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中華電信職等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華電信職等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華電信職等表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快訊【空服員罷工第5天,長榮宣布將開放招收男性空服員】 文/嚴文廷、林雨佑 攝影/林雨佑、林俞歡 長榮空服員罷工進入第5天,寫下台灣工運史上首次全女性勞工罷工紀錄。而長榮公司也在今(24)天宣布,預計招收200餘名空服員,且將首度開放男性空服員。 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指出,要開...
中華電信職等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快訊【空服員罷工第5天,長榮宣布將開放招收男性空服員】
文/嚴文廷、林雨佑 攝影/林雨佑、林俞歡
長榮空服員罷工進入第5天,寫下台灣工運史上首次全女性勞工罷工紀錄。而長榮公司也在今(24)天宣布,預計招收200餘名空服員,且將首度開放男性空服員。
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指出,要開放男性空服員在公司內部討論已久,主因是過去接獲許多男性表達想來應徵空服員,此外,內部男性同仁也多次表達想擔任空服員,招募的構想之前就有在規劃,只是相關細節及規定討論確定了,才在此時公布。
#首召男性空服員,#間接承認過去限召女性
孫嘉明強調,由於機隊持續擴充,本來就會有繼續招募員工的計畫,今年繼續辦理,預計招收200餘名空服員。而首度開放男性空服員,首波將以內部招募,後續才會直接對外開放招募。
過去長榮航空的空服員全數都是女性,僅有立榮航空有幾位男性空服員;此次首度開放男性空服員加入,將是長榮航空自從1989年成立以來,首度出現男性空服員。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邱羽凡指出,長榮航空表達要招募男性空服員,「這等於是承認過去不招男性空服員」,雖然還要找事證以及給雇主答辯的機會,但也很有可能被認定是違法。對此,桃園市勞動局表示,依照《就業服務法》第五條規定,不得性別歧視,究竟長榮航空過去在招募空服員有無違法,需要個案認定,「目前為止沒有收到任何關於性別歧視的申訴,如有收到申訴將會依規定來處理。」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副秘書長周聖凱則表示,長榮一直以來都是日式威權管理,在招募公告上也不會直接寫只聘用女性,過去在會員中性別問題也一再被討論,長榮公司要開始招募男性空服員,這是改善威權管理的第一步。
#新聘空服員若是替代現有人力恐違法
不過,長榮突然宣布新召募200名空服員,也有質疑是否有可能為罷工後「換血」鋪路?邱羽凡指出,雇主招募新人後,雖然難以認定是要取代現有人力,但罷工空服員與雇主的勞雇關係仍在,罷工是合法不工作,不能以擔任幹部或曠職等理由在事後解雇,這是法律上的保障,一旦因招募新人力而解僱舊人力,在法律上就是違法。
至於,罷工空服員也做好長期抗戰準備,在桃園南崁長榮航空航運大樓門口的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持續圍起糾察線罷工中,昨天晚間在現場舉行團結晚會,工會宣布已經收到超過2000份空服員證件加入罷工,現場並有上千名空服員冒大雨到參加。
空服員唱起「勞動者戰歌」,並不停高喊「空服員團結、空服員戰鬥」口號。現場並有長榮儲運、電資、北捷、中華郵局、台大醫院、中華電信、環保等數十個工會到場聲援力挺。
長榮空服員、桃空職工理事胡曉萱最後登上3層樓高的升高機平台,並發表宣言指她會持續在高空中抗爭直到罷工結束,「我知道大家都願意飛,工會幹部承諾,絕對要帶著大家,有尊嚴的回到天空!答應我,我停止之前不要離開,可以嗎?」宣誓堅持到底的決心。
#私下協商有進度,#勞資有望各退一步
此外,今天也是長榮航空的股東大會,擔心罷工事件在現場發酵,長榮公司派出加倍的糾察員人力,但現場股東們都佷冷靜、現場氣氛很平和。長榮航空已預先將罷工班機取消到6月30日,估計,這波罷工取消班次將達 864 班、影響人數達 17.73 萬人,會是台灣航空史上影響最大的一次航空罷工。長榮航空的股價今(24日)跌破15元,創5月中旬以來波段低點。
交通部次長王國材今日在開完應變會議表示,勞動部透過非正式協商跟勞資溝通,針對此次工會訴求的禁搭便車、勞工董事議題上,勞資有機會各退一步,但細節不便多做說明,讓已經進入第5天的罷工露出曙光。
#延伸閱讀
長榮空服員為何要罷工?>>http://bit.ly/2RF0NXP
★ 支持獨立報導、紀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 http://bit.ly/2Ef3Xfh
#長榮空服員 #罷工 #長榮航空 #勞權 #報導者
中華電信職等表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棒的文章,一口氣回答幾個重要問題:
1. 建中有10%出國唸書,為什麼去中國和香港,卻不去歐美?是真的嗎?媒體這樣寫,其背後可能動機?
2. 為什麼台灣人對留學歐美,有著與事實不符的過份美好想像?其歷史成因。
3. 歐美留學實際上有什麼好處?
4. 到香港或中國留學,可能的原因與挑戰。
「建中生留學中國」
早上起來看到當年來我家拜訪的學長在群組裡面指名要我回答的訊息「建中有10%出國唸書,為什麼去中國和香港,卻不去歐美?現在的年輕人有辦法在那樣的環境生活嗎?現在大學生我行我素,去了中國怎麼受的了!我都不敢去。」。本來想要直接在群組裡面回他,但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於是又寫成了一篇文章。
點進去看新聞的連結,建中有120個同學出國,其中有77人到中國和香港,文中沒有提到香港的人是多少,但比以往爆増六倍,所以應該是到香港的比較多。裡面舉一個72级分同學的特例,把台大當成備案,新聞並把這個當成標題,或許是這一句話讓身為台大教授的學長看起來刺眼。其實從小看黨國媒體長大的我,看到這個標題隱約就覺得這是故意攻擊台大的一種手法,尤其在台大校長拔管插管的風波當中。
學長說他周圍的同學小孩子年紀都比較大,出國的情況不是從小就送美國、加拿大,不然就建中北一女畢業之後到歐美去唸書,為什麼要去中國或香港?
台灣因為長期在黨國的統治之下,對於出國留學有兩個歷史的痕跡,第一種是拿黨國的資源,不管是高官的小孩或是拿中山奬學金有特殊任務出國的抓耙子,在海外拿到博碩士學位,回來台灣經過甲等特考的洗白,直接聘任為十三職等的大官,想當年我高考二級及格初任官等是六職等,很多像我這樣的人可能一輩子都爬不到九職等,這樣的出國留學真是一種神奇的法寶。
另外一種因為在歐美日留學,了解整個台灣的人權和國家狀況,在相對安全的海外環境挺身而出,為台灣發聲並且支持台獨的海外留學生,可能參加遊行活動被第一種人拍照進了黑名單,有家歸不得連父母死了都沒有辦法回來奔喪。這種為台灣奮鬥的英雄氣魄,讓很多台灣的年輕人非常崇拜。當然出國留學還有中間的許多人,因為有這兩種歷史的遺跡,大家誤以為是出國留學只有正邪兩種精英份子,對於出國留學這件事情有太過神話般的想像,但是這種美好的想像其實非常深植在台灣人的心目當中。
看新聞裡面的數據,120個人裡面還是有43個人不是到香港或中國,這個部分並沒有加以強調,也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和背景資料的呈現,到歐美日的這43個人成績到底比較好還是比較不好?到香港或中國的這77個人,到底有多少父母本身就在中國,或是在中國已經有事業等待子女前去接班?沒有這些背景資料其實無法判斷到底前往香港或中國留學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在群組裡面的朋友有人感謝建中這10%的人讓出名額,可以嘉惠更多中南部的學子。
出國留學對一般人而言,是件相當奢侈的夢想,但是對有資源的家庭來講,提供小孩出國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出國留學的學生有非常多種,在多元社會的台灣,用的手機是中華電信,出國比賽掛的是中華台北,坐的飛機是中華航空,說是中華其實是China,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有一定比例的人到中國或中國統治下的香港去唸書,撇開上面我講的那種對留學神話的想像,看起來相當正常。
如果不是父母的安排,而是出自本身的動機,出國留學除了吸取專業知識以外,有很重要一部分是想要親身體驗不同文化的衝擊。一個矮胖的黃種人在一群高大的白人當中,彼此互動侃侃而談,交流不同國家的文化,沒有什麼其他人生的經驗可以更加速自己的成長。個人覺得出國的年紀真的不要太早,否則還不明白自己是誰的情況之下,容易迷惘或迷失。另外,語言當然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挑戰,去香港或中國在唸書喔生活上,因為語言方便許多,方便通常代表的是難度較低。這件事情我有深深的體會,即使在唸了四、五年德文考上公費留學,要交表格給教育部決定最後留學國家的前一刻,我的腦海裡面還是有49%的聲音叫我選英語系的國家。
每個人的決定各不相同,尊重並祝福選擇香港或中國唸書的同學,語言雖然不成問題,外表看起來也是一樣的人,但體制和內在有很大的不同,在台灣習慣享受民主、自由和人權,高高在上評鑑大學老師的年輕人,到中國去要接受的應該是另外一種地獄般的挑戰,其實出國留學並沒有那麼神聖偉大,每個人的客觀環境也不相同,面臨的挑戰也各有差異,但是不管在哪裡,一定要學會思考,有廣泛的興趣和閱讀,了解事情的本質和不同的原因,尤其不要忘記自己是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