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der Woman 1984《神力女超人1984》2020📍89/100
故事背景從《神力女超人》一戰時期的歐洲快轉了68年,來到科技快速普及、絢爛繽紛的1984年華盛頓D.C.,80年代的美國充滿了購物中心、鮮豔韻律褲、彩色電視、Disco與龐克文化。神力女超人Diana一邊陷入舊情郎S...
Wonder Woman 1984《神力女超人1984》2020📍89/100
故事背景從《神力女超人》一戰時期的歐洲快轉了68年,來到科技快速普及、絢爛繽紛的1984年華盛頓D.C.,80年代的美國充滿了購物中心、鮮豔韻律褲、彩色電視、Disco與龐克文化。神力女超人Diana一邊陷入舊情郎Steve Trevor為何「死而復生」的謎團,一邊抵抗著商人Maxwell Lord的駭人魔法、昔日好友「豹女」Barbara的反目成仇,且看她這次如何面對人們的冷暖善惡。
80年代燦爛昏花讓人目不暇給,本片的觀影感受也是如此!支線劇情盤根錯節加上要建構新時空背景,兩個半小時滿滿當當地談不上從容,但即使劇本稍有浮濫、不比前作言簡意賅,終究是瑕不掩瑜。一部超級英雄續集最重要的目標已然達成-延續角色精神並有所成長,Diana在本片經歷不亞於起源故事的心境挑戰,夾在一己私慾和世人福祉之間,要選擇耽溺謊言又或者忠於真實?這段歷程讓神力女超人展現超級英雄少見的人性掙扎,也用她堅定的精神告訴現代觀眾,越是在充滿謊言的時代,Staying true就越是重要。
🔥地雷防線!以下是劇透討論🔥
【為什麼設定在1984年?其時代意義和現代價值】
讓神力女超人往現代走、與時下觀眾有更多共鳴是續集目標之一,導演Patty Jenkins說:「1984年美國資本主義成功的高峰,充滿商業、貪婪的氛圍,豐足過剩卻永不滿足,與第一集1917年的悲慘匱乏完全相反。」相反的兩種民情之下,神力女超人會如何應對就更有意義和趣味;人性深處的貪婪、傳媒妖言惑眾的力量一度將故事推到最黑暗的高潮,雙雙成就了大反派Maxwell的合理性。
年份巧合加上電影旨在討論真實與謊言的拉鋸,就不得不提到同名小說《一九八四》,由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於1949年創作,是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代表之一,講述未來某個極權國家的監控科技無所不在,透過傳媒潛移默化地否定史實、做操弄意識形態的政治宣傳,毫無羞恥地用虛假資訊取代真相。造謠抹黑的威力在動盪的2020效果只有更甚,電視上Maxwell避重就輕地哄騙平民百姓,不禁讓人聯想到疫情告急、美國總統大選之際,全球各地見縫插針、意圖帶起風向的媒體或個人,如今網路世界資訊真假難辨,選擇相信順耳的謊言何其容易,然而勇敢地接受真相才是英雄之舉,是神力女超人給現代觀眾的啟發。
【No true hero is born of lies. - Hippolyta】
電影裡超級英雄總是像神一般無私,犧牲自我照亮別人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可英雄也是人、有七情六慾才能栩栩如生,導演Patty Jenkins筆下的神力女超人就比任何英雄都更具有人性。開場戲女王對小Diana說:「英雄不曾誕生於謊言之中。」一語道破神力女超人將面臨的人性挑戰,第一集裡Diana守護的信念因為Steve回歸而有所動搖,幾十年來默默為素不相識的人們賣命付出,現在自己唯一念想就站在眼前,能不能就自私地苟且一回?
這場心裡的天人交戰才是本片最大亮點,有人說不該把角色困在小情小愛裡、說這次她變成為愛癡狂的普通女人⋯但事實卻是完全相反的,癡情不等於軟弱,將它與女性缺點劃上等號更是謬誤,Diana的掙扎與忍痛割捨反而是凸顯了陰性力量,能柔情似水更能堅毅如鐵,正如神力女超人傳奇演員Linda Carter在首映會上所說: "It's not about superpower, it's her spirit and complexity." 讓她雋永的不是超能力,而是她的精神與複雜性,懷著柔軟的同理心與凡人並肩,才能用堅定澄澈的目光穿過混亂黑暗。
【那些與漫畫不同的設定!究竟是好是壞】
電影故事是導演與諸多人新撰寫的,角色元素取材自漫畫並改編,其中有兩個高明的改動,首先是漫畫中唯一的一台隱形戰機,電影將這個經典配件從科技產物變成能將東西隱形的新能力,提高了隱形戰機唾手可得的合理性,也能期待未來劇情擦出與"隱形"相關的火花。再來是漫畫中由旅行者之神荷米斯授予的飛行能力,電影中將學會飛行這件事變得異常感人,不再只是另一個天賦的神力,更是一段感情帶給她的成長,Steve走了但將飛行員的精神留給Diana,舊情傷化作優美的禮物,用飛翔呈現她終於放下的心境真的完美!
說到與期待落差最大的便是反派的呈現方式,Maxwell的戲份遠遠大於豹女,但Barbara才是女超人的經典宿敵,女女強強對決遠比對陣一個商人來的有看頭,製作方也心知肚明所以才用豹女做為宣傳重點。篇幅錯放在他的事業成敗、中東或歐洲的國仇家恨,後者議題之大所以搔不到癢處,反而犧牲了Barbara應得的角色曲線,與Diana的友人反目也顯得牽強(僅僅一周左右的友情:)觀眾來不及了解豹女的強大,只見最後滂沱大雨晦暗不明,一片模糊中有《貓》的演員在水下被電暈,做為最終大戰的動作場面小有失望。其實關於Wonder woman、Gal Gadot、導演Patty都還有很多想聊的,電影固然有許多美中不足,可我那天哭到口罩濕掉也是事實,所以#期待各位陪我這個小影迷討論!留言私訊都好✨
九一八事變背景 在 江啟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九一八事變九十周年的回顧與反思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的九十周年紀念,物換星移、白雲蒼狗的歷史轉換,讓許多人對於這個事件的印象,已經相當的模糊。然而,如果我們試著檢討一些歷史陳述的真實性,卻可以發現在塵埃底下,實際埋藏了許多誤解扭曲。
有鑑於九一八事變對於日後歷史的走向,以及對中華民國國運的重大影響,中國國民黨作為事件的親歷者,有必要在九十周年之際,還給自己一個公道。同時也給當代歷史的共同創造者們,一個反思和超越的契機。
談到「九一八」事變,現在最常被提到的,當然是所謂「十四年抗戰」的問題。但不管是八年還是十四年,國民政府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史家已有定論。有人曾批評時任陸海空軍副司令張學良曾要求駐軍盡量忍耐避免衝突的電令,譏為「不抵抗」政策。然而,張學良的訓令為避免日軍挑釁,擴大事端,通過戰爭要求中國割地賠款,強調以公理周旋,本不只是消極之「不抵抗」。
更進一步說,清朝末年以來,中國的外交政策即採取讓外力間「相互制衡」的策略,就是認定列強不會單獨為某個問題開戰,所以力主鎮定從事,不要張皇備戰,反召敵來。這樣的想法基本有它的必要,畢竟釁不由我開,是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很根本的外交原則及出發點。
然而,最後日軍全面開火,侵佔東北,本有其長期以來的野心,也有美國股災帶來日本經濟蕭條,導致軍國主義興起的背景。日本國內情勢丕變,政府只憑忍耐無法改變日本的侵略野心,終有九一八以及其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造成中華民族生靈塗炭。所幸七七事變後政府領導全面抗戰,全國軍民浴血奮戰,終能贏得艱苦勝利,保全國家民族。
所以事後媒體檢討,強調「惜乎國人恒習事發則慷慨激昂,事過則泄杳怠惰,而不知外交之壞,決非一朝,抵拒強權,須有遠計」;九一八「誠為種種內政不修之大清算,而東北外患之實力發動,卒致不能抵抗,亦為漠視外交、國防之總結賬」。希望過去國家用血淚換來的寶貴經驗和教訓,能夠引起當前兩岸執政者的重視和省思,審慎面對變局,避免重蹈覆轍。
九一八事變背景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歷史上“七七事變”的日子,全民族對日抗戰於焉爆發,至今整整84個年頭。下面第一張照片,是2013年我借某次到北京參加活動時,趁最後一天一個人打車造訪盧溝橋,那時接待我的單位還不停勸我別到處亂跑,但還是擋不住我一探這個從小在書上讀到的地方。第二張照片,則是2015年受邀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觀禮,再次借行程空檔到盧溝橋憑弔,正好碰上幾名應學校要求到盧溝橋記取抗戰歷史的北京中學生,在人群中把我認出來求合影,想想已是六年前的事了!
而就在“七七”抗戰紀念日前夕,日本副首相、“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決策成員麻生太郎又妄言,一旦大陸對台動武,日本可視為影響自身的緊急事態,與美國聯手行使“集體自衛權”,“日美共同協防台灣”。此番言論並受到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的附和。
日本妄圖聯合美國干涉台灣問題,當然不是什麼“集體自衛”,而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侵略。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台灣民進黨當局“軍師級”人物邱義仁,和美國拜登政府印太事務高官這兩天所謂“不支持法理台獨”的說法,其實是定義了“現狀”就是“台獨”,台灣已經是一個“國家”,自然沒必要另外搞“法理台獨”,並由此將大陸實現統一的正義之舉視為“破壞現狀”,“合理化”美日干涉台灣問題的侵略行為。
84年前在盧溝橋打響“七七”抗戰第一槍的吉星文,當年隨叔父吉鴻昌從軍,結果吉鴻昌在“九一八”後加入中共堅持抗日,因違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積極“剿”共、消極抗日政策而被處死;吉星文則在1949年隨國民黨退守台灣,1958年金門炮戰被炸死。因為中國內戰、兩岸對峙,讓日本侵略者鑽了空子,得以逃過侵華罪責的追訴;更因祖國遲遲未能統一,才讓台灣實際上由美日漢奸政權統治,形同依然淪陷的“殖民地”。
撫今追昔,惟有中國再統一,才有台灣真光復。第三張照片,背景正是1945年10月25日,中國台灣省受降典禮舉行的地方,即今日台北西門町旁的中山堂。在“七七”抗戰84週年之際,盼海內外中華兒女切莫苟且偏安、迷失初心;望就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在中山堂再次喜迎光復,迎接徹底解放人民的真光復!
九一八事變背景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抗戰前德式師實戰經歷─鎮壓內亂(2):插曲─閩變
前情提要:
為了消滅宿敵─共產黨,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作戰,並於該場戰役中投入德式中央軍,未料圍剿戰爭剛開打,鎮守福建的第十九路軍宣告獨立,並建立「中華共和國」,為圍剿戰爭增添巨大的變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到十九路軍,大家應該不陌生,因為他們曾經在一二八事變的章節中登場。他們的最前身是粵軍第一師,在北伐時期則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
第N次跟大家強調,國民黨的北伐是各方的勢力結合。在最初北伐的八個軍中,蔣介石真正能掌握的,只有由黃埔軍校師生組成的第一軍,且若純論戰鬥經驗,由廣東部隊作為骨幹的第四軍,還有經歷過廣西省內戰的第七軍,都比只念半年軍校就畢業的黃埔軍強上不少。
然後這些北伐初期部隊,除了較晚加入國民黨因此顯得獨立的廣西第七軍,通通都有共產黨勢力存在其中,像是第四軍中擔任北伐先鋒的葉挺獨立團,其成員幾乎都是共產黨。
從發展歷史來看,十九路軍的前身不但跟蔣介石不對付,反而跟共產黨交往頗深,例如十九路軍的指揮官─蔡廷鍇,他還參與過共產黨的南昌起義。
所以當蔣介石在一二八事變後,將十九路軍調往福建剿共,這本身就有驅虎吞狼的利用,但同時也讓十九路軍的軍官相當反感。而且蔣介石當時「先安內,後攘外」的對日避戰主張,對抗日情緒高漲的十九路軍來說真是不能反感的更多。
以上背景,都成為十九路軍反抗南京國民政府的原因,而他們的第一個行動,則是想聯合共產黨一起擊敗正在圍剿的國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閩變的爆發對整場圍剿行動具有爆炸性的震撼,先說共產黨這邊,毛澤東對此變局異常興奮,他認為如果能與十九路軍聯合並借道福建,共軍就能直襲屬於蔣介石統治中心的江浙地區,這可是殺傷力極強的一記窩心拳;對於蔣介石來說……福建叛變讓包圍圈破了個大洞!正在附近圍剿東路軍更有可能被前後夾擊呀!
於是蔣介石決定出動12個師的部隊鎮壓閩變,這其中包含3、9、36、87、88等德式師。想當初德式師與十九路軍在上海戰場並肩作戰,雙方打出了共同情誼,如今卻成為兵戎相見的對手,只能說:天意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閩變,國軍的戰略是先攻占福建省會─福州的外圍要點,之後再進行南北夾擊,威嚇叛軍自行瓦解。同一時間,十九路軍的高層認為自身軍力不足,於是決定以福州為中心主動收縮兵力防禦。
87、88師當時受命進攻古田,領軍的張治中勘察敵情後認為:「古田守軍人數雖少但防守嚴密,若逕行強攻恐怕損兵折將,不如先屯兵於城外,一方面勸降守將,另一方面則吸引十九路軍其他部隊增援,這樣就可以進行圍點打援。」結果局勢發展真如張治中所料,十九路軍果然派軍救援,結果被人多勢眾的國軍痛揍一番。
36師則和友軍負責進攻延平,本來36師只是擔任輔助去掩護友軍側翼,但在進行迂迴時,卻無意間發現敵方陣地缺口,於是立刻展開搶攻並迅速拿下延平城外的制高點,由於這個制高點能俯瞰延平城內軍隊的全部舉動,還能對城內進行炮擊,明白大勢已去,駐守延平的十九路軍守軍只能投降,整場戰鬥僅花一天就宣告結束,這使36師比預期更快的趕到古田,與87、88兩師會合。而古田守將眼看敗局已定,只能沮喪地開城投降,國軍順利完成搶占福州城周遭的初期目標。
眼看福州即將被包圍,十九路軍殘部自福州向閩南的泉州退卻,福州就在未經戰鬥下被國軍收復。此後,87師受命駐守福州、88師回防福建西北部繼續剿共、36師則在福州過完農曆新年後負責追擊任務。
十九路軍雖是一路敗退,但還是非常有章法的在莆田留下殿後部隊。結果36師的先頭部隊:216團,就在搜索行動中遭到敵軍機槍射擊,帶隊的團長甚至直接陣亡。
雖然初戰失利,但36師集結主力後立刻發動更猛烈的攻擊,順利從敵軍沿河佈防的防線中奪得一座橋,並俘虜對方1個連的守橋部隊。按說1個連差不多100多人,這個戰果只能算還好,沒想到從俘虜的審問中,宋希濂發現十九路軍殿後部隊的指揮官是一二八事變中曾併肩作戰的老相識。於是趕緊修書一封,勸對方快點投降。
十九路軍的指揮官見到勸降信,心裡還在猶豫不決時,手下慌忙呈報:「對方好像派兵要包圍我們!」
原來宋希濂除了溫情攻勢的蘿蔔,同時也準備要人命的棍棒,因此他派遣分遣隊迂迴,依但對方拒絕投降,就立刻準備包圍殲滅。
發現自己實在是無力抵抗但又不肯投降,十九路軍的殿後指揮官決定放棄防線後撤,於是36師攻克莆田,並和其他友軍包圍十九路軍的最後據點─泉州。隨後,十九路軍投降,作為曾經一起抗日的戰友,36師擔任解除武裝的任務,震驚一時的閩變至此完全落幕。
而蔣介石的目光,終於可以再次集中在他的死敵,也就是江西的共產黨身上。
圖片為:中華共和國的大致勢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