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 材料系日常
📍|前情提要|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材料系呢? 查詢看看二類組科系的分數排名,會發現高分的科系除了大家熟知的電機系和資工系以外,就是材料系了(第三名)。eric編現在是台大材料系的大二生,今天就讓eric編帶大家了解材料系平...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 材料系日常
📍|前情提要|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材料系呢? 查詢看看二類組科系的分數排名,會發現高分的科系除了大家熟知的電機系和資工系以外,就是材料系了(第三名)。eric編現在是台大材料系的大二生,今天就讓eric編帶大家了解材料系平常到底在幹嘛!
📍|工學院的文組&工學院的領頭羊|
▫️ 材料系身為工學院(包含土木系、機械系、化工系、工海系、材料系、醫工系、還有各類研究所)的一員,自然有許多科目是和物理化學相關的,而錄取分數作為除了電資學院(電機和資工系)外二類組(理工班群)最高分,理所當然的是工學院的領頭羊啊!但是材料系卻又有個很特別的就是,工學院許多科系都要修的「工程圖學」,材料系卻不用修(機械、化工、工海、土木系都要修喔)。
▫️ 相較其他工學院的課程,除了大一的課程各系都差不多以外,材料系的課程其實蠻甜的(有唸書拿高分不難),而作業部分也不像其他科系例如機械化工等等的系那麼繁重。材料系的課程,例如材料導論,也不需要太複雜的數學運算,比較著重在「觀念理解」以及「記住各物質的性質」,所以材料系也常常被我們戲稱是「工學院的文組」。
📍| 不只是材料系那麼簡單|
▫️ 材料系的課業壓力集中在大一大二,尤其大一的必修學分高居台大各系必修學分的前段,大一下的時候必修占了18學分(包含普物、普化、微積分等),如果算上國文還有第二外語,就已經24學分了。這是什麼概念呢?在沒有申請雙、輔系(雙主修:大概讀「2個系」的意思;輔系:大概讀「1.5個系」的意思)情況下,一般來說一學期的學分上限就是25學分(沒錯基本上就塞不下其他想上的課)。
▫️ 但到了大三大四,材料系的必修就變得很少了,會有很多時間讓學生自由的決定要往哪個領域發展。因此eric編發現材料系很多學長姊還有同屆的同學,往往不會只侷限在材料系,若是對理論研究有興趣的,會雙主修物理系;對電子領域相關有興趣的,會雙主修或是去電機系修課;也有對文學很有興趣的朋友選擇輔修中文系;而有部分的材料系同學,會選擇雙輔經濟系或著財金系,所以材料系其實提供蠻多空間給學生選擇方向的。
📍| 小系的溫暖|
▫️ 台大材料系一屆只有收大約50位學生,所以相較化工、電機系動輒170多人,材料系是小系。小系的缺點是可能沒有那麼多機會遇到厲害的人(雖然eric編覺得材料系已經有很多厲害的同學了),但優點很多,這邊舉例三個給大家聽:
1. 系上的人你一個學期就認識完了,不太會發生同學都不知道你是誰的窘境,還蠻不錯的!
2. 大學的科系有很多活動,例如週、之夜、宿營、舞會等等,為了要辦成活動,通常都要整屆出動了,所以大家一起辦活動,容易產生革命情感,大家的感情也比較融洽(愛心)
3. 翹課被發現的機率很高,因為系上就那幾個人,所以材料系乖乖上課的比例也很高,大家可以在教室一起嘴砲活絡感情。要提早離開教室的同學,大家都會超大聲地跟他說再見,超暖的吧!
📍|材料大車隊|
▫️ 雖然材料系是工學院,但台大目前只有一個工學院綜合大樓(簡稱工綜),主要由機械系和材料系瓜分。總而言之材料系沒有自己的系館(類似高中社辦),所以我們系上上課主要是去全校共用的教學樓,分布位置大約在學校中央,到哪裡都有點遠。因此,材料系同學們在一起上完課之後,不想吃學餐(學校內的餐廳,通常我們都吃膩了)就只能組成材料大車隊的出去校外覓食。大家騎著自己的腳踏車組成超大車隊到學校附近的溫州街商圈、118美食街、公館商圈,或是到台科大學餐用餐。有時候時間允許,材料大車隊就直接殺到中正紀念堂附近吃飯,假日有空也會揪團騎到淡水,可以說台北各地,只要時間許可,材料大車隊都可以抵達!!(以上為eric編這屆情形,車隊不一定每屆都有)
▫️ (創辦人os:當你55688台灣大車隊!?)
📍|工學院的聖誕魔咒??|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臺大流傳的工學院聖誕魔咒?聖誕魔咒就是指如果工學院的學生,在大二上學期的聖誕節以前沒有脫魯,接下來就要直接魯到大四了。eric編本人是直接魯到很入味了(非常遵守這個規則),但是還是幫魔咒平反一下,會不會脫魯其實跟魔咒沒什麼關係~系上也是有過了大二聖誕節之後還是成功脫魯的朋友,所以還是看個人造化啦:)
📍|所以讀材料系有趣嗎?|
▫️ 其實讀材料系最大的困擾就是沒什麼人知道材料系在幹嘛(出路太廣了),很多時候都會遇到長輩問你:「材料系是做什麼的啊?」返鄉過節我都要大費唇舌跟他們解釋,但其實種類太多而且各知識內容都很深奧,我才大二也無法給予很完整的陳述。而且因為材料系有分成高分子組、電子組、陶瓷組、金屬組,要做什麼、往什麼領域發展其實是由自己決定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材料系的課程分配也是給予學生很大的自由度。
▫️ 在材料系中最有趣的莫過於可以看到每個人選擇不同的方向然後發展成擁有不同專業的人。另外,我自己的觀察,材料系平常都是感覺很放鬆、很愛玩,但是考試時、認真要做事情的時候也不馬虎,大家都期待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獲得成果。最後補充一下,材料系是延畢比例最少的系喔,就知道材料系有多快樂了吧!
📍|編者|
▫️ eric編
▫️ 底下標註想讀材料系的朋友!
中央化學分數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聞寫作有哪些技巧?】
大家可能多少聽過「非虛構寫作」,是近年興起的新聞報導寫作方式。和以往平鋪直述的公式化寫作不同,更強調以「故事」的方式來呈現。
而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整理了這方面的寫作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
新聞寫作的核心 / 白岩松
一、被顛覆的金科玉律
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用了一個學期進行「新聞導語寫作訓練」。導語是什麼?導語就是對新聞內核最精煉的濃縮。八十年代的新聞專業教育,寫導語講究的是五個W:什麼人(Who)、什麼事(What)、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方(Where)、為什麼(Why)。
我一直以為「五個W」是金科玉律。但是最近二三十年,當你看到國外的很多新聞導語,發現壞了,半數以上不再是完整的「五個W」。
2000年9月1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因為那天我兒子第一次上幼稚園。我把他送到幼稚園,看他哭完,撒腿跑機場,飛到雪梨去做奧運會報導。
一下飛機就聽說:「中國奧會施行了最嚴格的興奮劑檢測程序,一大堆著名運動員都被『幹掉』了。」
我們到記者村去看電視,首先看到的是中央4套的節目,這條消息是傳統的報導:「今天下午×點,中國奧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在召開的××會議上強調,寧可犧牲成績,也要一次乾乾淨淨的奧運會。」大致是這樣的內容。
很標準,五個W都有。我們也沒覺得有什麼異樣。
隔了一個多小時,又看到澳大利亞電視臺的一條新聞,也是反映這件事,但突然看出不一樣了。畫面裡,一個運動員在宿舍裡收拾東西,報導一上來大概就是:「中國的運動員×××正在收拾行李,但他不是去參加雪梨奧運會,而是要回到他的老家。」
「五個W」是不全的,但我們一下子就被這條新聞抓住了。
這條新聞結尾,是×××走出體育總局大院的畫面,解說詞:「×××只需要幾個小時的行程,就可以回到他的老家,但是沒有人知道,他要用多長的時間再回到這裡。」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新聞表達跟以前很不一樣。我們都不太敢於去寫這樣「五個W殘缺不全」的導語。但是後來持續研究下去,我才發現,國外的新聞報導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導語寫作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不再強調完整的「五個W」,而是越來越強調這四件事:主人公、故事、戲劇化、懸念。
二、「人」和「人性」的故事
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才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
對於新聞,也是如此。我們要用個體的「人」,去化解宏大命題。
比如交給你一個選題—727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過去的表現形式可能就是「大裡來、大裡去」,現在,一定會有更多的新聞人選擇由一個個體、一個具象的概念切入報導。
或許這個片子或者這篇報導,上來就是講述一個人物,用電視畫面或文字語言去描繪:「星期五這天,清晨4點多,胡寧(假定人名)就起床了。他拿出一套平常很少穿的衣服,準備去參加在工體舉辦的招聘會。這已經是他進入大四之後參加的第十二場招聘會了。」
接下去可能會有一個轉折:「其實,這天要早起的不只是胡寧,與他命運相同的還有727萬名大學畢業生,比去年『史上最難就業季』的人數還多出30萬。」
一下子就將報導面橫向拉開了。然後繼續加入宏觀的觀察,但最後還是要回到胡寧身上,回到個體的故事裡。
國外的新聞報導幾乎已成共識:通過具體人物,表達宏大事件。沒有主人公就沒有事件,就會讓新聞可信度,尤其是吸引力降低。所以,你首先要明白,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
不要在「故事」和「虛構」之間畫等號—真實的事情,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我們在對外、對內的宣傳當中,有相當多的失敗就是因為不會講故事。花了很多錢出了很多力,卻沒有好的效果。
三、邏輯: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
要講好新聞故事,第一個準則,就是站在受眾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反過來,站在自己的角度。
過去我們設計廣播或電視的節目結構,都是假定受眾從第一分鐘開始聽或看,一直到最後一分鐘節目結束,由此完完整整地來考慮它的起承轉合:怎麼開頭,怎麼推進,怎麼高潮,怎麼收尾。
但國外的傳媒調查顯示:聽眾和觀眾會在任何時間進入、任何時間離開。這就對我們過去那套「線性邏輯」產生了挑戰—中途進入看不出眉目,立刻就換台了。所以現在,「平行邏輯」正在快速成長,要讓任何時候進來的受眾都可被抓住。
我小時候,一放學就跑到電線杆子底下,聽袁闊成、單田芳的評書,一聽就是半小時,聚精會神。現在,你給我講半小時故事試試?你能讓多少人從頭聽到尾?更何況,還是連續一百天,每天半小時。很難。
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對故事的心態和審美不一樣了。同樣是半小時,過去你可以慢條斯理地講一個長故事,現在卻可能要把長故事分解成好幾個完整的短故事,再組合在一起。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你任何時候打開電視,都能跟著它的故事走。
受眾的需求發生了變化,講故事的人必須適應這種變化。
四、細節:直指人心的力量
一個好故事,從內容層面上看,有了人和人性、懸念和邏輯,還有很重要的一項—細節。新聞人應該養成這樣一種習慣:無論做什麼樣的選題,首先考慮人物,其次尋找細節。
我們常說,一篇文章寫得「有血有肉」,細節就是文章的「血肉」。好的細節,會在聆聽者產生倦怠的時候,將他再次帶入故事。被細節牽引著的人,聆聽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大家平時一聽到「主旋律」這三個字就頭疼,話題太大!如果把大話題轉化成故事、再引入一些細節呢?
無錫有兩大家族:榮氏和錢氏。榮氏家族出了榮毅仁這樣的國家副主席,錢氏家族出了錢穆這樣的大學者。錢穆有個侄子,1931年考上了清華大學,語文、歷史都是第一名—雙百。他的名字叫錢偉長。
錢偉長進了清華以後,陳寅恪希望他學歷史,聞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學文學。可是入學第二天,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錢偉長夜不能寐,覺得學歷史、學文學都無法拯救民族命運。他左思右想,跟同學探討交流,只有學造坦克,強大自己的實力,國家的前途才能慢慢變好。
造坦克就得學物理。第二天錢偉長跟學校說「我要學物理」。老師打開成績單一看,樂了:中文和歷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數學加化學一共20分。考成這樣,您敢學物理?
因為錢偉長態度很堅決,學校跟他達成了一個協議:在物理系試讀一年。錢偉長答應了。他畢業的時候,成績是物理系第一名。
幾乎所有人聽完這個故事都熱淚盈眶。這是不是主旋律?當然是!但這裡沒有標語、沒有口號,只有人、只有故事、只有細節。
再舉一個關於「細節」的例子。
上世紀五十年代很有名的女指揮家鄭小瑛,剛當母親不久,就被送到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一去幾年回不來。
終於熬到畢業,她成為全蘇聯第一個走上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指揮歌劇的女指揮家。演出那天,她把孩子的一張笑著的照片,夾在樂譜的最後一頁。演奏開始,一章一章、一節一節地往下行進,當最後一個音符結束,在全場長達幾分鐘的雷鳴般的掌聲裡,鄭小瑛一直熱淚盈眶地看著樂譜最後一頁,照片上的孩子也正笑著看她。
請告訴我,這樣的故事可以抓住人嗎?當然能!然而有多少人會去挖掘這樣的細節?沒有這樣的東西,你的故事怎麼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我們平常都在忙什麼?輕易去站隊,去互相攻擊,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生活中有無數這樣的故事。我們想像一下,不管你弘揚什麼還是批評什麼,那些都是外在的要求。如果掌握了講一個好故事的方式,還怕沒有「制空權」嗎?
中央化學分數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ature Index是國際頂尖Nature期刊2014年提出的指數,用來判斷各國或科研機構的基礎科學產出。基本上採用82家頂級期刊,文章品質都有一定國際級水準。分數分為count與share,其中以share的可參考性較高,以下數值都是取share。
中國從2013年第一屆制定指數起就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當時美國數值是中國3.6倍;但到了2019年中國已經追趕到1.49:1。
2019年,中國是第三名德國的2.98倍。
(你問難波萬的台灣喔?我查了一下台灣只有369.22,分數是中國的2.7%,果然世界無敵!)
Nature Index劃分的四大領域,中國在化學是世界第一,分數為美國的1.5倍,佔世界貢獻57.6%。
地球與環境科學、物理學中國均排名第二,次於美國;生物科學是美國最強領域,分數是第二名中國的5.7倍,佔世界貢獻44.8%。
以機構來看,世界排名第一是中國科學院,分數1805.22,幾乎是第二名的哈佛大學的兩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八,分數455.82,超越第十名的北京大學,與哈佛、史丹佛、MIT三所大學同列世界Top5大學。東京大學本來排進Top10,但2019年已經跌出榜單。
(你又要問難波萬的台灣喔?台灣大學分數72.81,台灣清華大學49.32,台灣交通大學25.38,分別只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15.97%、10.8%、5.57%;台灣中央研究院分數71.34,只有中國科學院的3.95%。果然台灣基礎科學研發能力也是世界第一!)
(還有個長庚大學分數3.01,連個位數都輸人家,又沒有十位數/百位數,就沒啥好談啦)
----
內人評:一直都知道大陸很強,只是沒想到台灣那麼爛...
(亂講!台灣宇宙難波萬!)
補充:
有興趣知道台灣工程、設計等研發能力的可以參考我去年寫過的這篇:
「2019全球智慧財產權申請狀況」
https://bit.ly/3crZogy
中央化學分數 在 魚尾紋導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5月8號
也就是說
再6天 我就40歲勒啊啊啊
今天來聊聊高中吧
高中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
就是
『有史以來最爛的一班』
而這一班
剛好我也恭逢其盛
(這個成語真的是這樣用嗎)
(感覺有點不像啊啊啊)
奇怪怎麼國中念得好好的
到了高中突然成績就一落千丈了呢
第一個原因是
因為公立高中管得沒那麼嚴
所以整天都在打球
都沒在認真聽課
第二個原因是
考試剩下兩次
一個是期中考一次是期末考
中間沒有在跟你來小考那一套
導致習慣臨時抱佛腳的我
根本念不完這麼大的範圍
真的要開始認真念的時候
才發現怎麼念不到1/3
天就亮了啊啊啊
所以成績當然不好
但是這樣也不至於
變成有史以來最爛的一班吧
畢竟我一個人的爛成績
沒理由影響到一整班啊啊
是的
你沒猜錯
第三個 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就是
因 為 分 班 !!!
大家知道以前唸書
都會分成文組跟理組
也就是主科的國文英文數學不變
文組的 也稱第一類組
就去背 地理歷史
理組的 也稱第二類組
就去念 物理化學
當然還有第三類組
就是在物理化學的之外
多念一個生物
(應該是這樣分吧)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這樣分了)
總之
一直以來
至少在我去念中壢高中那一屆之前
都是高一上先讓大家念半年
高一下才會開始分類組
也就是讓大家有個時間習慣一下
到底之後想要走文組還理組
所以到高三聯考之前
以前都是有兩個半學期可以念
但是BUT HOWEVER
那一屆學校的主任們
決定做一個實驗
就是從高一一入學
馬 上 分 組 !!!
也就是完全沒在商量的
一開學馬上叫大家選組別
想說多準備一個學期
看看到時候能不能考得更好
所以當時我雖然明明知道
我的物理化學沒這麼好
但是當時不知道從哪裡看來的
一個當時覺得名稱很酷的系所
叫做 土木系
看完就覺得好像很厲害
因為他是第二類組才能考
所以我也就這樣誤打誤撞
選了理組
開始了我的物理化學人生
高一上 開始就覺得
念的進度好像趕不太上大家
但也沒差多遠
高一下 難度提高
所以我整個慢慢的
離全班同學的平均分數
越拉越遠
但還是維持在一個
看得到同學車尾燈的位置
到了高二上
印象中有一次
應該是期中考吧
整個考出一個
驚人的分數
簡單解釋一下當時的記分規則
物理化學都是以
考25題 一題4分
總分100分來計算
所以25題都答對的話
就會拿到100分
錯一題就變96分
錯兩題就變92分 以此類推
而我那一次考試
我拿到了我人生中
最經典的分數
分別是
物理 8分
化學 8分
還記得當時拿到這個分數的時候
我的第一個感覺
沒有悲傷
沒有難過
也沒有想回家默默舔舐傷口的衝動
我折起考卷後
第一件事情是
去 找 有 沒 有 人 考 4 分 !!!!!!
結果還真的沒有
倒是8分的朋友
在那個當下
還真的是有把他的雙手借給我
看到拿到一樣分數的同學
心裡開心的跳起了
手拉手轉圈圈的白痴舞蹈
從那一天起
我下了一個決定
哇靠 不轉組恐怕是考不上大學了
所以我揪了一眾考8分
或是對三題考12分的同學
(只比我多對一題)
(但還是笑我笑了好久)
一起報名了
一人簽一張 轉班救台灣
的活動
想要趕快轉去第一類組
背我比較擅長的地理歷史
結果不轉則已
一轉之後才發現
當時這種要從
二類組轉一類組
甚至還有
三類組要轉一類組的同學
整個多到不勝枚舉
乾脆湊一班好不
於是在主任們的巧手安排之下
我們這一堆從物理化學生物課本
逃出來的同學
再加入原本在第一類組
不曉得是因為人緣問題
還是因為課業問題
待得不開心的同學
全部湊在一起組成一班
於是這個每次課堂
前半段座位同學有在聽課
後半段座位同學都在翹課
每次考試每科成績
高標都是其他班級
低標再少十分
的
史上最爛班級
就這樣誕生了
身在這樣的班級
座位剛好坐在中間段的我
有時候上課會跟著
前半段座位的同學聽課
有時候上課也會跟
後半段座位同學下象棋
的我
用了其他一類組同學
整整三年的一半時間
最後發揮臨時抱佛腳的絕招
在考前100天
拼了命的唸書
就好像神鬼交鋒裡面
男主角李奧納多的爸爸
一直說的一個故事
『兩隻老鼠掉進奶油桶』
『一隻很快放棄就溺死了』
『另一隻永不放棄拼命掙扎』
『把牛奶都攪拌成奶油』
『然後爬了出去』
的第二隻老鼠那樣
每天騎半小時的腳踏車
到中央大學圖書館
聽著辛曉琪的味道
以及劉若英的後來
還有許景淳的路長情更長
一遍又一遍的背著所有的
單字文法 條約條文 首都地形
最後的最後
在放榜時
看到自己的名字
出現在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
當天下午
就騎著自己新買的摩托車
一路飆到台北景美去
看看自己未來四年
要好好生活的地方
一路上心裡滿是感動啊啊啊啊
回想起這一切的經歷
我只有一個感想
就是
一開始就分組這個實驗
真的不要再做了
因為太失敗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至於我人生中第一次
僅花了十幾分鐘
就從世新大學山洞口
走到世新大學新聞系
面對這小小的校區
心中受到的極限震撼
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
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無論如何
我還是有學校念了
謝謝當初高二下
那兩張寫著8分的
物理化學的考卷
謝謝你們
你們改變了我的人生
喔 忘了說
那一次的考試
其實我的數學也才4分
也就是只對一題
三科加起來才20分
也真的是個奇葩了
我那時候到底是有多混啊啊啊
完