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學教師職位空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學教師職位空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學教師職位空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學教師職位空缺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Ulysses Yang的翻譯好文,有女兒的父母值得看看: 「無意間看到了一篇近期由朝日新聞評論,關於一位研究日本佛教思想史的女性研究員西村玲於2016年自殺的新聞。我看了內文,發現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同時我理解絕大部分人對英文文章有距離感,所以我全文翻譯出來,希望大家看一下(特別是人...

  • 中學教師職位空缺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10 15:12:34
    有 366 人按讚


    Ulysses Yang的翻譯好文,有女兒的父母值得看看:
     
    「無意間看到了一篇近期由朝日新聞評論,關於一位研究日本佛教思想史的女性研究員西村玲於2016年自殺的新聞。我看了內文,發現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同時我理解絕大部分人對英文文章有距離感,所以我全文翻譯出來,希望大家看一下(特別是人文學科的同學)。」

    最近比較少上臉書,但我無意間看到了一篇近期由朝日新聞評論,關於一位研究日本佛教思想史的女性研究員西村玲於2016年自殺的新聞。我看了內文,發現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同時我理解絕大部分人對英文文章有距離感,所以我全文翻譯出來,希望大家看一下(特別是人文學科的同學)。

    ***
    【研究員的自殺反映了無希望的博後人生】

    西村玲(Ryo Nishimura)的日記表達了她的夢想,她想在實現職業目標的同時,還有著快樂的家庭生活,但隨後又進入了一個反映她混亂內心的黑暗轉折。

    「那會比其他任何事都還要危險,並且事情會更糟,」她寫道。「所以我會將事情保持原樣。我必須這樣做才能活下來。」

    這位一度前途大好的研究員,對她的問題尋求著一種「奇蹟式的解決之道」,藉以「重置自己的人生」。

    但奇蹟從未發生。

    這本從2015年11月開始記載的日記才開始寫不到三個月,這名43歲的日本思想史博士就離世了。

    在財務不穩定、求職困難和破碎婚姻的煎熬下,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死,是一個日本病態笑話的縮影:「一旦你進入了博士學程,所有的道路都導向毀滅,尤其是人文學科。」

    [得獎的研究員]

    西村玲在東北大學就讀,她在2004年取得關於佛教史的博士學位,主要研究18世紀的重要思想家和僧侶-德門普寂。

    她隨後搬回她父母在西東京多摩市的房子,並全心進行研究。

    隔年,她獲得了由日本學術振興會頒發的傑出博後生資格,該頭銜提供每月約45萬日幣的獎學金長達三年。

    「有這筆錢,我可以買一大批研究用的書。」欣喜若狂的西村告訴她的雙親,並承諾她自己要更努力研究。

    她決定每年出兩份研究論文和四份會議報告以符合獎學金的期許。

    西村帶了大量的佛經到她二樓的房間,除了和父母在餐桌吃飯以外,她很少離開那裡。

    但是即使在用餐的時候,她也會快速而不停地談論她的研究。

    「我希望我可以用塑膠膜把自己的頭包起來,這樣我記得的東西就永遠不會漏出來了。」西村曾經這樣說,在餐桌上帶來了一陣歡笑。

    她在2008年出版的第一本書備受好評。她在2009財政年間獲得了年輕研究人員的JSPS獎和日本學士院的另一個獎項。

    在當年獲得日本學士獎的六位獲獎者中,只有兩位具有人文背景。西村是第一個以宗教獲得研究獎的人。

    「她帶領一群年輕的研究人員開拓了新的學術場域,並一個接一個地取得了成果,」為西村提供指導東京大學的佛教學者和榮譽教授Fumihiko Sueki寫道,他。「她幾乎是無與倫比。」

    然而,在傑出研究員資格和獎學金補助結束後,她的生活開始走下坡。

    西村的衣、食、住都依靠父母。為了支付她的研究開銷,西村在一所私立大學擔任講師,並在其他職業學校和文化中心從事兼職工作。

    為了從大學圖書館借閱研究資料,西村依靠支付學費註冊為旁聽學生(auditing student)。

    一位資深的學者,無法忍受目睹著她的掙扎,在2012年給了她一份檢查佛教文學英譯的工作。

    西村接受了這份工作,並且很開心地看到她的年收入超過200萬日元。

    但這份工作只持續了一年。

    西村將她的簡歷發送到20多所大學,尋找一個學術職位。

    一所大學要求她提交六份自己的創作,以作為申請過程的一個環節。每份複印都要花費數千日元。在這個縮衣節食的時期,她決定將它們複印並寄送給大學。

    除了一封又一封的拒絕信之外,她沒有得到任何回饋。

    她的申請材料和一封信同時被寄回,該信寫著:「我們很抱歉,但我們無法奉行您的意願……。」

    西村懷疑一些大學甚至沒有看她的簡歷。

    她用一個迴紋針來固定申請表格,但退回的材料幾乎沒有跡象顯示,迴紋針曾被移動過。

    她沒有收到任何大學的解釋,關於她沒有得到這份工作的原因。

    她家庭生活的現實開始陷入困境。她的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她找不到穩定的工作。

    這些情況導致了一個步入歧途的抉擇:「我要結婚。」

    2014年春天,西村在餐桌上向她震驚的父母解釋了她的婚姻計劃,稱其將「打開一扇救生門」,走出她發現自己已受困其中的洞。

    她在網路上認識的未婚夫,大她超過十二歲。當他們結婚時,她不知道他有嚴重的個人問題。

    2015年4月,西村離開了她父母的家,開始了與丈夫的新生活。

    但婚姻很快地惡化,西村開始自責並且患上了精神疾病。

    2015年11月6日,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幾乎病了,我決定離婚,但他拒絕了。我承認我蒙蔽於試圖找到生活中的安全感,但很難真正承認這一點。」

    西村的日記顯示,她的情緒波動歸咎於幾個主題:她對研究的熱情,她渴望與丈夫和孩子度過穩定的生活,以及她處理生活現實的痛苦。

    12月7日,她寫道:「當我和父母一起吃飯和喝茶時,我感到非常高興。但我自己毀了那幸福,現在它無法挽回了。」

    她在2016年1月7日的日記寫道:「說實話,我想活下去。但是怎麼活?我希望活得快樂又陽光,並再次與大家一起歡笑。但似乎我必須經歷很多麻煩才能達成。」

    她終於讓她的丈夫簽署了離婚協議,並在2月2日遞交到市政廳。

    當天晚上,西村自殺了。

    在寫給她父母的遺書中,她寫了:「我認為我沒有未來」和「我不能繼續努力下去了。」

    這對父母經常如此教他們唯一的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付出大量的努力。你可能不會變得富有,但你可以過上自己的生活。」

    他們的女兒領略了這些價值。

    她的母親和父親都是編輯,他們灌輸女兒大量的書籍。西村在2歲時已擁有50本書。她很快就學會如何閱讀和寫作,並在幾年內成為一隻書蟲。

    當她沒有書讀的時候,西村會大聲誦讀報紙廣告或鎮內招牌上的東西。

    她的父母對於西村這樣,為成一名研究員的童年準備感到非常自豪。

    但現在,她75歲的母親說:「事後看來,我已經無法判斷它是好或壞。」

    她81歲的父親說:「現在大學不是在尋找知識分子。他們只是在尋找方便的勞工。我的女兒意識到了這一點。」

    [學術工作的缺乏]

    由於警覺到與歐美相比,日本缺乏博士生的現象,日本政府在90年代將高等教育的重心從大學轉移到研究所。

    研究生人數飆升,但許多大學面臨財務問題,並且教學職缺沒有增加。

    這在學術就業市場上創造了黯淡的前景。

    根據文部科學省(the education ministry)的數據,2007年完成博士課程的人數為16,801人,是1991年6,201人的2.7倍。

    然而獲得教職的博士人數在同期增長相當緩慢,僅從1,520增加到2,191。該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找到工作的機率從1991年的1:4.1躍升至2007年的1:7.7。

    即使在大學獲得職位也不能保證長期任職。

    在政府鼓勵大學經濟自主的政策下,文部科學省在2004財年開始削減對國立大學的補貼,使學校依賴基於申請的競爭性專案補助。

    大約在同一時間,大學開始招聘更多具有任期限制的“非常規”教師以及兼職講師,這個職位被認為很容易填補。

    根據東京地區大學兼職講師工會的統計,全國大學的講師目前約有一半是由兼職人員擔任。

    在工會和日本女性科學家條件改善協會(Japan Associ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nditions of Women Scientists)進行的2017-18調查中,711名兼職講師中有69%的人表示他們的年收入不到200萬日元。89%的人說他們每年的收入不到300萬日元。

    「兼職講師的職位曾經是學術社會的最底層,現在卻連得到都很難。」工會秘書長Noboru Shida說。

    此外,大多數有空缺的全職職位都有任期限制,這使得博士學位持有人很難制定長期計劃。

    “博士之路是條毀滅之路。” Shida說。“栽培出的人才已被丟棄到水溝中。”

    這現象對於人文學科,一些雇主認為「沒有用」的學術領域來說,前景更為黯淡。

    根據文部科學省收集的年度數據,約有30%的人文學科博士在近幾年中,既沒有找到工作也沒有接受進一步的教育。該百分比是全學科博士學位的平均水平1.5至1.8倍。

    那麼在人文學科中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會發生什麼事?根據該部的數據,其中近20%被列為「死亡」或「行蹤不明」。這一比例高過於全學科平均博士生的兩倍之多。
    (OS:這太可怕了…)

    為了給年輕博士提供更安全的研究環境,該部開展了一項計劃,資助僱用年輕研究人員的研究機構。

    然而,大部分工作都轉到了科學與科技領域。

    2017財政年間,在該部門“優秀青年研究人員領導倡議”下聘請的72名研究人員中,只有一位是人文學者。

    一位30多歲,專門研究平安時代(794-1185)日本思想史的研究員,在3月底完成了他私立大學講師的任期後。他沒有找到新工作。

    「我會繼續尋找研究工作,但與此同時,我會依靠失業救濟過活,」他說。「我也可能會成為兼職或臨時工。」

    他補充說:「我每次在便利商店看到年齡在40到50歲之間的職員時,我都不禁想知道這個人是否也是研究員。」

    西村的死在學術界似乎並不是一個異常現象。

    2018年9月,一名46歲的男子在九州大學福岡校區被發現因火而死。

    他曾在那裡的博士課程中學過憲法,但在2010年就輟學了。

    根據一名認識他的榮譽教授表示,這位前學生努力維持生計,他除了擔任兼職講師,同時也在倉庫和包裹遞送公司做粗工。

    然而,即使在晚上,他也一直回到他已結束研究的辦公室。

    在校園搬遷計劃期間,大學管理部門發現了這位前學生,並要求他淨空辦公室。

    在9月7日的早上,辦公室發生一場可疑的火災後,該男子的屍體被發現在一個攜帶式汽油罐和一個煤油桶旁邊。

    [需要保護他們自己]

    「我認為許多研究人員對西村的故事感到震驚,並認為,『這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病理學家Eisuke Enoki在「朝日新聞」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Enoki撰寫了關於日本博士學位問題的文章,解釋了問題的背景。

    「首先,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常規學術職位非常稀少,以至於即使是一位前景光明的研究人員(如西村)也不被接受,」Enoki寫道。

    他還質疑了招聘流程,特別是女性候選人,是否公平公正。

    傳統的統一就業體制主要集中在新畢業生的集體招聘,這是系統性問題的一部分,因為「這些公司不願意僱用30多歲或有研究經驗但更年長的人,」Enoki寫道。

    根據Enoki的說法,對於大學畢業生和研究所畢業生,特別是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學生來說,獲得工作的機會是有限的。

    但他說,研究人員自己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並應該學會如何在學術界之外保護自己。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沒有學術工作的人是失敗者』」。難怪他們一旦發現自己屬於該類別就感到絕望和認命,」他補充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