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山堂建築特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山堂建築特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山堂建築特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山堂建築特色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25的網紅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預期遊台灣|台北城 台北城就像 Tiramisu(提拉米蘇)。驟眼看是一個整體,唯獨當你慢慢細味,才能夠發現她的層次和韻味。在這個1.4平方公里大的城廓範圍,堆疊著清治、日治和民國政府三個時代的管治理念和建築特色。 今天我們總喜歡把「台北」的發展追溯到1709年的陳賴章墾號。然而,這只能說是...

中山堂建築特色 在 ??? Rita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22 14:34:45

#附上影片介紹 來一趟古蹟文青微旅行 我們來🌟中山堂堡壘餐廳🌟 一起喝下午茶吃美食, 在美麗的古典建築裡, 度過一個午後的悠然時光, 這裡創造一個美好的令人開心的美食環境和體驗。 提供下午茶鬆餅,牛排和燉飯等精緻餐食,還有多樣的特調飲料可供選擇喲!👏👏  中山堂堡墨餐廳堡壘廳, ...

  • 中山堂建築特色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08:26:43
    有 13 人按讚

    #不預期遊台灣|台北城

    台北城就像 Tiramisu(提拉米蘇)。驟眼看是一個整體,唯獨當你慢慢細味,才能夠發現她的層次和韻味。在這個1.4平方公里大的城廓範圍,堆疊著清治、日治和民國政府三個時代的管治理念和建築特色。

    今天我們總喜歡把「台北」的發展追溯到1709年的陳賴章墾號。然而,這只能說是台北盆地的發展。以「台北」作為一個單位,在清朝管治的大部份時間根本並不存在。

    經濟商貿發展的確孕育出一個又一個的市街,例如艋舺、大稻埕、新莊、板橋、八芝蘭和錫口等。但與其說「台北」轄下有這些市街,實情是這些市街代表了這片將來被稱作「台北」的土地。

    直至1875年清庭批准福建巡撫的「臺北擬建一府三縣」提案,「台北」這政治單位才真正出現。然而,清政府還未來得及把概念完整落實,就被日本政府所取代。日治總督府一步一步把這個清政府的遺念轉化成現實,形成了台北市的趨型。

    走在今天的台北城,除了孤立在旁的幾座城門,大概已經很難再感受到任何清朝的氣息。然而,若你仔細看看,你會發現,無論是國立臺灣博物館或中山堂等建築物,滿佈銀樓的衡陽路、滿佈書店的重慶南路抑或是有相機街之稱的博愛路,其實都離不開清台北城的最初痕跡。

    這客Tiramisu,總是讓你難以忘懷,再三回味。

  • 中山堂建築特色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2 17:30:01
    有 147 人按讚

    🛤【花蓮電影節@鐵道電影院】🎥

    去年我們辦公室籌辦身障影展時,有一個很大的苦惱,在於花蓮適合舉辦影展的場地實在不多,當今年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中山堂整建為「鐵道電影院」,配合在花蓮舉辦的2020年全民運動會,以2020年「花蓮電影節」作為啟用序幕,著實令人期待、興奮不已。🎉

    上週五我參加2020年花蓮電影節「以鏡誌動」主題影展開幕式,到場的藝文界朋友們都對園區中山堂整建結果、電影節選片片單讚不絕口。👍

    錯過國慶連假影展的鄉親們不用擔心,18日還有《野球孩子》、《下半場》、《我們的名字叫春日》三部影片可現場索票欣賞。閉幕片特別選經典的《我們的名字叫春日》紀錄片,以玉里春日部落的阿美族人為了參加端午節龍舟賽激起全部落大團結的勵志故事,當天導演馬耀.比吼也將出席映後座談,詳情可上臉書「 花蓮藝文漫遊 」粉絲頁查詢。

    鐵道文化園區內的日治時期建築保存良好,中山堂內部整建後,不僅添購院線電影院等級的播映設備,包括RGB雷射數位放映機(2K)、7.1杜比環繞音響,且廳內共有64席座位及2個無障礙座位,營造出花蓮第一個非商業電影的播映空間,相信縣府只要妥適規劃各式影展、擬定民間團體租借辦法,將結合公、私部門、非營利組織的力量,大大活化園區,讓鐵道文化園區一館成為內外兼具、極有特色的影音藝文中心。🤗

    ℹ2020花蓮電影節官方網站:https://reurl.cc/x0NZ21
    ℹ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地圖:https://reurl.cc/OqY1o7

  • 中山堂建築特色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8 23:36:24
    有 1,353 人按讚

    【立足城市之6】走訪橋頭糖廠:不喝蘭姆酒要吃酵母冰
    攝影/文:洪立

    最近種甘蔗很紅,但重點不是空想市政,高雄真的曾經是糖業重鎮,而橋頭糖廠更是故事的開始。
    至於我,橋頭糖廠的印象則始於 #紅豆酵母冰。


    ▍台灣第一個製糖工廠

    小時候跟家人來糖廠,都說要去 #橋仔頭,那時還沒有捷運,大多開車來。橋頭糖廠是台灣第一個現代化機械式的製糖工廠,在1902年完工,主要出資者是三井財閥,也代表高雄的工業化從製糖開始,蔗糖、鐵路、港口,構成了台灣南部最早的「農產加工出口」體系,也帶動早期港市的成長。而今,製糖的黃金時代遠去,轟轟運轉的機械已啞然多時,百年歲月凝結在綠樹成蔭的廠區中,光影在鋼鐵與紅磚間放映著遙遠模糊的回憶。


    以產業發展為使命的廠區,行政區有別於印象中的日式建築,以 #熱帶殖民樣式為主,例如當時辦公室的 #社宅事務所 與 #俱樂部,而宿舍區就是日人熟悉的和式風格,一同和這群離開母國的殖民者遠渡重洋。


    如果我是當時橋仔頭的居民,一定會被幾年間快速擴增產業規模嚇傻,從製糖開始:


    1901 橋仔頭火車站、郵便電信局、新式製糖工廠
    1902 觀音像
    1903 社宅事務所
    1903 首創牛牽輕便軌道,五分車前身

    1908 西部縱貫鐵路與糖鐵同時啟用
    1910 製糖工廠全廠完備
    (有興趣可看《郭桓姍的台灣糖廠景觀保存元素之研究─以橋仔頭糖廠為例》)


    平地起工廠,十年前還是大清國純樸的農村,十年後就成了殖民帝國的經濟要塞,在橋頭之後,後壁林製糖所(小港糖廠)、旗尾糖廠(旗山糖廠)、阿緱製糖所(屏東糖廠)、南洲糖廠陸續興建,高屏平原也佈滿了糖鐵的軌道,而今,大歷史已過,糖廠又回到往昔的安靜。


    ▍高雄市的誕生
    原來當初的糖廠發展逐漸擴大,也讓橋仔頭糖廠內部的鑄造廠遷移至打狗,更促成了後來的高雄市誕生。
    一直到二戰時部分廠區被轟炸,戰後中國黨政府重建,還把神社拆了改建成中山堂,一直到今天經歷許多改變。
    糖廠1998年被列為古蹟,是 #全台範圍最大的古蹟,不知現在還是不是,2000年時就已經沒有產糖了,不說我還以為台灣糖廠的冰都是當地產的。
    🍦 🍦


    ▍糖業文化不要扁平化

    在這片土地上運作數百年的糖業,至今只剩零星甘蔗田。但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著和甘蔗分不開的回憶。甚至到了戰後的1950年代,台糖還是台灣最大的企業,賺進不少外匯,成為後續產業轉型的要角。


    而今,到多數糖廠多半被裁撤,有些成了觀光勝地,例如十鼓文化園區就進駐了橋頭和仁德糖廠,蔗糖大規模生產已不再,私人的製糖工廠,甚至家庭式的工作坊朝精緻與特色化發展。


    若要說到最近很紅的甘蔗釀酒,高雄旗山也有法國人經營的「文藝復興蘭姆酒廠」,這位台灣女婿,先是花了一年半從頭種起甘蔗,再進行榨汁、發酵與蒸餾,也有從虎尾購買糖蜜當作原料,蒸餾後還要在酒桶熟成數年才成為商品。


    小型酒廠重點是要以獨特的風味和職人各有不同的釀造手法取勝,結合在地原料、水質、氣候...都會呈現不同樣貌,這又是說故事的好時機,也可以是和在地飲食文化、觀光旅遊結合的深度體驗。


    拼命開墾蔗田,大規模生產拼量外銷的年代已過了,也不是效法加勒比海島嶼、菲律賓等熱帶國家大量來釀造蘭姆酒就一定成功。我們的蔗糖產業,帶著獨特的歷史,應該走一條自己的路。


    ▍令人卻步的酵母味道
    至於我自己的回憶呢?


    對糖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紅豆酵母了。想起小時除了玩最期待的大概就是吃冰。


    記得最愛的是香草冰淇淋,不過看長輩都吃紅豆酵母冰,實在不解,小時曾經試過一口,酵母冰的味道實在很奇怪,有點像是健素糖,那種發酵的深沉滋味,像衣櫥的味道嗎?我不知道,也不好形容。


    有別於五顏六色的小冰品,小時一直都對酵母冰興趣缺缺。酵母冰似乎是 #大人的味道,要長大才懂得品嚐的風味。我真心這麼覺得。


    但有天不知怎麼的,大概高中吧,突然覺得想再吃吃看酵母冰,於是就點了一碗,不知是認為自己長大了還是哪來的錯覺,突然覺得好像吃得下去了,一點也不勉強,似乎懂得品嚐那種微甜、濃郁的發酵滋味(似乎跟 #wakamoto 若元錠有幾分相像?)。


    也是從那天起,每到橋頭糖廠,我就再也沒有點其他的冰品,從此愛上酵母冰,跟紅豆也是絕配,是種莫名其妙的成年禮嗎?我想是的。


    ▍吃的不是糖而是回憶
    每個人喜愛的味道就是如此微妙,人們往往不知所云,你喜歡的別人不一定喜歡;若問最愛吃的東西,除了真實的口感、味道或香氣以外,幾乎都離不開回憶的成分,像是 #家鄉味,#媽媽拿手菜 之類。


    「是回憶,我加了回憶。」


    我對這裡的回憶很單純,就是冰品跟蟲鳴鳥叫。沒記錯的話,我記得以前是在 #中山堂 裡面買冰,外面有個籃球場,可以坐在旁邊吃冰。
    曾幾何時,後來的酵母冰已漸漸取代小時候的香草冰淇淋,也不知為什麼,也許愛上酵母冰之後就代表 #我長大了,我是個 #有選擇自由 的人。
    再也沒有什麼不敢吃了。


    但去到台灣其他糖廠,我發現好像不是每個糖廠都有酵母冰🤔
    糖廠我們下次見。


    #橋頭糖廠 橋頭肉包


    【立足城市】是洪立的影像與文字隨筆,洪立曾居住過台灣南部兩大港都高雄與基隆,目前為好過日影音創意總監,亦共同主持【城市好過日】Podcast節目。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