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久坐膝蓋無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久坐膝蓋無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久坐膝蓋無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久坐膝蓋無力產品中有7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疼痛處理與動作優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 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 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 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 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 而以上這些症狀 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 梨狀肌症候群顧名思義 就是位於屁股深層的梨狀肌 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手腳腫脹的救星 入冬天氣轉冷了,你也常常在早上覺得雙手僵硬、腫脹嗎?還是在忙碌的一天後 #雙腳水腫?末梢循環欠佳帶來的麻木腫脹,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 #末端加壓運動 來緩解喔!今天就跟著物理治療謝老師,帶來簡單又實用的小運動,降低四肢腫脹所帶來的不適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久坐膝蓋無力 在 Uncle Sea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2:57:22

📝【骨盆後傾】對應解決面:通常會有這樣狀態,是久坐脊柱屈曲導致,骨盆後傾的人,一般也伴隨駝背,骨盆後傾是什麼概念?如果拍照要讓屁股看起來比較翹,屁股翹出去,那叫骨盆前傾,那反過來讓屁股看起來比較扁,就是骨盆後傾了,各位這樣簡單理解即可。因為網路大部分都在討論前傾,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後傾問題。 ...

久坐膝蓋無力 在 咪咪愛運動 Mimi Sparkl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2:06:10

《為什麼你一定要練臀?》 🍑改善腰痠背痛 現代人常常久坐臀肌無力喪失功能,就會把身體重量給下背腰部代償,臀練好了有力氣了,整個下半身核心自然穩定 🍑增加肌肉量加速燃脂 下半身肌肉屬於大肌肉群,增加肌肉量等於增加基礎代謝率,讓你燃脂效果更好 🍑改善膝蓋痛問題 臀部力量訓練好也會加強下肢的整體力量...

久坐膝蓋無力 在 Uncle Sea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09:34:57

你可能會想說:蛤⁉️就這樣⁉️ Uncle這有什麼難的,太簡單了吧! 如果你這麼想就是太天真了,因為對我來說,這才是最難的教學環節。一個學員,她可能深蹲硬舉臀推都會了,可是我可以跟你保證以上三點她還是做不好。 在我教了那麼多年的經驗,越基礎的反而是越難教,因為以上這些動作,都是無意識的,而且你可能...

  • 久坐膝蓋無力 在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疼痛處理與動作優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21:20:31
    有 276 人按讚

    【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
    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
    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
    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
    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  
    而以上這些症狀
    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
    梨狀肌症候群顧名思義
    就是位於屁股深層的梨狀肌
    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
    導致的疼痛與不舒服
    ​  
    #為什麼梨狀肌會那麼容易緊繃呢?
    ​  
    「梨狀肌」的主要動作為髖關節的
    1. 外轉- 當髖關節伸直時
    2. 外展- 當髖關節屈曲時
    同時也兼具穩定髖關節的重責大任
    ​  
    然而由於現代人的工作型態
    常常是久坐固定不動的關係
    臀部周圍表層的臀大肌、
    二旁的臀中肌抑或是
    深層的核心肌群
    通常都是沒力且沒有彈性的
    ​  
    當大部分的髖關節深層穩定肌都無力時
    梨狀肌就常常跳出來努力的收縮
    來穩定不穩的髖關節
    過度用力又緊繃的梨狀肌
    會讓旁邊的坐骨神經壓得喘不過氣
    進而造成所謂的【梨狀肌症候群】
    ​  
    #該如何區辨我是否有梨狀肌症候群呢?

    根據2018年的這篇系統性回顧文獻《Four symptoms define the piriformis syndrome: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its clinical features》他們統計了眾多文獻後發現
    梨狀肌症候群會有明顯的四大症狀
    不僅具有指標性也非常好區辨喔!
    這四大症狀分別為:
    ​  
    1. 臀部疼痛
    2. 坐著會比其他姿勢更痛
    坐越久會越疼痛,甚至沒辦法坐超過30分鐘
    3. 坐骨大切跡(薦椎和髖關節的中間)附近有明顯壓痛點
    手去按壓臀部的正中間會有明顯的壓痛點
    4. 任何梨狀肌症候群的徵象:增加梨狀肌的壓力就會導致相關疼痛
    舉例來說,按壓梨狀肌,或是使用Pace 測試 與Freiberg測試都是很好的方式
    ​  
    #該如何改善?
    惱人的梨狀肌症候群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
    髖關節核心肌群無力
    導致梨狀肌太緊產生的症狀
    ​  
    因此可以藉由簡單的
    拉筋按摩放鬆去改善症狀
    藉由訓練去預防復發
    ​  
    放鬆梨狀肌主要有二種方式
    分別為:拉筋與按摩這二種
    ​  
    (1)拉筋:
    坐在可以輕鬆踩地的椅子上
    疼痛的那腳跨在對側腳上
    同時患側腳小腿盡量與地面平行
    接下來身體向前彎
    使髖關節成彎曲狀態
    停15秒,做3~5次
    ​  
    (2)按摩:
    我們可以一手放到
    大腿外側約略是褲頭口袋的位置
    會摸到凸凸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股骨大轉子
    ​  
    另一手往後摸到屁股後方
    會摸到一大片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薦椎
    介在薦椎與股骨大轉子中間的區塊
    就是我們梨狀肌約略的位置
    我們可以使用筋膜球
    或是花生球去按壓他即可
    ​  
    此外,切記在過程中
    不需要到太痛
    以可以忍受的範圍為主
    過程中也不能按壓到骨頭
    ​  
    或許有人會問
    #如果不確定有沒有按壓到梨狀肌
    這是沒關係的嗎?
    ​  
    答案是...沒關係的
    因為梨狀肌症候群只是一個統稱
    壓迫坐骨神經的肌肉
    不一定總是梨狀肌
    而且梨狀肌的解剖
    與坐骨神經相關的位置也可能不同
    對於某些人來說
    坐骨神經甚至沒有通過梨狀肌
    詳見底下【備註】說明
    ​  
    因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
    只要有按壓到相關區域
    確保周圍肌肉有放鬆到即可
    ​  
    除了一般的筋膜球、滾筒以外
    震動滾輪花生球
    也是不錯的放鬆工具喔
    這次很榮幸與知名家電代理商
    『 恆隆行 』代理的『 medisana』合作
    他們提供阿舟粉絲專屬優惠價格
    比任何電商通路還便宜
    優惠只到今天為止
    立馬手刀購入:
    https://lihi1.com/Mc8NK
    ​  ​ 
    ​  
    【備註】
    依據Beaton and Anson’的分類系統
    梨狀肌解剖的相關分類總共有六種
    分別如下:
    ​  
    種類A :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最常見)
    種類B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穿過梨狀肌。
    種類C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上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在梨狀肌下方。
    種類D :坐骨神經穿過梨狀肌
    種類E :坐骨神經的分支往上穿過梨狀肌
    種類F :坐骨神經沒有分支並在梨狀肌上方
    ​  
    因此也有研究學者建議
    梨狀肌症候群應該稱為
    「深臀症候群/ deep gluteal syndrome」
    或許更加適當些
    不過為了大家方便理解
    這裡依然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
    #梨狀肌症候群
    #坐骨神經

  • 久坐膝蓋無力 在 巧收納 易整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9 12:55:02
    有 11 人按讚

    好久沒寫運動文了,
    中秋節就給自己上健身房當慶祝🎉

    運動這件事,很容易因忙碌而沒勁;
    如果有運動習慣的人,
    會因忽略而感到內疚,
    再努力找出時間來彌補。

    我因從事勞力工作,
    更需要「健身」來補償身體的耗能,
    但常因疲累,寧可躺著休息,
    完全無力再動。

    最近因桃園案,
    身心耗損過大,
    不得不送自己去按摩。
    這次做腳底和背部按摩,
    我的師傅是大陸人,
    她的經絡按得不錯,
    雖然感覺有痛點,
    但是是舒服的。
    體會到人家說的「身體好的人,
    按摩不會痛」,
    師傅也說我的身體狀況不錯。
    但按到膽經,還是很痛,
    我的大腿內側和外側很弱,
    需要再鍛鍊,
    讓肌肉強壯點。
    ⋯⋯⋯⋯⋯⋯⋯⋯⋯⋯⋯⋯⋯⋯⋯
    這幾天發現我周遭人的身體狀況不佳,
    自己有點害怕,想要加強自己的體能。
    我的店長在出遊時,
    整趟車程都在吃檳榔,
    我內心有疑問但沒問,
    他自己解釋是:
    他有低血壓、低血糖、心跳緩慢,
    舟車勞頓會很耗能量,
    所以長途開車他需要檳榔給他動力。

    店長說的那個狀況,
    我自己也有,
    我的夥伴也是相同情況,
    所以做了心臟手術開刀。
    我自己是發現我要把有氧量衝高,
    衝到腦部才能達到舒緩。
    跑步的有氧只能衝到眼下,
    爬山和跳繩可以直衝腦門;
    若做到我平常沒鍛鍊的部位,
    我腦的有氧也會衝高。

    我有位委託人才40歲,
    因長期坐辦公桌打電腦,
    她的膝蓋呈現鈣化;
    手已舉不起來,
    前不久還去長庚做肩頸治療,
    她說醫生拿一根很長的針往她的肩頸插進去,
    真的好嚇人。

    久坐辦公桌的人,
    久不動身體容易廢掉,
    更要注意。
    ⋯⋯⋯⋯⋯⋯⋯⋯⋯⋯⋯⋯⋯⋯⋯⋯
    在健身房拉筋、伸展花2.5小時,
    聽身旁的人聊天也很有趣。
    有位弟弟說:
    「我不是長得醜,
    只是帥的不明顯而已,
    長相比較孝順⋯⋯⋯⋯🤣🤣🤣」

    #身體缺氧是疲勞的根源
    #缺氧百病生
    #身體柔軟了血液才會輸送流暢
    #筋骨不沾黏才不會疼痛
    #最愛聽氣節打開的聲音

  • 久坐膝蓋無力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3 17:55:15
    有 11 人按讚

    關節退化常痠痛❓
    想減少關節發炎這樣吃🍴

    #游敬倫醫師 告訴你:
    💡關節退化的症狀
    💡3類好食物減少關節發炎
    https://pse.is/3mm3es
    ——
    ▎訂餐及更多健康飲食訊息:https://www.healthydiet.com.tw/
    ▎加入健康制作所Line@集點換好禮:https://pse.is/3kb6p8
    #退化性關節炎 #強筋健骨 #減少關節發炎
    👇 3類好食物減少關節發炎法 👇
    https://pse.is/3mm3es

  • 久坐膝蓋無力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15 19:45:15

    #手腳腫脹的救星 入冬天氣轉冷了,你也常常在早上覺得雙手僵硬、腫脹嗎?還是在忙碌的一天後 #雙腳水腫?末梢循環欠佳帶來的麻木腫脹,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 #末端加壓運動 來緩解喔!今天就跟著物理治療謝老師,帶來簡單又實用的小運動,降低四肢腫脹所帶來的不適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手腳腫脹的問題?
    🔸可以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
     
     
    #影片大綱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末端肢體循環不佳的狀況?
    ▫手部患有關節炎、扳機指,或是手部經常過度使用的人
    ▫經常久站、久坐的人
    ▫做過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人
     
    🔸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溫熱敷:我們可以準備一個溫熱敷包,在我們末端循環比較不好的手或腳上,溫敷10到15分鐘。也可以準備一盆溫熱水,將我們的手或腳泡進溫熱水裡面,也是一樣持續10到15分鐘就可以了。基本上溫熱敷的溫度只要比我們的體溫高一點點就可以了,千萬要小心燙傷的問題!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Grasp Pump):將我們的手稍微用力握緊,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把手部全部打開,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手部末端肢體腫脹的問題。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Ankle Pump):將我們的腳底板往身體的方向用力往上勾,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將腳板慢慢地往下踩,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腳掌末端肢體容易腫脹的問題。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如果你也是一個需要久站、久坐的人,而且也常常伴隨腳腫脹問題的發生,我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拿一個枕頭,將我們的小腿墊高且將膝蓋保持在微彎放鬆的狀態,枕頭高度只要稍微比心臟高度高一點點就可以了,這樣也可以有效地解決我們下肢水腫的問題喔!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手脹 #腳腫 #末端血液循環 #促進血循 #早晨手脹 #晚間腳腫
    #知識+ #姿勢+ #神經很有事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 #枕頭擺位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 久坐膝蓋無力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24 19:45:12

    #好睡 #枕頭擺位術 枕頭擺得好,睡覺沒煩惱!枕頭高或低、到底軟硬怎麼選?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驗:一整天活動後,好不容易可以躺下休息了,卻怎麼躺都不對勁!一下子覺得枕頭太高,脖子會痛,一下子覺得腰沒有支撐,痠到不行,換個姿勢側躺,肩膀卻在抗議!你也受夠了怎麼躺都不舒服嗎?今天讓物理治療師劭玟跟俐彣一起走入你的臥室,為你「枕」療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鄭淳予醫師的睡眠著作《#腦科學博士的高效入眠法》:http://bit.ly/39RppVm
    本書上市即登:博客來-醫療保健書暢銷排行榜Top1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枕頭軟硬、高低要如何選?如何躺?
    🔸完美支撐身體的終極夢幻枕頭擺法!
    🔸枕頭還可以幫你消水腫?


    #影片大綱
    🔸如何挑選枕頭 00:42
    ▫枕頭軟硬:依個人喜好,但必須能提供頭部及頸部良好支撐
    ▫枕頭高低:頭部往下掉表示枕頭過低,下巴與胸骨過近表示枕頭過高;正確的躺法是自側邊看,頸椎與頭部呈水平

    🔸輔助性的枕頭擺位01:31
    ▫腰痠的枕頭擺位:腰痠時,將毛巾捲或枕頭直接墊於腰下是錯誤的。正確做法是取一枕頭放在大腿及膝蓋下方,令膝關節及髖關節呈現微彎,如此腰便能平貼床面放鬆。
    ▫消水腫枕頭擺位:白天久坐、久站者,晚間若有小腿腫脹之情況,可取兩個枕頭均勻墊於小腿下方。記得枕頭範圍須涵蓋至膝蓋下方,使膝蓋微彎,並且使小腿位置高於心臟。

    🔸其他睡眠姿勢 02:44
    ▫側躺:側躺時,枕頭須將頭部墊高至臉與身體呈現一直線。若要增加舒適度,可取一枕頭夾在大腿間,使下半身放鬆;另可懷抱一個較扁或圓筒狀枕頭,提供手部及肩膀良好支撐。
    ▫趴睡:趴睡時,頭部因需要呼吸必須轉向某一側,長期之下對肩頸部將產生不良影響,故不建議。

    🔸加強支撐的枕頭擺位 03:37
    部分人因肩頸肌肉緊繃或者肩關節痠痛而難以將肩膀平放於床上,此時可以利用交疊的枕頭使頭、頸、肩膀、肩胛骨、脊椎都能有良好支撐。須注意的是,因肩胛骨不會過寬,故枕頭不會九十度交疊,而是採上部交疊,尾部相接的擺法。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汪俐彣。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謝劭玟


    #枕頭 #睡覺 #睡眠 #一夜好眠 #好睡 #腰痠 #消水腫 #水腫 #側躺 #趴睡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 久坐膝蓋無力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31 21:30:00

    #下背 #腰臀痠痛 #居家伸展術 🔥🔥 坐太久「腰」快不行了?快試試物理治療師劭玟的回春三招!在外一整天,回到家半躺半坐在沙發上滑手機真的好療癒,可是時間一長,開始覺得腰臀皆痠,苦不堪言!讓我們一起看看專業的三招,解救腰臀痠痛的北投賴小姐吧!現場示範影片,趕快一起做,讓痠痛遠離你的生活!🔜🔜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坐姿不良的腰臀痠痛解套密技!
    🔸 躺著也能輕鬆做伸展?
    🔸 伸展時枕頭位置也很重要!
    🔸 不用專業器材也能做的居家伸展!


    #影片大綱
    🔸物理治療師指導動作(腰部),為讓背部伸展有較多樣變化,此次動作皆以平躺方式完成。應特別注意躺下後枕頭的位置,須使頭、脖子、肩膀皆有良好支撐。
    🔸.下背部伸展 01:13
    ・身體躺平,膝蓋彎曲,使腳平踩於床上。
    ・雙手將雙腳膝蓋往胸口方向抱起,感覺下背部有些微緊痠感即可,注意肩膀須放鬆,維持十秒保持呼吸。
    ・十秒後將手緩緩鬆開,注意腹部應出力,使腳緩緩落下。
    🔸梨狀肌伸展 01:51
    ・身體躺平,膝蓋彎曲,使腳平踩於床上。
    ・以左側痠痛為例,將左腳以「二郎腿」姿勢放在右腿上。
    ・腹部出力,左手穿過雙腿中,與右手抱住右膝,將右腿往胸口方向抱起,感覺臀部與大腿有些微緊痠感即可,注意肩膀須放鬆,維持十秒保持呼吸。
    ・十秒後將手緩緩鬆開,注意腹部應出力,使腳緩緩落下並恢復至起始姿勢。
    🔸臀部肌肉伸展 02:43
    ・身體躺平,腿伸直。
    ・以左側痠痛為例,將左腳膝蓋彎起並跨過右腿平踩於床上,注意左腳不能踩在右腳膝蓋上。
    ・右手覆於左膝上,將左膝往右側方向帶,感到臀部與側腰有些微緊痠感即可,注意肩膀應放鬆平貼床面,維持十秒保持呼吸。
    ・十秒後將手緩緩鬆開,膝蓋慢慢回到左側並恢復至起始姿勢
    上述動作每日兩回,每回十次,建議兩側皆伸展。


    伸展復健運動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汪俐彣。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謝劭玟。 鄭淳予


    #腰 #腰臀 #腰痠 #腰痠背痛 #痠痛 #腦霧 #伸展 #姿勢不良 #電腦族 #上班族 #久坐族 #低頭族 #學生 #辦公室 #疼痛 #發炎 #疼痛 #肩頸痠痛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