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華白海豚保育方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華白海豚保育方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華白海豚保育方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華白海豚保育方法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很多手足被趕盡殺絕,死傷無數。 倖存的手足們紛紛說要移民,離開這個傷心地。 每個手足離開前,我都逐一跟他們道別。 「為什麼你不走?」他們總是問我。 「不了,香港的魚比較對胃口。」我。 「留下來會死啊!」 「我想死在香港。」 我沒有怪責離開的每一個手足,只希望他們走了,就別再回頭。 忘記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中華白海豚保育方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5 22:01:08
    有 1,903 人按讚

    很多手足被趕盡殺絕,死傷無數。
    倖存的手足們紛紛說要移民,離開這個傷心地。
     
    每個手足離開前,我都逐一跟他們道別。
    「為什麼你不走?」他們總是問我。
    「不了,香港的魚比較對胃口。」我。
    「留下來會死啊!」
    「我想死在香港。」
     
    我沒有怪責離開的每一個手足,只希望他們走了,就別再回頭。
     
    忘記跟大家介紹,我是一條中華白海豚,正名「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早在幾百年前,香港仍未被英國殖民之前,我們一班手足就在香港定居了,我們世世代代都在屯門和大嶼山的海域生活。
     
    首次在1637年被一名英國的旅行家及商人在航海時發現,當時他在日記中記錄,他看到一條「劍魚」,皮膚白得像牛奶,有部分皮膚比較紅潤。
     
    的確,我們奶白色的身上帶有深色斑點,初生時全身呈深灰色,隨著年齡增長淡化為獨特的粉白色。
     
    對於香港的漁民,我們是不受歡迎人物,哈哈哈。因為手足們一出現,海裏的魚都跑光了。我們的主要糧食是魚、魚、魚還有魚。我們休息或遊玩都會在淺水海域活動,等待潮漲時覓食。
     
    所以漁船出海時看到我們的蹤影,總會搖頭嘆氣,更有俗語說我們是「烏忌白忌」。
     
    香港的發展迅速,漁民也紛紛上岸,香港人對我們一直以來都認識不深。其實有沒有受到人類關注,我們一點也不在意。
     
    但直至1990年初,香港環保人士突然將我們保育起來。為什麼呢?
     
    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因為興建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我們才得到大眾關注。另一方面,因為興建機場要大量填海,我們的居住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華白海豚被選為「回歸吉祥物」,更被譽為「海上大熊貓」和「海上國寶」等稱號。
     
    吉祥物?是什麼東東?!可以吃嗎?
     
    我只知道在1998年7月6日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正式啟用,我們的手足只剩下250條。
     
    雖然數量銳減,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表示,因為在台灣西岸、越南、泰國、印尼和印度都有我們手足的蹤影,所以沒有被定為瀕危物種。
     
    然而,在香港海域的手足已所剩無幾。但我們這「吉祥物」的減少,並沒有阻礙香港經濟發展進度。
     
    海上交通日漸繁密,統計每七分鐘就有一艘船經過,高速客輪船引擎的高頻噪音,妨礙我們在海裏溝通與導航。2015年,一位年輕的雄性手足,不慎被螺旋槳葉片幾乎割斷尾巴。
     
    當時的普查團隊編定手足編號為WL212,海洋公園派人將手足撈起送往公園救治,並將六歲的手足為名「希望」。
     
    諷刺的是,「希望」在四日後傷重不治。
     
    人類總是這樣,口喊著保育,所做的卻是另外一回事,又過了幾年,機場決定增建第三條跑道,彷彿誓要將我們趕盡殺絕。
     
    反對聲音愈來愈強烈,2014年香港機場管理局就在宣傳單張中解釋,在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有「39至339平方公里不等」的水域作為中華白海豚棲息地。
     
    請問,我需要說謝謝嗎?單單是第三跑道,就讓我們喪失6.5平方公里。
     
    政府說,他們所行的政策是「先建興,後保育」。
     
    真可笑,我們都死了,還保個屁啊?!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在廣東珠海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其中一篇文宣寫:『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這個承諾我們保住了。』
     
    而我們在香港海域只剩下32條。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終於都迎來轉機,因為肺炎疫情的關係,各國都封鎖出入境,海上航行班次大減,在2019年底,數量回升至52條。
     
    手足們回來了,但我知道這只是短暫的時光。
     
    我只想說一句:「手足,走了就別回頭啊。」
     
    喜歡歷史故事?花半秒like & share
    在香港被消失前,用故事將歷史留住。
    全書以故事瞭解歷史,用手繪地圖繪畫當時狀況!
     
    《屬於香港人》六月出貨。
    為避免這本書「被消失」,唯一方法是「沒存在過」。
    所以只接受預售,有多少預訂,就印多少本。
    不會公開發售。
    預售網址:(可寄海外)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

  • 中華白海豚保育方法 在 再生能源資訊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11 14:58:28
    有 7 人按讚


    #分享資訊
    #低碳綠源讓美麗永續
    ⚡️【離岸風電保護白海豚,可以雙贏!】⚡️
    ❤️保育 #中華白海豚 跟發展 #離岸風電 的工作,政府都一樣重視
    👉延伸閱讀:https://pse.is/JAQ9N

    ‼推動離岸風電跟保育白海豚,不會互斥,可以雙贏‼

    🌳 推動再生能源,從來就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欲知詳情《 ⬇詳情看下圖 》

    推動離岸風電跟保育白海豚,不會互斥,可以雙贏!
     
    無論白海豚會不會轉彎,還是旋轉跳躍閉著眼,保育 #中華白海豚 跟發展 #離岸風電 的工作,政府都一樣重視,也提出以下具體方法來創造雙贏:
     
    1⃣ 規劃場址時已避開「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環評結論也要求再擴增1,000公尺緩衝帶。

    2⃣ 施工前要進行水下聲學監測與海上目視調查。

    3⃣ 施工時也會採取氣泡簾幕等最佳噪音防制工法,日落前2小時起,就不能啟動新設風機的打樁作業。

    4⃣ 完工後,離岸風場的水下基礎還可以形成魚礁,落實海洋生態系之復育,提供白海豚的充足食源。

  • 中華白海豚保育方法 在 蕭家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0-16 12:08:46
    有 56 人按讚


    【澳門人在香港】是海豚,也是我們
    訪香港鯨豚研究計劃研究員麥希汶
    (二之二)

    澳門的海豚
    據希汶所言,其實香港除大家熟知的中華白海豚外,還有另一種品種的海豚,江豚。只是和前者相比,江豚的知名度和認知度都明顯較低。

    「那究竟香港的水域有何特別,能「吸引」海豚呢?」聽罷希汶的解說,我追問。而她的答案,卻催生出我的下一道問題。

    「因為是鹹淡水交界,營養多,能滋養不同品種的生物。」

    「那澳門也是鹹淡水交界,怎麼我從來沒聽過澳門人會談及海豚呢?」

    「其實澳門也有海豚的,我工作時曾聽船家說,澳門未填海前,他試過在機場那位置見到。還有,之前有人發起過清潔沙灘活動,過程中好像也看過,所以,有可能是我們平日沒有認真去看,但說實在,海上的工程也真的很多。」

    此話不假,就以過去一年為例,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明日大嶼,連人間亦不得安寧,海洋又怎會是樂土?

    「也試過在海上工作時,看見海豚媽媽抬起幼豚的屍體,雖然次數不算多,兩次左右,但據我老闆所言,這現象出現的頻率比以往多。」這種動物間的「伴屍」行為不是海豚獨有,猩猩、大象、狗等都時有出現,只是我認為,要在工作期間,一個相對講求理性專業的場景下碰見這些偏向感性的事,而且碰見機率越來越高,確實是大考驗,希汶也坦言,工作中最大的心酸事,也離不開這場面。

    自己海豚自己救?
    雖說海豚是獨立於我們的存在,不屬於任何人,但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在於我們會推己及人,為自身利益以外的事上心。那在當前之情況,作為一個關心海豚保育的普通人,我們又能做些甚麼?

    「官方諮詢時幫忙發聲、民間組織發起相關聯署時也盡量參與,雖然主辦方收集了簽名,最後也不等於能改變情況,但至少是一種壓力,一種表態。」那種「明知未必有用但也盡力做」的心態,我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

    「還有,不要坐上那些不遵守觀豚守則的艇,因為它們(的運作)對海豚的生活確實有影響。」然而,一般人如何得知艇家是否導守守則呢?希汶坦言,一般在碼頭所見的艇家都較少會遵守,假如真想接觸和認識海豚,其實可以報名參加一些關注團體,如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舉辦的觀豚活動,「那些導賞團通常會用較大的船,而且往往一團就是半日時間,是集合保育和教育性質的觀賞。」學的是甚麼?就是學習我們不單要取之於大自然,同時也會回饋大自然。

    除此以外,以行動「向圈養說不」也非常重要,簡單而言,就是不要再到水族館和動物園。「因為在這些地方,動物會變成工具,讓觀賞者走馬看花,而不是學習對象,而且我們在園內看到的表演項目都是反自然,海豚平日在海洋裏根本不會這樣;還有因為被困而催生出的心理病、自殘行動等等,都是大家想像不到的。」換言之,在我們一邊快快樂樂看表演的同時,真相是我們將自己的快樂,建築了在這些動物身上。

    然而,以上這些或許都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在海上以數之不盡的工程將海豚趕盡殺絕,同時又建起一家又一家水族館,令我們的下一代只能透過這方法去認識海豚,認識大自然。而這件事,我們已經逐步實行。

    「將來會回澳工作嗎?」對於所有離澳的人來說,這似乎是一道不能迴避的問題。

    「從前會覺得在香港工作只是『儲經驗』,儲夠了就會回去,不過慢慢就發現,環境、保育這事始終是在香港有較多發展機會。」由此,似乎澳門又要失去一個人才了,只是在日漸無視保育、發展至上的香港社會,真的有較多發展機會呢?在這個要填海、高舉「明日大嶼」的香港社會,我們還有資格談保育嗎?

    「一個連海豚也不能快樂生活的地方,難道人就能安居樂業嗎?」這問題,我是問希汶,同時又是在問自己,而不論是見面當天,抑或今日,我依然沒有答案。

    圖片來源︰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Hong Kong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

    【澳門人在香港】是海豚,也是我們(一之二)https://bit.ly/2yhBvpR

    ===============
    以下為廣告時間
    面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lvissio
    Medium:https://medium.com/@alvissi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lvissio/

    #澳門Guide #看見澳門

  • 中華白海豚保育方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1-04-28 21:43:35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國光石化確定不在彰化設廠,讓保育中華白海豚的團體與民眾非常興奮,不過一群來自國際的鯨豚保育專家說,除了噪音與污染等威脅,其實漁業也對白海豚造成許多衝擊,根據一項最新調查統計,台灣三成以上的白海豚身上帶有漁具造成的傷痕,甚至有白海豚被網具纏住溺斃,呼籲政府調整漁民的捕漁方式。
    看著2009年9月在苗栗擱淺的白海豚照片,來自美國的鯨豚保育專家王約翰好心痛.因為2002年起他開始追蹤這隻編號TW03的白海豚,這麼多年過去,像是朋友的TW03最後卻滿身是傷死去.
    王約翰和一群來自國際的鯨豚專家,成立了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科學技術顧問團,他們從海上調查發現,台灣三成以上的白海豚身上,帶有漁具造成的傷痕,有時白海豚被網具誤纏溺斃,有時被刺網傷害.要讓白海豚不受威脅,就是讓漁民摒棄不當的捕漁方法.
    這些國際的鯨豚保育專家指出,威脅白海豚的除了漁業,還有水下噪音,淡水資源減少,棲地被破壞以及污染,而這些也會影響漁業,所以還是呼籲政府設立海洋保護區,讓白海豚,漁民生計與漁業資源都能受到照顧.
    林曉慧沈志明台北報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