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央研究院延聘 博士後 研究學者作業要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央研究院延聘 博士後 研究學者作業要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央研究院延聘 博士後 研究學者作業要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央研究院延聘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代史學大師余英時辭世】 台灣中央研究院今日發布新聞稿證實,一代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余英時8月1日在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 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的余英時,曾師承國學大師錢穆,是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余英時先後曾被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三...

  • 中央研究院延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5 14:51:37
    有 94 人按讚

    【一代史學大師余英時辭世】

    台灣中央研究院今日發布新聞稿證實,一代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余英時8月1日在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

    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的余英時,曾師承國學大師錢穆,是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余英時先後曾被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三所名校延聘為教授,並以《歷史與思想》一書奠定其史學大師地位,2006年更獲「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為首位華裔得獎者,被西方學界推崇為21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三年前出版的《余英時回憶錄》,成為他生前的最後一本著作。

    中央研究院指出,余英時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

    年輕時曾認為「只有中國本土才能安身立命」的余英時,是少數對當代政治有濃厚興趣的史學家,1980年起在台灣發表多篇政論文章,六四後更堅拒再踏入中國半步,立場鮮明。近年,余英時亦曾多次評論香港及台灣事務,2019年接受《台灣中央社》訪問時,就曾以香港為例,告誡台灣民眾勿在政治上妥協。

    在其歷時十二年寫作的回憶錄中,余英時曾經寫到,「我一開始便認定,『自由』是現代社會和個人所不能或缺的中心價值」,2013年接受《世界日報》訪問時,亦曾談及他對中國未來的看法,表示「我沒有『中國夢』,有的只是人類的夢,我的『夢』就是大家平平安安,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樣的社會才是我的夢。」

  • 中央研究院延聘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2-26 09:30:34
    有 23 人按讚


    【臺大潘寶霞女士講座成立紀事】

    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丘成桐教授為感念香港培正中學國文教師潘寶霞女士(中文系民國45學年度畢業系友)教誨之恩,特捐贈本校「潘寶霞訪問學人基金」共美金壹拾萬元整,交由本校以永續專戶方式存入銀行,依本校受贈收入收支管理要點規定,受贈單位每年提撥專戶之收益4%為延聘講座之用,本金永不動用。丘院士指示該基金用於中文系成立「潘寶霞女士講座」,乃中文系首次設立講座,以促進中國文學之研究,意義非凡。講座邀聘對象為海內外研究中國文學之著名專家學者,每年以一名為限,訪問期間以十日為原則,講座期間發表三次學術演講。

    茲略述本講座成立始末:105年4月初中央研究院丘成桐院士致函本校文學院陳弱水院長,表示因感念潘老師的教誨之恩,擬於中文系設立獎學金或講座。陳院長函轉中文系李隆獻主任,並與李主任通信討論設立形式,此後由李主任直接與丘院士聯繫講座設立事宜。丘院士5月時決定以永續基金方式捐款美金十萬元。5月18日中文系學術委員會通過設立「潘寶霞女士講座」,並於6月1日、6月8日、7月12日陸續經系務會議、院務會議、行政會議通過。

    中文系特於12月12日下午3時30分假系會議室舉行講座成立儀式,潘寶霞老師與家人特地由加拿大來臺,並邀請丘院士、陳弱水院長、潘老師昔日三位同窗好友周富美教授、李先鋒女士、鮑平女士(中文系系友)、丘院士培正中學同學陳德華會長蒞臨,中文系師生數十人觀禮。陳會長當場慨捐美金二萬元挹注潘寶霞訪問學人基金。丘院士與潘老師的致詞真情流露,師生情誼令人感動,二位對教育之理念與期許更令人佩服。當日儀式全程由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支援錄影記錄,並於「臺大演講網」設立「潘寶霞女士」講座專題,以廣流傳。未來系列講座皆會於網站公告,供學界人士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