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中興大學水土保持 系 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興大學水土保持 系 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檢討三峽大壩 不如檢視石岡壩 圖與文/陳樹群(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特聘教授) 近日三峽大壩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焦點新聞。特別是隨著洪水災害日趨嚴峻,大陸地區由固堤到決堤,犧牲農村以保全城鎮,三峽大壩閘門更是全開,積極洩洪,以保全大壩。我們必須反思,如果這樣嚴重的洪水發生在台灣,我們會怎樣面對呢?...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檢討三峽大壩 不如檢視石岡壩
圖與文/陳樹群(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特聘教授)
近日三峽大壩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焦點新聞。特別是隨著洪水災害日趨嚴峻,大陸地區由固堤到決堤,犧牲農村以保全城鎮,三峽大壩閘門更是全開,積極洩洪,以保全大壩。我們必須反思,如果這樣嚴重的洪水發生在台灣,我們會怎樣面對呢?
我想水利工程師甚至政治人物最終都會採取棄小保大的相同方向,只是流域洪水管理會更細膩些。近來台灣一些媒體與讀者或多或少有著希望三峽潰壩的心態,即或我們不喜歡中共政權,但都不宜有著期待潰壩的心態,畢竟這關乎上億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我想不論在台灣或是其他地區,絕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師在這緊要關頭都是戰戰兢兢,謹慎操作讓水庫得以有效蓄洪及安全排洪。
我相信三峽大壩會度過這次洪水危機,除非是工程品質出現大問題。但工程安全,不代表沒有問題,其實更應該關注的是三峽大壩所衍生的生態環境、水質汙染、水土保持及社會經濟問題。所有人定勝天、違反自然律則的工程設計,終將面對大自然反撲的命運,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藉著這個時刻,倒不如好好檢視台灣的水庫。半世紀以來,我們興建了數十座的水庫,提供水力發電及農業民生用水等需求,對台灣的穩定發展功不可沒,但時至今日也開始顯出負面效應。以大甲溪石岡壩為例,一九九九年的集集地震,車籠埔斷層一夕間地層抬升剪斷了石岡壩;當時如果拆除石岡壩,結果會像當時大安溪抬升的卓蘭堰塞湖一般,藉由自然演化形成卓蘭峽谷(五年前還是著名景點),最終回歸自然河道,完成河川的演化流程。
但我們選擇修復石岡壩,相信人定勝天,結果造成嚴重的河川輸沙不平衡,水庫上游大片淤積,喪失了蓄洪空間,僅剩下微薄的調洪能力,導致石城地區逢雨必淹;下游更造成河床嚴重淘刷,岩盤裸露。(見石岡壩空拍圖,陳樹群提供)二○○八年辛樂克颱風造成后豐大橋斷裂,石岡壩的攔阻泥沙下移也是主因。
時至今日,石岡壩每年要耗費大量經費進行清淤作業,下游的舊三線鐵路橋、新三線鐵路橋等,也因為泥沙補充不足,必須不斷施作固床工及橋墩加固工程,更不要談下游堤防不斷反覆破損修復,累積耗損的經費已超過數十億元,這些都還不包含難以估計的生態損失。
上月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跪死黑人事件,造成全美各地種族歧視的集會遊行抗議,「我不能呼吸(I can't breathe)」的標語,爆發了長年不滿的吶喊。我們興建的石岡壩不也是如此?幾十年來不停壓榨大甲溪。在水庫功能已大量喪失的現今,仍要以穩定供水之名,扼殺大甲溪嗎?當它強烈掙扎極力呼喊「我不能呼吸」,我們聽到了嗎?誠摯呼籲,放開吧!拆除石岡壩絕對是政府最有作為的前瞻計畫。還是我們要等待大甲溪的反撲呢?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建構藍帶綠網的完美生態島
陳樹群/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特聘教授(台中市)
台灣城鎮水泥森林化,高比例的不透水面積導致水源涵養能力降低,河川兩側也是水泥堤防護岸。圖/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提供
聯合報多年來以系列願景工程關懷台灣環境保育,常在紛擾的藍綠政局帶來清新的議題。不論是這次「為未來種一棵樹」或是以往的「找溪望救水路」,都強而有力點出台灣面對的藍綠環境危機。
二○一六年公告的「國土計畫法」將台灣分成國土保育地區、城鄉發展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及海洋資源地區等四區,其中海洋資源地區較不具爭議性。至於其他三區可大體歸納:高山林班地及國家公園等可視為國土保育地區(爭議性也不算大);平原地區則為城鄉發展地區及農業發展地區;但淺山坡地較為複雜,為國土保育地區、城鄉發展地區及農業發展地區的混和變動區間,也是目前生態多樣性最被分割之區域。
這其中各地縣市政府最不喜愛的應該就是農業發展區,因此原本今年四月應完成的細部「縣市國土計畫」,也因不願畫設農業發展區而難產延宕,更不用說下一個階段具實際執行力的「國土功能分區」,目前已經遙遙無期了。
平原的農業發展區除了提供農產品外,也具有水源涵養的功能;山坡地的友善農業發展區不但可以涵養水源,也可視為自然生態的一環。可惜因為經濟價值不高,反被城鄉發展區不斷地吞噬。雖然願景工程不斷鼓勵城鎮種樹,但其綠化範圍有限,遠不及城鎮向農業區掠奪破壞擴張的速度。台灣城鎮水泥森林化,高比例的不透水面積導致水源涵養能力降低,我們城鎮正以驚人速度走向自我毀滅的人工沙漠。
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水源涵養的國土保育地區及農業發展區,因著面積不斷被啃食,只好永續修築河川堰壩,搶奪原本應該屬於河川魚蝦生態系的水源,導致枯季斷流頻仍,下游河口揚塵飛舞,河川沙漠化居然在多雨的台灣誕生。
台灣有很好的河川藍帶聯繫著海洋與高山,也穿過部分的城鎮,如果我們降低或敲除部分阻隔河川生態的堰壩,讓藍帶得以串連山海大地,同時好好改善藍帶兩側的水泥堤防護岸,回復或停止掠奪農地,以植物綠地與城鎮相連結,逐漸擴展成寬廣的綠色網路,讓水源生態可以在土地的藍帶綠網中自由穿梭,健康的城鎮生命力才能得以復甦,期待生長在一個藍帶綠網完美生態島的台灣。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覺蠻棒的!
-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特聘教授陳樹群率全球之先,首創兼顧保育、防災的會呼吸可拆式防砂壩,連日本最大建材商日鐵也洽談授權。拒收錢的他說,這是公共財,盼無國界廣為善用。
-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705029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