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主計處統計資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主計處統計資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主計處統計資料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行政院在上週五(7/23)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後,宣布明(27)日開始即將施行「降級不解封」政策,但從疫情警戒降至二級到真正的全面解封,其實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這意味著受到衝擊的產業仍非常需要政府持續提供紓困協助,並提出接續的紓困政策,陪伴國人渡過這一段漫長的產業復甦之路。 ⚠️ #防疫規範必然增...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計處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資訊的開放,越來越多人使用網路作為獲取資訊的主要媒介,同時也是現代人最常觸及的平台,政府因應潮流,推出各種網路服務與E化平台,以期與民眾建立起密切的聯繫,然而有些舉措卻有華而不實的問題,嚴重影響民眾對政府的觀感。 台南市主計處推動資料視覺化的系統建置,將自108年起重要議題的...
主計處統計資料 在 陳又新 奶爸律師的城市冒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5:24:51
【養一個小孩要花多少錢?】 還記得去年有一張圖片非常紅,內容大概是說養一個小孩長大成人,大約需要花到五百萬,當時引起一波討論,有網友列出低標準養育的話,只要200萬左右,高標準才會花費到500萬。 如果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的話,在台北市一個月一個人的最低花費為3萬元左右(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所...
-
主計處統計資料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11:41:02主計處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資訊的開放,越來越多人使用網路作為獲取資訊的主要媒介,同時也是現代人最常觸及的平台,政府因應潮流,推出各種網路服務與E化平台,以期與民眾建立起密切的聯繫,然而有些舉措卻有華而不實的問題,嚴重影響民眾對政府的觀感。
台南市主計處推動資料視覺化的系統建置,將自108年起重要議題的統計資料,繪製成多元主題之互動式視覺化圖表,並設立查詢專區,目前共有8大類15小類27個頁面的互動式視覺化圖表,希望讓民眾更容易理解艱澀的統計數據,了解市府的業務內容。立意雖好,但市議員蔡旺詮卻指出其中弊端,蔡旺詮發現,六都當中,台北市、新北市與台中市的主計處網站也有推行資料視覺化的業務,且都在搜尋引擎上可以輕易發現,點擊直接即可瀏覽,唯有台南市,點擊之後會連到台南市主計處的官網,並經過五次點擊、跳轉頁面最後連到另一個網站,才能瀏覽台南市的視覺化資料,整個過程步驟繁瑣且無明確指示,一般民眾在使用上極其不便,沒有概念的人甚至完全找不到,與其他縣市形成強烈對比。
蔡旺詮表示,台南市的視覺化資料內容建置完善,種類齊全且分類清晰,比許多縣市都設計的還要優良,也肯定主計處在資料建置上的努力。然而這麼好的成果居然把它「藏起來」,要讓民眾像「尋寶」般的才能找到,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蔡旺詮也建議,主計處若有任何技術上的問題,應該與市府的技術團隊進行合作探討,E化平台的設置是為了方便民眾,唯有站在民眾的角度思考設計,才不會失其美意,徒存形式。
財稅局
在28日的質詢報告中,市議員蔡旺詮對囤房稅議題提出討論,現行的房屋稅條例中指出,非自住房屋的稅率為1.5%至3.6%,持有房屋越多則課稅越重。所以一般民眾認為囤房稅,讓手持多屋的投資客增加他們的持有成本,可以降低他們的囤房意願,藉此讓房市熱度降溫,達到房價下降,照顧想要買屋的年輕族群。這種說法不但一般人都能理解,也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認同。
然而根據財政部所公布的資料,囤房稅目前台北、宜蘭課到最高的3.6%,反觀台南市還維持在1.5%,所以在台南囤房的成本是偏低的,然而這只是其一。
蔡旺詮又繼續指出,除了囤房稅外,計算持有稅標準的「稅基」,也是問題之一。房屋標準單價就是稅基的計算要素之一,根據財政部109年公布的
「各地方政府最近一次房屋標準單價調整參據及情形彙整表」,六都的房屋標準單價平均調幅中,台北為114%,新北為80%,桃園為60%,台中為60%,高雄為81%,而台南則是最低的58%。低房屋標準單價計算出低稅基,低稅基又導致低稅率,加上1.5%的低囤房稅等諸多因素,台南儼然成為囤房炒房的「好所在」。蔡旺詮呼籲,財稅局應當及早規劃,並參考其他縣市的案例,以維護台南的居住公平。
此外,蔡旺詮也對台南的自籌財源比例提出質疑,透過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台南的自籌財源比率歷年來在六都中都是墊底的,同時對中央補助的依存度也是最高的,如果未來中央政府縮減補助的話,那台南該如何自處?蔡旺詮也肯定財稅局在開源節流上的努力,但也不該沾沾自喜,也呼籲應該要善用這一次的台積效應,吸引更多人移居台南工作,提供優惠政策給相關產業,以期爭取更多的稅收,補足台南在自籌財源上的不足。 -
主計處統計資料 在 呂維胤-為你打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13 17:08:2920200930 財經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 財政稅務局、主計處
維胤肯定主計處辛苦的同仁分析出諸多不同面向的分析資料,但財主單位應善加利用統計資料,透過資料向市長或各局處建議注意事項,作為各單位後續政策的參考,平衡地方區域發展。
維胤更要求港務回饋金不應用作各部門經常性支出,而應將回饋金真正回饋到受影響之地區(南、安平區),改善地方生活環境,發揮港務回饋金之效用。
-
來臉書找維胤:https://www.facebook.com/winn612/
維胤打拼的足跡:https://weiyintainan.pse.is/KWL5J
聯絡維胤:lyuweiyintainan@gmail.com -
主計處統計資料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31 17:41:46【智翔的議會質詢-財政局、主計處、人事處(10/31)】
#土地閒置和被佔用
今天首先詢問財政局,根據資料統計,桃園市目前被佔用的公設用地有27筆,被佔用的房地有677筆,總面積8萬多平方公尺,這些資料的實際情況為何? 為何沒辦法依法來處理?
財政局長則回答,大多數的佔用是道路用地,另外則是學校用地等公共設施用地,因為各有其時代背景,難以單純以法規處理,而面對智翔的疑惑,2018年被佔用的筆數甚至還增加了,局長則說是因為每年都會新發現一些佔用地,的緣故。
但智翔認為,即使按目前的做法,將道路或是其他佔用地的目的交由其他主管機關協同處理,財政局也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例如非法的使用,就必須去索討使用補償金,希望財政局能繼續加油。
#歲入歲出短差
接著是主計處,根據去年底歲入與歲出餘絀的考核結果,桃園市在六都排名最後,達13%,全國僅次於金門縣,比以往大家所認為的苗栗與高雄,更像一個高度負債的城市,再加上近年的捷運工程,每年自籌款要多100億左右的額度,預計餘絀的狀況還會更加惡化,桃園該如何達成升格後的建設發展與財政平衡?
主計處長今天的回答甚至說,未來幾年還是有餘絀增加的可能,但同時也提及今年在預算編列的時候,會遵守幾項新原則,包含零基預算原則、開源、謹守工程進度等。
#議員款審議
地方議員建議事項的部分,由於議員建議款遭詬病許久,今天我們不贅述沉痾,直接來看法源的規範。
依照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第 5 條第 2 項第 2 款規定:「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對於直轄市及縣(市)議員所提之地方建設建議事項,應規定其範圍與透明公開之審議程序及客觀之審議標準」。
依目前的桃園的狀況,議員的建議事項多著重在教育局與工程局的業務方面,那麼,智翔這邊就請教主計處,關於上述法規的規定,議員建議事項的「範圍、透明公開之審議程序、客觀之審議標準」,是否應由主計處或市府統整訂定?
另外,定額分配也違反審計規定,不知道桃園市在這邊能否比照台北市,取消教育局500萬、工務局500萬的定額上限,不要用額度把關,而是用上述的程序來把關,讓市議員善盡言責,該建議就建議,減少濫用建議款之嫌。
#年度預算自刪
最後要請教主計處的同樣是預算問題,雖然去年智翔還沒當選議員,但是同樣有留意當時審議的狀況,也發現到,去年市議會其實有決議請市政府統刪六億多的預算,但後來的結果,市府自行刪除的額度,超過當初被議會擱置的額度。
那是否代表,原本有經過市議會審議通過的預算,卻被市政府給「自刪」掉了?如果市政府可以「自行調整」那麼多預算,那當初為何要編?
這就好比,菜販發現客人不殺價,硬是降低了菜價的弔詭情況,希望今年的預算審議,市府與市議會可以來重視這樣的問題。
#市府員額該增加嗎
最後則是人事處,智翔則問到桃園市人口即將達到225萬人,依法可以增設員額從7200人到9000人,那麼人事處對於人力資源的規劃,哪些局處與業務需要增加人力?又是否增加新的局處,希望人事處可以擬定計畫出來。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桃園市自升格後,人事支出佔桃園市的自籌財源比例逐年攀升,截至去年已達八成左右,未來可能將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也請人事處可以一併考量相關的做法。
主計處統計資料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行政院在上週五(7/23)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後,宣布明(27)日開始即將施行「降級不解封」政策,但從疫情警戒降至二級到真正的全面解封,其實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這意味著受到衝擊的產業仍非常需要政府持續提供紓困協助,並提出接續的紓困政策,陪伴國人渡過這一段漫長的產業復甦之路。
⚠️ #防疫規範必然增加營運成本 #消費者信心等相關數據不樂觀
時代力量今日透過記者會,向政府呼籲「防疫降級仍需紓困、復甦產業拯救失業」,強調防疫警戒雖然降為二級,但從降級不解封的各式防疫規範以及消費者信心等相關數據等面向看來,縱使防疫降級,國人對於消費和產業復甦的態度並不樂觀。
我們先從餐飲業來看,依據衛福部公告的「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為徹底落實顧客間用餐時的防疫規範,店家將採用隔板、包廂或梅花座等維持距離的防疫措施,勢必會提高餐飲業的營運成本。另外看到觀光業的部分,從交通部的防疫指引來看,不管是觀光遊樂業的遊客總量50%管制措施,或者是旅行業大車上限20人等,各場所與各行業仍需遵守各種防疫指引規範。
邱顯智委員提醒,在整體防疫警戒降級後,眾多行業即使恢復營業,商家營收或是獲利,都不可能馬上就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此外,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指出,不管是「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或「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等指標,都是呈現下降的趨勢。數據顯示針對降級後消費者信心是否會很快恢復的問題,國人都是保持悲觀態度。
因此,時代力量認為,針對尚未解封的產業,政府應持續提供紓困補助,對於已解封可恢復營運的行業,政府應調整政策方向,將重心擺在幫助產業復甦之上。特別是受到國內疫情爆發的內需型產業、教育學習、觀光旅遊、藝文等受創嚴重的產業,政府更應該儘速研議推出下一波紓困措施,好讓相關產業能透過降級和紓困的雙重協助,渡過這段疫情難關,撐到振興的階段。
時代力量除了提醒政府留意產業紓困與復甦,同時也注意到勞工個人狀況,降級後疫情對勞工的衝擊仍舊影響重大,失業人口與無薪假人數都節節升高,甚至比去年更嚴重。但目前勞工紓困貸款和個人急難紓困,皆已申請截止不再發放,因此針對受衝擊的勞工,政府應該要持續性地提出相關紓困方案,給予協助。
💡 #產業紓困改採成本比例
政府應該 #救產業救勞工,避免貧富差距擴大之外,王婉諭委員表示,前一次紓困4.0整體的政策設計,重心為求快速即時紓困,基本上都採用一次性發放,作為協助產業度過5月至7月疫情衝擊的救急政策。目前防疫警戒已降級,但仍有部分產業尚未開放,包括休閒娛樂場所,雙北之餐飲業,或是無窗、無法保持通風之美容美體業、按摩業、幼兒園、課照中心或補習班,甚至是教育學習場所如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時代力量認為針對前述仍未被政府開放之產業,政府應研議提供持續性的紓困,將補助基準從人員採計,改為 #營業成本比例,另可參考衰退營業額作為基準,來因應不同地區地方政府針對某種業別開放不同調的狀況。
💡 #政府協助分擔企業與勞工篩檢費用
此外,有部分產業可恢復營業但在配合政府的開放指引之下,業者必須頻繁進行快篩或PCR措施,這些定期篩檢措施必然大幅增加業者的營運成本。因此,我們呼籲政府可以參考英國、加拿大等國外的方式,補助企業、勞工篩檢費用,透過分攤防疫成本的方式,降低業者經濟負擔。畢竟從防疫警戒降級、解封到經濟復甦,中間仍有時間上的落差,這些產業營運上仍是深受疫情衝擊、營收減損的狀態,政府應分攤部分篩檢費,透過 #公私協力的方式積極協助產業復甦。
同時,針對從業人員的篩檢陰性紀錄,政府也應規劃相關的紀錄存取平台,如同其他國家透過「篩檢陰性證明」及「接種疫苗證明」,作為更有公信力的依據,增加人民消費的信心。
最後,立法委員 陳椒華要求政府應更加重視失業勞工的問題。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我國今年6月的失業人數達到57萬人,失業率4.80%,無論是比起今年上半年平均失業率,還是比起去年同期失業數據,都大幅增加。同時,依據勞動部最新的無薪假統計,截至今年7月16日,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家數為2,704家,受無薪假衝擊的勞工人數為3萬1,980人,雙雙創下我國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其中,受創最深的為住宿及餐飲業。以上資料顯見勞工因疫情而面臨嚴峻的失業與生計問題。
💡 #強化勞工技術升級和工作媒合
同時,我們從OECD的武漢肺炎專區中的資料發現,世界各國不論是正面臨疫情衝擊,或者是進到疫後經濟復甦階段的國家,疫情對就業的衝擊,都隨著工作技術的落差而呈現明顯的差異性,各國對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持續在成長,但是中低技術工作者卻嚴重缺乏工作機會。另外,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今年初次尋職者,尋職期平均要半年,初入職場的新鮮人受到疫情影響的就業衝擊也更嚴重。
💡 #延長失業給付月份 #持續辦理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
時代力量也呼籲政府,在後續振興措施中,政府除了強化失業救濟政策協助,包括應該繼續辦理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以及因應疫情期間特別衝擊的產業勞工,考慮延長失業給付的月份。在後續振興政策上,應強化政府對於 #勞工的技術升級和工作媒合,針對職場新鮮人的部分,應擴大 #就業媒合獎勵與失業協助機制,讓振興的對象除了整體經濟面之外,也能一併幫助勞工恢復就業。
主計處統計資料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台房價頻創新高,租金不斷走揚,在台北即便只租一間10坪大的套房就要上萬元,如果是一般家庭想租個30坪的住宅,租金可能就要4~5萬塊,北市租屋族壓力相當沉重。
想租或想投資當包租公的人,別一股腦的衝動下訂......
#租屋 #空租 #房價 #買房
主計處統計資料 在 奶爸律師 陳又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養一個小孩要花多少錢?】
還記得去年有一張圖片非常紅,內容大概是說養一個小孩長大成人,大約需要花到五百萬,當時引起一波討論,有網友列出低標準養育的話,只要200萬左右,高標準才會花費到500萬。
如果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的話,在台北市一個月一個人的最低花費為3萬元左右(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所有開銷),一年要36萬,養到十八歲高中畢業要花648萬。
總之,養一個小孩,絕對不是什麼小數目~~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有一對夫妻在台中市養了5個小孩,生活十分困頓,連看醫生的錢都沒有,需要賣嬰兒推車才能籌出費用。
看得的這則新聞的第一直覺,我是震驚的,要養5個小孩需要多大的勇氣?
而且5個小孩彼此年齡差距並不大,分別為6歲、4歲、3歲、2歲及6個月大。
根據主計處資料,台中市的月最低消費為2萬4左右,一家七口,一個月最少要花費16萬8,一年要花費201萬。
這樣的花費,單靠爸爸一人原本從事的防漏水工程工作實在很難吃的消,連我身為律師都不敢誇下海口說我養得起。
除了震驚以外,我實在不能認為這是一對盡責的父母,日子過的窮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五個小孩中最小的居然才6個月大,至少在他出生前、懷上他之前,就應該知道再生下去會負擔不起!
儘管夫妻兩人非常相愛(?),都應該要仔細考量好自己的能力,再做好生育的規劃,這也是一種對孩子的愛,及負責任的態度。
畢竟保險套的錢絕對比養一個小孩便宜。
#奶爸律師
#陳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