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華大學核心通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華大學核心通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華大學核心通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華大學核心通識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謝金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史泡泡 這是幾年前我做的一張北周、突厥、隋唐的皇室通婚表。 從這個圖表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出北周到隋唐皇室的親戚關係盤根錯節,來自於鮮卑的傳統與習俗進入中世紀的隋唐皇室,卻始終在面對著來自他們發源之地的挑戰。 隋唐帝國的建立者們也對制度的建立很有興趣,從法制、官制、地制、稅制.....乃至於知識體...

中華大學核心通識 在 李奇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3 19:49:52

歡迎各界來賓報名參加【第十屆「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110年4月24日(星期六)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會議時間: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08:00~17:30 承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臺灣民間宗教學...

  • 中華大學核心通識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3 13:24:30
    有 1,353 人按讚

    #史泡泡 這是幾年前我做的一張北周、突厥、隋唐的皇室通婚表。
    從這個圖表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出北周到隋唐皇室的親戚關係盤根錯節,來自於鮮卑的傳統與習俗進入中世紀的隋唐皇室,卻始終在面對著來自他們發源之地的挑戰。

    隋唐帝國的建立者們也對制度的建立很有興趣,從法制、官制、地制、稅制.....乃至於知識體系都有全面性規範化的控制狂,這種有趣的雙面性,是從軼事、詩文、小說中不易查覺的細節,但一旦懂了,很多東西都能串得起來。

    所以~~~要不要來認識一下唐帝國的基礎呢?4/10起,每周六晚上,我將與黃玫茵教授、許凱翔教授和蔡長廷博士一起,從女主、法律、城市與遊牧民這四個部分來談談唐帝國的內與外,歡迎大家一起來聽喔!!

    ※購票連結:https://yudian.backme.tw/checkout/1578/11901?locale=zh-TW&fbclid=IwAR276Dh5gCKTvXlqoo0oOD32C131Te1yMUvdMt4bhGVuAlbISi5afdpeE98

    --------
    4/10
    【講座題目】武則天與她的學姊們:女主如何影響了中古史
    【講者姓名/學經歷】謝金魚。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歷史作家
    【講座大綱】
    一、媽媽的定義是什麼?
    二、太后:伴隨著皇帝制度而起的輔佐者
    三、皇后:老公不行換我上
    四、Empress maker:女官的全盛時代
    五、一代女皇為何只能有一代?

    4/17
    【講座題目】嚴法治世:《唐律》延續至今的思維與法律觀念
    【講者姓名/學經歷】黃玫茵。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教台灣大學、元智大學、華梵大學,現為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講座大綱】
    人類法律是為了羣體共處而設計出的約束,規範個體不侵犯他人、侵犯的話如何處理使雙方滿意。七世紀唐代律令法制發展成熟,編定的《唐律疏議》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影響近世千年之久。清末民初刑法、民法的立法,仍保留大量《唐律》傳統,其核心概念至今仍在生活中持續影響。
    當今社會大眾對法律的期望──犯罪就應被罰;主張刑罰應具懲戒效果──保護好人善良人、刑罰立即見效;對加害者及其家屬的責難──重刑犯判刑仍不足以平復人心;成文法的制約──無明確法規就不可罰;皆來自《唐律》的思維與法律觀念。
    今人或許未知《唐律》如何延續至今,本次講題介紹唐律的秩序思維、建構原則及與現今社會大眾思考相通之處。計分五主題:
    1、成文法的必要:「不教而殺,謂之虐」
    2、儒法混同、德主刑輔、失禮入刑:「緩刑罰,行寬仁,是利姦邪而害善人」
    3、家族主義、非平等出發點、緣坐效益
    4、有限應報主義、懲戒脫序與回歸秩序
    5、五刑二十等、肉刑永廢、流刑的成熟

    4/24
    【講座題目】唐代的城市空間
    【講者姓名/學經歷】許凱翔。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講座大綱】
    1、引 言
    2、中國中古時期的坊市
    3、兩京的城市規劃與機能
    4、兩京官員居住地的自然與人文色彩
    5、結 語

    5/1
    【講座題目】唐代的突厥國家
    【講者姓名/學經歷】蔡長廷。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博士後研究、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講座大綱】
    1、遊牧社會的出現
     a、京都大學的人類學與靈長類學
     b、遊耕與遊牧
     c、新的遊牧起源論
     d、去勢與榨乳
    2、突厥的出現與其國家構造
     a、突厥的創生神話
     b、以可汗為頂點的統治體制
     c、統治構造中的多元族群
    3、突厥與粟特
     a、遊牧民與綠洲民的共生關係
     b、粟特人在突厥國家的重要性

  • 中華大學核心通識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30 12:00:10
    有 54 人按讚


    強推反滲透法 對不起人民

    潘兆民/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台中市)

    蔡總統下令民進黨立院黨團在十二月卅一日完成「反滲透法」三讀,但除國、親等在野黨強烈反對,連深綠的喜樂島聯盟、學者社群平台都提出質疑。本報資料照片

    試問執政三年多的民進黨讓台灣民主進步了嗎?人民有因此而更幸福了嗎?還是更失望、更痛苦?結果是讓台灣人民看盡「東廠」林立,處處是機關算盡的陷阱;「芒果乾」的亡國感,甚囂塵上;震天高喊護民主,也並未讓民眾感受實踐民主自由的喜悅,反而是籠罩在分裂、對立、仇中、羅織入罪的恐懼中。

    明朝最荒謬、最可惡的一件事,就是為了整肅異己,把特務「東廠」的囂張狠毒演繹到了極致,給明朝臣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沒想到,一直打著自由民主旗幟,又號稱民主進步的執政黨,正在操弄《反滲透法》,一步一步的複製。

    更讓人民膽戰心驚者,莫過於藉由澳洲冒出的假共諜案後,立即拋出《反滲透法》,又企圖以諜影幢幢,不斷製造中國大陸介入台灣選舉,以便操作「中國威脅」來恫嚇人民。「亡國感」的心理作用,能不導致人心惶惶嗎?口口聲聲稱謙卑、再謙卑、顧台灣、護民主的蔡總統,打著轉型正義之名,行政治算計之實。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僅僅用兩個月,就完成國安五法的修正工作,不僅明定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更意圖壓制兩岸正向交流,大幅提高「為敵發展組織罪」的刑責,種種限縮民主和剝奪人民憲法基本權利的操弄行為,莫此為甚。 

    由於處處「去中國化」的政治操作,導致兩岸政治互信盡失,種種「去中國化」行徑,已然使得大陸民意出現仇台、厭台的激情,武統聲浪一再掩蓋和統,兩岸民意一再對撞,促使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台灣方案」,以避免大陸人民對台灣愈走愈遠的躁動。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薄瑞光更直接指稱,兩岸和平統一已不可能。此刻的台海情勢遠比任何時期都凶險。

    過去馬政府時期,透過政治互信的持續積累,好不容易建構起來的和平紅利早已煙消雲散。以陸客來台消費為例,平均一名陸客在台消費為二一一點六八美元,預估九至十二月減少的陸客,使觀光收入減少至二百億元。可想而知,有多少觀光產業從業人員要失業、斷炊。

    可悲的是,為了連任,蔡政府只會不擇手段操弄《反滲透法》,一味挾持民眾,衝撞兩岸關係,將台灣推向戰爭的險境。如此愚弄百姓,視人民為無物的行徑,林林總總,罄竹難書。

    不論是農漁民及一般工商企業等努力打拚的民眾,要的不就是辛苦的產品、農漁獲能賣出去,日子能過得更好,這是為民服務的執政者所應具備且最簡單易懂的核心價值,更是做為中華民國總統責無旁貸、捍衛市井小民生活正義的天職。不幸的是,蔡政府仍不能理解民意之所向,只會處心積慮算計連任大路。請問蔡總統,您的所做所為對得起台灣人民嗎?

  • 中華大學核心通識 在 城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15 14:12:36
    有 3,087 人按讚


    《壹週城寨》烽火暴大(劉細良)

    我在「暴大」渡過了七年光陰,記憶中只有歡笑,因為那是青春好日子。三十年前我們一班手足在本部烽火台,將市民送來的物資分發送去北京天安門廣場,那裡東北角有香港學生的營區,三十年後,自己站在救傷站旁邊的小山坡上,一邊躱避催淚彈一邊做直播。在二號橋防線上,學生躱在木製盾牌後,伺機向前擲出汽油彈,但大家武器水平實在太懸殊,每五秒一發槍聲,一輪之後,就見受傷學生抬出,救傷大叫讓開,送到網球場旁的臨時戰地醫院。然後另一批年輕人上前。一般人遇到警方自六月十二日以來最大武力鎮壓,早已嚇得瑟縮一角不敢站直身子,但暴大不愧是暴大,底子夠硬。

    文化手段
    英治八十年代中文大學被認為是次級大學,港大才是人們眼中的精英大學,那時候政務官以出身港大的多,傳媒則以中大人居多,所以當九七後由中大歷史系畢業生李明逵當上警務處長,傳媒才大書特書,今天崇基社工系畢業的鄧炳強很快成為第二個中大人當處長。有人認為港大近建制,訓練官員,就如日本的東京大學,為官廳提供人材,而中大反建制,訓練出來社工、老師、記者也是這取向,就如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在殖民地年代辦一所標榜華人教育的大學,本身就是很吊詭的事,因為這先天就注定具有反建制的傾向,難道英人儍瓜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吧,訓練反殖「暴徒」。其實,中大的誕生是顯現了英人高超的管治能力,英人在亞洲管理有兩個類似的地方,海峽殖民地及香港,中共借華文教育在海外搞反殖民族主義,新加坡的華文學校及南洋大學學生成為反殖運動分子,新加坡南洋大學最後被政府「整治」,成為南洋理工,放棄華文教育。至於香港成立這所華人大學,骨幹是由新亞及崇基兩書院組成,他們代表的是中國近代化努力的延續。新亞書院的錢穆、唐君毅等人是民國時代的文化精英,希望為中華文明現代化找尋出路,對蘇俄一套階級鬥爭歷史觀深痛惡絶,至於崇基,則代表近代基督教文明在中國的傳播,中共四九年建政後,兩者均不可能存在,香港,成為了避秦之地。新亞書院在桂林街辦學,國際級歷史學家余英時是桂林街時代的學生。

    暴大之根
    五十年代來港出任政治顧問的麥理浩認為,大量內地難民湧入,如果沒有教育制度去吸納,他們容易變成共產黨民族主義動員對象,影響香港穩定。崇基的西方宗教文化及新亞的傳統復興精神,本身已經與共產主義不相容,英人培植,是有其深遽的歷史視野。他們不是害怕有一日政權被中大人「顛覆」,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他們可以「顛覆」中國大陸。盧吉總督創辦港大,是在二十世紀初思考中港關係,希望為中國培訓具西方工業文明價值的技術官僚。到了世紀中六十年代,中共已閉關鎖國,中文大學的角色,是培養兼具東西方核心價值的現代華人。

    如果一個認識,並認同中大價值的人,是沒有理由不反共,因為今天香港受盡折磨,是源於中共反西方核心價值,迫香港人接受「中國模式」的惡果。中大人離開大學之後,平常日子為口奔馳,甚麼大學理念書院價值早就忘了,但當香港陷入空前危機,中文大學被鎮暴警察圍攻,一整天狂轟催淚彈時,大家又再次同大學connect起來。星期二晚當沈祖堯離開二號橋之後,形勢緩和下來,我沿路下山,看見長長一條人鏈將車站物資送上前線,見到不同時期畢業的中大人,大家打過招呼,說起當下心情,他們只是輕輕一句:「點都要返嚟睇吓」,沒有慷慨激昂的保衛中大口號。第二晚,氣氛較平靜,我坐在大學運動場跑道休息,聽抗爭者討論應否堅守二號橋,草地上的年輕人以擲水樽為樂,然後有同學大叫:「有校巴」,我正準備起身坐校車回崇基,旁邊同學很興奮地說:「校巴係學生揸㗎」,自己頓時猶豫起來,他見勢色不對,補充說:「OK喎,冇問題」。

    今天令鎮暴警察怒不可遏的黑社工、黑記者、黑教師,其實,很多都是暴大畢業生,我們相信一個現代的華人文明,不是如此。這不是什麼中學通識教育、大學教育失敗,也不是什麼人心未回歸,而是大家早已經各走各路,只不過三十年前,1989年在烽火台搬物資,準備出發去北京天安門的自己,並不知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