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主禱文禱告手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主禱文禱告手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主禱文禱告手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主禱文禱告手冊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民黨政府線民深入校園長老教會 #名單遮蔽名字但會議資料連結在內文 #來看看線民的說詞有多麼類似 #政府只是來諮詢我 #我也是被關切的對象 星期二促轉會舉辦「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始: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發表會。 會議手冊裡面附的「#校園安定系統之佈建運用情形」這幾天引起不少公共討論。 稍...

主禱文禱告手冊 在 瓦li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41:06

- 2010年12月你來到了我們家,因為身體灰灰白白的,我覺得像雲,所以用泰雅族語給你起名叫Yulung. - 時間過得很快,領養你的時候我剛好從台藝大休學。你陪我重考,住在我的房間裡跟我睡,貓砂盆也擺在房間裡。媽媽每次都唸我跟貓睡對身體不好,貓毛跟貓砂塵對肺不好,叛逆的我還頂嘴道:「我還不曾看過新...

  • 主禱文禱告手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07 20:59:44
    有 3,336 人按讚

    #國民黨政府線民深入校園長老教會

    #名單遮蔽名字但會議資料連結在內文

    #來看看線民的說詞有多麼類似
    #政府只是來諮詢我 #我也是被關切的對象

    星期二促轉會舉辦「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始: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發表會。

    會議手冊裡面附的「#校園安定系統之佈建運用情形」這幾天引起不少公共討論。

    稍早促轉會已將會議手冊全文上傳至該會網路,可以下載了:

    👉 https://www.tjc.gov.tw/news/252

    這次整個發表會,重點在於完整描繪威權戒嚴時期的 #壓迫體制圖像。裡面有許多調查成果,都相當讓人震驚,包括:

    #對長老教會佈建高達1169人實施監控

    調查顯示,1977年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後,威權政府隨即成立「八一九專案」。

    佈建高達1169人在長老教會實施監控,密度達到每個教會至少佈建一人。

    當牧師在台上佈道、教友在台下禱告,身旁就會坐著一位線民!

    國家並嘗試控制長老教會的國際組織活動,影響教會內的選舉。

    #國民黨如何滲透國家組織

    以蔣介石的《總裁批簽》為檔案基礎,報告描繪國民黨如何全面藉由黨組織滲透國家機器。

    以黨領政、讓軍隊國家化、干涉包含監察權的憲政機關,也控制民間的產職業團體、鎮壓政治事件、鎮壓後再強化控制。

    #佈建綿密網絡控制校園

    從手冊中「1. 某一年份的校園佈建工作檢討報告」來看:

    那一年國民黨政府在校園中有「一般佈建3450人」、「重點佈建685人」、「支津佈建142人」。

    換言之,可能同時超過四千人在監控校園!監控者除了師生,包含校園大大小小的行政人員,甚至舍監、工友、花匠、教師休息室工友。

    #線民的說詞或辯解

    促轉會依照檔案名冊,訪談了當年曾擔任調查局線民的人。有些人選擇裝瘋賣傻,當促轉會問起當年線民曾監控過的知名人士,例如李文忠、林佳龍、劉一德,他們假裝毫無印象。

    有趣的是,有些當年的線民面對訪談時,都採取了類似的說詞或辯解:

    #政府來找我是來諮詢我
    #聊聊沒關係
    #也是被關切對象
    #絕對沒有拿錢

    促轉會的報告整體顯示,我們對於威權政府壓迫體制的圖像,已經慢慢掌握輪廓。

    我認為,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應該邁入下一階段: #檔案公開應用與 #人事清查處置。

    #檔案公開應用

    目前有越來越多政治檔案被徵集、移轉至檔案管理局,逐步在進行整理與數位化。

    但涉及監控的政治檔案,涉及線民的真實身分、被監控者的個人隱私、檔案相關人等名譽。

    未來要全面公開,雖然已有《政治檔案條例》作為基礎,但可能還需要很多配套工作。

    譬如比較德國🇩🇪的做法,是否只有檔案當事人能閱覽完整的檔案?

    學術研究者、政府機關、媒體記者或一般社會大眾,閱覽檔案的規定各自為何?除了被監控者,監控者有沒有 #意見註記附卷澄清 的權利。

    通常而言,不論是監控者或被監控者,若曾經或現在擔任越重要的政府公職,檔案的公共價值、歷史意義越重要,個人的隱私權會受到較多的限制,檔案更應該公開應用。

    #邁向除垢與人事處置

    看各國轉型正義過程的模式,當檔案逐步公開應用、真相逐漸明朗,也應啟動威權時間加害者的人事清查處置。從既有研究來看,大概有幾種模式:

    ✒排他型(exclusive):禁止與過去政權有一定關聯之人,擔任政府特定職務;

    ✒融入型(inclusive):賦予與過去政權有一定關聯者「第二次機會」,只要主動揭露過去所涉情節即可;

    ✒和解型(reconciliatory):當事人主動揭露與過去政權之關係後,再進行相關的比對查證,以驗示其陳述聲明之正確性;

    ✒混合型(mixed):組合前述三種類型之不同要素。

    真相是邁向和解的基礎,不論後續如何明定制度化做法,現在各機關儘速徵集移轉檔案,補足歷史拼圖,是完整真相的第一步。

    可惜目前大量的情治細胞,都還隱身在檔案中。應該盡速公開,才能尋求歷史真相。

    邀請大家一同閱讀相關會議手冊與研究報告,我會在立院持續努力監督。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主禱文禱告手冊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4 22:08:31
    有 1,321 人按讚

    2012年,44歲,3個孩子的爸爸,負擔全家經濟重擔及貸款的中年失業丈夫,一個拿著中山大學碩士班入學通知的老學生,在茫然低谷中,做出念書的決定。

    2014年8月,在現任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教授的指導下,他取得教育碩士學位。也就是在此時,我第一次認識他。

    由於我的好朋友政大Ping Nga Ong王雅萍教授,知道我們103年8月揭牌的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需要聘用一名行政,她特別推薦高徒「#林振華」,說是政大民族研究所很優秀的學生,同時也是中山大學碩士。

    我電話打去,邀請他來我的學校泰武國小做文化增能講習(其實這也是測試他能耐的意圖)。

    當我開口問:是否願意擔任課程中心行政人員?他回答「我要去玉山神學院讀道學碩士」;我心裡想,這個人怎麼那麼愛讀書?!

    (我後來聽說,他曾經考上師專,卻因為色盲無法入學,去讀了台東高中。 又隱約得知因為家境的關係,畢業後做過許多辛苦的工作。)

    當我再見到他,是在臉書,他已成為崇蘭教會的傳道師,每週都會將禮拜做現場直播,同時也會在一些活動看見他擔綱主持工作。

    直到我在2019年八月接受徵召宣布參選,九月初的某一天,他提著一台筆電到我縣政府原民處的辦公室,打開筆電畫面,秀出一個設計好的布條,上面斗大的「月亮那麼圓—伍麗華讓原住民的夢更圓」標題吸引我的目光。

    他說「送給妳!」。中秋節快到了,要我做成布條去掛,讓全國的人認識。

    Wow~在我還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面對「選舉」的時候,彷彿上帝差派一位天使來到我的身邊。

    他私下跑去採訪我的娘家、婆家,我的故鄉、學校,幫我做形象、宣傳影片,然後為我建了一個臉書做大外宣......

    我從來沒有問過牧師為何來幫助我,我選上之後,也忘了問。

    直到去年2020年3月4日,我參加了他的「封立牧師」授職禮拜,看到手冊上牧師的「就任詞」,我才恍然大悟,明白林振華牧師是如此特別!

    他說到自己經歷無數的人情冷暖,對於那些雪中送炭的愛是刻骨銘心的,也是令自己想要用心去回報的。對於自己四年的聘期,他在就任詞的最後一句特別寫下「四年後教會需要吸收不同的養分,也需要不同牧者的牧養,讓教會邁向成熟長大並獨立自主。」我恍然大悟,他的愛是大江大海的「大愛」!

    2021年4月7日,在林振華封立牧師的一週年,他睡夢中未再醒來。

    當天,曾智勇主任通知我,告訴我,他哭了,我說,我也是。我們二個人邊哭邊笑,納悶為何想哭?

    我隔天去慰喪,看見師母,親自告訴師母:「牧師一定是每天為我們禱告是不是,否則我不會如此不住流淚?!」

    師母回:是的。

    敬愛的林振華牧師,此時此刻,我如此確認您是屬靈的、是不凡的,也許正是如此,在這準備起飛的時刻,您蒙主寵召,我們不捨,但,那又如何,這屬世的一切不過如塵土。謝謝您教會我們許多事!

    明天,您的告別盡程禮拜,麗華不克出席,我在這裡向您請假。我知道您不會介意,因為您就是希望我好好的做好「立法委員」。先讓您知道:等我不當立委了,再告訴您我有多感激您,好嗎?

  • 主禱文禱告手冊 在 蝸牛媽媽育兒心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2 09:53:19
    有 9 人按讚

    小孩子的問題—信仰討論(家庭祭壇剪影)

    一個早上,我正看著教會擘餅聚會直播,二哥突然大聲問:媽媽你又煲劇呀?
    我不禁滴汗:你看清楚,哪裡是劇集?螢幕裡的地方是教會來的,你認得裡面的人麼?
    大哥問:他們在做什麼?
    媽媽心想:我已看連續數星期週日看直播,你們現在才發現麼?(滴汗X2)
    這是擘餅聚會啊!我回答。
    大哥追問:什麼是擘餅聚會?為什麼要有擘餅聚會?為什麼受浸肢體才參加?什麼叫受浸?
    擘餅聚會是⋯⋯(下刪千文解釋)

    大哥裝著敷衍地聽,突然又冒出一個問題:做基督徒有什麼好處?
    媽媽:為什麼要說好處呢?做基督徒不是為了好處?做基督徒很簡單,單純因為相信天父,因為天父愛我們⋯⋯
    大哥插嘴:做基督徒好麻煩,又要祈禱,又要返教會(一臉不耐煩很討厭的樣子,我都不知第幾次聽到他這樣說,又見到他這個樣子)⋯⋯
    媽媽:不如這樣說,基督徒不是「必須」要祈禱返教會,這不是做基督徒的條件/義務,只是因信天父而自然想做的事。做一個基督徒只有三個條件:
    1)承認你是一個犯錯的罪人
    2)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並因愛我們而釘十架,洗淨我們的罪。
    3)相信耶穌復活升天,為我們得永生入天家有了盼望的依據。
    從前的你,兩歲的你,在老師、爸媽多次談道中,你已決志信主,我還有你決志的認信卡作證,你已經是基督徒。

    大哥像忘記了昔日的認信經歷,還想爭論自己的不信時,被爸爸羅列昔日的種種而閉口不語。連二哥也忍不住說:對啊!雖然那時我很小,但我都記得爸媽會跟我們每晚與天父聊天祈禱。

    我們聊了良久,只想讓孩子明白:認信是他自己作的決定,爸媽老師都沒有強迫。他今日想不認信,作爸媽的不能勉強;不想返教會祈禱,我們也不能勉強。

    信仰有時是需要經歷和體會。從前的你,只是單純在知識上認識神,只是以小孩的心,想親近溫柔又厲害的神;現在長大了,會思考了,對諸多信仰問題有不解而對神有抗拒心,這是人之常情。當你真知道祈禱、返教會的意義,你才會有動力參與其中。作父母的,我只能默默守候,在你有需要時,為你解惑。

    我知道你心裡仍有神的,因為你有需要時,總會想起祂,也會願意親近祂。記得有一次契媽身體不適入醫院,大哥是第一個願意為她禱告的。兩兄弟轉校之後,受學校信仰氛圍影響,在家會拿著《小羊手冊》念念有詞的背金句。因此,我對兄弟倆仍有信心啊!

    聊著聊著,二哥突然又問: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犯錯,沒有罪;但耶穌變成人,又有沒有罪?

    媽媽說:這又要說耶穌接受試探的故事了!撒旦與耶穌對戰的故事,聽過沒有?

    二哥搖搖頭,大哥則表示聽過了,又問:為何又是這些故事?每逢聖誕節總是說耶穌降生的故事?這些故事重重複複,很悶啊!

    媽媽說:其實聖經提及耶穌出生的經過還有很多細節,只是你們年紀小,主日學老師才沒提及太多,你又知不知東方三博士遠道而來朝拜耶穌很不容易?耶穌降生時也很凶險呢?

    兩兄弟搖搖頭,接著我們又要查經了—家庭祭壇又築起來了。

    後記:在一個主日的下午,聽麥張偉芬師母的「家庭祭壇」網上講座,其中有幾點幾深刻—

    1. 「家庭祭壇」即是家庭中要親力親為的屬靈牧養功夫(親職牧養)。今日的基督教教育要回歸家庭,不能只倚賴教會或基督教學校的牧養,兒女是神所賜的寶貴產業,這是基督徒父母的信念。

    2. 現代科技迅速發展,它對我們家庭產生了甚麼影響?會否減少了家人間的溝通嗎?會否減少了兒女與神的聯繫嗎?我們毋忘要作孩子們的心靈同伴,甚至要醒覺在生活中為家庭建立這個三角關係:父母、神、兒女。

    3. 透過家庭祭壇,在主內與孩子建立靈裏關係,容易窺探到孩子靈裏的掙扎和困難,從而及時跟進,以免他們易被世界奪去;同時容易經歷神的同在,為未來被神使用。

    4. 昔日祭壇的建造,是非常簡便的,例如:約書亞建壇於以巴路山(書八30、31) ;基甸建壇於俄弗拉(士六24) ,而且是人人隨時隨地可設立的。今日的「家庭祭壇」可不必拘泥於特定的時間,只要選擇全家人較能聚在一起的時間,就可實行;若家中只有兩位成員信主,或其中一位未信主的,只要願意,也可設立祭壇。但是築壇的目的,就是獻祭和禱告,換言之,我們不可長期使「家庭祭壇」荒涼,要常常抓着機會,例如最少一星期一次,每次半小時或以上,帶領家人與上帝溝通,不過要記住「小孩愈矮,時間就愈短。」

    5. 信徒父母在「家庭祭壇」中的職份有如祭司一樣,負責安排和樹立良好的榜樣,並且持守有恆與虔敬。所以父母自己也要有良好的靈命,方能作孩子成長的動力和牽頭。

    6. 「家庭祭壇」具體的操作可參考麥師母的《家庭祭壇:聖壇搬到家中實戰完全手冊》,其26個實戰建議很有趣,讓「江郎才盡」的我又多了新點子繼續試行家庭祭壇了👏🏻

    7. 每個家庭情況不同,家庭祭壇的方式也沒有固定,不用勉強和比較。只要找到舒服的方式慢慢開始就好了。孩子漸漸長大,家庭祭壇形式也可以因時制宜作調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