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中庸章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庸章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庸章節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於寫作】 有讀者問我說:「你的創作靈感來源是什麼?為何每天都有文章產出。難道沒有靈感枯竭的時候嗎?」不瞞實說,我偶爾也會偷懶,但不知怎麼寫臉書文章似乎成了習慣,一天不寫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就像刷牙洗臉一樣,總想著今天該寫什麼。 過去幾年來,若真的要歸納自己的寫作方式跟創作靈感,我覺得還是可以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身為主管您夠smart嗎?若把員工分為三類,身為主管的您,會把時間心力花在哪一類身上呢? :: 優秀主管的工作 是將人的特殊才能 轉換為表現 :: 察覺同仁的優勢,善用天賦取捨弱點、讓團隊也事半功倍 :: 把優勢原則擴大到團隊,把心力花在優勢(菁英員工)上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
中庸章節 在 King Huang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13 17:06:26
許多人會不停問我愛自己到底該怎麼做? 期望我能給予一個不敗攻略,想用最快、最簡單的方式解決不愛自己這回事,但事實上,學習愛自己並沒有所謂的捷徑,就像是一道數學題,你可以選擇用最簡潔的算式答題,也能拆解成複雜的算式解答,兩種都能夠算出答案,重點在於哪個方式你最能理解並活用。 學習愛自己,是一段漫長...
中庸章節 在 不給酒就飲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09:48:09
隨心所欲操控人心的暗黑心理學:心機無罪,成功有理! - 書名跟標題其實都蠻吸引眼球的,書上還有『惡用禁止!』,就覺得一定要借來看看,這世界就算不害人;也必須要學會自保。 不過實際翻了之後,才發現作者大概連書名都也很會運用心理學吧,讓人很在意的不得了,不知不覺就買下來了。其實書的內容,沒那麼可怕啊...
-
中庸章節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21 16:31:28身為主管您夠smart嗎?若把員工分為三類,身為主管的您,會把時間心力花在哪一類身上呢?
:: 優秀主管的工作 是將人的特殊才能 轉換為表現
:: 察覺同仁的優勢,善用天賦取捨弱點、讓團隊也事半功倍
:: 把優勢原則擴大到團隊,把心力花在優勢(菁英員工)上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 (FB私密社團)
★ 優惠活動:
長時間看電腦,手機,3C 眼睛乾澀? 護眼趁優惠【限時閃購】船井®高單位小分子葉黃素 https://tinyurl.com/yzbbxlxf (另有兒童專用款)
★ 本集導讀書籍:《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
(暫譯:優秀管理者的後天養成之路)
★ 亞馬遜去年最佳商業書第一名、華爾街日報暢銷書。原文書 9折購 https://lihi1.cc/dnwIH
作者:Facebook 產品設計副總 Julie Zhuo 的十年管理心法。
★ 本集重點摘錄:
若把員工分為三種類
1.明星球員
2.中庸球員
3.板凳球員(問題員工)
身為主管的您,會把時間心力花在哪一類身上呢?
東西方在職場文化會想栽培的角色不同,你認同哪一種呢?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48) 主管真心話,聽友時間
(00:01:56) 上集讀書會提要, 如何關注與發現優勢
(00:02:27) 本集開始:如何幫助員工發展優勢
(00:03:31) 優秀的管理者與其他管理者的差異
(00:03:59) 把優勢原則擴大到團隊把心力花在菁英策略
(00:08:08) 台灣育才學不同的觀點,把心力花在衝一個中上值
(00:12:45) 小心一匹狼型毒性光環的員工帶來團隊的[除法效應]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20上,下 , Ep22. 蓋洛普優勢測驗(Gallup Strength) (或稱「克利夫頓優勢評估」CliftonStrengths測驗) 介紹
https://youtu.be/eW1_CTN5Qyk?t=28
Ep03的09:50-11:50 乘法效應_檸檬水的例子 (ROI產值)
https://youtu.be/gzv4nkHGJTo?t=588
★ 本集補充資料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B3|Himalaya| Hoost....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 愛心donate斗內小額鼓勵💰 https://lihi1.cc/s1mES 用於音質設備提升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你是幾歲當上主管?
3.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
中庸章節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19 22:01:58不要錯過 http://bit.ly/2lAHWB4
千元等級的真無線藍牙耳機,講來講去選來選去都是中國廠牌,尤其是聽個響的 QCY 備受推崇。
但那些厭膩中國的朋友,不妨試試歐美來的 JLab GO Air。
售價 NT$1,280 的 JLab GO Air 真無線藍牙耳機為何值得成為新手敲門磚?
主要還是在一票千元中國機之中,具備了足夠電力、輕薄外型,以及最值得一提的三段 EQ 音質調校。
與其做出一個中庸調音去適應大多數的歌曲,不如每一種特質做不同的增強,因應歌曲類型作切換。
::: 章節列表 :::
0:45 外觀特色
1:52 耳機規格
4:18 音質感受
6:20 連線延遲
7:33 最後總結
::: 耳機規格 :::
【JLab GO Air】
耳機晶片:瑞昱 Realtek 8796 BFJ
藍牙版本:藍牙 5.0
支援協定:SBC、AAC
單體大小:8mm
阻抗:32 Ω
頻率響應:20 Hz - 20kHz
傳輸距離:10m
電池容量:耳機 43mAh / 充電艙 370mAh
充電類型:內建 USB-A 線材
續航能力:耳機 5 小時 充電艙 15 小時
充電時間:約 2 小時可充飽耳機電量
通話規格:降噪機能 MEMS 麥克風
防水係數:IP44
產品重量:耳機 5g / 單邊 充電艙 32g
耳塞:Yes,S、M、L 三組矽膠耳塞
多台配對:No
語音助理:Yes
App 支援:Yes
單耳使用:Yes
保固登錄:1 年
產品顏色:黑/白/藍/綠
建議售價:NT$1,280
::: 相關連結 :::
美國藍牙耳機熱銷第一名 🤨:https://bit.ly/2YPbIC1
被燒到的 +1 🙋♀️🙋♂️:https://bit.ly/30ZxTrU
--------------------------------------
#Jlab #GOAir #真無線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3cdogs@gmail.com
中庸章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寫作】
有讀者問我說:「你的創作靈感來源是什麼?為何每天都有文章產出。難道沒有靈感枯竭的時候嗎?」不瞞實說,我偶爾也會偷懶,但不知怎麼寫臉書文章似乎成了習慣,一天不寫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就像刷牙洗臉一樣,總想著今天該寫什麼。
過去幾年來,若真的要歸納自己的寫作方式跟創作靈感,我覺得還是可以分享給讀者的。
#蒐集資料與時事觸及
旅行寫作對我來說最為擅長,畢竟過去大半的時間幾乎都國外旅行,主要就是交代這一整天讓你印象最深刻的瞬間或是過程,分享的內容不需要過於生硬跟複雜,卻必須要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疫情期間無法旅行,就可以改為生活寫作。有幾個方法我常使用也可以推薦給大家,第一,對有興趣的社群畫面截圖在手機相簿,第二、對敏感時事的連結蒐集到記事本中,第三,對於朋友聊天、粉絲問答感到有分享必要,一樣做截圖保留。
靈感來源:社群討論、時事觀點、情緒抒發、旅程點滴等等,然後在挑一個項目進行寫作即可,一個主題之後做論述。
#提出觀點批判或討論
選定方向後,靈感來源通常是破碎或是單一。就必須去思考該怎麼針對主題進行文字內容答辯。你必定需要選定一個立場,針對想表達的立場進行好幾種論述。
個人取向的文章大多都是帶著批判的觀點,很難做到中庸或是討好。但可以在文字敘述中不放入過多偏激字眼。並透過「回憶」、「歸納」、「引述」等將讓讀者更清楚你的觀點架構。
#整理資料並撰寫
文章撰寫方式有很多種,不同作者都有各自擅長的敘述模式,閱讀可以有效的增加字彙以及表達方式,但寫文風格往往模仿不來,這也是我不怕別人模仿的原因。文字可以被複製、章節段落可以被抄襲,但作者的觀點跟生活經歷卻無法。
臉書的寫作方式跟很多文章又不太一樣,在前段落就必須將主題點出,不然讀者很容易感到無聊跳過,最好盡量在標題下的清楚簡單,可以吸引讀者往下探尋。
#持續分享文章與寫作
當今撰寫文章的平台眾多,包括臉書、部落格、方格子等等。如果你是一個新創作者,最難的就是將文章觸及到大眾身上,此時你就可以透過投稿、各種平台的撰寫將文章推送到陌生人前面,剛開始一定會很沮喪。因為你可能看到旁人專欄都有數百個讚,自己只有一兩個,很懷疑自己到底寫得好不好。
事實上,文章好壞跟作者無關,很多時候大半的人只看內容,根本不清楚作者是誰,但好的文章絕對會引起讀者回饋、討論跟分享。當你的文章累積到一定數量時,才會有心細的讀者去看「作者是誰」。大部分會先注意到你的往往不是讀者,而是同為創作者的彼此。
之前有人問我要不要開寫作課,我先翻了白眼!畢竟多年寫作也都是胡來瞎搞居多,我還常跟出版社編輯說:「我是不是該去上寫作課。」不過沒上過寫作課的我也是寫出了很多觀點文章,在文字創作走出一條花路,雖然不見得討好所有人,但還是有鐵粉支持。
於是也想把多年寫作的想法整理給需要的你們!我的寫作法「思考、批判、整理、撰寫」,每日撰寫時間約一到兩小時,很快一兩千個字就會完成。因為日積月累成習慣,所以也不愛檢查稿子錯字,常常錯字連篇,不過粉絲都很有糾察錯字的能力,讓我感到欣慰。
最近也很多粉專+我,希望這篇可以幫助到新創作者,也歡迎你把問題私訊給我囉!
✈ 韓國 首爾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中庸章節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邀請更多的父母,一起加入《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線上讀書會喔!
線上讀書會詳情與報名:https://poedu.org/adler/14471/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前言
作者:簡・尼爾森博士(Jane Nelsen Ed. D.)
我很高興《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將近三十年來不斷加印,已然成為經典。我更高興聽到有那麼多的家長和老師說這本書改善了他們的家庭生活,改善了課堂的環境。
在我聽過的大量評論中,以下兩則最具代表性:「教書教了二十五年,我本來已經要放棄了,但是,這本書幫助我做出調整,配合孩子們的改變。現在,我再度喜歡當老師了。」「我家的孩子並不完美,我自己也不完美,但是我現在真的享受『家長』這個身份了。」
在第一章中,你將學習到有效教養的四大條件。家長和老師們發現,這四大條件很有效,可以瞭解不同的教養方式,也可以瞭解哪些方式對孩子會有長期、正向的影響。這四大條件能幫助父母排除那些對孩子不尊重、沒有長期效果的教養方式。
我有時懷疑,「懲罰」與「溺愛」之間的拉鋸戰是否永不會停歇。許多人似乎只想得到這兩種極端。那些覺得懲罰有理的人,通常是因為他們覺得除了懲罰之外,唯一的選擇就是溺愛。而不相信懲罰的人往往走上另一個極端,也就是太溺愛孩子。「正向教養」讓家長與老師找到尊重的中庸之道,既不是懲罰也不是溺愛縱容。「正向教養」提倡既溫和又堅定,賦予孩子可貴的社會能力、生活技能。
全新增修版重點1:強調和善且堅定
在這個增修新版本當中,更強調「溫和且堅定」的重要性。許多家長和老師似乎仍舊掙扎著要不要接受這個概念,原因大多是他們以為溫和與堅定是不能共存的。其實,要瞭解「溫和且堅定」的原則,可以用呼吸來比喻:如果我們只吸不吐,或是只吐不吸的話,會怎麼樣?答案很顯然。溫和與堅定或許不牽涉生與死,但是既溫和又堅定,卻能造成孩子成功與孩子失敗這種差異。如果你既溫和又堅定的話,溫和的態度能夠消弭一切因為堅持所造成的問題(叛逆、抗拒、損害自我價值),而堅定則可以抵銷一切因為寵愛所造成的問題(縱容、操控、被寵壞的小孩、自我價值受損)。
全新增修版重點2:正向的暫時隔離
增修新版當中,我也分享了更多關於「正向的積極暫停」這個對大人和孩子都很有效的生活技能。許多家長和孩子都發現,親子衝突之際若我們能夠記得,此刻我們處於人類的爬蟲大腦本能之下,則這樣不但很幽默,而且很有效——當我們處於爬蟲大腦本能的時候,我們只有兩個選擇:對抗(權力爭奪)或逃離(退縮和溝通不良),而且爬蟲類有時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所以我們更有理由實施積極暫停,等到情緒好轉,再以親密感及信任來解決問題。免得徒然產生距離和敵意。
許多大人無法接受「積極暫停是一種正面的經驗」這種看法。他們誤以為,這樣等於獎勵負面行為。但是,等到大人們真正理解懲罰以及爬蟲本能所帶來的長期不利效果,他們就會明白積極暫停的好處了。
全新增修版重點3:注重解決問題的方法
全書的主要課題就是培養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年來我不斷聽到人們強調「邏輯後果」,讓我聽了很挫折,彷彿父母和老師以為我們只有兩種教養工具:邏輯後果和暫時隔離,隔離就是懲罰性的,而邏輯後果也是懲罰,只是經過偽裝(而且偽裝得很差)。要成人放棄懲罰,真的很難。
我最受人歡迎的論點就是:「大人怎麼會瘋狂到以為:為了要讓孩子表現得更好,我們必須先要讓他們感覺更糟?」若家長和老師仔細想想這句話,就會明白這真的是個瘋狂的想法。但一旦面對孩子的負面行為,他們又常常回到過去處罰的老習慣。
我有次參訪一場班級會議,在會議中自己突然頓悟:重點在於解決問題!那場班會中,孩子的重點是有位同學上課老是遲到的「後果」。我注意到,孩子們所有的提議,都是懲罰性的「結果」。這時我要求暫停一下,並且提問:「你們覺得,如果把重點放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後果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孩子們立刻就懂了。從此我開始對家長與老師分享,我們應將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之上。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回報,家中、教室裡的爭奪權力大幅減少。
全新增修版重點4:大人的責任
新版本的另一個改變就是強調,當孩子的行為出問題的時候,大人應負的責任。我本來在猶豫要不要探討這個主題,因為我不想讓大家誤以為我在歸咎──其實我的本意是要強調大人的意識與責任。我常發現,只要大人先改變,那麼許多讓父母和教師備感挫折的孩子行為問題,全都可以改變。坦白說,我已經聽膩了大人不斷抱怨「孩子又做了什麼錯事」。
我想問的是,大人做了什麼事,導致問題的發生?就我看來,有些不當行為根本就是大人「設計」之下的結果。想想看,有多少孩子是在家長、老師提出要求之後,才變得叛逆的?如果這些孩子生命中的大人,能在家裡或班會中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是協助孩子們製作出生活作息表,並且問:「我們的協議是什麼?」或「現在你應該做什麼事?」則這些孩子可能會很配合。當然,這種方法並不是在每種情況下都行得通,而這也正是我們需要那麼多正向教養工具的原因。
全新增修版重點5:全新章節「父母的性格:你對對孩子的影響」
本書包含一個全新的章節〈父母的性格:你對孩子的影響〉,旨在協助大人瞭解:他們的人格會如何引發孩子展現出性格中的優點與缺點。許多成人不知道,他們自己在小時候所做的決定,形成了今日的人格,而他們今日的人格正在影響著他們的孩子。這一章中的資訊很有趣,可以讓大家明白,當孩子的人格正在形成之際,要如何克服某些行為,免得這些行為帶來不良的人生決策。再說一次,這一章的目的不是要歸咎大人,不是要貼標籤或批判。意識到問題存在,就是改變的關鍵。
孩子健全的自我價值,必須以「孩子具有『我辦得到』的信念」為基礎。當父母們嘮叨、過度保護或陪伴時間不足,孩子就無法發展出「我可以」的信念。當孩子不斷被告知該怎麼做,當孩子缺乏尊重的參與,也不曾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沒有機會練習父母希望他們具備的技能,那麼他們就不會發展出有助於肯定自己能力的技巧。
線上讀書會詳情與報名:https://poedu.org/adler/14471/
中庸章節 在 亞美將 AmiJan - 鄧莉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長
多年前母親送我一本『中庸的智慧』裡頭有一個章節是講關於真誠這件事。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內容大意就是告訴大家已用真誠去面對人事物。
最近又翻起這本書在看,看到了這個章節,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真誠』這件事,雖然直到現在我不敢講自己百分百擁有它,但卻因此回想起以前做了那些錯誤的事,當回那些曾經做錯的事時,我知道自己不完美,我知道自己必須從錯誤中學習到經驗,並告訴自己儘量不要犯以前同樣的錯,甚至也警惕自己是不是該換一下觀念跟做法,不能一直都用著『受害者』的姿態去指責別人的過錯及來合理自己犯過的錯誤。現在的我更有信心若再遇到同樣的事情,我可以怎麼去面對及解決。
要面對自己曾經做錯的事很難,難在你要對大家承認,但這一關就跟萬事起頭難一樣,凡事都在開頭最難,你只要明白自己做錯過哪些事情後,警惕自己未來在應對處事上要再更加小心,其實坦然面對自己一點都不難。
也許有人覺得那是壓抑你自己性格,但我卻覺得那是修正提升我自己內在,我並不會把『做自己』變成一個耳朵硬且不願接受良好而正面指正的人,那才不是做自己。
世界在變,我們也必須要變,否則一輩子用著怪罪世界運作的我們永遠都無法進步也永遠只會有受害者角度。
人生發生一些很糗、很糟、很落魄、很難堪…等等的事情並不會讓你失去所有。你不想再落魄,就去想想為何會淪落到此地步,不要去想都是別人害了自己,要去想是自己做了什麼決定而變成現在這樣。只要自己還懂得省悟,真誠去面對結果,從中去學習經驗,你就能迎接另一個層面的人生。
也許你也會問:「可是不管我怎麼改變,總是會有人提起你的舊傷疤該怎麼辦?」也不用怎麼辦,因為那是自己曾經犯下的錯,它會一直跟你並存著,不用去想怎麼抹去,只是慶幸那些人一直提醒你,不要再犯同樣的錯,也不必因為那些人一直提醒你而阻擋你要走的路。
用真誠面對接觸的人事物,你盡了力,把想做的去做一做,慢慢來,也急不得,真誠會帶正能量回來給你。
真誠很重要,一直到老我們都得學習且使用它。
#謝謝讀到這的人
#分享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