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萬的網紅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學了這個英文: schadenfreude。其實是英文借德文的,意思是幸災樂禍。 這個字我是在華爾街日報上看來的,這文是在講,外國對中國的疫情以前是schadenfreude。現在當然就不是了,讚揚都來不及。 有看外國媒體習慣的朋友們,在最近一兩個星期,一定可以發現很多外國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4:48:25

曾撰寫國立編譯館版本《認識臺灣》 (社會篇)教科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林富士,因胰臟癌於 6/22 日辭世,享壽 61 歲。​ ​ 林富士教授出生於雲林,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研究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術研究領域為宗教史、醫療史、文化史、數位人文學。著有《紅色印象》、《...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 在 又瑄(灬ºωº灬)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9 07:15:01

剛花了三個小時在看黑洞的資料.... 只能說....越來越接近星際效應ㄉ雛形ㄌ.... 眼淚潰堤。 在人類史上首張黑洞影像公布滿兩年前夕 「事件視界望遠鏡團隊首度公布M87星系中心最新的偏振光影像 「偏振 」像是磁場留下的指紋 透過偏振光的線條及方向,可進一步解析首張黑洞影像周圍的磁場結構 ...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23 04:15:32

【選舉無師傅,用錢買就有】 - 國民黨老黨工詹碧霞的《買票懺悔錄》、臺中代理市長邱家洪《打造亮麗人生》,他們揭露自身長年在基層為國民黨作票及買票的經歷、國民黨確保勝選的種種手法。詹碧霞特別提到,在國民黨圈內不會說「買票」,而是說「洗」,「洗了沒?」。 - 邱家洪在中部擔任國民黨基層黨工十五年,後轉任...

  •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23 12:42:18
    有 3,066 人按讚

    今天學了這個英文: schadenfreude。其實是英文借德文的,意思是幸災樂禍。

    這個字我是在華爾街日報上看來的,這文是在講,外國對中國的疫情以前是schadenfreude。現在當然就不是了,讚揚都來不及。

    有看外國媒體習慣的朋友們,在最近一兩個星期,一定可以發現很多外國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已經變了。我們Oscar花了十分鐘就找了很多條:
    1. 紐約時報:China Hits a Coronavirus Milestone: No New Local Infections
    中國達成冠狀病毒里程碑:沒有新增本土病例。
    2. 洛杉磯時報:Xi Jinping visits Wuhan as China declares success in fight against coronavirus
    習近平訪問武漢,時值中國宣告抗擊冠狀病毒「勝利」。
    3. NBC: China reports no new coronavirus cases, offers medical aid overseas
    中國報導沒有新冠狀病毒案例,並提供海外醫療援助。
    4. NHK: China stresses success of coronavirus strategy
    中國強調冠狀病毒防治策略的「成功」。
    5. 科學雜誌:China’s aggressive measures have slowed the coronavirus. They may not work in other countries
    中國的激進措施延緩病毒傳播。這可能不會在其他國家起功效。

    我看中國大外宣看很多,但這一次還是忍不住要驚嘆一下,其強度及廣度真是世界奇觀。

    今天的第二條線,我覺得更是重要。我們今天的 #TODAY看世界 講的是中國在國際上洗白的手法及動機。動機就是一直當老二的中國,想把美國幹掉當老大。但第二條線講到一個更關鍵的,就是中國民眾在心理層面上的改變。

    以前我看中國網民在說我的國如何如何偉大,我總覺得沒什麼說服力。因為我在美國看到的是大批中國留學生去美國取經,大批中國民眾想盡辦法移民美國,大批中國民眾到美國置產,太多中國民眾無所不用其極的要拿美國身分。

    當說的跟做的不一樣的時候,我通常認為「做」的部分比「說」的部分接近事實。

    但這一次的肺炎疫情,很多中國民眾把在美國的孩子叫回來,這次是真的很多人認為「美國不及中國」了。

    大外宣,很厲害呀!怎麼能不研究呢?

    🔎以下是今天的國際三條線

    ▪️國際:新冠疫情簡報:紐約疫情急劇惡化;梅克爾自我隔離
    https://cn.nytimes.com/morning-brief/20200323/coronavirus-china-briefing/zh-hant/
    👉劃重點:WHO專家稱僅憑封鎖無法阻止疫情暴發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冠狀病毒的累計病例數已達到335972例,死亡人數上升到14632人。世界衛生組織的首席緊急狀況專家週日表示,各國不能簡單地封鎖社會,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戰勝冠狀病毒,必須要採取公共衛生措施,以避免病毒在未來捲土重來。
    「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是找到那些患者,那些感染了病毒的人,隔離他們,找到他們的接觸者,對他們也進行隔離,」世衛組織專家Mike Ryan在接受BBC採訪時說。「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措施,」他說,「當這些行動限制和封鎖被解除時,疾病就有捲土重來的危險。」
    這場全球大流行是如何開始的?從目前已知的消息來看,先是武漢,然後是北京、上海等中國城市,再到亞洲,現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均已淪陷。這場疫情何以發展至此?時報分析了數億人的遷徙軌跡,試圖解讀背後的原因。
    這份交互式報導參考公開數據,直觀呈現了確診病例在不同城市的發展規模以及同一時期人口的流動性:病毒攜帶者從華南海鮮市場的一個小點,發展到一簇,再到整座城市,並在封城前經由旅行者四散傳播開來,最終遍及整個世界。

    ▪️亞洲:世界曾害怕中國帶來病毒,現在情況發生了逆轉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00320/coronavirus-china-united-states/zh-hant/
    👉劃重點:隨著義大利、西班牙和美國的疫情快速擴散,亞洲許多最先受到疫情影響、通過奮力應對看來已遏制了傳播的國家,正在努力防止來自外部的新一波感染。在亞洲各地,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旅客被禁止入境或被強制隔離。香港的健身房、私人診所和餐館警告這些人不得入內。就連那些曾自豪地把子女送到紐約或倫敦留學的中國家長,現在也開始給他們郵寄口罩和洗手液,或讓他們儘快坐飛機回家,有的機票高達18萬人民幣。
    「我們回來是因為我們覺得回國比待在紐約更安全,」24歲的呂斐然說,她前不久剛從大學畢業,本月與室友一起飛回了位於中國東部的家。
    命運的這種逆轉在幾週前是不可想像的。那時,美國的官員們一點也不驚慌,中國是疫情的全球中心,每天死亡數百人。強硬的應對措施——封鎖城市、關閉工廠、進行成千上萬的檢測——才將病毒在中國的蔓延控制住。
    週四,中國自疫情暴發以來,首現新增本土病例零增長。
    但這場起源於中國的全球大流行病只不過轉移了地方,並開始再次返回。雖然亞洲的新加坡、台灣和韓國等地與中國一道,已及早對新冠病毒採取措施,並取得了成功,但這裡人們的恐懼感和沮喪感卻在增長。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人看到西方正在發生的情況不禁要問:我們做到了,你們為什麼不能?

    ▪️台灣:國內新增16例確診 13例境外、3例本土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1430
    👉劃重點:國內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快速攀升,指揮中心再宣布新增16例,其中13人是境外移入、3人是本土病例。在本土案例當中,有一人是養護機構的護理師,目前機構的住民已經移到其他三個地方安置。至於中研院則出現了4人群聚感染,原本找不到感染源的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經指揮中心調查,確認就是指導老師傳染給他的。包含這位老師,和其他曾一起開會的兩名研究生,都在今天的新增確診名單當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再新增16名確診病例,其中13位是境外移入、3位是本土病例,值得關注的是案156,是一名在養護機構服務的護理師,3月12日自覺有發燒未就醫,16號就醫後返家,20號再度就醫後採檢,22號確診,衛生單位也在第一時間到養護機構針對53位住民,28位工作人員採檢,目前檢驗都是陰性。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五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別忘了《#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十點準時上傳完整版!

  •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 在 車庫一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12 00:27:49
    有 37 人按讚

    Nature的一篇投稿,(來自美國的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Chase W. Nelson倪誠志為台灣發聲)建議WHO在這節骨眼,不要為了政治排擠台灣。

    Taiwan is separated from mainland China by a mere strait, across which thousands travelled to Taiwan every day until Taiwan imposed entry restrictions last month because of the epidemic. The WHO should look again at its exclusion of Taiwan. There is no place for political disputes when millions of lives are at stake.

    #但一姊總覺得這疫情不擺明了WHO沒什麼功能嗎
    #或許WHO有稱讚中國這個功能

  •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03 18:30:00
    有 40 人按讚

    【#見域活動紀實】
    風城「查戶口」-戒嚴時期新竹白色地圖工作坊

    上週5/25(六)我們在 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 舉辦了新竹白色恐怖地圖工作坊。活動先由研究者傳凱帶著我們概略的地了解當時社會情況,之後大家透過閱讀判決書,並將文件中提及的地點標示在地圖上。整張新竹市的地圖上被貼上滿滿的標籤,這都是白色恐怖時期不曾被大家認識的事件。

    見域工作室一直期待,我們可以成為一個以說故事,來讓這個城市更好的角色。白色恐怖這件影響我們現今社會十分深遠的事件,我們會不斷地和大家一起鑽研,理解這些歷史,並從中找到能夠作為現今社會參考和值得努力的價值。

    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在這條路上努力,今年來不及參加的朋友,之後也還有很多機會,下次記得來喔!

    🔎當天製作的地圖,目前正在電子化中。

    特別感謝這次活動對我們大力相助的朋友:
    場地借用 國家第三級古蹟~新竹長和宮
    資料提供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林傳凱
    地圖製作 新竹好青年劉威廷

  •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0-24 11:04:21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2-11-18 14:07:07

    談近代刑法的例外狀態:死罪、死刑、死囚

    主持人:何澄輝(荷蘭萊頓大學東亞區域研究博士候選人)
    主講人:謝煜偉(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劉秉郎(蘇案當事人)、許家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死刑,作為一種最嚴厲的刑罰手段,一般被認為必須適用在「情節最嚴重之罪」(capital crimes),必須經過最嚴謹的證據調查與量刑判斷程序,始能判處(capital punishment),同時,必須要在基於國家刑罰權之意志下才能執行以剝奪死囚之生命。可以說,現代的死刑制度便是由「死罪」立法、「死刑」判決、以及剝奪「死囚」生­命所共同交織而成的複合體。

    台灣,在揮別威權統治走向現代的刑事制度之後,有人樂觀地認為死刑不再是主權者強化統治權力的道具,而是維護社會安全的灘頭堡,只要我們謹慎小心避免濫用,沒有廢除死刑之­必要。

    同時,也有人認為,死作為一種處罰,意味著對加害者課以與罪行相對應責任的應報,不但沒有違反人性尊嚴,反而,透過處刑,宣示了被害者的人性尊嚴,也讓犯罪者在倫理上終極­實踐了身為人的尊嚴。這種論述可溯及自啟蒙時代的康德與黑格爾,其可謂近代市民刑法理念的始祖。

    市民刑法理念建立在個人彼此尊重、視對方為同等自由的人格,形成相互承認法關係等基礎之上;犯罪是上述法關係的破壞,以及對法規範效力的否定;而刑罰則是透過權利的剝奪,­以抵消因犯罪所減損之自由或自律性保障。

    然而,這種市民刑法的論理究竟潛藏著哪些根本性的問題?死罪、死刑、死囚究竟在市民刑法的理念中處於何等地位?本次座談即是從這兩個問題出發,反思台灣的死刑制度。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