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考完後的心態調適】
前幾天是部分同學第一次模考結束
不管同學是模考完了!或是模考完了...
提供「三省」供同學參考
一、讀書計畫反省
暑假過了一個月
相信有不少同學在一開始就有做完整的讀書計畫
大家不妨趁考完試檢驗一下自己的計畫
是否有助於達成目標
首先是「執行率」的問題
如果執行率不足...
【模考完後的心態調適】
前幾天是部分同學第一次模考結束
不管同學是模考完了!或是模考完了...
提供「三省」供同學參考
一、讀書計畫反省
暑假過了一個月
相信有不少同學在一開始就有做完整的讀書計畫
大家不妨趁考完試檢驗一下自己的計畫
是否有助於達成目標
首先是「執行率」的問題
如果執行率不足建議用一些輔助app(番茄時鐘)
幫助自己能多花時間在書本上
再來是「專注度」的問題
這有可能是生理、心理等因素造成
建議同學不妨透過「運動」來增進讀書效率
建立「明確目標」來讓自己讀書更有動力
最後是「準備方向」的問題
需要檢視是否準備方向偏離
建議可以做一回考古題
檢視到底是模考太難或沒掌握到考試重點
二、考題錯誤反省
找出自己這次模考錯誤的地方
無論是粗心算錯、填錯卡抑或是毫無頭緒、看錯題目
建議花一點時間把錯的地方寫在錯題本上
或是最好是烙印在腦袋裡
揮之不去的那種 #錯題本
三、心態反省
考不好先別氣餒、甚至萌生放棄數學的念頭
如果有這樣的想法
給同學幾個不宜放棄數學的理由:
📍數學是拉開級分最關鍵的科目之一
觀察每年各科的五標可以發現
數學的五標往往是全距最大的
105~110年為例
從均標進步到頂標
數學差5-6分、國文2-3分、英文4-5分、自然4-5分、社會3分
從底標進步到均標
數學差3-5分、國文3-4分、英文4-6分、自然3-4分、社會3-4分
也就是說同樣超過一定數量的考生
數學、英文能差的分數最多
📍數學是有很大機會在短時間衝高的科目
更進一步說
要在短時間內衝刺最多分的角度觀察
數學可能是最容易的
曾經看過學生
從數學模考2級分到學測14級分
而進步4-5級分以上的也不在少數
但較少聽到國文、英文在短時間
進步4-5級分、甚至是10級分以上
因此把時間好好投資在數學
相信結果不會讓同學失望的
📍排名較前的學校通常會採計數學
分享一個例子
曾經有一位學生在學測考試前
決定要專心準備別科暫時不再讀數學
這位同學最後國、英如願得了高分
但發現想填頂尖大學時
卻因為數學考得不好而無法填寫
這樣的情況非常可惜
尤其111學測台大全數科系都會採計數A或數B
而清交成政中字輩或醫科有90%採計數學
如果有志考這些學校的同學
數學更是不能忽視
📍考試都具有一定風險、孤注一擲不是好的策略
1. 將會少掉許多科系可以選填
以110學測為例(111學測尚未更新於所參考的網站)
(以下資料參考行動學習網)
各科系採計五科的數量分別為
國文1787系、英文1767系、數學1291系、社會722系、自然712系
放棄數學少掉許多可選擇的科系
比起社會或自然影響要更大
除非志向非常明確、非OO系不讀
否則會是相對冒險的作法
2. 失去分散風險的功用
每個考試都有其風險:包含主觀和客觀
主觀的部分可能因為粗心、失常、身體狀況不佳、塗錯卡...
客觀的部分可能因為該年度考題太簡單或太難
各種不確定因素造成考試存在種種風險
如果考的科目較多就較具有分散風險的作用
例如:假設今年國文不小心塗錯卡或身體狀況不佳失常
但是數學考出平常水準
至少可以往採「英數」兩科、或「國英數」用數學分散風險
但如果放棄了數學、就只能硬著頭皮選只採英文的系
📍學數學就像騎腳踏車
相信騎過腳踏車的同學都知道
一開始一定是很費力而前進的速度不會太快
但是到開始加速的時候
輕輕一踏就可以前進很長的一段距離
讀數學也是一樣
立竿見影通常是不太可能的
但只要堅持不懈
終究能破風前進 獲得佳績
第一次模考結束
不管同學是「考完」了、或是考「完了」
只要設定明確目標 徹底執行
反省題目錯誤 堅持不懈
相信一定會一次比一次好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段論語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共勉之~
#111學測 #模考 #別輕言放棄數學 #堅持 #加油 #放棄數學 #模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