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年級作文學習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年級作文學習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年級作文學習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年級作文學習單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

中年級作文學習單 在 甯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07:47

-文長慎入。 不知不覺加入梧桐竟也滿一年了。 在手機屏幕上敲敲打打好幾回,每堂課都滔滔不絕的我竟也不知該從何開始述說。 從學生開始吧!這個寒假將兩個帶了一陣子的國小中年級作文交接給別人了。 一個班在樹林火車站旁、一個在101旁邊。老實說帶他們的第三堂嗎?我就明顯感覺出兩個地區孩子的差異了。先不論字詞...

  • 中年級作文學習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2 14:15:45
    有 4,367 人按讚

    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

  • 中年級作文學習單 在 Chun偶包媽咪勁量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0 21:30:26
    有 22 人按讚

    #寒假推薦書單
    最近孩子們除了屁屁偵探之外,最愛不釋手的就是這套「公主出任務」的短篇故事書。第一次是在圖書館看到,因為圖書館當時只有2冊在書櫃上,孩子們看完意猶未盡,索性就購買了整套回來看。

    #108年新課綱閱讀素養
    期末考剛過完,許多小學生的家長都有留意到,不論是哪一個科目,閱讀能力的提升都是很重要的關鍵,尤其是108年新課綱上路後,對於現在中低年級的閱讀素養提升更是刻不容緩。

    #寫作能力
    當我看到這套「公主出任務」的讀本,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人物、動作和聲音的描述,非常的細膩和生動,很適合現在剛進入中年級的老大妡妡學習,上了三年級之後,老師對於寫作文的頻率與字數要求都相較於低年級來得多,我發現透過這類書籍的閱讀,同時可以加強寫作能力,文字的使用可以更多元、活潑,描述事物可以更具體。#最快的練習是先模仿

    這套書同時也適合大班以上獨立閱讀或親子共讀,讀本是有注音的,當我和5歲多安安閱讀時,是兩人輪流閱讀的,透過生動的故事引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剛好讓孩子可以練習拼音。

    🎀關於 #公主出任務
    2018年1月在台灣翻譯出版,是一套適合大班至中年級孩子閱讀的書籍。
    ll原著作者
    珊寧.海爾&迪恩.海爾 (Shannon Hale & Dean Hale)
    關於 公主出任務 系列,海爾夫婦是這樣說的:「有時候,我們的女兒們會穿上公主裝,玩下午茶派對遊戲;有時候她們會穿上斗篷,跟怪獸戰鬥。所以,我們也想創造出一個兩件事都會做的角色!」

    #性平教育
    有別於公主只能穿玻璃鞋與蓬蓬裙的刻板印象,書裡的木蘭花公主在怪獸警報響起時,便會化身為黑衣公主出任務,這裡的公主是能優雅也能打怪的,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到不要因為性別侷限行動的可能性,我覺得也是很好的性別教育讀本。

    今年寒假因為疫情升溫,待在家的時間應該會變多,生動有趣的<公主出任務>推薦給家長們,列入寒假課外閱讀書單吧!!讓耳根👂可以清靜一會😆

    博客來購書連結>>>
    👉公主出任務(5本套書組) https://reurl.cc/L00lWL

  • 中年級作文學習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6 14:19:56
    有 622 人按讚

    「🥳超級喜歡三年*班👏」(其實有孩子和老師大聲呼喊的影片,但囿於其他同學隱私可惜無法和大家分享。錄影時,我心裡其實好感動😘)

    今天鰻魚國小運動會,意外陽光普照🌞 ,班上400接力🏃‍♀️🏃,男女雙料冠軍🏆,很感動看到班導帶領出凝聚力超強的班級。這是我第一次見過班導本人,實際的接觸及看到老師與同學們的互動,明白她是一個開放、民主、可以和孩子打成一片,又能適時善用師者權柄,美麗、智慧、陽光兼備的老師。

    鰻魚三年級的班導,就是之前在小一聯盟被某家長抗議,喧騰一時,用體育老師當班導的那位老師。這幾個月以來,事實證明,我們班導非常棒,給個別孩子更多的適性而教,更落實因材施教。

    某天回來,鰻魚主動告訴我,她更喜歡三年級的導師,因為老師願意讓他們做 #選擇的權利,提供孩子 #思考衡量的空間。

    甚至,班導讓本來討厭運動的鰻魚,愛上體育課了,原本一二年級沒掌握到跳繩訣竅的她,也因此在老師和同學幫助下,找到方法。

    基本上,管理這麼多孩子,還願意給孩子選擇的老師是少數的;而有選擇,代表同一件事情就會衍生更多可能需要解決的狀況,需要個別引導,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但我們的班導不因怕麻煩,依舊願意選擇為孩子這樣做,這若非有著強烈對教育的熱情,何苦挑難的去做。

    而這也是升上中年級後,已經適應小學生活,我認為孩子更需要被訓練和具備的能力~思考、判斷、評估可承受後果,最後做出選擇,進而就選擇結果做調整。

    像學期初,因為某事件(涉及個別同學隱私不詳述),班導提出讓班上兩位同學,可以不需要寫國語除了作文、國習之外的作業(可自願,但須家長同意),試試看是否會因為不寫作業,就會考不好?

    或是其實孩子根本有能力自我管理,並不需要透過「強制」要求,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計畫試行一學期,而鰻魚就是其中一位由班導挑選的孩子(老師有特別致電詢問是否願意讓Maya嘗試,畢竟怕遇到很在意分數的爸媽)

    至今,在鰻魚身上證明,這樣的方式是適合她的,我觀察到尤其不用寫討厭的造詞,她反而主動學習,不然之前每週寫造詞作業,都一直碎碎念,當然這個試行實驗計畫,也沒讓鰻魚成績因此變差。

    表示,寫很多作業(甚至評量)和成績在Maya身上沒有正相關,就是沒寫也不會功課變不好的意思!

    我想講的重點是,有點耐性「讓子彈飛⋯⋯」很重要,當你不認識一個人,就用世俗的標籤(例如體育老師沒能力或資格當班導)去殺死一個人,是很不恰當的行為;更何況對於一位師者而言,未審先判,甚至公諸於眾,更是在扼殺一位國家辛苦培養、充滿熱情的新世代老師。

    是的,沒有錯!
    這篇文就是想要替我們班導平反,她很棒,值得我做這件事。更重要的是,這個社會對的事,對的話,需要有人來說,才能讓好人不因為勢單力薄而被殘酷的網路生態給勒索。

    ❤️徐老師,謝謝你🙏!

    #僅以此文也感謝每位投身教育現場的老師們
    #想想自己在家帶一兩個就要崩潰
    #就能更同理老師提醒自己不當恐龍家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