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老年人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老年人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老年人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老年人定義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對不少人來說,人生苦多甜少。但很多時候,若我們願意放下執著,不再自我發放負能量,於生命中重新出發,這個世界依然是美好的。 【Spill】《浪跡天地》:天地為家,回到原點 何謂家?「家」是以物理空間,抑或憑同住者的血緣關係而定義?還記得初入行傳媒的時候,每逢埋版前後都得通宵達旦留守辦公室,最離譜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表 https://goo.gl/7fN6pB 官網直播 http://www.ntdtv.com.tw/live Youtube直播 http://bit.ly/33BnFgn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中老年人定義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1 01:50:13

《#游牧人生》沒有真正的道別,我們路上再見 (9.2/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游牧人生》是一部美國公路劇情電影,由趙婷執導,法蘭西絲麥朵曼、大衛史崔森主演,根據同名報導文...

中老年人定義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17 08:34:45

【中老年人可以重量訓練嗎?(一)】 . 這篇是想寫給最近被我抓來重訓的父母、還有逐漸邁入退休生活的年長者。歡迎大家分享給自己的父母及周遭需要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健康,才做自己想做的事。 . 『我沒有要激烈運動或比賽,不需要訓練』 『年紀大了,去運動容易受傷,我平常有在走路、練氣功就好』 . 大多數的中...

中老年人定義 在 Joe English|林軒英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50:22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話有什麼想法?⠀ /⠀ 這週看到知名國插(國際插畫家)Cherng的圖文,又笑又生氣,但也不禁感嘆這社會上存在不少誤解與歧視,如「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社會移工歧視」、「恐同」等。⠀ ⠀ 老實說我自己也算有遇過「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的狀況。⠀ ⠀ 畢竟...

  • 中老年人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8 07:13:22
    有 13 人按讚

    對不少人來說,人生苦多甜少。但很多時候,若我們願意放下執著,不再自我發放負能量,於生命中重新出發,這個世界依然是美好的。

    【Spill】《浪跡天地》:天地為家,回到原點

    何謂家?「家」是以物理空間,抑或憑同住者的血緣關係而定義?還記得初入行傳媒的時候,每逢埋版前後都得通宵達旦留守辦公室,最離譜一次是處理客戶包起的封面故事早上 7 時才可全身而退,當時來講辦公室就是「家」。

    換言之,只要你承認的話,任何地方都可成家。所以沒有上樓,要車中泊,甚至以天為被以地為床,不一定是潦倒堪坷。那可能是自己的選擇。倒要問,四處為家的原因是為甚麼呢?答案可能是︰當再沒有值得你留戀的人和事,失去連繫的話,那個地方將不再是你的家。

    《浪跡天地》(Nomadland)改編的是一本觀察美國流浪族群的非小說著作,而電影當中亦有真正的車中泊流浪者粉墨登場,透過虛構的角色故事串連,道出這族群的生活與背後故事。時間設定在金融海嘯後的 2011 年,你或者認為是批判當地社會制度令失去工作和財產的中老年人無法安穩生活;的確,有人是因失去一切被逼在車中泊,然後周圍打散工(特別是為大企業如 Amazon 等)求生,不過電影處理並不憤世嫉俗,反之是緩緩道出其生活點滴。

    彷彿,我們跟隨鏡頭的移動、畫面的剪接,所過度消費的資本主義社會回到一無所有,重新回到資源貧乏的日子;在艱難的日子當中學習另一套生存技巧,結交一班可能背景相近的同行者,然後重新思考人生意義,排出 bucket list,在有限的日子圓滿人生未達成的夢想。生存不一定要豐衣足食,對得起自己,已經足夠;放下一切,但求生活無悔。

    法蘭絲麥杜雯(Francis McDromand)飾演的主角,因長年工作的公司倒閉加上喪偶,決定展開全國車中泊的流浪人生。她並非沒家人,也不是沒有選擇第二頭「家」的可能。在她而言,流浪是如上文所言,當連繫消失,再沒有地方可留得住她。她的姊妹願意接濟,在途上更有發展暮年戀的機會,卻無法停下來,因為她無法找到家的連繫。再努力也好,她始終是第三者。

    導演趙婷過人之處,是將現實與虛構故事巧妙結合,由角色與真實人物的交流交代現實;而作為美國土地的他者,即使是改編著作,她以外來人的角度觀察美國社會。她不隨便批判制度,而是呈現實況,將批判的主導權交給觀眾。

    當然,電影再精緻都好,現實是殘酷的。任攝影、剪接和配樂再好,《浪跡天地》反映無家者的艱苦,也預演了未來極度貧富懸殊,制度崩壞的時代,中下階級掙扎求存,四處為家和朝不保夕的日常;但再三思考,如果當前世道註定土崩瓦解的話,將生活化成詩歌,欣然接受並適應求存,或者是較可取的做法。因為我們都深深明白,過去的安穩日子已一去不返。

    #電影 #藝術 #人生

  • 中老年人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6 10:46:48
    有 35 人按讚

    【香港「愛國民主」和趙少康「喊一聲兄弟」 同邏輯下場】

    國民黨的新總統候選人趙少康近日拋出他的兩岸政策,「喊一聲兄弟、保百歲平安」。人人都想保百歲平安,分歧只是「喊一聲兄弟」的內容。拈親認故當然是務實,希望達致中國不主動攻打台灣,因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這種站穩民族立場、換取空間時間求自身發展、繁榮一天是一天的邏輯,在香港就實行了二三十年,是上一代從政者的根本大法。上世紀出身的香港從政者認為,香港無險可守,落入中國統治已成定局,必須站穩「認中」的立場再去爭取民主,主動撤清任何支持獨立和自決嫌疑更是必須。1993 年,當時劉慧卿到台灣參加某研討會,只是提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人民決定」,就被中方強烈批評,連民主派的同事也率先割席,表示不支持台獨。

    到了主權回歸之後的一代長大了,開始強烈本土化,他們強烈反對擾亂生活和經濟的中國旅客,也建立起分開香港事務和中國事務 (例如六四) 的自我意識。民主派也跟這些新力量勢成水火,巨大分歧到了反送中才因要應付敵人而暫時擱置。不過直至 2019 為止,香港政治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盡力守護一國兩制,追取「民主自由」,聞「獨」字色變,因為這會惹怒中國,超過紅線,更加爭取不到香港想要的東西。

    如果國新路線的理想狀態是某種類似「一國兩邦」的狀態,即認同一個祖宗,但希望保留到台灣的某種主權,這其實就跟香港 (2019 年前) 的主流政治思想非常像,即追求一國兩制。碰巧中方在早前也談過,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香港政壇長期以來跟台灣互動時,不免習慣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台灣人經過幾重播譯之後,好像會得出香港民主人士跟自己也差不多屬性的看法,但其實香港政治思想市場裡,只有台灣藍營的對照物,而沒有綠營的對照物。長期以來,香港人主流政治爭取路線,都是「愛國民主運動」,他們在乎六四,年年紀念,也是「支援愛國民主運動」。

    在 2014 年中國終於揭穿,雙普選 (特首和立法會) 不會是香港人心目中的真正普選,而是必須先由中方篩選,就觸發了持續幾十天的佔領運動,後來在整一代人的民主期待幻滅、承諾不獲兌現之後,年輕人和政治素人就開始另覓他途,對中國不再溫情等待,新仇舊恨開始浮上水面。民主運動的前輩要不震驚,不解民間思想突然變得如此武裝,要不就苦口婆心勸說,香港太小,還是要希望中國自己改變,香港民主才有根本出路。雖然港台兩地具體條件和歷史脈絡不同,但強行比較,即可得出香港政治界因為政治現實,從來也是非常「藍營」。

    消滅港人最後「潔淨愛國」空間

    不過自認愛國是否就能夠獲得自主權?認中是否就能獲得空間?最近也得出了歷史的解題。立了國安法之後,最近中方就繼續修改香港選舉體制,強調「愛國者治港」,「非愛國者」要在政治上出局,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區議員,都要宣誓效忠香港特區和中國,如果官方認為他們並不愛國,就是違誓,會交給法庭審判,議席即時被停止;查實之後,不只會喪失議席,更可能觸犯刑事罪行。

    在 2019 年地方選舉大勝的非建制派區議員,現在人人都在考慮去留問題。

    其中有高官說,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的領導者、推行者,一國兩制是中國授權而成,你不可能說自己支持一國兩制,卻反對國家,反對共產黨。於是便引起了自然追問,「愛國不愛黨」多年來都是香港人自認為安全的、務實的政治路線。現在恐怕是等於把話說明,消滅香港人最後的「潔淨愛國」空間。你不愛黨,你就不愛國了。

    香港人多數是不愛黨的,但他們認為自己愛著唐詩宋詞、人民土地的文化中國、理念中國,也是愛國,只是愛國的方式和中國人略有不同。中老年人爭論著「愛國」定義不由中共壟斷,他們也有自己的愛國定義。這沒問題,但最終的政治現實是,中國希望香港人在政治和權力都認同中國,而不只是文化和象徵意義上效忠。

    鄧小平年代,北京當局的愛國者定義很鬆,表示不會要求香港人愛黨,只是愛國愛港就可以,左派右派中間派,支持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甚至封建奴隸主義,也被接納為愛國者。當初他們是否說真的,也不必考據,總之愛國者的定義,是隨著形勢發展而改變。對左派而言,歷史是辯證的,政策也是因時制宜的。因此同一種言行,在 80、90 年代可以被視為愛國者,如今卻是出局者。隨著統一進程由淺入深,各種定義也會隨時修正和變化。台灣自然有人認為,認了九二共識,中共就不會繼續軍事威脅;認了做兄弟做宗主,就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王國。

    這其實是一種封建社會和前現代的視野。好像南越國與初期的西漢政權,也有過「一國兩制」,南越向西漢稱臣,但後來大有為的漢武帝將之攻滅了,收入國家直接管治。東邊的高麗半島、西南面的雲貴一帶,甚至在緬甸附近的果敢人,都曾獲中國政權「冊封」,但因為中國的經濟和文化虹吸力太強,這些國家或遲或早都因內亂而被乘機接管,或者滲透到某個程度就一夕變天,總之中國文明的發展,說穿了就是一個逐漸的「化封建為郡縣」的過程,今日的禮待是辯證色彩的,而條約本身也是辯證色彩的。今日香港政壇的老一輩,仍然懷念鄧小平時代中國政府對香港 (和他們 ) 尊重禮待,他們不一定有誇大歷史,然而中國的統治方式甚至領土意識都是充滿辯證意味的,定不變之法,卻是為了變法而鋪墊;立約是為反約製造實力。一切都如此正、反、合地發展下去。

    「不愛國」的行為清單會慢慢增加

    喊兄弟保多久平安,依照具體形勢而定,不是合約範圍的定數。今天的方案是台灣甚至連軍隊都可以保留,選舉會照常進行,各項既有權利不變,只要不搞台獨就是愛國。然而一旦冊立關係定下來,就會慢慢要求削除愛國定義的差異,「不愛國」的行為清單會慢慢增加。

    這並非你信不信國際政治承諾的問題,而是中國文明的行為傳統十分深遠,並不是誰人當家作主甚至民主化可以改變。首先謀求封建,結冊立關係,之後啟動郡縣化的長期過渡階段。由於台灣搞本土路線已經很久,所以北京對台的愛國定義就下降為「喊兄弟」,「喊兄弟」已等於極為親善了。相反喊兄弟的溢價在香港一文不值,但在台灣卻是水漲船高。價差純粹只因為台灣還未完全被掌握。

    香港的愛國民主,跟台灣的喊兄弟保和平,其實也是一樣的邏輯,碰上一樣的中國,多數會有相似結果。「喊兄弟」在短期內是會得到空間和好處,但這空間是用來給削除的。就好像中國內部流傳的一個黑色笑話,中國人肯定是有言論自由的,但你一生就只有一次使用機會。

    愛國和台獨議題用來調戲北京是有效的,因為那會產生不同的政治溢價,好像炒股票,這一點藍綠陣營都會玩,但這跟台灣有沒有和平沒有關係。文明衝突現場就好像地震帶,地震不受人事和政治影響,近乎歷史宿命,人就只有及早預備地震抗災工具和物資,因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國對親疏遠近者,只有同化之先後,而沒有本質區別,十分「公平」。德性 (身份認同、愛國大義) 有溢價,但地震卻超然於人文之上。求神問卜避禍,「忠信甲胄,禮義幹櫓」,都不如發展實力。現代人懂得未雨綢繆,就減少了跳求雨舞、給河伯娶妻的尷尬。把事情簡化為自己沒有認祖歸宗而遭天譴,是否太自我中心,也太不懂中國文明呢?

  • 中老年人定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6 10:46:14
    有 59 人按讚

    【香港「愛國民主」和趙少康「喊一聲兄弟」 同邏輯下場】

    國民黨的新總統候選人趙少康近日拋出他的兩岸政策,「喊一聲兄弟、保百歲平安」。人人都想保百歲平安,分歧只是「喊一聲兄弟」的內容。拈親認故當然是務實,希望達致中國不主動攻打台灣,因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這種站穩民族立場、換取空間時間求自身發展、繁榮一天是一天的邏輯,在香港就實行了二三十年,是上一代從政者的根本大法。上世紀出身的香港從政者認為,香港無險可守,落入中國統治已成定局,必須站穩「認中」的立場再去爭取民主,主動撤清任何支持獨立和自決嫌疑更是必須。1993 年,當時劉慧卿到台灣參加某研討會,只是提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人民決定」,就被中方強烈批評,連民主派的同事也率先割席,表示不支持台獨。

    到了主權回歸之後的一代長大了,開始強烈本土化,他們強烈反對擾亂生活和經濟的中國旅客,也建立起分開香港事務和中國事務 (例如六四) 的自我意識。民主派也跟這些新力量勢成水火,巨大分歧到了反送中才因要應付敵人而暫時擱置。不過直至 2019 為止,香港政治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盡力守護一國兩制,追取「民主自由」,聞「獨」字色變,因為這會惹怒中國,超過紅線,更加爭取不到香港想要的東西。

    如果國新路線的理想狀態是某種類似「一國兩邦」的狀態,即認同一個祖宗,但希望保留到台灣的某種主權,這其實就跟香港 (2019 年前) 的主流政治思想非常像,即追求一國兩制。碰巧中方在早前也談過,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香港政壇長期以來跟台灣互動時,不免習慣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台灣人經過幾重播譯之後,好像會得出香港民主人士跟自己也差不多屬性的看法,但其實香港政治思想市場裡,只有台灣藍營的對照物,而沒有綠營的對照物。長期以來,香港人主流政治爭取路線,都是「愛國民主運動」,他們在乎六四,年年紀念,也是「支援愛國民主運動」。

    在 2014 年中國終於揭穿,雙普選 (特首和立法會) 不會是香港人心目中的真正普選,而是必須先由中方篩選,就觸發了持續幾十天的佔領運動,後來在整一代人的民主期待幻滅、承諾不獲兌現之後,年輕人和政治素人就開始另覓他途,對中國不再溫情等待,新仇舊恨開始浮上水面。民主運動的前輩要不震驚,不解民間思想突然變得如此武裝,要不就苦口婆心勸說,香港太小,還是要希望中國自己改變,香港民主才有根本出路。雖然港台兩地具體條件和歷史脈絡不同,但強行比較,即可得出香港政治界因為政治現實,從來也是非常「藍營」。

    消滅港人最後「潔淨愛國」空間

    不過自認愛國是否就能夠獲得自主權?認中是否就能獲得空間?最近也得出了歷史的解題。立了國安法之後,最近中方就繼續修改香港選舉體制,強調「愛國者治港」,「非愛國者」要在政治上出局,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區議員,都要宣誓效忠香港特區和中國,如果官方認為他們並不愛國,就是違誓,會交給法庭審判,議席即時被停止;查實之後,不只會喪失議席,更可能觸犯刑事罪行。

    在 2019 年地方選舉大勝的非建制派區議員,現在人人都在考慮去留問題。

    其中有高官說,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的領導者、推行者,一國兩制是中國授權而成,你不可能說自己支持一國兩制,卻反對國家,反對共產黨。於是便引起了自然追問,「愛國不愛黨」多年來都是香港人自認為安全的、務實的政治路線。現在恐怕是等於把話說明,消滅香港人最後的「潔淨愛國」空間。你不愛黨,你就不愛國了。

    香港人多數是不愛黨的,但他們認為自己愛著唐詩宋詞、人民土地的文化中國、理念中國,也是愛國,只是愛國的方式和中國人略有不同。中老年人爭論著「愛國」定義不由中共壟斷,他們也有自己的愛國定義。這沒問題,但最終的政治現實是,中國希望香港人在政治和權力都認同中國,而不只是文化和象徵意義上效忠。

    鄧小平年代,北京當局的愛國者定義很鬆,表示不會要求香港人愛黨,只是愛國愛港就可以,左派右派中間派,支持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甚至封建奴隸主義,也被接納為愛國者。當初他們是否說真的,也不必考據,總之愛國者的定義,是隨著形勢發展而改變。對左派而言,歷史是辯證的,政策也是因時制宜的。因此同一種言行,在 80、90 年代可以被視為愛國者,如今卻是出局者。隨著統一進程由淺入深,各種定義也會隨時修正和變化。台灣自然有人認為,認了九二共識,中共就不會繼續軍事威脅;認了做兄弟做宗主,就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王國。

    這其實是一種封建社會和前現代的視野。好像南越國與初期的西漢政權,也有過「一國兩制」,南越向西漢稱臣,但後來大有為的漢武帝將之攻滅了,收入國家直接管治。東邊的高麗半島、西南面的雲貴一帶,甚至在緬甸附近的果敢人,都曾獲中國政權「冊封」,但因為中國的經濟和文化虹吸力太強,這些國家或遲或早都因內亂而被乘機接管,或者滲透到某個程度就一夕變天,總之中國文明的發展,說穿了就是一個逐漸的「化封建為郡縣」的過程,今日的禮待是辯證色彩的,而條約本身也是辯證色彩的。今日香港政壇的老一輩,仍然懷念鄧小平時代中國政府對香港 (和他們 ) 尊重禮待,他們不一定有誇大歷史,然而中國的統治方式甚至領土意識都是充滿辯證意味的,定不變之法,卻是為了變法而鋪墊;立約是為反約製造實力。一切都如此正、反、合地發展下去。

    「不愛國」的行為清單會慢慢增加

    喊兄弟保多久平安,依照具體形勢而定,不是合約範圍的定數。今天的方案是台灣甚至連軍隊都可以保留,選舉會照常進行,各項既有權利不變,只要不搞台獨就是愛國。然而一旦冊立關係定下來,就會慢慢要求削除愛國定義的差異,「不愛國」的行為清單會慢慢增加。

    這並非你信不信國際政治承諾的問題,而是中國文明的行為傳統十分深遠,並不是誰人當家作主甚至民主化可以改變。首先謀求封建,結冊立關係,之後啟動郡縣化的長期過渡階段。由於台灣搞本土路線已經很久,所以北京對台的愛國定義就下降為「喊兄弟」,「喊兄弟」已等於極為親善了。相反喊兄弟的溢價在香港一文不值,但在台灣卻是水漲船高。價差純粹只因為台灣還未完全被掌握。

    香港的愛國民主,跟台灣的喊兄弟保和平,其實也是一樣的邏輯,碰上一樣的中國,多數會有相似結果。「喊兄弟」在短期內是會得到空間和好處,但這空間是用來給削除的。就好像中國內部流傳的一個黑色笑話,中國人肯定是有言論自由的,但你一生就只有一次使用機會。

    愛國和台獨議題用來調戲北京是有效的,因為那會產生不同的政治溢價,好像炒股票,這一點藍綠陣營都會玩,但這跟台灣有沒有和平沒有關係。文明衝突現場就好像地震帶,地震不受人事和政治影響,近乎歷史宿命,人就只有及早預備地震抗災工具和物資,因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國對親疏遠近者,只有同化之先後,而沒有本質區別,十分「公平」。德性 (身份認同、愛國大義) 有溢價,但地震卻超然於人文之上。求神問卜避禍,「忠信甲胄,禮義幹櫓」,都不如發展實力。現代人懂得未雨綢繆,就減少了跳求雨舞、給河伯娶妻的尷尬。把事情簡化為自己沒有認祖歸宗而遭天譴,是否太自我中心,也太不懂中國文明呢?

  • 中老年人定義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14 22:00:22

    節目表 https://goo.gl/7fN6pB
    官網直播 http://www.ntdtv.com.tw/live
    Youtube直播 http://bit.ly/33BnFgn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台灣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此病的機率也大增。據估計在西元2020年,全世界年齡65歲以上的人將有八百萬人罹患此病,中醫能治療黃斑部病變嗎?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鄭秋霞中醫師來談一談黃斑部病變的保健。

    本集內容主題如下:
    1.黃斑部病變的定義
    2.黃斑部病變原因?
    3.黃斑部病變的患者通常有哪些症狀?
    4.乾性病變 vs 濕性病變
    5.中醫如何治療黃斑部病變
    6.這幾個穴位針灸、按摩輔助治療
    7.乾性病變「護眼枸杞藥膳湯」
    8.濕性病變「白茅根玉米鬚綠豆湯」
    9.如何預防?生活習慣這樣改!黃斑部保養學好這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