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中心靜脈導管抽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心靜脈導管抽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心靜脈導管抽血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賴俊維醫師 - 赤子之心臨床隨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送行者:兒童加護病房的生命終章。】 上一篇文提到《機智醫生生活》中, 醫學場景的劇情拍攝是很寫實的。 寫實的點在哪裡呢? 我本身是兒童心臟內科和兒童急重症雙專科醫師, 以前在某醫學中心擔任Fellow aka 臨床研究醫師 aka 住院總醫師的時候, 整天都是待在『兒童加護病房』裡面, 值班的...
中心靜脈導管抽血 在 ᶜᴬˢˢᴵᴱ - 謝希希? 星座教主 最愛開箱民宿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3 08:29:08
[故事文]圖文不符.文長慎入😂 #阿八的醫院人生 🏥🏥 某位阿公因為吃不好嗆咳然後好多天沒喝水進食,在護工詢問醫生後插了鼻胃管。 然後病人女兒出現,質疑為何護工擅自請醫生插鼻胃管 (介紹一下這位女兒出國回來大概只有病人轉出加護病房那天才出現一兩次) 在醫生解釋過後仍不諒解。 一直強調病人本身就有氣喘...
中心靜脈導管抽血 在 賴俊維醫師 - 赤子之心臨床隨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送行者:兒童加護病房的生命終章。】
上一篇文提到《機智醫生生活》中,
醫學場景的劇情拍攝是很寫實的。
寫實的點在哪裡呢?
我本身是兒童心臟內科和兒童急重症雙專科醫師,
以前在某醫學中心擔任Fellow aka 臨床研究醫師 aka 住院總醫師的時候,
整天都是待在『兒童加護病房』裡面,
值班的時候也是。
而這部韓劇中醫師們遇上的場景,
也是我們整天要面對的事。
比如說上一篇恩雅的葉克膜照顧,
病情不好的時候需要解釋開刀換LVAD。
比如說本篇要講的第二個病人,敏英的故事。
基本上都和我曾經遇到的病人幾乎一模一樣,
是真實的,活生生的故事。
唯一一個我不確定的點就是,
劇中的外科醫師們幾乎都身兼內科醫師。
在台灣,『兒童加護病房』裡面的照顧、急救、
病情說明、甚至死亡宣告其實都由我們兒科醫師來做,
一般來說不是由演「安政源」的小兒外科醫師。
他一人身兼數職有點太強了,
不知道是韓國真的如此,
還是可能劇組為了節省人力讓他一人身兼兒內外兩科,
在劇情上比較有完整性。
====
敏英在第一集一共出場了三次。
第一次是安政源下班了卻被住院醫師抓回去看敏英,
第二次是住院醫師在處理時遇上敏英媽媽的質疑,
第三次是敏英急救,最後宣告不治。
====
敏英第一次出現就是安政源在講電話,
正開心今天能早下班了,
就被住院醫師抓回去說敏英生命徵象不好。
可能也有急救CPR,有救回來。
對應後來敏英媽媽就說過「上週不是有救回來嗎?」
第二次就是住院醫師在幫敏英撕OP site,
就是左下圖那個貼著的透明薄膜,
是用來固定圖中那一根『中央靜脈導管CVC』的。
那一根不是普通的點滴,
是2-way CVC,接到頸靜脈,是一根很大條的血管。
CVC可以直接給予許多周邊靜脈點滴無法給的藥物,
對病人是很重要的。
住院醫師在撕的時候弄出了一點小傷口,
於是遭到了敏英媽媽的痛罵。
因為敏英這種小病人,
常常要不斷的打點滴、換針、貼膠帶固定等等,
小孩子的皮膚很脆弱,
經常就很容易有一堆小傷口。
再加上敏英臥床已久,說不定已經昏迷不醒了,
身上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褥瘡啦、水腫啦等等,
看在媽媽眼中是真的很痛很痛的。
所以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皮膚破皮,
但是面對敏英媽媽的失控痛罵,
我們都可以理解。
敏英媽媽因為照顧敏英很久很久了,對敏英用的藥、
甚至全靜脈營養TPN的輸注速度都很清楚。
很多久病的家屬都是這樣。
正如她所說,其實她們整天在照顧,
有時候對病人的狀況會更敏感。
我們常常會很採信家屬說「覺得她狀況不對」這種話,
來安排一些抽血追蹤檢查等等。
這裡又要講幾個畫面上的bug啦!
大家看右上圖中敏英的生命徵象監視器,
上面很多條線對吧?太多了。
第一條線是心跳101,合理。
第二條線是血氧oximeter pleth 99,可以。
第三條線是動脈血壓,需要由artery line監測,也OK。
第四條線就不對了,那是肺動脈血壓。如果需要監測的話要有一條Swan-Ganz導管從頸靜脈插入。
但是敏英的脖子上面插的是中央靜脈導管2-way CVC,
所以不可能量得到肺動脈血壓。在小兒身上Swan-Ganz導管也較少使用,通常我們會用PICCO導管監測心輸出。
第五條線更不對,那是End-tidal CO2潮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監測。需要有插氣管內管才能裝監測儀器,而此時圖中的敏英還沒有插氣管內管。
還有一個大bug是Netflix中文翻譯錯誤。
「醫生,她上次的治療過程也拖非常久」
這句話有沒有讓你覺得牛頭不對馬嘴?
因為翻譯錯了。在前一個畫面,
住院醫師把敏英不小心撕了一個小破皮傷口,
這時候敏英媽媽是說:
「醫生,她上次的傷口也拖了好久才癒合!」
這才是正確的。
最後敏英回天乏術急救時,
安政源趕來察看,接手住院醫師的CPR,
親自按壓再救救看。
CPR的時候,為了維持胸外按壓的強度和深度,
每2-3分鐘就會換手一次。
所以他們會不斷地換手。
那安政源趕來第一句話就是問:
「急救幾分鐘了?」
一般心跳停止後胸外按壓的急救是抓最長30分鐘。
急救越久,腦部缺氧的傷害越大,
救回來的機會也越渺茫。
對敏英這種先天疾病沒有治癒可能的患者,
走到生命末期的時候就是像這樣。
反覆地急救,
救回來之後也無法甦醒,只能繼續支持療法。
病況惡化之後再急救,
是一個明知無法痊癒又無法放手的循環。
所以住院醫師曾經兩次想開口勸敏英媽媽,
但他又不知道怎麼開口。
最後安政源也救不回來了,才勸敏英媽媽放手,
並宣告死亡。
以前我在『兒童加護病房』值班的時候,
晚上就常常碰到這種急救的情況。
我們都知道這孩子就是這樣了,
因為沒有治癒的希望。
但是她也是生命,
是父母家屬心裡的寄託。
雖然她躺在那裏不能動,也不能說話。
但是她還活著,
她還是媽媽心裡的那個乖寶寶。
那種不知道該不該放手讓她走的掙扎,
急救無效、宣告死亡後家屬的哭嚎…
幾乎伴隨了我住院醫師生涯的每個夜晚。
患者死亡之後,
我會移除孩子身上所有的管路,
把每個導管造成的小傷口縫起來、止血。
然後護理師會幫孩子擦拭血汙、身體洗乾淨,
向父母親要一套乾淨的、漂亮的衣服,
再讓他們陪她一段時間,
直到禮儀公司來接她離開。
我們就是送行者。
中心靜脈導管抽血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急救過程中,為了恢復心肺循環,使用基本救命術,高階之氣道維持術(氣管插管、呼吸輔助器材等),去顫術,及靜脈給藥。此種救命術,稱為ACLS(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 主要課程包括:致命性心律不整,急性心肌梗塞、肺水腫、休克、低血壓,及其他狀況之急救,包括電傷、電擊、低體溫、溺水、中風及藥物中毒,及電解質常之治療。
建立急救之靜脈管徑:(Set up IV Route):如需要在短時間給予大量水忿,也就是急速輸液沖注(IV Bolus),或輸液測壓(Fluid challenge),就需使用大口徑之注射針頭(14及16號)。
常用來輸液之靜脈包括: 周邊靜脈:手臂、下肢及外頸靜脈。常用的是肘前靜脈(Antecubital),及隱靜脈(Saphenous vein)。如果使用下肢靜脈,必須置入長達35cm的靜脈導管,才能在急救時,將藥物輸送到離心臟最近的地方。 中央靜脈:股靜脈、內頸靜脈、及骨下靜脈。這些也是用來置入中心靜脈管(CVP Line)的血管。
如果周邊靜脈打不進,應先骨內注射急救藥物,再置入CVP Line。 骨內注射(Intraosseous injection, IO):小於6歲以下兒童之急救經常使用。但成人亦可在脛骨、鎖骨、胸骨、腸骨部位。最常使用脛骨上方,離膝蓋骨下方兩指寬,離脛骨隆起一指寬之內側,使用骨內針插入。骨內管道可抽血檢查,輸血及輸液,使用不要超過24小時。
急救之靜脈輸液:靜脈輸液以生理食鹽水(NS)為最佳。NS可以與各種藥物混合使用, 亦可用來補充循環容積。Ringer Lactate亦可使用。確定有低血糖時,使用50%葡萄糖輸液IV push。 輸液測壓(Fluid challenge):經常緊急病人有嚴重循環容積不足,如脫水、失血、出血;必須在30分鐘內給予全速沖注500-1000 mL NS或Ringer Lactate,視其血壓、心跳、SpO2,是否有改善,然後再給予升壓劑,或更一步治療。這種輸液測試,在急救時非常重要。
如果循環容積不足,沒有矯正給予水份或輸血,急救效果不佳。 經由氣管內管(ET tube)給藥:藥物如果經由氣管內管(ET tube)給藥時,其劑量為靜脈給藥時之2至2.5倍劑量。先置入35 cm長的注射導管(可用CVP Line或嬰兒胃管)於氣管,然後注入藥物,使用10 mL N/S或蒸餾水沖注,立即再以Ambu擠壓3-4次,使藥物進入肺部。
可經由ET給予之藥物:(口訣NAVEL)。包括: Naloxone、Atropine、Vasopressin、Epinephrine及Lidocaine。
捶胸 (Precordial thump):使用時機: 目睹VT.VF,心跳停止;而且 現場設備無法立即電擊去顫時。必需注意的是,有時捶胸反而使心律不整惡化。 治療流程表(Algorithms)之臨床應用: 心律不整或其他緊急病症,而有不同之流程表。
在應用這些流程表之前,如病人仍然沒有呼吸、沒有心跳,應繼續實施基本之CPR。除此之外,應注意病人各項生命跡象:整個治療過程,以病人為主,而不是只治療監視器上之心電圖或其他數據。
治療流程表可能互相交叉使用,思考方向應以病人臨床狀況為主要考量,不應侷限一隅。 胸部按摩及去顫術,呼吸道之通暢,給予足夠之氧氣,應優先使用。其次再使用靜脈注射藥物。
去顫電擊之後,先持續壓胸CPR兩分鐘,若有心律改變,再測摸脈搏。 靜脈注射藥物後,應以20 mL之NS沖注,並將注射部位抬高,促使藥物能回到中央循環。 治療病人,而非治療監視器。
http://clinical.blog/2019/06/22/acls-%e4%b8%8a%e8%aa%b2%e4%be%86%e4%b8%8d%e5%8f%8a%e8%a3%9c%e5%85%85%e8%aa%aa%e6%98%8e%e7%9a%84%e5%b0%8f%e7%b4%b0%e7%af%80/
中心靜脈導管抽血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2040
*肝癌病患治療到心力交瘁, 都是因為發現得太晚!!*
(歡迎分享. 嚴禁轉貼,好就按讚)
這一篇文章獻給我所有肝癌的病患, 你們辛苦了!只要你願意,我都會為你拚下去, 但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 面對, 接受~然後放下, 最後才能圓滿無憾! 也希望這樣的故事可以讓更多肝癌高危險族群注重每半年定期檢查以及追蹤.不可以省,不可以嫌麻煩.拜託!
有一位60多歲的阿姨, 她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 想說公司每年都有一次員工體檢,都會做超音波抽血, 每次做都說沒事, 所以他也就沒來醫院做定期半年一次的檢查, 直到最近這次的健檢被發現突然有一顆快9公分的肝癌, 才來門診做確認以及治療.
阿姨的肝功能還好,也沒有肝硬化, 是標準B肝的特色,就是不一定會照癌症三部曲( 肝炎->肝硬化->肝癌)走,她是直接由正常的肝臟直接長出癌細胞, 但因為腫瘤已經很大了, 因此根據嚴重度已經被分到第二期的(BCLC B) , 這樣的情形原則是建議做栓塞.
但是參考了多家醫院後,外科醫師建議開刀,有機會治癒, 但手術當然也有風險,然爾阿姨堅決拒絕開刀,因為她的朋友就是有肝癌去開刀後, 因為肝衰竭走的.醫師的角色也是告知但也不能幫她決定,畢竟所有的風險是病人承擔的. 至於另一個治療熱射頻治療(RFA) 也因為腫瘤較大且多顆,所以也不建議.
*肝癌不做手術, 無法電燒, 那下一步呢?經導管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 (T.A.C.E)
目前經導管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是無法手術以及電燒時的首選. 這些病人一般是肝癌大於5公分以上,以及肝硬化中期以上. 但病患是不能夠有所謂的主要門脈靜脈阻塞或侵犯,或肝外轉移.否則也不行做經導管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
1. 當肝癌太大,無法開刀或是太多顆, 無法做熱射頻治療 (RFA) 治療
2. 當肝癌雖然小顆, 但做熱射頻治療可能會造成併發症時, 例如腫瘤很靠近膽囊或是橫膈膜等, 可能會造成膽囊破裂或是氣胸肺炎
3. 在做栓塞的時候, 盡量選靠近腫瘤的血管, 越近越好,否則可能會傷害到正常的肝細胞, 這一點在有肝硬化的病人更是重要.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機會是低於5%,包括可能會肝衰竭,肝化膿,急性膽囊炎甚至胃腸出血等等.
4. 經導管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若搭配載藥微球,相對於傳統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化學藥物全身性的副作用,包括做完栓塞後的發燒以及腹痛. 但是目前健保不給付, 需要自費種類包括Hepa Sphere載藥微球(大小有吸藥膨脹後120至240μm以及200至400μm), 另一種是DC Bead微珠藥物傳遞栓塞系統(大小有300至500μm以及500至700μm).
--------------------------
所以阿姨她接受了經導管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 (T.A.C.E).並使用自費的載藥微球來減少副作用,栓塞後沒有發燒腹痛發生, 醫院住了3天後就回去了,但一個月後做斷層掃描追蹤發現還有活的腫瘤, 因此又陸陸續續在教學醫院以及醫學中心接受栓塞治療4次, 發現腫瘤都還沒有乾淨,阿姨她身心都累了.身為醫師的我也有點無力了,因為她是對栓塞治療效果不好的病人,後面能選擇的就有限了,而且越來越貴,還好她很有意志力繼續努力下去.後來呢?
*TACE失敗了,下一步呢?
經導管動脈化學藥物栓塞( TACE ) 也是有可能會失敗. 但定義上仍沒有共識. 日本定義做了兩次栓塞以上, 腫瘤都還是沒有完全壞死或沒有減反而增加,甚至已經侵犯到血管, 代表栓塞本身效果不好.目前台灣健保規範是3次以上失敗,可以定義為失敗.
栓塞失敗了, 目前標靶藥蕾莎瓦證明可以延長這樣病患的存活時間, 健保可以申請蕾莎瓦治療.但是一旦申請通過,一次可給付兩個月,之後能否接續申請?則要依據病患用藥後的病況有無得到控制而定。
蕾莎瓦健保用藥條件:
1.肝硬化等級:Child A。
2.肝癌症狀:肝門靜脈主幹或左右第一支幹已被侵犯、淋巴結或肝外轉移。由醫院申請,14日內核准,60天用藥240顆。服藥後46天再評估,有改善或維持現狀,可以申請續服60天,以後仍須依前項規定持續申請用藥。如果病情惡化,就不給付。
3.經導管動脈化學治療藥物栓塞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且肝硬化 Child A級,必須提供患者於6個月內,大於或等於3次局部治療的紀錄。
--------------------------
我給阿姨根據栓塞失敗的條件申請了健保給付雷莎瓦,吃的過程,阿姨常常會手腳脫皮, 腳底會刺痛,每次回診來看都是麻痛, 嚴重時甚至不太能走,還好這樣的副作用代表著藥物抑制肝癌的效果也會比較好,當中,我也在為她安排了一次的栓塞,後來兩個月到了再評估, 結果還有活的癌細胞, 但沒有變多, 我於是又再申請了一次,然而這次被健保委員打回說吃標靶藥物時不能同時再做其他治療.
治療的煎熬, 就像是要讀完這一篇肝癌的抗戰故事一樣長以及費神,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