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中央化材教授 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央化材教授 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央化材教授產品中有28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299的網紅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鴻梅新人獎聯展開幕 ✅劉鳯鴒試圖將創作縫合日常的經驗碎片的記憶樣態,刺繡文字成為緩慢同時拉扯她書寫生活與創作的生存形式。 ✅劉信義的以墨與彩的透光暈染、糾纏交疊的流動線條蔓延出個人生命哲學般的圖像感知。 ✅陳劭彥透過電腦繪圖像素視覺經驗的模擬進行現實風景地觀看再造,辯證了當代圖像感知的時...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さばける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ライブ配信の録画映像です※ 【開催日時】 2021年1月24日(日)11:30〜13:30 【開催内容】 日本全国のさばけるプロジェクト関係者が、さばける⽂化、歴史、環境、未来に向けての海洋環境保全、食文化継承について大いに語り合うサミットです。 【第1部 11:30~12:15】 さばける⽂化、...
「中央化材教授」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央化材教授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央化材教授 在 胡金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央化材教授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央化材教授 在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央化材教授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央化材教授 在 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央化材教授 在 さばける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央化材教授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央化材教授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央化材教授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3:59:29
🚀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探尋與對話:閱讀世界中的漫畫 A Voyage to Comic Between Cross-Domain Dialogue】 學術講座1 Comic Talk 【漫畫題材面面觀 Exploring Comic Themes】 ◾趕快到小隊IG自介連結去活動報名網站喔...
中央化材教授 在 胡金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5:56:51
吃過飯,還沒洗鍋碗,先坐下來看同仁快遞的最後一校稿。下週建檔,進廠,8月10日上市!時間過得好快啊,7月又快過了一半。5/14至7/14,整整兩個月了。很快要8月了。 這是小布希,咦?打錯字。是小布!布琮任的第一本中文專著(完全用中文寫的,特別強調,不是翻譯的),《海不揚波:清代中國與亞洲海洋》(...
中央化材教授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20:22:04
🍀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峯。 這應是我在國中時,老師借我看的昔日名作家琦君的兩本散文集。書名很美,一直都記著,至於內容具體寫些什麽,年少時就像看故事般,很順暢的讀完,也沒什麼特別的印象。 那時對「三更有夢書當枕」覺得有趣,還特別拿幾本來枕枕看。哇!太硬了。至於「千里懷人」,同學朋友...
-
中央化材教授 在 さばける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25 00:47:37※ライブ配信の録画映像です※
【開催日時】
2021年1月24日(日)11:30〜13:30
【開催内容】
日本全国のさばけるプロジェクト関係者が、さばける⽂化、歴史、環境、未来に向けての海洋環境保全、食文化継承について大いに語り合うサミットです。
【第1部 11:30~12:15】
さばける⽂化、歴史、環境の背景を知ろう!
<出演者>
◎神谷友成氏◎
大日本水産会魚食普及推進センター 名古屋駐在所 所長/おさかなマイスター&お魚かたりべ/海と日本さばける塾 in 愛知指導
名古屋市中央卸売市場で、30年間魚介類の集荷販売に携わった後12年間販売促進部に所属。 愛知県や名古屋市の食育ボランティアにも参加し、 「おさかなマイスター」や「お魚かたりべ」として情報を発信。「耳石ハンターのすすめ」を提唱し、 生産者と消費者の橋渡しとなる活動を行う。
◎藤田利勝氏◎
京都水産物商業協同組合 青年会会長/株式会社 桂魚伊代表/海と日本さばける塾 in 京都指導
海と日本さばける塾 in 京都の開催に参画。京都魚市場に精通し、おいしい魚を食べて、幸せな気持ちになって頂けるよう、絶えずサービス・技術の向上に努める。
◎東海林巧くん◎
さばけるスーパーキッズ
若干12歳にして、日本さばけるプロジェクト開催の写真コンテストにて、最優秀賞、優秀賞を獲得。海と日本さばける塾にも参加し、さばくことへの探求を行う。
◎山田大輔氏◎
株式会社ゼットン取締役 企画開発室長
「店づくりは、人づくり 店づくりは、街づくり」という企業理念のもと、飲食事業を展開。調理体験イベントを行い、海の資源について学ぶ取り組みを行っている。
◎大塚麻衣子氏◎
かつお節問屋 タイコウ 出汁マイスター/かつお節目利き 見習い
出汁の文化や歴史、種類や産地、調合、調理方法などに精通。YouTubeさばけるチャンネルの動画制作にも関わり出汁の情報発信を行う。
【第2部 12:20~12:55】
さばける⽂化、歴史、環境を調理で知ろう!
第1部で紹介した調理⽅法を⽤い、服部栄養専⾨学校の⻄澤先⽣が調理実演
<講師>
◎⻄澤⾠男氏◎
服部栄養専⾨学校教授。
幼少の頃から「⾷」に興味を持ち、服部栄養専⾨学校に⼊学。⽇本料理の素晴らしさを知り、卒業後は東京吉兆の⾨を叩く。12年の修業を経て服部栄養専⾨学校の⽇本料理を担当。⽇本の⾷⽂化の素晴らしさを伝えるため、学⽣への調理指導の他、海外での⽇本料理普及活動にも尽⼒している。
【第3部 13:00~13:30】
さばける⽂化、歴史、環境のこれからを考よう!
⾷⽂化の変化、地球温暖化、コロナ禍の影響が各地域にどのような状況をもたらしているかを知り、未来に向けどのような取り組みが必要か考えよう!
<登壇者>
◎服部幸應氏◎
日本さばけるプロジェクト実行委員長
学校法人服部学園理事長・服部栄養専門学校校長/医学博士/農林水産省「食育推進評価専門委員会」座長
食育を通じた生活習慣病や地球環境保護の講演活動に精力的に取り組む。
◎山本智之氏◎
科学ジャーナリスト 朝日学生新聞社編集委員
朝日新聞記者として約20年間、科学報道に従事。「海洋」をテーマに取材を続けている。朝日新聞大阪本社科学医療部次長などを経て、2020年から朝日学生新聞社編集委員。海の生物や環境をテーマに講演活動にも取り組む。
◎坪倉良和氏◎
横浜中央卸売市場 本場 水産仲卸 (有)金一・坪倉商店 代表取締役
市場の作り手、売り手、買い手の情報集積、発信を行い、都市と地域・都会と田舎の交流を促進に取り組む。「一次産業」と「教育」をテーマとし、「横浜中央卸売市場の水産仲卸という職場を通じて、日本を造り変えたい」をスローガンに活動。
【主催】
日本さばけるプロジェクト実行委員会、日本財団
※本イベントは、日本財団の推進する海と日本プロジェクトの一環として開催しています。 -
中央化材教授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01 18:58:19在高雄一百的關鍵時刻,八十歲的美麗珍珠 #逍遙園,重新啟用!
逍遙園之主大谷光瑞曾說「#台灣到處是天然的恩賜」,也是這樣燃起他在台灣進行農業投資、設置農莊培育農園人材的想法,進而興建「逍遙園」。
逍遙園開園,在八十年前的1940年11月1日。具內閣參議身份,以南進政策的先驅者聞名的大谷光瑞先生,在高雄市大港埔建造的新居逍遙園竣工,邀請市內官方、民間,共襄盛舉一起來開園儀式。11月3日的報導,詳盡刊載了大谷先生躍進成為高雄市民。
他在海內外擁有至少11座別邸,位於高雄的逍遙園是幸運留存下來的一座。
當時不只請來京都著名的工匠二角幸治郎主持的工務店進行設計、施工,建築材料更是融合各種材料,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的TR磚、高雄特產咾咕石,八幡製鐵所鋼材等,都融合在逍遙園這棟建物裡面。整體風格低調樸實,線條簡潔,同時兼具日式及西式風格。
.
我在2016年任職立委時,也曾來看過逍遙園。
當時的逍遙園,裡面的裝潢、結構、佈置等等,都已經坍塌的非常嚴重,修復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在中央、地方、民間,及文化界人士攜手合作下,才讓不可能化為可能。
先前我來看逍遙園的時候,陳啟仁教授給我一個紀念盤子的照片。盤中的台灣島,以橫的視角呈現,讓人印象深刻。
臺灣島上,畫出山脈、河流、離島,盤緣也順時鐘圍繞著臺灣物產,如豬隻、鳳梨、柑橘、甘蔗、水牛、香蕉、蓮霧、西瓜等,很有臺灣特色。
原來,這個「#逍遙園開園式紀念清水燒瓷盤」,是1940年逍遙園開園時與逍遙園繪葉書(明信片)一起用來致贈給貴賓的紀念品,在 史哲 副市長、文化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局同仁們,與日方協調溝通下,目前特別由日本大谷紀念館借展展出。
逍遙八十、高雄一百,逍遙園迄今已走過80年歷史,歷經日治時期、二戰戰火,走過國民政府行仁新村眷村時期,等著再綻光芒。
藉由保存與復興古蹟,期許高雄榮華可以在未來一百年展現高雄城市的文化、熱情與活力。
把握機會,來看看美麗的逍遙園與紀念清水燒瓷盤吧!
.
🏠逍遙園
高雄市新興區六合一路55巷內
開園時間為平日11:00-17:00,週六、日11:00-18:00 -
中央化材教授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21 22:00:18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中國的華為被美國總統川普視為科技間諜,我們已經談很多了,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就要來談談什麼是”教育界的華為”。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川貴人現在動不動就拿中國開刀,三不五時、抗中及時,每隔幾天就能聽到他對中共的大動作,而且兵分多路,繼7月底美國突然關閉中國在休士頓的總領事館後,日前又放話要在美國境內,禁用中資的短影音app TikTok和通訊軟體WeChat,連中國電商平台阿里巴巴都可能倒楣,最新一招就是連「名義上」的學術機構都遭殃了,為什麼說「名義上」呢?因為這個機構就是近年爭議滿點的「孔子學院」。
美國國務院8月13日宣布,把負責管理全美國孔子學院的「孔子學院美國中心」(Confucius Institute U.S. Center,CIUS)列為「外國使團」(foreign missions),指控他們是中國共產黨出資營運的大外宣機構。
你以為中美關係已經蕩到谷底了嗎?想太多,平常我們說一山還有一山高,中美關係現在是一谷還有一谷低!「外國使團」是什麼呢?我們先前介紹過,現在幫大家複習一下,簡單來說,就代表這個組織是被外國政府實質上擁有或控制的,像是美國在台協會,雖是民間組織,但是由美國政府擁有並完全控制,所以就是美國在台灣的外國使團。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規定,你只要被認定是外國使團,你旗下的機構就必須註冊在美國擁有或租用的房地產位置,你要租或買新的房地產,都必須獲得華府許可,而且不論裡面的員工是不是美國公民,都必須向美國官方報告所有的名單和個資,人事變動也要報告。
美國這就是在說,欸,我沒有要求你們滾出去,我只是要你們說清楚講明白,你們在美國都住在哪裡,用了哪些人,這不過分吧?總之呢,美國指控中方用孔子學院「掛孔頭賣習肉」,欸…這樣講好像怪怪的,總之美國就是在說孔子學院「以文化交流之名,行大外宣之實。」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啦,馬上請出「戰狼」趙立堅反擊,
這次趙立堅不一樣喔,領帶顏色不一樣。 其他跟以前都差不多啦,連口水噴的方向都差不多,就是批評蓬佩奧無中生有啊,把教育政治化啊,不排除未來可能會有報復性措施之類的。其實早在今年2月和6月,美國國務院就分兩批,把9家中國媒體列為外國使團,這其中就包括《新華社》、《中國日報》等等。媒體被視為大外宣很合理,但孔子學院不就是個教中文的機構嗎?怎麼會惹來統戰爭議?我們先來介紹這個機構到底是什麼。
孔子學院是中國在世界各地設立的非營利性的教育機構,主要是為了增進全球對於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瞭解,2004年試辦後非常成功,短短幾個月內就進駐三大洲。到了2018年的全盛時期,中國一度在全球15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500多所孔子學院(548),上千所中小學孔子課堂(1193),學員總人數達到187萬人,差不多是一整個台南的人口(188萬),累計培育過的學生更上看千萬人(900+萬)。
他們主要和各國教育機構和學校合作,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學院,都能看到他們的蹤影,主要是教授漢語、中國文化,還有一些特色課程,例如太極啦~茶藝和書法等等,乍看之下很正常,但最近幾年頻頻爆出爭議,主要疑慮有三點:
第一是言論審查。學院的教材是由中國的「國家漢辦」所編寫,但漢辦又是由北京當局資助的,而且孔子學院的教職員大多從中國招聘,是由中國教育部訓練出來的,嗯…大家應該可以想像他們會灌輸學生怎樣的思想。三年前美國提出報告,指控孔子學院會刻意避開中國政治歷史、人權問題,聲稱台灣、圖博(西藏)是中國一部分,而且絕對會避開六四天安門事件,如果真的要講到「天安門」,只會拿出圖片說「大家看~天安門的建築很美喔~」,當然也不允許老師提到「法輪功」或是新疆再教育營,總之這個機構只會教一些中共點頭的價值觀。兩年前美國一位主講人獲邀前往一所美國大學演說,甚至被金主爸爸孔子學院施壓,要她把有關台灣的經歷和背景刪除,否則就是挑戰中國主權。另外,美國還指控孔子學院與中共的統戰部門合作,創辦獨立組織「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在全世界有150多個分會,這個組織美其名是「聯絡學生情感」,但實際上他們與駐在國的中共使領館有密切關係,主要工作任務就是監控海外留學生並介入當地學校活動。
第二就是保密協議。基本上中共對孔子學院的經費資助,當然是絕對不會讓外界知道,而且和他們合作的學術機構,必須簽署保密協議,這就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啦,如果只是單純的教育單位,保什麼密呢?這就造成牴觸當地法律的問題。孔子學院要求中國選派的教師和學院負責人,就算在國外,也必須遵守「中國法律」,這就妙啦,你跑去人家家裡,還堅持自己的法律才是法律,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共意識形態跟大多數西方國家是不同的,中國的「人治」和西方憲政擁護的「法治」和民主自由不太一樣,孔子學院以及他們的老師,不可能兼顧兩國的法律,因此摩擦在所難免。
第三就是黑金疑雲。根據美國方面的報告,漢辦通常一開始會向美國大學提供15萬美元的辦學基金(450萬台幣),之後平均每年會撥款10幾20萬美元(300-600萬台幣)。至於中學則是提供5萬美元的辦學基金(150萬台幣),之後每年是1.5萬美元(45萬台幣),「人財兩得」,這麼好康的事情哪裡找呀!十幾年前加拿大BC理工的孔子學院盛大開幕,後來校方被指控,透過孔子學院收了北京當局資助的40萬加幣(888萬台幣),媒體三度前往學校採訪,結果完全沒有課,連孔子學院的櫃台都沒人顧,那筆鉅款到底流去哪,怎麼花的,受制於保密協議,沒人知道,也讓校方捲入黑錢疑雲。澳洲也有13所大學被踢爆,在接受中國資金之後,同意接受中國對設在當地的孔子學院,進行教學審查。
總而言之,各國指控孔子學院的做法就是,我給你一大筆錢,我叫你教什麼你就教什麼,而且噓!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我叫你這樣做~種種跡象讓許多國家的學者擔心,自己的學校裡如果有孔子學院,恐怕影響學術自由,讓學校的聲望下滑。
其實先前北京當局主管意識形態的官員(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就曾經明白表示:「孔子學院是中國海外宣傳機構中重要組成部分」,人家都已經講得那麼清楚了,各國還是溫水煮青蛙,完全沒有感覺,一直到最近幾年才陸陸續續有一些西方國家驚覺,嗯?好像哪裡怪怪的,從2013年起,孔子學院陸續在歐美國家踢到鐵板。在美國,包括芝加哥大學、賓州州立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以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十多所大學的孔子學院,接二連三地被關閉。在歐洲,荷蘭知名學府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也宣布孔子學院不再符合校方的中國策略及方向,不願再跟他們合作。萊登大學是公認的漢學研究重鎮,東亞研究可追溯到19世紀前期,歷史悠久,它關閉孔子學院極具指標意義。法國里昂第二和第三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傳媒學院,都陸續關閉孔子學院。而瑞典當局更因為中方逮捕了瑞典籍華裔書商「桂民海」,一怒之下把境內所有跟孔子學院沾上邊的機構全數趕走!
這逼得北京當局在今年7月,把孔子學院總部「漢辦」改名為看起來很中立的「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接著又把原本隸屬於「漢辦」的孔子學院,轉到一個基金會(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 )底下,似乎是想稀釋掉孔子學院的「深紅背景」。早在1955年,前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就曾經喊話說:「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聽到我們的聲音!」但中國也明白,光靠軍事武力沒辦法稱霸天下,轉而用「軟實力」來征服全球,用科技洗腦,用文化統戰,向外輸出「中國特色價值觀」,孔子學院也被戲稱為「教育界的華為」。原本美國的對華政策是希望中國經濟起飛後,可以加入民主的行列,結果西方國家卻因為高度開放透明,結果反而被中共反滲透。
究竟民主國家該怎麼阻止這種大外宣的侵略呢?其實就是要牢牢記住,孔子學院出錢出力出人,讓你白白有個中文部來收學生賺錢,怎麼可能沒有所圖?要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孔院是外宣
#教育界華為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中央化材教授 在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鴻梅新人獎聯展開幕
✅劉鳯鴒試圖將創作縫合日常的經驗碎片的記憶樣態,刺繡文字成為緩慢同時拉扯她書寫生活與創作的生存形式。
✅劉信義的以墨與彩的透光暈染、糾纏交疊的流動線條蔓延出個人生命哲學般的圖像感知。
✅陳劭彥透過電腦繪圖像素視覺經驗的模擬進行現實風景地觀看再造,辯證了當代圖像感知的時代新經驗。
✅張峻碩試圖將消費媒體影像性地感受加以實體材料化,連接愛情圖像與純真塗鴉的抽象敏感度,產生了影像時代中繪畫處境式的暗喻。
✅洪瑄的創作猶如時代形象接收轉換器,在轉化重組的輸出過程中,重構出了藝術家特有的,關乎其生命經驗的特殊品味。
開幕影片👉 https://youtu.be/tLC8NMbkRjo
官方網站👉 https://pse.is/3p7s6k
🤝展出藝術家到場驚嘆展場呈現親為民眾導覽創作理念
🎤感謝貴賓評審藝術家鴻梅家族親朋好友鼓勵與打氣
感謝鴻梅基金會陳添順董事長、新竹市沈慧虹副市長、新竹市文化局張馨之局長、國立清華大學謝鴻均教授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張乃文副教授蒞臨致詞鼓勵!
#展期到10月17日敬請把握✈
展覽資訊
展場|新竹市文化局 文化藝廊 (新竹市中央路109號)
展期|2021/9/23(四)- 2021/10/17(日)
時間|周二至周日 09:00-17:00
開幕|2021/9/25(六) 14:30
作品|#張峻碩 #劉鳳鴒 #劉信義 #洪瑄 #陳劭彥
藝評|#汪正翔 #楊浤淵 #梁廷毓 #賴志婷 #吳軍
中央化材教授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探尋與對話:閱讀世界中的漫畫 A Voyage to Comic Between Cross-Domain Dialogue】
學術講座1 Comic Talk
【漫畫題材面面觀 Exploring Comic Themes】
◾報名網址 click to sign up👉🏻https://wenk.io/t10ZvEeE
👉🏻名額加開,盡速報名以免向隅。
◾2021/10/1(五)Fri. 13:00-17:30 on「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YouTube頻道👉🏻一定要記得先報名喔 ! !
⌓⌓ ⌓⌓ ⌓⌓ ⌓⌓
在漫畫的閱讀世界裡,多元的題材能呈現出獨到的故事、風格及魅力,以及背後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映照出當地的社會及文化面貌。在這次的講座中,分別邀請了研究學者、編輯、創作者等,分享來自香港、德國、法國、馬來西亞等不同地區的漫畫創作題材及特色。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
◾引言人:大人的漫畫社主持人 陳怡靜
◾講師:
香港資深動畫人 盧子英
積木文化主編 李華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Ivan Gros 葛尹風
馬來西亞藝術家 NOvia Shin冼佩珊
德國美茵茨大學翻譯、語言與文化學院研究暨教職人員 陳蘊柔
⌓⌓ ⌓⌓ ⌓⌓ ⌓⌓
🌍香港資深動畫人 盧子英🌍
自1970年代開始獨立動畫及短片創作,獲獎無數,是香港最早一批的專業動畫人,並身兼動畫評論、歷史研究、香港動畫業及文化協會秘書長等多種身份,發表大量動漫畫及相關文字,近年出版《動漫摘星錄》並擔任2014年「香港台灣動畫五十年大展」策展人。
⌓⌓ ⌓⌓ ⌓⌓ ⌓⌓
🌍積木文化主編 李華🌍
現任積木文化主編,積木文化「漫繪系」書系出版艾曼紐.勒帕吉《那年春天,在車諾比》、墨必斯《伊甸納》、史蒂芬.勒窪諾瓦《消失的維納斯:奧塞美術館狂想曲》等,以各種漫畫題材的選書出版呈現歐洲漫畫的豐富樣貌。
⌓⌓ ⌓⌓ ⌓⌓ ⌓⌓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Ivan Gros 葛尹風🌍
法國藝術家,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含法國文學、風格學、漫畫報導文學等,並以版畫創作出版《版畫,狂想:從法國到台灣,開啟一連串藝術與文學交織的對話,即興,且自由! 》。
⌓⌓ ⌓⌓ ⌓⌓ ⌓⌓
🌍馬來西亞藝術家 NOvia Shin 冼佩珊🌍
熱衷於紀錄馬來西亞的文化及歷史,並運用插畫、漫畫、動畫、裝置藝術等藝術媒介,並以精緻豐富的細節呈現在地日常風貌。近期漫畫作品〈老吉隆坡的24小時- 9am-12pm 〉收錄於《熱帶季風Vol.2:東南亞映像》及德語漫畫雜誌《Strapazin》。
⌓⌓ ⌓⌓ ⌓⌓ ⌓⌓
🌍德國美茵茨大學翻譯、語言與文化學院研究暨教職人員 陳蘊柔🌍
現於德國美茵茨大學任教並攻讀翻譯與文化研究博士班,進行漫畫翻譯(德翻中)、幽默與諷刺等課程授課及研究。輔仁大學德語語文學系碩士班畢業,碩士論文題目為德語自傳圖像小說《餘生末日》敘事研究,曾於《熱帶季風》、《Taiwan Comix》、Openbook發表漫畫評論、海外漫畫報導等文章。
⌓⌓ ⌓⌓ ⌓⌓ ⌓⌓
✨快來報名講座,欣賞不同國家的漫畫風情!
✨這場講座是平常日,有報名的小隊員們要記得準時收看喔!
✨活動完全免費,名額有限,不要錯過囉!
⌓⌓ ⌓⌓ ⌓⌓ ⌓⌓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漫畫題材面面觀
💕追蹤漫博小隊 Instagram|https://wenk.io/t20tq6Nv
中央化材教授 在 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邀請了來自臺灣、英國、法國、比利時、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的漫畫產業人士、學者、創作者等專家,以線上講座的方式開啟跨域對話,一同探尋多元的漫畫文化。
-
【漫畫題材面面觀】10/1(五) 13:00~17:30
引言人:大人的漫畫社 陳怡靜
講者:
◆ 香港資深動畫人 盧子英
◆ 積木文化主編 李華
◆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Ivan Gros 葛尹風
◆ 馬來西亞藝術家 NOvia Shin冼佩珊
◆ 德國美茵茨大學翻譯、語言與文化學院研究暨教職人員 陳蘊柔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漫畫從取材到內容呈現,各發展出獨到風格與魅力。在多元的漫畫題材中,也常映照出當地的社會及文化面貌,活動講者們分別以研究學者、編輯、創作者等視角,分享來自香港、德國、法國、馬來西亞等不同地區的漫畫創作題材及特色。
-
【漫畫藝術視界】10/2(六) 13:00~17:30
引言人:法文譯者/藝評家陳文瑤
講者:
◆ 插畫家/漫畫創作者 阿尼默
◆ 藝術家/漫畫創作者 周依
◆ 法國安古蘭歐洲高等圖像學院漫畫學程教授 Johanna Schipper
◆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倫敦傳播學院/Comic Research Hub教授 Ian Horton
◆ 漫畫評論家 吳平稑
漫畫是藝術嗎?漫畫被視為藝術形式之一,在歐洲也被稱為「第九藝術」。漫畫以涵蓋視覺、美學和文學等表現手法,傳達故事及意念,這次活動講者們分別以研究學者、評論家、創作者等觀點,分享來自法國、英國等不同地區的探討漫畫藝術發展,一同探索漫畫敘事藝術的魅力。
-
【漫畫幕後編輯】10/3(日) 10:00~12:30
講者:
◆ 日本集英社《少年Jump+》副編輯長 林士平
◆ 黑白文化主編 柏雅婷
漫畫出版的背後,總少不了編輯們的幕後參與,除了與漫畫創作者溝通及書籍出版外,在數位時代中,漫畫編輯也面臨閱讀載體、媒體等各種新的改變。本次講座邀請日本和臺灣的漫畫產業編輯,以自身經歷分享其工作和漫畫編輯方法,帶我們一窺漫畫書背後的各種出版秘辛。
-
講者超級豐富!超級厲害!
而且是名額爆滿後再次加開人數~
還沒報名的人趕快手刀搶👉https://reurl.cc/0jAdQ9
#Youtube非公開直播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