小時候打從心底相信這種無稽之談,像是睡覺的房間絕不可以放任何娃娃,免得到了半夜娃娃會來找我玩,對於眼睛會眨、或是會發出聲音的娃娃更是敬而遠之。

    《靈異入侵》(Child's Play,1988)片中拿著刀伺機殺人的玩偶恰吉,幾乎成為我童年的夢魘。《厲陰宅》(The Conjuring,2013)的超自然博物館收藏的「安娜貝爾娃娃」到了半夜會自行移動,感覺怪恐怖的,如果放在房間我會怕。

    <頭髮會自動生長的恐怖娃娃>

    北海道萬念寺供奉的阿菊人形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靈異傳說,據說娃娃頭髮會生長的奇妙現象,即源自於此。在過去的時代,人偶一般都是梳著日式髮型並以和服打扮為造型的女孩模樣,供奉人偶的傳統始於江戶時代,在武士家庭裡,供奉人偶是為了祈念孩子平安長大,當女兒長大出嫁時,習俗上認為把象徵消災解厄的人偶當作嫁妝讓女兒帶去新家,可以使婚姻幸福美滿,現在這樣的人偶只當作一般的擺飾品放在家中,已失去了傳統的意涵。

    阿菊人形的故事,1975年曾被電視媒體大幅報導,消息傳遍全世界而名噪一時,開始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版本。

    距今一百年前,在大正七年(1918)發生的真實事件。當時年僅十八歲的鈴木永吉去參觀在札幌舉行的大正博覽會,於會場買了一尊日本人偶(市松人形)給年幼的妹妹菊子(當時才三歲)。菊子非常喜歡那尊人偶,疼愛程度簡直就像是對待自己親妹妹一樣。後來卻因為罹患重感冒,菊子從此一病不起,提早離開了人世。因妹妹的死悲傷不已的哥哥永吉,決意把妹妹火化後的遺骨和人偶一起供奉在神桌上,朝夕祭拜,藉此追思妹妹生前的可愛模樣。

    1938年永吉移居樺太(即庫頁島的薩哈林),在那之前把妹妹遺骨連同人偶裝在箱子裡,交由萬念寺的住持妥為保管。到了昭和十三年,也就是一九四七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永吉終於返鄉,前往該寺廟準備取回箱子時,發現玩偶起了變化,他在住持面前打開箱子時,赫然發現人偶的頭髮竟長到肩部!

    「一定是菊子把她的靈魂移轉到生前最鍾愛的人偶身上吧。」目睹這怪現象的今川住持,紋風未動將「阿菊人偶」安放在萬念寺,從此之後,玩偶的毛髮只要生長至腰際,就會自行斷落。每年三月寺內人員會定期為玩偶梳理毛髮,稱之為「整髮會」,直至今日,阿菊人偶的毛髮仍持續生長。(北海道新聞,1970年8月15日)

    這篇報導當中,還有「菊人形的毛髮長約25公分,懸垂至腰部以下」的細節描述,並附註「幾年北海道理工科的研究生著手調查,證實是人的毛髮,至於為何會變長?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現在流傳的阿菊人偶傳說很清楚地記載在這篇報導上。

    不過,昭和37年(1962)8月6日的《週刊女性自身》雜誌上刊載的阿菊人形則是不同的版本,當時北海道放送的記者馬淵豊所報導的內容有著微妙的差異,在這篇報導裡,把人偶供奉在佛寺的並不是永吉,而是女孩的父親助七。此外,交由住持保管的日期是1958年的3月3日,而發現頭髮變長的日期則是1961年的7月15日,而且故事中的女孩叫做清子,也不是菊子。

    <關於清子的悲慘故事>

    故事中的清子是助七先生的獨生女,母親在產後身體狀況不佳,半年以後便亡故,此後都是由助七親自撫養,續弦的妻子希望交給她來照顧,但助七充耳不聞。就在清子三歲的那年冬天,不幸罹患了肺炎因而夭折。據說清子臨死之際,微弱地呼喊著「爹爹」接著閉上了眼睛。

    助七失去愛女悲慟不已,過了十天,他抱回一個童女的人偶,或許是他把對愛女的思念寄託在人偶身上吧,他把人偶當作自己的女兒一般疼愛有加,會為她做飯菜,為她梳頭髮插上髮簪,還會帶著她同寢,唱安眠曲給她聽。

    可是到了1958年的3月3日這一天,助七突然出現在佛寺,向住持委託:「請代為照顧這孩子」說完後,據說從此就消失了蹤影。人偶也一直擺放在佛堂的角落,連住持都幾乎忘了她的存在。然而三年後,住持做了奇妙的夢,夢中看見全身濕透的助七出現在他枕旁,說了一句奇怪的話「請將清子的頭髮剪掉。」隔天,住持將童女人偶從角落取出來一看,發現原本生長至耳際,像河童一般的髮型(西瓜頭),沒想到生長至腰際的長度,於是住持就幫忙修剪,繼續供養這人偶。以上就是《週刊女性自身》雜誌所刊載的內容。

    這篇報導刊出的六年後,到了1968年《YoungLady》雜誌又報導了這則傳聞,並首次使用「阿菊人形」這個名字,故事當中的清子也換成了菊子,但內容和六年前有很大的差異。

    話說1913年助七的前妻去世,留下年僅二歲的菊子自行撫養,剛好那時北海道有個大型博覽會,助七就抱著菊子去參觀,離開前買了一個河童髮型的日本人偶送給菊子。到了隔年的3月24日,菊子因染上肺炎夭折。時間來到了1938年,助七打算搬去樺太居住,於是將菊子的遺骨連同人偶一起交付萬念寺的住持代為看顧,住持將人偶放在台座下方的抽屜便忘了她的存在,很快地過了十七年,到了1955年住持進行大掃除的時候,從抽屜取出人偶,才發現人偶的頭髮生長到腰際的部位。(摘自《YoungLady》1968年7月15日)

    <阿菊人形傳說變貌的過程>

    雖然該報導有提供「關於毛髮的鑑定,其實是動物的毛髮」之說,或是「六年之間頭髮會生長三公分」這樣的情報。但是有幾個矛盾點,首先大博覽會是1918年舉辦,並不是1913年,其次是過了這麼久的時間,住持竟然完全沒有發現人偶頭髮生長的現象,而是十七年後才發現。這些疑點使得該則報導欠缺可信度,而且和前述的《女性週刊自身》雜誌所報導的內容很多細節都不一樣,還引述是馬淵豊記者所說的內容。光是八年期間,就有三則不同版本的故事在世間流傳,如今保管阿菊人形的萬念寺,提出的官方說法仍以《北海道新聞》的報導為正確的起源。

    阿菊人形傳說的重點,擺在年幼亡故的少女,將其怨念寄附人偶身上所引發的靈異現象。新聞披露以後,震撼全日本,自此各地均傳出類似人偶毛髮生長的目擊事件,大部分為市松人形(木製人偶),少部分為西洋人偶(洋娃娃)及橡膠人偶。至於事件的真相為何,馬淵記者表示,針對這件事他不予置評。

    筆者也曾在緯來日本台看過某個綜藝節目,實地採訪一間外觀上不甚起眼的寺廟,裡面專門收藏被丟棄不要的人形玩偶。當住持帶領外景隊藝人進入收納室,果然陰氣森森,其中也有頭髮會生長的玩偶,竟然是以夏威夷跳草裙舞為造型的橡膠人偶,臉上的表情相當可愛,放在暗處攝影機拍攝到人偶的臉上,卻發覺眼神有些詭異,好像直盯著你瞧,教人直冒冷汗。

    據說這個呈現巧克力膚色跳草裙舞的玩偶早已停產,市值估算下來,至少幾十萬日幣跑不掉,同樣是戰前生產的玩具製品,不過寺方並不打算拿到開運鑑定團去估價,當然也不會上網拍賣,有朝一日他們也許會成立一座玩偶博物館,來展示這些長年下來累積的收藏品吧,我們拭目以待。

    文 / 銀色快手 怪談師、偽民俗學家
    你身邊也有蒐藏一些半夜會睜開眼睛的娃娃嗎

    <參考資料>
    小池壯彥,宝島別冊415『現代怪奇解体新書』
    『怪奇ドラッグ』創刊號,英知出版,2006年4月10日

  • 九把刀都市恐怖病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6 09:00:51
    有 110 人按讚

    上週聊了幾天的台灣大眾戲劇創作。我認為不管是歷史改編的戲劇,還是純然虛構的戲劇,或多或少都能代表著民眾的文化特質。或許是我接觸的少,但就我看來台灣大眾戲劇多年下來,幾乎發展的都以愛情和家庭倫理劇為主,近年或許多了些社會議題及都會男女中年危機等題材,但依舊跳脫不了男女之間感情為主軸。

    早年其實明明有不少題材特殊的戲劇,如《八號當舖》、《台灣靈異事件》等神怪題材的主流戲劇。但後來偶像劇年代來襲以後,幾乎就只剩下以愛情為骨的各類套皮偶像劇。或許是搭著偶像經紀公司的順風車,大量資源被投注到打造總裁霸道愛情劇。當時有部戲劇讓我確實耳目一新,那就是2006年的《愛殺17》,雖然同樣找來偶像張韶涵主演,但劇情主軸卻是推理懸疑驚悚,甚至劇情謎底直到最後才逐漸揭開。理所當然的台灣觀眾不吃這套,收視率奇慘,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這類型的戲劇被台灣打入冷宮。直到這幾年,才有《天黑請閉眼》、《鏡文學驚悚劇場》等劇。

    其實戲劇類型挺多的。台灣曾經嘗試過醫院職場劇《白色巨塔》、警匪片《痞子英雄》,肥皂短劇《住左邊住右邊》、時代劇《紫色大稻埕》,但相比於愛情偶像劇都稱不上商業成功。那些如今被我們較好的戲劇,多數是公視拿著國家補助拍的,像是《麻醉風暴》、《植劇場》、《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直到今日,NETFLIX攻佔每個電視的狀況下,各國戲劇攤在陽光下競爭,若你曾鍵入「台灣戲劇」標籤,就會發現一字排開,慘不忍睹的愛情偶像爛劇,相較於他國戲劇,實在稱不上甚麼有競爭力。若不是近幾年政府大筆投資創作和行銷,市場稍微能接受社會議題為題材的戲劇,台灣市場簡直陷入惡性循環。

    最後,來說個心中的遺憾。
    齋主雖然是個大外行,但作為觀眾有個不小的遺憾。

    當年九把刀大紅時,第一波被資本市場相中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一個人咖啡》、《愛情兩好三壞》這類愛情喜劇,多數經不過時間的考驗,已經逐漸被人遺忘。

    第二波被翻拍的原作雖好,但翻拍得卻零零落落,如《殺手歐陽盆栽》、《打噴嚏》,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樓下的房客》。本來能體現台灣特有的公寓地景和梯間文化,還有那驚悚的開放式結局,但中資介入以及規範下,最後變成了漂亮的洋房和邪不勝正結局。

    但我真正感到遺憾的是,九把刀的《都市恐怖病》系列從未被翻拍成短劇。《陽具森林》、《語言》、《冰箱》等,都是極為精彩的短篇題材。不過或許也是市場考量,終究沒有被翻拍,心中甚是遺憾。

    最後的最後,我想表達對鏡文學的一聲敬佩
    雖然關於鏡文學的爭議從來就不少
    但他們致力於發掘有潛力能影像化的文字作品
    而這正是台灣大眾文化所欠缺的

  • 九把刀都市恐怖病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22:31:14
    有 24 人按讚

    《#怪物社會》,爛貨習作,原動力文化 #閒聊一本書

    今年年初 CCC 事件時,在粉專有簡略提到自己從CCC那發現了很多厲害的作品,其中讓我特別記住作者名字的一篇是爛貨習作的〈雀榕〉。這篇以接近伊藤潤二〈血玉樹〉的詭異與恐懼,說出一個具有濃厚臺灣在地風味的故事。
     

    記下作者名字後,斷斷續續地追蹤作者的臉書還有他在 GO原漫基地平台上的漫畫連載。還記得自己看完第一篇後,心癢難耐默默吶喊著「好想找他出書啊!」的瞬間,就看見連載中的《怪物社會》之後將集結成書出版的好消息。
     

    上週看見網路書店建好書籍資料頁,就迫不及待地分享。爛貨習作這名字實在誤導人,《怪物社會》不是爛貨也不是習作,而是會讓人一看就上癮的頂級好貨!
     
     
    描述了自己那麼狂熱的粉絲心態,還是必須要說會如此喜歡這個作者的理由還是在於作品的優異。《怪物社會》可以讓人聯想到許多類似主題的傑作:像是扭曲人類形貌的源頭,卡夫卡《變形記》、身邊所有的人都怪物,山本英夫的《異變者》、創意跟創造力還在的早期九把刀,突然掉進一個符號失序的世界中〈語言〉或荒謬展開的都市恐怖病。
     

    全書故事主軸相當簡單,女強人周婷跟打工宅男穿上布偶裝的妄吉,「掉」進一個充滿怪物的社會,而他們二人試圖找出真相,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
     

    最棒的是對於怪物的設定,各種陌生的異形不完全是真正無法理解溝通的怪物,而是保有人類原本習性,有獨特執念、慾望以及煩惱的生命。這樣的設定讓本書主軸除了有強烈的敘事動機,讓讀者不斷地跟著想逃出去的緊張感刺激的娛樂感外,也蘊含了許多社會關懷與嘲諷臺灣社會怪象的層次。或許這麼說有些假掰,但從開章,穿上布偶裝而獲得幸福的妄吉,就明目張膽地亮出全書思考的問題:當我們的外在,合乎或不合乎社會別人的期待目光,那裡面的我還是不是真正的我?妄吉如是、所有的怪物也如是。
     
    甚至作者在怪物的設定上保有原本職業的習性,除了有許多臺灣獨特的幽默感,像是千手的萬能超商店員、過於嘮叨政治狂熱的計程車司機,或性慾巨蟲衝腦的狼師。充分展現漫畫的長處,透過文字對白深入人心本性,以圖象繪出怪物的醜陋形貌,雙重衝擊。但是回過頭想,根本上試圖回歸的「正常」生活,或許本來就是一種人人都在假裝的「虛妄」。(難怪主角叫妄吉)。將人裡外翻轉再翻轉,相當高明且精采!
     

    正文故事完的後記,雖然只有短短五頁,可是在這麼短的篇幅內,每頁都裝有讓人會心一笑的哽,作者爛貨習作的腦洞真是相當的幽默。我一定要在這引這句對白:「說到編輯,據說他們一天有48小時,所以才能同時處理那麼多作品跟大大小小的活動。」「給予許多專業建議的同時,還會使用激勵人心的古老魔法」XDDDDD

    光是看到對編輯充滿這麼多的愛,只能大喊 #買啦買啦
    --
    BY 餵鹿吃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