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山大學夜間部 Dcard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山大學夜間部 Dcard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山大學夜間部 Dcard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山大學夜間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53年前的今天,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新建的國父百壽紀念館(大仁館)舉行落成典禮,由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長子孫科博士揭幕。 民國54年(1965年)11月11日,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新建的國父百壽紀念館(大仁館)於上午在陽明山華岡舉行落成典禮,由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長子孫科博士主持揭幕...

  • 中山大學夜間部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1-11 13:25:47
    有 202 人按讚


    53年前的今天,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新建的國父百壽紀念館(大仁館)舉行落成典禮,由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長子孫科博士揭幕。

    民國54年(1965年)11月11日,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新建的國父百壽紀念館(大仁館)於上午在陽明山華岡舉行落成典禮,由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長子孫科博士主持揭幕。左下角照片中,左一是中國文化大學之創辦人張其昀先生,左二是孫科博士。(中央社記者潘月康攝)

    1921年,梁啟超擬在天津辦一學校,定名為「中國文化學院」,並與地理學者張其昀約定,創校後將請他出任助教,雖因經費無著而未辦成學校,但張其昀對此知遇之恩銘記心頭,並盼能繼任其遺志以作為報答,而這正是後來他在創校時的校名由來。

    1962年,學校籌備之初,時任教育部部長的張其昀決定先辦研究所,校名定為「中國文化研究所」,下分十二個學門:三民主義、實業計劃(甲)工學、(乙)農業、哲學(含教育)、文學、史學、政治、經濟、法律、地學、家政及藝術。

    1963年5月,大學部哲學、中國文學、東方語文(內分俄文、日文、韓文三組)、英文、法文、德文、史學、地學、新聞、美術、音樂、戲劇、體育、家政、建築及都市設計等十五個學系成立;九月,夜間部行政管理、社會工作、大眾傳播與商學等四學系成立並招生,校名自此改為「中國文化學院」。

    增設大學部後,創辦人張其昀原欲將校名命為「遠東大學」,但當時的總統蔣中正認為「遠東」為歐美之地理觀點,建議他還是以「中國文化」為校名較好。於是在1980年,中國文化學院改制為大學,名為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位於陽明山山仔后的校區原為一片橘子園,當年乃自四川籍譚淳風先生手中購得此建校基地。迨至校舍落成,創辦人張其昀取「美哉中華,鳳鳴高岡」之意,擷「華岡」二字當作此處之地名。在現今文大校園的大賢館頂樓(集吳稚暉字)、曉園碑刻,與大義館西面入口(于右任書)均可見到華岡二字,而校內學生社團也多冠以華岡二字,以表示屬於中國文化大學的社團,另外,曾在中國文化大學就學或服務的人都可稱為華岡人。

  • 中山大學夜間部 在 吳志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8-03 12:23:19
    有 289 人按讚

    提到台灣的重大建設、歷經過的重大災難,不能不提到一位關鍵人物─前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歐博士談吐優雅溫柔,很難想像初中時是一個調皮愛搗蛋的孩子。「我以前讀書的時候,考六科有五科都不及格吧,每次都滿江紅」他笑說。到了高三,面對大學聯考,還有父母及老師的苦勸,終於考進成大土木工程學系的夜間部。

    「但改變我的轉捩點不是在剛上大學的時候。」成績不好的歐晉德,習慣了自暴自棄,「那時候最熟的就是打彈子(撞球)了」。直到加入成大天主教同學會,認識了賈彥文神父、單國璽主教,才讓歐晉德有了轉變。「單主教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你只是必須發現你的才能,也要好好思考你現在怎麼走到這裡的。」歐博士才發現小時候常扛下責任的個性,很適合需要團隊合作的土木工程。

    「讓自己變成一個有用的工具」單主教的叮嚀,歐博士僅記在心。完成碩士及博士學位,在大地工程領域成為台灣第一把交椅的歐博士,恰巧碰上台灣退出聯合國。這時候的歐博士,毅然回到台灣,第一份工程便是中山高的規劃設計,而後續的十大建設中,歐博士更是幾乎參與了每一項工程的基礎設計。「在那個大家都在往前走的年代,我看見台灣工程師的責任與態度」,他敬佩的說,「因此我更確定作為土木工程師的國家使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jH4XMN-AE&feature=youtu.be

  • 中山大學夜間部 在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Pukii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6-01 10:28:42
    有 13 人按讚


    亮軒先生,本名馬國光,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影劇科畢業,取得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廣播電視所碩士,曾在史丹福語文中心和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教員,後在中廣公司擔任節目主持人、製作人、廣告公司企畫、《聯合報》專欄組副主任、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廣電科主任,輔仁大學夜間部兼任講師、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客座副教授,夫人陶曉清是知名廣播主持人,兒子馬世芳也是廣播主持人和作家。

    亮軒先生是在八、九○年代,與趙寧、司馬中原、羅青被戲稱「四小名嘴」,他博學多聞,演說具臨場魅力,深受學生、讀者的喜愛。回憶錄《壞孩子》一書,感動兩岸文壇,入圍201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短文〈藉口〉入選翰林版國一國文教材。

    亮軒的著作豐富,有《情人的花束》、《亮軒極短篇》、《不是借題發揮》、《吻痕》、《亮軒的秋毫之見》、《說亮話》、《風雨陰晴王鼎鈞》、《邊緣電影筆記》、《2004/亮軒》、《假如人生像火車,我愛火車》…等二十餘種。為了推廣他畢生喜歡的文學與美學,2012年在自宅開闢「亮軒書場」,以美學為講述核心,他的理念:「學習是一種狂喜,一種最頂級的娛樂」,內容精彩豐富,因此場場爆滿。曾獲頒「中山文藝散文獎」及「吳魯芹散文獎」肯定。這場亮軒先生要分享他的文學夢想和創作之路,您會看見文學世界的浩瀚,千萬別錯過!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 敬邀
    活動官網:http://eservice.scsb.com.tw/scsbceaf/showMessage.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