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正區行政中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正區行政中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正區行政中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正區行政中心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和南海路口的南門市場拆除前後;上圖攝於2020年6月17日,下圖攝於2020年10月20日。(張哲生 攝) 2019年11月30日,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工程開工,配合原地改建,舊南門市場大樓先拆裝潢再拆建築,原訂今(2020)年上半年整棟建築會拆除完畢,因疫情導致工程進度延宕數月...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8的網紅張麗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船入港,雲林上場】 感謝大家的協助與支持,我們「麥寮工業專用港改制成雲林國際商港」的這項公投案,第二階段總算通過,今天召開這場記者會,就是要告訴大家,接下來我們要全力拚過三十萬份連署。由於時間上較為緊迫,我希望全雲林的鄉親,不分藍綠,一起來支持這項公投! 其實改制雲林國際商港這個想法,早...

中正區行政中心 在 星采星和醫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22 11:10:50

古典歐風藏少女情懷,這裡是星采皮膚專科診所 。 星采皮膚專科診所-台北古亭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32號2樓 (近捷運中正紀念堂站) ☎ (02)2395-1167 ⏰ 周一至周六12:00-21:00 (休息時間:14:00-14:30 /17:30-18:00) 交通方...

中正區行政中心 在 星采星和醫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11:10:50

古典歐風藏少女情懷,這裡是星采皮膚專科診所 。 星采皮膚專科診所-台北古亭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32號2樓 (近捷運中正紀念堂站) ☎ (02)2395-1167 ⏰ 周一至周六12:00-21:00 (休息時間:14:00-14:30 /17:30-18:00) 交通方...

中正區行政中心 在 星采星和醫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22 11:10:50

古典歐風藏少女情懷,這裡是星采皮膚專科診所 。 星采皮膚專科診所-台北古亭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32號2樓 (近捷運中正紀念堂站) ☎ (02)2395-1167 ⏰ 周一至周六12:00-21:00 (休息時間:14:00-14:30 /17:30-18:00) 交通方...

  • 中正區行政中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0 21:05:43
    有 346 人按讚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和南海路口的南門市場拆除前後;上圖攝於2020年6月17日,下圖攝於2020年10月20日。(張哲生 攝)

    2019年11月30日,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工程開工,配合原地改建,舊南門市場大樓先拆裝潢再拆建築,原訂今(2020)年上半年整棟建築會拆除完畢,因疫情導致工程進度延宕數月,終於在9月底完成拆除工程。新工處表示,新南門大樓預計將在2023年1月完工。

    南門市場在日治時期的臺北是南門城外千歲町的露天市場,歷經數次改建,成為臺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販售貨品以北方糕點、南北雜貨、生鮮及特色熟食聞名。近年來,臺北市政府考量到南門市場大樓舊有結構不符耐震需求等因素,而決定改建。

    新工處處長黃立遠表示,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統包工程於2019年5月31日決標,由根基營造公司得標,設計單位為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總工程費約為新臺幣26億8千5百萬元,工程預計於2023年1月初完工,新大樓將會是一處明亮穿透的市場空間。

    新的南門大樓占地3,937平方公尺,是一棟地下5層、地上12層的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築,總樓地板面積大約有4萬6,800平方公尺,南門市場位於地下2層到地上2層,地上3層以上的樓層由臺北市政府相關單位進駐,而地下1層會有捷運萬大線之共構出入口。

    新工處工務科長郭俊昇表示,新南門市場以逆打工法,即地上與地下層同步施工,這樣的作法比傳統掘完地基才由下往上蓋的工期來得短,如此一來,能讓攤商盡早搬回,而且所產生的噪音、粉塵等公害也比較少。

    《南門市場的沿革》

    南門市場是臺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成立於日治時期1907年,同期臺北新興的市場還包括了同是1908年落成的大稻埕市場(今永樂市場)與新起街市場(亦稱西門市場,所在地即今西門紅樓),以及位於慈諴宮對面,1915年落成營運的士林市場。

    南門市場最早稱做南門外集市(即聚集於南門外的攤販),是台北南區重要的物產集散地,販賣各類生鮮蔬果及山產,直至日治時期,才開始施以市場管理;1906年,原本在南門外的市集攤販被集中在今羅斯福路與南海路口一帶的磚造平房裡營業,因位處千歲町,而名為「千歲市場」。

    當時日人選定東門跟南門作為新興發展的區域,又以南門為優先,許多當時重要官員的住家均座落於此;繼原本漢人建的晉江街外,另外闢建了南昌路。同是日本人興建的西門市場,因為專賣國外舶來品或日本商品,且禁止漢人進入,因此千歲市場便成為集合臺灣本地物資,提供千歲町一帶大官生活所需的市場,並成為少數供漢人與日人共處的公共場所。1940年代,因室內空間不敷使用,便在室外增設了魚、肉、蔬菜等攤位,堪稱是那時候臺北市最具規模、貨色最齊全的市場,

    1945年戰後,國民政府的外省籍官員接收了此處的日本官舍,並將千歲市場改名為南門市場,開始販賣來自大陸其他省份的物資,由於該地的居住者大多來自江浙一帶,因此當時南門市場常被稱為江浙人的市場。

    1979年6月,為配合臺北市各區籌建行政大樓計畫,位於羅斯福路與南海路口的南門市場進行改建工程,將原本市場所在的平房全數拆除,重建為地下二層、地上十層的古亭區行政中心(1990年,因古亭區與城中區合併為中正區,改名為中正區行政中心);新大樓興建期間,原南門市場攤商暫遷至南海路營業。歷時兩年,地下一樓與地上一、二樓的市場所在樓層終於竣工,於是在1981年6月20日,全體攤商遷入新大樓內營業,而整棟大樓直到1982年12月才全部完工。

    1981年6月啟用的南門市場共有三層樓,地下一樓販賣生鮮食材、一樓經營南北雜貨與熟食菜餚、二樓則販售服飾精品等。市場內以北方糕點、南北雜貨、各式醬料與特色熟食聞名,為民眾採購生鮮食材與各式菜餚的集散地。

    2008年,為了強調節源的重要,大樓架設了太陽能板以提供部分電力,且於建物外表建置了植栽牆,落實政府的節能減碳與綠化環境之政策,不僅美化環境也能濾淨空氣,對於地處交通樞紐的南門市場,達到降低空氣污染之成效,並能大幅度降低建築物因陽光直射而上升的溫度,因此讓南門市場蛻變成為符合世界潮流的環保綠建築。

    沒想到在2012年的鑑定報告中發現,這棟使用了30餘年的臺北市中正區行政中心大樓(地下一樓與地上一、二樓為南門市場)竟有超過四分之三部分的氯離子含量超標,被判定為「海砂屋」,面臨遭到拆除改建的命運,後於2016年被規劃配合捷運萬大線施工進行拆除。

    於是,臺北市政府決定在臺北市杭州南路與愛國東路口的華光社區特二區設立臨時中繼市場,並於2018年8月9日動土開工,待2019年8月完工後,便讓南門市場的攤商遷入營業。

    南門臨時中繼市場的樓地板面積為6518平方公尺,營業項目延續南門市場的特色,包含生鮮、南北雜貨、熟食點心、服飾與美食廣場等,並設置汽車停車位66格、裝卸停車位8格及機車停車位84格。

    已有38年的南門市場,為了提供更好的購物環境以及配合捷運萬大線興建,從2019年10月7日起停業10天以進行搬遷,並於同年10月17日起於南門中繼市場(臺北市杭州南路二段55號)恢復營運。

    南門市場大樓於2019年12月開始進行拆除重建工程,預定3年後(2023年1月)再讓攤商搬回原地重建的新南門市場營業。

  • 中正區行政中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0 11:57:16
    有 744 人按讚

    2020年10月20日,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和南海路口,南門市場拆除後的景象。(張哲生 攝)

    2019年11月30日,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工程開工,配合原地改建,舊南門市場大樓先拆裝潢再拆建築,原訂今(2020)年上半年整棟建築會拆除完畢,因疫情導致工程進度延宕數月,終於在9月底完成拆除工程。新工處表示,新南門大樓預計將在2023年1月完工。

    南門市場在日治時期的臺北是南門城外千歲町的露天市場,歷經數次改建,成為臺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販售貨品以北方糕點、南北雜貨、生鮮及特色熟食聞名。近年來,臺北市政府考量到南門市場大樓舊有結構不符耐震需求等因素,而決定改建。

    新工處處長黃立遠表示,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統包工程於2019年5月31日決標,由根基營造公司得標,設計單位為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總工程費約為新臺幣26億8千5百萬元,工程預計於2023年1月初完工,新大樓將會是一處明亮穿透的市場空間。

    新的南門大樓占地3,937平方公尺,是一棟地下5層、地上12層的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築,總樓地板面積大約有4萬6,800平方公尺,南門市場位於地下2層到地上2層,地上3層以上的樓層由臺北市政府相關單位進駐,而地下1層會有捷運萬大線之共構出入口。

    新工處工務科長郭俊昇表示,新南門市場以逆打工法,即地上與地下層同步施工,這樣的作法比傳統掘完地基才由下往上蓋的工期來得短,如此一來,能讓攤商盡早搬回,而且所產生的噪音、粉塵等公害也比較少。

    《南門市場的沿革》

    南門市場是臺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成立於日治時期1907年,同期臺北新興的市場還包括了同是1908年落成的大稻埕市場(今永樂市場)與新起街市場(亦稱西門市場,所在地即今西門紅樓),以及位於慈諴宮對面,1915年落成營運的士林市場。

    南門市場最早稱做南門外集市(即聚集於南門外的攤販),是台北南區重要的物產集散地,販賣各類生鮮蔬果及山產,直至日治時期,才開始施以市場管理;1906年,原本在南門外的市集攤販被集中在今羅斯福路與南海路口一帶的磚造平房裡營業,因位處千歲町,而名為「千歲市場」。

    當時日人選定東門跟南門作為新興發展的區域,又以南門為優先,許多當時重要官員的住家均座落於此;繼原本漢人建的晉江街外,另外闢建了南昌路。同是日本人興建的西門市場,因為專賣國外舶來品或日本商品,且禁止漢人進入,因此千歲市場便成為集合臺灣本地物資,提供千歲町一帶大官生活所需的市場,並成為少數供漢人與日人共處的公共場所。1940年代,因室內空間不敷使用,便在室外增設了魚、肉、蔬菜等攤位,堪稱是那時候臺北市最具規模、貨色最齊全的市場,

    1945年戰後,國民政府的外省籍官員接收了此處的日本官舍,並將千歲市場改名為南門市場,開始販賣來自大陸其他省份的物資,由於該地的居住者大多來自江浙一帶,因此當時南門市場常被稱為江浙人的市場。

    1979年6月,為配合臺北市各區籌建行政大樓計畫,位於羅斯福路與南海路口的南門市場進行改建工程,將原本市場所在的平房全數拆除,重建為地下二層、地上十層的古亭區行政中心(1990年,因古亭區與城中區合併為中正區,改名為中正區行政中心);新大樓興建期間,原南門市場攤商暫遷至南海路營業。歷時兩年,地下一樓與地上一、二樓的市場所在樓層終於竣工,於是在1981年6月20日,全體攤商遷入新大樓內營業,而整棟大樓直到1982年12月才全部完工。

    1981年6月啟用的南門市場共有三層樓,地下一樓販賣生鮮食材、一樓經營南北雜貨與熟食菜餚、二樓則販售服飾精品等。市場內以北方糕點、南北雜貨、各式醬料與特色熟食聞名,為民眾採購生鮮食材與各式菜餚的集散地。

    2008年,為了強調節源的重要,大樓架設了太陽能板以提供部分電力,且於建物外表建置了植栽牆,落實政府的節能減碳與綠化環境之政策,不僅美化環境也能濾淨空氣,對於地處交通樞紐的南門市場,達到降低空氣污染之成效,並能大幅度降低建築物因陽光直射而上升的溫度,因此讓南門市場蛻變成為符合世界潮流的環保綠建築。

    沒想到在2012年的鑑定報告中發現,這棟使用了30餘年的臺北市中正區行政中心大樓(地下一樓與地上一、二樓為南門市場)竟有超過四分之三部分的氯離子含量超標,被判定為「海砂屋」,面臨遭到拆除改建的命運,後於2016年被規劃配合捷運萬大線施工進行拆除。

    於是,臺北市政府決定在臺北市杭州南路與愛國東路口的華光社區特二區設立臨時中繼市場,並於2018年8月9日動土開工,待2019年8月完工後,便讓南門市場的攤商遷入營業。

    南門臨時中繼市場的樓地板面積為6518平方公尺,營業項目延續南門市場的特色,包含生鮮、南北雜貨、熟食點心、服飾與美食廣場等,並設置汽車停車位66格、裝卸停車位8格及機車停車位84格。

    已有38年的南門市場,為了提供更好的購物環境以及配合捷運萬大線興建,從2019年10月7日起停業10天以進行搬遷,並於同年10月17日起於南門中繼市場(臺北市杭州南路二段55號)恢復營運。

    南門市場大樓於2019年12月開始進行拆除重建工程,預定3年後(2023年1月)再讓攤商搬回原地重建的新南門市場營業。

  • 中正區行政中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7 18:20:18
    有 256 人按讚

    謝謝網友許哲文分享他於2020年9月26日在臺北市南海路和羅斯福路口拍攝的南門市場東北角拆除影片。

    2019年11月30日,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工程開工,配合原地改建,舊南門市場大樓先拆裝潢再拆建築,原訂今(2020)年上半年整棟建築會拆除完畢,因疫情導致工程進度延宕數月。新工處表示,新南門大樓預計將在2023年1月完工。

    南門市場在日治時期的臺北是南門城外千歲町的露天市場,歷經數次改建,成為臺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販售貨品以北方糕點、南北雜貨、生鮮及特色熟食聞名。近年來,臺北市政府考量到南門市場大樓舊有結構不符耐震需求等因素,而決定改建。

    新工處處長黃立遠表示,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統包工程於2019年5月31日決標,由根基營造公司得標,設計單位為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總工程費約為新臺幣26億8千5百萬元,工程預計於2023年1月初完工,新大樓將會是一處明亮穿透的市場空間。

    新的南門大樓占地3,937平方公尺,是一棟地下5層、地上12層的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築,總樓地板面積大約有4萬6,800平方公尺,南門市場位於地下2層到地上2層,地上3層以上的樓層由臺北市政府相關單位進駐,而地下1層會有捷運萬大線之共構出入口。

    新工處工務科長郭俊昇表示,新南門市場以逆打工法,即地上與地下層同步施工,這樣的作法比傳統掘完地基才由下往上蓋的工期來得短,如此一來,能讓攤商盡早搬回,而且所產生的噪音、粉塵等公害也比較少。

    《南門市場的沿革》

    南門市場是臺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成立於日治時期1907年,同期臺北新興的市場還包括了同是1908年落成的大稻埕市場(今永樂市場)與新起街市場(亦稱西門市場,所在地即今西門紅樓),以及位於慈諴宮對面,1915年落成營運的士林市場。

    南門市場最早稱做南門外集市(即聚集於南門外的攤販),是台北南區重要的物產集散地,販賣各類生鮮蔬果及山產,直至日治時期,才開始施以市場管理;1906年,原本在南門外的市集攤販被集中在今羅斯福路與南海路口一帶的磚造平房裡營業,因位處千歲町,而名為「千歲市場」。

    當時日人選定東門跟南門作為新興發展的區域,又以南門為優先,許多當時重要官員的住家均座落於此;繼原本漢人建的晉江街外,另外闢建了南昌路。同是日本人興建的西門市場,因為專賣國外舶來品或日本商品,且禁止漢人進入,因此千歲市場便成為集合臺灣本地物資,提供千歲町一帶大官生活所需的市場,並成為少數供漢人與日人共處的公共場所。1940年代,因室內空間不敷使用,便在室外增設了魚、肉、蔬菜等攤位,堪稱是那時候臺北市最具規模、貨色最齊全的市場,

    1945年戰後,國民政府的外省籍官員接收了此處的日本官舍,並將千歲市場改名為南門市場,開始販賣來自大陸其他省份的物資,由於該地的居住者大多來自江浙一帶,因此當時南門市場常被稱為江浙人的市場。

    1979年6月,為配合臺北市各區籌建行政大樓計畫,位於羅斯福路與南海路口的南門市場進行改建工程,將原本市場所在的平房全數拆除,重建為地下二層、地上十層的古亭區行政中心(1990年,因古亭區與城中區合併為中正區,改名為中正區行政中心);新大樓興建期間,原南門市場攤商暫遷至南海路營業。歷時兩年,地下一樓與地上一、二樓的市場所在樓層終於竣工,於是在1981年6月20日,全體攤商遷入新大樓內營業,而整棟大樓直到1982年12月才全部完工。

    1981年6月啟用的南門市場共有三層樓,地下一樓販賣生鮮食材、一樓經營南北雜貨與熟食菜餚、二樓則販售服飾精品等。市場內以北方糕點、南北雜貨、各式醬料與特色熟食聞名,為民眾採購生鮮食材與各式菜餚的集散地。

    2008年,為了強調節源的重要,大樓架設了太陽能板以提供部分電力,且於建物外表建置了植栽牆,落實政府的節能減碳與綠化環境之政策,不僅美化環境也能濾淨空氣,對於地處交通樞紐的南門市場,達到降低空氣污染之成效,並能大幅度降低建築物因陽光直射而上升的溫度,因此讓南門市場蛻變成為符合世界潮流的環保綠建築。

    沒想到在2012年的鑑定報告中發現,這棟使用了30餘年的臺北市中正區行政中心大樓(地下一樓與地上一、二樓為南門市場)竟有超過四分之三部分的氯離子含量超標,被判定為「海砂屋」,面臨遭到拆除改建的命運,後於2016年被規劃配合捷運萬大線施工進行拆除。

    於是,臺北市政府決定在臺北市杭州南路與愛國東路口的華光社區特二區設立臨時中繼市場,並於2018年8月9日動土開工,待2019年8月完工後,便讓南門市場的攤商遷入營業。

    南門臨時中繼市場的樓地板面積為6518平方公尺,營業項目延續南門市場的特色,包含生鮮、南北雜貨、熟食點心、服飾與美食廣場等,並設置汽車停車位66格、裝卸停車位8格及機車停車位84格。

    已有38年的南門市場,為了提供更好的購物環境以及配合捷運萬大線興建,從2019年10月7日起停業10天以進行搬遷,並於同年10月17日起於南門中繼市場(臺北市杭州南路二段55號)恢復營運。

    南門市場大樓於2019年12月開始進行拆除重建工程,預定3年後(2023年1月)再讓攤商搬回原地重建的新南門市場營業。

  • 中正區行政中心 在 張麗善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8-29 18:15:38

    【大船入港,雲林上場】
     
    感謝大家的協助與支持,我們「麥寮工業專用港改制成雲林國際商港」的這項公投案,第二階段總算通過,今天召開這場記者會,就是要告訴大家,接下來我們要全力拚過三十萬份連署。由於時間上較為緊迫,我希望全雲林的鄉親,不分藍綠,一起來支持這項公投!
     
    其實改制雲林國際商港這個想法,早在我哥哥當縣長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樣的規劃,行政院也有做一些嚴謹的規劃,但我哥哥卸任之後就沒有下文了,嘉郡後來在立法院的時候也有提出產創條例的修正,但是因為勢單力薄,有可能損及其他港口的既有利益,因此一直苦無方法突破現狀。最後是藉著公投法下修的這個機緣來推動,終於,這十多年的努力,在今天踏出了小小的一步。
     
    開放麥寮港,為了雲林,更是為了臺灣,沒有藍綠之分。全台灣工業產業園區面積共計30,620公頃,其中光雲林縣就占全台灣總工業區面積的40.06%(12,267公頃),全台灣所有縣市當中,就屬雲林的工業用地佔最多比重,然而,雲林的已開發的工業用地只佔全臺17%,也就是說,雲林大多數的工業用地都是呈現尚未開發的狀態,我們有這麼多的工業用地,卻無法充分利用,發揮最大的效益。
     
    現在,將麥寮工業專用港改制成雲林國際商港,首先,原先只能提供工業用途的港區腹地,我們可以用來大力發展加工轉口、岸上服務產業、觀光休閒、製造業等等,這些相對來說低污染、高報酬的產業,將可以真正有效的帶動雲林產業升級。除了港區的土地利用之外,整個雲林的產業結構也可以趁機轉型,將土地及資源做更有效的用運,比方說,專門做綠能的臺西,可以轉型為基礎工業區,4000公頃的工業區土地整頓後可以規劃出約2500公頃作為廠區,每個廠商估計占地2.5公頃,就可以招來一千家廠商,每一個廠商若提供一百個就業機會,就可以增加十萬個就業機會。
     
    十萬個就業機會的背後,還有更重要的,就是這些產業的背後都還有配套相關行業,例如物流、貨運、倉儲等等,將這些都加進去,大家想想看,我們雲林可以增加多少就業機會?可以養活多少家庭?這幾十年來的人口外流、人口負成長,都可以迎刃而解。
     
    還有,改制後的雲林國際商港,對於雲林的農業也會變得相當重要,農產品外銷不需再增加配送成本,送到臺中港或高雄港出貨,可以直接進軍大陸與國際市場。搭配冷鏈物流園區、農業改良場與農業技術中心的設置,雲林即可提供農產品從生產到出口、銷售完整的農業產業鏈服務,讓農業也可以順利進行產業轉型。雲林國際商港對於農業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將新鮮優質的在地農特產品,將會以最短的時間及距離銷往國際市場。
     
    這二十多年來,臺灣經濟的衰退大家有目共睹,許多的輕工業、製造業都出走到大陸、東南亞,如果改制國際商港,我們就可以讓這些企業鮭魚返鄉,讓他們在雲林國際商港重新開闢一片新天地。過去無論是哪一個政黨執政,都曾提過要讓世界各國的臺商或者臺灣企業鮭魚返鄉,但是配套與吸力不足,成效往往有限,我們雲林位於整個臺灣的中央位置,地理條件好,又具有後發優勢,只要順利改制國際商港,我相信雲林將會為臺灣開闢新的門戶、一扇通往國際的新門戶。
     
    這一次我推動的這個公投,因為一些程序上的關係,也許不一定來得及趕在年底的時候跟大選一起進行,但是沒關係,我不擔心,因為無論什麼時候達成三十萬份連署,我都要把這個公投進行到底。因為我知道,雲林的鄉親等待這一刻已經等待很久了,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讓雲林可以徹底脫胎換骨,讓我們擺脫二等公民的命運,雲林可以徹底擺脫貧窮的命運,更可以成為臺灣向上提升的新命脈。
     
    今天我在這裡,除了公佈目前找到的四十五個公投連署據點之外,我也要誠摯的邀請每一位鄉親、每一位好朋友,希望大家可以成為我們的自發性連署點,如果你願意共襄盛舉,如果你也和我一樣,願意為雲林開創新的時代而奮鬥,不管你是誰,都歡迎你和我聯絡,非常感謝大家,我們一起帶雲林上場做主角。
    -----
    #雲林上場#張麗善

    《歡迎來坐》
    國會研究室: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3-1號2103室、
    青埔服務處:雲林縣虎尾鎮平和里青埔2-23號。

    《張麗善 雲林ㄟ日頭花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unlin.lishan/

    《張麗善 Instagram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lishan6970/#

    《張麗善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me/R/ti/p/%40yunlin.lish...

    《張麗善 Youtube頻道 雲林上場》
    https://goo.gl/uuT9q4

    《張麗善 Youtube頻道 日頭花行腳》
    https://goo.gl/Y5BoEC

  • 中正區行政中心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2-09 11:51:10

    171208中天 蛋黃房價大逃殺 天龍國精華路段 公寓剩4字頭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bus4ausTk-4

    台北買房負擔重,最新統計上班族平均要不吃不喝15年才能有房,不過房市持續疲軟,蛋黃區的房價更是被打回原形。

    記者 吳品儀、楊格 採訪報導……↓

    記者吳品儀:「今年前9個月北市12個行政區公寓的均價全數下跌,其中我在的這個中正區中華路二段巷弄裡,下修的幅度居冠,精華路段只剩4字頭。」

    就在大馬路旁,還有南機場夜市,生活機能方便,但中華路二段,還有中正區其他的汀洲路一段、重慶南路三段、廈門街等路段,已低於5字頭。

    比較近2年公寓成交價變化,中正區年跌幅高達13%,大安區跌幅近8%,松山區跌幅6.7%,中山信義區也跌百分之4點多。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公寓的部分(下跌),除了都更推動不易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現在是少子化,第二個原因是高齡化,他們寧願去換一個搭電梯、不用爬樓梯的房子。」

    實價登錄也顯示,台北市中心老公寓今年的房價每坪61.9萬元下修至57.1萬元,年跌幅約7.8%,看似越跌越兇,買房何時進場?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只要過了跨年之後,土地增值稅會被調漲一波。」

    買家最好還是多比價、多詢問,貨比三家不吃虧。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tw/2017/12/171208-4.html

  • 中正區行政中心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0-27 21:40:20

    171027三立 5字頭住進信義區 低單價老屋成搶手貨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19MozOlwdIE

    來來往往車流,交通十分便利,路邊店家不少,具生活機能的信義區,也有低單價物件。

    記者 陳儀潔、王承偉 採訪報導……↓

    記者陳儀潔:「如果你想以5字頭的房價住進台北市中心的話,或許可以在信義區這些路段找到適合您的房子。」

    包括忠孝東路五段、永吉路、虎林街,或是吳興街、福德街,老公寓相當多,5字頭房價交易佔比超過兩成,甚至更低的4字頭也有18.4%,合計高達40%。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像信義區或大安區來講的話,其實你是可以選一些屋況比較差、屋齡比較舊的,或者是爬樓低要爬比較高的,比如說像是一些老舊公寓,你買了之後可能要大改的,那這個就可以做考慮,因為單價才5字頭。」

    隨著房價下修,台北市行政區,今年前8月低單價住宅交易佔比,像是大安區、松山區和中正區、中山區,各佔17%到40%,另外郊區的文山、萬華、北投區佔比更是突破五成。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建商要不斷讓利才有辦法清庫存,所以會導致屋主會變成說不得不賣得更便宜。」

    看好老房子公設比低,部分屋主跟上讓利風潮,再加上房仲賣屋銷售期拉長,服務費也不再堅持賣4買2,讓市場從失溫到回溫,房價比起2014年下跌超過一成以上,蛋黃區也不再遙不可及,尤其低單價老屋更成了搶手貨。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tw/2017/10/171027-5.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