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正歷史分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正歷史分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正歷史分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正歷史分數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回顧前年今天,我在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拍攝的影片。 2018年8月23日是「八二三砲戰」60週年紀念日,當天我特地拜訪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與北安路口的「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原北安公園),那是我第一次到這兒。 《關於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 2016年8月23日,在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臺北市議會...

中正歷史分數 在 hjsportstw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14:32:33

山城的底蘊。大倫國中  「今年這座JHBL冠軍,當然是一劑強心針,但接下來該如何累積屬於大倫國中的底蘊,更是我們努力的重點課題。」  108學年度的大倫國中,雖提前從資格賽出發,但山城之師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奪下睽違11年的JHBL冠軍,然而,風光過後,一切又都得重頭來過,從招生、訓練到比賽,...

中正歷史分數 在 SIXMOUTHS? SIXSUN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06:23:18

臺灣獨立✅中華民國❎ 還是想再次強調臺灣不等於中華民國 覺得前陣子滿常遇到問我的人😂 我能理解 因為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及影響 像是中文 華人文化 中華民國政權視角的歷史 家族有著過去的外省人 國民黨的無處不洗腦 身為既得利益者 諸如此類的原因 使不少臺灣人對於中國有一定程度的好感 未必是對於...

中正歷史分數 在 MH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04:24:00

北歐五國之所以如此受到全球遊客的嚮往,除了風景名勝令人流連,我想更重要的是社會講求尊重、友善、包容,並且重視人的價值。在美國非營利組織社會進步促進會 (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 的網站上可以看到2017年的各國社會進步指數 (Social Progress Index,...

  • 中正歷史分數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3 23:44:51
    有 412 人按讚


    回顧前年今天,我在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拍攝的影片。

    2018年8月23日是「八二三砲戰」60週年紀念日,當天我特地拜訪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與北安路口的「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原北安公園),那是我第一次到這兒。

    《關於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

    2016年8月23日,在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臺北市議會及劍潭里辦公室極力的促成之下,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與北安路交會處北側的北安公園正式更名為臺北市首座「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園內的「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則是在同年9月3日軍人節揭碑。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裡特地安置國防部提供的兩組戰時火砲,結合當地忠烈祠、海軍總部,串連前總統蔣經國故居「七海文化園區」,成為臺北市重要的國防教育、觀光及文化重點。

    1958年八二三砲戰勝利,奠定了兩岸和平的基礎,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推動臺北市設置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多年,透過市議會議員連署支持,北市府公園處多次與相關里辦公室溝通,最終選擇在中山區北安公園,並獲劍潭里畢無量里長全力支持,經劍潭里辦公室依「臺北市公園更名作業要點」連署,提報區務會議,並經公告,完成嚴謹的更名程序。

    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就任市長後首次與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會面,即責成公園處於2016年8月23日前完成這項重要任務,在市議會、劍潭里辦公室及市府同仁的努力下如期完成,讓八二三戰役戰友完成多年的心願,也是市府對於先烈及現今戰友在臺海和平的感謝。

    戰役後許多軍人回歸社會,仍為社會發展持續的努力,因此北市府選擇在2016年9月3日軍人節當天,為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裡的「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揭碑,向曾參與這項光榮戰役的軍人們致敬。

    為了充實公園內景觀,北市府兵役局與國防部協調,提供歷經八二三砲戰時間的兩組火砲,由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規劃成符合歷史及當地景觀之紀念公園。

    這兩組火砲,一組是M59型155公厘加農砲,為國軍於1958年八二三砲戰期間壓制中共砲兵主力,另一組是40MM/L60雙管砲,在臺海防衛戰裡殺出重圍登上金門灘頭,成功執行運補任務。上述火砲在檢整之後,於此公園長期陳列展示,供國人緬懷我軍將士參與八二三砲戰之英勇事蹟。

    北安公園更名為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自選址即符合當地意象,在劍潭里畢無量里長的努力下,依臺北市公園更名程序完成更名,極具歷史文化意義;八二三紀念公園自選址完成、辦理更名程序及至工程完工,不到半年的時間,讓八二三戰役戰友及其家屬完成多年的心願;紀念碑及火砲設置完成後,結合當地國防機關、忠烈祠等,成為當地亮點,讓民眾能了解八二三臺海戰役之歷史由來。

    在八二三戰役中,共軍突襲金門列島,二小時落彈四萬餘發,我軍及時果斷反擊,開戰44天共軍發射了47萬餘發砲彈,戰時臺灣許多年輕人臨時被徵召,不分黨派及族群,軍民合力浴血奮戰,以英勇堅毅意志,終於抵制共軍侵略,贏得了光榮的勝利。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緊臨忠烈祠、海軍總部、空軍司令部、國防部,結合前總統蔣經國故居「七海文化園區」、國家軍事博物館,除了對在地文化觀光有助益外,並可加強全民之國防教育。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的設立,不僅代表臺北市感念軍人「保鄉衛土」的奉獻精神,更清楚記載了這段屬於臺灣人不分族群保家衛民的歷史,讓民眾在巡禮之際,得以緬懷先人的英勇事蹟,永銘這段重要的歷史記憶。

    《關於八二三砲戰》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軍第十兵團佔領廈門後,繼而佔領金門以北之石井、蓮河、大小嶝、澳頭等地。解放軍葉飛將屬下第三十二軍船隻分發給第二十八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間,解放軍決定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至10月27日),全軍覆沒,史稱古寧頭戰役。

    1949年10月27日,古寧頭戰役獲勝消息傳到台北,蔣介石流淚道:「這一仗我們全勝了…台灣安全了。」蔣對此戰給予高度評價:「古寧頭大捷,不僅保住了金門,更保住了台灣。」

    於是,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能攻下金門,中華民國成功拿下台灣海峽的主控權,把主力集中至台灣。翌年(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了避免中共藉機攻台,把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令解放軍渡海攻台的難度倍增,於是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隔著台灣海峽對峙,雙方在軍事上雖未發生激烈衝突,但仍保持緊張的敵對狀態。

    1958年7月中旬,伊拉克推翻其王室,建立伊拉克共和國,並退出巴格達條約,美、英立即派兵進駐黎巴嫩與約旦,中東形勢緊張。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為由,加強沿海兵力,形成態勢將要攻打台灣。7月15日,中華民國宣布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7月31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和其國防部長飛抵北京,與毛澤東及周恩來等人密商。

    地理上,金門、廈門隔海相望,金門島上國軍大砲能封鎖廈門港入口,因此廈門附近航運受威脅。

    1958年8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透過福建前線各電臺廣播宣傳「攻取金門馬祖、武力解放臺灣」企圖先用心理戰術瓦解金門守軍士氣。8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軍開始大量向福建集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迅速南移,它的轟炸機進駐路橋機場,戰鬥機則分別進駐沿海各地的機場內。」8月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宣布:「台灣海峽局勢緊張,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1958年8月18日至20日,蔣介石巡視金、馬前線。8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集中在三都港內,隨時準備出動。」蔣中正乘艦抵金門巡視防務,親作重要指示並勉勵前線官兵。8月23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父親曾往金馬二地視察,今已返台北,一切平安,請釋念,敬請福安。兒」。

    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突然對金門進攻,砲擊一日數萬發。

    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香港和中國大陸則稱之為金門砲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週邊的一場戰役,由於當時國共雙方以隔海砲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砲戰。

    砲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中華民國國軍隨後開始反擊;砲戰初期,解放軍打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點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一開始,國軍猝不及防,而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砲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內的補運單位。

    砲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到了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國軍成功守衛了金門。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和美國建交為止。

    八二三砲戰是國共內戰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 中正歷史分數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6 10:09:30
    有 794 人按讚


    有趣的分享

    西線無戰事

    1996年,我在化校受預官訓。那時候,碩士畢業入伍就自動為預官,而且碩士畢業的人在那些年增加很多,看著那麼多的碩士畢業生,加上連年都沒有什麼學士畢業學長考上預官,所以很多同學都乖乖認命,放棄預官考試,準備畢業直接當大頭兵。但大頭兵和少尉軍官還是感覺差很多,所以我在圖書館關了一個禮拜準備預官考試,賭一賭機會。柯文哲說智商157是預官考試來的,我不記得分數,但我對這考試印象深刻。考古題拿出來,一看就知道,這種考試是可以背出來的。可考的題型不多,最後高分是來自強記的功夫,還是邏輯思考過人,也沒人知道。

    不過,我很會為考試而考試,所以我高分考上預官,大學一畢業就入伍受預官訓。46期,比照陸軍的1758梯。

    化校那一年也很特別,不知道是誰發神經,化學兵學校就在那幾年改隸國防部,叫「國軍核生化防護學校」,在我們之後沒幾年,又改回陸軍。就是在這改來改去的時候,化學兵科的預官,像是沒人管的小孩一樣,校內長官說什麼就是什麼。大隊長殷天爵,留美的,自己很精實,跑步號稱「沒有呼吸」,但對我們預官相當尊重,自由度很大。從學員掛階軍官後,就把我們當軍官看,也有所謂的軍官散步假。我記得我還以軍官身份抽了停車證,最後幾週,開台破車丟在化校停車場,以方便放假回家。

    但更重要的是,沒人管的化學兵預官,什麼都沒做。步校、砲校的同學,據說有入伍訓和軍官訓的不同,入伍訓被當成像新兵一樣,操得半死。我們入伍訓和軍官訓通通在化校。跑步是有跑,但就只有跑步,只有三千,沒有五千,更不用全副武裝。沒有砲科的砲操,也沒有步兵的行軍走到死。部隊的化兵排,照理講也有「消毒器操」要跳,所以化學兵預官,理應也要學操練。但沒有,看人做過幾次而已。割草的時間,可能都比跳消毒器操的時間多。打靶好像也省略,因為我所有打靶的印象,都只有進大學前的成功嶺才有。話說回來,成功嶺才真是可怕的地方。

    化學兵在戰鬥支援兵科裡,屬「工通化」的最後一名,不是很重要。但現在應該很精實了,從口蹄疫以後,化學兵部隊常要出基地消毒,所以還蠻重要的。武漢肺炎,回台的包機要消毒,又是我們化學兵弟兄出面,好不忙碌。但那是在我之後的事了,與我無關。1996年的化校,快樂天堂,但很怪異,各個地方都很奇怪。陸軍空特旅的每一個軍士官,據說都是志願加入傘兵,那個傘徽是個榮耀。但空特旅的化學兵官,卻是唯一用抽籤的方式決定,不是志願加入。抽籤的那天,全部的人都知道有一支空特籤,大家都很緊張,隔壁實驗室、碩士畢業,但和我們同時入伍的小毛學長,一抽就中,全場歡聲雷動,「為小毛學長高興」。我抽中「保修署」,那時也不知道是什麼,不少人抽中。後來才知道是上上籤,但我那時比較想要中正理工學院那支籤,但給大學何同學抽走了。

    沒有特別的操練,吃好睡好,做最多的事,就是上課。但有些教官,不太敢教這些高學歷的預官,放牛吃草的自修時間很多。我帶了留學的書要看,但都抵不過同學的打屁聊天,真有時間看書,化校的圖書館,有好一些書可看,比留學考試,有趣多了。留學的事,只好以後再說了。基督山恩仇記,我在化校讀的,細節忘了,但看到主角逃獄和之後復仇帶來的激動,現在都還記得。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也是在化校讀的。毛魔頭的怪行徑,比如說不刷牙,讓我始終印象深刻。

    還有「西線無戰事」。

    年輕的時候讀西線無戰事讓人激動,戰爭的可怕,軍隊的荒謬,在書裡一覽無遺。這書,可以說是現代戰爭文學的始祖,之後的戰爭小說、電影、電視,多少有西線無戰事的影子,因為現代戰爭,都太像了,這本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部戰線壕溝戰,佔有歷史的優勢。歐戰的殘與慘,只有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超過。小說描寫最多的,除了軍人臨戰的心理外,就是軍隊同袍的兄弟情誼。沒有入伍當過兵,很難懂那種情誼,我們沒有真實上戰場,就很多這種感情了,更何況這些生死交關,共赴戰場的異姓兄弟。

    但那時候讀西線無戰事,還有一個時代的緊張感。一九九五年閏八月的預言小說,不知嚇壞多少台灣人。入伍前,因李登輝訪美造成的兩岸緊張,最後演變成「台海導彈危機」,1996年的三月,中國在台灣南北各射了一顆導彈。美國派出航母,巡航台灣海峽。實驗室的學長、同學,激辯台海情勢發展。有學長大力強調,美國不會讓中國打下台灣。幼稚的我,對於這樣的肯定看法,有點訝異,但那卻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七月入伍,最緊張的時候已經過了,沒有肅殺的氣氛,但人生裡,可能要上戰場,一直是我們這代人,或是更早一點的青年,心中多少有掛念的事。

    但我們畢竟不是八二三砲戰的世代,真實上戰場的機會,在後冷戰的時代,畢竟還是小得多。真正對西線無戰事有感的理由,是對戰爭機器,或者是對國家機器的格格不入感。我們的世代,在國民黨的威權教育下長大,到現在都還是藍營主力。能受高等教育的,不管是本省還是外省,很多都是在國民黨體系下的得利者。他們喜歡這個精英體制,但他們不一定喜歡軍隊,那些老士官長的國軍,是他們父輩的國軍,沒有像他們一樣隨時代進步,而且還因為部隊組成的改變,摻入了許多「落後」的本土文化,更不為他們所喜。平平安安地把這個兵當完,走人就是。

    再不然,就是我這種吃民主香腸長大的。軍隊裡的國民黨氣十足,讓我非常不舒服。唱歌、喊口號,動不動就「中國人」、「中華民族」,明明台語輪轉得很,但每個軍士官,都一副外省國民黨樣。我的格格不入,和我多數同學不一樣,但還是和這個軍隊國民黨文化,沒辦法相容。

    一如西線無戰事一書,我們在軍隊見識到赤裸裸的權力運用,躍武揚威的官,拿掉官階卻又是那麼不堪一擊,他們雞毛當令箭久了,我們就學會冷眼旁觀。民進黨初執政時,藍營鐵票的軍人,最喜歡講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但在我看來,正是我們平民百姓的義務役入伍,長時間和這些腐敗不堪的職業軍人相處,才讓我們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嘴巴答是,心裡訐譙,是我們男人入社會的第一門課,而這社會化的第一門課,就是在軍隊裡學的。

    現在我又讀了一次西線無戰事,遠離戰爭的風險,給我一個不同的視角。但更多的是人到中年,看軍隊、看戰爭,又有許多不同的想法。

    三十年的民主化,形塑出的台灣,早就不是1996年的台灣。我相信現在的年輕人,並沒有我們那時不分藍綠,對軍隊文化共有的犬儒嘲弄感。軍隊組織當然有大幅改革,不然洪仲丘這些人都白死了。但年輕人的「好戰」,甚至對軍隊的好感,不是只有軍隊改革這麼單純的理由。要說軍隊形象變好,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役期縮短,讓平民百姓,沒有直接接觸退步官僚機器的機會,因而不致因「親近而造成鄙視」。

    但台灣年輕人,比我們世代更願意提槍上戰場,更願意保衛家國,因為三十年的當家作主,加上近一、二十年的中國發展,走向霸權之路,內外交擊,促成台灣國族主義的形成。造成我們世代和國民黨軍隊格格不入的原因,逐漸消失,人民沒有不知為誰而戰,民主化後的國軍,自然也不會不知為誰而戰。不要提吳斯懷這些叛國軍人,這些畢竟是傾圯國民黨裡,最不入流的投共投機份子,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不足以代表仍然熱愛中華民國的藍營支持者。

    因為你愛這個國,所以你願意上戰場保衛這個國,不管你這個國,叫台灣,還是叫中華民國。這個愛國情操,不是國民黨政府用洗腦教育,或是高壓統治逼出來的劉家昌歌曲,而是真實熱愛生長土地的自然熱情,願意犧牲性命保護的熱情。

    西線無戰事對戰爭的虛無感、無力感,後來被希特勒視為第三帝國重新建軍的阻力,因此禁止出版。很諷刺的,納粹帝國的軍人,又再一次發起大戰,又讓更多的德國徵兵,面對這種戰爭的虛無感,平白死於戰場壕溝。今日台海如果發生戰爭,無助的不會是台灣軍隊裡的年輕人,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保衛的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保衛的是他們的家人,有死亡風險的戰爭固然可怕,但失去幸福家園更為可怕。今日台海如果發生戰爭,共產中國的軍隊,才會有那種虛無感、無力感,因為他們都是獨裁政府以祖國偉大之名驅使,一如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都是政客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或是建立虛無的霸權所運用的小棋子。真上了戰場,政客主張的荒謬和戰爭的現實,就會蒼白地攤在一、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面前,「祖國榮耀」都會是假的,腦滿腸肥的高官,憑什麼任意要人赴死?

    西線難無戰事,但共軍敢戰,必敗無疑。天將降正義之師,壞邪惡勢力陰謀。

  • 中正歷史分數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5 15:06:12
    有 1,047 人按讚

    西線無戰事

    1996年,我在化校受預官訓。那時候,碩士畢業入伍就自動為預官,而且碩士畢業的人在那些年增加很多,看著那麼多的碩士畢業生,加上連年都沒有什麼學士畢業學長考上預官,所以很多同學都乖乖認命,放棄預官考試,準備畢業直接當大頭兵。但大頭兵和少尉軍官還是感覺差很多,所以我在圖書館關了一個禮拜準備預官考試,賭一賭機會。柯文哲說智商157是預官考試來的,我不記得分數,但我對這考試印象深刻。考古題拿出來,一看就知道,這種考試是可以背出來的。可考的題型不多,最後高分是來自強記的功夫,還是邏輯思考過人,也沒人知道。

    不過,我很會為考試而考試,所以我高分考上預官,大學一畢業就入伍受預官訓。46期,比照陸軍的1758梯。

    化校那一年也很特別,不知道是誰發神經,化學兵學校就在那幾年改隸國防部,叫「國軍核生化防護學校」,在我們之後沒幾年,又改回陸軍。就是在這改來改去的時候,化學兵科的預官,像是沒人管的小孩一樣,校內長官說什麼就是什麼。大隊長殷天爵,留美的,自己很精實,跑步號稱「沒有呼吸」,但對我們預官相當尊重,自由度很大。從學員掛階軍官後,就把我們當軍官看,也有所謂的軍官散步假。我記得我還以軍官身份抽了停車證,最後幾週,開台破車丟在化校停車場,以方便放假回家。

    但更重要的是,沒人管的化學兵預官,什麼都沒做。步校、砲校的同學,據說有入伍訓和軍官訓的不同,入伍訓被當成像新兵一樣,操得半死。我們入伍訓和軍官訓通通在化校。跑步是有跑,但就只有跑步,只有三千,沒有五千,更不用全副武裝。沒有砲科的砲操,也沒有步兵的行軍走到死。部隊的化兵排,照理講也有「消毒器操」要跳,所以化學兵預官,理應也要學操練。但沒有,看人做過幾次而已。割草的時間,可能都比跳消毒器操的時間多。打靶好像也省略,因為我所有打靶的印象,都只有進大學前的成功嶺才有。話說回來,成功嶺才真是可怕的地方。

    化學兵在戰鬥支援兵科裡,屬「工通化」的最後一名,不是很重要。但現在應該很精實了,從口蹄疫以後,化學兵部隊常要出基地消毒,所以還蠻重要的。武漢肺炎,回台的包機要消毒,又是我們化學兵弟兄出面,好不忙碌。但那是在我之後的事了,與我無關。1996年的化校,快樂天堂,但很怪異,各個地方都很奇怪。陸軍空特旅的每一個軍士官,據說都是志願加入傘兵,那個傘徽是個榮耀。但空特旅的化學兵官,卻是唯一用抽籤的方式決定,不是志願加入。抽籤的那天,全部的人都知道有一支空特籤,大家都很緊張,隔壁實驗室、碩士畢業,但和我們同時入伍的小毛學長,一抽就中,全場歡聲雷動,「為小毛學長高興」。我抽中「保修署」,那時也不知道是什麼,不少人抽中。後來才知道是上上籤,但我那時比較想要中正理工學院那支籤,但給大學何同學抽走了。

    沒有特別的操練,吃好睡好,做最多的事,就是上課。但有些教官,不太敢教這些高學歷的預官,放牛吃草的自修時間很多。我帶了留學的書要看,但都抵不過同學的打屁聊天,真有時間看書,化校的圖書館,有好一些書可看,比留學考試,有趣多了。留學的事,只好以後再說了。基督山恩仇記,我在化校讀的,細節忘了,但看到主角逃獄和之後復仇帶來的激動,現在都還記得。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也是在化校讀的。毛魔頭的怪行徑,比如說不刷牙,讓我始終印象深刻。

    還有「西線無戰事」。

    年輕的時候讀西線無戰事讓人激動,戰爭的可怕,軍隊的荒謬,在書裡一覽無遺。這書,可以說是現代戰爭文學的始祖,之後的戰爭小說、電影、電視,多少有西線無戰事的影子,因為現代戰爭,都太像了,這本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部戰線壕溝戰,佔有歷史的優勢。歐戰的殘與慘,只有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超過。小說描寫最多的,除了軍人臨戰的心理外,就是軍隊同袍的兄弟情誼。沒有入伍當過兵,很難懂那種情誼,我們沒有真實上戰場,就很多這種感情了,更何況這些生死交關,共赴戰場的異姓兄弟。

    但那時候讀西線無戰事,還有一個時代的緊張感。一九九五年閏八月的預言小說,不知嚇壞多少台灣人。入伍前,因李登輝訪美造成的兩岸緊張,最後演變成「台海導彈危機」,1996年的三月,中國在台灣南北各射了一顆導彈。美國派出航母,巡航台灣海峽。實驗室的學長、同學,激辯台海情勢發展。有學長大力強調,美國不會讓中國打下台灣。幼稚的我,對於這樣的肯定看法,有點訝異,但那卻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七月入伍,最緊張的時候已經過了,沒有肅殺的氣氛,但人生裡,可能要上戰場,一直是我們這代人,或是更早一點的青年,心中多少有掛念的事。

    但我們畢竟不是八二三砲戰的世代,真實上戰場的機會,在後冷戰的時代,畢竟還是小得多。真正對西線無戰事有感的理由,是對戰爭機器,或者是對國家機器的格格不入感。我們的世代,在國民黨的威權教育下長大,到現在都還是藍營主力。能受高等教育的,不管是本省還是外省,很多都是在國民黨體系下的得利者。他們喜歡這個精英體制,但他們不一定喜歡軍隊,那些老士官長的國軍,是他們父輩的國軍,沒有像他們一樣隨時代進步,而且還因為部隊組成的改變,摻入了許多「落後」的本土文化,更不為他們所喜。平平安安地把這個兵當完,走人就是。

    再不然,就是我這種吃民主香腸長大的。軍隊裡的國民黨氣十足,讓我非常不舒服。唱歌、喊口號,動不動就「中國人」、「中華民族」,明明台語輪轉得很,但每個軍士官,都一副外省國民黨樣。我的格格不入,和我多數同學不一樣,但還是和這個軍隊國民黨文化,沒辦法相容。

    一如西線無戰事一書,我們在軍隊見識到赤裸裸的權力運用,躍武揚威的官,拿掉官階卻又是那麼不堪一擊,他們雞毛當令箭久了,我們就學會冷眼旁觀。民進黨初執政時,藍營鐵票的軍人,最喜歡講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但在我看來,正是我們平民百姓的義務役入伍,長時間和這些腐敗不堪的職業軍人相處,才讓我們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嘴巴答是,心裡訐譙,是我們男人入社會的第一門課,而這社會化的第一門課,就是在軍隊裡學的。

    現在我又讀了一次西線無戰事,遠離戰爭的風險,給我一個不同的視角。但更多的是人到中年,看軍隊、看戰爭,又有許多不同的想法。

    三十年的民主化,形塑出的台灣,早就不是1996年的台灣。我相信現在的年輕人,並沒有我們那時不分藍綠,對軍隊文化共有的犬儒嘲弄感。軍隊組織當然有大幅改革,不然洪仲丘這些人都白死了。但年輕人的「好戰」,甚至對軍隊的好感,不是只有軍隊改革這麼單純的理由。要說軍隊形象變好,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役期縮短,讓平民百姓,沒有直接接觸退步官僚機器的機會,因而不致因「親近而造成鄙視」。

    但台灣年輕人,比我們世代更願意提槍上戰場,更願意保衛家國,因為三十年的當家作主,加上近一、二十年的中國發展,走向霸權之路,內外交擊,促成台灣國族主義的形成。造成我們世代和國民黨軍隊格格不入的原因,逐漸消失,人民沒有不知為誰而戰,民主化後的國軍,自然也不會不知為誰而戰。不要提吳斯懷這些叛國軍人,這些畢竟是傾圯國民黨裡,最不入流的投共投機份子,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不足以代表仍然熱愛中華民國的藍營支持者。

    因為你愛這個國,所以你願意上戰場保衛這個國,不管你這個國,叫台灣,還是叫中華民國。這個愛國情操,不是國民黨政府用洗腦教育,或是高壓統治逼出來的劉家昌歌曲,而是真實熱愛生長土地的自然熱情,願意犧牲性命保護的熱情。

    西線無戰事對戰爭的虛無感、無力感,後來被希特勒視為第三帝國重新建軍的阻力,因此禁止出版。很諷刺的,納粹帝國的軍人,又再一次發起大戰,又讓更多的德國徵兵,面對這種戰爭的虛無感,平白死於戰場壕溝。今日台海如果發生戰爭,無助的不會是台灣軍隊裡的年輕人,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保衛的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保衛的是他們的家人,有死亡風險的戰爭固然可怕,但失去幸福家園更為可怕。今日台海如果發生戰爭,共產中國的軍隊,才會有那種虛無感、無力感,因為他們都是獨裁政府以祖國偉大之名驅使,一如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都是政客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或是建立虛無的霸權所運用的小棋子。真上了戰場,政客主張的荒謬和戰爭的現實,就會蒼白地攤在一、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面前,「祖國榮耀」都會是假的,腦滿腸肥的高官,憑什麼任意要人赴死?

    西線難無戰事,但共軍敢戰,必敗無疑。天將降正義之師,壞邪惡勢力陰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