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781的網紅新南向創業 - 福爾摩沙雲創學院 Formosa Incubato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合作宣傳】【經營實學講堂】系列🔟打造雲通路 加速新零售轉型 ► 報名方式: 官網|https://reurl.cc/0DgOMY Accupass|https://reurl.cc/V3pXVn ► 講座日期:110年1月28日(四) 13:30-17:30 ► 講座介紹:隨著零售電商的時代來臨...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中兩國關係急轉直下,達到40多年以來最低點,也從部份領域的爭端和挑戰變成體系和價值的衝突。這兩個加起來經濟產出總和佔全球40%的超級大國分裂,讓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許多外國媒體已經用「新冷戰」來形容美中發展。我們這就來看看歷史的教訓還有新冷戰對科技造成的的結果。 既然提到新冷戰,不得不稍微介紹...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腦洞大開|商業時事X 議題分析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FOLLOW ALIC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新南向創業 - 福爾摩沙雲創學院 Formosa Incubato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腦洞大開|商業時事X 議題分析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8:58:03
【03/15-3/21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3月⠀ ⠀ ❶ 將來銀行總經理離職⠀ ⠀ ▍將來銀行的將來在哪裡?⠀ ⠀ 3/18日,將來銀行的總經理劉奕成離職,引起各方的震驚,也讓大家的目光關注到「將來銀行」這家公司的業務上。將來銀行是台灣目前呼聲高的純網銀前三家業者。除了將來銀行,樂...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FOLLOW ALIC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10 22:49:14
搬家後,因為兩個人的東西較多 新家的空間也大一些 我發現 我的強迫症兼整理魂又更嚴重了!!! • 新家沒有電視櫃 電視底下的各種盒跟線全部赤裸裸的一覽無遺 很挑釁的每天的躺在那跟我 say hello 👋🏿 自從上週中華電信來裝好 mod 跟網路之後 我就一直在腦中盤算 要怎麼處理電視前面讓我煩躁的...
-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02 22:00:19美中兩國關係急轉直下,達到40多年以來最低點,也從部份領域的爭端和挑戰變成體系和價值的衝突。這兩個加起來經濟產出總和佔全球40%的超級大國分裂,讓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許多外國媒體已經用「新冷戰」來形容美中發展。我們這就來看看歷史的教訓還有新冷戰對科技造成的的結果。
既然提到新冷戰,不得不稍微介紹一些冷戰的背景。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國家因為意識型態不同,相互對抗長達半個世紀。最後西方資本主義壓過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在1991年解體,美國也成為世界超級強國,可以說我們今天世界的樣貌也是冷戰過後的結果。
中共領導的中國去年70年週年,比我們正統的中華民國還少38年。重點是現在的中國就是靠冷戰的時候,在蘇聯和美國之間遊走,最後在美國聯中抗蘇的策略下,因為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的挹注還有自身的經濟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其實蘇聯垮台後中國就成為共產主義的代表,但是西方當時就有,到底是要跟中國交往還是圍堵,要和緩還是強硬的討論,後來很明顯西方是採取以經濟發展帶動中國民主和自由的做法,結果如何?大家可以看看現在的狀況。
中國現在變成全面控制的超極權社會,還用科技向外輸出治理模式,其實什麼天網監控、人臉辨識、大數據分析整合、機器學習還不是都跟歐美學的。所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7月25號的演說才會這麼受到大家關注,在經濟改革無法帶來政治改革的同時,就像過去冷戰時期,他再次點名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人喔,說他過去在冷戰期間的軍隊記錄告訴他,共產黨人總是在撒謊。還把雷根20世紀80年代對蘇聯「信任但要驗證」的口號改了一下,說對付今日極權的北京得要「不信任且要驗證」才行。
這幾乎就是顛覆了70年代尼克森跟中國接觸還有中國會改變的理論,可是現在如果美中要走上新冷戰這條路有難度,特別在經濟發展上已經水乳交融。以華為當作例子,這家公司可以說是在美中科技冷戰的最前線。要知道在19年前,華為剛開始到德國法蘭克福郊區和英國小鎮設立歐洲銷售辦事處的時候,還只是眾多來競標建設電信網絡,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到了今天華為就是中國崛起的代表。
雖然美國從2018年開始以各種法律強力防堵華為,它在2019年銷售額還是有1230億美元。因為華為過去利用價格優勢搶攻市佔率,在市場已經幾乎是無法取代的存在,全球190幾國有170國都用華為的產品跟設備。但是在美國遊說各國封殺華為後,本來許多國家還在觀望,現在都慢慢選擇站在美國這邊。像是英國7月14日宣佈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現有華為產品2027年前全面拆除。這代表由英美澳紐加組成的「五眼聯盟」中,僅剩加拿大未宣佈禁用華為。不屬「五眼聯盟」的法國也在22日宣佈不續購華為設備,間接在2028年前讓華為退出該國5G市場。
而華為也把自己比喻為70年代的日本企業東芝。當時東芝專攻半導體和晶片領域,後來就開始面對美國強勢的攻擊。某一方面這種說法沒錯,但是仔細想想其實差很多。東芝當初是因為對美國禁運對象蘇聯出口技術先進的設備,華為也有孟晚舟違反伊朗禁令的事件。但是跟華為不一樣的是,沒有人指責東芝剽竊技術,違反智慧財產權,而且當時日本的經濟體制與今天的中國不一樣,日本的企業是建構在自由經濟的基礎之上,國家的介入不是很深,但中國則是國家資本主義。
華為風暴不是單純的貿易戰、科技戰,背後有美中兩大陣營政治體制之爭。從華為的崛起也看得出西方對於如何看待中國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態度,而國際政治不是數人頭的,面對極權專制的中國,開放的社會要有連貫的戰略,但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還是有很多人受不了中國市場的誘惑。這個世界會因為新冷戰就發展出一個新的貿易架構或體系嗎?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歡迎跟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3-03-14 16:28:14今(14)日林佳龍立委在交通委員會質詢NCC主委石世豪,有關電信法修正草案牽涉中華電信最後一哩是否面臨業務分離的命運,政府怎麼處理中華電信的固網網路?石世豪表示,希望採「業務功能分離」,打算將來強制中華電信讓出現在獨佔的固網網路讓競爭者共享。
石世豪表示,甲案就是維持原案,採市場主導者(中華電信)的「功能性分離」,乙案是市場主導者要提供公平的用戶迴路及電路費等價格,也就是自己使用的價格跟競爭對手(台固或速博)使用價格要一致。
林佳龍問石世豪,NCC引進了「業務功能分離」(Functional Separation),打算將來強制中華電信讓出現在獨佔的固網網路讓競爭者共享,行政院則擔心影響中華電信後續釋股股價,你個人比較支持哪一案?石世豪表示,甲案可行度比較高。林佳龍稱石世豪是務實主義者。
林佳龍表示,就NCC的報告中完全未提及既有無線電視電台無條件換照使用頻率?並沒有說明如何創造新的競爭秩序,吸引新進業者,為電視市場引進活水,資金的投入創造更大的質量服務。
石世豪表示,這部分還在研議當中。現在的廣播電視法規範下,讓無線電視可以從事的事業比較有限,對頻率使用彈性不大,在數位匯流下將有彈性業務規劃空間,營運模式也會比較容易建立。
林佳龍指出,第二梯次數位無線電視只開放2張執照的目的何在?石世豪回答,現在規劃採用多梯次釋照,這兩張是第一批釋出,如果再檢討確實有成熟的營運模式,再陸續釋出第二批。林佳龍表示,順序應顛倒,應有最理想的營運模式,再分階段釋出,不然先投資的業者對未來的預期會存在很多風險。石世豪也表示,第二梯次數位無線電視釋照方案,考量釋出新的頻段由業者來申請,原來限制既有業者申請,現在考慮調整既有業者也可以來申請,畢竟無線電視規模有一定限度。這次釋出頻率,由於多數國家多採歐規新的規格,新的發展趨勢在未來釋照會考量。
林佳龍也提到數位廣播政策,他說,新聞局根據當時的政策發了六張,現在只剩下一家,政府必須承擔起政策,怎麼去收尾,怎麼去引導,廣播也是數位匯流的一部分,但NCC的態度比較消極,好像希望它自然消失。石世豪表示,盡量考量業者給他很大的彈性調整空間與時間,調整它的營運計畫比較符合實際可以經營。林佳龍指出,有政策大家才足以依循,舊的政策目標已經改變,政策已改變,政府的投資也不足,造成繼續經營的人遇到問題,政府的角色基於公共利益及政策未來要改面,必須要有更積極的正面做法。
林佳龍也提出,NCC要求「5年內,其系統網路提供數據傳輸下行峰值速率具100Mbps以上之基地臺電波涵蓋範圍應達營業區人口數50%」。所謂「營業區」乃指全國,而現行光六都之人口總數即超過「營業區人口數50%」,因此業者很有可能把1000臺的基地臺多數建置在六都以符合標準,而忽略鄉村寬頻服務的建設。
石世豪回答,經營者面對政府對頻譜拍賣的價值、普及建設義務的政策目標,達成的方法有很多種,若以強制的方式要求會造成頻譜價值的減損,並會造成實際LTEA技術擴建速度的減緩。NCC現在是讓新技術盡快布建,同時要求普及服務義務,盡快開通新服務,在需要普及的地方,再用普及基金的方式去補足。石世豪表示,林佳龍委員的意見,會在NCC相關規範中一定會納入考量。 -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05-09 11:34:22120504中天台灣電信年吸2200億缺乏競爭力
影片網址→http://youtu.be/1sJpDM1jH4Y
感謝記者周怡德的採訪,先聲明:怡德,人家不是「老鳥」啦!我還是菜鳥好不好!我房仲資歷目前2年不到耶!
最近我的威寶改成中華電信了,並不是因為威寶不好,只是剛好威寶在我們公司收訊等於0,所以只好換掉,等我哪天工作場所換了,再說吧!我的手機號碼目前除了威寶沒有之外,其他中華、台哥大、遠傳、亞太、PHS都有唷!歡迎來電詢問屬於你我的網內互打。
Anyway,台灣的電信費真的是太貴了!逼得我用這麼多支門號與手機,誰叫我們做業務的手機通話量都很大,所以我只好花時間認真做功課,省荷包就藏在細節裡面,要仔細研究阿!
以下為新聞報導......↓
資費達人陳泰源OS:喂,Hello。
他,是房仲業的老鳥陳泰源,手機可說是他的生財工具,出門在外聯絡,帶客戶看房子,24小時"機不離身"。
陳泰源OS:那個可能都已經六月了,而且這次主持人也換了。(我當時真的在講手機,因為有朋友打來聊我參加超偶歌唱比賽的事情)
通話量超高,其他同行一個月的通話費動輒五千元起跳,實在嚇人,但他攤開五張手機帳單,金額卻只有人家的五分之一。
陳泰源表示:我們做業務的,平常講個2~30分鐘,快半個小時,當然講電話(荷包)是非常傷的,我就自己想說,好!我就特別花一點時間去研究這個方式,到底哪一家費率是最便宜的。
比較各家手機資費,精打細算,陳泰源無奈的說,全是因為台灣的手機費真的很貴。
陳泰源表示:我不知道到底跟其他國家比我們是不是算高,但我覺得就是很貴!
台灣2300萬人口,手機用戶就有2100萬,光是每一年全民貢獻給各大電信業者的手機話費就高達2200億,等於可以蓋三棟101大樓。
消基會志工:我覺得算法都是看多少錢,對,所以看數字就知道,台灣的費率就是比較貴。
比較鄰近國家就知道台灣用戶有多命苦,香港人平均國民所得是台灣人的1.7倍,手機話費卻只有我們的六分之一;再看看台灣手機不管是撥打網內外或市話,費率更是中國大陸的八倍!新加坡國民所得是台灣的2.4倍,台灣的手機費卻比人家貴上4.4倍!
超高的通話費率,太不合理,消基會就曾經帶頭倡議,現存的手機資費有50%的降價空間,至少先砍一半!
NCC綜合企劃處長蔡炳煌表示:其他國家是用預卡費率去計算,那我們台灣是85%都是用月租型的,所以在比較基礎上面是有所不同。而且其他國家建製成本比我們相對的低。
刺激的網路遊戲線上開打,不過在台灣,實力再強大的玩家碰上龜速網路,也只能束手投降,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數據,台灣平均連線寬頻速度13MB,遠遠不及165MB的日本,更落後韓國。
網路品質速度感不上亞洲先進國家,手機資費更是貴得離譜!台灣電信產業缺乏競爭力,卻又每年從民眾荷包吸金2200億謀取暴利,這要花錢的消費者如何心服口服?
網址→ 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49665278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新南向創業 - 福爾摩沙雲創學院 Formosa Incubato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合作宣傳】【經營實學講堂】系列🔟打造雲通路 加速新零售轉型
► 報名方式:
官網|https://reurl.cc/0DgOMY
Accupass|https://reurl.cc/V3pXVn
► 講座日期:110年1月28日(四) 13:30-17:30
► 講座介紹:隨著零售電商的時代來臨,不論是自有官網銷售、上架大型電商平台或是進軍實體百貨或獨立店面,透過各種零售系統的數據掌握加乘掌握零售真實力(clap)
👉本演講內容為餐飲零售業者的轉型商業模式,探討跨境電商以及虛實整合的經營,零售數位轉型的佈局,打造”雲”通路,加速新零售轉型。
經營實學導師-商研院張皇珍副院長特別邀請台灣亞馬遜網路服務有限公司何盧穎總監擔任本次講座主講人,並邀請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闕仁斌 科長參與綜合座談,一同來探討如何善用數位工具強化營運效能,以新零售視角因應市場挑戰💪
► 主講人|台灣亞馬遜網路服務有限公司 何盧穎 總監
► 地點|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2F【台中市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第一會議室】
► 主辦機關|經濟部商業司
►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 客服電話02-8979-5666
-----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解密精準行銷,破除數據應用兩大迷思
2020.07.01
精準行銷的道理人人都懂,執行起來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關鍵在於企業容易被以下二個迷思所囿,導致精準行銷或精準廣告的成果不如預期。
在數據為王的年代,以數據為基礎制定廣告行銷策略或是從數據中分析消費者需求與偏好,再制定相應的廣告投放或行銷策略,這個每個行銷人都懂的道理,執行起來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關鍵在於企業容易被以下二個迷思所囿,導致精準行銷或精準廣告的成果不如預期。
第一個是無法破除自身對目標客群的迷思,以至於廣告無法投放到真正的目標族群;第二、對於「精準」的定義太過僵化,只從營收成長幅度去評估夠不夠精準,而不是用當初行銷活動的目標去判斷。
迷思一、過度依賴經驗 數據驅動行銷難以落實
先就第一個迷思來看,域動行銷總經理顏玉芬認為,企業在設定數位行銷策略時,很容易被過去的經驗限制住,但過往的經驗未必可以完美地複製到下一次。原因在於人的行為會動態變化,再加上同類型產品想要找的目標族群通常都很類似,當某一個人被同類型廣告大量刺激時,很容易就會感到疲乏,導致要觀察更久才會做出消費決策。
因此,域動行銷在2018年提出「混血數據」概念,與中華電信等合作夥伴進行數據整合,希望能幫助企業用更多元更完整的面向去認識消費者。「科技讓消費者時間碎片化,唯有透過數據整合,讓碎片化時間完整重建,才能看見消費者生活全貌,」顏玉芬強調。
首先,企業要有自己的數據庫,以便瞭解自身的消費者或會員,並打破原本對客戶下的屬性標籤,例如:親子家庭、美妝達人,而是用消費者行為去重新定義,再透過中華電信精準數據分析,找到更多目標客群。如此一來既可針對每一次行銷活動的規劃與目的,更精準地定義目標客群,也能避免集中曝光在單一族群上,才能提高行銷成效。
舉例來說,某銀行在推廣某張信用卡時,將目標客群鎖定在海外購物族群,其對此族群的設定是女性、熱愛購物,而域動行銷則是打破這個框架,與該客戶一同討論目標客群可能會有的行為,如:熱愛國外旅遊、經常至海外網站線上購物、喜歡到飯店喝下午茶…等,最後根據對目標客群的定義,與中華電信數據分析媒合、找出相應的族群,再去投放廣告,成效比原本的單純設定更高。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資深行銷經理柯筑舲表示,中華電信擁有全台最完整的數據庫,在與廣告代理商或客戶合作時,除了積極地討論需求,並建議目標族群的定義方式,同時也會根據廣告表現調整數據架構,例如某消費者如果連續幾次投放都沒有點擊,中華電信廣告系統會自動刪除目標TA的短期標籤,以提高廣告精準度,讓廣告主的每一塊錢都不浪費。
迷思二、轉換率及營收掛帥 行銷廣告精準定義變狹隘
在目標客群迷思外,艾普特媒體執行長王偉羽提出精準行銷的第二個迷思,使用當次行銷活動的轉換率、營收來定義「精準」與否。
王偉羽認為,企業行銷是一種策略,在競爭力、BI經營、資料結構上可以看到很多層面,例如:吸引舊客戶回娘家、增加新客戶、提高市場知名度...等,並不是只有增加產品銷售量而已,如果只從營收數字來定義精準,短期間或許會業績成長,但長期來看風險很高,因為企業只是一昧衝刺業績,沒有維繫舊客戶,也沒有拓展新客戶,這樣的經營模式很難長久。
因此,企業必須重新銓釋對精準的定義,首先要自建數據庫,再結合MarTech工具產出各種量化指標,才能去衡量有沒有實現本次行銷策略的目標。也基於此點,艾普特媒體在成立的第二年,就自行開發DMP系統,希望幫助廣告主自建數據庫、將消費者數據收回到內部,而不是被搜尋引擎或社交媒體平台握在手上。
「當企業所能掌握的數據越多,再搭配人工智慧分析,才能發想出更多元的應用,」王偉羽說,艾普特媒體除了將官網/App數據匯聚在單一平台上,更自行開發AI演算法,協助企業區隔客戶屬於哪一種類型:忠誠客戶、潛在客戶及邊緣客戶,或是解析客戶對產品的興趣、預測可能會喜歡的商品,提供企業做為行銷策略的參考。
然而運作一段時間後,艾普特媒體發現,企業主手上有的都是站內、既有客戶的數據,很難用於開拓新客戶,要如何幫助企業從站內走到站外、找到更多潛在客戶?中華電信的全視界廣告給了艾普特最佳解答。
王偉羽指出,中華電信投入在數據資料保護上的資源和力道,相對其他產業高,再者資料量非常大且完整,是最佳的第三方數據平台商。透過與中華電信的合作,艾普特媒體可以從企業忠誠客戶中找出一樣的特徵值,或是相同的生活行為和軌跡,例如:都愛喝咖啡,再與中華電信找出相應族群投放廣告。
這種做法對艾普特媒體來說有兩個好處,第一是能夠在個資法和GDPR的前提下,把握企業擁有的第一方數據如CRM及CDP,比對站外豐富的第三方資料,協助企業做更多的數據應用,第二為降低成本,可以根據中華電信報告制定行銷策略,挑選數位媒體和投放工具,改變過往只能一次全灑的做法,而是當目標消費者出現在哪個媒體時,就在那裡投放廣告。
後疫情時代,更顯而易見的是企業被迫重視數據主導權的加乘效果,在企業管理與會員經營上開始嘗試導入MarTech工具,同時部署CDP橫跨管道的顧客數據,說明未來消費者的個性化體驗成佈局關鍵,將訂定專屬的消費者旅程。
與艾普特媒體看法相同,域動行銷於2019年提出五螢制霸(電腦、手機、平板、互動式網路電視IPTV、家外螢幕DOOH)概念,也是透過跨媒體整合,讓企業可以在一個平台購足五個螢幕載具的廣告版位,讓企業的數據分析結果就有了對的出口,實現精準行銷「最佳成效、最低成本」的目標。
附圖:解密精準行銷,破除數據應用兩大迷思中華電信大數據處-資深行銷經理 柯筑舲
域動行銷-總經理顏玉芬
艾普特媒體-執行長王偉羽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8278/bdd-martech02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解密精準行銷,破除數據應用兩大迷思
2020.07.01
精準行銷的道理人人都懂,執行起來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關鍵在於企業容易被以下二個迷思所囿,導致精準行銷或精準廣告的成果不如預期。
在數據為王的年代,以數據為基礎制定廣告行銷策略或是從數據中分析消費者需求與偏好,再制定相應的廣告投放或行銷策略,這個每個行銷人都懂的道理,執行起來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關鍵在於企業容易被以下二個迷思所囿,導致精準行銷或精準廣告的成果不如預期。
第一個是無法破除自身對目標客群的迷思,以至於廣告無法投放到真正的目標族群;第二、對於「精準」的定義太過僵化,只從營收成長幅度去評估夠不夠精準,而不是用當初行銷活動的目標去判斷。
迷思一、過度依賴經驗 數據驅動行銷難以落實
先就第一個迷思來看,域動行銷總經理顏玉芬認為,企業在設定數位行銷策略時,很容易被過去的經驗限制住,但過往的經驗未必可以完美地複製到下一次。原因在於人的行為會動態變化,再加上同類型產品想要找的目標族群通常都很類似,當某一個人被同類型廣告大量刺激時,很容易就會感到疲乏,導致要觀察更久才會做出消費決策。
因此,域動行銷在2018年提出「混血數據」概念,與中華電信等合作夥伴進行數據整合,希望能幫助企業用更多元更完整的面向去認識消費者。「科技讓消費者時間碎片化,唯有透過數據整合,讓碎片化時間完整重建,才能看見消費者生活全貌,」顏玉芬強調。
首先,企業要有自己的數據庫,以便瞭解自身的消費者或會員,並打破原本對客戶下的屬性標籤,例如:親子家庭、美妝達人,而是用消費者行為去重新定義,再透過中華電信精準數據分析,找到更多目標客群。如此一來既可針對每一次行銷活動的規劃與目的,更精準地定義目標客群,也能避免集中曝光在單一族群上,才能提高行銷成效。
舉例來說,某銀行在推廣某張信用卡時,將目標客群鎖定在海外購物族群,其對此族群的設定是女性、熱愛購物,而域動行銷則是打破這個框架,與該客戶一同討論目標客群可能會有的行為,如:熱愛國外旅遊、經常至海外網站線上購物、喜歡到飯店喝下午茶…等,最後根據對目標客群的定義,與中華電信數據分析媒合、找出相應的族群,再去投放廣告,成效比原本的單純設定更高。
中華電信大數據處資深行銷經理柯筑舲表示,中華電信擁有全台最完整的數據庫,在與廣告代理商或客戶合作時,除了積極地討論需求,並建議目標族群的定義方式,同時也會根據廣告表現調整數據架構,例如某消費者如果連續幾次投放都沒有點擊,中華電信廣告系統會自動刪除目標TA的短期標籤,以提高廣告精準度,讓廣告主的每一塊錢都不浪費。
迷思二、轉換率及營收掛帥 行銷廣告精準定義變狹隘
在目標客群迷思外,艾普特媒體執行長王偉羽提出精準行銷的第二個迷思,使用當次行銷活動的轉換率、營收來定義「精準」與否。
王偉羽認為,企業行銷是一種策略,在競爭力、BI經營、資料結構上可以看到很多層面,例如:吸引舊客戶回娘家、增加新客戶、提高市場知名度...等,並不是只有增加產品銷售量而已,如果只從營收數字來定義精準,短期間或許會業績成長,但長期來看風險很高,因為企業只是一昧衝刺業績,沒有維繫舊客戶,也沒有拓展新客戶,這樣的經營模式很難長久。
因此,企業必須重新銓釋對精準的定義,首先要自建數據庫,再結合MarTech工具產出各種量化指標,才能去衡量有沒有實現本次行銷策略的目標。也基於此點,艾普特媒體在成立的第二年,就自行開發DMP系統,希望幫助廣告主自建數據庫、將消費者數據收回到內部,而不是被搜尋引擎或社交媒體平台握在手上。
「當企業所能掌握的數據越多,再搭配人工智慧分析,才能發想出更多元的應用,」王偉羽說,艾普特媒體除了將官網/App數據匯聚在單一平台上,更自行開發AI演算法,協助企業區隔客戶屬於哪一種類型:忠誠客戶、潛在客戶及邊緣客戶,或是解析客戶對產品的興趣、預測可能會喜歡的商品,提供企業做為行銷策略的參考。
然而運作一段時間後,艾普特媒體發現,企業主手上有的都是站內、既有客戶的數據,很難用於開拓新客戶,要如何幫助企業從站內走到站外、找到更多潛在客戶?中華電信的全視界廣告給了艾普特最佳解答。
王偉羽指出,中華電信投入在數據資料保護上的資源和力道,相對其他產業高,再者資料量非常大且完整,是最佳的第三方數據平台商。透過與中華電信的合作,艾普特媒體可以從企業忠誠客戶中找出一樣的特徵值,或是相同的生活行為和軌跡,例如:都愛喝咖啡,再與中華電信找出相應族群投放廣告。
這種做法對艾普特媒體來說有兩個好處,第一是能夠在個資法和GDPR的前提下,把握企業擁有的第一方數據如CRM及CDP,比對站外豐富的第三方資料,協助企業做更多的數據應用,第二為降低成本,可以根據中華電信報告制定行銷策略,挑選數位媒體和投放工具,改變過往只能一次全灑的做法,而是當目標消費者出現在哪個媒體時,就在那裡投放廣告。
後疫情時代,更顯而易見的是企業被迫重視數據主導權的加乘效果,在企業管理與會員經營上開始嘗試導入MarTech工具,同時部署CDP橫跨管道的顧客數據,說明未來消費者的個性化體驗成佈局關鍵,將訂定專屬的消費者旅程。
與艾普特媒體看法相同,域動行銷於2019年提出五螢制霸(電腦、手機、平板、互動式網路電視IPTV、家外螢幕DOOH)概念,也是透過跨媒體整合,讓企業可以在一個平台購足五個螢幕載具的廣告版位,讓企業的數據分析結果就有了對的出口,實現精準行銷「最佳成效、最低成本」的目標。
附圖:解密精準行銷,破除數據應用兩大迷思中華電信大數據處-資深行銷經理 柯筑舲
域動行銷-總經理顏玉芬
艾普特媒體-執行長王偉羽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8278/bdd-martech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