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科多媒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科多媒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科多媒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科多媒體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閱讀前哨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抽獎贈書活動】《#失控的群體思維》x2本 🙋你聽過這個說法嗎?「你身邊最親近的五個人,平均起來就是你自己!」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獨立,而是受到周遭群眾影響的產物。從這本書中你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認識群體如何影響了個體?而身為個體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

中科多媒體 在 Debby_黛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08:42:25

#台中科博館 跟廖力辰在一起多久 我們就去了科博館幾年 之前跟朋友說廖力辰喜歡去那裡 還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等到我們結婚有小孩之後 很愛跑展覽去任何館也傳承給小鹿了 所以我們每一次出遊到各個縣市 廖力辰都會先去找哪裡有展覽可以看🤣 我們從小鹿快2.5-3歲廖力辰換轉戰隔壁的科學中心 說實話這邊跟十...

中科多媒體 在 王柏森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0-08 02:08:46

今年是「世界地球日」50周年,教育部整合五大科學館所 - 基隆海科館、台北科教館、台中科博館、高雄科工館及屏東海生館,在10月31日(六)至11月15日(日)舉行第一屆「台灣科學節」,摒棄傳統「科學教科學」的想法,讓觀眾從歷史、人文、生活及自然現象中學科學。規畫許多走出戶外、探索與實究及數位學習等方...

  • 中科多媒體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4 19:27:16
    有 114 人按讚

    【🎁抽獎贈書活動】《#失控的群體思維》x2本
    🙋你聽過這個說法嗎?「你身邊最親近的五個人,平均起來就是你自己!」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獨立,而是受到周遭群眾影響的產物。從這本書中你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認識群體如何影響了個體?而身為個體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power-of-others/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失控的群體思維》的作者是心理學及人類行為學家麥可.龐德(Michael Bond),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群性」影響了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和思想,使用得當可以帶來凝聚和團結的好處,但若不稍加注意反而會引起激烈的衝突和極端的偏激。

    我認為在個現象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更顯得有趣,兩派陣營之間的衝突和對立,也延伸到台灣社會繼續發酵。兩派彼此攻訐,政論節目也推波助瀾,替對方貼上琅琅上口的標籤,支持川普的人就是「跟魔鬼交易」、支持拜登的人就是「中共同路人」。針對事實的艱難討論,往往不敵同溫層裡的互相取暖。

    「群體會影響個體」這個概念雖然不是新鮮事,但是跟我們每日的生活之間,有什麼具體的關係?我們可以從這些理論之中學到什麼?我們常聽到的「同儕壓力」和「同溫層效應」是怎麼形成的?身為團體中的一員,我們該如何在群眾之中保持清醒?如何在獨處時找回理智?

    我希望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認識群體如何影響了個體?而身為個體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
    【這本書想解決什麼問題?】
    .
    作者提到群體的力量,有助於促進人類的團結,帶給人類個體一種安定、愉悅和滿足的感覺。但是反過來說,當人們往同溫層不斷靠攏,也可能發展出激進的思想,引法許多爭端和衝突。人類的「群性」有其演化的必要性,彼此之間的互助合作和戰爭撻伐,形塑了當今的社會。

    尤其,在這個社群媒體當道、容易令人分心的數位時代,虛擬世界推陳出新的資訊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思考,而且影響的程度只會越來越大。什麼時候該順應群眾?什麼時候又該當個獨行俠?如何號召群眾集思廣益?如何面對孤獨與疏離?這本書試著指引一些方向。
    .
    1.為什麼容易被別人影響?
    .
    研究指出,人類有一種「社會模仿」的特性,人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起另一個人的動作;另一方面,人類也會讓自己接受對方的「情緒傳染」,以便建立更親近的人際關係。所以你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人們,平均起來就是你的樣貌,這也是在一起相處很久的伴侶會有「夫妻臉」的原因。

    類似的現象也讓我聯想到股票市場的漲跌,最近因為疫情和美國總統大選的關係,市場上不斷出現劇烈的波動,社群媒體上更充斥著大量的市場情緒。但如同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所說:「短期而言,市場是一台投票機,但長期而言,市場是一台體重計。」與其著急做出買賣決定,不如靜下心來思考,你是被別人的情緒牽著走?還是那些公司本質上發生了什麼改變,才影響你的決定?
    .
    2.為什麼要懂群眾心理學?
    .
    歷史上一些最擅長操控人心的極權領袖,例如列寧、史達林、希特勒,是最熟悉「群眾心理學」的人。他們利用三種工具來鼓動群眾:認同肯定、反覆宣傳、傳染擴散。也就是說,把一件事情簡化並且清楚描述,不斷地反覆宣傳讓消息不脛而走。再加上充滿魅力、令人崇仰的個人特質,輕易就能收服人心。

    對於我們個人而言,要試著瞭解群眾心理學背後的科學,避免自己變成極權領袖口中所謂「奴性深重的羊群」。至於,我們該如何辨識政治人物談話的弦外之音?我推薦另外一本探討群體知識的書《知識的假象》,在這本書中給出了兩個具體的指引:

    可以這麼做:專注於議題和政策本身,他們究竟支持什麼政策,該政策造成那些直接的影響,影響會帶來哪些餘波。
    不要這麼做:總說既有觀點的理由,引述看法相同的人士,說明政策反應的個人價值,以及前兩天剛從新聞獲得的資訊。
    .
    3.惡的平庸?平民也能變英雄?
    .
    書中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地方,就是作者對於恐怖主義和英雄主義的解析。以往的我會認為,自殺炸彈的恐怖分子一定是精神狀態或心靈思想極端邪惡;挺身而出的英雄一定具備非凡的高尚情操。然而,作者以「群性」的角度去解讀,發現「英雄就與惡人無異,往往都相當平凡。」

    首先,他發現促使恐怖分子走上絕路的主要推手,是來自社會的驅動力。例如巴勒斯坦的社會,營造出一種自殺炸彈客犧牲小我、完成國家大我的氛圍,街道上張貼炸彈客的照片彰顯榮耀,整個社群也會共同讓炸彈客的遺族獲得更好的照顧。在群體的影響下,炸彈客可以是任何一個剛好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反過來看,作者爬梳歷年來接受過勳章表揚的戰爭英雄,以及在社會事件挺身而出的草根英雄,發現他們也是平凡無比的一群人。若真的要說英雄之間有什麼共同特色,他們對於別人的關懷更多一些,也比較無私,在剛好的時機選擇幫助別人、挺身而出。反而是大眾對他們的過度期待,常常忘了他們也是有缺點的凡人,有時反而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作者才會說:「自殺恐怖主義和戰爭英雄主義,是一體兩面。」一旦瞭解人類有多麼容易受社會力量的影響,我們才會將目光放到社會體制和文化的改善,而不單純妖魔化個人故事、或對英雄產生盲目崇拜。
    .
    4.為什麼太過團結反而有害?
    .
    「團體迷思」是這本書探討的重點之一,作者說所謂的「團結」有時候是一把雙面刃:「因為團結會帶來愉快的感受,強化個人自尊,感覺充滿力量,使得眾人產生強烈動機,不惜犧牲一切也要維護群體向心力。但是,大家往往更不願發表可能危害群共識的意見或分享相關資訊,因為團體內任何人只要提出反對意見都會被排擠。」

    甚至,當我們面臨恐懼的時候,過度的團結就會演變成「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當我們越感到恐懼,越會緊密地依附自己的小團體,並且藐視敵對者。」此時,若媒體也跟著提油救火,用羶腥色的影像報導刺激流量和銷量,會更進一步加深社會分化,這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難題。
    .
    5.孤單和獨處的差異?
    .
    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孤獨」的解析。同樣都是「一個人」孤獨相處的情境,卻能分成兩種心境:「孤單」是一種自認為孤立無援的感受;「獨處」則是一種心懷社群連結的美好時光。前者表達的是孤獨的痛苦,後者彰顯的則是榮耀。作者認為,人類對於社群連結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

    許多研究指出,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行動控制權、遭到監禁、斷絕外界聯繫,讓他覺得再也沒人關心他、也沒有人值得他關心,很快地,精神狀態跟心智能力會大幅受損。反而,在極地求生的氣象觀測員、或在荒島待援的人們,無論遭逢幾個月的與世隔離,最終獲救時的心神狀態都屬正常,因為他們感覺精神上仍與隊友相繫、總有一天能見到家人,這種無形的社群連結幫他們維持了心智的穩定與健康。

    這讓我回想起科幻電影《星際效應》中,科學家艾米莉亞在登陸第一顆星球失敗後說的話:「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主角庫珀最後獨自進入立方體空間,雖然獨自漂流而且看似毫無生存機率,卻堅持向女兒傳遞訊號(無論她是否接收的到)。這種無形的連結讓他心繫仍在地球上的女兒,也成為拯救全人類的命運的關鍵。

    如同作者所說的:「孤單是通往內心深沉的痛楚,形成抑鬱苦悶的情形;獨處則是朝向外部的覺知,通往更大的自我意識。」當我們與他人脫節、斷絕外界的聯繫,我們通常會變得相當耗弱;但換個角度評估,更樂觀的看法也同樣成立:即使是孤身一人,還是有可能建立連結,在自我之外找到慰藉。
    .
    當一個人面臨困境時,決定他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或委靡不振的關鍵,很大程度取決於他所抱持的信念。
    .
    【後記:面對資訊洪流的心得和做法】
    .
    在讀《失控的群體思維》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同步讀了《專業之死》這本妙趣橫生的書,裡面談到「普通人民對於專家的排斥」,在網際網路的推波助瀾之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全民運動。兩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不難發現群體思維的影響,總是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除了周遭的朋友、同事和家人之外,現代人受群體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每天接觸的媒體資訊。值得注意的是,當「新聞、娛樂、社群」的界線已經完全模糊,許多媒體提供的資訊不再是「實事求是」,而是盡可能「吸引注意」和「寓教於樂」(其中樂的成分只會越來越多),篩選資訊的方式便顯得格外重要。

    這篇文章開頭的那一段話,我想可以改寫成這樣:「你最常接觸的五家新聞媒體,平均起來就是你自己。」這些資訊來源,進一步形塑了我們的思想、影響了我們的心情。而這些年來,我越來越覺得新聞媒體讓我的心情很不平靜。

    除了偶爾閱讀《華爾街日報》和《報導者》這兩家媒體之外,我也漸漸地「少接觸新聞、多讀書籍」。因為,我發現了透過書籍採取主動性、結構性的理解方式,可以用相對平穩的心境學習到更紮實的知識。

    或許逃避新聞只是我的暫時解藥,我仍然好奇是否有「優質的閱讀新聞方式」是我還不知道的。如果你有任何推薦的資訊或文章,也歡迎留言告訴我,說不定也能幫到跟我有一樣疑惑的朋友們。願我們在失控的資訊洪流裡仍保有一絲理智。
    .
    【抽獎辦法】感謝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1、抽出「2本」《失控的群體思維》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想讀這本書的原因?例如:「我想知道孤獨的人如何保有社群的連結?」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1/17(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18(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 中科多媒體 在 王柏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30 18:29:16
    有 76 人按讚

    今年是「世界地球日」50周年,教育部整合五大科學館所 - 基隆海科館、台北科教館、台中科博館、高雄科工館及屏東海生館,在10月31日(六)至11月15日(日)舉行第一屆「台灣科學節」,摒棄傳統「科學教科學」的想法,讓觀眾從歷史、人文、生活及自然現象中學科學。規畫許多走出戶外、探索與實究及數位學習等方面的科學活動。

    第一屆「台灣科學節」活動內容豐富,跨域多元,涵蓋影展、論壇、舞台劇、研討會、科學演示、科學競賽、科學市集,以及科普工作坊等多元題型。結合科學與藝術,發展生活中的趣味學習。

    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的戶外大型科學藝術舞台劇《星空的立法者 - 克卜勒的一生》。德國科學家克卜勒於17世紀初歸納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結合「日心說」,徹底推翻天主教會「地心說」的宇宙觀,是近代歐洲科學革命的重要推手。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說:這齣舞台劇長2小時,劇情跨越古今時空,懸疑精彩,結合戲劇、歌唱、舞蹈及多媒體,邀請國內一線演員、歌手及舞群參與演出。科學節期間將分別於台北市兩廳院藝文廣場、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廣場,及台中市圓滿戶外廣場各演出2場。

    10月1日上午10時起,在「台灣科學節」官方網站(tsf.moe.edu.tw)開放線上免費索票。
    https://2020tsf.tw/

  • 中科多媒體 在 我的化妝品實驗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0 08:26:11
    有 56 人按讚

    免費課程(留意7/14才開始報名喔)

    「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自108年7月1日生效,依據該法第4條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化粧品種類

    及一定規模之化粧品製造或輸入業者應於化粧品供應、販賣、贈送、公開陳列或提供消費者試用前,完成產品登錄及建立產品資訊檔案;

    其有變更者,亦同」。化粧品產品資訊檔案(PIF)制度將於新法施行後依據產品風險分階段實施。

    因應新制度實施,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本(109)年度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於北、中及南部安排辦理6場

    「業者化粧品產品資訊檔案(PIF)製作教育訓練」,使國內化粧品業者進一步瞭解我國化粧品產品資訊檔案制度規範內容及建立方式,

    協助業者建置產品資訊檔案,期盼各位業界同業先進踴躍參與。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執行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


    一、課程資訊:
    [台中場1]
    時間:109年8月4日(二)
    地點: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工商服務大樓4樓會議室 台中市大雅區中科路6號4樓

    [台南場]
    時間:109年8月11日(二)
    地點:成大會館會議室AB廳 台南市東區大學路2號

    [台北場1]
    時間:109年8月18日(二)
    地點:台大法學院-霖澤館1301多媒體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高雄場]
    時間:109年8月25日(二)
    地點: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 南館S105階梯教室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 797 號

    [台北場2]
    時間:109年9月1日(二)
    地點:台大法學院-霖澤館1301多媒體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台中場2]
    時間:109年9月8日(二)
    地點:東海大學 推廣部大會議室 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二、報名費用:免費。

    三、 報名方法:109年7月14日上午10點起至「工研院產業學習網」報名,點選本課程頁面上方之「線上報名」按鈕,進行線上報名,場地座位額滿為止(每場次各100人)。

    四、 為使各廠商均有機會參與,每家廠商限擇一場次報名參加,且名額將優先保留予107~108年未曾參與此訓練研習會之業者,每家廠商限額2名報名參加為原則,超過兩名者本單位可先剔除,如遇額滿或其它未盡事宜,主/承辦單位保留調整、變更之權利。

    五、本課程一律採網路報名,各場次報名網址如下:

    8/4 台中場1:https://reurl.cc/d0j95y

    8/11 台南場:https://reurl.cc/D9QevR

    8/18 台北場1:https://reurl.cc/8GZz2R

    8/25 高雄場:https://reurl.cc/Y1rG9x

    9/1 台北場2:https://reurl.cc/E7MWra

    9/8 台中場2:https://reurl.cc/Y1rGXO

    六、注意事項:1. 報名完成後若臨時不克與會,敬請於三天前通知,以利行政作業,謝謝!

    2. 本課程提供紙本證書,報名時請填妥個人資訊。

    3. 此訓練研習會僅提供餐盒不供應午餐,午餐請自理,現場提供飲用水,請自備環保杯響應環保。

    4. 響應防疫新生活參與研習會期間,進入活動場地建築物及研習會期間請務必全程配戴口罩,以降低新冠肺炎傳染風險,本活動不提供口罩。

    5. 配合疫情防治,於簽到時請再次配合量測體溫及記錄,若體溫超過37.5°C則不得進入會場參加本次研習會,並配合現場人員之指示。

    6. 本研習會於簽到處提供手部清潔消毒用品,與會人員如有需求請自由使用。

    七、洽詢電話:范姜小姐 電話:06-6939112/E-mail:itri527081@itri.org.tw

  • 中科多媒體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3-24 10:28:42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發現、探索、分析現象、並利用科學精神與技術來解釋驗證考古發現的器物與現象。在這個展覽中,並非僅止於呈現特定的文化或遺址的文化史,而是考古學家如何發現、分析與還原事實的過程,以及在解釋或詮釋現象時的依據。

      本展示廳利用不同的遺址造景,具體呈現考古現場的氣氛,使觀眾瞭解考古學家如何解讀考古遺址的各種現象。藉著不同的考古學案例與問題思考,逐步引導觀眾探索考古學家復原古代人類歷史的過程。透過現場情境的營造,藉著空間中視覺美感、觸覺、聽覺的運用,觸動觀眾的感覺神經,使之彷彿走入考古第一現場。藉著運用不同形式的高科技互動、多媒體媒材,讓觀眾親手操作、觀察、親身體驗與參與考古工作的流程。

    一、探索古代:什麼是考古學

    考古學是一藉由對物質遺留研究建立過去人類行為活動的系統性知識學科,以建立史前的文化史、瞭解過去人類的生活方式、文化發展與變遷,與進一步對文化意義的解釋等。本單元以文化層的概念,提供訪客初步了解考古學是必須藉由地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及化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來搜集、記錄與分析考古材料,從地表的探測到實驗室的分析,來解釋與重建過去的歷史。在這單元我們利用了測地雷達與土芯鑽探的互動展示,開啟了考古中科學知識的應用。

    二、神機妙算:如何測定年代

    考古學家確定年代的方法,可以分為相對年代及絕對年代。「相對年代」是指運用層位學及類型學比較物質遺留的年代早晚。而「絕對年代」則是運用各種物理學、化學及植物學等方法,計算出遺物可能的時間範圍,或是運用歷史文獻與曆法定年。

    三、天工開物:如何復原工藝技術

    人類與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工具的制作,以克服、改造所面對的自然環境,在考古遺留中,所發現各式的工具如石斧、石錛或是陶製的容器,這些工具的材質、器型風格、使用痕跡,都與製作者所處的環境與文化息息相關。考古任務便是從這些器物尋找蛛絲馬姬,重建古代人類的生活。

    四、朽骨玄機:如何瞭解古代的人類

    人骨在考古遺留中是我們研究古代人類大量訊息的直接證據。考古學家透過對人骨的形態測量與化學分析,以了解人類的死亡年齡、性別、飲時與建康狀況,重建過去人類的容貌與體質,以進一步瞭解古代人類的社會結構、性別分工、飲食習慣及遷移過程等議題。

    五、以食為天:如何瞭解史前人類的食物

    人類的飲食可以透露出人如何去適應他所處的環境,因此考古學家不但想知道古代人類吃了什麼,更進一步想探究古代人類如何獲得與處理食物,以及因文化而形成的特殊飲食偏好。

    六、山川水土:如何重建生態環境

    人類社會的發展,相當程度受到生態環境的制約。因此,環境考古學家對史前人類所居住的環境,進行對古代環境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經常藉由生態學的角度,透過生物物理的環境來觀察古代社群的文化,因此強調社群與其環境間的關係。

    七、棲身之所:如何重建和認識聚落型態

    考古學中所謂的聚落形態指的是人類存在的物質跡象在地面上的分布,包括房屋、各種設施和村落,以及這些遺留的空間關系。研究聚落形態時可分為多種不同的層次,小自單一房屋結構,大至區域中各聚落及環境間的互動關係。都是考古學家想要探索的問題。

    八、尊天敬地:如何瞭解古代人類的心靈

    從遺址現象推論古人的心靈及思想,是考古學家最感興趣,卻也最困難的一項工作。在無文字的社會裡,只能透過遺物、墓葬形式及壁畫作為輔助研究。有文字的社會,考古學家可透過文字推測其宗教信仰。因此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雕象、中國古代的青銅工藝都是探討古人心靈的重要橋樑。

    九、日久天長:文化的變遷過程

    由於物質遺留可承載人類長期活動的過程與變化,因此,考古學可探究長期的文化現象或人類行為,而針對如早期國家的形成或古文明的衰弱。這類文化變遷的研究,考古學家要設想出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及環境等各種變數,並運用各種科技方法來評估這些變數對於文化的影響。

    十、鑑往知來:為什麼要保存文化資產

    考古遺址保存有許多珍貴的資訊,是破解過去的重要關鍵,使人們得以瞭解過去的歷史。由於遺址一但遭受破壞就不能復原,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保護文化資產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土地的人應該要關心的課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中科多媒體 在 Nio Bird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2-04-30 02:00:55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院 2012夏季公演
    《無間賦格》Fugue Inferno

    製作人/蔣薇華、靳萍萍
    執行製作/曹安徽、詹惠登
    導演/陳惠文
    服裝設計/靳萍萍
    燈光設計/曹安徽
    舞臺設計/梁若珊
    舞臺技術設計/楊金源
    多媒體影像/王奕盛
    舞臺監督/彭珮瑄
    平面設計/陳育霖

    宣傳製作/鳥兒映像製作 A&B ARTZ STUDIO出品
    導演/邱柏昶
    攝影/林鼎筌
    燈光/陳曼瑄
    化妝/朱露
    音樂/DJ EDIT
    特別感謝/戲劇學院場地與器材

    內容:武何以能止戈?
    男孩獨自旅行到海邊,遇見因飛行傘失控墜落的女孩,從天而降的女孩,來不及自我介紹,隨即被趕到的救護車帶走,他們不是醫生護士,他們隸屬於一個國家級的研究機構,他們在­­­­她身上植入晶片~~ 被植入晶片的女孩,請求男孩帶她逃離中科院,兩人成功脫逃後,女孩卻在兩相繾綣之際,手刃心愛的男孩,而後人間蒸發~ 遍體鱗傷的男孩需要一個答案...
    「無間」,出自佛經,即苦難永無止盡的無間煉獄;「賦格」,複音音樂術語,演奏主題在不同聲部,相互複製、呼應、問答、追逐的創作曲式。『無間賦格』援引1949 與1950s年代兩岸史實,演繹不同族群(即便是對立的雙方)被禁錮在如『無間地獄』中,世世代代永生永世地繼承無窮盡的仇恨、恐怖、矛盾、遺憾...

    書寫在真實、虛擬、夢境、與集體潛意識的跨時空賦格
    迸發在戲劇、舞蹈、吟唱、影像的魔幻愛情暴力美學


    演出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展演藝術中心 戲劇廳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演出時間:2012年05/25、05/26、6/1、6/2 19:30 PM
    05/26、05/27、6/2、6/3 14:30 PM

    演出劇評會:2012年06月03日 18:00PM
    劇評會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展演藝術中心 戲劇廳(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票 價:450元/張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www.artsticket.com.tw或兩廳院售票端點/
    ◆全台7-11及萊爾富超商皆可購票
    ◆【北藝大戲劇系演出行政組】02-2893-8772(20人以上團體優惠票亦請聯繫此專線)
    ◆演出部落格:http://tnua-theatre.blogspot.com/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fugueinferno

  • 中科多媒體 在 Nio Bird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2-03-19 20:50:42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院 2012夏季公演
    《無間賦格》Fugue Inferno

    製作人/蔣薇華、靳萍萍
    執行製作/曹安徽、詹惠登
    導演/陳惠文
    服裝設計/靳萍萍
    燈光設計/曹安徽
    舞臺設計/梁若珊
    舞臺技術設計/楊金源
    多媒體影像/王奕盛
    舞臺監督/彭珮瑄
    平面設計/陳育霖
    宣傳影片/ 鳥兒映像製作 A&B ARTZ STUDIO出品

    內容:武何以能止戈?
    男孩獨自旅行到海邊,遇見因飛行傘失控墜落的女孩,從天而降的女孩,來不及自我介紹,隨即被趕到的救護車帶走,他們不是醫生護士,他們隸屬於一個國家級的研究機構,他們在­­她身上植入晶片~~ 被植入晶片的女孩,請求男孩帶她逃離中科院,兩人成功脫逃後,女孩卻在兩相繾綣之際,手刃心愛的男孩,而後人間蒸發~ 遍體鱗傷的男孩需要一個答案...
    「無間」,出自佛經,即苦難永無止盡的無間煉獄;「賦格」,複音音樂術語,演奏主題在不同聲部,相互複製、呼應、問答、追逐的創作曲式。『無間賦格』援引1949 與1950s年代兩岸史實,演繹不同族群(即便是對立的雙方)被禁錮在如『無間地獄』中,世世代代永生永世地繼承無窮盡的仇恨、恐怖、矛盾、遺憾...

    書寫在真實、虛擬、夢境、與集體潛意識的跨時空賦格
    迸發在戲劇、舞蹈、吟唱、影像的魔幻愛情暴力美學


    演出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展演藝術中心 戲劇廳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演出時間:2012年05/25、05/26、6/1、6/2 19:30 PM
    05/26、05/27、6/2、6/3 14:30 PM

    演出劇評會:2012年06月03日 18:00PM
    劇評會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展演藝術中心 戲劇廳(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票 價:450元/張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www.artsticket.com.tw或兩廳院售票端點/
    ◆全台7-11及萊爾富超商皆可購票
    ◆【北藝大戲劇系演出行政組】02-2893-8772(20人以上團體優惠票亦請聯繫此專線)
    ◆演出部落格:http://tnua-theatre.blogspot.com/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fugueinferno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