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串流平台會否取代傳統電視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串流平台會否取代傳統電視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串流平台會否取代傳統電視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串流平台會否取代傳統電視台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譚新強:傳媒軟實力才是真實力 文章日期:2021年6月25日 【明報專訊】今天《蘋果日報》停刊了!我無意討論蘋果的是否真的被政府逼至停業,還是別有用心的自我主動決定,但總可算是一個香港傳媒年代的過去。樂觀來看,此刻亦可以是一個回歸理性、講事實、講道理、講人性、消滅可恥自我種族歧視、團結社會、講好...

串流平台會否取代傳統電視台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22:15

|#公眾外交事件簿 031 📂事件代號:台劇外交 🔎涉案國家:台灣 📆案發時間:2001年至今 你最近有追 #台劇 嗎?近年來台劇大爆發,劇情與題材都更趨多元,例如:《#麻醉風暴》、《#通靈少女》、《#我們與惡的距離》,到近期的《#俗女養成記》與《#斯卡羅》等等,都掀起一波台劇討論潮。 一部成...

串流平台會否取代傳統電視台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2 08:10:47

【 愛美麗狂想曲/大台想變真係話咁易?】 _ 記得幾年前的某個早上,曾經在將軍澳電視城裏跟一位前輩見面,對方是部門主管,他說無綫電視(TVB)有如何一艘航空母艦,就算想在海中心「轉彎」(改變、革新)也並非一時三刻能夠做到,只能夠一步步來。其意思是,其實一班話事人也知道這家創立逾半世紀的電視台已呈老化...

  • 串流平台會否取代傳統電視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5 11:23:25
    有 290 人按讚

    譚新強:傳媒軟實力才是真實力
    文章日期:2021年6月25日

    【明報專訊】今天《蘋果日報》停刊了!我無意討論蘋果的是否真的被政府逼至停業,還是別有用心的自我主動決定,但總可算是一個香港傳媒年代的過去。樂觀來看,此刻亦可以是一個回歸理性、講事實、講道理、講人性、消滅可恥自我種族歧視、團結社會、講好中國故事的契機!

    首先我們不要太天真,迷信西方傳媒就是代表客觀、公平、正義,永遠追求真相,從無偏見,從無國家和種族主義,更永不受政治影響。以美國為例,表面上,左右翼媒體的確非常努力互揭共和黨與民主黨瘡疤,亦進行激烈政策辯論。但當牽涉到重要外交議題,尤其有關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他們都擁有完全一致的本能式偏見,漠視自身美國選舉制度的嚴重反民主瑕疵,但就永遠宗教式批判所有其他政治制度,對客觀事實興趣不大。

    中國更是一個特殊個案,一如在2019年,時任美國國務院前政策規劃主任(Director of Policy Planning)斯金納(Kiron Skinner,黑人女士)坦言,中國崛起,是不同文化的衝突(clash of civilizations),更是史上第一次非白人(non-Caucasian)對美國霸權的挑戰!所以美中之爭,何止意識形態那麼簡單?

    美媒指控中國嚴重性逐步升級
    2017年,哈佛教授Graham Allison出版了《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一書,提醒了美國需要提防中國的崛起,更可說驅使美國政府走向危險雙邊鬥爭,零和遊戲思維。2018年,美國國防部更首次把中國(跟俄羅斯),提升為對美國最大威脅,取代了之前十多年的所謂恐怖主義。自此,絕非偶然地,美國媒體開始鋪天蓋地,層出不窮的抹黑中國行動。從毫無證據情况下指控華為竊聽,到偏頗的2019年香港暴亂報道,到最離譜的新疆種族滅絕指控,嚴重性逐步升級。近日更開始嘗試推卸自己治疫失敗,超過60萬美國人喪命的責任,轉移視線到中國頭上。在特朗普年代,《紐約時報》、CNN等主流傳媒把COVID來自武漢實驗所意外之說列為缺乏科學證據的陰謀論,但到了今天,在毫無新證據情况下,又突然作出180度改變,不停捕風捉影,亂作故事。

    美媒也很擅長玩弄煽情。早前看過一個《紐約時報》頭版的故事,講述湖南農村發生的一宗慘案。一位婦人以為丈夫因生意失敗而駕車墮崖自殺,遂起了輕生之念,帶着兩個孩子跳進池塘自殺。但原來丈夫沒自殺,只是企圖欺騙人壽保險公司,但沒有告訴太太,弄出悲劇。他後來良心發現,在電台烽煙節目剖白,然後自首,最後被判6年監禁。這固然是個人間慘劇,但中國農村是否仍是婦女的人間煉獄?事實恰恰相反,在過去20年,隨着經濟起飛,加上城市化發展,農村婦女可算最受惠的其中一群組,自殺率大幅下降90%。中國自殺率已低於全球平均,相反美國自殺率持續上升,已高於全球平均數。

    近月美國傳媒當然極力渲染新疆的所謂人權狀况,甚至指控中國犯下人類最嚴重罪行──種族滅絕!全球人民都看過這些新聞,因此加深對中國的偏見。即使如此,美國不止拿不出有力證據,連殺戮維族人民的指控都沒有。沒有殺人的種族滅絕,是否有點奇怪?原來聯合國的種族滅絕定義(由西方帶頭寫的)下,不需要殺人,種族滅絕的行為包括控制生育,摧毀文化和語言,以及把兒童與父母隔離等等。在這方面,當然西方是充滿經驗的。

    近月最真實的種族滅絕新聞,其實發生在加拿大。在卑詩省南部的一所天主教寄宿學校校園內,發現了最少215具兒童骸骨,挖掘工作仍未完成,相信數字將繼續上升。此學校是用來執行從1874年開始的加拿大強行隔離和所謂教育原住民兒童政策,直到1997年,即24年前才停止。除此卑詩省學校外,全國總共有約130所類似設施,老實講,這些何來是學校,其實這些是運作了過百年的恐怖集中營!據估計,曾被關進去的兒童超過15萬,離奇慘死總數目超過6000人。請記得加拿大人口少,原住民人數更少,謀殺6000名兒童,是多麼恐怖和殘忍的滔天罪行!除加拿大外,當然美國和澳洲,也曾經有類似原住民兒童隔離政策。

    抹黑漸見效果 多國對中國負面印象比例升
    國際新聞有報道,但篇幅跟針對新疆的誣告根本沒法比較。我公司有兩個暑期見習生,一個是本港大學生,一個美國大學生,兩個都聰明勤奮,非常留意時事新聞,大部分消息來自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他們兩個都當然聽過對新疆的各樣指控,但竟然他們兩個都從未聽過此宗加拿大進行真正長期種族滅絕的天大新聞!他們自己也非常驚訝,至此才真正明白西方傳媒的極度偏頗!圖1顯示從Google Trend可見到被洗腦的網民,對新疆的興趣遠比加拿大種族滅絕罪行高。

    不幸西方傳媒的抹黑中國行動,確已達到某些危險惡毒效果。過去數年,對中國有負面印象的美國人比例大升,去年高達73%。更值得憂慮的是不少其他西方國家,亦出現類似情况(見圖2)。大部分人都明白西方接近全面操控全球主要媒體,但不少人仍危險地低估事情的嚴重性。事實上操控傳媒是維持美國霸權的最重要工具之一(甚或沒有之一),相反中國的真正短板就是傳媒(另外是金融),帶來極大傷害。

    美操控全球傳媒 延續霸權
    有些人誤會傳媒只屬較不重要的所謂「軟實力」,重要性始終不及軍事和經濟等所謂「硬實力」。事實上軟硬實力有不可分割的關連性,缺一不可。美國操控全球傳媒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幫助美元延續的霸權。40年前,美國GDP佔合球經濟50%,今天已跌至只約23%,若以PPP計算,更已跌至第二,只約15%。美國經濟規模,相對全球不斷縮小,但軍事支出反而瘋狂擴張,每年超過7000億美元,只是F35戰機計劃,已將花驚人的1.7萬億美元。過去20年的窮兵黷武,非法戰爭和種族滅絕,除塗炭數以百萬計生靈外,亦花了額外的6萬億美元以上。赤字本已無窮增長,但上屆政府仍堅持減稅2萬億美元,後來更遇上大疫情,百上加斤,每年財赤躍升至佔GDP的10%以上,總債務更逼近100%。如何解決此辣手難題,答案竟然是長期零利率,再加QE狂印鈔票。不少人如羅傑斯(Jim Rogers)和羅奇(Stephen Roach)等苦口婆心,警告此舉可導致美元大貶值,超級通脹,甚至如古羅馬帝國般的崩潰!

    但奇怪地,美國經濟仍然強勁,美元地位更穩如泰山。美元仍是最流通貨幣,佔全球貿易超過30%,全球儲備約60%,90%以上全球外匯交易,其中一邊為美元!怎可能美國經濟佔全球比例不斷下降,但美元地位紋風不動,情况跟英鎊隨着大英帝國沒落而失去地位完全不同?

    我認為答案正是美國擁有前所未見,對全球傳媒的操控,此話語權容許美國講好美國故事,簡直接近天方夜譚地步。經互聯網傳播出去的新媒體的威力,包括串流平台如Netflix,和社交媒體如facebook和Twitter等,更遠超任何傳統媒體如報紙和電視台。傳統媒體都有地域性,每個國家都有嚴厲監管和審查,大部分只容許本國人民持有牌照,嚴防外國勢力滲透(美國也有嚴謹要求)。但奇怪地,在互聯網的華麗包裝下,每個國家都受到極大「與時並進」壓力,必須放棄所有監管,讓所有美媒,包括抹黑甚至危害國家安全的內容,自由傳播到每個人的手機上!冷靜客觀來看,此放縱行為簡直瘋狂,亦不負責任,可帶來不堪想像的傷害。事實上,只有極少國家如中國般夠膽阻擋美媒的攻勢,絕大部分都大開中門,任由美媒進行洗腦,結果是全球觀點更一致化,不管事實和科學,一面倒支持美國,包括針對中國的胡說八道。

    客觀事實是,美媒的軟實力,才是日常美國最厲害的真實力!下周將再分析中國在國際媒體上的嚴重弱勢,所帶來的傷害和危機。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4563324283&issue=20210625

  • 串流平台會否取代傳統電視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18 18:56:10
    有 327 人按讚

    【 愛美麗狂想曲/大台想變真係話咁易?】
    無綫臨時變陣硬撼《全民造星III》: http://bit.ly/2JKUYIx

    記得幾年前的某個早上,曾經在將軍澳電視城裏跟一位前輩見面,對方是部門主管,他說無綫電視(TVB)有如何一艘航空母艦,就算想在海中心「轉彎」(改變、革新)也並非一時三刻能夠做到,只能夠一步步來。其意思是,其實一班話事人也知道這家創立逾半世紀的電視台已呈老化跡象,但要扭轉現有運作模式,涉及根深柢固的企業文化,又要平衡老闆、股東、員工與觀眾的期望,是否業界中人暗自偷笑、藝人公開埋怨,或者網民在討論區踩多幾腳,就能夠撼動這座大山,迎合今時今日的市場需要,甚或令外界完全改觀?答案:難到黐綫!唯獨時代巨輪可以!

    怎麼說?網絡世代,傳送技術和速度提升,串流平台大行其道,觀眾主動透過OTT點播收看節目,尤其是原創劇等獨家內容,取代傳統電視節目編排已成無法逆轉的事實,面對這種全球競爭,所以無綫旗下的myTV SUPER亦再不能單純倚靠提供跟免費電視頻道一樣的節目吸引消費者。大約由半年前開始,這個大台附屬品牌來了一次變革,將myTV SUPER的收費服務計劃升級為myTV Gold,再接連推出多個獨家自製節目,包括名為「myTV SUPER原創劇」(myTV SUPER Original),而由羅永賢監製,關頌玲與黎家明編劇的《愛美麗狂想曲》,是首套以此名義推出的劇集,並已於周一(14/12)將第1集至第5集上架,其後每逢周一晚上8時都會推出新5集,全劇合共30集。

    如前文所言,無綫有心想在製作裏改變,某程度上能夠於《愛美麗狂想曲》反映出來,比如場景設計 ── 陳豪飾演的Matt少,由他有份創立的天睿公關,辦公室的裝潢,於單鏡拍攝的情況下,確實比過去十年大部份無綫自製劇來得細緻,貼近現實世界裏大型公關公司的佈局;對白描寫 ── 起碼會講Google、章子怡、南山邨,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隨便作些名字,與世界失聯,令觀眾邊看邊出戲。鏡頭調度 ── 這個更加明顯,由第一集開首的一鏡過表達王麗美(李佳芯飾)的成長過程;在天睿公關辦公室裏,她與Matt少對話時的鏡頭轉變;唐仁(蕭正楠飾)與蘇澤基(曹永廉飾)在中環德輔道中的電車路中央解手;還有一些過鏡、雨景,都看得出導演有心「搣甩」傳統大台劇的拍攝模式,加上第一集出現的西九文化區、中環大館外圍等新鮮景點,時代感頗重,拍得住首部全4K實景拍攝的《不懂撒嬌的女人》(2017),這些都是加分位。

    但坦白講,這些都不過是花紙,一套劇好不好看,始終要看劇本,到底《愛美麗狂想曲》有沒有很大的不同?的確,看了第一集之後,明白編劇、導演和監製的創新決心,不過整體而言似乎找不到重點,主要角色統統出場了,但觀眾的印象不算深刻,難免會覺得有點尷尬。最明顯的例子有二,王麗美如經典美劇《甜心俏佳人》(Ally McBeal)的主人公Ally McBeal(Calista Flockhart飾)那樣超級愛幻想,但幻想的畫面正令觀眾感到混淆,到底她贏得「第20屆香港小姐競選」冠軍是真是假?她是否20歲贏了冠軍,之後又走去嫁人,所以去到30歲後,加入天睿公關前,仍然只得3年工作經驗?首集甫開場出現的打鬥戲,是否暗示她曾經入行當過藝人?到底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劇本似乎沒有怎樣着墨解釋。另一個令人莫名其妙的設計,為何唐仁要以一種「乸型」的姿態出現?是希望觀眾誤會他是同性戀者,以營造他後來跟李小勇(陳瀅飾)拍拖的驚喜位?這一點,我很難不說有《家有喜事》(1992)裏常騷(張國榮飾)與梁無雙(毛舜筠飾)的影子。

    當然,視后李佳芯是全套劇的賣點,她的演技其實算自然,稱得上有說服力,不過也要看劇本設計上,她能夠跟對手撞出多少火花。坦白講,她與陳豪這一對,幾好睇,但演繹出來的效果是預計之內,沒有驚喜;她與丈夫周家明(胡渭康飾)這一對就令人一時間有點難以接受,視覺上欠缺應有的登對感覺,可能導演正正是要以此帶出他倆貌合神離,為吳沚默飾演的竇蓉亮相埋下伏線。

    故事講述王麗美與周家明結婚十年,突然間周家明要前往北京工作,拋下一堆債務給妻子,所以王麗美才需要外出打工,豈料丈夫離港後一直失蹤,無法聯絡,似是有心想避開自己,直至有天她才發現,原來周家明在外面有另一個女人竇蓉,而且一起了三年,結果令王麗美忍無可忍,決心跟對方在商場攤牌,幸而劇本沒有掉進大婆要公開掌摑小三的老土設定,雖然對白也不多,卻在寥寥幾句對白裏,凸顯王麗美決心重新開始,放下從前的灑脫,又帶出吳沚默面對感情的無助與懦弱,二人踫撞起來頗有火花,算是《愛美麗狂想曲》劇頭5集以來最有張力最有驚喜的其中一幕,到底這套劇能否留住觀眾,就要看之後集數的播出了。

    《愛美麗狂想曲》攤牌片段:https://bit.ly/2KENRkV

    (1812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愛美麗狂想曲 Ali李佳芯 李佳芯 Ali Lee 李佳芯 Ali Lee #李佳芯 #陳豪 TVb粉丝俱乐部 陳豪 陳瀅 Jeannie Chan Edwin Siu 蕭正楠 #蕭正楠 #楊詩敏 #蝦頭 #陳瀅 #胡渭康 #曹永廉 #何廣沛 #何遠東 myTV SUPER 港人講電視 港女講劇 做乜膠睇電視 何遠東 Anthony Ho(肥東) Hatou 蝦頭 楊詩敏 #吳沚默 Momo Ng 吳沚默

  • 串流平台會否取代傳統電視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18 14:48:18
    有 619 人按讚

    #葉郎每日讀報

    ▼ 1. 為何有人願意掏3億美元買6張舊專輯?

    昨天 Taylor Swift 再度重申她會按計劃重錄那些她過去自己寫的舊歌,並否決所有影視節目的「影音同步權」授權請求,以便打擊買走她前六張專輯而企圖發大財的人。如果這六張專輯的價值這麼容易就可以被破壞,那為什麼 Disney 家族成立的私募基金 Shamrock 還願意從他們4億的基金規模中大手筆地掏出3億來搶購母帶?Rolling Stone 提供了一些理由:

    1) 實際上根據 RIAA 美國唱片業協會統計來自影視配樂的收入僅佔唱片收入的2.5%。所以即便 Swift 斷了影音同步權(用作影視節目配樂)的生意,這六張專輯的新東家仍可以坐享剩下97.5%來自實體唱片、數位下載和串流的收益。

    2) 重新錄製所有專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成本,但是否真正能在串流上取代舊專輯的聆聽數量仍然存疑。作者認為新錄製的版本靠著新聞熱度在前幾年確實有機會熱門一陣子,但熱度過後中長期舊的版本可能仍然是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3) Shamrock 除了擁有這六張專輯的母帶、音樂錄影帶權利之外,同時還取得了專輯相關視覺設計的權利。這使他們得以依據這些圖像可以製作或授權其他人製作 Taylor Swift 的週邊商品。

    4) 作者最後預估這筆交易的另一個週邊效應是會激起錄音母帶價值的炒作。詞曲創作者的音樂著作權近年已經因為Hipgnosis Songs Fund 的瘋狂收購而價格翻了十幾二十倍。過去比較穩定的錄音著作的行情可能會因為這筆3億美元天價的新交易而激起波動,最終可能各個藝人的經典唱片母帶都會開始價格翻倍成長。Shamrock 仍會是獲利者。
    (報導原文:https://bit.ly/35FpM5A)


    ▼ 2. 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力消費群正在從電影院撤退

    數據顯示剛剛成為全球第一大的中國電影市場正在美國經歷幾年前就開始發生的事:主力消費群逃離電影院。Disney 的漫威宇宙成功地抵消了美國市場的觀眾逃亡潮危機,而中國電影票價的水漲船高則既是中國市場逃亡潮的原因也是手段之一。2016年以來中國觀影人次成長趨緩,票價提高成為保持產值成長的主要動力。電影院的主力消費群25~29歲觀眾的佔比從2017年以來就開始逐快速下滑。從2017年到2019年,票房前五名電影中25~29歲觀眾占比從32%掉到23%,而2020年目前為止占比也僅22%。今年受到政策驅動的所謂「主旋律」電影大行其道,也對驅離年輕觀眾、吸引中老年觀眾起到一定作用。作者認為這個趨勢對於中國電影的復甦重建將有負面作用,而在疫情中推倒美國市場拿下的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的王冠能戴多少天還很難說。
    (報導原文:https://bit.ly/3fbAeFh)


    ▼ 3. 分析:為什麼 Netflix 要推線性直播頻道?

    以殺死傳統線性節目直播頻道為職志的隨選串流平台 Netflix 為什麼突然在上週宣佈要為法國訂戶推出線性直播頻道?nScreen Media 的分析師認為這個名為 Direct 的實驗性直播頻道的用意是幫助 Netflix 訂戶從海量片庫中發現那些被他們忽略的節目。 Ampere Analysis 的分析師則分析直播頻道跟串流的消費者行為是完全不一樣的:串流需要觀眾一再點選下一個節目,而直播頻道則經常會被開著一整晚,當成許多人夜間生活的背景噪音。Netflix 之所以選擇推出這個實驗性功能,是因為他們目前成長最快的40歲和50歲這兩個人口族群都是在傳統直播頻道的年代中長大,因此仍然保有了這個生活習慣。而 Netflix 則試圖用這個工具來讓這些訂戶可以看更多 Netflix 節目。而且對 Netflix 來說這個實驗性機能幾乎是零成本,何樂而不為?專家認為 Netflix 之所以選擇現在法國推出,除了法國觀眾同樣有比較傾向傳統直播電視的生活習慣之外,法國社會和政府對於傳統媒體的保護以及對於串流媒體的敵意可能也是驅力之一。所以萬一法國法令繼續對串流的不友善狀態,Netflix 會改行去當傳統電視台嗎?
    (報導原文:https://bit.ly/2IJYUIW)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請見留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