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央大學外語獎學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央大學外語獎學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央大學外語獎學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央大學外語獎學金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美國在台協會 AI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愛台灣,我的選擇」系列第16發:熱愛台灣詩的美國學者白瑞梅(Amie Parry) 「我在加州內陸地區一個叫做聖伯納迪諾的小城市長大,隨後在聖地牙哥念大學和研究所,並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求學期間我們必須至少選修一門外語,所以我就選了中文。1987年我大學畢業之後,跟朋友來了台灣一趟,在台灣教英文...

  • 中央大學外語獎學金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9 19:48:01
    有 6,906 人按讚

    💕「愛台灣,我的選擇」系列第16發:熱愛台灣詩的美國學者白瑞梅(Amie Parry)

    「我在加州內陸地區一個叫做聖伯納迪諾的小城市長大,隨後在聖地牙哥念大學和研究所,並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求學期間我們必須至少選修一門外語,所以我就選了中文。1987年我大學畢業之後,跟朋友來了台灣一趟,在台灣教英文和學中文六個月,接著就自己一個人當起背包客在亞洲四處旅遊。

    我本來想要研究中國古典詩詞,後來因為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學金,便又再度回到台灣。當時我在討論詩詞的聚會上認識了幾位現代派詩人,所以我就將研究主題轉而聚焦在台灣60、70和80年代的現代詩。我的博士論文探討的就是,以現代主義來理解現有政治語言中難以理解的現代性。我認為歷史形塑而來的經驗,往往比語言本身還要複雜。

    我研究的那些詩作沒有明確的政治性,反而是有很強的實驗性質,並帶著詭譎的神秘感。當時我認識的現代派詩人大多是跟著國民黨飄洋過海來台的外省人,他們經歷過戰爭和顛沛流離,也經歷過劇烈且痛苦的歷史創傷。每個人的經驗都不同,在那個年代,也很難說出口。後來,我寫了一本關於詩的書,並聚焦在一兩位我覺得特別有趣的詩人。我在書中問了一些類似的問題:這些詩作如何幫你思考艱難的議題?

    當時的現代詩已經頗有制度,許多詩人都有投稿《現代詩》這份重要的詩刊,有些詩人則是將詩作與戲劇結合。整體而言,台灣的現代詩、表演藝術和文學都發展地如火如荼,也深深吸引了我,但我還未全盤了解。當我完成博士論文時,我便獲得交通大學的教職,讓我對台灣的學術圈感到非常驚艷。而當我出版第一本著作時,我也很訝異能在美國獲獎;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獲得提名,當時我問授獎單位:「為什麼選擇我的書?」他們表示:「因為書中其中一個章節是以跨國的架構來進行整體論述,妳不是單用西方的理論和東方的詩詞,而是從東西方共同錘煉出嶄新的知識。」

    我目前任教於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除了擔任系主任之外,我也有教授寫作課、文學課和文學文化理論課程。從我1987年第一次來台灣到現在,我覺得台灣人愈來愈能自在地與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交談,就個人經驗來說,我認為台灣社會愈來愈開放。我第一次來台灣時,經歷了許多台灣社會有趣的發展,也結交了許多朋友,並認識了許多學術圈的同好。我想,這些珍貴的回憶就是呼喚我再度回台的動力;就像是,如果你覺得這個社會充滿生氣和活力,而你也能夠參與其中、做出貢獻,我想這就是像家一樣的感覺吧!」

    ✨白瑞梅 Amie Parry 現為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專任教授

    💕Why I chose Taiwan #16 – Amie Parry

    “I grew up in a small city in inland California called San Bernardino. I went to college and graduate school in San Diego. I got my PhD in literature. We were all expected to learn at least one language, so I did Chinese. I traveled to Taiwan with a friend right after I graduated from college in 1987. We came here to teach English and study Chinese for six months, then I traveled around Asia by myself with a backpack.

    I originally wanted to study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 got a Fulbright grant and I came back here. I started going to the poetry nights that were happening at that time. I met some of the modernist poets, and I switched my focus to the modernist poetry of the 60s, 70s, and 80s in Taiwan. I wrote my dissertation on modernism as a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parts of modernity that are hard to know in the existing political language that we inherit. I think that experience in historical formation is alway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 language.

    These poems are not explicitly political; they're very experimental and strange. At the time, the modernist poets I met were mostly 外省, men who had been drafted and come over with the KMT, so they had experienced war and displacement, and a very intense and traumatic historical moment. People experienced it differently, and at that time, it was a hard thing to talk about. Later, I wrote a book about poetry, but I just focused on one or two poets I find really, really fascinating. And I was asking some of the same kinds of questions: how can these poems help you think about certain topics that are hard to think about?

    At that time, Modernist poetry was a kind of an institution already. There was a journal called 現代詩, “Modern Poetry,” a really important journal that most of these poets were published in. Some of them combined poetry and theater. There's just so much going on in Taiwan in terms of poetry and performance and literature. It's just amazing. And I'm very interested in it at all, but I haven't kept up. After I finished my dissertation, I got a job offer at 交大. I thought, wow, there's something really amazing happening intellectually here. When my first book came out, it actually got an award in the U.S., and I was so surprised. I didn't even know it had been nominated. I asked them, ‘Why did you choose my book?’ And they said, because one of the chapters has a transnational of framework for the whole argument, so it wasn't like you used Western theories and Eastern texts, it's like the whole knowledge part is coming out of both places.

    I currently teach in the English department a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I'm the chair and I teach writing classes, literature classes, and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classes. Since my first visit to Taiwan in 1987, I think people are a little more comfortable talking to people from different places. In my personal interactions, I feel a difference, like a greater openness. Back then, there were s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happening here, all at one time, and that's the time that I happened to be here. And I made good friends in my personal life and in my intellectual life. And I think those are the things that made me come back: like if you feel that there's something interesting happening and there's some way that you can support it. I guess that's a way of feeling at home.” — Amie Parry

    ✨Amie Parry is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at th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中央大學外語獎學金 在 陳凰鳳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3 16:15:39
    有 218 人按讚

    (文化部歸化國籍之高級專業人才推薦理由書內容)

    被推薦人獲奬、專業才能、學術研究、參賽及有助我國利益等重要事蹟說明:

    台灣越裔總會總會長暨NCTV新住民媒體社會企業創辦人-陳凰鳳,越南文本名─Trần Thị Hoàng Phượng─

    陳凰鳳女士來臺20年致力於越南文化推廣,投身越南語文教育,為新住民發聲,並於2015年榮獲第50屆廣播金鐘獎之教育文化節目最佳主持人獎之肯定;在外籍配偶負面標籤下,努力適應在地,自我賦權,並成為一位讓人敬重的越南語教師,也為同一時期婚姻移民女性,立下典範;透過文化策展、講學、創作及演出等,讓兩國社會人民有更深的理解與互信,間接有利兩國關係的交流與發展,符合歸化國籍之高級專業人才認定標準第2條第4款在文化或藝術領域第1目、第3目、第5目及第6目情形。

    詳細履歷:

    1、越南京族人,祖籍順化,畢業於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法學院。2000年隨台灣籍夫婿移居回台,育有一兒一女,皆在越南出生。

    2、來台後深刻體驗到台灣社會對東南亞國家文化的陌生與負面觀感,尤其對東南亞婦女的刻板印象令人嘆為觀止,所以義無反顧地改變人生目標而投入社會文化工作

    3、2002年起志願服務於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台北市新移民會館擔任翻譯協助服務外籍姊妹,皆是無酬工作。

    4、2003年入讀台灣實踐大學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班並榮獲得品學優良獎學金。

    5、2004年獲台北市政府舉辦第一屆「外籍配偶心情故事徵文比賽」第一名。

    6、2004年首開越南語教學之公民課程在台北市政府民政局與社區大學。

    7、2004年編輯創辦台灣第一份全越南文報刊「越來婦女通訊」透過伊甸基金會發送在台灣越南姊妹。

    8、2005年獲選為全國大專優秀青年代表於總統府接受表揚。

    9、2005年獲台北市政府評選為「臺北健康城市十大特色代表人物-友善類」表揚。

    10、2005年起受聘於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及外語學院(2006年起),開啟越南語講學職涯。

    11、2005年執教之「越南語言與文化」課程獲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評選頒發優良課程獎。

    12、2005年受邀至中央研究院 演講「阮尪係台灣郎:台越婚姻特質與其在兩地的狀況之分析」,並獲聘為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越南研究顧問(有給職)至2011年。

    13、2005年起受邀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編寫及錄製「輕鬆學越語」廣播單元。

    14、2005年受邀擔任台北縣政府公用電視頻道-「日久他鄉變故鄉」電視節目主持人。

    15、2005年受邀擔任台北市政府公用電視頻道-「越南姊妹一起來」電視節目主持人。

    16、2005年受邀為國立空中大學編寫及主持視訊教學課程「越南語言與文化」,本片也在北京教育網上架而成為受眾最廣的越南語教學影片。

    17、2006年出版第一本教材創作「基礎越南語」由國立政治大學外語學院發行,之後繼續出版實體著作與線上教材至今已經超過20部。

    18、2006年起受聘擔任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外調同仁-越南語密集班」課程講師。

    19、2006年起受邀擔任移民署移民服務人員訓練「多元文化」課程講座。

    20、2007年起受聘擔任內政部警政署警政人員「越南語訓練班」講座。

    21、2007年起陸續受邀為公民營企業中華電信,台塑,國泰,富邦、中信、元大、群益、寶成、仁寶、南山 人壽等超過20家集團企業開設越南語文培訓課程至2013年因專任政大教職而由台灣越裔總會教師團接手至今。

    22、2007年受邀擔任公共電視台-關懷新移民-活動宣傳代言人,並與金曲獎歌手王宏恩共同創作錄製了台灣第一首新住民母語歌曲「愛讓我知道」。

    23、2008年獲前外交部長錢復先生推薦擔任全國第一個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台北縣政府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唯一新住民代表委員,之後再獲台北市政府邀請也擔任台北市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

    24、2008年獲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管理之族群和諧基金贊助與自籌百萬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製作越南語電視教學節目「越說越好」。

    25、2009年獲越南政府指派為台灣20萬越僑之代表參加第一屆全球海外越南人世界組織成立大會於越南首都河內 。

    26、2010年獲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班推徵錄取繼續深造(後於2013年轉學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班)

    27、2010年起受聘擔任考試院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含司法、法務調查、國家安全局、海巡、移民行政等越南文考試命題兼閱卷委員。

    28、2010年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錄製「輕鬆學越語」的教材印製為學習小手冊透過台商協會免費分送越南地區台商人員。

    29、2010年台灣女性影展為陳凰鳳製作「台灣母親/越南老師-Cô Phượng」主題紀錄片並繼續成為2011年移民/移工專題影展主題片。

    30、2012年起歷任各屆移民/移工專題影展中競賽影片之評審委員。

    31、2011年個人籌資開拍100集之「越說越好 每日一句」越南語生活教學節目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播送,為推廣越南語言與文化。

    32、2012年分別邀請到當時馬英九總統及內政部長、移民署長等政府官員上電視共同錄製「越說越好 每日一句」節目,跟著陳凰鳳老師學越語說越語。

    33、2013年個人籌資製作主持台灣第一部全由越南人演出的越南語電視節目「新住民學中文成語」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播送。

    34、2013年號召同鄉姊妹與越南語班同學會創立了台灣新移民文化協會,組織了台灣新移民藝人的表演團體-台灣越藝之星。

    35、2014年陳凰鳳與台灣越藝之星舉辦第一次越南歌舞公演在國立台灣圖書館湘雲庭展演廳隆重登台。

    36、2014年個人籌資百萬元以台灣越藝之星名義贊助瀕臨經營困難的世新大學越南文四方報,越南文四方報因此推出時尚文化娛樂版使新住民有了休閒文化傳播空間。

    37、2013年起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與中國、印尼、泰國等新住民姐妹共同製作主持「幸福聯合國」新住民節目。

    38、2014年首次入圍第49屆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

    39、2015年再次入圍並勇奪第50屆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最佳主持人獎。

    40、2015年獲邀入駐新北市立圖書總館成為真人圖書館之館藏,因此經常為圖書館開辦講座。

    41、2015年受邀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建故宮南院之文物內容負責東南亞語文(包含越南文、泰文、印尼文、菲律賓文)翻譯及錄製導覽語音。

    42、2015年籌資製作由台灣越藝之星夥伴共同主持演出全由新住民母語傳達的電視綜藝節目「快樂新住民」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和宏觀電視國際頻道播送,達成讓全世界看見台灣新住民的幸褔生活之理想。

    43、2016年協辦全國新住民母語親子歌唱比賽,巡迴全台12場比賽,再將總決賽舞台搬至華視攝影棚結合「快樂新住民」電視節目錄製播出,邀請到蔡英文總統親臨舞台致詞與頒獎。

    44、2016年越南國家中央電視台派採訪記者到台灣拍攝陳凰鳳製播新住民母語電視節目的紀錄專輯在越南全球國際頻道VTV4播出,為台灣宣傳。

    45、2016年再次與原住民音樂人王宏恩合作創作第二首新住民母語歌曲「愛是我信仰」,由王宏恩、陳凰鳳與新住民藝人芳芳共同演唱,做為電視節目主題曲。

    46、2016年受桃園市政府邀請製作及主演專為移民移工拍攝的「跟著台灣一起說」32集短片節目暨華語文學習小手冊。

    47、2016年起受邀擔任行政院 新住民事務協調委員會委員(無給職)。

    48、2016起受邀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約聘常任文物越南文翻譯,持續執行故宮文物之越文翻譯。

    49、2016年獲得移民署推薦為新住民成就代表在國際移民節公開慶典中接受總統及內政部長公開表揚。

    50、2016年組織新住民菁英教師團成立東南亞語言中心(包括:越南語、印尼語、泰語、緬甸語和柬埔寨語),持續為台灣企業新南向提供語言文化橋樑服務,並且結合各地的青年新創育成中心,善用文創空間設置東南亞語言講座,使東南亞語言教學成為小而美並且遍地開花。

    51、2017年受越南國家文化出版社邀請率台灣越裔總會幹部團返鄉參加台越文化交流座談及接受媒體訪問,包括越南國家中央電視台及越南國會電視頻道。不僅返鄉為台灣爭光,還帶回越南國家出版社致贈給台灣中小學校、雙北市立圖書館及國立台灣圖書館的越文實體書2000本和電子書庫超過萬本電子書。

    52、2017年獲華山 文創園區邀請擔任2017華文朗讀節共同策展人,首次將東南亞語文納入華文文化,率領東南亞語言中心講師舉辦一系列融合文學與美食的越南、印尼、泰國、緬甸4國之「聽說好味道」展演及講座。

    53、2017年受教育部國教署邀請負責編審及主持錄製全國中小學母語教學使用之越南語教材,歷時2年完成12冊及48部教學影片的「全國越南語影音學習教材」。

    54、2017年榮獲內政部頒發年度全國社會團體優良工作人員獎暨公益貢獻獎雙料肯定。

    55、2017年獲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邀請,陳凰鳳與台灣越藝之星於耶誕節在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行越南歌舞公演與台灣民眾共度歡樂佳節。2018年再獲邀於中正紀念堂展廳舉行了2場越南歌舞公演。

    56、2017年獲民主進步黨邀請擔任中央黨部新住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無給職)。

    57、2018年起獲文化部邀請擔任文化部東南亞文化委員會委員。

    58、2018年獲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 邀請擔任「越來越美好-越南文化特展」策展人。

    59、2018年結合台灣越藝之星25位新住民姊妹突破身分限制共同創立了NCTV台灣新住民媒體社會企業。

    60、2019年NCTV台灣新住民媒體社會企業創立僅一年即獲得新北市政府評選為年度社會企業卓越獎。

    61、2019年接受中華民國國慶典禮籌備委員會邀請率領台灣越藝之星合唱團(含原籍東南亞6國30位團員)登上中華民國108年國慶大會典禮領唱國歌表演。

    62、2019年受邀為國立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 ,歷史博物館譯作越南文遊客導覽簡介。

    63、2020年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邀請擔任第33屆梁實秋文學獎翻譯類越華譯文組命題和評審召集人。

    64、2020年完成個人第20部越南語文教材書創作出版,為來台20年推動越南語言文化圓滿紀錄。

    65、2020年受專訪之文章「陳凰鳳:越南女兒台灣母親」(親子天下雜誌)獲教育部評選成為國民中學國文教材課文之一(翰林出版社)。

    66、2020年獲文化部特殊人才推薦而歸化中華民國國籍。

  • 中央大學外語獎學金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9-25 15:04:21
    有 182 人按讚


    【9/2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想幸福,就要有執行力,做一點是一點;
    做,就有一分,光想不做,連一分都沒有;
    自己的幸福自己找,不要抱怨為什麼不幸福、不快樂。
    沒有人該給你快樂,你要付出,才有成果;
    這好像很教條,但卻很真實…。」 BY張小燕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KISS RADIO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與學習障礙共處 她畫進紐約時報…》

    來自台灣的插畫家Julia Yellow,大學時便因為Illustration West金獎嶄露頭角,固定供稿給紐約時報,至今六年,目前客戶群遍及義大利、比利時、黎巴嫩和台灣。並於2014年被美國PRINT雜誌選為年度新銳插畫家TOP20。
    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插畫系畢業時,她代表畢業生上台致謝詞。雖然大學時期成就亮眼,但她的求學路並不順遂,曾在國中一年級時輟學。她揭露自己的過去:「八歲時,我被診斷出有學習障礙。那時,台灣人幾乎不瞭解學習障礙是怎麼一回事。成長的路上,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我別無選擇,只能畫畫。像一個小瓢蟲,在急流中快要溺斃,藝術是從旁漂過的浮木,救了我的命。」這段剖白讓台下許多有類似經驗的畢業生及家長動容。

    資優家庭的異類 恐懼被遺棄

    學習障礙的孩子多半智力正常,但腦神經中某種學習功能異常,使他們在聽、說、讀、寫、算上遭遇一項或多項困難。Julia的弱項在數學和閱讀,從幼稚園大班開始,她的數學能力就特別差,從一數到一百,她常會漏掉幾個數字,進位時容易出錯。小學低年級時,怎樣都背不會九九乘法表,成績總是倒數。
    生在普通家庭,也許情況不會那麼明顯,但因為與她相差六歲的姊姊,總是第一名,大學就讀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父母拿獎學金在美國留學,回台後父親任職中央研究院,全家住在中研院宿舍,鄰居小孩多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生活圈盡是優秀的人,顯得她格格不入。這使她幼稚園到小學四年級時,經常做被遺棄的噩夢而哭醒。她打從心底害怕,有天媽媽發現她那麼笨,就不要她了。

    由於睡前經常發脾氣,上學前會肚子痛,表現出強烈抗拒,母親確認Julia有學習障礙後,便把她送到體制外的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種籽實小特殊之處,在於有選修制度,除了國語和數學必修外,其他課程都讓學生自由選擇。但Julia對數學的恐懼還在,不願上課,曾經把老師都鬧哭了,得到「鬼見愁」的封號,四年級時一度中斷數學教育,直到六年級才重新拾起。種籽實小畢業後,回到常規國中就讀,青春期的荷爾蒙變化,讓敏感的她對同學間你來我往的酸言酸語適應不良,常處於情緒崩盤狀態,經過學校都會害怕,沒念完國一就輟學了。
    找到熱情 學習路上轉捩點

    如同許多青少年,Julia那時非常著迷日本漫畫,也很喜歡畫漫畫,想去日本大學讀漫畫系,因此在一間入學門檻很低的高職,就讀應用外語科日文組。高二那年,學校把她和一些普通班同學分到升學班,班上師生看不起她們,Julia不服氣,開始努力自修日文,成為當年全校唯一通過日本交流協會二級日本語能力試驗的學生,從此自信大為提升。她發現,只要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即便一開始落後,也能趕上並超越別人,只要自己有心,很多事都不是太難。

    之後她進入一所外語學院,繼續修讀日文。但大一程度的日文對她來說,太過簡單,因為畢業的標準是她早已達到的二級日語能力。於是她再度休學,赴美留學。當她進入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插畫系時,已近22歲,足足比別人晚三年。

    同學都是18歲第一次離開家,對花花世界充滿嚮往,玩樂少不了;她則全心全意專注在學業上,充滿戰鬥精神。由於拿獎學金入學,很怕成績不到標準會被取消,從第一堂課就戰戰兢兢,老師要大家交一份作業,她都做兩份,引來努力過頭的嘲笑;成績不如意,她便主動找老師談,看能如何改善,讓師長對她印象深刻。
    剛開始由於語言能力不夠,找老師談話時,總是緊張到發抖。閱讀方面的障礙,讓她閱讀英文教材的速度非常慢。所幸美國大學有相關機制輔助,她向輔導室申請過延長考試時間、在減少干擾的空間單獨考試,以及用可以檢查拼字和文法的電腦考試。她說,比起台灣直接讓學習障礙者加分,美國學生必須自行帶診斷書向輔導室申請,再跟授課老師溝通;這些措施不損自尊,也不會讓其他學生感到不公平。

    成功滋味 來自比別人更珍惜機會

    大學三年級時,她參加老師主辦的「紐約行」活動,參訪各種展覽和雜誌社,也向紐約時報的藝術指導取經。紐時的藝術指導便有了給學生機會的念頭,原本向另一個學生邀稿,但他沒答應,機會便落到已有得獎經歷的Julia身上。雖怕不能勝任,她仍硬著頭皮答應。本來在三天內交出三四張黑白草稿,已是不小的壓力,但她熬夜交出九張彩色草稿。紐時藝術指導欣賞她敬業的態度,多給兩百美元報酬。此後,她就定期供稿給紐約時報,也打開在美國接案的大門。
    Julia也以「焯両黃」為筆名,為一些中文刊物畫插畫。她說,台灣客戶的要求比較簡單,插畫像是配圖。而紐約時報的藝術指導則會要求改稿、甚至退稿,因為「插畫是文章的視覺引言,必須把文章的精髓抓出來」。因此接到案子後,她會先把文章細讀四、五遍,查清其中的生字和相關背景,以理解內容,再把文章概念圖像化地表現出來。紐時文章以深奧出名,頭一年接案時,她深怕插畫生涯毀於一旦,總要熬夜準備。現在速度快多了,因為「腦中有塊肌肉訓練好了」。

    想到在美國畢業致詞後收到的回響,Julia有個心願—和母親一起出書,把自己學習的心路歷程寫出來。她想讓那些在體制中摸索學習方式的孩子知道,曾經她也彷徨無助過,他們並不孤單;但不管目前的路有多黑暗,有信念,一切都可以克服。小時候看過媽媽崩潰大哭,她知道選擇特殊教育的母親有多辛苦,而且傳統價值觀,「孩子學得不好,大家都怪媽媽。」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提供一些陪伴與給力。「我對這個議題有熱情,只要能力所及,我很樂意來做」

    作者:陳姿羽
    (文章來源:http://www.verymulan.com/…/%E8%88%87%E5%AD%B8%E7%BF%92%E9%9…)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