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學,簡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學,簡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學,簡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學,簡稱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年3月19日,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號,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簡稱靜修高中或靜修中學,舊稱靜修女中。(張哲生 攝) 靜修中學設有高中部(普通科、技術類科)與國中部,為天主教教會設立之中學;校訓是「靜心修身」,知名校友有張小燕、連方瑀、王萊、李彥秀、林心如、季芹、許聖梅、鄒琳琳、莊鵑瑛、潘...

  • 中學,簡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9 14:43:07
    有 3,945 人按讚

    2021年3月19日,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號,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簡稱靜修高中或靜修中學,舊稱靜修女中。(張哲生 攝)

    靜修中學設有高中部(普通科、技術類科)與國中部,為天主教教會設立之中學;校訓是「靜心修身」,知名校友有張小燕、連方瑀、王萊、李彥秀、林心如、季芹、許聖梅、鄒琳琳、莊鵑瑛、潘曉彤、陳依鈴、黃靖雅等人。

    靜修由臺灣天主教道明會於1916年3月創校,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天主教女子學校;當時臺灣天主教道明會首任宗座監牧西班牙籍神父根禮孟德斯(Clemente Fernández,漢名林茂才)有鑒臺灣女子在受教育方面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力排萬難,於臺北大稻埕蓬萊町購地興建校舍。

    1905年,根禮孟德斯神父首先在臺北市開教,當時臺北人口集中於延平與建成兩區,根禮孟德斯神父在今民生西路天主堂現址購進廣大土地,於1911年鳩工興建哥德式教堂一座,並在1914年竣工落成,名為「蓬萊町大聖堂」,是臺北市第一座天主教堂,亦為當時市內最雄偉的建築物,其旁邊興建有道明會館一棟,做為司祭館與傳道所之用;初期教友僅兩、三百人,自蓬萊大堂興建後,教務日漸興隆,居民信教者甚多。

    臺灣天主教道明會除了曾興辦傳道師養成所外,鑑於女生受教育機會較少,便於1916年在教堂旁購地創辦女校,校名定為「私立靜修高等女學校」,兼收臺、日籍學生;學校在1917年4月1日開學,由根禮孟德斯神父自任校長,後交道明會修女接管;由於畢業生素質高,校譽相當受到肯定。

    1945年二戰結束後,靜修改為初中及高中兩部,並更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女子中學」,於1946年由修女洪奇珍出任校長。

    靜修在1968年增設日間部商科會計事務科和夜間部商業補習學校,後於1990年加設商業文書事務科,並於1996年再增設夜間部商業經營科,而成為國中、高中、高商、日夜間部兼備的完全中學,達到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2007年,靜修開放招收男生,但只限定國中部,為甄試入學。

    靜修國中部的男學生從2018年開始可以和女學生一樣直升高中部,以致於校名中的「女子高級中學」無法涵蓋所有學生,於是靜修在2020年7月6日正式更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以符合實情。

    《歷任校長》
    1917首任校長:根禮孟德斯神父(西班牙籍)
    1925第二任校長:多瑪斯神父(西班牙籍)
    1936第三任校長:小宮元之助(日本籍)
    1941第四任校長:鈴木讓三郎(日本籍)
    1945第五任校長:陳若瑟神父(西班牙籍)
    1946第六任校長:洪奇珍修女
    1983第七任校長:潘采薇修女
    2000第八任校長:蘇嬰珠修女
    2008第九任校長:歐陽台英
    2016第十任校長:蔡英華

    《校歌》
    作詞:第六任校長洪奇珍修女
    作曲:前音樂老師呂泉生老師

    靜修大主保
    聖女嚴美黛
    貞操潔心身
    白璧純無瑕
    賢德慈愛風
    師生同感化
    我校受庇護
    名望馳邇遐
    燦爛星光遠自天堂來
    豔麗花兒耶穌親手栽
    賜褔靜修千千萬萬小女孩
    雙手伸開投向神聖慈懷
    靜心修身真理是愛
    遠惡親善前非改
    來來來聖女在前途領帶
    到達天堂樂矣哉

  • 中學,簡稱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3 18:49:13
    有 883 人按讚

    2021年3月13日,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141號(建國北路口),台北市立中山女高校門。(張哲生 攝)

    中山女高的前身為1897年設立的「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是台灣最早設立的女子中學,歷經多次更名,於1922年改為「台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簡稱三高女)的台北市中山女高前身,在1937年遷至今址時,所新建的三層樓校舍(今逸仙樓),在當時被認為是最新穎的建築。

    1936年動工興建、坐落在校門旁的逸仙樓竣工於1937年;1997年2月20日,被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第三級古蹟)。目前其一樓為行政辦公室、校長室、簡報室、教官室、與教師辦公室,二樓、三樓為一年級教室。

    1930年代,台北市的幾座中學校舍,如一女高(今北一女)及第三中學(今師大附中),都採L形平面,轉角處外部設置主要入口,內側則多出一座低矮小屋作為廁所,而三高女(今中山女高)即是這種典型的平面。

    這個作品在形式上可以接上包浩斯(Bauhaus)的傳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幾個方體作高低大小不同之組合,得到一種不對稱平衡的美感;再者,它在立面上的開窗,兩個一組,很有節奏地排列,立面的秩序達到高度的嚴謹性,在台灣近代建築中,尚無出其右者。

    中山女高的校名沿革如下:

    1897年,台灣總督府國(日)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成立。

    1902年,改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

    1905年,將「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中的「本科」改為培育以台籍女小學教員為主。

    1909年,學校遷校至「艋舺公學校」(今老松國小)。

    1910年,改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

    1915年,遷校於艋舺(台北廳大加蚋堡艋舺後菜園街),即今天內江街台北護理學校城區部。

    1919年,改為「台灣公立台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

    1922年,改為「台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改正台灣教育令」發佈,實施台、日共學制,簡稱「三高女」。

    1937年,遷至朱厝崙與上埤頭交界一帶(今長安東路現址),原艋舺木造本館「榮光樓」亦一併搬遷至新校區,原址改設「台北第四高女」。

    1945年,二戰結束後,改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二女子中學」。

    1955年,汐止分部(今新北市立秀峰高級中學國中部)設立,並於1964年脫離。

    1958年,與北一女中、建國中學、師大附中、成功中學等高中合辦台北五省中聯招。在聯招實施初期,台北高中之志願序尚未成形。

    1967年,因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遂將校名冠上所在地之區名,更名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簡稱中山女高或中山女中。

    《中山女高校歌》

    詞:梁寒操
    曲:蕭而化

    我們是中華的好女郎
    (後來改成:我們是國家的好青年)
    新時代的任務在擔當

    建設自由的國家和大同的世界 養成科學的頭腦和仁愛的心腸

    窮搜乎學術之淵藪 偕行乎道義之康莊

    我們的第二家庭 就是這臺北中山女高 幾年師生的生活 永遠不會遺忘

    我們歡呼 我們高唱 要團結努力 把中山女高 發出閃閃的豪光

  • 中學,簡稱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7 19:00:36
    有 57 人按讚

    【「很有賺錢頭腦」還是「自我物化」?北一女學生「擺攤陪聊」,你怎麼看?】

    12月12日,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學(簡稱北一女)117周年校慶活動日上,有女高中學生擺「陪聊10分鐘收費45元」攤位,引起網友熱議。北一女校長解釋,攤位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學姐希望就選課問題等提供意見,「想法單純且正向」。

    然而,作家林韋地認為,活動的本質是父權經濟,女學生賺取的是「父權紅利」。台灣律師呂秋遠則不認同,形容把事件滑坡到性與父權的人,尤如魯迅所說:「看到白臂膀,立刻就想到豐乳肥臀、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思想只能在這一點如此躍進。」

    事件亦帶出有趣的疑問:若是男校學生舉辦,結果會一樣嗎?你怎麼看?https://bit.ly/3p3C131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端傳媒 #端圓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