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为了活下去在线阅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为了活下去在线阅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为了活下去在线阅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为了活下去在线阅读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Shinee Wong 雪儿院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致老板的一封信 14天不是假期,而是规划未来 今天已经来到Day5封城, 当每个人都在家无所事事、看连续剧、睡觉、懒散、Hae的时候.... 就是你比别人抢占先机走更快的时机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14天如何规划好你的未来呢?这里给老板几个参考: 1、#静下心好好思考接下来的蓝图布...

为了活下去在线阅读 在 SHINEE WONG | 雪兒院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1 13:57:40

14天不是假期,而是规划未来 【Day5封城】 当每个人都在家无所事事、看连续剧、睡觉、懒散、Hae的时候.... 就是你比别人抢占先机走更快的时机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14天如何规划好你的未来呢?这里给大家几个参考: 1、#静下心好好思考接下来的蓝图布局 14天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 为了活下去在线阅读 在 Shinee Wong 雪儿院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22 17:08:14
    有 20 人按讚

    #致老板的一封信
    14天不是假期,而是规划未来

    今天已经来到Day5封城,
    当每个人都在家无所事事、看连续剧、睡觉、懒散、Hae的时候....
    就是你比别人抢占先机走更快的时机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14天如何规划好你的未来呢?这里给老板几个参考:

    1、#静下心好好思考接下来的蓝图布局
    14天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工作模式。千万不要觉得14天之后出去还可以用同样的模式继续经营你的事业,因为世界已经改变,你不改变模式就等着被淘汰!

    要布局什么呢?
    为你的企业做创新的盈利模式、企业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营销策略、以及重整你的团队运营模式....

    2、#投资脑袋大量学习
    如果你静下心也无法找到一个好的模式,建议你大量阅读书籍、或者购买我的VIP学习卡(https://vipmember-m.gr8.com/)马上学习。因为一个人没有创新的想法,纯粹因为懂的太少,困在自己的世界太久了,所以想不出一个好的策略。只有透过学习才能让你的企业有所突破!

    3、#从重资产转型轻资产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与各种突发状况,全球经济正式进入衰退期,接下来唯一的策略就是让你的企业“活下去”。这个时候应该冷静的思考下如何让你的企业走向轻资产,改变团队作战方式、缩减不必要的开销及人手、简化作业流程,为转型互联网做好万全的准备...

    4、#马上行动
    任何想法不要等14天之后才开始执行,马上趁这段时间和你的团队做视讯会议,定下策略。建议你马上开始执行,因为接下来测试你的策略是否可行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这段大家关在家的期间。如果你的模式及策略在这段时间都能有效,那么14天之后更不用担心了....

    所以这14天不是让你休息的时候,而是让你好好规划未来,如何快速转型,马上行动的时机!

    看完了很想行动但不知该如何开始?
    马上加入我的VIP学习卡,让你全年无限量线上学习:https://vipmember-m.gr8.com/

  • 为了活下去在线阅读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8-15 08:23:39
    有 265 人按讚

    推荐部落格:Green Tea's Corner
    http://woongreen.blogspot.com

    文章:冯以量教我们要学习 “ 善终 、善别、善生“
    http://woongreen.blogspot.com/2014/07/blog-post_28.html

    谢谢用心的部落格主人: Bao Ma

    很早就听到“善终”两个字,是从台湾传来。我阅读过一本书《一碗阳春面的回忆》,就是描述一位末期肝癌女病人,在一间安宁疗养所的体验。她和家人都受到病院同仁的照顾,鼓励,直到病人善终。

    在外国,很早就有“HOSPICE HOME"(临终病院或安宁病房),让器官衰歇老人,末期癌症病人度过最后时光。

    很高兴在逛书店时买下《善终》这本书,也高兴在马来西亚已经有人在带动、推广“善终”,“善生”和“善别”。有一些医院也附设安宁病房,让病人和家属有个地方和挚爱的人度过最后的时刻。

    作者冯以量本来是一个工程师,毅然成为一个临终关怀辅导师。他在星加坡一间慈怀病院服务,协助许多临终病人。他把这些病人称为他的“生死导师”,因为他们教他如何用关爱看待生死,让他看到死亡的力量,是如此善良,不要逃避。他对这些导师充满敬意,并且得到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的同意,写下他们的故事。希望这些故事是一颗颗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种下善终的种子。

    以量说:“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可是善终却是每个人可以追求的权利。” 他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规划善终,如何对待亲人去世前的心态,在世的人如何好好活着(善生)。

    书中的许多真人真事,让我们体会到病人的感受--身心交瘁,不想拖累家人;而家人却执着于寻求医疗,不肯放手。以下有几个‘故事‘,都是让人深深感动的。

    35岁的乳癌末期病人,她的家人为了避免忧伤,都给她鼓励和希望。她把想说的话写成3封信,说出心中的善终梦想。当她昏迷时,父母和丈夫不知所措。辅导员把那三封信交给他们,他们心情悲痛,可他相信这信里所传达的爱,足够给他们活下去。(人生最后的梦想:P36)

    作者曾陪伴一位老病人,一同默念佛号,感觉到有一种很温和明亮的光线。他从这一段死亡经验里获取了能量。他鼓励家属在心中默默送上关怀,轻轻触摸病人的手,能给临终病人关爱,让他带着你的关爱离开,留下不同的色彩给继续活着的你。(不是所有的死亡都是黑色的:P45)

    许多末期病人的家属,都不舍让他们离开,希望有奇迹出现。可是病人的器官已严重损坏,不管医生如何急救,他们在醒后几小时或几天后还是会死亡。这时病人处在昏迷中,无法做决定,这对病人是非常不公平,让他在临终前承受更多的痛苦。家属救醒他的‘努力’,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多出一些时空,去经历心中的不舍。他们无法让病人得到善终,更不用说继续善生。作者呼吁家人,感谢他们愿意放手。(急救,为的是什么?P53)

    病人也许有许多疑问,请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我们说再见。一个病人就向医生询问三个问题,让他可以选择:1)我还有多少寿命?2)那些药可否不需要再服用?3)我是否可以在家里让我的家人照顾我到去世为止?我们尊重病人的选择,他清楚知道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他其实是要透过医生协助他的家人做好准备。这一篇也让我们知道,一些病人拒绝吃药。可是安宁治疗的药,是能够减轻疼痛的药物,医生也会不断地为病人调整疼痛的药物。(尊重临终病人的选择:P64)

    一位70多岁的女病人,有一个要求:“我很想游车河。”她想回她家的那个政府组屋,教堂,老公的坟墓,常去的卡拉OK看一看。这些地方都是她用一生的时光,把爱留下来的地方。人一生中拥有一些地方,人物,角色,我们每年都在演着这些故事,组成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要求,平淡得来,却又很美。(我很想游车河:P146)

    作为一个男人,大多被社会化了。许多男人为了要令人尊敬,保持形象,而选择不多话,不多泪。一位男病人在家人面前说不出话来。在医生和辅导员的鼓励下,他才说出3句话和3个愿望。3句话是:“我爱你们。不管以后我在那里,我很珍惜你们。我很抱歉,我不想要这样,我对不起,我是唯一的儿子,对不起。”

    这一段话,过去大家都隐忍很久,不曾说过。因为它太痛了。然而,越痛的话,都要跨过去。唯有把痛摊开来,关爱和平静才能走进来。我看到他们一家五口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每个家人都承诺会完成他的愿望。我们都不希望我们的挚爱离开,可是,我们还是得要接受。(请把爱说出来:P222)

    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些末期病人的年龄,已经年轻化。像“我只想回去学校读书”的同学,只有17岁(末期鼻癌),“那一张笑颜”的女病人只有37岁;“妈妈请你记得我的笑容”的女病人只有24岁;“我是自己的爸爸”的工程师也很年轻,还有一个39岁的末期肝癌病人,35岁的末期乳癌病人等。这些人的罹病,说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都影响到身体素质,也让我们敲醒警钟,多注意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外食和多运动,培养健康的身体。

    善终、善别、善生,都是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功课”。    

    28-07-14 绿茶部落格(10)

    购书方式:
    https://www.facebook.com/130028873696510/photos/pb.130028873696510.-2207520000.1439597929./495239813842079/?type=3&theater

  • 为了活下去在线阅读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09-11 20:13:53
    有 189 人按讚

    这是我为了2013年新加坡甘露协会的安宁疗护研讨会所修改的文章,分成几个 Part。

    有关善终的文章,现在和你们分享。
    大部分的文字并没有刊登在《善终》书内。

    《善终》(Part 4/4)
    文/冯以量硕士


    6.0 如何规划善终

    我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是得到善终。我常问病人和学生:“如果你只剩下三个月寿命,你将如何安排生死?”

    总结大家给我的答案,可归纳为三个部分:临终的照顾、葬礼的计划、死后的遗愿。

    在安宁疗护的服务道路上,我发现只有少数的病人可以完成所有规划,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体力去完成。能够完成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已经很棒了。

    如果善终能够为我们的关系带来善别、为活下来的亲友带来善生,一切的规划便是值得的。这也是为何我常鼓励大家要严谨看待如何规划善终的原因。

    在规划善终方面,以下三十道问题是我常会询问病人和学生的。如果你在阅读时,心里感到不舒服,我建议你先跳过此篇文章。他日需要时,再重读即可。如果你觉得本篇内容对其他亲友有帮助,也请你借此引导他们来阅读。


    6.1 临终的照顾

    1.我是否要知道有关疾病及寿命的预测?如果我想知道,我希望是谁来告诉我?如果我不想知道,那该让谁来代替我知道病情?

    2.我是否要和医生独自讨论病情?或者只让亲友和医生讨论病情?还是我们一同和医生讨论病情?(知道病情和讨论病情是不同的两回事。讨论病情常会牵涉财务、治疗、照料的课题。有些医疗团队会提供家庭会议,即由医生、护士和社工来主持会议,让病人及其家属一同来商量决策。)

    3.当病情已到了末期,我要坚持接受积极治疗,还是接受安宁关怀?(“积极治疗”就是“我希望继续接受各种医疗及抢救方法来尝试延续我的生命”。而“安宁关怀”则是“我选择不接受任何积极的治疗,只在护理和减缓疼痛的治疗之下,让生命自然结束”。)

    4.如果我无法吞食,我是否要插喉管来进食?(清醒的我可以尝试和医生沟通。如果感到不舒服,可以吩咐医生拿走喉管。只怕我昏迷时,无法为自己做决定,因此我最好先让代言人知道我的意愿。)

    5。如果昏迷的我无法自行决定任何安排的话,我要谁来做我的发言人及决策者?(最好的做法是你的照顾者也是你的发言人和决策者。如果发言人、决策者和照顾者是三个不同的人,那会较易出现大家有不同意见的状况。)

    6.当我卧躺在病床需要被照顾时,我希望在哪里被照顾?医院、慈怀病院、疗养院还是自己的家?

    7.当我被医生告知只有几天寿命时,我想在哪里去世? 医院、慈怀病院、疗养院还是自己的家?(被照顾和去世的地方可以是不一样的答案。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需求。有些人想要在医院被照顾,却希望躺在自己的床上离世。有些人想要在家里被照顾,却想在临终前的那几天由医生、护士全程照顾。)

    8. 在我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我希望哪些亲友可以陪伴在我身旁?也希望哪些亲友不要出现?(有些病人不希望一些亲友看到他临终衰老的样子,所以会婉拒亲友的探访,好在大家的脑海中对他留下一个健康的印象。)

    9.当我临终时,我希望得到的护理是……?(请具体说出自己对护理的要求。譬如:每天身体接受清理至少一次、头发和指甲要定期修剪、每天要化妆、希望手脚每天都被按摩一次、口干时用少许温水滋润、大小便之后要换尿布、每隔两个小时身体背部就会被翻转到另一边去,以免皮肤红肿、感染等等。)

    10.当我临终时,我希望得到的关怀是……?(请具体说出自己对关怀的要求。譬如:有人在日间/夜间陪伴我、无论我是否有反应,都有人与我聊天、说出你心中对我的不舍、拜访时请送我一朵鲜花等等。)



    6.2 葬礼的计划

    你可以为自己预先计划丧礼的安排,并向家人和朋友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与猜测,减少冲突的发生。

    11.我要葬礼的宗教仪式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犹太教,或无宗教仪式?葬礼要在哪里进行?

    12.我要的棺木是西式还是中式的?我的寿衣是哪一套?我是否想要有任何的陪葬品?

    13.我要或不要哪位亲友出席我的葬礼?(请写在文件里,列出亲友的姓名、关系及联络号码,以及说明为何指定不要某亲友出席葬礼。)

    14.有关葬礼的布置,我要哪一张照片成为遗照?我喜欢哪一种花?我接受或不接受亲友送的花牌及花圈?(有些病人希望亲友把送花的钱转成慈善用途。)

    15.有关亲友给的帛金,该如何处理?用来作为葬礼费用的资助,还是捐给相关慈善机构?

    16.我可以让人瞻望我的遗容吗?如果可以,有没有特地指定的时间?(建议可以在安葬之前、进行告别奠礼等等。请注意: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让任何人瞻望遗容,要谨慎处理。)

    17.哪一些亲友是致悼词的人选?(在还没有去世前,请邀请他们在葬礼致悼词,那会是一个又一个很感人的亲密对话。)

    18.如果我有一份致谢词和告别词,我会请谁来唸出?或我是否会请别人事先录音或录像?

    19.我希望亲友献唱或播放的歌曲有哪些?我有哪些喜爱的圣经或佛经经文、诗词歌赋等,希望是哪些亲友为我诵读?

    20.我要如何被安葬?如果是土葬,我想要我的遗体被葬在哪个墓园?如果是火葬,我的骨灰想要被安放在哪个骨灰堂?如果是海葬或树葬,我的骨灰想要被撒落在哪里?如已经做出安排,文件现放在哪里?

    6.3 死后的遗愿

    死亡结束的只是生命,而非关系。即使我已经去世,亲友仍会怀念我,或重温过往美好以及珍贵的时刻。我希望我留下来的爱足够让亲友们继续活着,也希望我的精神能够透过亲友延续下去。

    21.我要对哪些亲友说感谢的话?

    22.我要对哪些亲友说宽恕的话?(我原谅你,也请你原谅我。)

    23.我要对哪些亲友说关爱的话?

    24.我要对哪些亲友说告别的话?

    25.有哪些亲友会因为我的离去而陷入忧郁?我要留下什么支持或安慰的话让他们活下去?

    26.我的人生里有什么是想要被亲友传承下去的?(如人生哲学、个人修养、生活态度、面对逆境的能力、面对冲突的能力等等。)

    27.我希望亲友如何记得我?(如把我的微笑放在你的心里、把我的照片放在你的钱包里、难过的时候写信给我、逢年过节祭拜我、记住我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28.我怎么分配有纪念价值的物品给我的亲友?

    29.我已做遗嘱?已告知我的受益人我存放遗嘱的地点?

    30.请告诉亲友我人生的一句座右铭。我是否要把它写在墓碑上?

    请把这三个部分的答案存放好。如果你愿意的话,不妨花一些时间用笔写下来,甚至可以录音,好让决策者或代言人跟随你的意愿去落实善终规划。

    让离去的人得到善终、让彼此的关系得到善别、让活着的人得到善生。这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


    结语:大树的生死

    一个在慈怀病院的下午。从起初窗外的阳光普照,转变成窗外撒进来的小雨,到最后滂沱大雨。我站起来,把窗口关上。

    我对躺在病床的临终老人说:“不知不觉。我们谈了两个小时多。我也要下班了。感谢你,告诉我这么多关于你的事情。我很感动。”

    他说:“这就是我的人生。现在来到这个阶段。”

    我走回到座位,稍微整理了今天和他的对谈。我说:“我比喻你的人生就像一棵大树。曾经那棵大树充满了叶子、花朵、还有果实。曾经这棵大树被害虫侵犯过。也被大风吹倒过。不过,这棵大树依然活到年老。现在,叶子一片一片掉落。花朵也一朵一朵凋谢。果实完全也没有了。你看到这棵大树经历了这么多,他也准备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看到这样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还要对这棵大树说吗?”

    他同意地不断点头。想了一想。然后对我说:“你有听过蔡琴的一首歌吗?”他哼着:“人生就是戏。演不完的戏。有的时候悲、有的时候喜。……”

    我听过这首歌。我也随他一同哼着那首旋律。

    他说:“人生就是戏。今天你做主角。明天你做配角。后天你做绿叶。大后天,你什么也不是。”

    我明白他的意思。我点头。

    他对我微笑了。一个忧郁眼神陪伴着一个放开的微笑,老人看着我。我看着老人。他当下的真实表情仿佛告诉我:“生命同时含杂了悲傷和歡笑。這就是人生。”

    的确是在那个大后天,老人安详去世了……

    ***

    最后,我想问你:倘若生命是一棵大树。你的生命是逐渐落叶、或者是累积果实?

    我想两者都会同时拥有,那会比较接近我们这个世界的实相吧。

    所以,当我们看到逐渐落叶的时候,心里焦虑。当我们看到累积果实的时候,心里高兴。焦虑和高兴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好的和坏的也都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只看我们从那一个角度选择诠释自己的生死。你可以只看好的、或者只看坏的、或者看好的同时也看坏的;都可以。或者什么都不看,也可以。

    到最后,你可能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才是坏的?都没有了。没有了好、也没有了坏;只剩下的是:

    一棵大树倒了……

    如果你用心的话,你将会看见大树已经换上新的面貌,在大自然四面八方的时空上,对着你微笑,对着你欢唱。




    书目参考
    1. 钟昌宏医师 编。癌病末期安宁照顾 - 简要理论与实践。财团法人中华民国安宁照顾基金会。

    2. Ven. Sangye Khadro著。涂炳忠译。生死两相安。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普觉出版社。2004。

    3. 温志大著。走向天堂-人类死亡探秘与安宁疗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 J. Krishnamurti著。廖世德译。生与死。方智出版社。1995。

    5. James Fadiman & Robert Frager著。Personality & Personal Growth。Prentice Hall出版社。2001。

    6. Brian L Weiss, M.D.著。黄汉耀译。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张老师文化出版社。2001。

    7. 善终与安宁服务。李宗派博士。实践大学民生学院院长。

    8. Philip and Barbara Newman著。郭静晃等译。发展心理学-心理社会理论与实务。扬智文化出版社。1998。

    9. 生死学或生生学?陆达成。

    10. Rokeach, M. Editor. Understanding Human Values: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Free Press, New York. 1979

    11. 一行禅师著。胡因梦译。你可以不怕死。橡树林文化出版社。2003。

    12. 蓝嘉俊责任编辑。网路与书20 - 少一点 Less。吴兴国 - 学的时候一大片,做的时候一条线。2005。

    13. John Banmen。Satir’s Systemic Brief Therapy Training Programme。1999。

    14. 赖声川著。赖声川的创意学。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