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興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興分子生物學研究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興分子生物學研究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興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Z9 的看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抗中愛台🙂 【部分錯誤⚠】媒體報導「俄國衛生部指武漢肺炎是人工病毒」? 媒體報導「俄國衛生部指武漢肺炎是人工病毒」,經查: 📍一、媒體報導確實來自俄羅斯衛生部文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預防、診斷和治療臨時準則》。 📍二、查核中心檢視原始文件,此文件僅提及新型冠狀病毒是「重組病毒」。 ...

  • 中興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26 18:29:39
    有 115 人按讚


    抗中愛台🙂

    【部分錯誤⚠】媒體報導「俄國衛生部指武漢肺炎是人工病毒」?

    媒體報導「俄國衛生部指武漢肺炎是人工病毒」,經查:

    📍一、媒體報導確實來自俄羅斯衛生部文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預防、診斷和治療臨時準則》。

    📍二、查核中心檢視原始文件,此文件僅提及新型冠狀病毒是「重組病毒」。

    📍三、專家指出,「重組病毒」可能是人為,也可能是自然界中產生。至於新型冠狀病毒是否為「人工病毒」,科學界目前尚無定論。

    因此,媒體指稱「俄國衛生部指武漢肺炎是人工病毒」僅呈現片面事實,忽略重組病毒來自自然界的可能性,為「部分錯誤」訊息。

    👉👉完整查核報告請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網站: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2698
     
    🔯補充說明🔯

    🧬1. 本查核報告處理的是,媒體報導呈現片面事實,易造成誤導。

    🧬2. 新型冠狀病毒從何而來,是否為人工合成病毒,這是科學界近期熱議的話題,科學界並未有定論,並非本查核報告討論的範圍。
     
    ☀背景

    媒體報導「全球首例官方認證 俄國衛生部指武漢肺炎是人工病毒」,內文指出:

    「俄羅斯聯邦官方網站上這篇名為《預防、診斷、治療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報告第一版發表於1月29日,2月3日還發表了第二版,是俄羅斯聯邦官方網站上,具有俄羅斯衛生部部長М.А. Мурашко的署名,一個是俄羅斯聯邦消費者保護局的局長雙署名的一篇官方文件。

    該內部報告指出,武漢病毒是一種由蝙蝠病毒和未知來源的病毒而重新組成的新病毒,它的基因排列順序有70%跟 SARS 是相吻合,它不是天然來源,而是一個綜合體。」
     
    ☀查核
     
    🌏爭議點一、媒體報導引述的俄羅斯官方文件為何?
     
    查核中心檢視報導,找到報導引述的俄羅斯官方文件,名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預防、診斷和治療臨時準則》,左上角的署名確實為俄羅斯衛生部長穆拉什科(М.А. Мурашко)。

    文件「引言」指出,有鑒於冠狀病毒的病例愈來愈多,但冠狀病毒的流行病學知識、臨床特性、預防與治療等相關資訊卻相當有限,故這份文件收集了世衛與中國、美國、歐洲疾病管制中心所公布的數據,以作為傳染病防治機構中的醫師,及感染住院區重症醫學科的重症加護醫師使用。
     
    🌏爭議點二、這份文件是否指出「武漢肺炎是人工病毒」?
     
    📍(一)查核中心檢視這份文件,在第一節「病原與發病機制(ЭТИОЛОГИЯ И ПАТОГЕНЕЗ )」中,內文先解釋什麼是冠狀病毒、如何影響上呼吸道、冠狀病毒的分類,並簡要介紹SARS、MERS病毒、中間宿主等。

    在文章最後二段,內文翻譯如下:

    「冠狀病毒2019-nCoV推測是從蝙蝠冠狀病毒與另一株未知來源的冠狀病毒所合成的重組病毒,2019-nCoV基因序列與SARS-CoV至少有70%с吻合。

    ...對新冠狀病毒感染發病機制的研究尚不完備,現在還缺乏對2019-nCoV相關的抗體的持續性與強度數據,受到其他冠狀病毒家族的病株感染所產生的抗體並不穩定,且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原文:Коронавирус 2019-nCoV предположительно является рекомбинантным вирусом между коронавирусом летучих мышей и неизвестным по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ю коронавирусом. Генетическая 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ь 2019-nCoV сходна с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ью SARS-CoV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на 70%.

    Патогенез новой коронавирусной инфекции изучен недостаточно. Данные о длительности и напряженности иммунитет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2019-nCoV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Иммунитет при инфекциях, вызванных другими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семейства коронавирусов, не стойкий и возможно повторное заражение. )

    其中,文件原文指稱「рекомбинантный вирус」,英文翻譯為「Recombinant Virus」,中文翻譯為「重組病毒」。

    查核中心進一步檢視,在「重組病毒」的相關段落及通篇內文,皆沒有提及「人為」、「人工」、「加工」、「非自然」等詞彙。文件只有說是「重組病毒」。
     
    📍(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21日報導向俄國衛生部求證,俄國衛生部表示,「俄羅斯聯邦衛生部《新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診斷和治療臨時方法建議》中,從未指出病毒是人工的。」
     
    🌏爭議點三、「重組病毒(Recombinant Virus)」是「人工病毒」嗎?
     
    📍(一)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重組病毒(Recombinant Virus)」可能是人為改變病毒基因產生,也可能是由自然環境產生。而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是否為人工,科學界尚未有定論。
     
    📍(二)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明,「重組病毒」是科學家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把病毒的基因重組在一起,但自然界也有重組病毒,有時來自冠狀病毒,感染同一個宿主細胞,在病毒複製時可能拉到不同病毒當作模板,產生重組的病毒株,這在自然界經常發生。若要判斷重組病毒是人工合成還是自然界發生,可以透過基因序列的比對來判斷:如果是人為的,可以看到很刻意的整段序列;如果是自然界發生的,基因序列的變異則比較分散。
     
    📍(三)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吳宏毅指出,重組病毒可能是人為或自然界產生,人為的重組病毒替換病毒的核甘酸產生,自然產生的重組病毒可能是病毒為了適應不同宿主、或在環境壓力下產生基因突變,進而產生重組病毒。
     
    ☀結論
     
    📍一、媒體報導確實來自俄羅斯衛生部文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預防、診斷和治療臨時準則》。

    📍二、查核中心檢視原始文件,此文件僅提及新型冠狀病毒是「重組病毒」。

    📍三、專家指出,「重組病毒」可能是人為,也可能是自然界中產生。至於新型冠狀病毒是否為「人工病毒」,科學界目前尚無定論。

    因此,媒體指稱「俄國衛生部指武漢肺炎是人工病毒」僅呈現片面事實,忽略重組病毒來自自然界的可能性,為「部分錯誤」訊息。

    👉👉完整查核報告請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網站: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2698

  • 中興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在 BioMed Talent Training 生醫人才培育計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11-03 10:12:43
    有 13 人按讚


    【好康報報】

    在11/5的「台灣生技原創力」系列講座,我們邀請的重量級講者是台大EMBA 93級林陽生博士。林陽生是哈佛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為國際級傑出研究人才,哺乳類細胞轉錄機制的專家,天資穎悟見解非凡,也是大家口中最敢說真話的真科學家,曾任基亞生技研發長、生技中心副執行長等職,是國內生醫界重量級人物。當天林博士將會分享他對於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策略的獨到見解。

    我們在11/5邀請分享的創業團隊也是重量級的。周中興醫師,常年戮力於腦再生醫學,特別是腦神經血管組織再生的新突破。畢業自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積累了臨床經驗十餘年,2010年起於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精神醫學、心理學暨神經科學研究所(IoPPN, King's College London),及美國賓州匹茲堡麥高文再生醫學中心(McGowan Institut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PA, USA),進行腦中風後細胞移植治療之組織新生與影像研究,包括神經幹細胞經顱移植治療腦中風病人的第二期臨床試驗。2014年取得英國倫敦大學神經科學哲學博士後,周醫師目前為三軍總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及台灣神經醫學會財務長,同時進行基礎和臨床研究,採用創新技術製成之細胞層片,重建腦神經血管組織,應用於腦創傷及脊神經受損等動物模式,有顯著療效,已進行專利申請並積極尋求技轉和執行臨床試驗。神經疾患例如阿茲海默症、失智症、腦中風、脊髓損害、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都將是此專利研發之細胞層片的治療適應症。周醫師目前計畫將此技術商業化,並歡迎嗅出市場新商機的先進,進行產學合作,在這個神經科學世紀提供重大貢獻。

    本次講座將在11/5(四)晚上6:30於台大管理學院一館B1國學講堂舉辦。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演講流程:

    時間: 11月5日晚上18:30 (現場備有點心,歡迎大家提早入場享用與交流~~)

    地點:台大管理學院一館B1國學講堂

    http://www.accupass.com/eve…/register/151102062507167500625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