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連其實是橫膈膜喔,#科科
走在臺灣的夜市裡,常常看見經典小吃 #黑白切。
黑白切的菜單裡總是有些神秘的名詞,大家知道它們是什麼部位嗎?
_
在小吃攤上常常看到的「肝連」,指的是區隔胸腔與腹腔的大片肌肉──橫膈。
肝連乍聽之下跟肝臟關係密切;不過啊,這塊肌肉和肝臟唯一的關係,大概就只是肝臟上...
肝連其實是橫膈膜喔,#科科
走在臺灣的夜市裡,常常看見經典小吃 #黑白切。
黑白切的菜單裡總是有些神秘的名詞,大家知道它們是什麼部位嗎?
_
在小吃攤上常常看到的「肝連」,指的是區隔胸腔與腹腔的大片肌肉──橫膈。
肝連乍聽之下跟肝臟關係密切;不過啊,這塊肌肉和肝臟唯一的關係,大概就只是肝臟上緣緊貼橫膈吧!
由於橫膈分開胸腔與腹腔,所以,在中部地區,產生了隔間肉這種形象化的名詞。
也因為橫膈形狀扁平,會切成條狀上桌,和其他部位的肉可以切成片狀,有很大的不同,「條仔肉」就成了此部位的標準名稱。
_
接下來學學其他部位的稱呼:食道有「軟管/黑管/紅管/豬肚頭」等等名字。
這是因為食道主要由平滑肌構成,顏色偏紅、偏深,所以被稱作紅管、黑管,也因口感較軟,故稱為軟管。
胸大動脈則被稱作「脆管/咽管/白管」;小腸前、中段空腸叫做「粉腸」;輸卵管與子宮體則是「生腸/脆腸」。
「豬肚」是胃,「腰胑/腰子」指腎臟,「腰尺」則為脾臟,「小肚」說的是膀胱,「天梯」則是很特別的上顎軟骨。
_
不過,說了這麼多,為什麼一開始會有「黑白切」呢?
這是因為在早期臺灣社會,大部分人民並不富裕,只有在逢年過節或慶典時,才有機會大啖肉類。
因此,麵攤、小吃店家會在動物(特別是豬隻)屠宰後,留下內臟,洗乾淨後以水或滷汁煮熟透,與其它豆製品和蔬菜等一起作為小菜。
當顧客上門時,可能沒有明確想吃的菜色,再加上每日店家提供的皆不盡相同,因此,請店家依照人數或預算,隨意切點小菜。
這種點餐形式隨意,也不講究刀工與形狀一致的小菜形式,就以臺語「烏白切」為名,寫成中文為「黑白切」。
_
泛糰們吃黑白切的時候都會點些什麼呢?
_
本文改寫自科學月刊授權轉載之文章《從臺灣經典小吃學解剖:看完這篇讓你搞懂點黑白切的「黑話」》
_
#泛科學 #科學 #小吃 #台灣小吃 #美食 #台灣美食 #夜市 #夜市美食 #在地 #消夜 #豬肉 #逢甲夜市 #東大門夜市 #花園夜市 #士林夜市 #六合夜市 #逛夜市 #解剖生理学 #解剖 #豬 #夜市小吃 #夜市人生 #夜市必吃 #夜市必吃美食 #肝連 #小菜 #攤販美食 #科科吐槽
中部胸腔科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王必勝 的專業、高EQ高氣度,這些都是 #柯萊爾 完全沒有的
好文分享:
對於一個傲慢自大的人來說,最不能容忍的大概就是有人比他強,鎂光燈的關注比他高,一個謙虛的人,不會時常把自己智商157掛在嘴邊,也不會時不時說我自己很專業,可不可以我最清楚,在民眾眼裡,需要的不是那張狗嘴吐不出象牙的嘴巴,而是用行動證明你會做多少事, 一個默默做事的人,需要的不是掌聲,而是他所做的這些事,能給人民帶來什麼改變與幫助,王必勝,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立志從醫的求學之路,其實充滿洋蔥
王必勝讀高中時,他的母親被診斷出肺癌,雖然接受腫瘤科權威彭瑞鵬治療,卻仍在他17歲時離世。當時就讀建國中學、以醫學系為目標的王必勝,就此決定未來要接受胸腔科訓練,救治像他媽媽一樣的病患。
順利考上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後,他選修彭瑞鵬開設的「呼吸系統」課程,畢業後考取台北榮總胸腔部住院醫師,一路追隨當時擔任胸腔部主任的彭瑞鵬。
自03年開始,任職北榮醫療品質管理中心、醫務企管部、部立金門醫院院長,角色逐漸由救治單一病患轉為掌控全局。當被問到是否懷念過去能直接面對病患的日子,他瀟灑地回應:「從行醫轉到醫務行政,我自己看來是在幫助更多的人。」
✅在國際上勇敢為台灣發聲
2017年,王必勝代表台灣醫師會前往美國芝加哥參加世界醫師會(WMA)年會,會議中,中國醫師會基於「一中原則」施壓大會,將台灣醫師會的英文會籍名稱由「Taiwan」改為「Chinese Taipei」,否則揚言抵制21年預計在北京舉辦的年會。
王必勝當場以英文發言,強調台灣醫師會自1955年就以「Taiwan」名義參與WMA,且持續對國際做出貢獻;WMA身為專業的非政府組織,不應該討論高度政治的「一個中國」議題,「我代表台灣醫師會強烈反對在任何條件下更名。」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只要專業表現好就好,『Taiwan』還是『Chinese Taipei』都沒什麼關係。可是當在跟國際交流的時候,我覺得還是差很多,名不正就言不順。國際現實我懂,困難重重我理解。可是『Taiwan』就是『Taiwan』!」事後王必勝在個人臉書上說明自己為何如此堅持。
編按:這件事情我真的印象深刻,當時看到新聞有滿滿的感動,但是沒有記得很清楚是誰,原來是王必勝。
✅處理疫情到處穿梭的身影
從苗栗的京元電子外籍移工群聚感染、屏東的Delta變異株病毒,一直到剛落幕的環南市場專案,最近一個月來,正職身分是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的王必勝,已然3度站上最前線防堵疫情擴散;在今年1月,他也曾被派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擔任指揮官,花3周時間控制住棘手的院內群聚感染,一次又一次的亮眼表現,讓他成為抗疫團隊當中的高人氣「拆彈專家」。
「溝通」,恰好是王必勝得以屢屢完成任務的關鍵。
王必勝分析,每次成立前進指揮中心,都是在和時間賽跑,務必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出感染源、即時阻斷感染鏈向外擴散;如果疫情熱區內的當事人、組織單位負責人、地方政府與指揮中心團隊無法建立共識,勢必拖累計畫執行效率,因此他每次抵達現場的第一件事,一定是聽取各方意見。
人和、協調、溝通在組織領導上,雖基本但也是最重要,如同陳時中部長常在提醒的防疫基本功,「疫調、匡列、隔離」一樣,完成一項工作,不是靠著華麗的包裝與言語,來吸引民眾的眼球,而是紮實的做著每一步,來完成好每一件事,這就是王必勝❤️
相關資料:
🟢用聆聽取代口水、抗疫團隊當中的「拆彈專家」 王必勝如何在疫情熱區連贏三場?
https://reurl.cc/xGAK5N
🟢各大戰場都有「王必勝」! 前同仁:快狠準的穩重男人
https://reurl.cc/XWyadD
🟢【抗疫勇士】隔離檢疫吃力不討好 胸腔重症醫出身!王必勝果斷決策築防線
https://reurl.cc/Eneb3g
中部胸腔科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aunders編:爸爸要堅強啊😢
#確診 #台中 #快篩站
中部胸腔科 在 ETtoday分享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家變得四分五裂😭😭😭(#豬頭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