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央山脈大縱走機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央山脈大縱走機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央山脈大縱走機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央山脈大縱走機車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台灣三六八 Taiwan368,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19夢想第二彈 爬山爬了兩年,在今年終於有點能力去一些想去的地方 一月底跟著高醫山社的團去了七彩湖 這次去走了八天的能高安東軍+巴沙灣牡丹岩的行程 很多人對我的印象都是拍照拍一拍就跑去爬山了 大家也許都知道臺灣有368個鄉鎮市區 但臺灣超過3000m以上的山也是有268座啊 尤其...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Loot2魯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距離上一次的切西瓜環島後 這次我們再度展開為時三天的縱走台灣 一路上,我們不再是走著大條的路 縱走台灣 用偏向深度旅遊的路線去騎 更能體會台灣的美! 好啦其實我只是想除夕跟大家聊天 祝各位新年快樂!!! “沒500公里不回家!”防水霧面PVC貼紙: https://shopee.tw/produc...

中央山脈大縱走機車 在 范婷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9:41:12

20201009-1010 箭竹林歷險記aka文森的陰盛陽衰閂山鈴鳴山之旅 我的第四第五座百岳⛰️ 摁然後我絕對不會再來第二次😂 因為最討厭的地方是有很多咬人貓 上上下下超陡的路 還有一大堆惱人的箭竹林瘋狂打臉🎋 位於中央山脈北二段縱走是一條環狀路線 路線上可取閂山、鈴鳴、甘藷、無明四座百岳 閂山...

中央山脈大縱走機車 在 登山就找台灣三六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20:04:18

2019夢想第二彈 爬山爬了兩年,在今年終於有點能力去一些想去的地方 一月底跟著高醫山社的團去了七彩湖 這次去走了八天的能高安東軍+巴沙灣牡丹岩的行程 很多人對我的印象都是拍照拍一拍就跑去爬山了 大家也許都知道臺灣有368個鄉鎮市區 但臺灣超過3000m以上的山也是有268座啊 尤其台灣特殊的環境,...

  • 中央山脈大縱走機車 在 台灣三六八 Taiwan368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5-09 21:52:00
    有 119 人按讚


    2019夢想第二彈
    爬山爬了兩年,在今年終於有點能力去一些想去的地方
    一月底跟著高醫山社的團去了七彩湖
    這次去走了八天的能高安東軍+巴沙灣牡丹岩的行程
    很多人對我的印象都是拍照拍一拍就跑去爬山了
    大家也許都知道臺灣有368個鄉鎮市區
    但臺灣超過3000m以上的山也是有268座啊
    尤其台灣特殊的環境,讓這些山不僅僅富有壯麗的景觀,還有人文的風情
    對我來說這也是很值得紀錄的一個部份
    今年開始到現在完成了兩項夢想中的行程
    都是累積了兩年的經驗跟實力才敢提起勇氣挑戰
    在這之前,對於這些地方,只敢網路看看人家的文章
    絲毫沒有想去挑戰的勇氣,因為能力經驗都稍嫌不足
    當然夢想清單還有很多,比這兩項難的行程也還很多
    大小鬼湖、童話世界、卑南東稜、甜甜圈谷、伊巴厚溫泉
    還有好多好多我不曾聽過但名字或是其背後故事卻一定很迷人的路線
    但這些地方都必須要做好更多的準備以及訓練
    這樣才對得起自己以及隊友,還有在山下擔憂的親朋好友們
    之後還有很多很多的規劃
    預計今年要完成一半的百岳、明年完百、後年開始全心投入探勘、四年後探中央山脈每一段接每一段的路線,五年後出發中央山脈大縱走,那是我的30歲生日禮物,我很想完成這件事,所以我跟自己說要做足整整五年的準備
    -
    完成之後我想要繼續馳騁在臺灣的山林與海洋以及美麗的文化之中
    即便這要用上我一輩子的時間也在所不惜
    -
    #368鄉鎮攝影計劃 #機車環島 #徒步旅行 #instagram #部落 #賽德克族 #taiwan #台灣 #臺灣 #nature #環島旅行 #花蓮 #南投 #能高安東軍 #牡丹岩 #台灣好美 #空拍 #dji #wrgo #巴沙灣牡丹岩 #秀林鄉 #旅行 #夢想 #百岳 #臺灣百岳 #台灣百岳 #高山攝影 #陸戰隊精神 #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 #爬山

  • 中央山脈大縱走機車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9-21 09:00:01
    有 67 人按讚


    【一個人縱走Q&A】第3回
    登山裝備其他或可省略,唯獨衣服的需求省不得,
    衣物最好的材質是「乾的」,
    多帶一件乾燥的替換衣物比受潮的「高檔貨」還管用…

    山上的衣物/阿慶
    山上的衣服跟一般穿著有何不同?因為要背在身上,講求「質輕」;因為無法有很多件替換,講求「排汗、防溼與保暖」。「衣物」的部份,對爬山而言很重要,因為要餓死不容易,要凍死……一夜就可以了。衣物可區分內層排汗衣、中層衣(中間層)、保暖衣(外套)、雨衣(防水)。在台灣別迷信「狗鐵絲」可以當雨衣,當年(民國九十年代)一件約三千五百兩,穿過幾次之後,某次在白姑大山淋一整天雨,差點凍斃。那種一件好幾萬的狗鐵絲,聽說效果卡好,但是衡量自己的口袋深度,加上「三不五時」才爬一次山,裝備放壞的機率比用壞的機率大很多,所以後來都選用達新牌透氣雨衣,一套一千五百兩起跳,平均四~五年才換一套,這個比較符合艱苦郎的史帶路。山上常下雨沒錯,但總不會每次上山都下雨吧!又不是「白腳蹄教主」。多帶一件乾衣服替換,比任何防水效果良好的狗鐵絲外套,都還管用,因為就算沒淋溼,汗水也會讓衣服溼掉。

    多層次穿衣
    看過洋蔥吧!登山穿衣服就跟洋蔥沒兩樣……層層包覆。運動會讓身體的溫度提高,但高山上只要一停頓馬上會寒冷,加上高山上溫差很大(百公尺垂直溫差0.6度,這是國外數據,台灣大約0.4度,即三千公尺上與平地約差十~二十度,還得考慮風寒效應),因為我們身上沒有長很多毛來保暖,所以要多層次穿衣法來調節,以適應外界的溫度變化。
    一般日常穿的棉布衣料,在山上被稱為「包裹死人的衣料」,因為運動流汗衣服溼掉之後,風來體溫降低,高山上不比平地方便,可以馬上回家洗個澡換衣服,相反的,你必須在荒郊野外度過漫漫長夜,所有的器具、衣物都必須背在身上才有得用,請問,你可以帶多少東西在身上?因此登山裝備講求輕量化,但別誤以為是「減量化」,不然狀況會層出不窮。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會出狀況,但只要有一次狀況,也就夠了,誰有兩條命?

    拜科技之賜,現在爬山衣物的材質講求質輕、排汗、保暖,也就是說重量跟「摳摳」成反比,從最裡層來說明爬山的基本衣物需求︰
    一、排汗內衣、褲︰在溼熱天候的臺灣,就算你不爬山,這東西在平時也很管用,列為必備,而且要準備兩套,身上穿一套,一套備份帶著,要防水包裝(兩層塑膠袋包裹或防水袋),以免淋溼。

    二、中層衣︰POLARTEC材質,具質輕、排汗、保暖、透氣效果,淋溼後會由上往下、由裡往外較快速乾掉,衣型如一般上衣,穿在排汗衣的外層。

    三、保暖衣︰POLARTEC材質,大概就是中層衣的兩倍厚,做成外套形式,這衣服可拿來在平地冬天使用,作用如羽毛衣,差別在於透氣度,可以穿著走路不會悶熱。羽毛衣潮溼之後不保暖又重,POLARTEC材質衣服輕又保暖,可以取代羽毛衣的功能。近年來的「軟殼衣」重量稍重,保暖效果與防水性,則更優於POLARTEC材質。

    四、外套︰通常就是「狗鐵絲」材質,建議不要把它拿來當雨衣,不然會死得很慘。除非是高檔貨,如毛長長的象那種等級,不然以台灣溼冷的天氣,還是「雨衣」比較能夠防雨水。台灣夏季,以透氣雨衣當外套,加上保暖衣禦寒已經足夠。秋、冬季結霜以下的溫度,狗鐵絲外套擋風、防潑水性禦寒,會比較合適。

    五、雨衣︰達新牌透氣式機車雨衣夠用的了。一般雨衣稱為「雙溼牌」雨衣,很重,因為不透氣,外面淋雨,裡面身體熱氣凝結,造成裡外皆溼,名之約「雙溼牌」。有人帶「小飛俠」雨衣上山,樹枝一勾就破,溫度太冷會硬化,風吹會亂飛,根本沒有防水的效果。雨水不是只有從上面落下來而已,它會隨著風往前來、從後來、上下都亂來。尤其植被上的水珠,以箭竹草為最,更是讓你無所遁形,有如水裡游泳一般。所以雨衣要選擇「兩截全套式」。
    透氣型雨衣肩膀大背包背帶壓迫處,透氣膜常會因背帶摩擦而破損滲水,可用3M膠帶檢修,延長使用年限與保持堪用性。台灣的冬季溼冷,最佳的防水組合是不透氣雨衣,裡面穿透氣外套,保持身體最裡層的乾爽與保暖,但是衣物的重量會使負重增加,在負重與「口袋深度」之間,自己衡量吧!

    六、長褲︰舒適度以POLARTEC材質為首選,夏季選薄的就可以,冬季活動才選厚的。這褲子郊山不宜,因為很會粘「赤查某」,郊山可以羽球長褲替代。「軟殼褲」,比POLARTEC材質重一些,但是防水性與保暖性較佳,行進時穿「軟殼褲」,營地過夜換穿POLARTEC材質,會較合宜。

    通常上高山帶齊這六件衣物(夏季用透氣雨衣替代外套,可以少帶一件),重約三公斤,換成其他衣料會是兩倍以上重量,而且體積也會倍增。夏季雖然用不到保暖衣,但是因為有淋溼的可能,可用來當成宿營地的乾衣服替換。食物可以不用多帶(因為往往太累會吃不下),衣服少帶會有失溫、頭痛,引發高山反應的可能,因此衣服要有備份乾衣。用一般衣物替代,除了比較重之外,保暖度也會差很多。要活命某些重要裝備「省不得」,衣服就是其一。

    衣物還包括棉帽(睡覺戴的保暖帽)、行進時的小帽(山上不戴帽,風吹容易頭痛)、手套(除冬季外,一般帶個棉紗手套就夠了)、襪子。高山上沒有夏天,以「過冬」來準備就對了,雖然高山上大太陽一樣會把人晒傷,但是入夜後以及下雨時的寒冷,才是考量的重點。六十年代奇萊的山難,都發生在炎熱的夏季哪!熱可以脫衣服,冷的時候要有衣服穿,而且要能保暖才重要。

    小結:
    「保暖」的作用,主要是我們把身體包裹住之後,藉由空氣的阻絕,讓體溫保留住,這是所謂的保暖。「朋友可以給你慰藉,但真正讓你溫暖的,是你自己的體溫」。用塑膠袋包覆是最保暖的,但是因為不透氣會很悶熱,熱就會流汗,然後就會很難受,因此「排汗透氣」才會很需要。
    爬山的時候是不斷在運動著,水分隨著體熱排出,若你穿著「棉質」衣物,棉質會吸收水分,飽和的時候會變成隔絕層,也就是夏天棉質衣物會很悶熱的原因。再者,潮溼之後的衣物經過風吹,會迅速帶走溫度。做個實驗,用電扇對著溫度計吹,降溫有限,但只要噴個水再用風吹,溫度馬上直線下降。同理,穿著棉質衣料,一旦浸溼之後要等到乾,會散失很多體溫,平地頂多著涼,高山上可能連失溫的問題都來了,所以會說棉質是包裹死人的衣料。如果你喜歡運動,排汗衣物平常就會用到,不用等到上高山才來用,「錢乎死,不要人乎死」。登山裝備其他或可省略,唯獨衣服的需求省不得,其「價碼」也是。
    衣物最好的材質是「乾的」,多帶一件乾燥的替換衣物,比受潮的「高檔貨」還管用;風雨中的不透氣雨衣,較之透氣雨衣更保暖,防水性也更佳,但是會悶熱且材質較重。衣物重量、材質、適用性及價碼,就看自己的負重程度和「口袋深度」,去衡量最適合的取捨吧!

    《一個人的中央山脈》全書文稿
    皆已PO上FB「一個人的中央山脈社團」,
    提供公開瀏覽及下載,以達傳播之最大期盼。
    104年底將集結出版,請洽詢該書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