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派聊德國】
德國至中世紀以來發展的技職教育體系一直都是許多國家努力效仿的目標。這套建教合作與傳統學習的雙軌制教育讓德國在G20國家中擁有僅次於日本的青年失業率。
然而德國在2000年全球PISA(跨國評估學生能力計畫)中低於世界水平。雖在實施教育改革後已經改善,卻面臨教育資源失衡的問題...
【#凱派聊德國】
德國至中世紀以來發展的技職教育體系一直都是許多國家努力效仿的目標。這套建教合作與傳統學習的雙軌制教育讓德國在G20國家中擁有僅次於日本的青年失業率。
然而德國在2000年全球PISA(跨國評估學生能力計畫)中低於世界水平。雖在實施教育改革後已經改善,卻面臨教育資源失衡的問題:來自社會底層的孩童與日益漸增的難民都是考驗。
為了提升PISA成績,德國充斥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迷思,唯有重新建立新思維:實行課程數位化、提升教育經費、保障教育工作者待遇、平衡技職與學術人才發展,才能在新世代中重展教育風彩。
今天就讓凱派代這大家來看看德國六大黨團對於未來教育政見的規劃:
📌Union
1️⃣日託中心的擴建及品質提升。
2️⃣提供三歲以上的幼兒語言教育。
3️⃣斥資10 億歐元關注學生在新冠狀病毒下的社會和心理狀態。
4️⃣提升教師以及學生資訊技能(科技、IT知識、媒體技能)
5️⃣哈茨方案Hartz IV:資格符合者補助100歐元。
6️⃣BAföG法案資助:協助學生完成學士學位,不受年齡限制取得碩士學位。
7️⃣斥資1.5 億歐元開發數位教育,開通歐盟間的教育平台。
8️⃣掃盲課程:注重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
📌SPD
1️⃣兒童福利:免費日托中心計畫普及。
2️⃣小學實施全天制教育。
3️⃣2030年增倍教師與輔教員人數,免費教育培訓課程。
4️⃣每位學生都能擁有電腦及網路,提升媒體素養。
5️⃣學徒保障:建教合作&雙學制計畫,協助進入公司學習,尤其農村及偏鄉地區。
6️⃣BAföG計畫:消除年齡學習限制,尋找職業也能保障生計。
📌AFD
1️⃣家庭&工作結合:推廣公司附設幼兒園。
2️⃣支持多層級教學:特教學生不應在普通學校就學。
3️⃣難民&移民教育:不就讀普通學校,必要狀況下使用母語學習。
4️⃣德國文化與價值觀納入小學課綱,傳遞文化資產。
5️⃣不加入伊斯蘭相關宗教課程,穆斯林學生不被視為特殊生。
6️⃣改革研究生文憑制度:加強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學生不必以學士文憑進入研究所,技職畢業生也可以就讀碩士。
📌FDP
1️⃣將增值稅收入 1% (約25億歐元)以及公共和公費文化組織年度預算10%投入文化教育。
2️⃣推廣兒童語言教育:入學前一年實施德語考試,提供語言需求更多資源。
3️⃣修正教育基本法:中央與地方政府需分工合作,將學校資源數位化。
4️⃣支持實施高中課程後的全國學力測驗(Arbitur)。
5️⃣家長可為子女選擇常規課程或殘疾、學習困難等特殊班級及學校。
6️⃣加強STEM教育(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加入商科學和資訊學科於基本國民教育。在學校設立1000所工作坊,數位媒體結合創新。
7️⃣加強師資建設,符合優秀教師培訓標準,免費培訓幼兒教育領域工作者。
8️⃣2030 年前讓20%的職業培訓人員擁有海外親身經歷,擴大青年招職。
9️⃣擴展Erasmus + 計劃
🔟BAföG目標:支持寄養兒童的教育,提供青年就職1000歐元補助款與終身教育基金的免稅帳戶。
📌Die Linke
1️⃣每位學生都該擁有手機與網路。
2️⃣支持特教學生與一般學生共同上課,提倡平等教育。
3️⃣要求企業必須在建教合作計畫中提供津貼:無名額限制正職轉換,無正職試用期規定。
4️⃣改革《職業培訓法》(BBiG) :鼓勵職業證照擁有者或同等資歷者進入大學進修。
5️⃣BAföG計畫:提供本科畢業生碩士免學費,學貸金額無年齡限制,包含住宿與生活費用。
6️⃣支持難民和移民兒童學習:其母語應為考試中的第一或第二語言。
7️⃣保障就業學習者:提供所有進修就業者合法保障的教育假。
📌Die Grüne
1️⃣確保兒童和青少年福利服務,包含殘疾兒童及其家人。
2️⃣降低新冠肺炎造成的學習差距:全國教育救援基金,維持輔導特教學生之行政費用。
3️⃣推廣 STEM 課題,增加歐洲資助計劃:例如ERASMUS +
4️⃣保障全民的受教權以及技職背景之領薪階級學習者。
5️⃣BAföG補助:學生與技職學徒補助,貧窮學生額外獲得生活補助。
6️⃣新BAföG實施:取消大學學費,至2025年投資3.5%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於研究開發領域,更新大學數位設備與器材。
7️⃣提高女性教育就業人數!
💁🏻♀️ 派派很喜歡建教合作的政見,保障培訓學徒學習以及實作經驗,也不必擔心生計!而且所有學生都有電腦、手機跟網路也太幸福了吧!完全是天堂啊!但網路成癮的問題就更值得討論了!
✍🏻在底下留言和我們分享你對哪一項教育政見最有感?或是你對各個政見的看法吧!
🔔想知道更多德語區國家的趣事嗎? 歡迎搜尋➡️ #凱派聊德國
#派派Pei #德語教學 #學德文 #德語學習 #學德語 #德語 #歐語 #德國生活 #語言學習 #語言 #外語學習 #德國留學 #DaF #Deutsch_lernen #Sprache #Fremdsprache #lernen #Wahlprogramme2021 Bildung #德國選舉 #教育政策 #政見比較 #建教合一 #教育數位化 #教育補助 #STEM #日間托兒所 #難民學習 #BAföG # ERASMUS+
中央大學碩士學費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序]
大部分的博士論文都沒有出版成書的機會,
還有很多人讀了博士寫不出論文,
一直掛著博士候選人。
我很幸運,
能夠出版,
又是華文最具人文影響力的聯經出版社。
星期六晚上來讀長文,
讀書背後的故事。
---------------------------------------------
作為一個歷史學徒,大學的時候我深深受到民族主義史觀的影響。當時我熟讀了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數十遍,並且沉浸於他對於中國歷史的論述。我始終記得他在《國史大綱》前面所說的:「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懷抱著浪漫且孺慕之情,愛好中華文化。然而,隨著知識的開展,我漸漸認識到同一個時代的學者顧頡剛和傅斯年。大二那年在臺大對面的書店買了整套的《古史辨》,並且開始讀傅斯年對於古代歷史的看法,他認為擴充歷史研究的方式就是要增加材料,並且擴張研究的方法。
大三的時候,開始讀了杜正勝院士的著作。從《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和《古代社會與國家》,對於中國古代史進行了有機且整體的歷史解釋,而且杜正勝院士強調要有臺灣觀點的中國古代史解釋。進了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之後,開始古代史的研究。由於不滿足於歷史系所開的課,沒有辦法理解考古和人類學的方法,於是同時雙修了人類所。
碩士開始,我到了中國進行田野,從山東、河南、陝西,最後選定了四川作為我研究的基地。當時臺大人類學系的陳伯楨教授(1973-2015)帶領我到四川,我們從成都、郫縣、綿陽,到都江堰,前前後後去了好幾次。他讓我了解親臨當地的感受,還有田野調查工作的重要性。碩士畢業後,我感到自己在知識層面上的薄弱,特別是理論上的貧乏,缺乏比較的視野。於是,我開始精進日文、英文和法文,選擇出國讀博士,希冀增進自己在理論上的認識。
感謝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葉山(Robin D.S. Yates)老師,還有亨利.魯斯(Henry Luce)基金會的幫忙,我有了全額的獎學金。除了學費全免外,還有固定的生活費。在加拿大蒙特婁的麥基爾大學攻讀博士,指導老師希望我增加學問的視野,於是開始修習羅馬考古、殖民主義考古和相關的考古學理論。羅馬征服歐洲大部分的地區,發展出一套「殖民主義」;歐洲海外擴張時期,對於大量異民族的統治,發展出多樣化的「殖民主義」。透過比較的視野,我對於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有了更加宏觀的認識。
在本書中我認為秦與漢帝國對於周邊文化、族群和國家的征服、擴張、統治和殖民,在世界史上有特殊也有普遍性的一面。特殊性就是秦漢帝國有本身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從戰國中期以來所發展的法家思想,運用在實際的政治改革上,讓國家機器的運作更加順遂。普遍性就是他們都造成了「沒有歷史的人」。秦漢帝國的「殖民主義」不亞於羅馬和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嚴厲與殘酷,而且從本書的例子來看,秦漢帝國的統治技術更加細緻且深入。如果我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加以思考,邱吉爾曾說過:「英國歷史由凱撒征服開始。」英國的歷史由羅馬征服者殖民後開始;艾瑞克.吳爾芙(Eric R. Wolf)在《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當中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歐洲向外擴張和殖民的過程中,「沒有歷史的人」是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原住民。因為歐洲人「發現」他們,讓他們進入歷史。秦漢帝國擴張與征服的過程中,伴隨著大量「沒有歷史的人」。並不是這些人本來沒有歷史,而是歷史書寫、詮釋和流傳的權利,被征服與殖民的族群所掌握。
麥基爾大學有很好的人類學系傳統,過世的特里格教授(Bruce Trigger)是當代考古學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我雖然沒有機會修習他的課,但麥基爾大學的人類學系深受其影響。在讀博士班的時候,除了自己導師的課,也大量修習考古理論的課,讓我知道理論對於理解中國古代史的重要性。修完了兩年的課,在麥基爾大學要考資格考,當時我的博士指導委員是自己的導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李峰教授,還有專長在民間宗教的丁荷生(Kenneth Dean)教授。博士資格考要準備超過兩百本以上的書籍應考,現在想想雖然有點辛苦,但也是在那樣的過程中,確認本書的理論還有材料上的堅實。
成為博士候選人之後,我開始走訪田野,曾經在四川的不同地點待過。感謝田野過程當中,每個單位都熱情接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考古文物研究所、成都市考古文物研究所的同仁們,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和四川師範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讓我在四川的田野有了豐富的收穫。撰寫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還獲得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的補助,讓我有更加充裕的資源完成最後的部分。
二○一四年一月,剛完成田野工作回到學校不久,我的母親謝秀琴打電話通知我說父親胡得鏘(1949-2014)罹癌的消息。放下手邊的論文,回到臺灣照顧父親,從一月到七月,父親最後以六十四歲的壯年離世。父母從小就讓我追求自己的興趣,任性的在知識中遨遊,但父親過世前,還是希望我能完成學業。帶著父親對我的期許,還有自己對於「沒有歷史的人」的責任,在二○一七年十月我完成了學業。期間我的兒子也出生,給予了我新生命的力量。
博士論文的審查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蒲慕州教授,還有我們學校歷史系的方麗特(Griet Vankeerberghen)教授,其他還包含中國文學專家方秀潔(Grace Fong)教授、東亞系主任巴克萊(Philip Buckley)教授。在口試的過程中,都給我很好的意見,成為此書的基礎。拿到博士後,雖然在國外有其他工作的可能性,但我在臺灣還有不少的工作與責任,毅然決然地回臺。感謝中央研究院讓我剛回臺之際,在學風質樸的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做博士後研究,當時的指導老師黃銘崇老師也給我很多學問和工作上的建議。二○一九年二月,我開始在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服務,穩定的工作環境,讓我將本書的初稿完成。
本書得以出版問世,得非常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的林載爵發行人。聯經是我知識啟蒙的重要泉源,能得到林發行人的首肯,簽下此書,是我莫大的榮幸。本書的編輯黃淑真,仔細的梳理文稿,並且洽詢版權圖片,都讓本書增色不少。現任的聯經總編輯涂豐恩博士是我臺大歷史所的學弟,也是「故事StoryStudio」的創辦人,過去我曾在網站擔任主編,我們對於歷史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很開心能在他擔任總編輯期間完成此書。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說了一個過去與我們認知的歷史不同的故事,建立在最新的考古材料和歷史文獻之上。回顧我的學習過程,從臺灣、中國到北美,我有幸得到最好的歷史、人類學和漢學的資源。在不同的學習傳統還有文化脈絡中,我嘗試還原中國古代歷史,同時也讓中國史有了世界史的比較視野。
辛丑年於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1397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1397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1397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1397
中央大學碩士學費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直播預告
#會考會不會考
直播時間:4/24 晚上7點
2020國中教育會考將在5/16-5/17登場,國三考生們面臨要讀高中或高職、讀普通班或建教班等關乎未來職涯的重大選擇,然而給國中生及家長參考的職涯解說及建議卻很少,因此我將推出一系列 #會考會不會考 直播節目,邀請多組來賓,讓各位考生能有更清晰的方向!
第一集的主題是《技職與升學》,邀請到 Skills for U|用技能與社會對話 執行長黃偉翔以及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林凱衡,談談技職教育的刻板印象與扭轉的契機,以及一些技職體系目前要改革的地方,並討論什麼樣的人適合升學,什麼樣的人適合念技職教育?又該怎麼做選擇?
歡迎分享給各位即將步入考場的國三同學,明天節目結束後也會緊接著公布第二集的神秘來賓喔!
👉來賓介紹👈
黃偉翔
技職議題工作者。現任非營利組織 Skills for U 執行長、技職3.0記者、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委員。核心理念為「Improving our world with the power of skills;用技能與社會對話」,透過技能促進社會永續與共好,盼台灣走向技能大國。曾獲選WorldSkills世界12大技能新創家、《天下雜誌》新世代領袖、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等。
主要獲獎🏆
遠見未來family 未來教育台灣一百 Top 10(2019年)
WorldSkills BeChangeMaker Top12(2018年)
第1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得主(2018年)
《天下雜誌》新世代領袖(2018年)
第13、15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得主(2018、2016年)
林凱衡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入選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08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秘書長、所學生會副會長,專長為政治經濟學、經濟社會學,碩士論文專注在技職教育轉型,有多項出版著作、研討會論文及報刊投稿文章,
出版著作📚
林凱衡、陳俊宏,2018,(邁向民主化的技職教育?──與民間教改人本主義的對話)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8:2(TSSCI)
林凱衡,2018,(高等教育補助與學費制度的多樣性─評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e: The Politics of Tuition Fees and Subsides in OECD of Countries, 1945 -2015 )教育研究集刊,64:1。
林凱衡,2015 ,(學術黑工:被剝削的研究助理)。收錄於<高教崩壞: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的危機 >,群學出版。
中央大學碩士學費 在 健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唉。
Ugh.Translated
台灣中央流行疫行指揮中心於1/25決議陸生返台需進行14天自主健康管理(隔離)因此造成陸生延誤入學影響課業,中山大學哲學所碩士孫宇凡向台灣政府三單位提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教育報/衛生福利部)抗議並提出7項要求
.
訴求包含以下(精簡)
1 教育部以報紙和電視傳媒方式向陸生公開道歉。
2中央防疫中心未能否決需一併以電視傳媒方式公開道歉。
3要求教育部在陸生隔離期間繳納之學費應按日比例免除。
4隔離陸生嚴格要求一人一間的方式,避免群聚感染。
5鑑於人權歧視及精神健康傷害,若未確診應予以賠償。
6隔離期間確診陸生應享有和台灣同等健保標準醫治。
7保留且不排除對以上3個機構正當性起訴權利。
.
陸生訴求詳細全文 https://reurl.cc/ObOG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