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興大學採購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興大學採購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興大學採購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興大學採購組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電對IPP民營電廠購電換約潮將來臨,綠能發電採購量已超越汽電共生,台塑麥寮承諾將燃煤轉成燃氣,預計電力排碳係數將可持續降低..... (07/11/2021 自由時報) 目前台灣能源轉型的階段性目標,就是在維持供電穩定的前提下,有秩序地讓核電退場,同時在短中期的過渡期以最大的可行性下用燃氣發電...

  • 中興大學採購組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2 20:51:23
    有 25 人按讚

    台電對IPP民營電廠購電換約潮將來臨,綠能發電採購量已超越汽電共生,台塑麥寮承諾將燃煤轉成燃氣,預計電力排碳係數將可持續降低..... (07/11/2021 自由時報)

    目前台灣能源轉型的階段性目標,就是在維持供電穩定的前提下,有秩序地讓核電退場,同時在短中期的過渡期以最大的可行性下用燃氣發電汰換燃煤發電,以有效減少空污以及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並爭取時間最大限度地提升再生能源綠電的發電量佔比,再以再生能源綠電陸續替換燃氣發電,以達成最終的零碳排、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電力供應目標。

    購電PK》 綠能發電超越汽電共生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台灣在一九九○年代起階段性開放民間蓋電廠,總計九家火力電廠的裝置容量約七七五萬瓩(7750MW = 7.75GW )、占系統十五%;根據台電資料,每年對民營電廠採購金額約上千億元,其次為再生能源與汽電共生。

    台電採購民營電廠電力 每年千億元

    台電年報揭露前兩年外購電力主要供應商資料,因民營電廠數量多,各家機組數量、燃料別都會影響採購順序。年報公布麥寮電廠買最多,去年採購金額約二七○億元;排名第二為和平電廠約二三五億元;長生電廠前年金額約一五三億元,但去年購電比重未達十%、未公布金額。

    另外,汽電共生看似占比不多,但也是供電小尖兵,能接受台電調度有沼氣、垃圾發電,約六十一.八萬瓩 (618MW),其他煤、油類別的汽電共生廠則約四三九萬瓩(4390MW),通常是有餘電才會躉售台電;不過汽電共生廠的尖峰保證容量卻有一九五萬瓩(1950MW),也就是在用電尖峰時,台電給予較優惠費率收購,所有汽電共生廠保證可以供應的容量,換算約是兩部核電機組。

    台電也公布去年總外購電力金額約一五二九億元,比前年多十三億元,其中民營電廠一○三七億元最多,占六十七%;而再生能源購電費用也隨大量發展提升,已在二○一八年超越汽電共生,再生能源去年採購金額約三五三億元、占二十三%,汽電共生一三八億元、占九%。

    至於去年的購電度數,民營電廠約四○三億度、再生能源七十六億度、汽電共生約六十八億度。平均購價則是再生能源每度電約四.六五元,民營電廠二.五七元,汽電共生為二.○四元;我國目前的平均電價為二.六二五三元。

    購電換約潮到 和平電廠成唯一燃煤IPP

    購電百億元換約潮到!國內兩家燃煤、七家燃氣民營電廠(IPP)與台電簽訂長達二十五年合約將陸續到期,台電表示,燃氣續約較無爭議,但燃煤要看未來社會氛圍,不過台塑麥寮已將由煤轉氣;另一座燃煤為台泥的和平電廠將在二○二七年到期,因官方公布的除役表上並未排入,加上北部已無核四、深澳,核一、核二又除役,和平在分區供電上會更重要,預料將是我國僅剩的燃煤IPP。

    一九九○年代初期電廠開發因環保意識抬頭受阻,一年內曾發生十多次限電,衝擊民生、經濟,因此九○年代後期政府開放民間興建電廠,由台電收購,讓台灣遠離限電之苦。

    麥寮電廠機組2024年起到期 已簽MOU轉燃氣

    因IPP約可使用四十年,台電表示,與IPP簽約期限為二十五年,約滿後可重新議約,每次延長合約期限最多為五年,會在合約到期前兩年左右,開始重談新合約內容。

    首個是麥寮電廠機組自二○二四年起到期,不過,台塑過去與雲林縣政府簽訂MOU,將從燃煤轉燃氣,且在長期電源開發表上也列出除役時間,台電二○二四年的IPP標案一百萬瓩也已由森霸電廠 (以天然氣為燃料之燃氣複循環發電廠, 具有高效率、低污染、穩定供電、彈性運轉等優勢) 得標。

    燃煤和平電廠 續約可能性高

    我國燃煤IPP預料將僅剩位於花蓮的和平電廠,與台電合約在二○二七年期滿,而長期電源開發表中的除役欄未見和平電廠,意味續約可能性高,台電最快在二○二五年開始議約。

    和平電廠特殊性還有地理位置,雖是蓋在花蓮,但和平的電力是送往宜蘭冬山超高壓變電所,且北部核電都除役,也沒有深澳電廠,和平電廠有助分區穩定供電。

    最新一波IPP採購,二○二五、二○二六年合計約二七○萬瓩(2700MW = 2.7GW)將在本月中正式對外公告,台電指出,一年的總採購量大,以二○二五年為例,預計會拆成大、小機組,例如一百萬瓩 (1000MW)、搭配五十萬瓩 (500MW) 等模式進行。

    PS. 相較於燃煤發電,燃氣發電的確可大幅減少很多空汙物排放,如硫氧化物(SOx)、重金屬、PM2.5等,這是相當確定的。

    而如果從區域性的化學物質,如硫氧化物(SOx,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如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來看,燃氣所排放的硫氧化物低,二氧化硫也較燃煤少很多(約20%-40%,參考)

    根據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的整理,顯示(如下圖),即便是排硫量最低的「超超臨界」燃煤電廠,實際的表現(燃煤的林口新火力發電廠vs.燃氣的大潭火力發電廠),仍然差距100多倍。

    莊秉潔說,更重要的,是一般認為,燃氣機組並不會排放如鉛、鎘、汞、砷這些重金屬、致癌物質,而台灣的重金屬,差不多有一半,是從這些燃煤電廠、汽電共生設備排放出來的。

    目前台灣能源轉型的階段性目標,就是在維持供電穩定的前提下,有秩序地讓核電退場,同時在短中期的過渡期以最大的可行性下用燃氣發電汰換燃煤發電,以有效減少空污以及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並爭取時間最大限度地提升再生能源綠電的發電量佔比,再以再生能源綠電陸續替換燃氣發電,以達成最終的零碳排、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電力供應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59997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59996

    https://eventsinfocus.org/issues/1881

  • 中興大學採購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0 12:46:38
    有 399 人按讚

    【天下雜誌】

    國產疫苗能快速上市嗎?

    獨家文件揭露,食藥署去年做一個大膽決定

    高端解盲之後,
    #台灣最快可望7月開打這個全球第一款未經三期臨床試驗,而是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許可(EUA)的新冠疫苗。《天下》取得關鍵文件,獨家專訪訂出EUA條件的負責人,一位擁有哈佛學位的醫師,揭露引起重大爭議的決策內幕。

    醫護正在施打莫德納,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

    2021-06-10
    6月10日,
    國產疫苗進度最快的高端疫苗,在紛擾中,端出二期臨床試驗期間分析解盲結果「達標」的好消息。

    近4000名受試者在3個月內接種兩劑後,所有安全性與免疫相關數據均達標,將立即送件食藥署,由食藥署根據免疫橋接研究(Immuno-Bridging Study)結果進行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高端總經理陳燦堅更表示,今年已經準備好1000萬劑的產能。

    「大家一起打疫苗,把疫情控制住,」高端主管在記者會中興奮地高喊。

    高端開記者會宣布解盲達標,記者會中也提到,最高齡的受試者為89歲,「就是我媽,」剛卸任的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說。

    基於支持國產疫苗的理念,他本人及母親,都是高端疫苗二期的自願受試者。解盲之後,高端會告知,他母親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屬於隨機抽樣,佔總數七分之一的對照組,注射的是無害的生理食鹽水。

    如果是疫苗,高端會通知他,母親血液裡的中和抗體濃度。

    「一個89歲的老媽媽,能不能產生(中和)抗體?」醫師出身,擁有耶魯大學衛生政策博士的郭旭崧表示,這點很有科學意義。

    「她有抗體,我就很開心,」他說,這代表母親對新冠病毒已有相當程度的免疫力,不然,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台北,他依舊得要求身為高危險群的母親不能外出,並設下重重保護措施。

    他這段話,其實充分說明了當前國產疫苗的爭議。

    「中和抗體」當依據,全球首創
    #中和抗體是什麼?
    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透過表面的抗原進入人體細胞,複製自己的遺傳訊息,因而製造出成千上百的病毒攻陷人體。而中和抗體可以堵住抗原、讓病毒無法入侵細胞。

    理論上,可依受試者體內中和抗體的「效價」,也就是血清裡中和抗體的濃度,來合理預測疫苗的療效。但過去,仍須執行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來驗證疫苗的療效,也就是讓上萬名受試者施打疫苗,檢視實際面對病毒的保護力。

    然而,高端二期期中分析解盲達標,最快可望在7月得到政府的緊急使用授權,在台灣施打,直接跳過傳統的三期臨床。

    #我們應該是世界第一個(這樣做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對《天下》坦承。

    事情的起源,是2020年10月下旬,衛福部食藥署對高端、聯亞與國光三家國產疫苗廠商,發出EUA的查核表,並明確告知三家廠商……

    #三期臨床試驗不是必要的東西。」

    根據《天下》獨家取得,食藥署2020年10月19日訂正版「COVID 19 Vaccine EUA應檢附之技術性文件」,包括臨床、毒性與生產三部份規範。

    文件中最關鍵的「風險效益評估報告」部份,備註寫著,「初步療效得以免疫原性做科學上合理的連結與推估。」

    這段簡短、有點含糊的文字,代表食藥署做了一個大膽決定,要以科學方法,確認沒有經過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仍有相當的保護力,並可核發EUA。

    美國還在觀望,台灣已實戰
    協助食藥署做出該EUA決策的CDE,成立於1998年,是食藥署背後的專業幕僚單位,提供審查法規建議。

    這份台灣EUA說明指引
    #出自集結了20幾名專科醫師的CDE新藥科技組。

    身為小兒科專科醫師、擁有哈佛公衛碩士的詹明曉解釋,療效評估未寫明具體做法,是為了「保留一個科學上未來推估的空間。」

    參考的是,2020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預防新冠肺炎疫苗之開發與許可的產業指引(Development and Licensure of Vaccines to Prevent COVID-19-Guidance for Industry)」的一段:

    「一旦科學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機制有進一步了解,能合理預測疫苗接種後人體的免疫反應及保護力,就有可能以替代指標來加快批准過程。」

    只不過,美國這段指引還停留在「未來式」,台灣的食藥署已經拿來實戰。

    擴大「二期人數」的統計意義
    事實上,去年至今,過去常被批評為保守的台灣藥政單位,在本次疫苗的EUA規範上,卻是大步躍進,幾乎樣樣「超英趕美」。

    例如,去年10月6日,美國FDA因應嚴峻疫情修改傳統的藥證審核流程,針對新冠疫苗首度發布EUA指引。最大的改動在於,允許藥廠申請EUA當下,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而且不要求三期臨床受試者像傳統須數萬人規模,但必須至少3000名。

    台灣食藥署緊接著在10月14日首度召開專家會議,訂出台灣的新冠疫苗EUA指引,直接比照美國EUA,將受試者人數從原先的數百人,大幅提高至3000名,只不過是放在臨床二期(編按:再加上15%的對照組,總共受試者為3500~4000人)。

    詹明曉表示,設計出「大規模的二期」,目的是要確保疫苗的安全性,「達到國際EUA(核准)一個新疫苗的標準。」

    他表示,臨床3000人的統計意義,是有95%的機會,觀察到千分之一的不良事件。以疫苗而言,發生機率小於千分之一的事,很難在臨床試驗觀察到,要靠上市後的監測。例如,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便在上市後才發現。

    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是提供食藥署審查法規建議的單位,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前排左2)表示,即使國產疫苗跳過三期臨床,審核的嚴謹度仍超過美國標準。(詹明曉提供)

    等不到國際數據,改用熟悉方法
    確定了安全性,這時候就是最大重點——疫苗療效的評估。

    台灣CDE原本期待,到2021年,歐美第一波接種的疫苗,可能產出一個「魔術數字」,也就
    #保護力關聯指標(CoP,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一旦輝瑞、AZ公布其疫苗的保護力關聯指標,台灣疫苗廠便可依此比對出自家產品的性能,不須三期臨床試驗。

    但CDE後來發現,要等大廠公布,甚至WHO訂出新冠疫苗保護力關聯性的全球標準,還有好長一段路。

    「完整的具體指標要用非常複雜的方法學去驗證,」詹明曉指出,WHO光是解釋CoP的指引,就有6、70頁。

    眼見CoP的產出遙遙無期,台灣不能被動等待,所以食藥署才當機立斷……
    #在3月就決定,換以「免疫橋接研究」作為審核通過EUA的標準。

    對詹明曉而言,這是很【熟悉】的方法。
    例如,CDE
    #每年審查藥廠應對季節性流感不同病毒株開發的「新疫苗」,便是透過免疫橋接,加速核可流程。

    只不過,要做「免疫橋接研究」,就必須自己找已上市的疫苗,做對照實驗,而且條件相當嚴謹,必須使用同一個實驗室、同一種測量方法。

    免疫橋接的研究對象,便是今年1月爆發院內群聚感染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以下簡稱部桃)。

    3月,台灣採購首批AZ疫苗開始施打,部桃醫護是台灣第一批接種AZ疫苗的人員。

    當時,CDE立刻建議政府,應該在部桃醫護施打兩劑28天後抽取血清,測量其中的中和抗體濃度,與國產疫苗擴大二期的結果比對,用實驗室數據取代三期臨床數據。

    疫情壓境,審核會放低標準?
    詹明曉直陳,台灣EUA擴大二期是疫情發展、國外採購疫苗狀況無法掌握等綜合條件下,考量法規必須與病毒傳播速度賽跑,所做出的決定。

    「作戰就是不能沒有(自己的)武器,」詹明曉指出,從海外疫情爆發之始,政府就決心要發展國產疫苗。

    但也理解,若要依照傳統做法,

    #針對有感染風險者做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去年一整年幾乎沒有本土疫情的台灣,若持續到今年也仍無大規模疫情,就不可能執行;若到海外招募受試者,不僅費時,也要耗資數十億起跳。

    #時效性和選擇性都不站在我們這邊,詹明曉說,CDE每週與疫苗廠商開會,了解就台灣新藥產業的有限量能,必須做出取捨。

    然而,當前台灣疫情空前嚴峻的考驗下,CDE會因此放低標準,讓國產疫苗快速通關嗎?

    「沒有,我們很嚴謹,」他笑著說。

    「我們用的方法,其實就是你做出來的結果,幾乎要跟AZ差不多好,或是更好,才過得了我們的統計檢定。」

    也就是說,儘管美國FDA的EUA準則明訂的是,疫苗整體保護力只要有50%就可通過。但根據5月份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告,施打兩劑AZ疫苗,保護力可達85%至90%,用AZ作為國產疫苗的標竿,某個程度來說,比美國標準嚴格。

    「沒有辦法,我們(當時)也只能拿到AZ,」詹明曉說。

    一篇論文給了「科學界共識」
    但並不是所有學者都認同詹明曉與食藥署的做法。

    今年3月,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在個人臉書發表「台灣疫苗進度落後沒面子?國產疫苗不要急著上路」一文,便引起廣大迴響。

    他認為,中和抗體作為療效替代指標,學界尚無共識,不必急著在此時放寬技術標準,讓國產疫苗匆匆上路。

    然而,5月17日,一篇刊登在《Nature Medicine》期刊的論文,
    #讓國產疫苗的支持者士氣大振。

    該論文把包括輝瑞、莫德納等所有已拿到EUA的疫苗接種者與新冠康復者體內中和抗體濃度比較,發現有保護力的正相關。

    這形同為食藥署的EUA指引,提供進一步的科學基礎。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他本來也對中和抗體能否作為新冠疫苗保護力的替代指標,存有疑慮,但5月這篇《Nature Medicine》論文,說服了他,「現在比較像是科學界的共識了。」

    #WHO也著急了?
    5月26日,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與WHO組成的COVAX舉辦工作坊,熱烈討論了5個多小時,只在一個重點:如果決定疫苗保護力的人體試驗不可行或不符合倫理,要如何用免疫學上的指標替代,來緊急通過疫苗許可?

    即使最後仍未訂出具體國際標準,但來自各國的科學家都指出,在人體所有抗體與非抗體的免疫機制中,血清的中和抗體濃度與疫苗保護力的關聯性最強,也最好測定。

    工作坊主持人
    #在全球疫苗界地位尊崇,高齡89歲的德國麻疹疫苗發明人普洛特金(Stanley Plotkin)接受《天下》電郵訪問。當記者問普洛特金,儘管新冠疫苗中和抗體的國際標準還未出爐,台灣若以此通過疫苗審查,合適嗎?

    他回覆《天下》,「現在既然已經知道有關聯,我個人認為
    #根據保護力關聯性通過疫苗就是可行的。」

    這代表,中和抗體極有潛力當作疫苗保護力替代指標,可以加速臨床流程。這個發現為什麼關鍵?因為全球疫苗還是不夠。

    5月底,WHO秘書長譚德塞就指出,全球疫苗市場已經嚴重不均到近乎可恥,「少數有能力開發和購買全球大部份疫苗的先進國家,掌控了其他國家的命運。」

    不僅不夠多,更不夠應付實際需求——不是每個國家都能負擔AZ、莫德納以及輝瑞疫苗背後的冷鏈運輸成本。

    例如,高端所用次單位蛋白疫苗技術,
    #成品可保存在攝氏2度以上,便很適合缺乏冷凍設備的發展中國家。

    高端疫苗如果如期7月開打,將是全球第一款以緊急核准方法通過的疫苗。圖為高端生醫園區。(王建棟攝)

    台灣是第一個,但不是唯一
    如果有了替代指標,就能加速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苗的開發與製造。WHO期待全球通過的疫苗愈快、愈多、愈好,最好能常溫保存甚至有噴鼻等更利接種的新劑型問世。

    如果高端、聯亞拿到EUA,台灣會是全球第一個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授權的國家。但台灣並不是唯一一個。

    除了台灣,法國Valneva藥廠在英國執行的4000人三期臨床試驗,就應主管機關要求,展開與AZ疫苗比對免疫原性的研究;韓國、泰國藥政單位也都已在考慮把免疫橋接取代三期,作為EUA要件。

    疫苗與病毒賽跑,若利大於弊又有基本的科學數據支持,法規並非不可變通。

    【美國經驗】提醒
    #疫苗要能自己量產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只要疫苗帶來的可能副作用,不要比傳染病帶來的危險還高,有迫切的需求,
    #她支持讓國產疫苗快速上市。

    事實上,她在今年3月聯亞疫苗徵求65歲以上志願者時,還帶了一群親朋好友去施打。

    今年2、3月,高端、聯亞傳出年長受試者不足時,不少公衛大老都呼朋引伴去打,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台大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郭旭崧則帶著高齡的母親。

    賴秀穗告訴《天下》,他自願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國產疫苗做的都是穩定安全的次單位蛋白技術,而且「為了讓國產疫苗趕快上市。」

    郭旭崧更表示,支持國產疫苗「已經成為我的信仰,」他2002年擔任疾管局長時,曾在訪美時正巧遇到小布希總統下令,萬一禽流感變成人傳人的大流行,禁止美國疫苗出口。

    當時白宮首席公衛幕僚、世界知名公衛學者韓德生(Donald A. Henderson)告訴他,
    #台灣一定要有量產疫苗的能力

    #否則危急時刻,

    #美國也救不了台灣。

    這個警告,已在今天靈驗。

    印度、泰國等國,因國內疫情嚴重,限制新冠疫苗代工廠出口,已經造成國際疫苗市場大亂,也是台灣雖然簽約2000萬劑的進口疫苗,至今拿不到100萬劑的主因之一。

    「疫苗是戰略物資,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郭旭崧說。(責任編輯:王儷華)






    Copyright © 2021天下雜誌

  • 中興大學採購組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5 19:08:54
    有 3,984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80例本土病例,萬華群聚累積66人確診;雙北市防疫升高至第三級,出門需全程戴口罩;全國娛樂場所關閉、停止宗教遶境活動、餐廳可營業但需實聯制】

    今天(15日)新增180起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病例,再創單日新高。早上10點45分行政院臨時召開記者會,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新北市和台北市升為「第三級警戒區域」,即日起至5月28日止,全國娛樂場所全數關閉、停止宗教遶境活動,雙北地區禁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的聚會,但不包含營業場所,超商、賣場、餐廳仍可以營業,但必須落實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

    今天確診的180人居住縣市分別為台北市89例、新北市75例、彰化縣6例、宜蘭縣及桃園市各4例、台中市及基隆市各1例,其中有43例屬於萬華與周邊群聚案,累計此案群聚已來到66例,其中雙北市外16例確診者中,有12名和萬華與周邊群聚相關,萬華快篩站篩檢陽性率高達10%,因應疫情急速升高,台北市政府宣布明天會在仁濟醫院加開一個篩檢點。

    新增確診者中有一名是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的醫護人員,因參加進香團確診。值得慶幸的是,前天出現2名確診病患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目前篩檢210名員工和陪病者都沒有新增案例,尚未傳出院內群聚感染。

    ■雙北出門需全程戴口罩,禁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的聚會
    雙北市升為三級警戒區域,期間為5月15日至5月28日,陳時中表示,在這期間,禁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的聚會,但此人數不包含原有的家庭同住者,要請大家盡量避免和不認識的人接觸往來。

    其他營業場所,超商、賣場、餐廳仍可以開店,但必須落實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大型活動要根據規定辦理,但禁止社團交接活動,宗教祭祀也一律停止。陳時中解釋,交接會有從各地來的會長,增加風險,宗教祭祀則會群聚,進香團在遊覽車相聚時間久、一起吃飯,而且容易把風險帶到外縣市去,現在也證明有多起確診案例。

    三級警戒雖不影響正常上班上課,但國中小學校園禁止對外開放,陳時中並表示,鼓勵各企業異地辦公、遠距開會工作,上下班採彈性時間,第二級區域要去第三級區域上班上課者,必須做好防護措施,配戴口罩、消毒。

    防疫升級後,在雙北市外出都要配戴口罩,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沒有戴口罩,可罰新台幣3千元到1.5萬元,不遵守室內5人、室外10人規定、沒有停止宗教活動、社團交接、關閉特定場所,皆可罰6到30萬元。

    ■陳時中:抗疫要拿捏社會配合度,過強會產生抗疫疲乏

    台北市萬華是這次疫情重災區,群聚案高達66人確診,指揮中心表示,過去篩檢的陽性率為0.5%,但昨天萬華兩個快篩站中興醫院、剝皮寮,昨天採檢525人,中興有46個陽性,剝皮寮16個,陽性率高達10%。

    雖然還要經過PCR(核酸檢測)才能進一步檢驗確診,但看得出來這區域有相當程度的風險,原來的疫調防堵恐怕力道不足,必須提升社區防疫警戒等級,才能控制這波疫情,是此次升級主因。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台北市民在三級警戒期間,盡量留在家裡,沒有必要不要外出,外出要戴口罩,不要在外面吃東西。」目前在萬華區的艋舺夜市已經宣布停止,柯文哲強調,夜市也是一樣,如果不能做到隔板、梅花座與實聯制,就是外帶。

    新北市長侯友宜則是召開記者會宣布三級防疫作為,呼籲市民盡量不要移動,餐廳、小吃店與夜市盡量以外帶為主,內用沒有落實實聯制、梅花座與隔板者一定會強力取締,務必請業者配合。

    侯友宜強調,一直呼籲中央提升雙北為三級警戒,之前幾天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更建議中央也要把桃園與基隆納入,畢竟都是同一個生活圈,否則擴散就為時已晚。

    不過陳時中強調,升級是要避免不同級區域人流往來,顯然新北和台北疫情還在成長,要讓雙北跟周遭生活圈有區隔,三級非必要不要跑到二級,二級也不要跑到三級,如果用生活共同圈思考一起升級,反而沒有區隔效果。

    北市萬華目前有3個對外篩檢站西園醫院、中興醫院、剝皮寮,這兩天都大排長龍,柯文哲表示,明天將會加開一個在仁濟醫院的篩檢站,也會加派醫護人力,但他也強調,有症狀才來篩檢,沒症狀的也驗不出來,不要增加醫療負擔。台北市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則是呼籲民眾,篩檢站人多,請市民多給醫護一點時間,保持冷靜領完號碼牌後先返家休息,至於其他市民要勤洗手、戴口罩、酒精消毒,所有的病毒都是從口鼻跑進去,只要雙手不要亂摸,就可以減少很多感染的可能性。

    高雄市政府則是宣布進入準三級防疫警戒,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市府相關公務行程都暫停前往雙北,改採視訊會議,私人行程也希望停止到雙北市,盡量減少第二級與第三級人流移動。

    至於未來是否要升到第四級,禁止人員流動,也就是俗稱的封城。陳時中表示,第四級有一定標準,要達到14天連續百例確診,加上其他相關條件才會升級。柯文哲認為,台灣與國外不同,國外連口罩都不肯戴,我們在還沒強制戴口罩以前就有超過9成的人戴,所以不一定要走到封城這一步。

    陳時中強調,抗疫有相對時間,過強反而會產生抗疫疲乏,導致反彈,國外經驗也是如此,「如果沒辦法形成全民抗疫,任何方法都會失敗」,抗疫要拿捏社會配合度,不讓社會造成大損害下適度規範,滾動調整。

    ■萬華群聚案最早可能4月23日就發病,蘆洲獅子會累計達29例

    今天本土個案包括68男112女,年齡介於未滿5歲到80多歲,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名最早發病者,日期可回溯到4月23日,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是案1424,確診可能和萬華活動有關。當時華航、諾富特群聚案才剛開始,指揮中心在4月23日接獲華航通報,一名印尼機師在澳洲被驗出確診,當天馬上採檢接觸者,兩名機師也立即被檢出確診。

    指揮中心表示,今天彰化6名確診者、台中1名確診者的源頭,可能是彰化確診者到萬華賣葡萄染疫,其餘的人接觸到因此確診,因此視為葡萄攤販相關群聚案。

    衛福部長陳時中再次強調,萬華茶藝館案的疫調很困難,前兩天確診者,部分案例「可能有其他關係」,例如先前一名確診者說是去萬華買筍子,後來證實有另外關係,這牽涉到隱私,必須透過警政系統輔助釐清。

    除了萬華群聚,今日確診者有4起和蘆洲獅子會相關,累計達29例,一例宜蘭遊藝場相關,累計10例。

    先前指揮中心就表示,華航機師和諾富特旅館、蘆洲、萬華茶藝館、羅東遊藝場等四起案件,病毒基因定序都是英國變異株,今天指揮中心再次公布最新的基因定序,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結果依然一樣,後續新增個案都是相同序列的英國變異株相互傳播,這幾個案子定序都告一段落,未來能量要花在刀口上,只會針對找不到關聯的個案作基因定序。

    今天確診新增一名在三總松山分院的醫護人員(案1352),莊人祥表示,他是去參加進香活動,有其他人員確診,不是院內有其他病患或醫護確診,現在相關的門診醫護和工作人員都已經採檢、居家隔離。

    參與過2003年SARS的前疾管局長(現改為疾管署)蘇益仁認為,現在是在疫情後面追,這波疫情一開始比較沒有注意到,沒有做比較大的匡列,都是依照疫調匡列接觸者,這個辦法只在初期有用,後期匡列一定要比較大,從前端就把危險的區進行普篩,抓出隱性感染者。

    台大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認為,疫情會朝紡錘形方向走,這兩、三天會是高峰期,之後再降下來,現在最重要是減災,出現症狀者,我們的醫療量能可以處理,但大家要自律,不要隨便去醫療場所;這段時間落實防疫非常重要,要調整生活習慣,避免接觸陌生人,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

    ■保留醫療量能,輕症擬到檢疫所隔離

    由於確診人數急速增加,指揮中心正在研擬,輕症、Ct值較高(表示病毒量低)的確診者,入院治療一段時間,沒有出現症狀後,可以到集中檢疫所,將醫療機構量能留給症狀較嚴重者。

    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這個方案在前幾天專家小組會議就開始討論,由於個案持續大量增加,全放在負壓隔離病房可能不夠用,要把病房留給新的個案。參考歐美標準,確診發病後10天,沒有發燒或其他症狀,傳播能力可能就大幅降低,可以考慮轉到集中檢疫所,一人一室,等到Ct值大於或等於34就安全,可以回到社區。

    陳時中表示,此方案在專家會議裡已有相當程度共識,但目前還沒實施,未來集中檢疫所任務會越來越重,漸漸不再收檢疫人員,呼籲地方自己要積極準備,檢疫者盡量到防疫旅社,「地方從防疫旅館到醫療量能準備,一定要負責起來。」

    ■篩檢擠爆,急診科醫師呼籲篩檢要分級

    疫情猛烈爆發,許多著急的民眾這兩天擠爆各大醫院急診室,台大急診部、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表示,目前急診已經吃不消,急診醫學會正在討論相關因應措施,擔心中央主管機關決策時,不曉得第一線操作困難和量能,大量醫檢時醫院沒辦法承擔,要減少前端篩檢的壓力,加強後端分流速度,「整個設計有點困難,要中央出面。」

    古世基也呼籲民眾,不是症狀明顯惡化,只是擔心染疫、輕微症狀,或者有地緣關係,可以到醫院白天的疫病門診,急診只是增加自己很大風險,而且反而讓急診沒辦法篩檢到重要病人。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建議,輕症、到診所看病要轉介的病患,可以轉到指定社區醫院,重症再往專責醫院,醫學中心則作為最後堡壘,支援專家體系,不能全都轉到專責醫院或醫學中心,醫療能量會受到很大打擊。

    他也建議,指揮中心規模要擴大,分成防疫團隊、醫療團隊、疫苗團隊三個團隊來處理,因為現在疫情很複雜,「一個指揮中心會掛一漏萬,沒辦法兼顧三個層面」,社區感染再過來一定是醫療體系負擔,轉介篩檢、病房如何挪用是大學問,要有一組人專門去梳理醫療體系轉介系統;而疫苗也要馬上處理,疫苗進來後要怎麼分配、運輸、施打,這三個層面都非常複雜。

    ■單日施打3.2萬劑疫苗創新高,自費者須等下一波疫苗

    疫情延燒帶動疫苗施打,莊人祥表示,昨天共施打32,351劑,其中公費施打29,159劑,自費3,192劑,累計已接種186,149劑,施打量創單日新高。

    陳時中表示,目前優先施打順序在前面的人員,施打意願高很多,會優先給公費疫苗施打,已經預約的自費疫苗會繼續施打完畢,但沒有預約的,要等到下一波疫苗進來後才能打。如果民眾擔心下一波來時打不到,可以先預約登記。

    陳時中也補充,目前採購的疫苗時程沒有生變,國內疫苗不會有過期、用不完情況,希望下一波疫苗可以即時銜接,他自己原本下週要去接種第二劑,現在也會取消,兩劑疫苗施打可以間隔8~12週,他會撐到下一批疫苗到台灣才施打第二劑。

    ■國中會考照常舉行,上午有60名考生體溫過高在獨立考場應試

    今明兩天舉行的國中會考,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之前已經做好最高規格的防疫準備,將會如常進行,考生都有依照規範進入考場,上午第一科社會科有60名考生體溫過高在48間備用考場應試,一間僅有1到2名考生,後續也會加強清消讓考生可以順利完成考試。

    教育部昨天晚上連夜統計遭到匡列的考生人數,總計有130人被匡列,其中確診者3人、居家檢疫3人,居家隔離109人、自主健康管理有15人,統計126人將參加補考,不會參加今明兩天的國中會考,也會以外加名額方式補救,不會影響考生權益。

    對於雙北提升至三級警戒,學校依舊正常上課,潘文忠表示,學校仍維持正常,補習班與安親班也會正常開放,但要求做到防疫高規格,沒有辦法做到就會停止上課。

    台北市教育局則將在明天下午召開校長會議,討論如何在三級警戒下以遠距或視訊教學,一有結果就會立刻公布。

    (文/林慧貞、嚴文廷;攝影/鄭宇辰、楊子磊、林彥廷;設計/江世民)

    #延伸閱讀
    【清院不封院、防疫更細緻,從SARS到COVID-19,和平醫院為何仍是台灣疫情關鍵槓桿?】https://bit.ly/33MSDmM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swCbkE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萬華 #宜蘭 #遊藝場 #獅子會 #群聚 #感染源不明 #社區感染 #第三級警戒 #雙北 #會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