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家書:未來學篇🌏] 早前談及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程,也要參考電子遊戲《刺客教條》,可見電競對現代人的文化影響越來越大。當代頂尖的電子遊戲,內容除了可達藝術境界,它本身還是一種媒介 (media),而把一人遊戲變成集體參與的「遊戲直播」,就是將之變成社交媒體素材。遊戲本身固然重要,而直播產生的社...
[#隨緣家書:未來學篇🌏] 早前談及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程,也要參考電子遊戲《刺客教條》,可見電競對現代人的文化影響越來越大。當代頂尖的電子遊戲,內容除了可達藝術境界,它本身還是一種媒介 (media),而把一人遊戲變成集體參與的「遊戲直播」,就是將之變成社交媒體素材。遊戲本身固然重要,而直播產生的社交,還衍生了另一個龐大產業,乃至超然於現實世界之外的社群,這也是未來國際關係必須注意的。
很多圈外人包括筆者,初時都未能明白「睇人打機」樂趣何在,但只要親歷其境,就會逐漸發現這也是當代大眾文化,感染力遠超我們寫的文章。現在不少學生的志願是當「Youtubers」,而Youtube最多人訂閱的主播,通常都與遊戲有關。典型例子是PewDiePie這個今年未滿30歲的瑞典年輕人,他現時擁有全球約9600多萬訂戶,是遊戲評論、直播的超級大戶,不論是大廠牌子或獨立遊戲,只要有他的評論和試玩,都會得到極大曝光,足以左右銷情。PewDiePie透過經營頻道,年薪據報超過750萬美元,這還是四年前的舊數字了。
這些主播和觀眾群的誕生,導致直播平台發揚光大,其中2011年才上線的Twitch被視為龍頭,因為產業爆紅「發了大財」,然後被Amazon收購。Twitch在巔峰時刻,流量僅次於Netflix和Youtube,有了流量,自然有大量廣告。這類平台對主播來說,也是像uber一樣的去中介化(uberization)產物:當主播擁有的訂閱到達一定數量,就會被羅致於平台旗下,單獨簽約,收益直接拆帳,不用通過傳統經理人公司、業界團體的認證。當然,我們可以說Twitch、uber不過是「新型中介」,但它們摧毀了舊中介人為製造的壟斷性門檻,點對點的直接溝通變成主導業績的最大關鍵,這是舊式精英中介經濟難以比擬的。
成功的主播,通常對自身的粉絲社群用心經營,受眾有較強的身份認同、較易捕捉的興趣,廣告投放的成功率自然較高。PewDiePie深諳此道,對粉絲有特別稱呼來強化認同,例如粉絲團被稱為「The Bro Army」,單獨就叫「Bros」,專門的碰拳手勢叫「Brofist」等,不一而足。圈外人看了只會一頭霧水,這就是我們說過「網絡國際關係」的「群組建構認同」年代;每一個群組,某程度上,就是一個虛擬國度。
打機以外:達哥的國際視野
香港最知名的遊戲主播達哥,正是這個新興國際關係現象的代表人物。他自從以直播遊戲成名,已進入娛樂圈,成為廣告界紅人,展示了遊戲主播游走於網絡內外的能力。達哥也是不斷創造新文化、非常具國際性的例子,並不是上一代理解的「網絡廢青」:他港大畢業,主修中文和藝術,副修阿拉伯語,留學地點不是主流的英美澳加日,而是曾到也門、埃及交流一年。這種坐言起行的國際視野,並非只有平面視角的網民所能比擬的。
只要在網絡隨便遊走,就會接觸到達哥的二次創作,例如他聲演潮文、在直播完結前大喊「完」、以「達哥」身份翻唱知名歌曲等。他不會用原配樂,連音效都自己聲演,例如翻唱周慧敏《如果你知我苦衷》為《如果你知達苦衷》,又自稱「音準達」;也經常將自己的臉孔Key到遊戲封面,形成充滿趣味的「個人崇拜」,這正是在這年代個人品牌的經營之道。還有聲稱與新垣結衣有感情關係、自己是「達朝」的「達太祖」、經常詮釋「毒L」這文化認同,都是和PewDiePie一樣,刻意建立獨特的社群語言。
上一代自然會問:那和我們有何關係?達哥成功崛起重要性,在於寄托了「打機都有出頭天」、非主流顛覆主流的想像,而這正是他其中一個廣告的橋段。這就像特朗普在美國大選戰勝傳統精英希拉莉,他雖然有父幹和家世,但成功利用群眾對「華盛頓建制」的不滿,吸引了不滿全球化的憤怒白人,又附和了極右陰謀論者對自由派的怨恨,將自己打造成挑戰體制的鬥士、美國精神的真正傳人。特朗普自然也有社群,例如Facebook有一個粉絲專頁膜拜特朗普是「神王」(God Emperor),它有時會接受網民投稿,通常是一些短小的迷因 (meme),附上一句「由愛國者XXX發出」 (Sent by XXX, a patriot),這也是粉絲認同的建構,「愛國者」和PewDiePie的「Bros」、達哥的「毒L」,可謂異曲同工。
觀看遊戲與建構主義
根據國際關係理論的建構主義,物質力量例如軍事、經濟、政治等自然重要,但同樣正在能改變局勢的還有不斷滋生的概念、規範,例如一個群體、國家的身份認同,或自身的文化信仰和歷史經驗,都會左右社會演化和權力結構。不同群體的成員,雖然都生活於同一個城市,受同一個政治經濟秩序影響,但他們的自身認同和信仰不一,對利益就有不同定義,從而產生不一樣的行動。
例如經典的香港獅子山下精神、大學生「四仔主義」,創造了一代人的行動和社會參與方式,但這個觀念影響的一代,自然難以理解另一個規範的受眾。生於苦困年代的人,一般傾向實際地以金額衡量價值,不會讚成自後代夢想成為網絡主播;但對年輕人來說,基本溫飽不成問題,反而「存在感」比其他物質更為奢侈。在網絡得到尊重,進而成為一門產業,可能比起坐寫字樓得到一份僅夠糊口的薪金更快樂,慢慢自然產生截然不同的認同和文化。PewDiePie一開始經營網絡頻道的時候,他的父母極力反對,說「整天坐在家中玩電腦,不會帶給你任何生活」;但當PewDiePie這代人變成中老年之後
主播稿範例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直木賞作品「初戀」書籍分享
有些事是回頭看才能徹底釐清的……
總覺得自己身上某部分女性魅力在台灣的成長環境中被扼殺了,以前常認為當女生好麻煩(我相信女生或多或少都有此種經驗)
小學時我對異性的印象其實恐懼居多。還記得有次放學途中,騎機車的男人從後方掀了我裙子後大聲歡呼揚長而去,害我好一陣子走路回家都神經兮兮怕這怕那。班上某位調皮男同學總愛惡作劇,把我書包藏起來、動不動來扯我頭髮,即使根本不知道哪惹到他。不僅如此,雜貨店賣東西阿伯或男老師某些令人不舒服的眼神也讓小學生的我意識到危機。
國中時代呢,騎腳踏車通學被跟蹤狂跟了好一陣子、高中之後家裡總有無聲電話在我放學後會頻繁打來讓家人不堪其擾……原來世上有這麼多騷擾方式啊,當時我無奈的想。
「不要穿短裙或過於暴露的衣服、不要和異性太親近,免得惹上不必要麻煩」一直以來大人都是這麼告誡,即使我已經很聽話,在自己變成真正的大人之前,異性還是讓生活充滿一定程度的威脅。
難道這些煩惱、威脅都是自找的?
二十幾歲移居東京之後,對於一般女生甜度開關可以放心開很大這件事一方面感到驚訝、一方面覺得解放(或者說找到了平衡感)
「請穿著蕾絲小碎花洋裝配上充滿潤澤度的紅唇去勾引心儀男人吧」雜誌裡堂而皇之寫出這句文案時,我身上的女性特質才像真正甦醒般(在那之前我從來不化妝)
對啊,為什麼要為了那些猥褻的、本來就不該和我的世界產生關聯的男性動物而殺光魅力呢?明明在買可愛洋裝、在畫紅唇過程中自己也能得到許多愉悅,更別說世上還是有可口男人哪。
我在童年、學生時代所累積的小陰影,隨著海外生活過程慢慢代謝掉了。現在想來只覺得「好險」,我並沒有真正遇過可怕的性騷擾,從小家庭生活也算安穩,有什麼煩惱還是可以說給大人聽,不需要「向外」尋找心靈避難所。
可是,在成為一名常常收到女讀者來傾訴心事的作家之後,我才發現有些女生的自我評價機制異常危險。
像是
「小羊,前男友分手後用了不堪字眼形容我,他讓我覺得我在男人眼中是賤貨……我真的是賤貨嗎?」
「為什麼一開始交往甜言蜜語,為什麼一直順著他,最後卻被狠狠甩掉呢?是不是我注定不值得好男人?」
她們成長過程中受過什麼傷?為何如此輕易被男性牽制?
有部分女性對於對自己表達好意、對自己伸出手的異性會過於期待過於美化,於是「他」說了什麼變成很重要的事。對,因為一個男人看待的方式就全盤否定自己的女性大有人在。
島本理生小姐寫的直木賞得獎作品「ファーストラヴ」(中文書名:初戀),乍看之下以為是戀愛小說,當我帶著輕鬆心情翻開書稿後,才發現完全被背叛。
這本內容主要在描寫一位漂亮女大學生親手殺死父親的故事。據說父親反對她報考電視台女主播,反對她在外招搖做拋頭露面工作,於是就職面試結束後女大生買了菜刀筆直通往二子玉川父親任職的美術學校,刺殺了身為知名畫家的父親。
女大生被逮捕後只丟下一句:「請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我也不知道我的動機是什麼。」明明有著美好前途的大學生為何沒有走上人生正軌而成為殺人犯呢?她的成長過程又發生了什麼?各種謎樣要素讓媒體不斷渲染報導…‥
在闡明女大生成長過程時,書中有段話是這麼寫的:「女孩身邊總是有許多偽善的神(妳可以解釋為那些在一開始對妳有興趣或對妳釋出好意的男人)有些女生會因此自殺,也有人會努力活下去、克服創傷,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愛而回歸人生正軌。環菜小姐(女大生殺人犯)也是,或許再過一段時間便能逃離困境」
我其實不認為女大學生走偏,我覺得人生並不是一開始就在正軌上,而是在變成大人的成長過程中、甚至變成大人之後,經由各種相遇(這部份靠機遇)、經過各種努力(這部份靠妳)將自己扶正的。
扶正之後步入正軌的好處是,妳絕不會把異性評價當成自我評價,妳會懂得在愛情裡終究只需要追求愛情,而不是過度期待成就感或對方的肯定。
我多希望能回到小學去救那個對異性充滿恐懼的自己,如果是此刻被不知名騎士掀裙子,我一定會拍下車牌告他。被男生惡作劇扯頭髮,我會用力扯回來。在戀愛裡,假設有男人敢罵我賤貨,我也壓根不會懷疑自己,會百分百認定對方才是賤貨😒
PS 在日本網站上看到零用錢不太寬裕的學生發出悲鳴:「好想看這本書啊,但圖書館裡「初戀」預約人數已高達465人,看來要排隊等到明年😭」
#以下是博客來作者親筆簽名版
出版社說這些書可是從日本坐飛機回台灣的呢
https://is.gd/kMXCuE
#直木賞作品「初戀」書籍抽獎活動
即日起只要對本篇按讚、公開分享並留言(隨便說句話都可以,我不想限制各位留言內容)最公式化的留言是請告訴我想和誰分享這本書。
留言範例「我想和Lucy分享初戀這本書」
抽獎活動到台灣時間6月30日止,共三個名額各一本。
主播稿範例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直木賞作品「初戀」書籍分享
有些事是回頭看才能徹底釐清的……
總覺得自己身上某部分女性魅力在台灣的成長環境中被扼殺了,以前常認為當女生好麻煩(我相信女生或多或少都有此種經驗)
小學時我對異性的印象其實恐懼居多。還記得有次放學途中,騎機車的男人從後方掀了我裙子後大聲歡呼揚長而去,害我好一陣子走路回家都神經兮兮怕這怕那。班上某位調皮男同學總愛惡作劇,把我書包藏起來、動不動來扯我頭髮,即使根本不知道哪惹到他。不僅如此,雜貨店賣東西阿伯或男老師某些令人不舒服的眼神也讓小學生的我意識到危機。
國中時代呢,騎腳踏車通學被跟蹤狂跟了好一陣子、高中之後家裡總有無聲電話在我放學後會頻繁打來讓家人不堪其擾……原來世上有這麼多騷擾方式啊,當時我無奈的想。
「不要穿短裙或過於暴露的衣服、不要和異性太親近,免得惹上不必要麻煩」一直以來大人都是這麼告誡,即使我已經很聽話,在自己變成真正的大人之前,異性還是讓生活充滿一定程度的威脅。
難道這些煩惱、威脅都是自找的?
二十幾歲移居東京之後,對於一般女生甜度開關可以放心開很大這件事一方面感到驚訝、一方面覺得解放(或者說找到了平衡感)
「請穿著蕾絲小碎花洋裝配上充滿潤澤度的紅唇去勾引心儀男人吧」雜誌裡堂而皇之寫出這句文案時,我身上的女性特質才像真正甦醒般(在那之前我從來不化妝)
對啊,為什麼要為了那些猥褻的、本來就不該和我的世界產生關聯的男性動物而殺光魅力呢?明明在買可愛洋裝、在畫紅唇過程中自己也能得到許多愉悅,更別說世上還是有可口男人哪。
我在童年、學生時代所累積的小陰影,隨著海外生活過程慢慢代謝掉了。現在想來只覺得「好險」,我並沒有真正遇過可怕的性騷擾,從小家庭生活也算安穩,有什麼煩惱還是可以說給大人聽,不需要「向外」尋找心靈避難所。
可是,在成為一名常常收到女讀者來傾訴心事的作家之後,我才發現有些女生的自我評價機制異常危險。
像是
「小羊,前男友分手後用了不堪字眼形容我,他讓我覺得我在男人眼中是賤貨……我真的是賤貨嗎?」
「為什麼一開始交往甜言蜜語,為什麼一直順著他,最後卻被狠狠甩掉呢?是不是我注定不值得好男人?」
她們成長過程中受過什麼傷?為何如此輕易被男性牽制?
有部分女性對於對自己表達好意、對自己伸出手的異性會過於期待過於美化,於是「他」說了什麼變成很重要的事。對,因為一個男人看待的方式就全盤否定自己的女性大有人在。
島本理生小姐寫的直木賞得獎作品「ファーストラヴ」(中文書名:初戀),乍看之下以為是戀愛小說,當我帶著輕鬆心情翻開書稿後,才發現完全被背叛。
這本內容主要在描寫一位漂亮女大學生親手殺死父親的故事。據說父親反對她報考電視台女主播,反對她在外招搖做拋頭露面工作,於是就職面試結束後女大生買了菜刀筆直通往二子玉川父親任職的美術學校,刺殺了身為知名畫家的父親。
女大生被逮捕後只丟下一句:「請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我也不知道我的動機是什麼。」明明有著美好前途的大學生為何沒有走上人生正軌而成為殺人犯呢?她的成長過程又發生了什麼?各種謎樣要素讓媒體不斷渲染報導…‥
在闡明女大生成長過程時,書中有段話是這麼寫的:「女孩身邊總是有許多偽善的神(妳可以解釋為那些在一開始對妳有興趣或對妳釋出好意的男人)有些女生會因此自殺,也有人會努力活下去、克服創傷,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愛而回歸人生正軌。環菜小姐(女大生殺人犯)也是,或許再過一段時間便能逃離困境」
我其實不認為女大學生走偏,我覺得人生並不是一開始就在正軌上,而是在變成大人的成長過程中、甚至變成大人之後,經由各種相遇(這部份靠機遇)、經過各種努力(這部份靠妳)將自己扶正的。
扶正之後步入正軌的好處是,妳絕不會把異性評價當成自我評價,妳會懂得在愛情裡終究只需要追求愛情,而不是過度期待成就感或對方的肯定。
我多希望能回到小學去救那個對異性充滿恐懼的自己,如果是此刻被不知名騎士掀裙子,我一定會拍下車牌告他。被男生惡作劇扯頭髮,我會用力扯回來。在戀愛裡,假設有男人敢罵我賤貨,我也壓根不會懷疑自己,會百分百認定對方才是賤貨😒
PS 在日本網站上看到零用錢不太寬裕的學生發出悲鳴:「好想看這本書啊,但圖書館裡「初戀」預約人數已高達465人,看來要排隊等到明年😭」
#以下是博客來作者親筆簽名版
出版社說這些書可是從日本坐飛機回台灣的呢
https://is.gd/kMXCuE
#直木賞作品「初戀」書籍抽獎活動
即日起只要對本篇按讚、公開分享並留言(隨便說句話都可以,我不想限制各位留言內容)最公式化的留言是請告訴我想和誰分享這本書。
留言範例「我想和Lucy分享初戀這本書」
抽獎活動到台灣時間6月30日止,共三個名額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