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中華商場拆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華商場拆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華商場拆除產品中有5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6萬的網紅侯友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十九歲那一年,我來到台北。離鄉北上第一個落腳處是萬華,從此和萬華結下不解之緣。那時,我們都叫它艋舺。 當時我的母校中央警官學校還在這裡,地點就是現在的龍山國中。還記得讀官校的第一個週末,我在柳州街吃到人生第一碗花枝羹,咬下去厚實鮮甜,非常驚艷,唏哩呼嚕大口下肚,那個味道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當時最大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毛亮傑A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最近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搭建場景照片曝光,劇組「神還原」了台北西區28年前拆...
中華商場拆除 在 志祺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30 01:07:41
中華商場曾是臺北的地標,建於 1961 年,位於中華路與縱貫鐵路之間。那時臺北的鐵路還沒有地下化,火車靠近臺北車站接近西門町時,一定會經過中華商場,它是許多人初到台北的印象。 - 中華商場裡頭有各種商品,是許多人來臺北回鄉前要買伴手禮的必逛之地。然而因為建設捷運與都市規劃的緣故,政府在 1992 年...
中華商場拆除 在 Alan毛亮傑:音樂 廣播 主持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06:27:28
「中華商場」回來了!✨✨✨ 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前導預告釋出,朱軒洋、温貞菱、宋柏緯、陳如山、萬芳、孫淑媚、袁富華、盧以恩、初孟軒,讓28年前拆除的「中華商場」(1961.04.22~1992.10.20) 栩栩如生的重回眼前!💗 1992年10月20日,中華商場拆除,成就了現在中華路...
中華商場拆除 在 Alan毛亮傑:音樂 廣播 主持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06:27:28
「中華商場」回來了!✨✨✨ 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前導預告釋出,朱軒洋、温貞菱、宋柏緯、陳如山、萬芳、孫淑媚、袁富華、盧以恩、初孟軒,讓28年前拆除的「中華商場」(1961.04.22~1992.10.20) 栩栩如生的重回眼前!💗 1992年10月20日,中華商場拆除,成就了現在中華路...
-
中華商場拆除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2-09 21:53:58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最近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搭建場景照片曝光,劇組「神還原」了台北西區28年前拆除的重要地標「中華商場」(1961.04.22~1992.10.20),看見「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棟三層樓的「中華商場」重現,天橋上的景致、點心世界、佳佳唱片行,都和當年一模一樣,彷彿穿越時空般,讓人驚嘆與感動!💖
你還記得有「中華商場」時的台北嗎?如果能回到70、80年代,你最想做什麼呢?💗
1992年10月20日,中華商場拆除,成就了現在中華路寬廣的林蔭大道,成就了鐵路地下化,成就了捷運板南線的誕生,更成就了西門町的持續繁榮。拆除前的最後一個週日(1992.10.18),我在天橋上拍照,記錄了這個城市與文化的重要轉捩點。📷
🎬台北記憶:中華商場的故事 (1961-1992)
https://youtu.be/PQORAXavsV0
#天橋上的魔術師 #中華商場 #佳佳唱片行 #點心世界 #公共電視
金馬獎最佳導演 #楊雅喆 執導,2019年以「返校」獲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的 #王誌成 老師,將作家 #吳明益 書中場景化為現實。感謝 #黃子佼 #李明璁 #老屋顏 #張哲生 分享的照片,影帝 #黃河 分享的影片。公視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募資急催中 🔜https://reurl.cc/9zed5V
中華商場拆除 在 侯友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十九歲那一年,我來到台北。離鄉北上第一個落腳處是萬華,從此和萬華結下不解之緣。那時,我們都叫它艋舺。
當時我的母校中央警官學校還在這裡,地點就是現在的龍山國中。還記得讀官校的第一個週末,我在柳州街吃到人生第一碗花枝羹,咬下去厚實鮮甜,非常驚艷,唏哩呼嚕大口下肚,那個味道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當時最大的享受就是在西門町看完電影,然後到廣州街夜市,從香氣十足的魷魚羹、沁涼的愛玉冰到Q彈的大腸圈,有家鄉的小吃,也有很多我在南部看不到、吃不到、無法想像的台灣小吃,讓我流連忘返。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歲月,也是我這個窮學生的小確幸,一解異鄉遊子濃濃的鄉愁,也烙印上對萬華深深的情懷。
在人生幾十年的歲月,常到萬華帶上一碗愛玉冰、陳記蚵仔麵線、梧州街的排骨湯以及紅糟魷魚,和家人一起分享萬華在家的好滋味;逢年過節到龍山寺,為故鄉的家人祝禱平安,祈求工作順利,那是我在信仰上的心靈寄託。
無論在哪工作,我的心從未遠離,他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當副市長時,我住在台北市,每天上班途中都會經過萬華,順著華翠大橋進入新北。新北市和萬華有七條橋梁相通,許多新北人都在萬華討生活,和一水之隔的板橋、中和、永和、三重和新莊,形成一個200萬人的生活圈,以萬華為中心,共生共榮。
這次病毒來襲,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我們並肩作戰,用堅強的意志力、攜手共度疫情風暴。同島一命,我們的心緊緊守在一起,面對疫情來襲,絕不退縮,我們共同努力走過風雨,一定會戰勝病毒。
這些年,萬華不一樣了,求學時看著的火車地下化了,中華商場拆除了,捷運進來了,商圈也不斷發展,看著萬華不斷成長蛻變,但不變的是我和萬華的連結,從十九歲那年,開始的不解之緣。
中華商場拆除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年3月8日下午,我帶著中國時報記者吳奕萱(採訪)和石智中(攝影)走訪數間昔日在中華商場發跡的店家,包括了信棟二樓的佳佳唱片行、忠棟一樓的美聲樂器、義棟一樓的海派服飾,和義棟一樓的李大吉禮品。相關報導於2021年3月20日的《中國時報》C1版刊出,全文如下:
天橋回憶殺 中華商場老店散策
達人帶路西門商圈
報導:吳奕萱
隨著公視戲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熱映,戲中主人翁的生活場景—「西門中華商場」懷舊風再起。當年的中華商場,沿著中華路一段共延伸至8棟樓,曾經進駐達1600多間店家,每日車水馬龍的景象,家家都堪稱是當年的黃金店面,也是不少台北五、六年級生的青春回憶,而於1992年被拆除後,雖大部分店家都結束營業,但仍有少數幾家碩果僅存至今,隱身於繁華的西門商圈。本報邀請有「懷舊達人」之稱的張哲生,他本人也畢業自劇中的「西門國小」,為我們進行老商場的記憶導覽。
【居高臨下】孝字號天橋/中華路一段66號
位於福星國小門口的「孝字號天橋」,於此可以俯瞰中華路川流不息的車流量,該天橋於2003年重新落成,並鑲上「中華商場」、「孝」等字,以紀念當年中華商場「孝棟」的位置,也能於此懷舊當年商場林立、霓虹燈閃爍的熱鬧景象。張哲生分享,「有次我在天橋上往下拍照,路上的車紛紛頓時停下,以為是警察在抓超速。」令他莞爾。
【內容豐富】佳佳唱片/中華路一段110號2樓
1976年開幕的佳佳唱片行,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唱片行之一,在中華商場拆除後即遷店於此,現由第2代老闆經營,復古的招牌、窄小的樓梯,加上沒什麼變動的裝潢,很容易於此掉入青春的記憶,豐富的港星唱片在市面上難尋。
【夕陽行業】真善美西服/中華路一段114巷4-1號
第一代老闆吳漢松近50年的手藝,絕非他人可比擬,簡單的店面藏著對手藝的堅持,不過老闆也坦言:「現在少子化,制服、西裝需求愈來愈少了,而且這行很辛苦,未來下一代可能也不考慮接班。」靦腆的臉龐不禁流露感嘆。
【抽屜挖寶】德昌富鴻數位影音/中華路一段14號
以販售各式「電子零件」聞名,早年開設於中華商場「忠棟」,而現址也位於當年的忠棟旁邊,一格格小抽屜的零件販售,不但復古,也能滿足挖寶的樂趣。
【改名趣事】金螞蟻(原美聲樂器)/中華路一段16號2樓
一進店裡就是琳瑯滿目的電吉他,張哲生分享,當年擁有吉他是每個少年的夢想。金螞蟻原是「美聲樂器」,至於為什麼老店要改名? 小老闆蔡瑋昌突然娓娓道來:「當初我爸媽求子多年,覺得『美聲』音同台語『沒生』,因故改名叫金螞蟻,隨後我就出生了。」
【學子耍帥】海派服飾/中華路一段144-1號
從1969年開幕至今,許多七年級高中生會去這家訂做制服褲,由於當年校方多提供直筒褲,學生為跟流行,多特別訂做AB褲或喇叭褲,老師傅們對前三志願、公立高中的制服版型瞭若指掌。不過第2代老闆也感嘆:「現在少子化,加上學校開放穿運動服,會訂做的學生早已大不如前,加上面臨老師傅退休,未來人才會是問題。」
【文創老店】李大吉禮品印章/漢中街140號
專做背心帽子、臂章刺繡、獎盃獎牌的文創老店,全盛時期曾有13家店,當年是全台禮品店的龍頭。第2代老闆李宗興不特別裝潢,保留兒時以來原有的風貌,充滿老店的樸實與人情味。有趣的是,李宗興與張哲生雖知道對方,也常在媒體談論中華商場,堪稱兩位「達人」代表,但採訪當天是首度見面。
【北方家鄉味】中華餡餅粥/昆明街211號
原本在中華路、後遷至昆明街上的中華餡餅粥,是西門町老牌的北方口味,裝潢復古、價格平實,也受到許多美食家的推薦,想一嘗中華商場的鄉愁滋味,來這兒準沒錯。
■帶路人小檔案:張哲生
1972年生,台灣艋舺人。長期研究台灣近代史,並於網路從事懷舊分享長達20餘年,其臉書專頁追蹤者逾25萬,被譽為懷舊達人。著有《飛呀!科學小飛俠》與《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等書,現為哲生原力數位創意總監。
中華商場拆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3月8日下午,我帶著中國時報記者吳奕萱(採訪)和石智中(攝影)走訪數間昔日在中華商場發跡的店家,包括了信棟二樓的佳佳唱片行、忠棟一樓的美聲樂器、義棟一樓的海派服飾,和義棟一樓的李大吉禮品。相關報導於2021年3月20日的《中國時報》C1版刊出,全文如下:
天橋回憶殺 中華商場老店散策
達人帶路西門商圈
報導:吳奕萱
隨著公視戲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熱映,戲中主人翁的生活場景—「西門中華商場」懷舊風再起。當年的中華商場,沿著中華路一段共延伸至8棟樓,曾經進駐達1600多間店家,每日車水馬龍的景象,家家都堪稱是當年的黃金店面,也是不少台北五、六年級生的青春回憶,而於1992年被拆除後,雖大部分店家都結束營業,但仍有少數幾家碩果僅存至今,隱身於繁華的西門商圈。本報邀請有「懷舊達人」之稱的張哲生,他本人也畢業自劇中的「西門國小」,為我們進行老商場的記憶導覽。
【居高臨下】孝字號天橋/中華路一段66號
位於福星國小門口的「孝字號天橋」,於此可以俯瞰中華路川流不息的車流量,該天橋於2003年重新落成,並鑲上「中華商場」、「孝」等字,以紀念當年中華商場「孝棟」的位置,也能於此懷舊當年商場林立、霓虹燈閃爍的熱鬧景象。張哲生分享,「有次我在天橋上往下拍照,路上的車紛紛頓時停下,以為是警察在抓超速。」令他莞爾。
【內容豐富】佳佳唱片/中華路一段110號2樓
1976年開幕的佳佳唱片行,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唱片行之一,在中華商場拆除後即遷店於此,現由第2代老闆經營,復古的招牌、窄小的樓梯,加上沒什麼變動的裝潢,很容易於此掉入青春的記憶,豐富的港星唱片在市面上難尋。
【夕陽行業】真善美西服/中華路一段114巷4-1號
第一代老闆吳漢松近50年的手藝,絕非他人可比擬,簡單的店面藏著對手藝的堅持,不過老闆也坦言:「現在少子化,制服、西裝需求愈來愈少了,而且這行很辛苦,未來下一代可能也不考慮接班。」靦腆的臉龐不禁流露感嘆。
【抽屜挖寶】德昌富鴻數位影音/中華路一段14號
以販售各式「電子零件」聞名,早年開設於中華商場「忠棟」,而現址也位於當年的忠棟旁邊,一格格小抽屜的零件販售,不但復古,也能滿足挖寶的樂趣。
【改名趣事】金螞蟻(原美聲樂器)/中華路一段16號2樓
一進店裡就是琳瑯滿目的電吉他,張哲生分享,當年擁有吉他是每個少年的夢想。金螞蟻原是「美聲樂器」,至於為什麼老店要改名? 小老闆蔡瑋昌突然娓娓道來:「當初我爸媽求子多年,覺得『美聲』音同台語『沒生』,因故改名叫金螞蟻,隨後我就出生了。」
【學子耍帥】海派服飾/中華路一段144-1號
從1969年開幕至今,許多七年級高中生會去這家訂做制服褲,由於當年校方多提供直筒褲,學生為跟流行,多特別訂做AB褲或喇叭褲,老師傅們對前三志願、公立高中的制服版型瞭若指掌。不過第2代老闆也感嘆:「現在少子化,加上學校開放穿運動服,會訂做的學生早已大不如前,加上面臨老師傅退休,未來人才會是問題。」
【文創老店】李大吉禮品印章/漢中街140號
專做背心帽子、臂章刺繡、獎盃獎牌的文創老店,全盛時期曾有13家店,當年是全台禮品店的龍頭。第2代老闆李宗興不特別裝潢,保留兒時以來原有的風貌,充滿老店的樸實與人情味。有趣的是,李宗興與張哲生雖知道對方,也常在媒體談論中華商場,堪稱兩位「達人」代表,但採訪當天是首度見面。
【北方家鄉味】中華餡餅粥/昆明街211號
原本在中華路、後遷至昆明街上的中華餡餅粥,是西門町老牌的北方口味,裝潢復古、價格平實,也受到許多美食家的推薦,想一嘗中華商場的鄉愁滋味,來這兒準沒錯。
■帶路人小檔案:張哲生
1972年生,台灣艋舺人。長期研究台灣近代史,並於網路從事懷舊分享長達20餘年,其臉書專頁追蹤者逾25萬,被譽為懷舊達人。著有《飛呀!科學小飛俠》與《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等書,現為哲生原力數位創意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