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丹麥克朗歷史匯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丹麥克朗歷史匯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丹麥克朗歷史匯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丹麥克朗歷史匯率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忽然一周:匯市篇]講明,不一定期專欄呀下,甚至有冇第二期都唔知。 從來唔信咩五窮六絶,但五月嘅主題當然係淡,仲有貿易戰。方便起見我由月頭計起(因為侵侵週末出推,我唔知計出前嘅星期五定出後嘅星期一好,懶) 人民幣急跌,預期之中啦。無論係主動(貨幣戰?貶值增加出口競爭力抵消關稅影響?)定被動...

  • 丹麥克朗歷史匯率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5-11 18:00:35
    有 58 人按讚


    [忽然一周:匯市篇]講明,不一定期專欄呀下,甚至有冇第二期都唔知。

    從來唔信咩五窮六絶,但五月嘅主題當然係淡,仲有貿易戰。方便起見我由月頭計起(因為侵侵週末出推,我唔知計出前嘅星期五定出後嘅星期一好,懶)

    人民幣急跌,預期之中啦。無論係主動(貨幣戰?貶值增加出口競爭力抵消關稅影響?)定被動(避險,資金走入美金),都唔令人意外。但其他貨幣呢?

    以下呢個係彭博的圖,月頭至今所有外幣(相對於美金)嘅表現,很好。貨幣係所謂嘅Expanded major。只用Major就好似連韓圜都唔見,用Asian又會冇咗其他洲份。

    同你睇下圖,睇下有乜得意嘢。

    首先都好多人估到,升得最多嘅係日圓。唔見得因為貿易戰漁人得利(望下韓圜?)。主要都係因為避險。但凡大家京京,啲資金都係去晒買美金,美債(其實可能同一樣嘢),黃金(開始少啲),仲有日圓。仲有,第四位嘅,瑞士法郎,一樣都係避險貨幣。

    人心虛怯,西瓜大邊,信美國佬,因為打得,好合理。資金一驚去晒美金美債,簡單易明。黃金,大家都知,世界通行,冇得印出嚟。但,做乜日圓瑞郎會係避險貨幣?好多人日日聽,但從來唔問點解。

    其實,我都唔係好知。一個講法話日圓有大量嘅carry trade,好多人借嚟炒其他嘢,因為低息—但而家好多貨幣都低息喎。況且,瑞郎就唔低息啦?不過瑞士法郎係避險,就比較有理據。你諗下瑞士嘅歷史,中立國,瑞士央行亦都係比較獨立,比較正路,同埋印銀紙相當克制嘅(唔係唔印,只係冇咁狼)。

    另外,留意第十位嘅,秘魯蘇 Sol。我都唔知係乜,冇去過。重點係乜?重點係,排第十嗰隻已經係跌,即係根本得九隻貨幣對美金係升,包埋quasi美金嘅港幣,同埋美金自己

    In case 邊個咁好學又鍾意搞事嘅,會問做乜有USD,自己對自己唔係零咩?識得問嗰個應該幾醒。答案係:Total return,包埋息。美金存十日都有啲啲息。

    跌得最多嘅,土耳其里拉。一向都係大波幅,況且近期玩DQ伊斯坦堡市長,立立亂,尤幸本人去嗰期就係匯率比較穩定嗰期(本人當年去拉脫維亞,換完錢,佢一晚貶值一成,佢老味)。
    跌第二多嘅,瑞典克郎,寫過了。http://bit.ly/2vRhPb6 瑞典克朗跌至十幾年新低。同係北歐而唔用歐元嘅挪威都差不多。但同係北歐一樣唔用歐元嘅丹麥克朗就在十大升幅,實在冇咁簡單。

    南美幾隻貨幣,最惡名昭彰嘅阿根廷披索,違約多過捧世界盃,好少少嘅墨西哥披索(聽過龍舌蘭危機冇?Tequila 是也),仲有哥倫比亞智利,都係有乜依稀就齊齊走頭嘅貨幣。

    另外,紐紙澳紙當然成熟好多,但貿易戰梗係跌。因為主宰澳紙紐紙嘅最大因素,係大陸。是真的,特別係澳紙。鐵礦石嘛。

    本頁成日講嘅韓圜(畀大家發現咗本人其實都幾鍾意去韓國),其實一早已經兩年幾三年新低,反而呢個月跌幅未算好大。有趣嘅係,明明只係隔離國家,兩個都係美國盟友,中國敵人,但啲走勢極唔同。而獨立嚟講,韓圜啲波幅相當之大。咁固然日本經濟規模大好多,但其實韓國經濟規模已經差不多係世界十大(嚇死未?),同俄羅斯差不多(係咪好誇呢?),大過西班牙澳洲之類—但貨幣嘅波幅,堪比其他東南亞,甚至南美國家,神奇。有機會再寫

    有關秘魯Sol又補多句:嚴格嚟講,秘魯呢隻貨幣嘅名嚟自拉丁文。但應該唔少人都知,西班牙文嘅Sol 係太陽(飲啤酒咪知)。秘魯對上一隻貨幣叫做Inti,印加帝國嘅太陽神。唔好以為好耐之前呀,講緊係1985-1991嘅事。就梗係因為惡性通脹啦。85年之前?又係惡性通脹咯。咁85年之前用乜貨幣?都係Sol,所以就有新蘇同舊蘇,好似新台幣咁,但慢慢地就冇人再講新台幣啦。

    最後講多句,唔知太陽神Inti係乜?睇波咪知。阿根廷烏拉圭國旗上面個太陽,有樣的,就係Inti。反而而家嘅秘魯旗冇咗Inti

  • 丹麥克朗歷史匯率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9-21 21:00:02
    有 339 人按讚


    [平行時空360-361] 希債危機的出路︰「冰島模式」可行嗎?(上篇+下篇)

    對不少人而言,希臘債務「危機」早已不是危機,因為那幾乎是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將永恆地存在。既然是永恆的存在,任何結局都早已被消化,也就談不上「危機」了。然而不少希臘領袖還是不信宿命,扭盡六壬,負隅頑抗,博弈論高手齊普拉斯又宣布解散國會,重新大選,又進入新一場博弈。由於一切換湯不換藥,在可見將來,恐怕類似方程式還會不斷出現。

    究竟有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除了退出歐元區、或讓債權國皇恩浩蕩地宣布債務一筆勾銷,不時有學者提出可效法「冰島模式」。冰島在2008年出現嚴重信貸危機,全國近乎破產,當時氣氛之萎靡,與今日希臘不遑多樣。但冰島政府果斷讓銀行破產、並作「一次性」債務違約,結果輕身上路,今天已得重生。2011年,第一波「歐豬國家」債務問題爆發時,諾貝爾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z)和克魯明(Paul Krugman)曾倡議歐豬國家效法「冰島模式」,認為這比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及歐盟無休止的援助(和債務)更可取。

    制度篇

    然而,「冰島模式」一直被過份簡化,以為重點就是「一次性債務違約」及銀行破產,而忽略了冰島的獨特國情,這卻是冰島和希臘不能直接類比的關鍵。

    根本問題是冰島不是歐元區及歐盟成員,至今擁有自己的貨幣及財金政策,只是「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成員,而這是一個鬆散聯盟,其他成員只有列支敦士登一類小國。希臘加入歐元區後,卻完全受制於歐元區制度。冰島發生信貸危機後,冰島央行即時實施匯價管制,包括以外匯拍賣形式,控制冰島克朗對歐元匯價波動;進行實際資本管制,將近90億美元的資本留在冰島銀行體系;甚至拒絕承擔海外存戶及投資者的損失。反觀希臘在使用歐元的一刻,已失去貨幣主權,自己甚麼大手術也做不了,因為歐洲共同市場的「四個基本自由」(Four Freedoms)包括「資本的自由流動」,一旦實施外匯及資本管制,即等同違反歐盟條約。何況假如希臘真的選擇脫歐,央行要即時重設主權貨幣對歐元及其他國際主要貨幣匯價,即使如何「有序」,亦難逃匯率市場機制的影響,又有哪些投資者會願意信賴這樣的貨幣呢?那些說「效法冰島而不用脫歐」的人,基本上都是政治文宣,不能作準。

    為人忽略的是,「冰島奇蹟」並非毫無外力幫助,但效果卻遠比希臘成功,這恐怕也和希臘的歐元區身份有關。冰島危機爆發後,就與IMF達成協議,換取近21億美元貸款,貸款條件包括削減政府營運開支3-5%,削減對老人及宗教團體的資助,增加個人入息稅等。另一方面,冰島央行亦與北歐多國央行達成「貨幣互換協議」,從而穩定冰島的外匯儲備,及協助冰島在國際金融市場集資。反之希臘問題的來源,是當年與高盛以貨幣互換方式隱瞞債務問題,以求達到使用歐元的條件,而使用歐元後,貨幣互換協議已由歐洲央行主導,希臘已沒有其他工具可用。所以縱然希臘不斷接受貸款,嘗試節衣縮食,卻已失去了自己掌控貨幣政策的能力,「奇蹟」自然不會發生。

    文化篇

    昨天論及「冰島模式」難以複製與希臘,除了歐元區這結構性因素,還有更多國情問題需要理解。

    冰島主要撇帳的是銀行債務,屬私人性質,而希臘希望撇帳的卻是公共債務,因為負債的正正是政府,其實希臘民間倒是還有底氣的。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統計,2011年冰島政府的債務,僅為國民生產總值的不足1.1倍,這已是冰島自2008年危機爆發後,數字上最壞的一年;相較下,希臘同期公共債務高達國民生產總值近1.8倍。「冰債」主因是銀行業過度擴張,種種不成熟及高風險的私人借款,令冰島三大私人銀行的槓桿越來越不健康,危機爆發前一年字面上的總「資產」超過國民生產總值8倍;當美國爆發次按危機,私人銀行難在國際市場獲得資金,就出現信貸危險。但希臘危機的成因複雜得多,可追溯至政府長期的財政黑洞,甚至在加入歐元區時已存在。當冰島政府為三大銀行重組,將本地業務轉移到新銀行,並讓舊銀行破產,都沒有影響冰島的整體公共債務,希臘政府就幾乎什麼也做不到。

    何況冰島和希臘一北一南,雖然都不屬歐洲核心,但文化差異極大,「民族性」也難相提並論。冰島和其他北歐國家一樣是新教主導社會,較容易得到其他北歐國家支持,例如達成貨幣互換協議;相反希臘和歐洲國家的淵源有限,反而和俄羅斯的歷史聯繫還多一些。加上長久以來,新教國家相對接受財政紀律,遇上危機,也較容易接受非常舉措。學者如Brent F. Nielson等觀察歐債問題與宗教取向的關係時指出,新教國家傾向在債務問題上,以緊縮政策解決問題,令冰島較容易忍辱負重、堅持貨幣主權,走自己的路。

    反之希臘雖然是最早加入歐盟的東正教國家,但也和冰島一樣,對歐盟(特別是德國)存有一定抵觸心態;然而另一方面,卻沒有意欲強烈執行堅縮政策,結果沒有冰島的優點,卻充滿冰島的缺點。東正教社會普遍對於歐盟東擴有矛盾心態,一方面擔心歐盟東擴,會令天主教及新教逐步蠶食東正教文化;另一方面卻希望借加入歐盟,換回歐洲身份及經濟利益,卻缺乏自我付出的意識。另據學者Daniel Philpott及Timothy Samuel Shah研究指,希臘這類東正教國家對歐盟的心態,只是搭便車,而不會真正投入。當經濟利益在歐債問題後消失於無形,希臘社會的就越來越討厭歐盟、討厭德國,令公民社會更抗拒執行歐盟及IMF訂下的政策。即使執行「冰島模式」的政策,恐怕希臘也沒有相同成效。

    說到底,希臘人口過千萬,冰島全國則不過30萬,只是希臘的零頭,經濟規模不可同日而語。冰島天然資源頗豐富,鋁和魚都頗有經濟潛力,也研發了新能源發電,不像希臘除了旅遊和投機,就乏善足陳。冰島危機頂點時,曾有中國富豪黃怒波打算在冰島購地建「度假村」,被懷疑為有軍事用途,但無論真相如何,幾宗大型國際交易,已足以扭轉小國命運,不如希臘空有優良港口,卻難借用天然資源解決危機。要徹底解決希臘危機,即使是希臘諸神下凡,恐怕也是無能為力。

    小詞典:歐洲自由貿易協會 (EFTA)

    1960年成立的自由貿易組織,由英國主導,作為當時歐共體的競爭對手,創始成員包括英國、葡萄牙、奧地利、丹麥、挪威、瑞典、瑞士,但成效始終有限,最終諸國紛紛加入歐共體,目前只剩下無足輕重的四國(挪威、瑞士、冰島、列支敦士登)。香港與EFTA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理論上是鋪墊未來與歐盟的相關談判。

    小詞典:黃怒波

    中國商人,兼有詩人身份,以向北京大學捐贈10億人民幣馳名。2011年擬在冰島危機期間,以1億美元購買300平方公里冰島土地興建「度假村」,被西方媒體懷疑為中國建立的北極軍事基地。計劃原獲冰島政府支持,但陰謀論曝光後,在西方壓力下,最終冰島政府拒絕投資申請。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9月9-10日

    延伸閱讀:中國能拯救希臘嗎?
    https://www.facebook.com/…/a.1005777136123…/98998286436919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