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產品中有2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Rti 中央廣播電臺 受訪播出了🙌🏻 感謝 宋菁玲 主持人的邀訪 感謝 存根找碴-徐淳耕 學長介紹 「從女高音到流行歌曲 何芸娜的音樂路」 歡迎點開聽聽 #菁彩音樂Bar 👇🏻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1...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民俗工藝」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130種民俗工藝、涵蓋技藝類型五大面向, 最佳工藝絕活鑑賞圖鑑 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技藝的類型十分多元豐富,常見有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等,本書挑選130種...

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07:31:40

#鄭和除了下西洋還負責監督建了哪項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 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但他在建築上也很有造詣,這就鮮為人知了。江蘇省建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孫宗文說,鄭和是內官監太監,主要負責宮廷、塔寺、陵墓等工程方面的事務,天長日久的過問,加上他的天賦和專研,在建築方面不斷有所建樹,堪稱是一位建築工程專家。...

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 在 周世雄 Chou Shih Hsiu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2:03:38

住宅美學雜誌 No. 130 封面專題|專訪當代藝術家周世雄作品 #一生只能入住一次的旅館 Hotel YOLO 永生旅店 @artistbnb 專訪主題:與藝術共居,探索現實異托邦 Live in Art Gallery - 撰文編輯 | 陳寬茵 黑與白極端的存在,反映了人內在兩種截然不同...

  • 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3:28:21
    有 43 人按讚

    Rti 中央廣播電臺 受訪播出了🙌🏻
    感謝 宋菁玲 主持人的邀訪
    感謝 存根找碴-徐淳耕 學長介紹

    「從女高音到流行歌曲 何芸娜的音樂路」
    歡迎點開聽聽 #菁彩音樂Bar 👇🏻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1603/id/127312

    何芸娜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研究所聲樂組,從小學鋼琴、長笛,是十足的古典音樂背景。然而這些優秀的音樂底子,卻讓她在跨行唱流行歌曲初期不是那麼順遂。
    求學時期就曾被資深音樂人曹俊鴻簽下發過單曲,現在的何芸娜更成為金曲歌王荒山亮唱片公司的旗下歌手。演唱功力本就深厚的她,唱流行歌曲的技巧在一點一滴地琢磨中,也更加游刃有餘了。她唱過電視劇的主題曲、片尾曲,自己也寫歌、幫人唱和聲,更擔任過電影配樂及舞台劇音樂總監……
    多才多藝的芸娜近來還在亮哥的鼓勵下,開始創作演唱客家歌曲。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何芸娜的音樂故事!

  • 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4 12:00:59
    有 168 人按讚

    #書摘【維權律師、各領域KOL、公民團體⋯⋯屢遭中國政府整肅的異議者,能否逃脫控制?】

    這幾個月中國政府針對性少數公民團體動作頻頻,7月,包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0逾個倡議LBGTQ+權益的學生團體,微信帳號遭無預警下架;更有關注多元性別權益的學生反應被約談。

    事實上,在習近平上任後,「公民社會」這個詞彙已是禁忌。2014年網路盛傳的中共中央「七不講」政策,將「公民社會」列為禁忌詞;2015年的「709大抓捕」,全國上百位維權律師、上訪民眾被逮補;近年社群媒體更被嚴管,說錯話、站錯隊的大V(網路KOL)、藝人、甚至飯圈都屢遭整肅。

    打壓下,中國的公民社會還存在發展空間嗎?《在人民之間》作者魏簡(Sebastian Veg)觀察到中國社會中一群草根知識份子,以去菁英化的語彙、社會底層的認同,在社群媒體上發聲,遊走在國家監控邊緣。像是為底層議題發聲的導演、分享維權知識的KOL⋯⋯魏簡將這一群非官方、無編制、在人民之間的知識份子,定義為「民間」。

    儘管近年來中國對外部世界愈形封閉、「民間」的力量或許或因打壓佔時屈身,但不會屈服消亡。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為該書中文版撰寫推薦序,指出「民間」知識分子如何真正逃脫國家的控制,是一門從實作中證明的抵抗藝術。https://bit.ly/3zGgJ0U

    ★跨足國際,帶回獨立觀點,#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公民團體 #中國 #公民社會 #知識份子 #草根 #民間 聯經出版

  • 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20:06:09
    有 29 人按讚

    #青鳥選讀 #成為書寫的人​

    「就愈洞徹創作是什麼,也愈洞徹事物的本質是什麼。​
    時間就是作品所創造之物,做作品就是做時間,也就是做時間的觀念。成為書寫的人,意謂成為做時間的人。」​

      《#追憶似水年華》是理解當代思想不可或缺的文學經典,普魯斯特以飽含詩意的巨量文字述說著遲遲無法寫作的故事。主角馬塞爾繾綣於社交與愛情的糾葛,優柔於自己的創作志業;當綿延二千餘頁的小說走到盡頭,懸命以待的作品卻仍未真正現身,燦然懸浮於終卷之後的空白不可見之處。作品臨陣,只是永遠缺席。​

      楊凱麟在《#成為書寫的人:普魯斯特與文學時間》中,縝密地探索普魯斯特對於愛情、繪畫、音樂、戲劇的深刻思考與想像,試圖回應《追憶似水年華》所留下的一個嚴苛又燒腦的問題:何謂當代文學?​

    • • • • • • • • • • • •​

    #作者介紹​

    #楊凱麟​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曾獲《中央日報》海外小說獎。小說創作實驗「字母會A-Z」策劃人。著有《#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分裂分析福柯》、《分裂分析德勒茲》、《祖父的六抽小櫃》、《發光的房間》、《虛構集:哲學工作筆記》,譯有《德勒茲論傅柯》、《消失的美學》、《德勒茲─存有的喧囂》、《傅柯考》(合譯)等。​

    #選讀 #青鳥選讀 #外國文學研究 #外國文學 #文學 #楊凱麟
    出版社: 時報出版

  • 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2-23 22:00:11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民俗工藝」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130種民俗工藝、涵蓋技藝類型五大面向,
    最佳工藝絕活鑑賞圖鑑

      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技藝的類型十分多元豐富,常見有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等,本書挑選130種傳統工藝項目,以「生命禮俗」、「歲時節慶」、「廟會祭典」、「寺廟裝飾」、「信仰習俗」等五大面向分類,進行完整詳盡的圖文介紹,呈現彌足珍貴的民俗工藝絕活與文化資產。

    ◎130種台灣傳統民俗工藝項目,完整詳盡介紹
      輯錄台灣民俗工藝有關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木造、版印、竹藝、花藝、飲食料理等介紹,堪稱台灣民俗工藝圖鑑大全。

    ◎豐富多元的台灣民俗工藝大觀,涵蓋五大面向
      [生命禮俗工藝]——生育與成年禮俗、結婚與做壽禮俗、喪葬禮俗、墓葬禮俗;[歲時節慶工藝]——春令節慶、夏令節慶(端午)、秋令節慶、冬令節慶;[廟會祭典工藝]——神祇鑾駕、迎神排場、迎神陣頭、建醮法會、祭典祀宴;[寺廟裝飾工藝]——屋頂裝飾、牆面裝飾、屋架裝飾、外檐裝修與台基裝飾;[信仰習俗工藝]——祭祀器具、祭祀紙錢、民宅辟邪、護身辟邪、聚落辟邪

    ◎精湛展現工藝技法的細部流程,迅速理解工法
      採圖解方式解說各民俗工藝,遇重要的傳統技藝與職人,即以step by step的流程安排一目了然的步驟過程,留存傳統技藝與職人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紀錄。
        
    作者簡介:謝宗榮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兼任講師。
    ◆現職宗教與民俗研究者,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著有《神像與信仰》(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等書。

    作者簡介:李秀娥(1962~)
    ◆出生於雲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信仰研究者。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博揚文化)、《台灣傳統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博揚文化)、《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遠足文化)、《圖解台灣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圖解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晨星出版)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23 16:00:11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由傳統的宗教信仰所衍生出的各個文化面向,一向是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文化資產。或謂一個人的旅遊地圖中,一生所必要親眼目睹的人類文明史景觀,諸如中國的雲岡造像、敦煌莫高窟、希臘的神殿、義大利與西班牙的教堂等,無一不是宗教文化的產物。而在世界上著名的古代藝術作品中,不論是中國先秦的銅器與玉器、漢代的帛畫、三星堆的青銅面具,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石雕像、達文西與拉菲爾的聖壇畫、聖母像等,皆是宗教文化的展現。

      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中的神像、寺廟建築等,雖然無法和這些世界頂尖的宗教作品相提並論,然而由於台灣傳統宗教文化的內容豐富,除了起源自遠古時代的自然崇拜與巫術信仰之外,更有儒教與道教、佛教的巨大影響,面貌十分多元化。這些宗教文化的內涵,也隨著各族群、地域的不同而各自呈現出其特殊的文化形貌,再加上台灣民間的廟會活動興盛,無形的信仰文化資產更讓這些以寺廟建築為主的有形文化顯得活潑而生動,而不再只是脫離當代生活經驗的「遺產」。

      台灣的社廟宛如一座挖掘不完的寶庫,不論其規模大小,只要我們用心加以深入觀察,都可以編織、描繪一幅十分生動而精彩的「圖畫」,而且更是年復一年不斷上演的「動畫」。《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中所呈現的文字與圖片,是筆者二十多年來在全台踏查之下所累積的成果。以筆者一己之力,雖然無法將全台每一座社廟及其廟會活動都考察一遍,但是從數萬張的圖片中逐一檢視而挑選出較具有代表性者,對於年近花甲的本人來說,也是視力與記憶力上的一大考驗。因此,若是以「圖文書」的標準來說,這本《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無疑是全新的呈現。
        
    作者簡介:謝宗榮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兼任講師。
    ◆現職宗教與民俗研究者,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著有《神像與信仰》(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等書。
      
      
    作者粉絲頁: 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28 00:39:59

    本集主題:與佛有約 - 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五次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此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曹德啟先生,他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來為各個聽眾介紹此展。

      本拓片展覽內容主要是石刻佛教造像碑的發願文。石刻造像顧名思義,是指在石頭上雕刻佛像。這是非常慎重,珍貴難得的經驗。造像完成時,刻下發願文記錄緣起過程、時間、共同出資的佛弟子、指導法師、造像內容,最重要的還有個人或眾人發願造像目的。發願是學佛、修行成佛的起點,可稱為初發心。發願造像供養佛陀,同時請佛見證、護持眾人的修行。發願產生的動力既是向上供養佛,也是祈請佛向下護持。藉由造像,發願者與佛陀之間深層地溝通互動,這是我們將發願文的展覽命名為「與佛有約」的原因。

      「與佛有約」,約定的內容分為供養與護持。何以造像供養?佛教強調佛形像(色身)莊嚴美好,非世間語言所能比喻。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令觀者無上歡喜,目不能捨,心更嚮往,由此走上學佛之道。可以說在佛教傳播上,文字與圖像並重,尤其是對初階者,佛像莊嚴是直觀入門的捷徑。

      佛教又說畢竟空,三界唯心,色身如幻;故《金剛經》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又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古來名僧大德都深知圖像的重要,《續高僧傳》記載唐代淨土宗大師善導(613-681),造淨土變相三百多幅。日本的雲遊僧圓空(1632-1695),盡其一生日夜雕刻木佛像,行腳四方以佛像與信徒結緣,他刻了十萬尊以上的佛像,至今在各地寺院遺存約五千尊。他們都成功地透過佛像傳播佛法。如展覽拓片內容所見,或個人發願,或信眾相約共同集資造像,表明他們供養佛陀,虔誠修行的心意,與古代高僧的願力沒有兩樣。僧俗積極複製圖像,造像無數的過程,是佛教藝術的特徵之一。

      「與佛有約」約定的第二部分是請佛護持,或稱保佑、加持。為何需要請佛加持?發願是修行者實踐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是自力,而佛陀加持可以說是他力;自力與他力互為表裏,相互輝映。修行菩薩道者,在實踐生活中唯恐自力有限,智慧不足,故祈請佛力加被,速成佛道。現實世間紛擾不斷,飛來橫禍難以預料,故而需要觀世音菩薩無時不刻的保護,「千處祈求千處應」,滿足世俗人的需求。

      佛陀出家,修行證道的初發心是為了解脫無常世間,超越生死輪迴。他證得圓滿正覺,說法度化無數弟子,最後在雙樹之間側臥,宣稱進入常樂我淨的無餘涅槃。弟子們依法火葬荼毗後,將無數的佛舍利子分送天下,造塔供養,流傳佛法。從此佛陀不在世間,進入像法時期。僧眾為了克服佛法即將消失的深刻憂慮,除傳抄經典,講經說法之外,更加強對佛舍利的崇拜。世間護法的皇帝如印度阿育王為弘揚佛法,供養佛陀,在各地造八萬四千佛塔;隋文帝也仿效阿育王,積極在全國各州造立舍利塔。

      在無佛的時代,修行者造像祈願,將來往生彌勒菩薩所在的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在久遠的未來將下生世間成佛,並且廣大說法,令所有眾生開悟。修行者往生兜率天,將來也隨著彌勒下生,聞法開悟。這是最初往生者的心願。到了南北朝末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逐漸取代兜率天,成為世俗信眾臨終往生的標的。阿彌陀成佛前曾發四十八大願,其淨土極樂世界莊嚴光輝,滿足物質需求,修行精進,更方便的是信者臨終前只要發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次,必得往生。

      從展覽拓片可看出,發願者涵蓋社會各階層,皇帝、貴族、官吏、將軍、士兵、僧人與民眾,不分貴賤,在不同的時空,各自發願,共同參與供養與實踐學佛修行的經驗,此展共分分為六大展區。

    • 壹、莊嚴
    • 貳、崇因樹果
    • 叁、現世利益
    • 肆、修行實踐
    • 伍、佛法復興
    • 陸、淨土往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