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中文系列──綜合卷之遲來一秒鐘,遲疑一秒鐘]
今天,我想細說大家最關心的綜合卷。2016年又會「被」改頭換面的綜合卷,一直以來都是中文科的兵家必爭之地。有人說,綜合卷不是考核學生的語文能力,文筆好的學生在綜合卷上不一定能夠獨佔鰲頭,這個說法值得商榷。我會說:綜合卷考核的不只是語文能力,更重要...
[細說中文系列──綜合卷之遲來一秒鐘,遲疑一秒鐘]
今天,我想細說大家最關心的綜合卷。2016年又會「被」改頭換面的綜合卷,一直以來都是中文科的兵家必爭之地。有人說,綜合卷不是考核學生的語文能力,文筆好的學生在綜合卷上不一定能夠獨佔鰲頭,這個說法值得商榷。我會說:綜合卷考核的不只是語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自制能力,你要記住如何在短短的幾十分鐘之內寫到考評局的要求,盡量捨難取易,以最短時間換取更多分數方為上策。
很慶幸自己可以在新制的中文科中脫穎而出,更加能夠在公開試中成功挑戰綜合卷。舊制的中文科(2007年之前)只考閱讀、寫作兩卷,在範文制度底下,勤力的學生在閱讀卷中奪取高分並非難事,寫作卷的出題趨勢亦相對地較少變化,學生可以集中操練,多勞多得。
2006年過去,舊制已成歷史,2007年開始的新制中文科由兩卷變成五卷,增加了聆聽、說話、綜合三卷,令當時的學生驚惶失措,自此之後綜合卷更加成為神秘話題,考評局的官方報告更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啟示,令學生摸不著頭腦。永遠的四柱,永遠的神秘四柱,官方報告完全沒有確實說過每一分的標準,每年的考生都在寫寫寫、抄抄抄,務求包羅萬有方為上策,但事實是否如此?
要記住,綜合有三大要點:快、多、準。我上堂已經教過,字速為快,可以有系統地訓練;多為技巧,要用最熟練的skills&formulas拓展更多的分論點、角度、例子;準為表達措辭,要明白每一句背後的取分點,不要為寫而寫,對於字速較慢的學生,準是必須的。2016年的聆聽及綜合卷難度一定會提高,如果以上三點都不是你的強項,綜合卷就會變得岌岌可危,必須盡早找到自己的弱項對症下藥,不要再蒙在鼓裡。
升上高考之後,大部分學生都會忘記了寫作卷、綜合卷,因為文化科不必再考。唯獨我這個中文狂人,仍然對中文科念念不忘,一直都有留意著公開試的走勢,哈哈,就類似股民對著恆生指數或者某隻股票虎視眈眈一樣。直至2013年,我終於有時間可以再次在公開試場上感受一下綜合卷的氣場,那一種感覺真的會上癮,因為考綜合卷的過程是分秒必爭,就算人有三急都要將茅廁放在千里之外,因為「遲來一秒鐘,遲疑一秒鐘,從迎接變做斷送」,去一次廁所可能會斷送幾分,絕不划算。回想當年,久疏戰陣的我,可以取得40/50已經老懷安慰,因為綜合卷一定要長期有系統地操練才能保持實力,而且做卷的時候要設定目標分數,沒有人會拿到滿分。根據往年的官方數據,考生在公開試綜合卷取得35分以上已經十分安全,5**很大機會成為囊中之物,如果有40分左右,更可以成功拋離對手,要知道綜合卷及sba是佔分最重的。
一直以來,我教綜合卷的時候都會發狂,經常強調效率!效率!效率!又迫你們要跟足steps、formulas,其實對你們來說可能會覺得我很高要求,但是我知道這是必須的,因為這是綜合卷的精髓,亦是一般學生難以進步的最大原因。
學生們經常都說,TsuiTsui你教綜合很特別,很快上手。其實,我都只是跟你們分享我這些年來的實戰經驗,再加上解說細研所有官方文件資料所歸納而來的心得。我很有信心,2016年綜合卷一定是我們TsuiTsuians的絕對皇牌!因為我們有一套獨一無二的方法,縱使去年已經有人在抄錄,但我相信只有我徐永豪才能教到徐永豪所研究的心得!
記住:我們綜合卷要以大幅拋離其他對手為目標,為其他分卷作後盾。
新一年的暑期課程、常規課程、精讀課程即將又要開始,各位TsuiTsuians,你們準備好了嗎?
有云:「學無前後,達者為先。」你們可以找回自己所有做過的綜合卷詳細查閱,找出自己的弱項。要取得進步應該就不用等埋發叔,相信你們都不想遲來一秒鐘,遲疑一秒鐘,從迎接變做斷送...... #徐永豪
中文sba示例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11.JL 默哀香港黑色星期ㄧ 光棍購物節,港中股跳空長黑下殺,香妹被騙家暴,灣妹怎會再被騙?
1997年任職香港英商投銀舉家住港,在中英主權移交典禮後,兒子快出生前幾個月,內人趕快飛回台灣生產,不想被出生地是中國的香港風水染到,
20多年後兒子已大四的現在,看起來當時決定是對滴,
日前,香港科大學生上街與警察對峙,意外在停車場被死亡後,
日昨,警察竟更肆無忌憚光天化日下,當街對手無吋鐵市民,用黑手黨式行刑開槍,警察也對著迷路問路的小娃幼童噴辣椒水,.....
兒子高中同班同學有四位在港讀大學(沒人到中國讀大學): 香港大學 中文大學,浸會大學等,家長想必忐忑不安....
往後,到香港讀大學的選項對台灣家長必大減,中國選項就更不吸引人了....
ㄧ個愚蠢無領導能力的特首對文明法制香港帶來致命性的打擊,讓全世界,對香港觀光之都,經商聖地的香港的信心大崩潰,也對力護林鄭的北京習維尼信心再ㄧ次崩跌探底...
港中股直接開跳空長黑下殺,
香妹被騙去家暴,灣妹怎會再被騙?
錯的領導人作無數錯誤決策後,繼續錯到底,這就是集權獨裁政權體制的悲哀,如果林鄭撤換,港指很可能先噴千點,.......
++++++++++
11/13.JL痛心:當香港警察不再是人民保姆而是多數人綁孕婦摸奶時,愧林鄭是女人,ㄧ點同理心都沒有,...其他如警察群毆ㄧ校董,拘捕80多歲老奶奶....
中國中央加工變造在中洗腦流傳,在中港台紅藍同溫層大傳的,如抖音 微博等視頻圖片,洗腦中國與台港等愛紅粉紅,用愛國心,掩飾港警的無法無天的違法亂紀施暴,與完全忽略示威民眾的卑微訴求,五大訴求...
1)11/13.香港暴警整群壯漢聯手壓綁孕婦女借故吃豆腐,背後襲胸摸奶,上下其手,圍辱ㄧ落單的孕婦......
https://www.facebook.com/1491000285/posts/10221296955522004/
2)11/13.港暴警入香港理工大學,校董表明身份後,武裝暴警群聯手拖拉 到牆角群毆ㄧ人過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06767439658038&id=312174569117332
-\-\-\-\-
3)11/14.自.質問你們為什麼鎮壓人民 80多歲老奶奶招警逮捕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977503
-\-\-\-\-\-\
4)11/13.自.白衣暴徒揪髮托行女示威者影像曝光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978138
-\-\-\-\-
5)聖十字堂事件,清楚拍攝警察用棍擊打男子頭部打趴在地後,從警察袋子拿一支鐵鎚,打開男子背包,將鐵鎚放入背包,再把拉鏈拉上。
https://m.youtube.com/watch…
++++++++++++++++
轉網路貼文
今年22 歲港青,1997 年出生,按年序回顧,這些年 香港教育經歷了什麼:
=====
2000年(3歲,PN-K1學年)
事件:教改啟動
九七回歸時,香港教改已處蘊釀期;2000 年教改正式啟動,新課程 新政策接踵而來。
香港學生在 2000 年首參加兩年一度國際評核試 PISA 中創佳績;拿下數學第一;科學第三;閱讀第六,自此港生續應試。
====
2001年(4歲,K1-K2學年)
事件:兩文三語政策出台
特首施政報告內提到推行兩文三語政策,語常會斥資二億元推行中小學普通話教中文。
====
2003年(6歲,K3-P1學年)
事件:因沙士停課
沙士肆虐,全港學校於三月底停課約一個月 .
====
2004年(7歲,P1-P2學年)
事件:TSA(全港性系統評估)
此評估2004年初開始試行,先後以筆試形式測試小三,小六及中三學童在中文,英文和數學能力。2006起全面推行;同年,全港708所小學及452所中學,共22萬名學生參與評核。
另2004,教統局製作「求學不是求分數」宣傳短片,熱烈討論。
=====
2007年(10歲,P3-P4學年)
事件:SBA(校本評核)
指校內進行與負責評分的考試部份。經多年試驗,2007年教統局正式在香港中學會考中英文兩必修引入校本評核部份。
======
2009年(12歲,P6-F1學年)
事件:因豬流感停課
豬流感大流行;小學 幼稚園及特殊學校於6月11日開始停課至九月新學年。中學亦被建議在考試完後提早放暑假。小學畢業禮延期或取消。
======
2011(14歲,F3-F4學年)
事件:國民教育風波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首出台,85%受訪教師認為課程內容諮詢不足,反對聲開始響起。經一輪辯論,代表學界幾個團體,包括學民思潮,於翌年七月廿九日發起反國教遊行、要求撤回課程。政府在二零一二年十月正式擱置課程指引。
=====
2012 (15歲,F4-F5學年)
事件:HKDSE(香港中學文憑試)
配合三三四教改,香港原會考與高考制於2011年結束,取代是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第一屆於2012年三月舉行。必修科為中文 英文 數學及通識。
=====
2014年(17歲,F5-F6學年,即中學畢業)事件:雨傘運動
8月31日人大常委作出有關政改決定,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應。學界首發起罷課,佔領緊隨開始,參與者多為青年人。
===
2019年(21歲,大學最後一年)
事件:反送中條例風波
=======
他們是這樣長大的。
對這一代年輕人指指點點之前,不如先問這個地方到底給了他們甚麼。面對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學生永遠是被動的。有人質疑,既然一切原本就不錯,何必求變?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對新一代而言,轉變與不穩定才是生活應有定律。
所以,請不要用安定平穩去量度他們的生命與價值,事實是我們根本沒有批評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